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晨光科技 >> 文章 >> 技术理论 >> 航空航天 >> 正文  
  我所理解的流体力学 (三)科恩达效应(Coandǎ effect)         
我所理解的流体力学 (三)科恩达效应(Coandǎ effect)
[ 作者:佚名    转贴自:https://zhuanlan.zhihu.com/p/138854635    点击数:102    更新时间:2020/9/14    文章录入:LA ]
[注:本站登载的某些文章并不代表本站支持或反对其观点或肯定其真实性]
(三)科恩达效应

(三)科恩达效应

Spitwater Spitwater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博士在读

科恩达效应(Coandǎ effect)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流动现象,是升力等问题的终极答案。该效应指的是流体总是倾向于沿着壁面流动这种现象。当壁面弯曲时,流体就会偏离原来的运动方向,那么是什么力使流体拐弯的呢?


水流的科恩达效应

一般演示科恩达效应时都喜欢使用水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水流看得见,另一个是水流的科恩达效应比气流明显得多。

实际上这里是有骗人的成份的,因为处于空气中的水流和气流的科恩达效应虽然现象类似,但原理却是完全不同的。空气中的水流偏向固体壁面的原因是水与固体之间有吸附力,并且水流表面有张力,这两者的共同作用,把水“拉向”壁面,可以理解为水流是被是被固体吸过去的。

我们知道水的表面张力是很强的,所以水的科恩达效应非常明显,比如,倒葡萄酒时,如果速度不够快,酒就会沿瓶壁流下,这时水会转过180°,简直是蔑视重力。

把前面的勺子换成圆柱形水杯,可以看到水会沿着杯壁转过很大的角度,甚至会往上流一段,之后才会下落。

这种由吸附力和表面张力产生的科恩达效应不是我们讨论的重点,我们下面将重点讨论同一种流体内部存在的科恩达效应,可以是气体,也可以是液体,但不存在自由表面,也就是没有表面张力的情况。


气流的科恩达效应

气流一样存在科恩达效应,但和空气中的水流不同的是,气体之间不存在拉力,而只存在压力。所以,气体中是没有“吸过去”的说法的,感觉上的“吸过去”,其实都是被压过去的,利用的是大气压强。

但是壁面却仍然可以把气体“吸”过去,从而产生科恩达效应。显然,是因为壁面附近产生了低压,气流是被外侧的大气压过去的。

可以用向心力来解释壁面附近的气体压强低的现象。当气体沿弯曲的壁面流动时,气流是做曲线运动,这需要一个向心力。因为气体没有吸力,这个向心力只能由气体内部的压力来提供。远离壁面那一侧的气流承受的是大气压强,所以靠近壁面这一侧的压强就应该比大气压强低才能形成向心力。

解释完了吗?解释完了。

不过......等等,低压产生了流线弯曲,那低压又是怎么产生的呢?这就需要考虑射流从直到弯的过程是怎么发生的了。也就是说,壁面是怎么把射流“掰弯的”。


科恩达效应的解释

气流中的科恩达效应是气体的粘性产生的。射流的侧面和空气之间有摩擦,这种摩擦就是气体的粘性产生的。射流会不断地把四周原本的静止空气带走,使环境的气压下降。不过,这个压降非常非常地小,小到什么程度呢?速度为30m/s的空气射流只会使附近的环境压强降低约0.5Pa。这点压降按理来说不足以把气流“吸向”壁面,产生明显的科恩达效应。但是,一旦有壁面存在的时候,这个负压是会成倍增加的。

当射流的一侧有壁面时,受壁面的阻隔,射流带走部分空气后,原来的地方得不到足够的空气补充,当地的压强就会降低,气流则由于两侧的压力不均衡而被压向壁面。或者说,被射流带走的空气更多地靠射流自身来补充了。

当壁面向外弯曲时,假设一开始气流是水平的,那么气流和壁面之间会暂时存在一个不流动的“死水区”。流动的空气不断地带走死水区的空气,射流则逐步向壁面靠拢,最后射流两侧的压差产生的向心力正好符合射流转弯程度时,流动就达到平衡,射流就沿着弯曲的壁面流动了。


科恩达效应的重要性

科恩达效应(有的地方翻译成康达效应)是机翼产生升力的关键。因为机翼的升力主要是靠上表面把空气“吸”向下方而产生的。

亨利·科恩达(Henri Coandǎ)是罗马尼亚发明家和空气动力学家,他最早对科恩达效应进行了利用。飞机的发明是众多人前赴后继的结果,不能归属与任何一个人,实践者的最高荣誉给了莱特兄弟,理论的先驱可能应该给予科恩达。

科恩达还是喷气式飞机的先驱,据称科恩达在1910年成功地试飞了一架被称为Coandă-1910的飞机。

这架飞机并不是带喷气式发动机的喷气飞机,只是没有螺旋桨,在机头处装有一个喷气的粗管子。喷气的来源是一台离心式风机,通过外壳把气流导向后方来获得推力。下面是科恩达申请的一项美国专利中的附图,感兴趣的可以研究一下空气的流路。


过分解读

利用科恩达效应可以增加飞行器的升力,但这些增加升力的方法中也掺杂了一些伪科学。比如下图就是一种号称能增加升力的科恩达飞行器,本来螺旋桨就可以让它悬停,现在,在螺旋桨下方加了壳体,号称是利用科恩达效应带动更多的空气向下来增加升力。其实这是得不偿失的,因为总的来说壳体起到的是阻碍气流的作用,只会减小升力。


后记

机翼升力的原理虽然很吸引人,但并不好解释,有了伯努利定律和科恩达效应的知识,再加上牛顿定律,我们后面就可以分析机翼上的升力了。(小朱注:详见本专栏第四篇文章——升力的原理

 

 

好玩的科学NO25:神乎乎的康达效应 

2018-06-26 22:53 https://www.sohu.com/a/237966063_778697

六年级第13课时 神乎乎的康达效应

01

教学目标

1.理解康达效应;

2.观察、提出问题、假设、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的训练。

02

实验内容

1.勺子使水流的方向改变;

2.被水吸引的乒乓球;

3.吹不灭的蜡烛。

03

教学准备

1.建议学生4人一组,按分组准备材料;

2.矿泉水瓶底部扎一个口子,模拟水槽中水龙头流水的样子,口子的大小确保水流不断,用于接水的脸盆,如果有学校实验室有水槽这个装置可以不用准备;汤勺、绑线的乒乓球、方形积木一块(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个方形橡皮);

3.两个玻璃杯(圆形的矿泉水瓶也可以)、蜡烛、打火机。

导入

大家见过喷气式飞机吗?有些喷气式飞机上升的原理就与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这个神奇的科学现象相关。这节课老师将带领大家,通过三个简单好玩的小实验,一起来认识下这个有着重要应用的科学现象。

水龙头下的汤匙

这个部分最好在水槽中的水龙头进行,没有水龙头的也可以用一个矿泉水瓶扎一个口,模拟水槽中水龙头的样子。

1.被吸引的汤匙

(1)先让孩子们观察放汤匙前,自来水水流的方向?(竖直向下)

(2)猜测把汤匙的背面靠近自来水会发生什么现象?(把汤匙的背面(突出面)靠近自来水,水会被吸引,流到汤匙的背面)

(3)让孩子们都验证下,感受下水流被汤匙吸引过去。

2.被吸引的乒乓球

(1)在实验前先让大家猜测,靠近水流的乒乓球会被水流吸附吗?

(2)老师演示下,让学生都亲自操作体验下。

(3)实验结果:水吸引并附在乒乓球上流动。即使将线倾斜,甚至是倾斜很大的角度,自来水还是会被乒乓球吸引。

(4)进一步探究:方形的东西,可以使水流偏转吗?用方形的东西试下,不行。

(5)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曲面能改变水流的方向。

原理解说

康达效应(Coanda Effect)亦称附壁作用或柯恩达效应。流体(水流或气流)有离开本来的流动方向,改为随著凸出的物体表面流动的倾向。

吹不灭的蜡烛

1.首先老师提问:朝一个圆形的放在蜡烛前面的玻璃杯吹气,蜡烛会吹灭吗?为什么?怎么用康达效应解释。

蜡烛会被吹灭,因为根据康达效应,气体会沿着一个杯子的曲面汇聚到蜡烛处,因此蜡烛能被吹灭

2.然后用方的纸做比较实验,让学生先猜测这种情况下蜡烛会熄灭吗?为什么?不会被吹灭,因为方形挡住了气体,气体不会在蜡烛处汇合。

3.换成两个杯子呢?将两个玻璃杯(或是矿泉水瓶并列放好,在一测放一根点燃的蜡烛。站在另一侧轻轻地对着蜡烛吹气,让学生猜测蜡烛会被熄灭吗?为什么?

老师先进行演示,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验证。(操作时注意两个瓶子之间的缝隙的大小,瓶子和蜡烛之间距离的远近,两支蜡烛之间的缝隙与蜡烛要正对等等)

总结交流(5分钟):引导学生交流这节课所做的实验,以及从每个实验中所学到的,引导学生分类比较总结出康达效应。

教学延伸

当流体与它流过的物体表面之间存在表面摩擦时,流体的流速会减慢。只要物体表面的曲率不是太大,依据流体力学中的伯努利原理,流速的减缓会导致流体被吸附在物体表面上流动。这种作用是以罗马尼亚发明家亨利·康达为名。

比用引射产生升力更科幻的是所谓 Coanda 效应。亨利·康达发明的一架飞机(康达-1910)曾经因这种效应坠毁,之后他便致力这方面的研究。亨利·康达在著名工程师居斯塔夫·埃菲尔 (Gustav Effel)(就是设计埃菲尔铁塔和纽约自由女神结构的那个Effel)的支持下,开始研究流体力学,发现了所谓“边界层吸附效应”(boundary layer attachment,也称射流效应),通常也称 Coanda 效应(所以也有直译为康达效应的)。Coanda 效应指出,如果平顺地流动的流体经过具有一定弯度的凸表面的时候,有向凸表面吸附的趋向。开自来水的时候,如果手指碰到水柱,水会沿着手臂的下侧往下淌,而不是按重力方向从龙头直接往下流。

附壁作用是大部分飞机机翼的主要运作原理。附壁作用的突然消失是飞机失速的主要原因。部分飞机特别使用引擎吹出的气流来增加附壁作用,用以提高升力。美国波音的YC-14 及前苏联的安-72都是把喷射发动机装在机翼上方的前面,配合襟翼,吹出的气流可以提高低速时机翼的升力。波音的C-17运输机亦有透过附壁作用增加升力,但所产生的升力较少。 直升机的「无尾螺旋」(NOTAR) 技术,亦是透过吹出空气在机尾引起附壁作用,造成推力平衡旋翼的作用力。

利用 Coanda 效应,可以有意识地诱导空气气流,在机翼上表面产生比飞机和空气相对速度更大的气流速度,提高升力。

  • 上一篇文章: 卡门涡街

  • 下一篇文章: 我所理解的流体力学(十)越阻拦越加速
  •    
    [注:标题搜索比内容搜索快]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轨道钢承重计算公式及应用[109]

  • 【选型】如何为变频器选取阻值…[86]

  • AIS2023参展厂商名录[346]

  • AGV综合选型[170]

  • APIE 2023第4届亚太国际智能装…[138]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外媒:正在唤醒中国的习近平[305]

  • 中国反伪科学运动背后的CIA黑手…[494]

  • [转载]袁隆平真言:中国最大的…[668]

  • 台专家:当年我们造IDF时 大陆…[572]

  • 旅日华人:中国严重误判日本民…[577]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 晨光科技        站长:璀璨星辰        页面执行时间:279.30毫秒
    Powered by:MyPower Ver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