中新网11月9日电 最新一期《瞭望新闻周刊》载文指出,“十一五”的五年内,单位GDP耗能要降低20%,它似乎并不像GDP翻番那样激动人心,引来的是对中国能源战略四大全新命题非同寻常的思考。“十一五”期间GDP降耗20%,在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大地看来,却是集合了中国能源战略的四大全新命题。
“十一五”规划建议中唯一的两个量化指标:“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给人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习惯在GDP翻番指标面前为之一振的人们,面对后一个指标,或多或少地会为之一惊。将节能降耗目标与经济增长目标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并列摆在全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中,尚属首次。
“20%是死任务”:产值增1%易,降耗1%难
“20%的目标是根据2004年制定的国家《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提出的。”周大地说,“《规划》提出要争取2020年GDP翻两番,而能源消耗只能翻一番。如果能在‘十一五’和下两个五年计划都实现20%的降耗目标,每单位GDP就可以降耗50%左右,实现用增一番的能源消耗支持翻两番的经济增长。”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效率中心主任郁聪更详细地解析了20%的来由:“‘十一五’期间,按降低20%的规划,平均下来,每年要降耗4.4%,比原来《节能规划》拟定的3%略有提高。”她分析说, 1980年到2000年的20年里,我国GDP增长与能源消耗增长之比,平均为1比0.5左右,也就是用一番的能源消费保证了两番的经济增长。
文章称,从某种意义说,20%是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乃至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控制性指标。
事实上,中国在节能降耗上有着很大潜力。这从数字比较上可以看出,我国生产1美元国内生产总值的单位能源消耗,是日本的11.5倍,法国和德国的7.7倍,英国的5.3倍,美国的4倍以上。周大地说: “20%是‘十一五’的死任务,决不是没有根据,更不是玩数字游戏。”
多元发展:不能“一煤单挑”
文章指出,需求骤增、矿难频发,煤炭成了“带血的黑金”。作为中国能源供给的“老大”,煤炭产业的发展变得畸形。2004年中国煤炭产量达到19.56亿吨,比上年增长17.3%。
据了解,与“十一五”规划同步编制的《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已提出“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的战略。周大地说,这与从前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截然不同的,它预示着中国在能源战略上的又一个变化。
中国油气资源缺乏,2003年全国人均石油和天然气可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0%和5%。本来可以到国际上进口油气资源,本来也可以“走出去”用多种方式开发油气资源,但是一些非市场因素的干扰,迫使我们不得不坚定“主要依靠国内资源”的战略。相比之下,中国煤炭资源要丰富一些,这就是新的能源战略仍提出“煤为基础”的原因。周大地说,2003年中国煤炭占一次能源的比例达到67.9%,比世界平均水平高41.5个百分点。“煤为基础”是一个难以在短期内转变的现实。
问题的关键是,我们不可能长期维持“一煤单挑”。首先是煤炭开采的难度越来越大,目前全国尚未利用的精查储量的九成,分布在开发、运输难度很大的中、西部地区;二是开采和利用煤炭,会带来土地、水资源、大气环境的污染;三是随着经济结构的改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客观上更需要高效、清洁、便利的能源,而煤炭的效率是低的。这些都使得我们在新增一次能源的供应上,要力求多元化。
“多元发展”提高一次能源的供应能力,就成为“十一五”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周大地说:“即便我们实现了用一番的能源增长支撑两番的经济增长,但到2020年,由于翻番基数的扩大,这一番的能源增长十分可观。不多元化,不提高一次能源的多元供应能力,就会很被动。目前煤炭的无序开发,相当程度上是我们缺少对能源需求增长的充分估计、缺乏相应的多元化战略安排造成的。”
“加快发展核电、可再生能源和大力发展水电”,是《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的多元化战略的主要内容。其中核电从“适度”发展到“加快”发展的战略变化,最为引人注目。周大地说,核电是多元化最重要的方向。从“十一五”开始,核电要加快速度发展。周大地说,中国发展核电的目标是在2020年达到4000万千瓦,届时将占电力装机的4%。
环境友好:别当是“纸上谈兵”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成为十六届五中全会带给人们的最新词汇。这二者无疑都与能源产业相关。前者不言而喻,后者更对能源产业这一最大的环境污染源,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责任。
周大地说:“如何保障并促进‘环境友好’,成为‘十一五’能源战略的重要内容,这不是‘纸上谈兵’。”
中国长期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带来严重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地资源的损失。目前,中国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分别居全球第一、第二位。国内外研究机构的成果显示,大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的3%~7%,以2004年全国GDP13.65万亿元计算,损失就在4080亿元至9520亿元之间。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上海市,2004年的GDP是7450亿元。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环境中心主任徐华清介绍说,进入“十五”,特别是近两年,由于部分行业出现了过度投资、发展过热的趋势,造成全国性能源、资源和原材料消耗迅速增长,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度反弹,局部地区生态环境状况进一步恶化。从2000年到2004年,中国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了13.0%,年均增长率为3.1%,不仅酸雨控制区二氧化硫排放控制的原定目标难以实现,而且全国的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目标也无法实现。其他与能源生产和消费活动相关的一些污染物,如煤矸石、粉煤灰、废水的排放量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专家的观点是,多元化能源战略不仅是保障能源供应的需要,也是减轻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十一五”期间,可再生能源、核电、天然气、氢能和其他替代能源的发展,都将有望得到有力推动。
体制改革:非触动既有“奶酪”不可
文章指出,不久前因石油价格上涨引发的部分地区“油荒”,让人吓了一跳。重灾区广东甚至出现排队数百米加油的景象。这反映了中国能源领域存在的深刻矛盾:国有大型企业一统天下。由于历史的原因,“强企业、弱政府”的现状,使能源这一命脉产业还缺乏强有力的管控。
周大地说:“能源领域由于利益关系调整不及时,形成的利益集团已经成为改革的阻力。他认为,应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某些垄断行业参与竞争,推动超大型能源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这有助于保障能源供给。
周大地认为,加强资源管理是下一个五年的改革重点。必须改变谁得到资源开采权,谁就得利、谁就暴富的不合理现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部长冯飞研究员认为,关键是要改变现在资源开发的“审批制”,大力度地进行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推动资源的有偿转让,让资源真正有价,而不是通过权钱交易让少部分人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