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晨光科技 >> 文章 >> 新闻、背景、评论等 >> IT >> 正文  
  他们大水一样倾进来,可疫情结束之后呢?——一个资深口罩机老板的自述           
他们大水一样倾进来,可疫情结束之后呢?——一个资深口罩机老板的自述
[ 作者:佚名    转贴自:https://kandianshare.html5.qq.com/v2/news/40745844    点击数:40    更新时间:2020/4/27    文章录入:LA ]
[注:本站登载的某些文章并不代表本站支持或反对其观点或肯定其真实性]

他们大水一样倾进来,可疫情结束之后呢?——一个资深口罩机老板的自述

经济观察报2020-04-28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高歌

讲述者:东莞市利瀚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叶万宇

我1993年来到东莞,专职从事超声波口罩机研发与生产二十余年,亲历见证这个行业在国内的发展历程。

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之前,全国生产口罩机的厂家大概大约只有80家左右,其中60%的产能产自东莞。这个产业是非常小微细划的一个行业,原本是非常小的,小到什么程度呢?两家产业链上的公司,就好比在世界地图上,两个找不到彼此的国家。以前,以前国内超声波口罩机要出口,专用的名词甚至连海关编码都找不到,由于市场需求不大,所能坚守这个行业就更显得难能可贵。

在疫情前的80多家口罩机厂家中,大部分是20人左右的小微企业或者个体户;20到50人以上就是中等规模;50到100人就算是大的。单就企业人员来说,国内人数超过100人的企业估计不超过两三家,我们利瀚就是其中一家。

疫情前我们的口罩设备出口到全球八十多个国家及地区,与国内外2000多家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疫情暴发后,我们积极组织人员扩大生产,(目前仅用工量便增长了五倍之多),克服种种困难,第一时间完成国家下达的设备统筹任务,企业目前生产高效稳定,平均每天能提供20多台/套性能稳定的、完全达到客户验收满意的口罩生产设备,我想能达到这一出货产能在行业内也是少有的。

前几年,由于口罩机这个行业比较小,业内一些厂家陆续转产做其它行业了,所以在疫情之前,真正坚持做口罩机的,全国大概也就50家左右。

疫情突然到来,这些存留下来的企业很快就开始加班加点生产,全速投入,为全国疫情的管控做出了较大的贡献。面对疫情防治需要,我们疫情前的这些企业产能,根本无法满足市场巨大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具有社会责任与担当的企业,积极发挥各自企业特长,纷纷加入口罩设备研发生产大军,为全国疫情阻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彰显民族大义与社会责任,已知的知名企业如:比亚迪、大族激光、银河科技、海尔、通用五菱、格力、美的等。

对于这一现象,在与业内的一些同行们交流时,我发现他们存在一些悲观的心态,我告诉大家,我本人执积极与开放的心态:疫情防治,责任重大,人人有责;我们坚守的行业,能有更多的企业参与其中,本身就是在对阻击疫情作贡献,我们不应细分什么是转型投产企业,而是应采取资源共享,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让转产的企业少走弯路,让他们能更快捷地向市场提供优质的口罩设备。

“能生产的,未必有物料;有物料的,未必能提供合格设备”

说实话,口罩机这个行业本身不是一个技术门槛有多高的行业。对于很多转型的企业而言,不存在技术瓶颈,正是因为这一点,众多转型的企业,拿自已的技术特长与生产口罩机对比,觉得根本不存在技术壁垒,从而快速接单投产,更有甚者,仅凭一份图纸便无底限地接单,从而给自身企业与社会造成很大的困扰。

口罩机行业不是非常强调标准化,相对技术而言,反而是经验积累更加重要。

设备从生产到调试,都需要专业的技术工程师调试,只有调试合格的产品,客户使用起来才能放心满意。调试过程除了企业本身设计与制作工艺外,完全是凭一线技术人员个人长期经验积累。比如说,鼻梁线的歪斜长直、布圈的大小等等,这些是没有什么标准可以来制定与参考的,完全要靠技术工人的经验来调试。就如同一架优质的钢琴,出厂前必须经过大师亲自校调音调一样,所以当时众多转型的企业负责人可能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从而给自身企业带来很大的困扰。

疫情期间,很多厂家一下子都挤进这个行业来了,大家都抢风口,都拼短平快,供需极度失衡。

随着全球产疫情的扩散,在2月10日到4月10日期间,整个市场对口罩机的需求极其旺盛,面对井喷的庞大需求,各个厂家不断加大市场投入,都想在这两个月内采购到设备供应材料,从而导致整个设备上下游的物料供应严重短缺,一货难求,甚至一些核心配件,竟然是有价无市,相关配件成本长涨30倍以上,仍采购不到物料。

据相关业内统计,在这短短的两个月,据说口罩机厂家已经从疫前的80多家增加到了3000多家。这导致了物料的严重短缺,供需极不平衡。结果是,各家统筹不全,相互各有欠缺,具备生产能力的,未必有物料;有物料的,生产未必具备产能。

整个市场的矛盾也就出现了,下游客户的需求,不能马上满足;很多订单只能不断往后推,造成客户极大的抱怨,从而影响到疫情的防治。因此需要规范行业健康发展,整合行业资源,建立行业标准。

对于转产的企业,业内的一些同行存有抱怨也能理解。这些企业突然决定生产口罩设备,相对自已的本专业毕竟是“门外汉”。他们该如何入门?是找业内的工程师,还是买图纸,或者是高薪挖技术人员?这些资源从何而来?一时间都是问题。

据业内交流,疫情前的企业核心技术人员目前都存在严重流失的情况,更为严重的是这些技术员和工程师,彼此之间都有联系,所以一走就不仅仅是一个人。核心的人员的流失,对业内的企业是不小的打击,如此不但严重地影响到企业对客户的承诺,更会增加企业之间的矛盾。

要知道业内的企业,可都是被国家第一,第二批统筹完成设备交付的企业,均是阻击疫情的功臣。对于他们而言,感受就如同“自已在战场上拼杀保家卫国,家里却被人侵占”。

除了第一波的图纸与工程师,第二波调试人员突然流失情况就更加疯狂,很多调试员可以说是突然“人间蒸发”了。一些转型生产口罩设备的企业,当自身投入相关数量的口罩设备后,面对客户交期的跟催,突然发现设备虽然生产出来了,但是无法交付给客户使用,这是因为设备需要有经验的技术调试员上门调试才能够运行,所以设备调试员如同行业内的大熊猫,显得无比金贵。

他们的身价数以十倍地上涨,这便出现了网上流传的,调试一台机器的费用是3~5万元,甚至是8~10万元,因为生产厂家在疫情期间无法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客户高价买回的设备又不能停机不用,加之市场前期生产口罩设备的利润,所以只要设备能正常使用,厂家多花些费用也自认了。

一个新的流动大军

口罩机产业链上的技术工人,大多呈现家族化、地域化的特点,这是跟口罩机这一超声波设备进入中国的历程有关。

超声波是什么呢?打个比方,一个烟灰缸,由底座和缸圈组成,要把这两样东西连在一起,传统的方法要么用胶水,要么用螺丝,但是无论哪种,都费时费力。超声波指的是一种特殊的摩擦焊接技术,它可以在0.1秒内完成对布料的焊接,效果非常好。

超声波最早是用于军工和医疗的,到了20世纪20年代,伴随工业革命的兴起,超声波开始引入到民用工业领域;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由于广东率先对外开放,引进了大量的从事玩具,文具,塑胶等行业的外资企业,这些行业需要大量的超声波焊接设备。

那个时候来广东打工的工人主要来自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江苏等省份。时间一长,这些省份的工人就成了第一代接触到超声波技术的工人,后来他们中的一些人回到老家创业,所以目前从事超声波领域的人员中,广东算是第一梯队,浙江、湖北是第二梯队,江苏、上海是第三梯队。

口罩机市场需求的井喷导致行业形成了一个流动大军,即专门上门做设备调试的技术工人。他们没有固定的公司,就是自己做。需求增加了,行业新进入者增加了,如果设备生产出来,调试不好的话就是“僵尸机”,所以这个流动大军就出现了。这些调试员,不管能不能调试好,一般只要上门,一台设备调试费就是5万元起,如果调试好了,就是8~10万元。

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般来说,生产一个批次设备大概需要的周期是25天,但是疫情期间,这个周期尤显漫长,相对于需求而言,是很大的压力。所以一货难求,有钱买不到。就连物料也是这样的,比如口罩机要用到的超声波系统,原来是8000元左右,现在已经是8~10万元。

虽然价格暴涨,但设备能够创造的价值对于下游而言还是有着很大的利益驱动。在3月20号之前,一套调试好的口罩机一天的产值可能高达30~40万元,这就意味着几天时间就能赚回一台口罩机的钱。

可以说在此之前口罩机是几乎很少有人注意到的行业,现在不同了。就好比一瓶矿泉水,平时可能毫不起眼,但如果在沙漠里,那它可能就会卖出天价。

疫情之后,出路在哪里?

我做这个行业20多年了,经历过非典、禽流感、猪流感,我每天有收看或收听当天的新闻联播的习惯,可以说在疫情暴发之前,我便隐约地感到市场的一些细微变化,为此我们提前做一些相应的准备。

在这场疫情中,我们受到了国家,省,市,区各级领导的关心与支持,特别是是疫情最严重的阶段,东莞市,区政府领导第一时间深入企业,长期与我们一同办公作业,竭力帮助我们协调人力、物料、水、电等困难,可以说给予了我们非常宝贵的支持。

截至目前,我们向用户提供了1000多条合格的口罩生产设备,并在第一时间率先完成国家统筹任务,有力地支援了国家对疫情防治。我们收到了国务院,省,市对企业的嘉奖令,同时收到数百位用户送给企业的锦旗,在企业为社会尽绵薄之力之时,获得众多的荣誉使我们倍感肩负的责任与企业使命。

但疫情结束了,这个行业出路在哪里?那些转型企业的出路在哪里?

对于行业的未来,我的想法是,众多的转型生产口罩设备的企业,都是在为防治疫情尽社会责任,如果他们目前有遇到困难或坚持愿意从事这个行业,我愿意和任何一家公司分享资源和技术。但随着疫情结束,一些转型企业在完成社会责任后,可能会渐渐退出口罩设备这个行业。但我个人估计未来4~6个月,市场需求口罩设备还会持续旺盛。

我想这场疫情不单是对中国,也是对全世界的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人们的健康意识会明显的提升,全球各国都可能建立公共卫生预防和管控体系。

中国有6000多个市县,每个市县都可能有一家口罩企业用以物资的储备与使用,口罩会成为每个家庭的必备品,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需求,所以未来2~3年,市场依然会很好。

跳出来看,口罩机毕竟只是公共卫生产业链上的一个中间品。我希望我们这个行业,能够形成一个行业的集合体。在完成国内疫情防治以后,我们重点的市场是在国外,行业可以向国外提供完整的公共卫生安全综合解决方案和设备集成,比如与公共安全防疫相关的防护服、医用的全套设备、防护用的全套设备,我们可以沿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为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提供设备,我想这应该是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另外,我认为行业应该尽快形成相关的行业标准。目前全世界有80%以上的口罩设备产自中国,因为标准不统一,行业很难健康发展。目前东莞市正在支持口罩设备联盟制定标准,有标准才能规范行业发展,如果能让世界认可并使用中国的口罩设备标准,这将是我与业内同行的最大欣慰。

  • 上一篇文章: 如何评价Enscape实时渲染器?

  • 下一篇文章: 100万“音乐难民”陪伴虾米到最后一刻
  •    
    [注:标题搜索比内容搜索快]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轨道钢承重计算公式及应用[109]

  • 【选型】如何为变频器选取阻值…[82]

  • AIS2023参展厂商名录[343]

  • AGV综合选型[170]

  • APIE 2023第4届亚太国际智能装…[138]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外媒:正在唤醒中国的习近平[305]

  • 中国反伪科学运动背后的CIA黑手…[494]

  • [转载]袁隆平真言:中国最大的…[667]

  • 台专家:当年我们造IDF时 大陆…[572]

  • 旅日华人:中国严重误判日本民…[577]

  •  
     相 关 文 章
  • 转型生产口罩机被全国抢购!上…[23]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 晨光科技        站长:璀璨星辰        页面执行时间:492.19毫秒
    Powered by:MyPower Ver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