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元春
|
热
|
|
石元春 |
[
作者:佚名 转贴自:http://www.cae.cn/experts/index.jsp?subCid1=ly 点击数:119 更新时间:2006/1/10 文章录入:田蕊
] |
[注:本站登载的某些文章并不代表本站支持或反对其观点或肯定其真实性]
1931年2月10出生,湖北武汉人。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我国著名土壤学家。1949年毕业于武昌文华中学,当年考入清华大学农学院,后合并为北京农业大学。1953年毕业于该校农学系,1956年土壤农业化学系研究生毕业。曾于1985年担任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1987—1995年任校长。 8#信箱 研究生毕业后留校,并参加中国科学院新疆综合考察队四年。50年代末到文革在校讲授土壤学和从事北郊区土壤普查和盐渍土动态研究。1973年开始,持续在黄淮海平原从事中低产地区旱涝盐碱综合治理和农业发展的国家科技攻关课题研究达20年之久。1978—1990年先后是该项目的专家组组长和课题主持人。1992—1996年,主持和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重大项目“节水农业的基础性研究”。 他长期从事土壤地理和盐渍土发生与改良方面的工作。在土壤形成的地学条件、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易溶盐积聚规律和古地球化学过程、我国黄土高原更新世古土壤及其分类、地理和时空上的发展演替系列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成果。他在黄淮海平原研究中的重要学术成就是提出了“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水盐运动理论”,揭示了黄淮海平原旱涝盐碱共存和交相为害的十分复杂的自然现象;提出了旱涝碱必须实行综合治理的实质是对区域水盐运动的科学调节和管理,以及调节管理的枢纽和杠杆是浅层地下水的采补等一系列观点,在黄淮海平原旱涝盐碱治理实践上有重要指导意义和发挥了重要作用。80年代以来,他应用系统科学、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提出了对区域不盐调节和旱涝盐碱综合治理有重要实用意义的“PWS区域水盐运动监测预报体系”。 业 他著有“黄淮海平原的水盐运动和旱涝盐碱的综合治理”、“盐渍土的水盐运动”、“区域水盐运动监测预报”、“节水农业应用基础研究进展”等学术著作7部,发表论文80余篇。曾获国家和部委奖十余项,主持的黄淮海平原综合治理项目,199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个人曾获陈嘉庚农业科学奖和王丹萍科学奖。曾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称号和“五一”劳动奖章。第八和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课 1991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被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1年日本东京农业大学授予名誉农学博士学位。学术兼职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农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等。 |
|
[注:标题搜索比内容搜索快]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