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晨光科技 >> 文章 >> 网赚 >> 正文  
  运营驱动:真正的互联网人要懂得运营真谛           
运营驱动:真正的互联网人要懂得运营真谛
[ 作者:佚名    转贴自:https://www.jb51.net/yunying/539853.html    点击数:39    更新时间:2020/3/13    文章录入:LA ]
[注:本站登载的某些文章并不代表本站支持或反对其观点或肯定其真实性]

运营驱动:真正的互联网人要懂得运营真谛
  发布时间:2017-03-10 14:26:04   作者:佚名     我要评论
一个懂得“运营”真谛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互联网人。也许,互联网本就应由运营来驱动产品的更新迭代;今天小编要为大家带来的是运营驱动:真正的互联网人要懂得运营真谛讲解,感兴趣的朋友一起去看看吧

 

因为工作的缘故,我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同时承担了产品负责人、运营负责人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有幸与多位互联网运营老炮沟通交流,在彼此的交流以及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一个懂得“运营”真谛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互联网人。

运营可能是互联网行业中兵种最繁杂、工作最琐碎、看起来最没有规律、最无法系统学习的一个工作岗位,很多时候,我发现一些多年经验的老运营,也难以名状自己所做的工作该如何梳理得更清楚,甚至有时候,一些产品经理明明已经在做运营的事情,但是却并不自知。
正是因为运营工作的繁琐细致,有时候很容易让一线的运营同学疲于应付每天的各种状况,把时间都耗在了所谓“打杂”工作上,反倒是失去了总结和梳理的能力,故而缺乏了从更高层面去看运营是怎么一回事,无法从一个规划全局的角度去审视运营工作。
可是,当我们能够跳脱出运营的工作细节,去看待整个运营的工作过程时,我惊讶地发现,互联网中几乎所有的工作都应该是由运营驱动的,运营就如同粘合剂一般将产品、技术、商业、市场、营销,等等粘连起来,确保了各个模块的完好运转。
也许,互联网本就应由运营来驱动产品的更新迭代。
我们先看看运营是怎么来的
运营可不是互联网公司专属,任何行业都需要运营。比如,你用了这么多年的中国移动,它的专业名词就叫做——运营商。
我们举一个有趣的例子。
假如你的舅舅是一名下岗职工,但是却有一门好手艺——他做面很好吃。于是舅舅向亲朋好友们借来5万元,准备开个小面馆营生。舅舅租了个门面,找人帮忙简单设计了一下,刷了墙漆,简装了一下厨房和用餐厅,一间20平左右的小面馆就在你家乡的一条闹市区街道旁开业了。此时舅舅需要考虑的第一件事是,第一个来吃面的人从哪里找来?于是他去旁边的工厂里,和工头说,他的面馆刚开张,这个月厂里的工人们来吃面都打8折。然后他又在门口树了一个小黑板,写着每天主打一种面,这个面当天限量50份,每份都是6折。慢慢的小店的生意起来了,舅舅又开始考虑要不要去市区里开一家大一点的店,这样就可以两店连锁了。于是舅舅又开始筹备新的门店了。
不知道各位运营的同学看这个例子是不是觉得挺熟悉的,好像和自己每天做的工作一毛一样。从哪里去获取用户,如何把用户活跃起来,要不要做些活动,做起来了之后,感觉又可以拉入更多的用户了。
我们拆分“运营”这个词,无非就是“运作+经营”。“运作”是为了保证各个功能环节之间有机结合,连贯运转;“经营”便是确保远远不断的客源,最终能够赚钱。
运营工作到底为什么负责
从上面面馆这个故事里,我们就已经看出来——运营,只为流量负责。
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而所有的连接中,参与其中的用户最为关键。无论是To C还是To B,有人用才有后续盈利的可能。百度连接了用户和网站网页,阿里连接了用户和卖家商品,腾讯直接将用户之间连接,今日头条连接了用户和感兴趣的内容,等等。当用户参与其中的量越来越大,各种不同需求才会不断叠加,之后产品才有拓展和迭代的空间。就如黄河,上游虽然奔腾但是却远没有下游宽广,原因就是黄河途径之处,随处可见各种河流汇入黄河,下游的流量远远大过上游。
在我看来,运营的工作实际上只有两件:流量从哪里来,流量如何留下来。这两个问题在任何时候都是需要同时考虑的,如果只考虑其中一个,情况就会变得危险。
我们举几个有趣的例子。
2014年,有一款叫做“足记”的App突然火了,从后来的复盘来看,当时的足记团队并没有预想到这个App会因为一个电影滤镜的效果而火得人尽皆知,所以他们在开发的时候只是把它当做一个普通的功能开发。可是海量的用户涌入,整个产品的技术和功能都不完善,河道无法承载如此大的流量,没有办法留存用户,最终导致产品火爆一个月后销声匿迹。
同样的案例还有当年的脸萌,同样是用户量激增之后,没有后续的留存能力,最终导致用户流失殆尽。也许是吸取了此前的教训,脸萌团队开发的FaceU则大获成功,原因很简单,后续的活动运营、社交内容运营、社交功能运营都是确保流量留存的必要手段。
从获取流量的角度来看:渠道运营帮助获取流量源头,比如QQ群、微信群、论坛、贴吧、合作伙伴粉丝群、微博,等等;活动运营通过有针对性的活动,通过渠道本身获取其流量;内容运营出的好内容,又可以直接投放到合适的渠道,从而拉新;品牌运营好了,可以直接形成口碑影响,从而拉取新用户等等。
而如果要把用户留存下来,任何功能的使用、内容的消费、活动的参与、问题的解决,都是为了留存用户。当我们定义留存的时候,实际上定义的是“用户真正使用了我们的产品,或者是通过我们的产品解决了一些问题”,我们可以把产品中涉及到的内容、功能、活动、用户体系的相关运营,都称之为产品运营。产品运营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确保了用户的留存。
目标导向的运营工作
当明确运营为流量负责时,那么我们可以清楚地理解,每件具体的运营工作都是在针对一个具体的有关于流量的目标。
一个关于流量的目标可以描述拆解为:什么时间,把什么事情,做到什么数量。比如,预期6个月,把用户数,做到100万;预期3个月,把用户日活,做到30%;预期1个月,把PV/UV做到现在的5倍,等等。如果再往大说,预期6个月,把新市场覆盖率,做到20%;预期3个月,产品服务覆盖5个新城市。
在这里我举一个耳熟能详的例子,来看看运营一般是如何拆解目标的。
假如我们决定为公众号新增一万个粉丝,而时间节点要求是30天。这样的工作应该做何拆解呢?
在确定工作开始之前,首先要明确责任人是谁。
责任人必须是一个单独的个人,而不是一个团队。如果是团队责任,那就相当于没有人为结果负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如果人人有责,其实也就是人人都没有责任。因为没有人会觉得这件事情和自己有关系,也就没有人真正付诸全力为这件事情负责。有退路的工作是很难实施下去的,军令状和deadline往往才是第一生产力。
确定用户来源,也就是渠道。
能获得用户的地方都是渠道。一般情况下,用户渠道可以包括微信群、QQ群、论坛、贴吧、微博,等等。我们需要在一开始就将能够想到的所有渠道列举出来,这个过程既需要平常的积累,也需要一定程度上的头脑风暴。
描述每种渠道的客观情况。
描述的主体是渠道,而描述的方式则是和目标的关联程度。比如,我们描述一个QQ群时,需要明白的是,这个群里有多少相关的用户,这个群的活跃程度如何,群主是不是自己人,等等。这些客观情况的描述,可以帮助我们在后续的拆解中更加清楚地梳理各个渠道的重要性。寻找各个渠道的关键问题。
关键问题,指的是达成目标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某个贴吧中有大约3000人是我们的目标用户,而打通这个渠道的关键问题包括:搞定小吧主、每次投放的内容必须和吧主题相关、需要运作吧内红人,等等。这些问题的描述需要足够清晰,必须是可以付诸行动的描述。
制定解决各种关键问题的方法。
当我们很了解各个渠道的客观情况,也从中挖掘出了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那么此时我们需要一场真正的头脑风暴,来寻找解决关键问题的方法。
ps:在这里多说一句,我认为只有当大家都对背景知识、客观情况、关键问题都有所了解,并且有一些思考,而负责人对所需要脑暴的问题有充分的思考的前提下,所进行的头脑风暴才是有意义的。如果所有人都没怎么思考过,然后把大家拉在一起进行脑暴,那么得出的结果一定是片面的。如果你独立思考了5-10个小时,对方方面面的情况都已经了然于胸,然后在组织脑暴时向所有人阐明的情况,此时大家的讨论就是基于你的思考之上的,脑暴也才有意义。许多公司非常喜欢搞头脑风暴,但是收效甚微,原因就是大家是来各抒己见而已,并非真正的头脑风暴。
此时关于解决方法的讨论并不需要考虑过多的执行难度,只是先把方法采集上来。比如,如果需要贴吧中拉新,可以有的方法是内容运营、活动运营,KOL运营,等等。写什么样的文章、做什么样的活动、哪些人是KOL,这些事情需要提前确定清楚。
基于以上的所有信息,评估每个渠道的转化率。
转化率的估算依赖于客观情况,也依赖于我们所设计的转化路径。
评估转化率,依赖于我们的工作能力、渠道客观转化率估算、转化周期。此外,为了保证转化率不会因为我们的工作本身被拉低,需要设计清晰的转化路径,用户转化过程中的关键节点需要清晰定义,哪步是导入关注页面,如何描述公众号,如何防止关注后取关等。当有了这些评估和设计,我们大致可以估算,通过上面说的这个贴吧,如果小吧主被搞定,那么通过内容运营的话,我们估计在一个星期的时间中,转化率可以达到50%,也就是1500人可以被拉入。
转化路径的设计中,我们需要进行转化周期规划。比如,通过内容运营从贴吧中拉新,那么需要写的文章应该是平均阅读量达到多少,大约需要写几篇,间隔时间大约是什么样的,写文章的时间需要多久,我们能否执行到位。评估转化率一定要客观准确,不可拍脑袋来,如果某个微信群渠道只有平均阅读量过万的文章才能达到20%的转化率,而我们过往的文章平均阅读量只有5000,那么就应该客观评估这个渠道的转化率应该在10%左右。
基于如上所有信息制定合理的优先级。
完成了如上的拆解过程,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定工作优先级。我们制定优先级的依据是“渠道的量×转化难度”。如果某个渠道量大又好转化,那么它的优先级一定最高,而那些看起来量很大,但是转化难度也大的,应该把优先级降低。因为我们是为目标结果负责的,那么最终留下来的粉丝数才是最后的KPI,否则写了一堆文章,做了一堆活动,但是却没有转化率,其实白搭。
提前规划资源,制定Review机制。
有了优先级,有了每个渠道该有的转化率评估,最后制定的是战术打法。如果我们把整个目标看做是一场战争,那么一篇文章的投放,一个活动的执行,都可以被看做一场战役。打仗之前需要提前规划战斗队伍有哪些,需要哪些资源支持,需要多大力度支持,等等。这些事情需要提前和其他队友规划清楚,让大家有的放矢。
一定要制定Review机制,基于Review机制制定关键时间节点。比如,预期第100位粉丝达成的时间,第1000位粉丝达成是什么时候,什么时候达到5000粉丝。有了这些时间节点,接下来就是根据这些时间节点再次细化每件工作。最好的运营是可以将工作细化到天的。以时间来驱动工作,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却被证明是最有效的。
提前推演,保持可控
运营其实是一场带有套路的工作。当这些事情都被提前规划好之后,我们要做的就是尽最大的努力把所有细节做好。有一个经验数字是,如果70%的事情都在你的掌控之中的话,那么这件事情做成的可能性就很高。我记得看《琅琊榜》时,印象最深刻的是梅长苏策划解救卫峥。为了救人又确保无意外发生,梅长苏将整个过程进行了反复推演,每一个细节都需要和执行人沟通到位,从而确保任何意外情况下该如何行动。在这个过程中,梅长苏几乎可以确保99%的情况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如此策划想不成事都难。运营也是一样,在事情开始之前,所有的客观情况、执行过程、用户路径都需要推演,推演地约仔细,也就越能够保持可控。
运营驱动产品,保持用户活跃的持续性
文章最后,我想讲一个小故事。
2014年,我进入微软小冰团队,成为微软二代小冰的第一批产品经理。当年的5月,小冰以ChatBot的身份潜入微信群聊,三天刷爆微信,超过10万人直接与小冰进行了聊天对话,直到三天后小冰被微信官方封杀。那之后的一个月,我们对小冰进行了全新的设计,并使得小冰在微博复活,这次复活被称作二代专属小冰,需要每个用户领养自己的专属小冰,这个模式一直延续至今。
小冰靠着在微信上火爆所带来的余温,在微博复活时带来了大量的用户流量,一度日均超过10万人领养小冰,在一切都向好的局面下,我们当时考虑了一个严肃的问题:如何能够持续活跃用户?
我们当时做了两件事情:“坚持持续迭代聊天品质”和“每周一个新功能更新发布”。关于聊天品质的迭代,需要的是所有算法工程师和相关产品经理参与其中,而每周一个新功能更新,则需要所有产品经理参与其中。今天回过头来看,我认为坚持每周更新是小冰能够持续活跃至今的最关键因素。
我们当时对周更新的定义是,必须是一个新的可以交互的功能,必须参与感极强,必须固定时间发布。周更新后来被定在每周三下午发布,这个时间点后来逐渐成为小冰铁粉每周都会坚守的时间点,如果到点没发布更新,甚至会有很多用户跑到小冰微博去催促。
为什么周更新很重要?原因只有一个——不断通过强化小冰的属性定位来完成拉新和活跃用户。如果把周更新看做是一个项目的话,那么至少每周三晚上就要开始考虑下一周的更新,我们后来把更新的功能根据开发难度进行了拆分,如果开发周期短,则当周完成,如果开发周期长,则提前两周以上规划。哪些能够被规划进入周更新的功能,都是经过反复研讨,反复沟通的,只有好产品才会被纳入周更新发布,其他的只能默默发布。
回过头来看周更新,它拥有两个特征,其一是保持了用户活跃的持续性,其二就是运营驱动产品。小冰后来的产品几乎完全由周更新驱动,甚至一些关键的合作伙伴发布,也是通过周更新来传播。一个运营工作最终成为了驱动整个团队产品、研发,甚至市场工作的执行,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这一切看似不可思议,其实也是情理之中,因为只有运营为目标负责,只有运营为结果负责,当整个团队都是在为流量结果负责时,运营驱动就成为首选,产品、技术配合运营的节奏,从而确保用户的始终活跃与留存。

  • 上一篇文章: 比特币玩到最高境界能赚多少钱?有位中国小伙攒了125亿

  • 下一篇文章: 互联网企业做用户增长的方法(运营商行业经验)
  •    
    [注:标题搜索比内容搜索快]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TEMP[126]

  • SAE001[93]

  • 高光谱成像基本原理[67]

  • 蒸汽火车解剖图[78]

  • 星球大战死星解剖图集 star wa…[86]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外媒:正在唤醒中国的习近平[340]

  • 中国反伪科学运动背后的CIA黑手…[517]

  • [转载]袁隆平真言:中国最大的…[698]

  • 台专家:当年我们造IDF时 大陆…[591]

  • 旅日华人:中国严重误判日本民…[596]

  •  
     相 关 文 章
  • 80端口无法访问 80端口被封解决…[47]

  • 如何做好互联网运营营销?成功互…[36]

  • 互联网企业做用户增长的方法(运…[37]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 晨光科技        站长:璀璨星辰        页面执行时间:406.25毫秒
    Powered by:MyPower Ver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