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集A 比迪尼的SG机子(中文)
比迪尼的SG机子
比迪尼讲述他的SG装置(2013年录制)
空间能Energy from the Vacuum第33集 译者注释
1、 关于片名
考虑到简约性 已将译名从《环境空间能源》 改为 《空间能》。 会在翻译新片的同时再次校正之前各集的翻译,再校版发布后,片名将作同样修改。
2、 SG Machine/SG/SSG
为啥会称其为SG Machine不得而知。可能是因为它能在三种工作模式下切换吧。我在处理上选择引用原文。
SG Motor 全名为 School Girl Motor 直译意思为女学生马达/电机。我选择引用英文,不翻译。
SSG全名为Simplified School Girl Motor 直译为简化版女学生马达/电机。我选择引用英文,不翻译。
这些名称 都不是Bedini起的,基本上都是其论坛爱好者叫出来的。有时专利局也加以命名。 如专利局将SG称为Motor Generator 直译为马达发电机,意思是既是马达又是发电机的意思。正如 Bedini所说,这些名称不重要,搞明白道理就行了。
3、 Energizer
翻译为:能量激发器。Bedini的意思是该装置跟发电机原理不一样。该装置的COP可大于1,也就是说,能量输出并非全部来自电源,如虚粒子世界对其能量输出贡献很大。 也就是该装置不仅将电源的能量转换了,还激发出了更多的能量。故翻译为能量激发器/装置。 也有人将之翻译为增能器。
有些时候,片中讲Energizer或Energize时,意思与上述不大一样。比如说 Energize circuit,意思是将电压/磁能送到电路使电路获得电能/磁能。
4、 Micro Farad
微法=uF=百万分之一法拉
5、 与Bedini交互的那个女同学的名字
她的名字是Patricia,昵称可为Pat 也可为 Patsy。Bedini在片中分别称其为Pat及Patsy
6、 Operational Amplifier
运算放大器,简称OP/OPA/OPAMP,是一种直流耦合,可用作比较器。
参见:http://zh.wikipedia.org/wiki/运算放大器
7、 The ions are big
片中Bedini引用Tom Bearden的说法,谓:the ions are big. 意思是离子很大。看到这句话很纳闷,不知其意。经查阅资料得知,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离子的质量与电荷之比很大,相较电子的质量与电荷之比要大很多。也就是离子的质荷比很大的意思。请注意他讲的是质荷比而不是荷质比(又名为比荷、比电荷),质荷比倒过来才是荷质比。
8、Bedini 电路中电池与其它部分电路的关系
根据Tom Bearden的观点,电池内存在各种各样的“流”, 与Bedini系统相关的有两种,分别为离子流及电子流。Bedini通过控制对电池释放的脉冲的频率及宽度使电池成为负电阻,也就是在电池内产生偶极吸取空间能。
具体到铅酸电池,离子流指的是铅离子流。根据Tom Bearden
1、 电子流不仅在电池内(极板间)流动还能与电池外电路交互;
2、 离子流的流动局限于电池内;
3、 离子与电子的质荷比不同,离子的质荷比比电子的大几十万倍,故离子流的运动速度比电子流的运动速度要慢很多,电子流以接近光速运动;
因此,
1、 离子流与电子流存在分界;
2、 离子流与电子流的交互有延迟,亦即离子流的运动与电子流的运动不同步
可利用该延迟或不同步,通过脉冲方式将电池激活到负电阻状态,使电池自由地从空间吸收势能,吸收的空间能给电池充电的同时,还能向电池外的电路输出。向电池外电路输出的是电子流。
Tom认为,不要将Bedini系统的充电行为视为充电,而要将充电过程视作为一个激发过程,将电池激发成为负电阻,在此基础上再通过激发增益其效果。根据Tom Bearden,从电池这部分获取的空间能是相当大的。由于离子与电子的运动速度不一样,且离子流对内,电子流既对内又对外,电池能够实现在放电的同时充电。但用单个电池同时充/放电对控制要求很高,故Bedini后来加了后端电池。
跟据Tom Bearden的文章, 如对电池释放脉冲控制得当,系统完全可以自持。如果更换电池,参数就要重新调过。Tom透露,Bedini教过很多人如何控制,其中包括Bill Nelson、Ron Cole、 Jim Waston等。 Nelson根据Bedini所教,搞了个验证装置。Jim Waston搞的那台装置也是根据该原理做的。片中,Bedini并没多讲这些,只是点到为止。
关于电池的激发问题,可参见如下资料:
http://www.cheniere.org/techpapers/Final%20Secret%2013%20May%201994/index.html
http://www.icehouse.net/john1/index11.html
Nelson 做的验证装置见下图:
对电池的激发,应该是Bedini系统的一个重头戏,应当予以相当重视。
9、 Massless Current
根据Tom Bearden,电流由两部分构成,与传统认识不一的那一部分就是Massless Current 或称为Massless Displacement Current。Mass是质量/物质的意思,Massless直译为没有质量的意思。 Displacement Current是步进电流的意思。具体参见:
http://www.cheniere.org/techpapers/Final%20Secret%2013%20May%201994/index.html
http://www.cheniere.org/techpapers/Final%20Secret%20of%2015%20Feb%201994/index.html
http://en.wikipedia.org/wiki/Massless_particle
Bedini在片中提到,本质上,为电池充电的还是电流(隐含的意思是,脉冲尖峰充电不是没有电流,而是:1、电流极小(传统上认知的电流);2、大量的是不同形态的电流(电流的另外一个构成部分)。
10、 Back-Poping
片中Bedini提到Tom Bearden 讲过的Back-Poping现象。 根据Bearden,Bedini用脉冲作用于电池,会造成离子流及电子流的势能大幅提升,电子流在极板积聚形成很高的电压,该电压可以流向电池外的电路。该电子积聚并能向外送电的现象称为Back-Poping。
11、其它
演示过程中Bedini说的其它一些话及电源电池消耗慢/回升快的现象,应该都与Tom Bearden关于激发电池成为负电阻的理论相关。
淫山欲海
2013年12月
John 今天讲啥?
讲SG Machine是怎么来的 为什么最后会有三类工作模式
请过来这边
这是(用供出售的)SG套件组装的 我们自己只留着这一台
不过 这台(与出售的套件)有些不同
{\fscx162\fscy146\pos(632,262)}《环境空间能源》 系列作品
它有两组扇片 这样就能加大空气阻力将转速降得更低
激发方面也有点改动
线圈是9根导线绕的
线圈的绕线方向为反时针 马达运行时会产生吸引力
也可称其为 能量激发器
大多数人称其为马达 我认为是能量激发器
磁铁全是北极
飞轮上总共有21块磁铁 是奇数
这边这个电池是电源 旁边仪表显示其电压
通常 (12V的)电池 其电压一般在12.65V左右
这边这个电池用于后端
显示器将会显示......
等下我们会用这个电池放电1安
然后再充回去
过程中会演示SG Machine的3类工作模式
好了 先讲点历史
当时是1955年
我对一件事非常着迷......
这是个直流马达
我想将直流马达接上发电装置 以期将电能输回到这个电源电池...
..再为马达供电
一个小孩的天真想法
你当时多大? 大概9/10岁
我想 电池像这样与马达连接 马达开始运行......
我当时并没啥电工程知识 这是一种小孩子的思维
认为这种搞法是可行的
认为很简单吧 是的 认为是件简单的事
(做实验时)马达转速大概3000转 电池为其供电
我认为将发电装置像这样与电池连接后可将电能送回电池
大家应该都知道 其结果是什么
发电装置试图将电能送到电池 但马达会抽吸更多的电流
马达转速越来越慢 最终 发电装置不再发电
之后的几年中 我一直还在想这个问题
认为应该有办法解决
这是后话 当时做实验时我发现......
可在这里加个电容
当时 能找到的最大的电容约为3-4千微法
该电容电压可充到电池的2倍
当时的电池是6V的 (也就是说)电容可充到12V
我发现如果将正极线路断开......
在这里装个手动按压开关
当电容充电后......
补充下 因电路中无载荷 电流消耗不大
当时的马达功效不高 约30%-40%
电流消耗约为1.2安
我发现......
让电路运行 你在电容这里接一个电压表(测电容的电压)
当它(电容电压)达到14-15V时......
或 当达到发电装置能供给且该电容能够容纳的最大电压值时
该值基本上是这个电池的2倍 亦即12V
迅速按下开关
这两个位置的 电流表 会发生偏移
同时 马达转速会瞬时短暂上升
然后你再等电容充好 再一次按下开关......
之后的几年 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 那时 我已在军方工作
我想......
如发电机没有接负载 它实际上是个能量激发器
能量激发器(Energizer)是啥意思?
意思是只有电压 没有电流
这里只有很高的电压
电压被电容收集后释放 电容释放电压才产生电流
因能量(电压)储存于电容 这段电路没有电流
因为电路后部分的负载被电容隔断了
电容充电后按下开关
电容向电源电池 同时也是储电电池 放电
这种办法有效 但问题是得有人坐在这里按开关 不实际
因此 我又开始构思
年轻人喜欢先构思电路图
我的办法是用这个直流马达......
当时我在军队
在军队院校接受培训 搞高度机密的通讯工作
我当时驻扎在德国的格尔林根
该基地有一些小玩意 很有意思
关于这些东西 我不能多说
我们的工作内容之一是 清理
在地下室进行
好了......
清理啥?
二战期间留下的一些东西
纳粹德国留下的东西? 是的
有电池 马达 发电机等
这些东西让我有些兴奋
但根本没时间去研究/搞明白
德国人的东西挺好? 是的
他们的电池很特别 是汞电池
如转动电池上的圆形小手柄 电池好像就复活了
不能再多说了
好了 我一直在想的是
将这个马达......
我当时有些迫不及待 想要付诸实验
这个是直流发电机 这个是直流马达
中间以驱动轴连接
这是转动方向
当时还是一种构思
我想这样搞:
从别处拆一个换向器 装两个电刷
Because this always didn't end up by cross the two contacts 得手动启动
这里是电池 那时的电池已经是12V的了 因此马达和发电机都应该是12V
是这样连接的 这里是正极 这里是负极
这样 电源电池 换向器 都在电路里了
启动马达得靠手动 像这样用手滚动轴启动
这样它(电刷)会(与换向器)接触 马达运行时会发出脉冲
我当时想 应当仅在这个断开时 才将发电机与电池接通
否则 电会直接输向直流马达而不是电池 达不到我的目的
此时 我意识到 这里不会有“永动”发生
之后 我又想能否这样:
将发电机......
再多加一个换向器
第2个换向器电刷的接触位置与第一个相异
其余方面 两个电刷都一样
是转动的? 是的 他们都装在轴上
马达换向器大家应该都懂吧 不懂的可能性也有
换向器有很多换向片 电刷与之接触
实际上里面是空的 装在马达轴的后端 与马达合为一体
明白了 转动过程中与电刷接触
马达自身的换向器与电刷的接触不是我们关心的问题 哪怕一直接触着也不是问题
我们通过外面这个来控制马达获取电能的间歇
也就是说 只有在(外面这个电刷)接触时 才有电流流动
这里发生接触时 才消耗这个电池的能量
接触多长时间跟连在一起的换向片数量有关
换向片看起来像这样 都连接起来了
因为它们都短路在一起 起到切换作用
这中间有根导线连接 应该用红色标记 这样才看得清楚
得告诉大家 弄到这个地步 我花了20年时间
从开始有念头 到这一步
但每一本书都告诉你 这么做是不可能的
好了 这里的导线已用红色标记了
同样 这边这个换向器内也有导线(连着) 也是红色
不是很明白 如果这些东西转动...... 它们都装在轴上
90度的这个与另外一个如不连在一起 应该就不起作用了吧?
这些都在这里 只是没连在一起
也就是说 他们与这些没连在一起
这些转向片都连在一起 但其它的没连在一起
也就是说 马达的转向片看起来像这样
马达的线圈引脚像这样穿过这些转向片
它们是马达电路的一部分
当马达通电后 这些会产生磁场对抗永磁铁
就像这样 Pat 看这里
就像这样 是种旋转环形电路(rotating loop)
电刷会与之接触 磁铁在这里 南极 北极
当它们接触时 它就转开了
每本书上都有
我还是不理解那两个转的东西为啥......?
马达与发电机是相连的
开始时说过 没有这种安排时
这个(马达)一直会抽取消耗电流
如将发电机发的电送到电池
这个(马达)会抽取更多的电流
这个(马大)会慢下来 直至(发电机)不能再发电
明白 我的问题是:
这些(转向器)是独立运转 还是...? No 它们连在一起 位于轴上
明白了 我以为......
假设我们的视线可以贯穿这两个(转向器)
你看到的就是这样
明白
这两组为A(转向器)这两组为B(转向器)
它们之间有相位差
Ok 现在明白了
好了 这样做的话 这里还是得有(电容)
因为我想将电路走到该第二个电池 而非电源电池
我想用这个电池的电来驱动咚咚
当这个电池充电时 我不想让这个(电源)电池消耗太多
电路这样走 这里是正极 这是负极
给电容充电
充到24V
发电机的任务就是为电容充电
它(发电机)能自激励 产生电压 冒(电)火花......如此等等
我们知道 有脉冲 就会有(电)火花
这段脉冲尖峰大约为300V
送入(电容)的就是这段
电路连到电池 这样 就不需要手动按开关了
手动启动马达后 电路会为该电池充电 (电源)电池的消耗也不那么大了
这就是那么些年来一直在想的咚咚
到这一步 其实还不行
功效不行
马达的功效最多只有40%
(发电机)这边就更不用说了
不过 这里 马达转动使这个电刷接触
之后马达获得脉冲 向前运动
我当时还没想到 同样可以捕获这里发出的脉冲 送入充电电池
这是后话
大家还是将注意力集中到当时是怎么回事
用直流马达驱动发电机 为前端或后端电池充电
这两个电池都是12V的 电压一样
这个电池充电的曲线像这样
这个(电池放电的曲线)像这样
两者不对称
这部分功效低 浪费很多 也得不到补充
如果可将这部分浪费掉的全部捕获回来 并送到这个(充电电池)
这边的曲线也许能够成为这样
但当时我并没有把握能做到
我接受过有关雷达及其它方面的培训
我不愿意相信他们教我的
我还是认为这种搞法是可行的
当时 我走到了这步
之后又好几年 没有再碰它
我想过这边怎么充电......
时间长了 有时候会忘记当时的初衷
好了 Patsy......
让我们再回到过去 好的
955/56/57这段时间
我当时在上初中
满脑子的问题
你走上讲台 并对理科老师说......
这是个直流马达
用这个电池来驱动马达
当时的电池都是6V的
如果电池耗尽了 马达也就停了
然后进一步再问老师
将发电机接上马达不就解决问题了吗?
将发电机的电像这样送回到电池
这个老师当时约30岁 忍不住在笑
他当然懂得比我多
他尽了最大的努力 不让我感到难堪 呵呵...
他说:John 这样做是行不通的
马达会慢下来 发电机也不会再发电
发电机转速受制于马达转速 且两者转速会一样
当然 如马达转速够快 马达就成为发电机了
呵.....
如是 我想
那时 我有一本书 名为:The Boy Electrician (电工小子)
作者是 A. Morgen
书里讲了怎么做电池 我学着做了电池
我还到店里买了夜光粉(暗示做核电池?)
买啥? 夜光粉 哦 知道了 钟表中用的那种
这里还提到可到废旧物质店买6V的废旧电池
(书上说)可通过充放电......
当时我没在意
书上这么说 在充放电上下点功夫 如果幸运的话 可将电池恢复到可用状态
不过我还是买了个废旧电池 还买了个二手的1安充电器
当时我靠整理花园赚点钱 15-25美分(每小时) 没啥钱
不过我一直在存钱 想做书上的各种咚咚
有一次我叨咕着我爸帮我买了一些铅
当时 (人们认为)铅是无害的
当时甚至有人将铅刷在婴儿床的栏杆上 红铅
别动 别动
好了
我照着做了一个电池 跟这个一样
我到店里买了些红铅 按书上所说将红铅涂在极板上 与硫化...混合
当时根本不知道硫化气体是危险的
书上根本没说这些东西的危险性
不过书上说了 只有那些有积极主动精神的小孩......
我的意思是 所有这些都是积极主动精神的反映
得先有想法 才能创造
书上讲的东西 我全做了 以期......
这个装置我也做了 绕线圈用的
用手摇的
当时 蜜蜂蜡很难找 是件头疼的事 现在到处都是
要蜜蜂蜡干啥?做线圈用的 哦
我做特斯拉线圈的时候就得用蜜蜡 起绝缘作用......
.....这个电机我也做了
你看书上 有转向器的图解
让我..... 别动
好了
书上提到 这里是纸质芯子 这里两根导线相交
这样做转向器
然后再加磁铁 绕线圈 看见没
图上有转向器
是本不错的书 当然
特别是对初中2/3年级的学生
我对这本书很有感情 不好意思(讲了这么久)
我还做了书上这个发电机
马达和发电机我都做了
我认为能做出小的 就能做大的
当然 去废品店买两个风扇电机来得更简单
书上的铁路路轨系统我也做过
学会了这些电路 开关 如何做这些信号灯等
坦白说 让我着迷的不是这本书
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大堆问题
归结起来就是这个
不再讲这本书了 继续前面的话题
一年一年过去了 到了1978年
我才开始实验
因为那时晶体管已经大很多了
是锗晶体管 我能搞到的只有锗晶体管
以前 出现过一些很有前景的晶体管 其中有些应用于无线电
这些晶体管很大 是PNP管
其形状像这样 有一个大顶盖
中间有个螺丝状的脚 两边各有个引脚
是PMP管吗? 是的 PNP=正负正
哦 原来是PNP啊 是的
这种晶体管是 摩托罗拉 产的
这种管功率很大 用于汽车车收音机 大约有几个安
我不断对自己说 我得好好研究该晶体管
这是在78年还是68年? 都不是
我的意思是 当这种晶体管出来时 我知道能作什么用
那时还有这样的晶体管 三根松松垮垮的引脚 上面还有个头
这种管(从左到右)分别为发射 基极 集电极
而这种管中间为集电极 右边为基极
(上面的)是功率管 (下面的)是信号管
那时我们也做过锗管收音机等这类东西
驱动这类晶体管并不需要多少电
好了 继续原来的话题
后来 我进入到放大器行业 研究诸如功率方大器等方面的咚咚
之后开始研究功率更大的器件
有一天......
有点不好意思讲这些
当时我是在工作时间干私活 偷偷摸摸地搞 呵呵
当时 我在想......
这种TO3功率管 其形状像这样
管壳是集电极 基极和发射极在中间 有引脚出来
我认为 这东西实际上就是个开关
将电送入基极 开关就会闭合 开启/闭合 开启/闭合......
且开关速度非常快
我想 应该好好利用其快速开关功能
当时 我在一家音响公司打工 做功率放大器
但一直还在想着我的那个系统
我认为系统应当这样运行:
直流马达开启 然后断开一小会儿 此时发电机与电池连通 然后断开一小会儿
此时直流马达再次接通 如此不断重复......
当时我还是在想 单个电池的系统
其实 用单个电池还是两个电池并不重要
因为电池的作用是将能量储存起来
我想用晶体管作为开关来达到在马达和发电机之间切换的目的
之外 我还想验证该脉冲马达不会消耗太多能量
且马达能产生某种东西 该东西最终能让我捡拾 成为电荷
如是 我搞了个实验 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这种摆锤装置
我认为马达不需要2个(磁)极 有一个(磁)极就行了
如2个磁极 当电刷通过换向器时 会产生?? 导致浪费
后来 (业界)解决了该问题
我当时一心都在该系统上(并没想过要去解决双极电极的问题)
我绕了个双线一股的线圈 它实际上等同于2个线圈
2根导线? 是的 2根绕在一起
也就是说2线一股绕的线圈=2个线圈? 是的
当然 中间得有铁芯 以推动磁铁 像马达那样运转工作
晶体管接在这里
当时的硅晶体管速度已经相当快了
电池正极与线圈上端连接 负极与(晶体管)发射极连接
开始做实验时 用的是单线圈
因此 先将第二个线圈擦掉
现在已经不是双线一股的了? 没错
开始实验时 像这样在这里装了个电阻 由开关控制
开关闭合时 摆锤会向这个方向运动
当然 也可设置成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总之 不是这个方向就是那个方向
之后 我想 为啥不让它自己开关呢
如是(改成这样) 这里的电阻用的是10欧姆的
这样一来 大家应该知道 当(用手)推动摆锤时 会产生能量
产生的这点能量可开启这个晶体管 开启晶体管只需很少的能量
当时做实验的摆锤装置跟这个完全一样
像这样 推一下摆锤
(摆锤)每次触发晶体管开启 (系统)都会推一下摆锤
很快 它就变成马达了
里面有电池吗? 有
电池已经用了好几年了 也许10年了
这个摆锤的电路就是白板上的电路
(该电路的)目的是要让摆锤像马达那样运行 而不是储能
另外 我会让它的转速起来 直到空气阻力及电磁等全运动起来(原话如此)
(你可以看到)它没啥振动 证明平衡得不错
这就是当时人们所称的SG
SG摆锤系统可像马达那样运行 但无收集能量功能
因此 下一步SG要做的是收集能量
所讲的这一切是想告诉大家我的原本想法和目的
我一直在努力将我的想法变为现实
脉冲摆锤的基本原理已经讲了:
通过摆锤运动开启晶体管推动摆锤 使其像马达那样运行
之后 我想 可用飞轮来替代摆锤加以改进
飞轮上装4个磁铁
为啥会想用飞轮?
让系统有充电功能的同时具备机械能(输出)能力 像马达那样运行
摆锤上没磁铁? 有磁铁
刚才我讲过 没必要在南/北磁极间切换
没必要搞两个磁极 如是 我就任意地选了北极
这里的线圈没变
跟刚才的一样
晶体管也没变 跟刚才一样
这就是SG的 工作模式一
大家都称其为女学生马达
原由是:(女学生)Shawnee Baughman 做了个这样的装置 赢得了科技展头奖
不过 她在此加了个线圈 当磁铁通过时LED灯会亮
她做的这个装置=脉冲马达+发电机
虽然发电量微不足道 重要的是能发电
好了 这部分是她加的 现在擦掉
现在继续我们的主题
这里是电池
这边是这样的......
当时我没想要回收能量 所以这里就简单地用了个电阻
我尝试过不同电压的电池 1V 5V 6V 10V......一直到24V
我发现 每当电压超过12V时 晶体管就会被烧坏
当时被这个问题困住了
开始用示波器查看 那时我自己已经有示波器了
搞放大器等经常要用示波器
(虽然工作是搞放大器)脑袋里一直装着这个(SG)
用放大器来玩这个东西(SG)很有意思
有时候可运行一天 有时候会烧坏晶体管 有时候能运行一星期
于是 我决定在这里放一个二极管 好像是1N94管
反正是个小的玻璃二极管
我发现 将该连接基极的电阻调高到100-600欧姆间
它的转速会加快
这个现象告诉我 电路释放了些什么东西
于是 我开始研究(电路中的)这些信号
我注意到这种信号 及 这种信号
得重新画好一点
这里产生脉冲尖峰 该尖峰激发晶体管
因此 得在这里安放个二极管来保护基极
否则 晶体管会烧坏
说回来 通过观察信号 发现其波形像这样
我还特意将信号倒转过来显示
倒转过来后看起来像这样
倒转过来是啥意思?
将示波器倒转过来观看信号
不是做了改动吧? 没改动
只是进行观察 正着看 然后倒着看
这个磁铁通过时 会产生这种脉冲
该脉冲激发晶体管 然后......
这个(右边)线圈与集电极相连 其信号(波形)像这样
左边线圈走去什么地方? 带着箭头的......
这是接地标识 这两个实质上是连在一起的
我知道 如果将信号输入晶体管
如输入矩形波 出来的这个波形不变 而出来的这个会自行倒逆 像这样
器件(晶体管)有两个相位 故它们(出来的两种波?)是不一样的
因这里接地了 我们感兴趣的是这个(波/信号)
如是 我有了主意 那就是摘取这个波的尖峰部分
要摘取这个尖峰 只有一个办法 那就是在这里放个二极管
这样就能将它摘取了
这样 在系统中 这里有个12V电池 这里也有个12V电池
然后 我开始运行实验这个系统
因2个电池都是12V 如将这个电池的负极连上这里的正极 这个电池就能充电
系统中 飞轮转动能产生一些能量
不多 当时大约为15-20%的机械能
至此 我注意到 (电源)电池的工作时间延长了
(该曲线代表的是)从12.65V下降到10V的这段时间
我一般都不会让电池降到10V以下
如果放任不管 电池下降到2-3V 系统才会停
同时 我注意到 充电......
因摘取的是这个尖峰 没有电流 充电需要一些时间
这个尖峰基本不会产生电流
下面这个电池的曲线像这样
充电次数越多 产生这种曲线的速度越快
现在对比下这两条曲线
这条线下降的速度慢了 (有更多时间为充电电池)充电
于是 我想到再加一个(充电)电池 并付诸实施
之后 不断地这么加(充电电池)
(电源电池曲线)下降得更慢了
有时候我会让它(电源电池)放电到9.5V
无论加多少(充电电池) 充电的曲线保持不变
(加充电电池)似乎对马达没有影响
其原因应该是没有电流
至此 该系统=马达+发电机
这就是SG 工作模式一 的A版
对此 我及其他人都进行了发布
我是通过Bill的电台节目发布的
此后 我又想要如何改进
此时 (SG)还是单线圈的
我准备加线圈
拍一下这个线圈好吗?
好几根导线绕成一股 长度是130英尺
每根导线都分别与一个晶体管相连
每个连接基极的电阻都是独立的
但激发电路是共享的
等下我会将该多线圈电路画出来 并解释为什么这么弄
这就是多线圈 多根导线扭在一起
现在回头多讲几句
加线圈是为了从电路中获得更多的能量
刚才拍的就是多线圈
现在要讲的就是该基本电路的改进 也就是模式一的B版
在之前电路基础上加线圈
我只画了三个(线圈) 具体加多少没有限制 只要线圈滚筒能绕上
每个线圈都接个二极管
飞轮运转时 这些线圈会同时释放能量 输出会更大
这些线圈都是被连在其上的晶体管激发的
这里有个蹊跷的地方
激发线圈这端是接地的
顺便提下 接地有三种
这是天线接地标记
这是电接地标记
有三种不同的接地标记符号
这个是天线接地符号 代表线圈上的天线
这个代表电的接地
这个代表......
我已经搞糊涂了 呵呵 总之有三种接地符号
我们这个电路应该使用的正确符号是这个
这些咚咚很难记清楚
你一般用其中的一种? 是的
我也不怕说出来
我一生中一直用的是错误的接地符号
我喜欢这个接地符号的样子 所以一直用它
有人问我为啥用它 我说 这是接地呵
当然 是我搞错了
于是我决定改正错误......
好了 所有这些线圈的上端都可以接在一起
最终连接到(电源)电池的正极
(电源)电池的负极接地
所有这些晶体管也同样接地
每个晶体管都有一个二极管保护 二极管接同样的地
这里的要害是 得通过调节 使装置运行于最佳状态
(要调节的是)每个相位上电阻的值
我选定的电阻值为470欧姆 仅适用于这台装置
每个基极均由独立的电阻隔离
每个线圈均由 用于输出的二极管隔离
可以将其看作是 三个单线圈马达在运行
可将下面这端全部连接在一起
它们接受到的激发信号是同一个
要注意的是
如要使马达运行于最高速度......
这部分会给你一种速度 一种频率
可在激发线圈上连一个电阻
这台装置该处的电阻值是12欧姆
(调节)这个电阻可使马达运行于最佳速度
这就是 模式一 B版的电路
是一种多线圈电路
有人说 这端的输出不够多
我一直强调 这端输出多少并不重要
这部分电路的运行才是关键
比如说 电路是否发热 运行的电流是否足够 是否用了釹系磁铁等等
我一直强调不要用釹系磁铁
釹系磁铁会使铁芯达到磁饱和
其结果是两者不能自由分离
如用釹系磁铁 马达不会更强大 只会更弱
飞轮转得越快越好
转速意味着马力
在这里最少是构成马力的一个部分
铁芯被磁化后 飞轮的运行要消耗更多的电流
在此再次强调 不要用釹系磁铁!
该装置不适合用釹系磁铁
如要在马达上用釹系磁铁 线圈不能有铁芯
只有导线 不要铁芯
釹磁有很强的磁场贯通线圈 无需铁芯
没铁芯也就不会发生铁芯的磁饱和
无铁芯的马达称为 无芯电机
另一个问题是为啥用焊条(做铁芯)
原因是 磁铁离开后 用该种焊条做的铁芯不会有残留磁性
我们从滚筒两头看到的就是焊条吧 是的
好了 这就是SG/SSG Machine模式一的B版
它实际上是在SG的基础上 加线圈 多线圈在同一时间释放能量
这样一来 输出会多一点点 飞轮的扭力也会大一点点
这就是B版
G工作模式二 本质上是发电
我称模式二为强制模式 强制系统产生电流
这就是模式二? 不是 它是模式一的B版
G有三类工作模式 我们马上讲第二类
..有人肯定会有很多疑惑 凡参加研讨会的可尽情提问 不存在秘密
..要增加飞轮上的磁铁
更多的磁铁 意味着 更多的激发脉冲 更大的飞轮扭力
现在是发电模式 我们用简化的SG装置(SSG)讲解
多个线圈 与 单个线圈道理是一样的
你可自己实验
.....先把电路画上 飞轮等下再说
之前在讲SG/SSG时......
这里是电池 一端接地
之前在讲SG基本电路时我提到过 充电电池负极连接电源电池的正极
.....2电池的电压均为12V
从技术角度看 (电路)实际上是在两个电池间不断切换
你可以很清楚地观察到 当一个电池接通时 另一个电池为断开状态
这部分电路中没有电流 因为两个电池(的电压)相等 会相互抵消
现在得强制让装置向充电电池供给电流
如是 电路就得改下
在强制模式下 (充电电池)负极接地
这样 当晶体管切换开关时 会产生电流
电流会使(充电)电池(电压)快速上升
可加控制开关 在模式一/二间切换
如果想快速将电池充好 可切换到强制模式
因为驱动方式为脉冲 即便在强制模式下 电源电池的消耗也不会太大
就像这样
马达消耗的电流与脉冲的宽度正相关
如果脉冲窄 马达消耗的电流就小 同时(充电电池)获取的能量也小
因强制模式的目的是快速充电 脉冲还得宽些......
电池有效放电时间是有限的
因此 你得尽快将(充电)电池往上推
别担心电池是否能这么快地吸收能量 没问题的
这就是模式二
是一种强制充电模式
工作模式二讲完了
工作模式三 可用来逆转(电池的)硫化状态
也可用来将能量储存于电容 然后释放给电池
现在讲模式三
电路与前面基本上一样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 该模式下有两种工作方式 起不同的效果
这是 模式三
这里放个电容 电容接地
因为(电路中)有电流 电容充电速度会很快
大家得明白 在该工作方式下 是有电流的
该工作方式的特点是快速充电 故电容接地
,如你关心的是省电而非充电速度 可将电容负极连接至电源电池的正极
现在这个电路)等于以SSG为电容充电
SSG的意思是 简化版SG? 是的
SG更先进
那 更先进的东西怎么又简化了呢?
其实并不简单 而是画得简单了
那为啥会称为SSG呢(简化版SG)?
只是个名称而已 并不是我给取的名
我的任务是将装置的功用讲清楚 将可能出问题的地方讲清楚
因为电容接到了正极 电路中基本不会有电流
也就是说 电容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充满
如果反过来(接地) 则充电曲线会像这样
在强制模式下 会像这样 先快速上升 然后慢慢充满
好比将它推一把
好了 这部分讲清楚了
现在接着讲 该部分很重要
我们通过电容来为电池充电
我们得有个装置来检测电容
当电容达到某个点位时 向电池放电 该点位可任取
要实现上述功能 得用比测器(Comparator)
我曾教过别人 对方好像并不完全懂我的意思
也可能是对方对我有疑心
但他们并不直接问
我搞的咚咚 与 他们在互联网上搞的咚咚完全不是一回事
好了 电容放电的点位是可以选择的
这实际上是时间的掌握问题 时间很重要
关于电容充电所需要的时间 以及 何时让电容放电
答案很简单 取决于电池种类及当时的具体情况
啥时电容该向电池放电没有定式
大家都听好了 千万别用太小的电池
比如说用1.5安时的作为驱动 为另一个1.5安时的充电 没用的
当问到为啥要用这么小的电池时 回答是小的便宜
他们认为小电池能更快地观测到充电效果
但这么做运行的时间根本不够你搞明白
你认为多大合适? 最少13安时
就是这种尺寸的电池
刚才说了 时间可选
也就是说 可以选择电容在充到几伏时放电
比如说 这里分别是5V 10V 20V 35V 50V
现在的问题是特定电容充到特定电压需要多长时间
我不会用太小的电容 电容太小达不到效果
电容的容量不能小于1.5万微法(uf)
有人说充不了 我的回答是没问题 能充
容量单位是啥? 微法
抱歉 这个F没写好
电容最少得1.5万微法 75V
因为脉冲尖峰的电压高 约300V
是不是容量越大越好?
你提的问题很好 多大合适 取决于电路
每个人搞的电路参数都不一样
好了 这就是工作模式三
模式三中的比测器基本作用如下:
本集脚本文档下载
第33A.doc (71 KB, 下载次数: 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