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晨光科技 >> 文章 >> 飞碟探索 >> 正文  
  从昆虫身上获得的反重力科学——昆虫学家Grebennikov、空腔效应以及悬浮板         
从昆虫身上获得的反重力科学——昆虫学家Grebennikov、空腔效应以及悬浮板
[ 作者:佚名    转贴自: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0309/06/60780753_966000356.shtml    点击数:197    更新时间:2022/2/4    文章录入:LA ]
[注:本站登载的某些文章并不代表本站支持或反对其观点或肯定其真实性]

从昆虫身上获得的反重力科学——昆虫学家Grebennikov、空腔效应以及悬浮板

2021-03-09  由狭渐广 展开全文

    1988年夏天,一个来自于Novasibirsk的昆虫学家,Victor.Stepanovich Grebennikov,解释说他发现在显微镜的观察下,甲壳虫外层壳翅膀底层拥有着整齐排列的像是打印机打出来一样的微型蜂窝状结构,在研究这种特殊结构之后,Grebennikov制造出了他的反重力飞行板。


  和通常情况一样,这种发现也是偶尔获得。一次,Grebennikov把一片甲壳虫翅膀放在显微镜下想观察一下,但当他用镊子夹起第二片翅膀再放上去时,第二片翅膀竟然悬浮在第一片的上面,他再一次把第二片翅膀放上去时,竟然再一次悬浮,并且消失了几秒钟。

    Grebennikov就此发现了一个生物反重力效应,在1988年后的3年间,他重点研究了这一效应,并研制了他的飞行板。在1991年,他研制成功了飞行器,并驾驶它以1500-240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悄无声息地穿梭。然而在地面目睹的观众却只看到了一个包裹着云的边缘模糊的发光物体。



    Grebennikov想要去引起“正规”科学家的兴趣但这是没有卵用的,没人愿意和他聊天。在2001年4月,Grebennikov死于中风。留存他1997年写的书“我的世界”。

    Grebennikov从昆虫翅膀上得知了一种腔结构效应,在这本书的第51章,Grebennikov写道:我手上只有一把旧粘土块,这些是昆虫巢的碎片,巢上布满了小房间,小洞排列在一起。看起来像小顶针,或者更像是小嘴,嘴窄。我已经知道这些蜜蜂属于卤虫种类——根据长在它们方形肚脐上的环的数量判断。有一个充满这些海绵状粘土块的大容器在我的工作台上,工作台上还有仪器、蚂蚁和蚱蜢屋、小瓶用化学试剂等东西。我拿了些这种东西,我把我的手放在上面这些海绵状蜂巢碎片的上面。一个奇迹发生了:我突然觉得上面有热…我用手触摸黏土块--它们是冷的。但我显然感觉到了他们的温度。而且,我感觉未知的推动,弹跳,我手指上的“滴答感觉”。(类似气功吧)


这种辐射不能被屏蔽。Grebennikov写到:“我在上面放了一块纸板。然后再试,还是有同样的感觉。我又放了锅盖,就没有了这种效果。这种感觉穿过了屏障。我意识到我该马上研究这种现象。”但是我的仪器却没有反应,既没有温度的记录,也没有超声波或是电磁的记录。但是普通人的手(不仅是我的手)却能够明显地感觉到这种感觉。有一些人的手能够感受到变得越来越重,有的人手指变得麻木了,前臂的肌肉感觉痉挛,有些人感到头晕,分泌“大量唾液”。

但是V. Grebennikov是怎么想到制造飞行器这个主意的呢?让我们进一步阅读:“在1988夏天,我用显微镜观察甲壳素外壳,昆虫的绒毛触角,蝴蝶翅膀最细结构薄片,以及草皮开孔和其他自然专利。我被大多数昆虫整齐排列的微结构所吸引。这些结构看起来非常有序,好像是被打印出来的,或者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在我看来,这个中细胞结构对于增强昆虫力量或是用来装饰都没有什么用。



我在昆虫的其他身体部位或者自然界其他物体上从来没有意识到过这种结构,我无法通过平面上画出他们的形状因为这种结构是多维的。而且,这种结构是昆虫翅膀内层的结构,只有当昆虫起飞后才会展示,一般人谁会注意这些?我怀疑这是多元结构波效应,于是在那个夏天,我利用晚上点灯,抓到了不计其数的这个科的昆虫进行研究。我想把这些底部翅膀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就出现了悬浮和左右摆动的情况。

走进怪异之地

那是数年前,Grebennikov在一个盐湖边草地上露天夜宿。夜幕降临后,他便把大衣铺在地上,然后用背包当枕头,组合成了一个简易床。睡意袭来时,一种怪异的感觉出现了:他感到自己好像缩成了蚂蚁那么小,然后又膨胀到天空那么大。正想入睡时,这种感觉又反复出现,而且非常强烈。紧接着,另一种感觉袭来,他感到自己好像从高高的悬崖上掉进了万丈深渊,紧接着,他眼前开始冒金星,睁开眼,还是金星乱冒,天空和周围的草地上都布满了金星。此时,他还感到口中有一种强烈的金属味道,就像舌头碰到了电池的电极;他的耳朵也随即轰鸣起来。这究竟是怎么了?他坐了起来,试图赶走这些不适,但却是枉然,唯一的变化就是眼前的金星变得更加明亮和清晰,像火花一般,让他看不清东西。于是他站起来,离开他的简易床。当他离开他的简易床10米远以后,这种怪异的感觉消失了。



为什么会这样?他感到有些害怕。正想卷铺盖走,好奇心又促使他留了下来。难道是草地旁边盐湖水和淤泥的味道制造了这种怪异感觉?于是他就在盐湖的水边坐了下来,10分钟过去了,他也没有找到刚才那种让人非常讨厌的感觉。当他重新回到他的简易床躺下,那种讨厌的感觉又再一次袭来:他的脑袋开始眩晕,口里有浓重的金属味道,还不时感到体重发生着变化,眼里冒金星。这难道是个不祥之地?他仔细观察了自己简易床周围的环境,并没有发现有什么异常,只不过是这里周边到处都有蜂巢,他的床就铺在蜂巢上面,那些蜂巢有许多小孔和隧道,里面还有茧蛹。但这又能对人产生什么影响呢?在昏昏沉沉地睡了一夜后,他迷迷糊糊地告别了宿营地。

奇妙的蜂巢

在那次宿营之后,Grebennikov又接连四次考察了那块怪异的地方,但考察的唯一收获只是证实了一种反复出现的奇怪现象:在离蜂窝1米处,他能感到那种讨厌的感觉,可站在5米外,就没有了这种感觉。这样看来,蜂窝应该是怪异现象的制造者。但小小的蜂窝真有这么大的魔力吗?他仍然百思不得其解。当他第五次前去考察的时候,发现他原来的那块宿营地因为人们的耕种而消失了,那里的蜂窝也被捣毁了,他只是拣回了一些废弃的蜂窝。回到工作室,他随意把这些蜂窝放在一个盛有海绵块状泥土、蚂蚁及蚂蚱窝的盆子里。一天,当他正想从盆里拿东西时,突然,手在蜂窝的上方感到了一种暖流的冲击,而当他用手触摸这些蜂窝的时候,却分明感到它们是凉的。当他俯身审视它们的时候,同样也感到一股暖流冲击他的脸,并出现了那次在盐湖边夜宿时的怪异感觉。为了让这种感觉消失,他赶忙在盆上扣了块纸板,可是这种感觉却没有减轻;用金属板盖上,也无济于事。这次,他清楚地意识到,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自然现象。于是他着手专门研究这个奇特现象。他先后用温度计、超声探测器、磁场计、静电计这些仪器对蜂窝四周进行探测,但这些仪器设备都没有任何反应,完全派不上用场。紧接着,他又化验这些蜂窝的成分,发现与普通的蜂窝成分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难道是自己的感觉出错了吗?为了证实这一点,他找了许多人到他的蜂窝盆前来体验,结果他们都声称自己有一种怪异的感觉:有的人手感到冷,有的感到热,或者刺痛;有的人感到手变重了,有的人感觉手变轻了;一些人的手指和肌肉还明显地感到麻木;还有一些人感到眼花缭乱,并且口里会分泌很多唾液。这些现象足以证明,蜂窝确实能对人体产生特殊影响。但这种影响究竟来自哪里呢?

空穴结构效应

为了揭开蜂窝造成的怪异感觉之谜,Grebennikov用塑料、纸、金属和木头按照蜂窝结构做了一些人造蜂窝并探测它们给人的感觉,结果出乎他的意料,这些人造蜂窝竟然同样会给人带来那种怪异的感觉。这个现象表明,那种由蜂窝带来的人体怪异感觉并不是源于物质性质的效应,而是来自其几何形状的效应,Grebennikov把这种效应称空穴结构效应。这种效应可以透过墙壁、厚金属板及其他一些屏障而影响生物体,虽然不能被上述仪器检测到,却可以被生物体感受到。如实验发现,在这种效应影响的区域内,腐生细菌、酵母菌之类的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会被抑制,甚至小麦发芽也会被抑制。实验还证明,不论是机械的还是电子的时钟,在强烈的效应区域内,都不再走准。看样子,空穴结构效应还会对时钟的运行产生影响。空穴结构效应的另一个特点更让他惊讶不已:当自然蜂巢或人造蜂巢被移走之后,受影响的人不会马上感觉空穴效应的变化,几分钟之后,在原来蜂巢所在的地方,人们还会有那种怪异的感觉,甚至几小时、几天之后,还可以感知到这种效应。这说明空穴结构效应并没有随着实体的移走而立即减小或消失,它们的实体即便不在原位了,它们的虚体或者是幻影好像还留在原地,还会产生空穴结构效应,更确切一点说,它们还会产生虚体空穴结构效应。有力的佐证为了从科学的角度证实空穴结构效应的存在,Grebennikov特意发明了一种探测方法:他在密封的容器中装上用蜘蛛网丝吊挂的烧过的枝条、麦秆或木炭,并在容器的底部装上一些用来防止静电感应的水。当他把探测容器靠近蜂窝时,就会发现,容器里的枝条会立即扭转一些角度,有时甚至会来个180 度大转弯。这说明这个探测容器对空穴结构效应非常敏感。






Grebennikov在研究中还发现,不仅是蜂巢会产生空穴结构效应,一些植物的花朵结构也会产生空穴结构效应和虚体空穴结构效应。当他用木炭接近比较大的钟形花朵,如郁金香花、百合花、南瓜花等花朵时,在一定距离之外,就能够明显感受到这些测试物受到了某种无形力量的排斥。在暗室里,距离这些花朵一两米外,他用他的探测容器可以探测到这些花的位置,若这些花被移到另一个位置,还会探测到它们在原来位置上产生的效应,就好像这些花朵并没有被移走过。这个现象的发现,再次证明空穴结构效应并非为蜂窝所独有,效应是普遍、客观存在的。此外,在一个流传已久的俄罗斯民间游戏里,Grebennikov也发现了空穴结构效应的存在。这个游戏是让一个人坐在椅子上,其他四个朋友用手在他的头上方2 厘米处铺成一个水平的四方形网,开始时用右手建网,然后再用左手搭建,10到15秒之后,四个人同时把手分别放在这个人的腋窝和膝盖之下,并有力地把他抛向空中,只要这个动作非常协调一致,并且时间不超过2 秒,那么一个100 千克的就可以被抛到天花板上,而且抛他的四个朋友会觉得他轻得像羽毛。Grebennikov猜测,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是被抛人头顶上的“四方形网”发生产生了空穴结构效应,这种效应在手移开后依然存在于被抛人头顶上方,是这种效应把被抛人的重量大大减轻了。类似的现象还发生在埃及金字塔的“空穴”里面。当法国人鲍比进入大金字塔里考察时,发现塔内温度较高,但残留于塔内的生物遗体却不腐烂,反而脱水变干,保存久远。美国加州大学科研人员进入塔内之后,他们发现所携带的各种电子仪器几乎都失灵了。意大利学者还发现长时间在塔内停留,会使人神经失调、意识模糊。后来,很多科学家证明金字塔结构不单能够保存动物尸体,还能够使食物保持新鲜,使刀片变得更为锋利并延长使用年限,甚至可以提高植物种子的发芽率。这说明金字塔内部也存在空穴结构效应。



空穴结构真玄妙空穴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神奇的效应?

有的学者认为,有物质就有能量,空穴结构的物质有其自身的能量,而空穴结构效应只不过是相关物质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已,没有什么神秘可言。但这种能量场理论观点并不能给虚体空穴结构效应一个恰当的解释:为什么物质不在原位了,它的“效应”还在?现在看来,科学家最新提出的挠场理论似乎能为解开这个谜团提供线索。挠场理论认为,物质的旋转会产一种涡旋场———挠场,而任何一个具有一定表面几何形状的物体,会同时产生具有特定结构的挠场;挠场的作用像引力作用、电磁作用那样;挠场传递信息并不需要传递能量,因此不会损失能量;挠场在通过一般介质时不会被吸收和阻挡,具有高度的穿透性;如果把产生挠场的物质移走,原来的挠场不会立即消失,除非一个新的挠场接近这个物体,才可以使这个物体的挠场发生新的变化,这就是说,挠场具有记忆能力。有科学家还研究了不同尺寸和比例的圆锥体产生的挠场,结果发现,遵循黄金分割的圆锥体具有非常强烈的挠场,甚至可以作为挠场发生器。用挠场理论来解释空穴结构效应,把蜂巢及花朵的空穴结构看成挠场,并且有类似圆锥体挠场的特性,就能比较完整地解释这个效应。还有的学者认为,空穴结构效应其实是空间特性的一种,而目前关于空间性质的研究还没有取得突破性成果,人们对空间这种无形无相的客观存在形式还不能运用观察、测量、实验的方法获得事实资料,所以要破解空穴结构效应之谜,还需要等待人们对空间性质研究取得成果后才有希望。现在看来,空穴结构效应还是个未解之谜。

最后,二潮想说高中时课桌是有“裙摆的”,二潮是个有心人,就观察到每当两条腿在裙摆下面抖动时,裙摆会前后飘舞,即使在腿上放上衣服遮挡也一样,排除了是风的可能。有兴趣的人可以试试。二潮还要说的是没人知道悬浮板是怎么做成的,所以此教程没有呢,等明年夏天得捉些甲虫、黄蜂研究研究

  • 上一篇文章: 外星人飞碟原理图大揭密(章节)

  • 下一篇文章: 自制简易装置做时空旅行
  •    
    [注:标题搜索比内容搜索快]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轨道钢承重计算公式及应用[108]

  • 【选型】如何为变频器选取阻值…[81]

  • AIS2023参展厂商名录[338]

  • AGV综合选型[169]

  • APIE 2023第4届亚太国际智能装…[137]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外媒:正在唤醒中国的习近平[305]

  • 中国反伪科学运动背后的CIA黑手…[494]

  • [转载]袁隆平真言:中国最大的…[665]

  • 台专家:当年我们造IDF时 大陆…[572]

  • 旅日华人:中国严重误判日本民…[577]

  •  
     相 关 文 章
  • 反重力飞行器的发明者!可与特…[32]

  • 自制简易装置做时空旅行[36]

  • 外星人飞碟原理图大揭密(章节…[37]

  • UFO反重力技术-W.O舒曼博士Tub…[31]

  • 反重力演示--来自俄罗斯的反旋…[36]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 晨光科技        站长:璀璨星辰        页面执行时间:300.78毫秒
    Powered by:MyPower Ver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