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晨光科技 >> 文章 >> 技术理论 >> 机电 >> 正文  
  鲁棒控制理论           
鲁棒控制理论
[ 作者:佚名    转贴自:https://baike.baidu.com/item/鲁棒控制理论/9802538    点击数:20    更新时间:2023/6/28    文章录入:LA ]
[注:本站登载的某些文章并不代表本站支持或反对其观点或肯定其真实性]

鲁棒控制理论
播报
编辑
讨论
上传视频
理学领域术语
本词条缺少概述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鲁棒性(robustness)就是系统的健壮性。它是在异常和危险情况下系统生存的关键。比如说,计算机软件在输入错误、磁盘故障、网络过载或有意攻击情况下,能否不死机、不崩溃,就是该软件的鲁棒性。所谓“鲁棒性”,是指控制系统在一定(结构,大小)的参数摄动下,维持某些性能的特性。根据对性能的不同定义,可分为稳定鲁棒性和性能鲁棒性。以闭环系统的鲁棒性作为目标设计得到的固定控制器称为鲁棒控制器。
鲁棒控制是一个着重控制算法可靠性研究的控制器设计方法。鲁棒性一般定义为在实际环境中为保证安全要求控制系统最小必须满足的要求。一旦设计好这个控制器,它的参数不能改变而且控制性能保证。
鲁棒控制方法,是对时间域或频率域来说,一般假设过程动态特性的信息和它的变化范围。一些算法不需要精确的过程模型但需要一些离线辨识。
中文名 鲁棒控制理论 外文名 robustness 所属学科控制科学
术语解释
一般鲁棒控制系统的设计是以一些最差的情况为基础,因此一般系统并不工作在最优状态。
鲁棒控制方法适用于稳定性和可靠性作为首要目标的应用,同时过程的动态特性已知且不确定因素的变化范围可以预估。飞机和空间飞行器的控制是这类系统的例子。
过程控制应用中,某些控制系统也可以用鲁棒控制方法设计,特别是对那些比较关键且(1)不确定因素变化范围大;(2)稳定裕度小的对象。
但是,鲁棒控制系统的设计要由高级专家完成。一旦设计成功,就不需太多的人工干预。另一方面,如果要升级或作重大调整,系统就要重新设计。
通常,系统的分析方法和控制器的设计大多是基于数学模型而建立的,而且,各类方法已经趋于成熟和完善。然而,系统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确定性。在系统建模时,有时只考虑了工作点附近的情况,造成了数学模型的人为简化;另一方面,执行部件与控制元件存在制造容差,系统运行过程也存在老化、磨损以及环境和运行条件恶化等现象,使得大多数系统存在结构或者参数的不确定性。这样,用精确数学模型对系统的分析结果或设计出来的控制器常常不满足工程要求。近些年来,人们展开了对不确定系统鲁棒控制问题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Hoo鲁棒控制理论和μ分析理论则是当前控制工程中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多年来一直备受控制研究工作者的青睐。作者通过系统地研究线性不确定系统、时间滞后系统、区间系统、离散时间系统的鲁棒稳定性问题,提出了有关系统鲁棒稳定性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学术论文 内容来自
 吴敏.    鲁棒控制理论.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 2010   杨秀,王西田,陈陈.    基于H_∞鲁棒控制理论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附加次同步振荡阻尼控制设计. 《 电网技术 》 , 2006   张显库,贾欣乐,王兴成等.    H∞鲁棒控制理论发展的十年回顾. 《 CNKI 》 , 1999   慕春棣,梅生伟,申铁龙.    非线性系统鲁棒控制理论的一些新进展. 《 控制理论与应用 》 , 2001   汤伟,施颂椒,王孟效,吕士健.    鲁棒控制理论中3种主要方法综述(一). 《 西北轻工业学院学报 》 , 2001

鲁棒控制
https://baike.baidu.com/item/
鲁棒控制/4748635闭环系统术语
 
科普中国·科学百科:鲁棒控制

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 审核 。
鲁棒控制(Robust Control),闭环系统术语,对这方面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
所谓“鲁棒性”,是指控制系统在一定(结构,大小)的参数摄动下,维持某些性能的特性。根据对性能的不同定义,可分为稳定鲁棒性和性能鲁棒性。以闭环系统的鲁棒性作为目标设计得到的固定控制器称为鲁棒控制器。
中文名 鲁棒控制 外文名 Robust Control 始    于 20世纪50年代 目    标闭环系统的鲁棒性

名词解释
由于工作状况变动、外部干扰以及建模误差的缘故,实际工业过程的精确模型很难得到,而系统的各种故障也将导致模型的不确定性,因此可以说模型的不确定性在控制系统中广泛存在。如何设计一个固定的控制器,使具有不确定性的对象满足控制品质,也就是鲁棒控制,成为国内外科研人员的研究课题。
主要的鲁棒控制理论有:(1)Kharitonov区间理论;(2)H∞控制理论;(3)结构奇异值理论(μ理论)等等。
控制理论
H∞控制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门新的现代控制理论。H∞控制理论是为了改变近代控制理论过于数学化的倾向以适应工程实际的需要而诞生的,其设计思想的真髓是对系统的频域特性进行整形(Loopshaping),而这种通过调整系统频率域特性来获得预期特性的方法,正是工程技术人员所熟悉的技术手段,也是经典控制理论的根本。
1981年Zames首次用明确的数学语言描述了H∞优化控制理论,他提出用传递函数阵的H∞范数来记述优化指标。1984年加拿大学者Fracis和Zames用古典的函数插值理论提出了H∞设计问题的最初解法,同时基于算子理论等现代数学工具,这种解法很快被推广到一般的多变量系统,而英国学者Glover则将H∞设计问题归纳为函数逼近问题,并用Hankel算子理论给出这个问题的解析解。Glover的解法被Doyle在状态空间上进行了整理并归纳为H∞控制问题,至此H∞控制理论体系已初步形成。
在这一阶段提出了H∞设计问题的解法,所用的数学工具非常繁琐,并不像问题本身那样具有明确的工程意义。直到1988年Doyle等人在全美控制年会上发表了著名的DGKF论文,证明了H∞设计问题的解可以通过适当的代数Riccati方程得到。DGKF的论文标志着H∞控制理论的成熟。迄今为止,H∞设计方法主要是DGKF等人的解法。不仅如此,这些设计理论的开发者还同美国的The Math Works公司合作,开发了MATLAB中鲁棒控制软件工具箱(Robust Control Toolbox),使H∞控制理论真正成为实用的工程设计理论。
研究
鲁棒控制的早期研究,主要针对单变量系统(SISO)的在微小摄动下的不确定性,具有代表性的是Zames提出的微分灵敏度分析。然而,实际工业过程中故障导致系统中参数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有界摄动而不是无穷小摄动。因此产生了以讨论参数在有界摄动下系统性能保持和控制为内容的现代鲁棒控制。
现代鲁棒控制是一个着重控制算法可 [1] 靠性研究的控制器设计方法。其设计目标是找到在实际环境中为保证安全要求控制系统最小必须满足的要求。一旦设计好这个控制器,它的参数不能改变而且控制性能能够保证。
鲁棒控制方法,是对时间域或频率域来说,一般要假设过程动态特性的信息和它的变化范围。一些算法不需要精确的过程模型,但需要一些离线辨识。
一般鲁棒控制系统的设计是以一些最差的情况为基础,因此一般系统并不工作在最优状态。常用的设计方法有:INA方法,同时镇定,完整性控制器设计,鲁棒控制,鲁棒PID控制以及鲁棒极点配置,鲁棒观测器等。
鲁棒控制方法适用于稳定性和可靠性作为首要目标的应用,同时过程的动态特性已知且不确定因素的变化范围可以预估。飞机和空间飞行器的控制是这类系统的例子。
过程控制应用中,某些控制系统也可以用鲁棒控制方法设计,特别是对那些比较关键且(1)不确定因素变化范围大;(2)稳定裕度小的对象。
但是,鲁棒控制系统的设计要由高级专家完成。一旦设计成功,就不需太多的人工干预。另一方面,如果要升级或作重大调整,系统就要重新设计。
理论特点
1) 将经典频域设计理论具有一定的鲁棒性和现代控制理论状态空间方法适于M IM O 系统的两个优点融合在一起,系统地给出了在频域中进行回路成形的技术和手段。
2) 给出了鲁棒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并充分考虑了系统不确定性的影响,不仅能保证控制系统的鲁棒稳定性,而且能优化某些性能指标。
3) 采用状态空间方法,具有时域方法精确计算和最优化的优点。
4) 多种控制问题均可变换为H∞鲁棒控制理论的标准问题,具有一般性,并适于实际工程应用。 [2]
主要算法理论
小增益理论
  H∞范数的重要特性来自于小增益理论的应用。小增益理论如下:如果 ‖Tz w‖∞≤r, 则对所有稳定的且 ‖  ‖∞< 1/r的$, 图1 所示的系统是稳定的。其中, Tz w为从w到z 的闭环传递函数,P 、 K 、分别表示广义被控对象、控制器及模型摄动,w 是外部输入信号, 包括指令信号、干扰和传感噪声,y 为量测输出, u 为控制器输出, z 为受控输出。 [2]
回路成形方法
图 2给出了标准的反馈控制的系统结构。定义输入开环传函阵Li= K P , 输出开环传函阵Lo= P K,Li,Lo统称为 L。在低频( 0,  ) 内,好的系统性能要求
在高频(  1,∞) 内, 好的系统鲁棒性能及好的传感器噪声衰减要求
其中M为不太大的数。
回路成形(Loop Shaping) 概念: 回路成形控制器设计包括找到一个控制器K,使开环传函阵 L呈现使开环增益  和  在低频区域满足性能要求、在高频区域满足鲁棒性要求的形状,即低频高增益、高频低增益。 [2]
分析方法
    模型摄动  到底多大(以‖‖∞含义)才不会破坏反馈系统的稳定性,可用  来表示。定义 [2]

  • 上一篇文章: 麦克纳姆轮运动原理_AGV物流机器人驱动单元搭载麦克纳姆轮毂

  • 下一篇文章: 一文解析激光雷达的光源原理
  •    
    [注:标题搜索比内容搜索快]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轨道钢承重计算公式及应用[109]

  • 【选型】如何为变频器选取阻值…[82]

  • AIS2023参展厂商名录[343]

  • AGV综合选型[170]

  • APIE 2023第4届亚太国际智能装…[138]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外媒:正在唤醒中国的习近平[305]

  • 中国反伪科学运动背后的CIA黑手…[494]

  • [转载]袁隆平真言:中国最大的…[667]

  • 台专家:当年我们造IDF时 大陆…[572]

  • 旅日华人:中国严重误判日本民…[577]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 晨光科技        站长:璀璨星辰        页面执行时间:437.50毫秒
    Powered by:MyPower Ver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