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晨光科技 >> 文章 >> 技术 >> 能源 >> 正文  
  来自真空的能量 第33集B 比迪尼的SG机子(中文)           
来自真空的能量 第33集B 比迪尼的SG机子(中文)
[ 作者:佚名    转贴自:http://www.energysea.net/plugin.php?id=twow_novel:novel&do=view&tid=1377&page=3    点击数:41    更新时间:2018/8/19    文章录入:LA ]
[注:本站登载的某些文章并不代表本站支持或反对其观点或肯定其真实性]

第33集B 比迪尼的SG机子(中文)

比迪尼的SG机子
    比迪尼讲述他的SG装置(2013年录制)

 



比较器 是啥意思?
我用简单的比较器来解释
它实质上是个 运算放大器
且不管它是什么种类的 反正它是个运算放大器
将其设定好后即可起控制作用
亦即 它可通过正/反相输入 探知到参考电压及电容电压
从而达到控制电容放电目的
实现方式之一是……
请大家注意 比较器有正相及反相两种
分别对应正反馈及负反馈
因此 得选择正确的元器件与其匹配
这样才能触发场效应管使电容放电
跟正相/反相有关系吗?
没关系  关键是(运算放大器)输出端连接的元器件得匹配
得酌情选择PMOS管或MMOS管
我建议用MMOS管  与之匹配的是正反馈
先让电容充电 充到预设的参考电压时……
是这样的 正相连结电容 假设参考电压为5V  就将其锁定在5V
在这端接个分压器 下接参考零电压位
通过调节分压器来调节激发位置
这样 比较器就能控制电容放电了
这样一来 电枢/手动按压开关啥地都不需要了 一切都自动了
(运算放大器输出端)接的并联的MMOS场效应管数量\N决定 输出电流的大小
场效应管? 是的 FET管
应该用高压场效应管 每个管的输出电流至少要15-16安
道理很间单  Pat 还记得之前讲的不?你之前提的那个问题很好
我在这里用的是1.6万微法的电容
SG 有能力应付(switch)1.6万微法  毫无问题
当你看到模拟电流表跳到 5安 或4安 或2安 或3安时
(充电)电池这边的电流峰值应该已经达几百安了
因(电池)抗阻低  这实际上起到了激振电池的作用
这与Tom Bearden说的 电池内发生的Back-Poping现象有关\N(见注释)
脉冲冲击电池 然后停一下 以便让电池吸收这部分能量
这个脉冲是什么呢?  是电流
给蓄电池充电的是电流  电池充电需要电流
电流能强制电池(快速)充电  这点很重要
实施强制一段时间后 电池会适应(转入低电流消耗状态)
Tom Bearden的理论是这样的……
比较器大致上已讲清楚 先放一放
人们不时地提出问题 前面已回答了至今为止人们提出的疑问
Tom Bearden讲的咚咚很独特
这是电池的极板 分别为正/负极
铅会在极板间移动 充电/放电时的移动方向是相反的
铅可双向移动 具体移动方向取决于电池是充电还是放电
放电时向一个方向移动 充电时向相反方向移动
很少有人知道 电池不能在同一时间做两件事
你是说放电时不能充电? 应该说 只能将电池保持在一定水平
比如说 你的汽车有个12V的电池
这个12V电池只是个启动电池
汽车发动后发电机启动  为电池充电
但只能将电池保持在一定的电压以维系车头灯照明\N点火系统运行等…
这些能量均由电池供给 此时电池就像电路中的电容
(电压)只能保持在一定水平
因为电池不能同时做两件事  装载于车上的电池不可能充满
那么电池内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红铅从正极板掉落  在电池底部堆积  直至堆积物与极板接触
我画大些
底部是小托盘
这些堆积物 堆积到极板所需的时间就是电池的寿命期
有些电池的间距只有一英寸 我们就当这个电池是 沃尔玛的吧…
好了 间距有一英寸
当这个汽车电池工作时
电池会使铅移动 并与硫酸气体反应使硫酸变为水
这样 电池内就没电荷了
此时 铅从一边向另一边移动
汽车发电机启动后 会企图逆转其运动方向
但是此时 汽车头灯/空调/电脑全都开了 刹车灯也亮了
电池 不知所措
于是 电池便开始脱落下铅 在底部堆积
你要电池在充电的同时又要它放电
电池手忙脚乱 努力保持现状
因此 汽车熄火后 电池的电压只有12.25V
没有充上电
如果充上电的话 其电压应该为13.20V
,当然 维持在该电压水平的时间不会长 最终会下降到12.65V左右
因为不能一心两用  电池在车上是充不了电的
也许你在想能否让电池一心两用  这个问题是这样的……
刚才解释了下电池的问题 现在回到比较器问题(见注释)
Tom Bearden说过:离子很大(见注释)
我把离子画得更大些  我不是艺术家 尽量画好
给电池充电时 得推动这些离子
SG工作模式一 是将高压脉冲尖峰送入电池
此模式下 电子会在离子周围集聚
一旦获得电荷  离子开始移动
在该模式下为电池充电 只有极小的电流
其代价是…… Pat 代价是啥?
哑……
是时间
这是一种缓充模式
,好了 假如送入电池的不是脉冲尖峰而是电流会怎样呢?
也就是工作模式二吧   是的
也就是用电流强推
这样  电流会立即在离子周围聚集\N不像刚才的缓冲模式需要一段时间才行
它们很快就会移动 移动到另一极板 这样就充电了
我之所以用两个电池就是因为电池不能同时既充电又放电
当然 可通过 “欺骗” 来实现电池在同一时间充/放电
,但这么搞会烧坏设备
比如说  Jim Watson就是这么搞的
他搞的那台装置原创是我 他是按照我的原创复制的
因为我没钱 没办法做 但他搞到钱了 呵呵……
起诉他哈
是哈  总有一天会的  呵呵呵……
开始时讲过 要演示给大家看SG的三种不同工作模式
有人问过我  没有电流怎么可能给电池充电
这是个误解
我说过 不管形式上如何 给电池充电的还是电流
如果电流非常小 充电的时间会是这么长
在强制模式下 充电时间只有这么长  明白没?
如果用脉冲电流 充电时间这么长
如用电流强推 充电时间短
如用脉冲电流 充电时间会长些
因为 电池需要时间来吸收电荷以移动离子
如用辐射流 亦即模式一下的脉冲尖峰
充电时间是这么长 是一种缓冲模式
对电池来说 充电时间长些好 不会过热
强制模式会导致过热
脉冲电流充电模式会稍微好些 该模式可除去硫化结晶
强制模式没有任何改善电池状况的作用\N跟普通车载发电机没啥差别
用模式一充电  可使电池放电时间稍微延长
用这个模式充电 则快得多
这个模式充电更快 但不能除去硫化结晶
硫化结晶现象是不可避免的
比如说  这是个窗户 洁净通透
无硫化结晶的电池就像这个洁净通透的窗户 电荷可附着
当硫化现象发生时
就好比窗户脏了
也就是说 电池正在释放出阻抗  亦即电池阻抗高了
硫化现象发生时 极板上会产生晶体
我们来看下极板的侧面图
没硫化的极板是这样的
而硫化的极板上有这些突出的东西
去除硫化就是将这些突出的东西弄下来\N这些东西会掉落到电池底部
有个问题  哑…… 梯级充电跟这些有关系吗?
有关系
我之前给你举例讲过 我应该……
我很会犯错误……呵呵……
梯级充电与用比较器的那个模式有关
在脉冲作用下 电容像这样升高
我之前画的是一根没梯级的线 像这样
当时我说 放电时间点位可选择
梯级充电其实就是我讲的这个
SG发出这些脉冲
每出一个脉冲 电容上升一级……
梯级线跟这条没梯级的线是一个意思 不影响你选择放电时间
"梯级" 这个名称挺好的
但这种线看起来更简洁 不易产生误解
从示波器上你能看到有这些小梯级
我之所以称其为梯级 也就是这个原因
我们出的关于研讨会的DVD就有这些内容
是的  也拍了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
好了  现在演示三种不同的工作模式及其效果
先来看下SSG 也就是精简版女学生马达
精简并不等于简单
这里有2组扇片 它们与转速有关
2组扇片会增加马达的阻力
对于一般的马达  (增加阻力)会消耗更多能量
这个线圈是多线一股绕的 之前讲过
Tony 请过来这边
这里排列有多个晶体管
这里是我说的那个12欧姆的电阻
输出电路上的二极管是这一排
连接(晶体管)基极的电阻在这下面
看这个电路板 都在上面  接下来……
你说过那个边上绿颜色的是用作激发的? 是的
现在过来电脑这边
用电脑程序给电池加载1安负载
电池是13安时的 目前电压为13.2V  意味着电池是充满了的
好了 现在开始
现在电脑显示1安负载已加载
演示时间不会长
先加载放电 然后充电 显示出曲线
等下充电用模式一 也就是用辐射尖峰充电
你现在充的是哪个电池?  等下要充的是这个电池
我们现在是用West Mountain充/放电器为电池放电
这个负载是个定流充电器
随着电池(电压)的下降……
看下面  这里代表安时
现在电池是在放电吧
是的 你看曲线在下降
向什么咚咚放电?这个…
哦  原来这个是负载  是的
这是个啥东西? 风扇?
是带有风扇 散热用的
就像个大电阻? 不完全是  它是个线性调节器
它是个半导体装置 起放电作用
可以看出 放电过程中电池好像在找寻曲线斜率
如仔细看  该曲线其实是梯级下降的
梯级下降
会不会是软件造成的? 可能有影响  但影响的只是画面效果
电池正在释放能量  电池电压降到12V时就可认为是不行了
对于启动电池来说 其有效工作电压在12V之上这个区间
其有效工作时间不长
好了 们已经放了这么多电
现在准备充电 用辐射能充电
现在停止放电
(电源)电池现在的电压是12.46V
现在设置新的(充电)测试  命名为测试2
等下显示的是充电
现在开始了
现在可以看到 开始的位置在这里
线条出来了 表示电池正在自我恢复
现在连接上SSG并启动
现在运行于工作模式一
看  现在是用脉冲尖峰充电  充电曲线已开始显示
达到15V时才算充满
看充电效果
开始上升了 越过13V后会升得更快  等下可以看到
这种模式没电流
这个之后我们演示强制模式
最后演示脉冲模式
很明显 该模式可以为电池充电  正在充
充得还挺快
电源消耗完时电池还没充好 这种现象是不应该发生的 
(充入的电)是从这个电池来的?
是系统产生的  电源电池只起激发作用
我们可以看电源电池的电压 现在是12.44V
充电电池现在的电压是14.07V
增益很明显  是啊  直往上冲
等曲线缓下来后 我们停止充电
然后再放电 之后用强制模式充 看曲线有啥不同
下一模式的电路跟这个不一样了……
等充到15V时 再看曲线是啥样
曲线将会跟书上讲的一样  不会有差别
强制模式下 这条线 也就是这条黑色的线 会断开
它会被移下到这个位置
这样一来 装置就成发电机了 像发电机一样工作
能否指出是哪根线……
将前图上连接上面正极的线移下来接地了  红色标记的部分
这曲线漂亮吧…
Tony 请拍下电压多少了
如装置构建设置正确  充电速度可以非常快
好了 已经到15V了  现在可以停下了
看  电池(电压)正在下降
它会一直下降 直至其稳定值为止
看  这个位置大约是12.5V  这里是13V
辐射能充电后  电池电压……
,还记得之前提到 Tom Bearden讲的 电子堆积现象不?
该现象导致 电池电压(浮)高
这个(刻度)为14V  电池现在的电压13.80V左右
随着堆积电荷的消散 电池电压会逐渐下降
这是充电的时间  耗时并不长
电源电池现在的电压是多少?
12.7V
没错  问题是怎么会上升到12.7V了呢?
是哈 刚才到过12.44V的
为什么会升高呢? 很简单……
每当系统磁场崩溃\N系统会产生回流电荷(back charge)为电源电池充电
结束模式一演示 曲线你都拍下了吧  是的
现在设置新的测试
现在设置的是 为电池放电
负载及放电时间跟上次一样
可以看到(曲线)在下降了
辐射能充电后放电曲线与上次有点不同  位置高些
是哈  没错
这次放电后  我们会用这个电路亦即强制模式充电
这次放电曲线有点不同了
更那啥稳定了  是的
上次的曲线 运行终止时间在这里 电压掉到这个位置
因缓充的缘故 这次放电的时间会长少许
再让它放会儿电
之后用强制模式充电
最后演示啥? 脉冲充电模式 用比较器的那种
大多数人称其为梯级充电
我们把这次的放电时间延长点 以便与上次比较
差别很大吧    嗯
能显示几条曲线的比较就好了  没办法搞哈
现在(曲线)有点平了
(模式一)充入的能量密度更大
还要放电多久?
我想把刚才充入的能量放完
该模式充的电 放电时间更长
意味着电荷密度更大
这就是模式一的效果   现在可以停了
现在我们设置新的充电测试  命名为测试4
现在看到的是电池放电并经自恢复后的电压位置
请注意电路的这个部分
这里有两种变化
马上要演示的是第一种 亦即强制模式 SG实际上成了发电机
过来这边 将黑色连接线从SG断开
在这里加个二极管……
…用来隔离
这样 上下两路的走向相反  明白没?
因为它(二极管)接在负极电路上
现在启动SG
曲线的斜率会改变
看  这就是强制模式
正在给电池强制充电
看SG的转速 它现在是发电机了
现在它是一台真正的发电机了
看这里的曲线 还记得我在白板上画的吗?
强制电池充电的是电流
现在看电源电池的电压
听装置发出的声响
当电压… 快到14.97V了…  已经15V了
已经开始“煮”电池了
我们等它充到16V后停
已经到16V了  是哈  16.30V了
充得很快
你看  曲线趋于平坦 电池已经不能再吸收了
现在是时候停止了 再充没用了
现在看强制模式充电后 电压最终会在什么位置稳定下来
电池放电后 刚才用强制模式演示了充电过程
现在我们看电压会在什么位置稳定下来
等下我们再放电相近的时间 然后用带比较器的方式充电
这个(电源电池电压)又上升了  是的
这种模式下充电很快
请过来拍下这里 电压稳定在13V左右
现在我们准备……  13.94V 是的
现在设置放电  命名为测试5
现在的放电曲线完全不同了 因为刚才将电池充到更高的电压了
这是下次充电的电路? 是的  这是模式三  带比较器的
通过比较器向电池送电
这是啥? 电容
电容容量是1.6万微法的
就是这4个电容
这里的电路有点不同
比较器向电池负极送电
电池正极直接连接电容正极
比较器会检测到电容电压
因此比较器知道什么时候放电 放电时这个绿色的灯会亮
这里加了个二极管 就是这个
这里接了个电流表以便观察
这里连接的是负极电路 电源电池的负极
这里是电容的负极
我们将这根正极连接线拿掉 接上电容
然后将电容正极连接充电电池
我们可以通过这个电流表看到脉冲情况
也可看到怎样调节电容放电间歇 及 能量获取情况
电放得差不多了
现在停止放电 设置充电
刚才是测试5
现在设置为充电测试
命名为测试6
现在看到的是电池稳定下来后的电压位置
可以看到 电源电池的电压回到了12.78V
现在起动SG 开始梯级充电
可以看到 电容每次放电时 都会倾泻……
电流表反应有点慢 实际倾泻的能量要比显示的多……看
现在看充电曲线
ony 你看到啥了?  梯级
注意看 我现在调整梯级的幅度
我正在调节(电容放电)时间  注意看……
调慢到了秒级
积累的电压越高 输出电流越大
这是指针摆动的声音?
它代表的是每次充入电池的能量
看这里  吖 是啊
为啥会这样?
这是梯级向上
代表电容积累能量所需的时间
为啥梯级幅度大了? 我将放电延迟到1秒一次了
每次都释放4.5安以上  电流表上可以看到
实际电流输出比电流表上显示的要大很多
我们让它运行 直至电池升到15V
大约每秒上升一个梯级
SG 在向1.6万微法的电容充电
往(电容)里面挤?
不会的 没有压力存在
现在是第3还是第4了? 啥? 现在是模式三
突然间上升得更快了  是的
现在更像强制模式哈
不是 不是  电压在上升但电流在下降
因为电池现在不需要电流了
现在电压到了15.33V
曲线马上会平下来
就是不能再吸收了吧   是的 化学物质已不能再多吸收了
15.5v了
现在拍下这里 给大家看下频率
正在调比较器
向这边转时 会提升电容放电频率 但同时会减少电流
电容放电频率可自由调节
是哈 是这么回事
你看曲线 已经完全不同了
已经16了
现在我调高……
电池吸收更多电荷后 电流表的反应速度会加快
看到了吗
看到多快了吗?
如果将二极管取下
取下后 运行模式就不一样了
看见没?
因为现在没有隔离
去掉二极管时 曲线徒然下降  接上后马上恢复
现在看我调
我可以将电流稳定在1.5安
也可以调到更……   曲线在下降  是的
因为现在没被隔离 因此不是强制模式 是电容在放电
刚才是从16V掉下来的…呵呵  掉了不少
SG的几种工作模式都已经演示了
我想再次指出……
比较器可让你自由选择电容放电时间
你刚才调来调去的那个装置? 是的
那里面有一个这样的小电路 我调的就是这个
我看看这东西 看起来像个螺丝刀
这里我还装了个绿色的灯 可直观看到比较器开关的频率
大家注意  这个比较器比之前白板上画的要复杂很多
这是我们自己做的
如果想要这种比较器……
这个比较器特别之处……Pat 你过来摸下  来 摸下
发热部位在这里
这是因为 电容放电时……
可以摸这里吗? 当然可以  这里不热哈  是不热
线圈也不发热  你摸
如果构建设置正确 这些元器件都可以用手抓
根本不热  室温
如果没做错 你的SG也可以做到这些
电池消耗越大 充电时间越长
如果你买了SG套件 请各位不要擅自改动
电路参数都是根据该机型及这种类型的电池计算的
不要寄希望用很小的电池达到这么大电池的效果
输入来自于这个电池  比较下输出
如果运行时间足够 就能得到增益 你可计算COP
现在将这里断开
(电源电池)立即回升了 当然 它在恢复
电源电池处于锁定状态
不管你怎么搞  电池一直会保持在该电流水平不变
看这里  现在曲线尾端在14.2V  还会下降
直至稳定下来
以上就是SG的三种工作模式
大家提出了很多问题 现在应该非常清楚了
构建装置时不能出错
再次提醒  不要用钕磁
用钕磁不会提升性能 只会降低性能
别改电路 不然吃不了兜着走
电路都是计算好了的 能正常运行
这里是各模式电路的汇总
1#电路基本上就是初期的SG电路
不同处是这里加了恢复二极管 且有后端电池
基本电路没啥改变
现在用的是功率晶体管 以前用的是信号晶体管
2#电路 一直没在Youtube发布讨论过
Youtube上所有SG电路的变形全部源于1#电路
该电路(2#)是第一次公开
就是强制充电电路吧  是的
这个电路(3#)及其参数也是第一次公来
我搞的比较器电路 是个全新的电路
有个公司也搞这种电路 是我授予的许可证
如果你要运行比较器模式
我建议先用这种简单的控制器
这是Eric/Tom Childs/John Corns一起搞的
它有很多功能 有保护装置 可选择多种实验方式
有附送的配件 如果烧坏了 可自己修复
我搞的是个重负荷电路
我把它拿过来
请拉近点  Energenx公司做的 这里不带保护装置
我们不想要保护
之所以之前没有发布这个比较器产品 是因为大家不知道怎么用
现在 这个问题已经讲清楚了
(你手上的)跟装在SG上的一样? 是一样的
但我手上这个电容量大些 1.5万微法/个 4个并联 共6万微法
如果将电压提升到80V 释放的能量是巨大的
比较器上面有5个场效应管 每个16安 在电路中的这个位置
你可调节 选择在这个曲线上的任何电压位 让电容放电
释放电压高低与进入电池的电流正相关
那个(手上的)比这个简单很多? 是的
这个比刚才看的那个比较器要简单很多
Energenx做的比较器 是阉割版 只能设定一次\N想要的话你可以买
不能直接连接电源  得与SG一起配置使用
阉割版是不是意味着不能像你昨天晚上那样做调节?
调节功能保留了  可以调节  没问题
提醒一下 这个比较器产品是没有质保的
因为我们没法控制 有人可能用它直接接电源
所以  没有质保
我们保证产品出门时是没问题的  至于你怎么用 我们不管
如果你想要 可以跟Energenx公司买
这里是三种模式的电路
1#是 SSG 电路
这个是SSG改进版  有2个晶体管
如果需要的话  可以一直扩展到30个
这个是带比较器的电路
强调下 这些箭头代表器件的相位
大家应该知道 开启这个晶体管需要正相信号
此时  it's gonna pull down 因为在这里 相位逆转了
下面这个是相位分解图  说明其运行机理
当线圈电压反转时 能量释放 电压进入电池
如果想要无质量电流(massless current)(见注释)
利用这个电阻
使这两处的波相抵 使Delta值为零
这样一来 出来的信号就只有尖脉冲了
再强调一次  这里用红字写着  不要用钕系磁铁!
钕系磁铁会磁化线圈铁芯\N这样  你根本就不可能达到我演示的效果
在正确运行之前 不要改动系统
晶体管基极上的电阻值 可从680-470欧姆这个区间开始试起
从这个区间开始  别太低也别太高
这个区间 与刚才演示的SG系统的区间是一致的
刚才演示的SG系统除晶体管基极上的电阻外 还有串联的电阻
该串联电阻的值为12欧姆
其作用是使马达运行于最高速度
这是SG电路板 你也可以买到
Eric和Tom Childs也做这种电路板的简化版
你可以买(他们的)简化版 从初级开始实验
而这个电路板 涵盖了所有这些SG电路 有些是你以前不知道的
别人的电路没这么全面透彻
其他人不可能比发明人更了解SG
就这些了
Pat 还有啥需要我补充的?
没啥了
我认为 动手方面 你已经讲得很完整了
还有啥……  对了  还有一件事要讲  很重要的
我先让开让你拍下电路图 然后我就擦掉了
待会儿我讲下这个马达的不同运行方式 并解释两者的不同
这是线圈的顶面图 画两个
刚才演示的SG马达 运行于 相吸模式  意思是:
磁铁被线圈铁芯吸引
在…之前磁铁被激发……
这个磁铁是飞轮上的? 是的
磁铁其实是在转移其能量:被铁芯吸入-线圈电压反转-释放能量
如线圈导线从顶部右边引出 则为 相斥模式
如从左边引出 则为 相吸模式
意思是北极被南极磁场吸引 被拉入
有一点得记住 作用于磁铁的吸力在线圈的一半位置就没了
磁铁过了线圈一半的位置后 靠惯性运行
假如你的线圈是顺时针绕的 而你想要SG运行于相吸模式
可将该线圈及激发线圈颠倒过来走电路
等下会再解释
这样 马达就处于相吸模式了
相吸模式下 功效高 发热低
该模式下 这些地方都不会发热 不用加散热装置
运行于相斥模式时 需要消耗电流推开磁铁 会发热 需散热部件
所以这个是逆时针绕的哈  是的
你看SG上线圈的顶部 线脚是从左边出来的 是相吸模式
再啰嗦下
相吸模式下 因磁铁被铁芯吸入 飞轮扭力更大
这是其另一个好处
希望大家明白相吸/相斥模式的区别
如果你的SG不是相吸模式 想要改的话……
画大点
这是北极磁铁
这是线圈
你可以这样检测其模式
在线圈上接个小电池
将磁铁拉到铁芯附近 接通电池
如果是相斥模式 磁铁会被推开
调整飞轮 将磁铁…… 我做个红色记号
将磁铁上标记红色的位置移到这里
此时接通电池 如被吸入 则为相吸模式
另外……
如线圈按相斥模式已经绕好了
要改成相吸模式的话 可以这样
将这两根导线与激发线圈连接线一起倒置过来即可
无需重新绕线圈 无非是右上的引线到了左下而已
(相吸模式)正确的绕线方式是线头从左边出来
很简单 用左手绕就行了
总的来说 逆时针绕=相吸  顺时针绕=相斥
就这样了
你刚才提到过激发啥地?
,激发线圈与功率线圈是通过导线连接起来的 得一起倒置过来
没明白……
(激发线圈的导线)是细些23#线\N(功率线圈的导线)是较粗的20#线
你可以看到 颜色都不一样
一根是蓝色的 其它是红色的
红色的是功率线圈 蓝色的是激发线圈
如要改变运行模式 功率/激发线圈要同时颠倒过来
明白了
关于SG的不同工作模式  讲完了
这是铜线吗? 是的
蓝色的也是铜的吧 是的 因为线混在一起 颜色是为了区分
你看  这里有很多颜色的线……
飞轮运行方向是固定的吗?  不是 可顺/逆时针运行
如果这样运行 扇片会向外吹风
如果这样 则扇片会吸气
两个方向都行 没其它影响
之所以要两组扇片是为了控制转速 不想让它转得太快
我是用这种办法强制转速慢下来 它得克服更多空气阻力
如果这样转 会将空气吹向这边
如果向相反的方向转……这边是吹风
如果反过来转  会吸入空气 从另一边吹出
还有一件事
飞轮上有21个磁铁  为奇数
以打破某种平衡
我不想让脉冲为偶数  要奇数的
为啥? 为啥要奇数?
目的是打破平衡……
磁铁的间距是一样的
该飞轮尺寸下 21个磁铁 似乎能打破平衡 效果最佳
这些磁铁的间距……间距一样
飞轮上总共21个磁铁
给合飞轮尺寸及奇数原则 所以21个
在不平衡状态下SG工作得更好
29是个质数 质数有助于SG的表现吗?
应该跟质数啥地没关系
在该尺寸飞轮上装21磁铁 SG运行得最好
通常 我做实验都是用偶数的磁铁
碰巧 21个磁铁表现最佳  那当然就用它了
另外  关于线圈绕制
我们是在机床上绕的
绕制时将导线搭在滚筒上部 这样绕出的就是逆时针的线圈
如果用电钻呢?
电钻可以改方向 但机床不能改方向
机床是顺时针方向转的……
SG在相吸模式下运行很好
在该模式下 能量转换时无需做功
也就是说 该模式下无需用晶体管等外力来推
铁芯吸入磁铁是不消耗能量的
然后磁铁通过 之后激发发生 之后下一个磁铁被吸入
运行于该模式下 电子元器件的温度不高
你正邀请其他人跟你一起研究 这是真的吗? 没错 是真的
仅限于研究…… 你出钱? 是的……
……关于SG  使我惊讶的是 没人想到这些模式的变化
没人想到用强制模式……啥都没想出来
想到这些的人 都闭口不说……
这些变化之前没人说过
我很乐意毫无保留地跟大家分享这些
外面有很多议论
有些人认为很简单 做一个就行\N他们没认识到参与研究讨论的重要性
没那么简单 其背后的机理很多 得搞明白 不然是达不到效果的
还有 你可以做比这大得多的
如果线圈够大 可以用摩天轮做飞轮
大飞轮的质量/惯性都大 有助于其运行
这样能配置巨型线圈大幅提升输出电压
飞轮的材质有讲究吗? 不重要
可以是钢作的
我们用钢圈做飞轮 是因为对稳固磁铁有好处
你可以用木头/石头/塑料 做  什么材料都可以
G的作用就是这些了
这个小飞轮与那个摩天轮有啥差别?
没差别 但电路不同
在那个摩天轮系统中你有2个这样的东西(线圈)
有三个
那是Bedini Cole电路 是Bipolar(双极)电路
完全可以用这种电路替代
飞轮没差别 只是比这个大
那个大飞轮上的磁铁都是北极的
因此 可以用SG电路替代

本集脚本文档下载
 第33B.doc (72 KB, 下载次数: 140)

  • 上一篇文章: 来自真空的能量 第33集A 比迪尼的SG机子(中文)

  • 下一篇文章: 贝迪尼的自由能发电机
  •    
    [注:标题搜索比内容搜索快]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temp[149]

  • 2017 年 12 月 21 日委员会决定…[132]

  • 修订第 2019/1616 号实施决定 …[180]

  • SAE001[113]

  • Proe/Creo曲面渐消+倒角教学[78]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外媒:正在唤醒中国的习近平[357]

  • 中国反伪科学运动背后的CIA黑手…[545]

  • [转载]袁隆平真言:中国最大的…[715]

  • 台专家:当年我们造IDF时 大陆…[604]

  • 旅日华人:中国严重误判日本民…[608]

  •  
     相 关 文 章
  • 关于Orgone能[89]

  • 莫雷的能量机 第一章[129]

  • 磁流 MAGNETIC CURRENT by ED …[1032]

  • 标量波理论与科学革命 第一章:…[124]

  • 标量波的理论和实验[175]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 晨光科技        站长:璀璨星辰        页面执行时间:453.13毫秒
    Powered by:MyPower Ver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