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曾相识的宇宙 第二章 扑朔迷离的超微观世界
|
|
|
似曾相识的宇宙 第二章 扑朔迷离的超微观世界 |
[
作者:佚名 转贴自:http://www.energysea.net/plugin.php?id=twow_novel:novel&do=chapter&tid=4111 点击数:37 更新时间:2018/8/19 文章录入:LA
] |
[注:本站登载的某些文章并不代表本站支持或反对其观点或肯定其真实性]
第二章 扑朔迷离的超微观世界
第一节 引力子迷踪如果说,宇宙的边缘距离地球有137亿光年之远,那么,超微观世界与之相比更甚,那是一个无底的深渊,以我们人类那可怜的科技,根本没可能看到它的尽头。
第一节 引力子迷踪
引力子,这种超微观世界的粒子无所不在,来去无踪,行为诡异,如果用幽灵来形容它,一点都不为过。
前文提到,宇宙星空仿佛就象是一齣慢动作播放中的视频影像,但在这个超微观的世界里,刚好相反,这里是一齣快速步进播放中的视频影像,每一个影像之间是不连续的,跳变的。
在这一刻,你看到一个粒子出现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但下一刻,它很可能已经被推送到另一个无法追踪的相隔天涯的地方。类似的,宏观世界里的引力惯性,在这里对物质产生的作用也是微乎其微,可以说,超微观的世界是没有“惯性”这种东西的。
打雷的时候,我们在同一时间就能看到闪电发出的光,但却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听到闪电产生的声音。在超微观世界我们看不到粒子运动的过程,是因为粒子的运动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光速。
第二节 光速极限魔咒现代宇宙中,看来没有什么物质的运动速度能够超越光速,这真是一件让人抓狂的事。天生的好奇心,使几乎每一个地球人发梦都想冲出银河系到那遥远的星空去看个究竟。可是,相对于人类所在的时空,达到这样的目标,乘搭的宇宙飞船就必须以光速的无数倍航行才有可能实现。
对于声波,谁不知道,有什么好说的呢?声波在大气中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40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每秒1440米,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是每秒5000米……这个,与光速有何关系?是啊,这不明摆着,光波就是在一种特定的,而且非常稳定的介质之中传播吗?是这种介质的基本特性使光波的传播速度是一个固定的值:每秒30万公里。这种介质就是电磁介质,你也可以叫它光子。
因此,凡是以正电荷介质作为基本推动力的,例如粒子加速器,它最多也只能将物体加速到光速,见下图。
 如果能够找到一种本底动能比正电荷更大的媒介粒子作为基本动力的加速方法,那么,将物体加速到超光速就不再是一个神话,实现宇宙时空旅行就不再只是一个梦想。
第三节 电之来源质子,这种诞生于原始宇宙的地狱之子,他承载了原始宇宙的本性,引力子在他的内部同样会被地狱之火——高能粒子毁灭掉。引力子前赴后继如同灯蛾扑火般冲向质子的中心,就像他的先辈冲向原始宇宙的中心一样,引力子的牺牲换来了当今精彩纷呈的宇宙世界。尤其是,太阳系中这个奇特的地球。
质子原理演示模型 更重要的是,燃烧之后的引力子,他的灰烬变成了附着在质子表面细微的正电荷粒子,这些粒子积聚饱和后,多余的部分就源源不绝地扩散到太空之中,使得质子的结构得以持续维持。质子这些向外扩散的电荷粒子流,也使得质子与质子之间互相排斥,不能靠近。
 原来,电力流的上游就是引力流,电力能量来自引力能量。
第四节 两种最基本的粒子结构类型这个宇宙主要有两种类型的粒子结构,一种是以原子为代表的原子模型,是中性的,固态的;另一种就是以质子为代表的质子模型,是带电的,液态的。各种类型粒子的最主要差别,只是质量和所占据的空间尺度的不同。
质子消耗的是引力子,并将引力能量转换为正电荷能量,同时使质子带正电。
电子属于质子模型,他是质子的一个更低尺度空间的分形。电子消耗的是正电荷,并将正电荷能量转换为负电荷能量,同时使电子带负电。质子与电子是宇宙能量流链条的其中两个环节,当一个电子靠近一个质子,电子就会将质子所产生的正电荷介质消耗掉,使得质子变成电中性,并在质子和电子之间产生强大的电引力,这个电引力原理正是前文所提到的粒子加速器的原理。
第五节 粒子的公转与自旋从形态模式来看,总体上一个粒子系统的结构与一个星系的结构是非常相似的。这种分布关系让人联想到人体的血管系统,从心脏到主动脉到微丝血管,分布到身体组织每一个需要血液的细胞之中,最终又通过静脉回流到心脏,难道宇宙物质世界属于一个有生命的个体?
下图所示是质子俘获电子形成一个中子的过程。
中子,微粒子世界的“地月系统” 电子是1/2自旋的,意思是电子要自转两圈才会回到原点,这个与在日常见到的自旋物体通常旋转一圈即回到原点的常识让人很费解。但是,只要比对一下地球的潮汐现象,就很容易理解了,见下图。
电子的“潮汐”现象
这里说明一下,就如我们用望远镜看遥远的星系,只能看到一个大致上模糊的形态一样,实际上微观粒子的结构是非常复杂和精细的一个系统,这里只是一个方便理解的总体上的概述。
第六节 质子的夸克禁闭之谜由于低轨道公转粒子的存在,质子同样也有潮汐现象,强烈的潮汐力使得整个原始质子核心分开为三个主要部分:夸克。当然,有时在外力的作用下,质子结构受到冲击,也可能出现不是三个部分的情况。
 这是受力强度最高的动态正立体三角形结构,难怪质子能够通过原始宇宙炼狱极限能量的考验,一直存在到今天。
严格来说,夸克并非一种粒子,所有的夸克态物质,实际上是同一个被高度扭曲变形的物体,这便是出现分数电荷的原因。
为什么单个夸克的状态不能存在呢?这确实是一个让人困惑的疑问。如果去掉一个公转粒子,质子的形态会变成怎样呢?这是可以想象得到的:由三粒子潮汐现象变成双粒子潮汐现象。如果去掉两个公转粒子呢?那也是可以想象得到的。但是,如果质子的所有公转粒子都失去了呢?质子的潮汐现象将不再存在。
一种最有可能的情况是,质子受到外力碰撞后,失去了外围所有的公转粒子,这种状态与原始宇宙很相似,质子将变得非常不稳定。质子内部的高能粒子在碰撞中获得额外的能量,演变成微观世界的“宇宙大爆炸”,质子内的所有高能粒子摆脱了引力的约束逃逸掉,失去夸克的同时,质子也消失了。 |
|
[注:标题搜索比内容搜索快]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