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汽车通过性相关《标准》
如果想深度了解的话可以继续阅读这篇,从《标准》的角度深度解读一下汽车通过性的含义以及工程实践。
一、按照国标《GB/T 3730.3-92 汽车和挂车的术语及其定义 车辆尺寸》:
基于国标更换成清晰的图例,重新标注,便于阅读
二、注释:
1.其中所描述的X平面为X-Y平面,既水平面;
2.但是实际情况中,车辆在不同载荷的情况下,对应的轮胎形变不同、悬架压缩量不同,从而导致地面的相对高度是不同的。
3.所以在实际工程当中,会用软件(例如ADAMS、CATIA、UG等)计算出不同载荷的地面线、轮胎半径,来代替“X平面”和“静载轮胎外缘”,例如空载、半载、满载等,从而使设计状态更接近真实的整车姿态。
4.接近角、离去角、最小离地间隙比较好理解。所以这里只解读一下纵向通过角的测量方法。如下图,做一个辅助圆弧分别于前轮、后轮相切,此时调整辅助圆弧的大小,辅助圆弧与下车体零件的第一接触点,即为纵向通过角最小的点,角度为α。此方法只需要找到辅助圆弧的第一接触点即可。
纵向通过角的测量方法
三、工程意义:
1.保证车辆的通过性,尽可能的减少车辆触底受损的情况。
2.在新能源汽车的设计当中,提高底盘性能仿真的精度尤为重要。为了顺应造型、减小风阻的发展趋势,都会适当地牺牲通过性,从而保证电池厚度及人机舒适性。在紧凑型轿车上的表现尤为敏感。
四、其他《标准》对比学习:
1.日本标准《JASO-Z112》中的描述如下图。
JASO-Z112通过性配图
它从标准的角度描述的比较清楚,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设计精度。以static loaded radius(静载荷轮胎半径)对应的ground contact plane(静载荷地面线)作为reference plane(参考平面)进行测量。
2.美国标准《SAE J1100》的定义如下。
H156 最小离地间隙
A106 接近角和离去角
A147 纵向通过角
下车体通过性视图
英文描述就不翻译了,几乎没啥大区别。但是图示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细节供参考:
a.在测量接近角的时候,如果是设计有air dam(气坝、也有叫阻风板或导流板)的车型,要考虑是否会影响接近角的目标值;
气坝为接近角最小的点
b.在测量纵向通过角的时候,不光要考虑下车体的零件,比如消声器,同时也要考虑门槛及侧围裙板装饰,不能忽略;
c.在测量离去角的时候,同样不光要考虑后蒙皮,也要校核排气尾管是否影响离去角的目标值。
排气尾管为离去角最小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