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15式轻型坦克装备部队已经9个月了,也许它已经从网红走向幕后。但是,15式轻坦作为少有的新型轻坦,其对我军未来的发展举足轻重。15轻坦到底有什么超前的设计,为什么会被称为战场多面手,在未来战场上,其将怎么发挥自己的作战效能?我们从“陆战之王”在当下困境开始说起。
1916年9月15日,索姆渡河边上,当那一个个“英国怪物”冲过德军的机枪、战壕、铁丝网构成的防线,让德军无可奈何时,新的战争形态开始了!这49辆“水箱”(实际参战仅18辆)和步兵的的突击虽然没有取得决定性胜利,但是“陆战之王”从此启程。
如果是打一场科索沃那样的战争(美空军对科索沃的关键设施进行了精准轰炸),地面部队就不需要清场了,但是要实现对目标的控制,让其失去反抗,地面部队才是最后的杀手锏。在这个过程中,坦克作为“移动的堡垒”,即能够抵御敌方从轻武器到反坦克导弹到火炮的打击,还拥有120mm-125mm的高威力火炮,甚至可以像越野车一样奔驰。在巷战中,其破墙,清理障碍,扫雷,救援,攻击敌火力点更是小菜一碟的操作。
但是“陆战之王”也有自己的软肋,除了反坦克导弹和武直的飞速发展,各种山地和高寒山地才是制约坦克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这样的作战环境下(可以想象某边境),坦克太重了越野能力不足,容易成为固定的靶子;发动机的功率要足够强大,才能克服高寒缺氧的环境;装甲的厚度必须要刚刚好,即能够抵御地方的火力,还要保证坦克能够越野奔驰。此外,模块化爆破反应装甲,猎—歼式火控系统,车长数字终端也要标配,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是,15式轻坦实现了。我们来看看其到底有哪些独门秘笈:甲之厚有这几个方面,1,15式轻坦的炮塔采用类似于豹2A6的楔形装甲,被击中后更容易弹开动能杀伤的穿甲弹;2,复合装甲和模块化装甲也是标配,在33—36吨的全重下,参考VN17重型步兵战车30吨的重量,其足以能抵御来自高原的火力打击,在高原不太可能遇到主战坦克;3,在坦克的后方和侧方也安装了格栅“装甲”,可以抵御RPG等火箭弹的打击。
15轻坦采用了新型105mm线膛炮,虽然其和滑膛炮相比,炮口初速也不是很高,但是线膛炮能够发射几乎所有弹种,2000米距离上的穿甲能力超过了600毫米。在高原面对多目标威胁时,更能应对自如。15轻坦配备了遥控武器站,减少了射手暴露在外的危险,同样能够轻松打击试图接近的反坦克小组。烟幕发射器,三防装置能够提高坦克在多重威胁下的生存机率。
再看看“心脏”,15轻坦采用了1000马力的柴油发电机,涡轮增压,和变速器组合为动力包不仅动力充沛,维修保养也很方便。强大的心脏,必定有强大的越野能力,垂直越障0.85m,爬坡度60度,最大时速70km,涉水深度1.1m,最大行程450km。从外形上我们可以看到,15轻坦后高前低,和西方主战坦克的理念不谋而合,这样的设计同样能够减少正面的中弹面积 ,还能够实现较大的负角度射击,攻击地面工事。
当然,作为一款现代坦克,信息化能力同样是重中之重。从“猎”到“歼”,全景光电侦察告警系统发现威胁,横风传感器、激光测距和弹道计算机设定修正弹道,上反稳向式火控系统确保一发制敌。在导航系统、数字终端和数据链的支持下,每一辆轻坦都是一个信息节点,情报共享,先敌发现,先敌开火。甚至还可以配备无人机,实现远程态势透明!
从外形上我们也能够发现:2.5m的高度同样降低了中弹面积;尾舱式自动装弹机减少了殉爆炮塔炸飞的风险,装弹速度更快;扭杆式悬挂可靠性和减震性能都达到了最优解。所以, 可以这么说,15式轻坦是战场怎么样,武器怎么造的绝佳体现!是我军最新军事学说的产物!所以,基于其设计理念,我们可以设想这样的战斗场面—怎么用。
空军的战机取得制空权后,步兵分队或者装甲猛士分队在15轻坦的掩护下发起突击。突然,步兵分队发现了敌人的隐蔽工事。步兵分队把坐标通过战术电台传递到坦克车长,随即目标被摧毁。在进攻的过程中,15式轻坦抵御了敌方的火力打击,保护了步兵分队。敌方的山地步兵师没有装备坦克,所以敌军指挥官召唤武装直升机摧毁我方坦克,在情报共享体系的支持下,我方发现了敌武装直升机,我方的单兵防空导弹发起反击,击落目标。
步兵分队和15轻坦组成的合成营势如破竹,迂回穿插,到了一个敌方重兵把守的村子。敌军在村子的外围设置了多重障碍,包括地雷带,铁丝网和堑壕,还配属有远程迫击炮。我方无人机实施侦察后,将情报上传到上级的指挥体系,我方战机火速出动,摧毁了敌前沿障碍和远程火力,解决了合成营的威胁。随后,步兵分队在轻坦的支援下攻入村子,解决了敌零散火力,村子被成功占领!
可以这么说,15式轻坦作为一个多面手,是未来冲突中的地面之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