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晨光科技 >> 文章 >> 技术 >> 能源 >> 正文  
  挠场与星际通信 Victor.Shkatov & Vitaliy Zamsha         
挠场与星际通信 Victor.Shkatov & Vitaliy Zamsha
[ 作者:佚名    转贴自:http://www.energysea.net/plugin.php?id=twow_novel:novel&do=chapter&tid=3957    点击数:272    更新时间:2018/8/19    文章录入:LA ]
[注:本站登载的某些文章并不代表本站支持或反对其观点或肯定其真实性]

写在前面:首先感谢本书的两位作者,Victor Shkatov和Vitaliy Zamsha。没有二位作者的努力,将不会有本书。通过和作者之一Vitaliy Zamsha沟通过后,得知作者想法很纯粹,他希望将这种技术能够传播出去,只是任何使用书里的信息的时候,提到作者名字就行,他们保有这个原始知识产权。他说,他们没有要求使用书里信息的人付费,也没有说“不要做这些”。他们只是单纯的将自己的技术信息传播出来,更多人一起做,来促进此项技术的发展。两位作者都是当今挠场技术领域的顶级独立研究者及科学家,书的内容涉及到很多技术干货,话不多说,感兴趣就看看吧。 我作为译者,只希望看到此书并实践的人,有新发现及新想法时,能够一些途径公开出来,当然允许保留最核心的部分。这样也算是作者的初衷吧。在我看来作者做了一件大功德的事,希望所有看到这本书的研究者们,都能传承这种精神。

  注:标量波和挠场的本质都是涡旋,只是标量波是由涡旋组成的波,使涡旋在传递过程具有了波动性。(供参考)

  标量波技术研究网:www.scalarwave.cc  首发

1关于本书

挠场 星际通信
By Victor Shkatov & Vitaliy Zamsha 翻译:高鹏(gpufo)

版权资料,版权所有。2015



 

关于本书

  这本书的作者尝试去用简短的术语解释什么是挠场(TF),以及这如何被用到造福人类的领域。作者泄露了他们的顶级-机密信息 - 他们提出的星际通讯方法很有条理并且提出了创新性的寻址定位方法,应用到挠场通信。

  在这本书中,读者可以发现一些建造挠场发生器或检测器的实用解决方案,以及在挠场通信中,使用图像定位寻址方法的一些建议。

  作者没有声称这本书的信息是绝对的真理,因为科学技术一直在发展,当然,改变也许来了。

  这本书对研究者,通信工程师以及在这个新物理学方向学习的能够“推动”通信系统发展的初学者(不止)们来说,就像是一本实践指导手册。

  这本书为那些想要敞开心扉,超越教条主义而去感知新事物的人而写。

  作者没有强加自己的想法于别人,但是分享了他们的观点,想法以及经验给别人。

  这本书中的一些第三方材料和图片都来自开源并只是简要参考!

  作者想要对Shipov Gennady, BobrovAndrey, Pavlenko Anatoli and Kravchenko Yuri这几位在筹备本书的一些建议和帮助,表示特别的感谢。

  最后 - 作者对北京 Sunny Easy 印刷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对将这本书传递给世界的努力工作,表示他们诚挚的感谢。

作者


1.对一些重要术语的介绍。

  我们如何想要开始写这本书的!?我们需要介绍一些重要的概念和术语,以更好地理解本书。我们将从已知的概念开始。所有我们听说的,奥拉,灵魂,精神,业力,以太,幽灵等等。但是他们都是什么意思呢?

什么是奥拉?   奥拉是以电磁和非电磁场结构的对象的延续。奥拉在对象的四面八方并能表示,比如对象的“健康”状况 - 这是对有机体来说。在非生命体中,奥拉表示了这个物体的物理属性!

什么是灵魂?   所有活着的有机体都有灵魂 - 这是情感的浓度或者是活着的有机体的智能能量 - 那是活体的“真我”!灵魂总是以纯粹的精神的状态存在。

什么是精神?   精神是一个人非实体的部分,就像一个人的力量,它是一个人的态度并且也是他或者她克服困难并抵制困难带来的影响这种意愿。精神只有人类才有!因为人类即使有危险也执意前行而动物绝对不会这样做 - 它们远离危险!

什么是因果报应?   因果报应是以电磁或者非电磁场的形式记录下来的过去所有人类行为的集合 - 换句话说它体现为命运!换句话说 - 因果报应是生物从在宇宙中第一次诞生开始,所记录下来的他们的坏的行为,好的行为或者意图。在死后,因果报应和灵魂一起离开身体然后去到一个新生的生物里面。当然,所有在以前生物记录的信息将会转移到新的这个身体里!因果报应和灵魂会在新生的生物上创造新的奥拉,所以我们认为因果报应可以通过奥拉来读取。

什么是以太?   以太是遍布整个空间并被称为物理真空的特殊物质。以太和固体物质,水,空气和火(等离子体!?)并列的第五种元素。

什么是幽灵?   幽灵(也就是鬼)是非物质产物或者是以浓缩的场或者能量形式存在的物体,可以是阴性的也可以是阳性的,它可以在被创造后独立存在!幽灵的来源可以是任何生物或者用技术手段产生!比如幽灵可以是我们的思想的产物或者可以通过物体的旋转产生等等。。。幽灵是真实存在的! - 它不是某些人认为的是幻想或者幻觉!

什么是挠场?   挠场是信息,我们的意识,感觉,情感等等的载体。

  但是我们将稍后更深入地讨论!

什么是挠场对比度?   挠场对比度(TC)显示了从物体,从照片(图片)或者从幽灵辐射出来的挠场密度,并且表达单位为“Torsi”。TC是相对于某些背景水平来测量的,既有正值,又有负值。1 Torsi(1Ts)和旋转物体的角速度测量方法是类似的,1 Torsi等于0.1弧度/秒,但是意思是不一样的!这个测量单位是由Victor Shkatov(俄罗斯)于2002年提出的,但是还尚未完全计算出来 - 这只是个提议。

什么是TF译码器?   正向译码器是由挠场发生器 和 通过用挠场发生器影响寻址定位组件从而将电信号转换成带有信息的挠场信号的寻址定位的组件组成的。正向译码器是发射器的一部分,寻址定位组件是个像图片或者碎片等这样的物体。

反向译码器 - 是将带有信息的挠场信号转换回电信号的设备。它包含了一些类型的挠场探测器,检测器按照从定位寻址寻址组件发射出来的挠场信号,物理属性会改变 - 比如和发送端的定位寻址组件有关系的图片或者碎片。这个译码器放置在接收端。

Tx - 发送端 Rx - 接收机



 

什么是标量波? - 稍后再解释!

 


2. 挠场历史

挠场(TF)是20世纪的一个新现象,现在正在迅速发展。但是也许首次尝试找出挠场是什么的,算是在19世纪中叶,发现了叫做“vaporic”或者“etheric”能量的John Keely了。另外的一次将挠场的发现视为“第五种力”(后来叫挠场了)的尝试是由俄罗斯教授N.P.Myshkin于十九世纪晚期所做的。
  后来是西方,研究者和科学家将这种“奇怪的”场叫做“标量波”,一些其他的科学家把它称为“Tempic Field”,另外的人叫它为“挠场”或者直接叫做轴子场 - 这个称呼在西方天体物理学更为流行。
  应该注意的是,现在很多西方科学家使用“标量波”的术语而不是“挠场” - 参考 Tom Paladino关于N.Kozyrev所做的工作的文章 - http://tompaladinoscalarenergy.c ... yrev-scalar-energy- astrophysicist/

  但是,这也许是对物理现象命名的偏见吧!?
  根据A.Akimov和G.Shipov,挠场由快速旋转或转动产生!相反,标量波是由互相相位差180度的两个相同电磁波之和的产物!那么我们也许是在讨论不同的东西吗!?但是我们在这里不争论这个问题。

  还应该注意尼古拉 特斯拉在19世纪末期在他的工程中使用了标量波,他预言辐射能(或者标量波)能够比光速快!


图.1- 尼古拉 特斯拉 – 标量波能量系统之父.
  在1913年,Eli Cartan博士介绍了旋量的概念,在1922年,他提出了作为旋转(盘旋)场的挠场构想,他描述为挠场是时空的相互作用。爱因斯坦-卡坦理论预测,在空间中既有左旋挠场也有右旋挠场,取决于你观察的视角了。
  第一个检测挠场的实验是由Nikolai Kozyrev(俄国)于20世纪60年代实施的,显示出了挠场的独特性质。
图.2 - Nikolai Kozyrev –发现了挠场具有比光速快得多的速度!
  在Kozyrev的帮助下,设计了挠场传感器用来检测挠场的存在,他称其为“时间流”。
  Kozyrev通过天体物理学的观察和计算,证明这些场以“超快”的速度传播,意味着远超光速。
  为了证明这点,N.Kozyrev和V.Nasonov一起实施了一系列的天文学实验,通过考虑目前的时间和光速来观察某个星星的位置。他把他的望远镜对准恒星的可视位置,他发现恒星的位置就如同“过去的时间” - 因为光从恒星发出来到观察者这里,由于光速300,000千米/秒的限制,要需要很多年。然后使用挠场探测器他将他的望远镜指向已经计算出真实位置的恒星,他的挠场探测器从预测的位置会记录下强烈的信号。所以通过已知那个恒星的可视位置(是真实的以前的位置)并且它的真实位置(通过挠场探测器测量的),N.Kozyrev计算出挠场的速度至少比光速快10^9倍。
  所以Kozyrev 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就是挠场速度要比无线电(或光)的速度大得多。但是现在我们可以更新这个信息说,挠场能够通过全宇宙瞬时传播,因为在Kozyrev 的计算中,没有考虑在他的挠场探测器中的时间延迟(这里指探测器的反应时间,这部分时间并不是传播过程所消耗的时间)。所以进一步发展这个概念我们可以说挠场的“速度”并不是恰当的术语 - 因为通过挠场传递的信息是能够立即出现在宇宙任何一点的!并且信息能够在它发现自己“标识”或者换句话说如果这条信息和某个地方或物体有关系时,那么该信息就能够被提取!这就像是心灵传输 - 不是吗!?
  应该再次注意的是很多西方科学家和研究者在使用“标量波”的术语而不是“挠场”,读者可以参考很多这样的人,比如:Tom Bearden, John Hutchison, John Bedini, Kosol Ouch, Dr. BruceDePalma, Wilbert Smith, Dr. Konstantin Meyl, David Lowrance, Jean Naudin以及很多其他人。。。
  如果标量波(或标量能量)用来解释和挠场相同的东西,那么我们应该使用相同的科学术语“挠场”(或挠场波)来描述N.Kozyrev使用的“时间能量”的螺旋流动。
  但是挠场不仅仅是个单独的现象 - 我们应该注意生物具有以挠场形式存在的生物场,这些生物场是用来互相之间相互影响的。
  后来,其他科学家 -A.Akimov(俄罗斯)和G.Shipov(俄罗斯)发展了挠场理论及一些挠场的实际应用 - A.Akimov用挠场发生器做了一系列的实验显示,挠场能够提高制造金属以及其他材料的物理属性。
图.3 - A.E.Akimov – 提出使用挠场来通信
  据A.Akimov的说法,存在静态和动态的挠场。静态挠场由具有恒定角速度的旋转物体产生,不会辐射能量。但是,如果旋转的物体具有不止一种运动形式,那么它会以动态挠场波的形式释放能量。动态挠场波能够通过空间传播而不仅仅只是简单地停留在一个单独的静态点。
  基于此,A.Akimov发展了他的挠场通信概念。G.Shipov考虑了Cartan的概念和A.Akimov的研究工作,最终于1998年发展了物理真空理论。这个理论解释了什么是挠场和真空,并且有数学方程支撑 - [2]。
图.4 - G.I.Shipov - 提出物理真空理论!
  A.Bobrov(俄罗斯)有一些关于挠场的其他观点 - 根据他的理论,所有的物体在它们周围都具有它们自己的自旋场 - [3]。如果这是正确的那么奥拉和“物体具有自己的自旋场”就是一个意思了。
  Anatoli Pavlenko(乌克兰)有个有趣的关于奥拉结构的解释。根据他的理论,物体的奥拉由虚电子和虚正电子以及其他未知的虚粒子组成。他说奥拉没有“层次”,它看起来就像半透明的云(或者湖面上的雾)围绕在物体或照片周围。
  另外,V.Zamsha认为那些来自电子放大器的被称为“白噪声”的噪声可能是电子元器件的奥拉的一部分。并且我们也能通过喇叭听到来自电子放大器的奥拉是如何发声的!那些作为奥拉一部分的噪声占据着整个光谱,从直流 - 音频 - 高频 - 超高频 - 光谱 - 伽马射线直到还未知的结束的部分!噪声具有非常低的能量级别 - 大概是“-120dbm”吧。
  根据Kozyrev的发现,到 Akimov & Shipov的理论以及其他观察资料,V.Zamsha已经得出结论,挠场信号从发射点到接收点这个术语“传送”不是一个合适的术语,因为正确的术语应该是:挠场信号在接收端“出现”。那是因为在这样的传送途中,没有花费任何时间,但是在发送端的译码器组件或者接收端的探测器组件或者设备的保护材料中,产生了时间延迟。所以挠场信号不是像无线电通信那样从发送端“传送”到接收端,而是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挠场信号在接收端所在位置的目标点瞬间“出现”!
  所以挠场是介于发送端正向译码器和接收端探测器(反向译码器)之间的信息载体。
  为了在宇宙中从一点向另一点传递信息,我们需要在两端都使用某种身份证明信息 - 一个放在发送端,一个放在接收端!这个身份证明信息可以使用来源于同一个原始源头的两张照片!或者也可以直接把发送端的照片放在接收端的挠场探测器边上。
  如果我们从同一个物体制作两个相同的副本,那么那些副本就互相有了关系并且无论相距有多远,它们都能互相“感觉”到对方。
  在心理学中有名的一个例子就是互相之间有联系的人之间,无论他们相距多远,都能够瞬间以心灵感应交流。据信,位于人类头部中间的松果体涉及到这样的通信。

3挠场发生器

挠场能够通过快速旋转,转动或者通过其他方式 - 靠电场,特殊形状的物体等等。。。来产生。
  首批挠场发生器由A.Deev(俄罗斯)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设计,然后一些是由A.E.Akimov设计,用来实施他的关于挠场的实验。
图.5 -  由A.Akimov制作的挠场发生器
  一些挠场(或者在A.Shpilman的术语里叫轴子)发生器由A.Shpilman设计制作,称为“Comfort”系列 - 参考下面的链接,但是是俄文的:http://spinfield.idhost.kz/ALMANACH/Axion.htm
  这里展示的其他的挠场发生器是由Vitaliy Zamsha开发的 - 其中一个是“磁转子” - 包含两个线圈以垂直的方式缠绕在直径40mm,厚度3mm的铁氧体磁铁上。使用信号发生器给那两个线圈施加90度相位差的正弦信号。功放机使用的是汽车音响。在这个挠场发生器中使用的频率是在5KHz到22KHz范围内或者更宽!
图.6 – 磁转子 - 由V.Zamsha设计的挠场发生器
  在铁氧体磁铁上也显示了一些其他的可选的绕组。
  V.Zamsha也制作了一些光纤挠场发生器 - 圆筒形的和锥形的:
图.7–圆筒形的挠场发生器 图.8–由V.Zamsha制作的锥形挠场发生器
  这些挠场发生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光子沿着螺旋的光纤电缆传播 - 因此就像光子在沿着同一个轴螺旋前进运动一样!在这些挠场发生器中挠场束具有一个轴向方向。
  后来,他也制作了一台“平面的”挠场发生器 - 参考图片:
图.9A  和 图9B. – 由V.Zamsha制作的平面挠场发生器

图.10 – 平面挠场发生器的向量关系
  平面挠场发生器由中间夹着绝缘间隔的两个铜板组成,表现出电容的性质,并且两个线圈位于组合电容器的狭长的那边。这两个线圈总是在“电容”中的内绝缘间隔中,产生磁场,和两个铜板产生的电场相垂直。所以,从这个设备的另外的短边,有挠场输出,并且该挠场方向和电场和磁场方向都呈90度。给线圈施加低压正弦信号,给铜板施加高压信号。

4挠场探测器及挠场计

最大的问题是 - 如何检测“第五种力”或者标量波或者挠场?最熟知的检测器是“Hodowanec capacitor detector” - [4] - 它用了一个大的电容器连接到了运算放大器IC来检测标量波:http://web.archive.org/web/20030 ... com/hodo9/hodo9.htm
  其他的已知的检测器基于“巴克豪森 效应(Barkhauseneffect)”。它能根据外部的挠场辐射检测出材料的磁结构的变化,比如具有高度非线性的多晶矽钢。这个检测器已经由Robert Shannon在他的工作中描述了[5]或者这里: http://amasci.com/freenrg/bark.html
  V.Shkatov设计了很多不同种类的挠场探测器作为他的Torsi计。第一种是基于作为RF振荡器一部分的用作电感磁芯的铁氧体中磁属性的变化。他的别的种类的挠场探测器基于在陶瓷电容中使用材料的介电属性的变化。
  其他的挠场发生器由A.Bobrov (俄罗斯)。它们的工作原理基于由钨-钨组合或者钨-氯-银组合的双电层中产生的微小电势,它们非常敏感但是它们太“慢”了 - 对挠场冲击的反应时间大概30秒钟或者更多!但是松弛并复位的时间更长 - 在这些挠场发生器中,需要花一个小时才能恢复到待命检测的状态。
  Mark Krinker (美国), SergeKernbach (德国) 和其他人制作的挠场探测器是基于在挠场辐射影响下,检测液体的pH值的改变。参考下图:



图.11 – pH值差分挠场探测器
  这种挠场探测器由于它们液体中的化学和物理过程,反应很慢。来自这些种类挠场探测器的信号必须被记录至少30分钟或者直到观测到pH值的任何变化。

  一些挠场探测器由V.Zamsha开发并制作。但是他的第一个挠场探测器基于V.Shkatov的挠场计-TSM-021 - 它包含一个线圈(扼流圈)缠绕在铁氧体磁芯,并放置在两个磁铁之间,并且作为130KHz的RF发生器电路的一部分。

  那里的磁铁用于“偏置调节”,来改变铁氧体磁芯的磁滞曲线的工作点,将有助于提高挠场探测器的灵敏度。

  这个检测器使用了普通的陶瓷磁铁和具有高导磁率铁氧体磁芯的6.8mH的扼流圈。
  当然当扼流圈放在磁铁中间,并且扼流圈距离两边磁铁的距离正确调节后,然后扼流圈的最终电感将会降低到大概4.5mH的数值 - 参考下图:
图.12 – 挠场探测器 - 两个磁铁之间的线圈, 注意磁铁排布方向!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在挠场的影响下,在线圈中心的铁氧体材料的磁属性会发生改变 - 所以RF发生器的频率就会跟着偏移了。

  应该注意这个检测器的输出信号(频率漂移)不是太大 - 大概只有几赫兹吧 - 也许最大只有10Hz!这台挠场探测器的反应时间大概0.5秒。

  这个检测器也可以用作电子罗盘,在这个配置中,如果我们把这个设备扼流圈的轴方向改为北极到南极的方向,频率大概能偏移高达400Hz。这是个单传感器挠场探测器。

  和上面的类似,一些铁电体材料可以用来做挠场探测器。但是应该选用高介电属性的材料。

  一些陶瓷电容器也可以用作挠场探测器里的传感器 - Y5V类型的具有“低”温度稳定性的电容连接到RC频率发生器,使其作为一个决定频率的元器件。

  另一个挠场探测器通过使用光纤电缆来制作,工作原理基于在挠场辐射下,使光纤盘形电缆中的线性偏振光产生偏离:
图.13 – 光纤挠场探测器
  为了防止任何来自红外光源的“极化偏移“,最好做双通道(差分)光纤挠场探测器。光纤螺旋线圈的直径大概20厘米,用了将近30米的光纤电缆来缠绕。线缆是SM类型的,0.9mm粗。光纤挠场探测器的工作原理和法拉第效应类似 - 偏转强磁场中的线性偏振光。应该注意,光纤挠场探测器可以做成任何形状 - 比如圆柱形的等等。。。这个挠场探测器和上面的其他的一样,都是单传感器类型。光纤挠场探测器做起来太贵了!

  V.Zamsha也制作了一些基于强永磁铁产生磁场的相互作用的,基于抗磁性板(由热解石墨 - PG漂浮在磁铁上面)的重力场和反磁力的挠场探测器,挠场信号就来源于放在PG板上的照片图像。PG板覆盖着一些由一片片铝箔做成的导电电极,并且作为“电容器”连接到RF震荡电路。
  参考下面磁-引力挠场探测器图片:
图.14 – 磁-引力挠场探测器
图.15 –MGTFD简化电路图
  悬浮的PG板和磁铁的配置可以看成一个“可变”电容器,电容值能够被从置于悬浮PG板的照片图片发射出来的挠场影响。

  那个“简易的”电容连接到RF(射频)震荡电路,产生大概1.75MHz的频率。所以如果引力变化了或者挠场信号从置于PG板上面的照片图像发出,那么所有力的平衡将会改变,就会导致PG板和磁铁根基的距离发生改变,结果就是震荡单元产生的信号会发生频率偏移。

  应该注意的是这个挠场探测器对振动非常敏感 - 所以必须采取一些防止振动的措施!这个挠场发生器的反应时间大概0.5秒。这个挠场探测器仍在测试中。。。

  这个挠场探测器和上面其他的一样都是单传感器类型。

  应该考虑,挠场探测器中使用的材料非线性度越高,那么挠场探测器的灵敏度就越高。

  所有的这些挠场探测器必须防止外部的干扰,比如温度,振动,电磁干扰,阳光直射,噪声等等。。。

  然而在2012年,V.Zamsha提议使用新出来的旋转场效应晶体管作为挠场探测器的原件!那是因为它的工作原理是基于自旋极化的电子,这很好地符合了挠场理论。

  基于自旋场效应晶体管的探测器在高速度上是非常有前途的,据信,它们将具有很好的灵敏度!所以晶体管的“gate(栅极)”端可以用作“传感输入口”,由于挠场辐射将会影响旋转电子的极化方向,进而导致旋转晶体管输出电流的变化。这些晶体管可以排列成阵列的样子,和数字摄像头类似。

  基于阵列的挠场探测器是多传感器类型。
  一旦挠场探测器设计出来,那么就有可能制作一台完整的设备来测量挠场,作为来自照片或物体或幽灵的挠场对比度。挠场对比度就像老式的黑白照片一样!

  IGA-1也许是第一个商用的测量挠场的设备,由俄罗斯院士YuriKravchenko设计并制造。IGA-1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测量作为物体发生的挠场一部分的电场。现在这个产品可以购买但是由于储备资金的原因,量特少。所以为了投资开发下一代的IGA-1,请把你的建议发给Yuri Kravchenko:电子邮件: astra.47@mail.ru   网站: http://iga1.ru/

  参考下面的IGA-1图片:
图.16 - 由Yuri Kravchenko做的地球物理学异常指示器 - IGA-1
  但是V.Shkatov是少有的开发了很多好的挠场计的几个“富有”的科学家之一 - 他称之为“torsimer”(“Torsi-meter”的缩写) - 这里展示了一些:enko做的地球物理学异常指示器 - IGA-1:
图.17 - 由V.Shkatov制作的挠场计 TSM-021  - 1998
  挠场计TSM-021中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改变和震荡电路相连的线圈中心的铁氧体材料的磁属性。所以在挠场辐射下,铁氧体材料的磁属性会改变导致了频率偏移,可以通过里面的频率计读取。
图.18 - 由 V.Shkatov制作的挠场计 GRG-01 – 制作于 2010
  在挠场计 GRG-01中的挠场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改变包含在CMOS IC内的用作震荡单元的材料的介电属性。应该注意这个挠场计有个激光束来读取来自于物体或图片的挠场对比度(TC)。激光束用来将间隔一段距离的图片的挠场信息传递到内部的挠场探测器。所以来自于物体或照片的挠场辐射将会引起CMOS振荡器的频率偏移,可以通过内置的频率计来读取。
  V.Shkatov也制作了一些其他的挠场计,就先不在本书展示了。

  其他的著名的设备还有由A.Andreev(乌克兰)设计的VEGA系列设备 - 基于测量挠场的电分量。
图.19 - 由A.Andreev制作的VEGA,乌克兰
  据我们所知,在VEGA(VEGA-11)最新版本,A.Andreev实现了用特殊的本地TF振荡器作为“背光” - 它用来测量来自于物体或照片的挠场辐射信号。参考关于VEGA的网站:http://oooveles.com/o_kompanii/pribori_vega或者这里:   http://vegapribor.ucoz.ua/

  另外的名为“SEVA”的挠场计 - 由Mark Krinker(USA)制作。它们基于在2x2金属板之间的旋转电场。
图.20 – 由Mark Krinker制作的SEVA
  应该注意的是来自物体或照片的奥拉也许不是一个标记(负或者正)只对应一点!如果一个物体或图片具有不同标记(负或者正)组成的奥拉区域,那么由单传感器的挠场探测器检测的整体有效信号将会很低!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一个多传感器(阵列)挠场探测器或者可以使用具有激光束“扫描”模式的单传感器挠场探测器。V.Shkatov开发了一个“扫描”方法 - 一个激光束用作从物体到挠场探测器挠场信息的“载体”。这使得挠场对比度的分辨率提高了,因为激光束的直径非常的小。

  在“阵列”挠场探测器的情况下,物体或照片的每个区域都能都可以分别测量出其标记和“振幅”,结果将更加复杂。所以有很大希望自旋场效应晶体管将会成为制作这类阵列挠场探测器的基本元器件很好的候选人 - 就像现代的相机阵列一样。

5挠场通信

我们都知道无线电通信系统,因为电磁波传播速度的限制,其对于星际通信来说不是太好。比如,从地球到冥王星的无线电信号将需要花费超过250分钟才能到达!而我们也知道,人和每个人都有联系,可以通过直觉的方式互相通信,无论他们之间距离有多远!当然,这里就是尝试建造一个基于“第五种力” - 或者挠场的“技术”通信系统。
  第一个用挠场通信的人工实验是由A.Akimov团队于1986年,在莫斯科城实施的 - 通信范围大概是22千米。据了解,在这次通信实验中,使用了一些生物体作为译码器。
  在2007年,A.Pavlenko(乌克兰)和A.Rusanov(法国)一起实施了一些远程控制实验(或通信)。他们在远程交互中,使用了一片金属被切成两半的两部分,作为“片到片”定位寻址组件,来测试先进的保护装置,看看到底他们该如何抑制来自手机的“坏的”挠场辐射。A.Shpilman在他的轴子场研究当中用了类似的东西。
  由于熟悉V.Shkatov在挠场领域的研究工作,并且也熟悉他研究从物体或照片图片“读取”奥拉的经历,V.Zamsha已经提议将这些技术用在挠场星际通信的定位寻址上。
  这是基于从同一个源照的相片能够跨越整个宇宙互相之间立即“感知”到对方的奥拉这种现象。
  所以为了筹备挠场星际通信,我们需要特殊的发射器和接收器。
  发射器包含一些“人工输入”的设备,比如莫斯按键,控制单元和正向译码器(具备定位寻址组件的挠场发生器)。正向译码器将电信号转换到挠场信息的信号里面。可以将照片,碎片或者其他物体作为定位寻址组件。
  接收器包含“反向译码器”(或者“反转译码器” - 是定位寻址组件和挠场探测器的组合体),处理单元(功放,微控制器等等)和打印设备或者喇叭。
  接收器的定位寻址组件和发射器的要类似,并且都是从同一个原始物体或者艺术品制作(或打印)的。所以那两个定位寻址单元就会互相有联系或者换句话说他们互相之间处于纠缠状态。
  在这种挠场星际通信系统的结构中,译码器充当天线的角色!但是无需将发射器的译码器对准接收器的译码器!
  到达接收端的信号无需任何“定向的”天线就可以在宇宙中任意地方提取出来!所以 - 无需盘形天线或者八木天线。
  定位寻址组件就像个“星门”,在这里信息信号进入一个地方病出现在另一个世界!它就像心灵传输信息的虫洞!
  参考作者的挠场星际通信系统的提议,图片如下:
图.21 – 星际挠场通信系统
  在2011年5月,使用照片定位寻址的方法,第一次完成了单向通信实验[6]。距离大概是8000千米。发射器使用了由V.Zamsha开发的磁转子。接收器使用了由V.Shkatov制作的挠场计 - Oreol-001型号,使用了一张挠场发射器的照片作为定位寻址组件,并且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了V.Shkatov(托木斯克,俄罗斯)。Victor Shkatov把这张图片放在他的挠场计的探测器下面,并且在指定时间内,挠场发射器在澳大利亚的珀斯开启。在Shkatov的电脑上记录了从挠场探测器记录下的数据。
  在这个通信实验中 的照片是和原始物体(这里意思是挠场发生器)处于纠缠状态的,如果原始物体的物理属性,通过开和关而改变,那么它的复制品 - 照片(在Shkatov那地方)就会在它的奥拉反应出来,并且挠场探测器会记录一些信号。请参考下面显示的图片,看看挠场信号是如何在托木斯克,俄罗斯“接收”到的:
图.22 – 第一次挠场通信记录 – 2011年5月22日
  X轴是时间,Y轴是以Torsi为单位的挠场对比度值。
  注意在发射器开始和接收器对近来的挠场信号反应之间有个时间延迟。
  第二次挠场通信实验是通过将发射器放进金属盒子里面来进行的,我们能看到在发射器开始与接收器第一次的反应时间之间有了更大的延迟 - 参考下面的图片:
图.23 – 另一个挠场通信实例记录 – 2011年5月24日
  在这两次通信实验中,在传输开始和接收的挠场探测器对进来的信号反应之间,有一些延时。作者相信这些延时不取决于发射器和接收器间的距离!
  据信,那些延迟是发生在发射和接收译码器里面,并且也是挠场信号通过用来保护接收端挠场探测器的绝缘材料以及穿过挠场发射器端的绝缘材料中传输的结果。
  应该注意挠场探测器的反应时间和挠场通信环节的时间延迟是不同的东西!当前的挠场探测器的最短反应时间是大概0.1秒。所以当前,这些组件只能用在摩斯码通信。
  在传输开始到挠场接收器对近来的挠场信号第一次作出反应的时间延迟,由上图看到能够达到30多分钟。据信,那些延迟只发生在发射器和接收器的本地区域。在那些本地区域之外,挠场信号能够立即克服全部的距离。作者相信在那种发射器放在地球上,接收器放在冥王星上的情况下,如果使用相同的挠场通信设备,那么整个的时间延迟将和澳大利亚的珀斯和俄罗斯的托木斯克这段距离的延迟时间是相同的。这些挠场通信中的时间延迟和无线电通信中的时间延迟是不一样的。
  比如从地球到最近的星星半人马座阿尔法星无线电信号将传播大概4.2年!那么挠场呢,从地球发出的信号直到在半人马座阿尔法星被检测到,时间延迟就是30多分钟或者是取决于使用的译码器种类以及装置保护材料使用的种类等等的一个时间值。
  由Mark Krinker(美国)发起的最新一次通信实验(2015年,6月)再一次证实了,在传输开始到置于澳大利亚,珀斯的接收器的第一次反应之间的时间延迟是大概30分钟。挠场接收器使用了本书上面提到的电感(扼流圈)类型的挠场探测器。
  作者能够在他们的挠场通信实验中看到和Kozyrev所做的本书上面提到的在探测星星所在真实位置的“非零时间”这个工作中类似的时间延迟。我们记得,他计算的来自于那个星星的挠场信号速度“不是无限的”而是光速C的10^9倍,那表明在他的计算中有时间延迟!但是作者相信星际通信中的延迟时间将会由于新组件的进一步开发和信号处理方法的进一步提高,而大大降低。不管怎么说,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工作,使之更清楚!
  在由V.Shkatov和V.Zamsha实施的挠场通信测试中也使用了其他定位寻址组件的组合体。但是通过由V.Zamsha在2012年1月提议的使用2张照片定位寻址的方法,能够使得设置更灵活。
  实施了很多实验 - 本地的和长距离的,来观察两张照片定位寻址模式是如何运作进而控制木架的旋转的:
图.24 – 通过双照片定位寻址方法远程控制“框架”旋转
  为了控制“框架”的旋转,我们需要将手掌心靠近那个框架的一边或者可以远程做这到这一点 - 通过把我们的手掌心靠近图片定位寻址组件的一边!从视频可以看到[7] - 在“操作室”开始的时候到“远程室”第一次“框架”作出反应之间,没有时间延迟!那也许因为在双方都没有使用任何的作为保护功能的微孔材料!
  这个实验是在珀斯(澳大利亚城市)当地做的 - 两个房间的距离大概在6米,并且当位于俄罗斯的托木斯克的“控制室”与位于珀斯的远程室距离8000千米时,也做了实验。在这些实验中,两张照片用作定位寻址组件。
  这个实验和Egely Wheel实验类似但是是远程操作的!用照片作为定位寻址组件是非常方便的因为很容易在两边同时改变 - 一个在发送端,另一个在接收端,并且还不用接触通信系统的硬件。
  2012年,在挠场通信领域,照片定位寻址方法被命名为“Shkatov - Zamsha”方法。这种方法由S.Kernbach和S.Maslobrod - [8]和[9]以及其他研究者在挠场远程控制实验中证实了。应该单独说说关于Vladimir Korobeynikov(俄罗斯)天线的内容。
  他做了一个标量波“赫兹铜罐”天线。它的原理基于由于在金属圆柱体中的电子自旋效应而产生标量波。赫兹天线包含两个线圈,它们轴向互相相反,并且磁极是同极相对。线圈系统放进金属圆柱体中 - 但是不接地!整个线圈系统的电感几乎都抵消掉了,具有比两个线圈单独来说低得多的数值。据他所说,他的天线在产生标量波。从图片可以看到,两个线圈的磁力线互相“挤压”,并挤向圆柱体的侧边(蓝色部分)。
图.25 –展示了“铜罐”天线是如何做的。
  所以“A-B”是个库伦面(查尔斯·奥古斯丁 - 库伦),在这里线圈产生的磁力具有最大的组合磁能并且它们的场线“冲击”圆柱的一个侧边,使得在那面墙里的电子“旋转”,所以标量波产生了。
  注意那圆柱体也可以由其他金属制成 - 比如铝,但是一定注意不能接地!!!
  参考由A.Smirnov(俄罗斯)制作的一些“赫兹铜罐”天线样机:
图.26 –A.Smirnov的铜罐天线样机
  据V.Korobeynikov说,这些天线具有更好的信号“穿透力”和具有更好的噪声比。

6利用图片作为定位寻址组件的一些规则

1、最重要的 - 绝不把你的定位寻址组件给任何人!因为那是你的“编码-解码钥匙”!一些人可以用它来干扰或者“窃听”你的通信!
  2、准备定位寻址组件的时候,在给物体拍照的时候,尽量离的近一些- 这有助于从物体的奥拉捕获更高的能量!应该注意的是,通信效率将取决于两个照片间的相似程度!
  3、也许最好不要使用原材料物体作为照片定位寻址组件的信息源,最好是在电脑上“微软画板”上画些插图并且通过打印机打印出你需要的数量。
  4、任何没用的副本都必须在火中销毁并且把灰烬都要吹走!
  5、如果使用的是单传感器挠场探测器,那么定位寻址组件应该在整个图片中具有相同的“符号”轮廓!在一个物体的不同符号情况下,那么到达挠场探测器的全部信号,由于不同符号的相抵消效应将会非常低。但是如果使用了多传感器挠场探测器,那么定位寻址组件可以包含更复杂的混合“插图” - 这使挠场通信更安全,防止链接混乱。参考下面的例子:
图.27 – 对于单传感器挠场探测器的定位寻址组件的举例

  对于多传感器挠场探测器来说,最好在定位寻址组件中使用“混合”符号 - 参考下面的例子:
图.28 –对于多传感器的挠场探测器,混合类型的定位寻址组件
  6、应该不要使用任何人类/动物类型的照片或者旧报纸作为挠场探测器的保护材料。人类或者动物照片具有他们自己的奥拉,作为任何情感,压力等等的“入口”并且那些干扰会穿透那些“通道”,将会影响挠场探测器。 

7防御有害挠场

已经发现挠场也可以对人的健康造成巨大伤害!很多现代的设备是具有“左旋”挠场辐射的挠场发生器,如果“太多”的话,将会非常有害!这些有问题的设备比如可以是,手机,WIFI设备,LED显示屏等等。如果你在尝试使用挠场发生器时,那么要认真考虑下它的另一面(相反),它能辐射“有害”能量!
  所以必须考虑防护测量!
  其中一个著名的保护设备制造商是由AnatoliPavlenko管理的Spinor International(Kiev,Ukraine)公司。参考下面的图片:
图.29 – “Forpost” - 提供来自于电脑显示屏和电视的挠场辐射保护.
图.30 – 防御来自于WIFI设备的挠场辐射.
  Spinor International的网站:  http://spinor.kiev.ua/eng/index.php

8仙女座实验

根据一些古老神话,一些人从仙女座星系来到了地球!
  仙女座星系也被称为M31,也是距离我们的银河星系最近也是最大的星系。地球到仙女座的距离大概是220万光年。仙女座星系的年龄是大概90亿年 - 是我们的太阳系年龄的两倍。根据一些计算,仙女座星系和银河系预计会在大约45亿年之内发生撞击,它们会互相接近。
  仍然不知道人是从地球哪里出现的!?在2014年5月,这本书的作者决定查看下是否有一些人口团体从别的星系过来了。。。
  根据一些古老的神话,说地球上的一些人和仙女座有关系,所以选择仙女座星系作为起点。
  收集了10组地球上的人类照片并把他们的奥拉和仙女座的奥拉作对比。我们知道每个人有他的或她的灵魂 - 永不灭亡 - 而是在从一个人身上传递到另外一个,并且它携带着因果,因果就包含了他的灵魂的全部故事 - 从灵魂开始起源的地方就开始了。所以发现一些地球人组的奥拉和仙女座的奥拉是紧密联系的。所以,他们是如何到达地球的呢? - 那是很多很多年以前。。。他们也许使用了 心灵传输或者某种UFO飞越了宇宙。。。
  请参考下面的图片,显示了仙女座和一些地球人团体的紧密联系:


图.31 – X轴是种族小组编号, Y轴是关系等级
  由上图可以看到,一些人也许是从仙女座来到地球的 - 编号是1,3,4,8,但是其他人是来自其他星系吗?作者相信达尔文的人类是从猴子进化过来的这种观点,根本就不是真相!
  从上图的结果来看,1,3,4,8这几组都是爱斯基摩人 - 他们也许起源于仙女座!其他的人 - 一些是来自欧洲,一些来自印度等等 - 也许他们来自于其他星系或者在地球上混合了!?
  测量是通过使用由V.Shkatov制作的挠场计“GRG-001”进行的,用来读取这些人的奥拉。
  我们都在这里,在地球上,我们被某些高维度的代表收集到了一个星球上!那么 - 为什么不和平共处呢!?

9结论

本书的作者也建议将新开发的自旋场效应晶体管作为基础单元来制作新的挠场探测器或者甚至制作阵列类型的挠场探测器,这将提高挠场探测器的分辨率,质量和速度!还要注意挠场信号可以被锥形放大器增强。
  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制作一台工作良好的挠场探测器不是个简单活 - 也许会需要很多尝试来设置不同的配置,并且还需要将挠场信号的“有害”信号或者噪声剔除出去!
  作者相信他们的一小步将是通信系统发展到更高等级这一大步的起点!
  本书的一些信息描述了由作者制作的设备,他们的照片定位寻址方法和挠场星际通信概念,这些都是版权内容 - 就像是属于本书作者的专利一样。任何想要使用本书提供信息的个人,公司或组织需要提及本书作者的名字。

关于作者及参考文献

本书作者是独立研究者,住在不同的国家但是做了很多年相同的事情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有任何评价,问题等请通过提供的电子邮件联系作者!
  VictorShkatov - Doctor of Science, Russian, Tomsk, Russia Contact: v.shkatov@gmail.com   VitaliyZamsha - Bachelor Degree in Radio-Electronics, Ukrainian origin, lives in Australia, Contact: spincom@yahoo.com
注:如果有人需要给作者发邮件,请联系Vitaliy Zamsha先生,他会英文。Shkatov先生是俄罗斯本土的,不会英文。

参考文献 [1]    Wilcock, David  2000 "The Breakthroughs of Dr. N.A. Kozyrev". [2]   ShipovG.I. “A Theory of Physical Vacuum. A New Paradigm”, Moscow, ZAO "GART", 1998,312 p. [3]    Bobrov, A.V 2009 “ Interaction between spin fields of materialobjects  “ [4]    Hodowanec, Gregory “Gravitational Wave Detector Circuits “ http://web.archive.org/web/20030 ... arch.com/hodo9/hodo9.htm [5]  Shannon, Robert, 1996  - “ Notes on ScalarDetector Designs ” [6]  V.TShkatov, V.P.Zamsha,2011. “First experiment of practicalTorsion Field Communication for distance of near 10000km” - in Russian [7]  Zamsha, Vitaliy – 2012, Telekinesis or remote control - in Russian! Vide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UaBqbkqC-c [8] Serge Kernbach, VitaliyZamsha, Yuri Kravchenko, “Long and Super-Long Range device-device and operator-deviceInterac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nconventional Science, 1(1), 24-42, 2013 (Engl.) [9] Sergej Maslobrod, Elena Maslobrod, Serge Kernbach, “Long RangeInteraction within the System 'Semiconductor Generator - Matrix - Seeds'” ,Proc. of Conf. 'Bio-Energy-Information Interactions. Ecology and Safety', 18-19April, Moscow,2013. (Engl.)

 

  • 上一篇文章: 贝迪尼的自由能发电机

  • 下一篇文章: 似曾相识的宇宙 第一章 宇宙存在和运行的基础
  •    
    [注:标题搜索比内容搜索快]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temp[149]

  • 2017 年 12 月 21 日委员会决定…[132]

  • 修订第 2019/1616 号实施决定 …[180]

  • SAE001[113]

  • Proe/Creo曲面渐消+倒角教学[78]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外媒:正在唤醒中国的习近平[357]

  • 中国反伪科学运动背后的CIA黑手…[545]

  • [转载]袁隆平真言:中国最大的…[715]

  • 台专家:当年我们造IDF时 大陆…[603]

  • 旅日华人:中国严重误判日本民…[608]

  •  
     相 关 文 章
  • 关于Orgone能[89]

  • 莫雷的能量机 第一章[129]

  • 磁流 MAGNETIC CURRENT by ED …[1031]

  • 标量波理论与科学革命 第一章:…[124]

  • 标量波的理论和实验[175]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 晨光科技        站长:璀璨星辰        页面执行时间:484.38毫秒
    Powered by:MyPower Ver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