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晨光科技 >> 文章 >> 专家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 正文  
  陈志恺         
陈志恺
[ 作者:佚名    转贴自:http://www.cae.cn/experts/index.jsp?subCid1=tm    点击数:78    更新时间:2006/1/7    文章录入:田蕊 ]
[注:本站登载的某些文章并不代表本站支持或反对其观点或肯定其真实性]
陈志恺
  陈志恺(1926.11.28-)水利规划水文水资源专家。上海市人。195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获工学士学位。曾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所长。现任水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研究工作分两个阶段:改革开放前,主要从事工程水文、暴雨洪水方面的研究。改革开放后,致力于水资源评价、水资源规划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在水文科研方面,主要完成了“中国暴雨洪水频率计算方法”,“设计洪水和设计暴雨的计算方法”,为《设计洪水计算规范》的制订提供了科学依据。主持并完成了“中国暴雨参数图集”和“中国水文图集”编制工作,后者曾获得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自然科学奖。1963年和1975年两次参加了海河“63.8”和淮河上游“75.8”特大暴雨的现场调查、报告编写和全国特大暴雨普查的工作,1975-1978年参加了全国可能最大暴雨的计算方法和“全国可能最大点暴雨等值线图”的编制工作,以及设计“洪水标准”和“设计洪水计算规范”的修订工作。在工程水文和中国暴雨洪水的基础研究方面作出了一定的贡献。1979年以后,主要对全国区域水资源问题进行研究。1981年配合全国农业区划工作方案,主持完成了“中国水资源初步评价”工作,为我国水资源评价的途径和方法取得了试点经验。该项研究198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80年后,华北京津冀鲁等地区持续干旱出现了水资源危机,国家从1985年开始,将“华北地区的水资源问题”列为 “六五”、“七五”、“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作为项目和课题的主要负责人,完成了“华北地区水资源数量、质量及其可选用量的研究”,并通过大量试验研究,提出了“降水-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转化的关系模式,为统一各部门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评价成果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此该课题1991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85-1990年主持完成的“华北和胶东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供需平衡分析”项目,1992年获得水利部科技一等奖(本人未参加评奖),由于在国家“七五”攻关中作出突出贡献,1991年获得由国家科委、国家计委、财政部联合颁发的荣誉证书。作为“八五”和“九五”黄河和西北水资源攻关项目顾问,倡导将水资源与区域宏观经济、生态环境联系起来研究,具体指导了20多个专题研究。在此期间,参加了三峡论证、南水北调论证等工作和一系列水资源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参加了中国工程院主持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和“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有关的专题研究。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上一篇文章: 陈吉余

  • 下一篇文章: 陈明致
  •    
    [注:标题搜索比内容搜索快]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temp[149]

  • 2017 年 12 月 21 日委员会决定…[133]

  • 修订第 2019/1616 号实施决定 …[180]

  • SAE001[113]

  • Proe/Creo曲面渐消+倒角教学[78]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外媒:正在唤醒中国的习近平[357]

  • 中国反伪科学运动背后的CIA黑手…[545]

  • [转载]袁隆平真言:中国最大的…[715]

  • 台专家:当年我们造IDF时 大陆…[604]

  • 旅日华人:中国严重误判日本民…[608]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 晨光科技        站长:璀璨星辰        页面执行时间:363.28毫秒
    Powered by:MyPower Ver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