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晨光科技 >> 文章 >> 新闻、背景、评论等 >> 银行 >> 正文  
  一文详解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一文详解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 作者:佚名    转贴自:https://zhuanlan.zhihu.com/p/79986089    点击数:42    更新时间:2021/1/21    文章录入:LA ]
[注:本站登载的某些文章并不代表本站支持或反对其观点或肯定其真实性]

一文详解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华尔街狼

微信公众号亦为“华尔街狼”

8月16日,国常会提出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形成机制。

8月17日上午,中国人民银行公告称,8月20日将首次发布新的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形成机制,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8月20日新版LPR首次报价出炉,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1年期LPR为4.25%,5年期以上LPR为4.85%。以上LPR在下一次发布LPR之前有效。数据显示,央行1年期MLF利率目前在3.30%,而LPR上周五报在4.31%,1年期、5年期以上贷款基准利率自2015年10月24日以来分别维持在4.35%、4.90%。

1.LPR的前世今生

(一)LPR的前身

LPR此前作为贷款基础利率,是指金融机构对其最优质客户执行的贷款利率,其他贷款利率可根据借款人的信用情况,考虑抵押、期限、利率浮动方式和类型等要素,在贷款基础利率基础上加减点确定。此前LPR仅公布1年期贷款基础利率,由10家全国性商业银行每日自主报价,综合计算得出,自2015年11月起,基本保持4.3%水平。


数据来源:wind资讯(注意观察图片末端,近期的LPR有轻微下降0.06%)
(二)LPR新机制:定价与MLF挂钩,以改革方式实现“降息”

新的LPR价格由各报价行基于MLF利率加点的报价均值决定。“各报价行于每月20日(遇节假日顺延)9时前,以0.05个百分点为步长,向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提交报价,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按去掉最高和最低报价后算术平均,向0.05%的整数倍就近取整计算得出LPR。”

与原有的LPR相比,在报价方式、品种期限、参考范围、报价频率上都有明显变化:

1、报价方式由参考基准利率改为按照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加点形成,其中公开市场利率主要指MLF。MLF反映的是银行平均的边际资金成本,加点幅度由各银行自己决定,主要取决于各行自身资金成本、市场供求、风险溢价等。新方式实现MLF与贷款利率挂钩,未来可通过MLF下行带动贷款利率下行,是一种新“降息”方式。前期市场利率整体下行幅度已较大,LPR形成机制完善后,将对市场利率的下降有更多反映,此外,畅通了政策利率直接影响贷款利率的渠道,助推企业实际融资成本下降。

2、增加5年期以上的期限品种,为银行发放住房抵押贷款等长期贷款的利率定价提供参考。丰富LPR品种,扩展种类更有助于从引导各期限各类型贷款利率调整,逐步完成贷款定价向“LPR+点”机制过渡。

3、报价行在全国性银行基础上增加城商行、农商行、外资行和民营银行,范围代表性增强。在原有的10家全国性银行基础上增加城商行、农商行、外资行和民营银行各2家,扩大至18家。

4、报价频率降低至每月一次,提升报价行重视程度。原有的每日报价过于频繁,可能出现报价行不重视市场变化带来的影响。

此外,央行在公告中要求,各银行应在新发放的贷款中主要参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定价,并在浮动利率贷款合同中采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作为定价基准,即通过18家银行综合报价形成的市场化定价,指导其余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市场化定价。

2.央行推出LPR的意义?

(一)央行有关人士的解释:

经过多年来利率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目前我国的贷款利率上、下限已经放开,但仍保留存贷款基准利率,存在贷款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并存的“利率双轨”问题。银行发放贷款时大多仍参照贷款基准利率定价,特别是个别银行通过协同行为以贷款基准利率的一定倍数(如0.9倍)设定隐性下限,对市场利率向实体经济传导形成了阻碍,是市场利率下行明显但实体经济感受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是当前利率市场化改革需要迫切解决的核心问题。这次改革的主要措施是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提高LPR的市场化程度,发挥好LPR对贷款利率的引导作用,促进贷款利率“两轨合一轨”,提高利率传导效率,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新LPR形成机制在原有一年期一个期限品种基础上,增加五年期以上的期限品种,为银行发放住房抵押贷款等长期贷款的利率定价提供参考。
(二)市场对于LPR的解读:

平安证券宏观团队认为,利率并轨后银行的信贷利率会下降,存贷款息差收窄,银行可能会下沉信用资质,信贷风险监测和定价能力需要大幅提升。一旦存款利率实现了市场化,银行的负债成本整体上行,部分银行可能不得不提升贷款利率,该阶段是银行经营压力最大的时期。

国信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王剑表示,以我国为例,在未来更为理想的传导状态下,存款利率一定程度上向更低的货币市场利率回归,贷款利率也随着整体负债成本下降而下降,利差确实有可能是保持稳定的。但是,除利差之外的影响确实又是值得警惕的,主要体现为行业内部的分化,各银行存贷款业务基础不一。

任泽平团队认为,此次贷款利率并轨、LPR改革是通过增强央行价格型货币政策操作工具的运用力度,疏通利率传导渠道,兼具多重实质性效果:

1)避免降息带来过强的货币政策宽松信号,与一直以来的防止大水漫灌的原则保持一致,同时打开贷款利率下行空间。

2)以新“锚”定价,增大企业议价能力。传统的信贷定价习惯下,基准利率是银行与客户讨价还价的“锚”,在新“锚”下,信贷需求不足时无疑会增大企业的议价能力,进一步改善实体融资。

3)长期来看,是利率市场化的重要一步。当前我国存款利率依然遵循基准利率定价,且一旦放开存款利率,或将会对于商业银行负债端稳定带来较大影响,且从国际经验来看,存款利率的放开需要一个渐进过程,难以一蹴而就。在这一背景下,率先推动贷款利率市场化,能够有效形成定价方式与银行边际负债成本连接,调整方式更灵活,提升银行主动性,推动实体融资成本与资金成本的同向联动,宽货币到宽信用再进一程。国际经验表明,LPR通常是贷款利率从官方管制到完全市场化的一个过渡制度,美国、日本、印度等都曾建立起类似LPR的报价机制。

3、完善LPR形成机制能否降低实际利率?

央行官方解答:通过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可以起到运用市场化改革办法推动降低贷款实际利率的效果。一是前期市场利率整体下行幅度较大,LPR形成机制完善后,将对市场利率的下降予以更多反映。二是新的LPR市场化程度更高,银行难以再协同设定贷款利率的隐性下限,打破隐性下限可促使贷款利率下行。监管部门和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将对银行进行监督,企业可以举报银行协同设定贷款利率隐性下限的行为。三是明确要求各银行在新发放的贷款中主要参考LPR定价,并在浮动利率贷款合同中采用LPR作为定价基准。为确保平稳过渡,存量贷款仍按原合同约定执行。四是中国人民银行将把银行的LPR应用情况及贷款利率竞争行为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督促各银行运用LPR定价。

同时,中国人民银行还将会同有关部门,综合采取多种措施,切实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一是促进信贷利率和费用公开透明。严格规范金融机构收费,督促中介机构减费让利。二是强化正向激励和考核,加强对有订单、有信用企业的信贷支持,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三是加强多部门沟通协调,形成政策合力,多措并举推动降低企业融资相关环节和其他渠道成本。

4.LPR对贷款申请人的影响?

LPR新报价机制自8月20日起正式实施,自即日起,各银行的新发放的贷款中将主要参考LPR利率定价,央行要求,并在浮动利率贷款合同中采用LPR为定价基准。也就是说,8月20日以后的新增贷款,无疑将会降低贷款实际利率,达到“降息”的效果。至于存量贷款的利率定价,为了平稳过渡,存量贷款的利率仍按原合同约定执行。

5. 新增8家报价行的选择有何玄机?

本次LPR报价机制改革的同时,也扩围了报价行的范围,新增了8家银行。从原有的只有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扩展到城商行、农商行、外资行、民营银行,几乎囊括了国内主要的银行类型。

新增8家报价行后,使得LPR报价的范围和代表性更强,选入的8家银行又是在各类银行中报价能力、资产规模都很强的头部银行。

除综合实力处于各自所属类型银行中相对较强的水平外,此次新增的8家银行实则均在民企、小微企业金融方面做的比较突出,选择这些银行也体现了监管部门对解决民企、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支持。

  • 上一篇文章: 半年狂赚900亿却被迫裁员,“插刀”华为成汇丰银行最大梦魇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注:标题搜索比内容搜索快]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轨道钢承重计算公式及应用[109]

  • 【选型】如何为变频器选取阻值…[82]

  • AIS2023参展厂商名录[343]

  • AGV综合选型[170]

  • APIE 2023第4届亚太国际智能装…[138]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外媒:正在唤醒中国的习近平[305]

  • 中国反伪科学运动背后的CIA黑手…[494]

  • [转载]袁隆平真言:中国最大的…[667]

  • 台专家:当年我们造IDF时 大陆…[572]

  • 旅日华人:中国严重误判日本民…[577]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 晨光科技        站长:璀璨星辰        页面执行时间:445.31毫秒
    Powered by:MyPower Ver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