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能设备种类太多,为方便选择,现把感觉靠谱、功率密度较大的装置或类型整理出来,以助于比较认知。
一、HHO发电:
316L板厚1mm左右(下面切一角,对面的钻一孔)作电极,间距约0.6mm~1mm,表面用沙纸单向磨或喷沙成垂直纹路效果好,相邻交错放置,两边通过孔各自连成两极,用自来水,可不加电解质;
(SOLIDWORKS 和 3D打印机 很般配、用处很多,都工具,一回生两回熟,需要时就整吧)
外壳用蓄电池壳,譬如 6-DZM-20AH,12V20AH,无内格栅,有格时需切除中间部分,电极板可裁成15cm*7cm,四周及底下留空约0.5cm~1cm,极板高度约占电池壳深度的一半,可防泡沫下流浸没极板降低产气量,可多个电解水单元(占一格或整壳)串并联得到需要流量,管线可用较粗波纹管;
电源用普通逆变直流焊机(200A的可输出1000W多,电压会自动适配;200A的也能启动1000W以下的起动机(一般是四极串激电机,交直两用,额定12V/24V,不包括电磁开关,巨耗电,800W起动机上的电磁开关耗电约1000W,所以以前公交车起动时都用手拉,完后放手由弹簧复位));
普通220V汽油发电机就行,配合热水雾(尾气预热后喷入)效率更高。
二、循环增殖:
原理类似空调的卡诺循环,输入电能只是维持循环进行,为热量的吸、放创造条件,吸热、放热是自然物理过程,于是宏观上小电能搬运了大热量;
这还不够,空调改造后应该是能自持的,即外能启动后撤掉,循环自动运行,似乎吸热、放热间串个气动马达,马达再驱动泵就行;
要点:闭环,至少一对互逆过程,中间临时蓄能装置,需外力启动,理想情况下循环体能量可无限增殖。
1 气压
祥天集团的空气动力发电、华达兄弟的康布空气动力发电机,空气压力极大增强是用了临界水;
温差发动机,冷热都用肯定效果好得多, 不用活塞连续运转出力肯定更好, 那就两缸(热端/冷端)中间夹一气动马达, 外面再用空调泵连接成环路, 工质用普通冷媒, 用CO2空调或涡流管(很可能也是大一装置)来维持冷热两端温差, 一边蒸发成气体压力高, 一边冷凝成液体压力低, 压差会推动气动马达强劲运转, 环路上的空调泵维持循环进行, 并和温差一起决定马达转速转矩;
气动马达驱动发电机即来电,部分电反馈给空调泵实现自持循环、持续输出电能。
2 水压
所有抽水蓄能循环发电,瞧,水电站都早用上了,怪不得很起劲。
有说 水电站就是永动机。
3 油压
华基力源的液压发电、深圳四开螺旋藻公司的惯性动力;
老早看过一青年骑一三轮车视频,车轮连液压泵,泵又连液压马达,马达再驱动轮子,人力骑行后不需再用力,即可自持行走,视频后来找不到了;
GOOGLE专利上也有很多;
一种液压动力发动机及发电机组装置
CN 101403364 A
所述以本发明已实施样机的实验效果来看,由于是用业余时间进行实施试验,时间及经费和加工条件都很有限,再加上为了降低实验费用,本样机所用的液压元件都是效率非常低的产品,在这种情况下也能以7.5KW-11KW的变频电动机输入7. 5KW-11KW 功率的现有电源发出了 30KW-50KW的电能。
轴向柱塞式液压泵 + 摞线液压马达 组合不错,四开家的就是,华基家的没看清;
其实 液压部分 可独立闭环运行: 轴向柱塞式液压泵 + 蓄能缸 + 摞线液压马达 + 蓄能缸(回连到泵) ,外力拖动至一定速度后撤掉,整体循环会越来越快,就向那个青年骑的三轮车,限压是必要的,否则会爆缸。
kapanadze 仍活跃,液压发电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GPy8FuJSkc,发电的似乎是低速风力发电机。
4 双电机:
电动机 + 蓄能飞轮 + 发电机(部分电送回电动机),黄腾辉说飞轮越大,COP越大;
传动比需适中,如异步电机带同步发电机在 1500/1400=1.071:1 到 1500/1390=1.079:1 之间,异步电机出力越大,转差越大、转速越低;
飞轮可用柴油机、汽车飞轮,也可用列车车轮,甚至可到铸造厂家定制,旧的论斤卖,现在约0.7元/斤,需要动平衡处理过的,转速一般在2000~3000rpm间,转速越高,蓄能越大;
能量密度列表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 ... F%E5%AF%86%E5%BA%A6
电动发电一体(很象电动车永磁马达轮),手拉启动后迅速升至极速并稳定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Mu5eY-iEX8。
5 光电 大致是:电驱动灯泡,光线驱动光伏电池发电,然后串联个超级电容形成闭环,对外持久输出照明,实例待补。
|
三、反楞次、正交场:
1 反楞次见手册18章,唐的实现原理几乎全解,另外VTA、巴西的电子陷阱、kapanadze的静态发电等类似装置 应该也属于这类。
2.自激式单极发电机
短路法拉第圆盘发电机外正极、内负极,外加磁场,以旋转后产生向心电流为旋转方向,电磁交互激发而强大起来;
磁场可用励磁线圈(淘宝上、阿里巴巴上大把)激发,磁铁太贵、脆且不可调节;
外电极电刷可用水银,内电极可用铜碳刷(类似起动机上的,数百安培导电能力)。
《脉冲功率科学与技术》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王莹 出版图书,http://baike.baidu.com/item/%E8% ... F/1496321?noadapt=1,其中:
4.4.3 自激式单极发电机
许多类似图书中都有这个章节,同时出现的也会有 自激式磁流体发电。
Kapanadze的自持单极发电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3Sd18ZECNw。
2014年版单极发电机行业市场供应商全景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http://www.askci.com/research/201311/130629048653.shtml,谁有?共享下?
为了全面而准确地反映包单极发电机行业供应商市场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中商情报网推出《单极发电机行业供应商全景市场调查研究报告》在大量周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对我国单极发电机行业现状、单极发电机市场供需状况、单极发电机产业链现状 、单极发电机重点企业状况等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和深入的分析。为单极发电机产业投资者寻找新的投资机会。为企业了解单极发电机行业供应商情况、投资该领域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您也一定希望找到一家具备专业素质、诚实诚信、经验丰富的咨询产品提供商。
在机电领域,中商情报网产业研究院有信心成为您长期的合作伙伴,并随时恭候您的电话垂询及上门参查洽谈。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对行业内相关的专家、厂商、渠道商、业务(销售)人员及客户进行访谈,获取最新的一手市场资料;
·中商情报网产业研究院对单极发电机产品长期监测采集的数据资料;
·行业协会、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国家发改委、工商总局等政府部门和官方机构的数据与资料;
·单极发电机行业公开信息;
·单极发电机业内企业及上、下游企业的季报、年报和其它公开信息;
·各类中英文期刊数据库、图书馆、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文献资料;
·行业资深专家公开发表的观点;
·对行业的重要数据指标进行连续性对比,反映行业发展趋势;
·通过专家咨询、小组讨论、桌面研究等方法对核心数据和观点进行反复论证。
3 自激式磁流体发电机
类似上面的,只是金属圆盘换成了 两同心圆管+两管间是导电流体,机理如上。
鹏芃科艺 http://pengky.cn/Magnetohydrodyn ... MHD-Propulsion.html 的图改下即行:红色电流、绿色水流反向下就是

四、旋转磁场
http://bbs.tianya.cn/post-29-526815-2.shtml 137楼:
从环境中汲取出额外能源的许多装置中,环形显然是重要的,以至于鲍勃博伊斯甚至警告反对在环形轭缠绕线圈上使用高频顺序脉冲,它可能会产生旋转磁场,比如不可预测的电涌事件能产生约10000安培的额外电流,烧毁电路元件,并容易触发辐射能的累积而导致电闪雷击。鲍勃自己就曾遭到过这样的电击,幸运的是他活了下来。少有象鲍勃的电解槽系统在使用了环形变压器,产生了功率增益后依然是安全的。所以许多环形装置设计确实值得审查。
高频顺序脉冲 实现想法:如果环形上均布四个线圈,串联后再加上一高频电压是否已实现?因为电感的电压落后电流90°, 四个线圈后落后360°,正好和第一个同相位;
”磁通量转换器“试了没戏,定子、转子各8个线圈,用串激电机带,输出微弱,外定子线圈串联后短路,几乎拖死转子。
格雷厄姆·甘德森的固态发电机 可能也是这类,手册 下载 pdf 版 A-1038:
一种固态发电机,包括至少一个永磁体,磁性地耦合到铁磁芯,所述铁磁芯具有穿透其体积的至少一个孔;所述孔和磁体被放置成使得所述孔拦截耦合到所述铁磁芯中的来自所述永磁体的磁通。为了将耦合的永磁体磁铁移动到铁磁芯内,第一线圈缠绕在铁磁芯上。为了拦截该移动的磁通量,第二导线穿过穿过铁磁芯的体积的孔,从而引起输出电动势。施加到第一线圈的变化的电压使得耦合的永磁体磁通相对于穿过磁芯体积的孔在芯内移动,从而沿着穿过铁磁体中的孔的电线感应电动势核心。因此,在不使用移动部件的情况下合成发电机的机械动作。
五、电子进动
http://www.free-energy-info.com/ 手册下载后A-1211页:
Meguer Kalfaian的能量发生器
有一个专利申请有一些非常有趣的想法和索赔。它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但直到最近还没有被注意到。就个人而言,我得到的印象是,它更像是一个坚实的原型验证设备的概念,但这只是我的印象,你需要在这件事上弥补自己的想法。
专利申请GB 2130431A 1984年5月31日 发明人:Meguer Kalfaian
用高功率产生永动运动的方法和手段
由电子(自旋)和永磁体(推拉)提供的永久静态能量被组合以形成动态功能。从加热的线圈F发射的电子在圆柱形磁体M5的中心磁场中被永久地捕获。与电子极极性相反的第二磁体M6引起极倾斜和进动。这个进动向放置在圆柱形磁体和真空室C之间的线圈L辐射强大的电磁场 - 在垂直于电子极轴的方向缠绕。或者,电磁辐射作为相干光发射。电子的原始来源被截留。
六、闪电
1 卡塔通博闪电
有说原因: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臭氧产生地之一, 臭氧、水气 在一定条件下转变成 氢气、氧气,氢气、氧气 遇放电又转变成 臭氧、水气, 循环过程中伴随着巨量电荷运动,于是频繁电闪(雷鸣);
若能复制出这过程,发电即是副产品。
2 球闪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专利 CN104684237A :环形磁场和蜗旋电流约束激发的等离子光球制造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持的环形磁场和蜗旋电流约束激发的等离子光球制造方法,由等离子体、环形磁场、和蜗旋电流构成。形成一个自持的,环形磁场和蜗旋电流相互禁锢的平衡状态,并能持续一段时间。可储存并维持巨大能量,诱发破裂时对人身和装备产生极大破坏力。因此在国防领域可作为新概念武器系统,极大的提高国家防御能力;在核聚变领域,因其磁力线是环形闭合状态,有利于高温、高密度等离子体的约束和小型化、工业化转化;还可以在科学研究、工业、电子、娱乐等领域广泛应用。
https://docs.google.com/viewer?u ... b5/CN104684237A.pdf
七、声音烧水
http://www.free-energy-info.com/ 手册下载后14-15页:
COP约20,感觉是产生的球形驻波导致的,也有说 是声波聚变导致快速加热(可这不是海水,氘氚含量能有多少?或许有一点就够了)。
彼得·戴维的交流加热器。
在二战期间,新西兰基督城的彼得·戴夫·戴维(Davey),一名战斗机飞行员和音乐家,设计和建造了一个不寻常的热水器。这种设计并不是特别公知的,而且是信息相当薄的地面虽然基本原理和设计细节是已知的。
该设备旨在在新西兰的220伏电压为50赫兹的电源上运行该装置是以50Hz的频率共振。共振是免能量的常见要求系统,而且试图复制自由能的人常常忽略它的需要设备。正确建造和调整,这种加热器据说具有20的COP,这意味着二十倍通常从该输入功率水平预期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个功率增益是由周围环境中吸收的额外能量引起的,这一点非常重要在凉爽气候中使用的能量的很大一部分用于加热,因此任何减少非常欢迎。
八、涡旋
涡流管只看到小的,没看到大的,可考虑用空气放大器放大输入气流;
龙卷风: 日本开发“台风发电”,1个大台风可供应50年发电量 http://www.storm.mg/lifestyle/173233
气体、液体都是流体,气体行那液体会更强吗?已知水冷比空冷强上好多倍。
九、冷核聚变
冷聚变反应装置
WO 2016173389 A1
摘要
一种冷聚变反应装置,其作为经雾化的液体燃料的反应装置,其包括导热层(1)和电极(2),所述导热层(1)为反应装置的外壳,所述电极(2)贯穿反应装置内腔,通过电极(2)导入高频电流产生电磁场,以激发通入反应装置中的雾化的液体燃料中的氘原子在常温下发生聚变反应,释放出巨大能量,并通过导热层(1)向外传送。通过交叠变化的电磁场,使得液体燃料能在常温条件下发生冷聚变反应。从海水中提取出来的液体燃料在特定反应装置特定反应条件中,通过冷聚变反应释放出巨大能量。
https://docs.google.com/viewer?u ... e3/CN104810064A.pdf
十、声波聚变
湖南 常德 石门 覃铀
低频声波可能引发常温核聚变 http://bbs.sciencenet.cn/thread-70984-1-1.html
以前Youtube 上看过一 天使号角 视频:画面中某海边,海面上大约十几米处有一盘形飞碟缓慢旋转着从右住左水平飘入视野,近中心时悬停,片刻后发出一声强劲低频响声,顿时下面海水猛烈爆炸般向上冲过飞碟,水落后飞碟似乎仍在原位悬停,又片刻后瞬间向上飞逝,这视频后来找了几次也没找到(昨天又找了小半天没影),当时触动不大,只感奇怪,后来才知有 低频声波可能引发常温核聚变 的说法。
十一、钍裂变
钍燃料发电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 ... 9%E7%99%BC%E9%9B%BB
1吨钍能抵200吨铀的能量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819/13/385904_141669984.shtml
十二、暗物质、暗能量:
美国对外星人能量装置的研究报告 http://www.ttufo.com/baidu/Mysteries/323/ ,运行时装置质量会明显增加,感觉与暗物质暗能量相关;
搜到的网页数量越来越少了,照搬下:
美国对外星人能量装置的研究报告
之前谈谈UFO网有很多UFO事件的报告,其中有关钻石状的UFO到底为何物,还存在另外一种说法。根据以美国资深特工、ufo学者理查德·杜提为代表的一些学者的研究,1980年12月29日贝蒂案件中出现的钻石状飞行物是洛斯一阿拉莫斯实验室所研制的失去控制的反向还原工程飞船。可惜实验没有成功,军方立即派了大量GH-47直升机救援,这就是为何贝蒂等人在现场看到那么多直升机的原因。从已知的资料来看,这是人们寻找通向外太空捷径方面所做的一个初步尝试,为反重力作为推进系统所做的实验。但根据不愿透露真实姓名的研究人员c先生从洛斯一阿拉莫斯实验室的报告,实验失败了,结果一切得推倒重来。据有关人士透露,失败原因涉及材料因素、推进系统设计不足以及对外星人飞行系统缺乏了解。
事实上,美国一直在研究外星人的能量装置(以下简称ED)。现在很少人知道ED曾经有个别号叫“水晶矩形”(英文简称CR)。尽管我们在正式官方文件上几乎看不到此别号,但许多当事人对此并不否认。杜提家族的朋友,前CIA局长理查德和退休的空军上校汤姆·迈克去世前都曾提到过CR。1999年3月,赫尔姆在一份回忆与外星生物(EBE)的文章中提到:“当EBE还活着时。很明显军方无法与之交流。他们无法询问EBE有关ED或者有关EBE飞船内部的一些情况。但有个通讯装置除外,它很小,内部有几个小洞,两根10厘米左右的天线和两块黑色镶嵌的‘晶片’。玻璃管内没有导线。当时我们并不知道‘晶片’是某种计算机。当接收到信号时,通讯装置有一排闪光会从左闪到右,当发送信息时闪光从右到左闪动。
军方着迷于这个通讯装置是如何供电的。最后知道这个通讯装置是通过一个小玻璃管连接到一个能量装置。管内没有导线。根据赫尔姆所知,我们现在还弄不明白电是如何从能量装置传到通讯装置的。
尽管军方无法操纵此通讯装置,但还是制造出了一种后来能够与EBE交流的装置。现在军方还在使用。”迈克在一封私人电子邮件中写道:“CR就是‘水晶矩形’的代号,是指装置的形状和材料。它能产生巨大的能量,可惜我们无法复制,也无法解析其工作原理。我们无法大量生产5H。事实上,我们做出了少量5H,但它瞬间就消散了。我们不知道怎么批量生产、怎么保存它。据我所知,外星人的能量装置一直保存在洛斯一阿拉莫斯实验室地下室。”
那么,美国方面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研究能量装置的呢?杜提与上述洛斯一阿拉莫斯实验室的c先生有过电子邮件方面的联系。c先生给他传了几份国安局的文件,或许人们可以从中可见一斑。
国家安全部科学情报报告
事由:外星人能量装置(简称ED)
编号:00001/CE/54
NSO号码:95-16
来源:SPECIALCAT—K
拟稿人:贾内特·卡西迪,Gs-14TI顾问组
日期:1995年6月11日
简介:
1,本报告所含内容源自位于新墨西哥州的洛斯一阿拉莫斯实验室科学顾问组,特别使命部。
2,在1947年6月对外星人飞船的一次回收行动中,发现了几块碎片。对碎片进行的科学实验显示,其中的一块碎片属性独特。经过爱德华·特勒博士的进一步研究,认为这些碎片属于能量装置。从1957年至今,对该能量装置进行了一系列的测试。每次测试都证实了该装置的非地球性特征。该装置由国安局洛斯一阿拉莫斯实验室科学顾问组特别使命部掌控。至今为止,ED从未向国防部高层人士以外的人透露过。
能量装置有下列特征:
重量:1.16千克
体积:0.004立方米
描述:外部由硬质塑料材料制成。材料含有碳、镍、锌、铋、锰和其他几种未知元素。两个黑色电出口管分别位于右上方和左下角。一个尺寸为4平方厘米的黑色小方块装在装置左下部。在高磁作用下,此方块内部情形似乎与电脑晶片相似。方块的电子排列完整。装置包含6366个小黑圆形物体,带电时它们沿顺时针方向环绕一个内部装有液体的圆球形物体旋转。很明显,黑色物体聚集有一种液体材料,相信是氢同位素。这个过程在装置内产生能量交换,然后输向出口管。此液体有4个中子,我们无法理解装置所表现出来的化学原理。
位于装置左下方的小的黑色“晶片”也许是这个装置的控制机关。然而,“晶片”因布局复杂我们无法得知。它不像是我们当代科技社会所知的设计模式。
3,装置的电量输出不一,从1毫伏~1兆伏不等。装置似乎可以感觉到所受电量然后自身再发出同等所需电量。不知道装置是如何实现电量输出的。在示波器上所显示的电子模式也为当代科技所未知。所显示的形态也与当代科技不符合。可是,电量输出的波纹与所需是完全相符的。
4,过去的40年里在装置上进行了165次科学实验。科学顾问团科学家的结论是ED太先进,非我们20世纪科技所能解析。
结论:我们没有能够复制能源装置。装置内的材料是我们现在科技条件下无法复制的。能源装置曾被送往多个国家实验室检验,并被送往一个安全的地方存放以待将来科技水平提高后再进行研究。
很明显,局限于时代科技水平,除了知道可能与5H有关之外,美国科学家基本一无所知。但他们并未轻易放弃,仍在做不懈的努力。另一份日期为2001年的文件透露了将此装置放到太空飞船上研究的一些情况。
国家安全局科学情报报告
控制号码:01—04—223—TI,
日期:2001年4月19日
拟稿人:肯尼思·吉徐博士
事由:航天飞机上能量装置的物理特征
报告号码:lOlO/O1/TI—3
NSO号码:01—23
来源:SPECIALCAT-K
简介:能量装置分别于2000年10月11日被STS-92、2000年11月30日被STS—97和2000年9月8日被STS—106带入太空。在太空中用装置做了16次实验。所有实验都涉及使用了由装置产生的高电压,安培和低电压,安培。
这些实验结果表明装置可以被利用来供应飞船和国际空间站上所有系统用电。TI顾问6组将装置装上NASA飞船以便能够在太空进行电压,安培实验。在STS-92、STS-97和STS-106这3次行动中,太空飞船上都有能量装置。
所有行动中,能量装置都是在军方严格筛选人员控制下使用,这些人员分别为STS-92的威廉·麦克阿瑟、STS-97的约瑟夫·田纳和STS-106的特里·威尔卡特。装置被用于建造太空站的电力供应。装置供应的电流从9伏/0.5安培~1100伏/100安培。受电没有使装置发热或产生电磁干扰(EMI)。没有检测到电磁干扰量。在STS-92有关SIMS弧光的一次实验中,装置没有显示出电磁干扰或电磁弧光。测试中装置重量从693克~705克。没有检测出内在能量聚集时产生的不适热能。实验时检测出的热度从高电压,安培的,008C到低电压,安培,输出的004C。任何时候施量于装置未见对测量仪器或航天飞机上的航空设备产生任何问题。
一般情况下,基于洛伦兹力,电荷从电流线一端向负极漂离导致在输出口大量表面电子离子堆积。但在该装置内,没有发生这种情况。在该装置内部,至少在零重力研究时,电荷否定了洛伦兹力。在装置表面或周围没有检测到EMI。不存在霍而效应。两个输出口端没有电压降低。装置板材密度检测不足30库仑。没有检测到电阻率的范德堡效应。
在加量时,Lattice在内部循环电枢似沿逆时针方向移动。电枢中聚集粒子的Boson旋转在零重力时也呈逆时针方向。在高电压输出时,EMI的0角>90°。在低压时,无法测到0角。必须进行在零重力和正重力之间的不同科学效应比率的研究。该装置上施量不同导致楞次定律发生变化。感应电流所产生的输入量与该装置出口端所测到的输出量相反。
结论:
经过实验,装置能产生相当的电量。实验中没有遇到问题。没有虚假的测试或者错误的航空读数。装置显示它可以供应施加于它的任何大小电压,安培。装置对在零重力情况下的科学原理和定律提出了挑战。Ⅱ顾问组计划在未来的航天飞机上继续使用此装置。装置将被装载在STS-100、107、108、114和115次航行任务上。
我们无法得到更多的绝密资料,因此也无法得知装置是否真的在以后航行中被继续研究。但顾问组事实上是存在的。文件所提到的三名宇航员也是真有其人的,飞行时间也是吻合的。由于顾问组是隶属于洛斯一阿拉莫斯实验室,而1947年9月份开始的MJ-12计划也是在展开,所以当时的一些著名科学家如范内瓦·布什、爱因斯坦、罗伯特·奥本海默都曾经参与其中。
1947年6月,后两者还写了一篇6页纸的论文《与天体居民的关系》,高瞻远瞩地谈到了核战略和卫星以及急切地表达了要求与总统达成共识以便科学家能够进一步研究外星科技。非常巧合的是,1947年7月4日-7日,就发生了罗斯韦尔事件。但其实’最早的回收UFO事件发生于1941年,在密苏里的直拉迭角。从那时起,便揭开了反向还原工程研究的序幕。另一份标明为《特别行动指南:外星物体科技回收和处理》(SOM1—01)的文件对所有参与回收处理的人员指定了统一的行为规范,包括如何封锁消息、遗骸处理、活体移送、隔离、保密等等。文件中还可以看出,外星飞船和推进器还被送往51号地区4场进行研究。还有证据显示,NASA参与了在51号地区进行的反向还原工程科研。在UFO回收之后,空军及相关方面要求设计出与外星技术类似的控制系统,但鉴于外星控制动力系统远非人类目前科技水平所能仿造,因此即使经过多年的苦心研制,也进展甚微。只是推测动力系统可能是由核能推动。
还有人认为有两种:一种是电磁流定向正力发电系统;另一种是反重力(使用液体等离子)定向负力发电系统。请注意我们只能以我们现有的词汇来表达。整个外星飞船俨然是个超导体或者超容器,根据推进系统的不同而有别。但UFO的整个结构太过庞大繁杂,非一般人所能理解。而贝蒂他们所看到的“燃烧的钻石”就是失控了的反向还原工程装置。
还有几个反向还原工程原型因为“黑匣子”问题在墨西哥湾失踪。而“黑匣子”起着控制装置或飞行器四周反重力力场的作用。每个反向还原工程飞行器耗资50亿美元,总造价170亿美元。倘若真如LANL的c先生所言,那么这么一大笔钱是否太浪费了?
值得一提的是,c先生还向杜提提供了一份有关外星生物2号飞船的原始材料,里面充满了高深枯涩难懂的专业技术术语和词汇。由于太过复杂,即便是像得克萨斯奥斯汀高级研究所的H.E.普多夫物理学博士也不知其所言。
c先生还提供了3张洛斯一阿拉莫斯实验室研究的电脑草图:一张据说是用来配套使用该能量装置产生的能量的磁通罐。另一张是标明绝密,由拉里·特里博士和马克·克特博士组织起草的制造5H的草图。外星人确定氢有多种同位素,不只是我们所知的5H。洛斯一阿拉莫斯实验室还发明了一种叫“KIM设计”的专利用来在稳定状态下存储一些化学物。c先生说5H是以某种特殊方式保存在一个特殊的容器内。这种方法与“KIM设计”有关。该组同时也是提供研究外星生物2号飞船原始材料的那个小组。第三张图是一张模仿制作的能量装置的草图。c先生没有对这些草图做任何解析和评论。我们也无法得知这些装置是否可以使用。专家们认为装置使用5H作为从真空中提取能源的催化剂,从而为该装置提供能源。
还是让我们以c先生的原话来结束本文吧:
“你们会以为外星飞船是用我们的科技制造的。许多年以前,我们也犯了同样的错误。我们又花了好几年时间从头做起。它们的科技与我们的科技毫不相同。在对比研究中,我们根本无法应用我们的物理和化学原理。它们用完全不同的物理法则,对此我们知之甚少。我们无法复制飞船材料,地球上没有类似的材料。我们有其中少数相似的材料如金属,但80%外壳材料是我们地球上没有的,由所不知道的材料组成。个别材料是从类似锌的物质中提炼而成但拥有不同的原子重量……我在这个项目上已经花费了12年的时光,有时候我称自己是个傻瓜,因为我以现代科技的眼光来看待飞船。这样做的确很傻。这就是我们这些人经过这么多年的研究才明白的道理。”
十三、反物质:
物质与反物质的湮灭时质量可完全转换成能量,带来最大的能源效率,且单位产量是核能的千百倍或常规燃料的亿兆倍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F%8D%E7%89%A9%E8%B4%A8
十四、奇异子
由奇异夸克物质组成的集团结构 http://phys.scichina.com:8083/sc ... bstract519467.shtml;
奇異子、頂夸克炸彈 https://www.golden-ages.org/2017/04/08/20170408-02/ 很神奇,真的假的?
还有说用这个灭宇宙也很方便。
十五、黑洞白洞:
黑洞只进不出,白洞只出不进,这咋成啊,想不通啊,又说虫洞串连了它们,这不是循环增殖的道吗?难不成在自然中是普遍存在的?主流媒体私藏太多啊。
十六、其它自持循环:
感谢 Patrick J. Kelly、能量海、同仁、社会、自然、上帝、宇宙架构建设管理者等;
有空时尽兴把玩吧,安全第一,渐进规模,让更多人为你而自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