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高质量拓扑绝缘体的外延生长和量子现象研究(项目详情请到文末查看)
关于量子理论,不少人感觉很懵圈,许多匪夷所思的现象超出人们的思维能力。比如量子纠缠,现有的理论根本装不下它。链科技小编今天的消息可以助大家一臂之力。近日两个科研团队在《自然》杂志上撰文指出,他们分别让仅为蜘蛛丝直径几倍的成对振动铝片、宽度可伸缩硅制梁发生了纠缠,将量子纠缠扩展到肉眼可见的领域,且纠缠时间更长,向构建量子互联网又迈出了一步。
小编先重温一下量子纠缠的概念,单是概念就基本把人绕晕了,它太颠覆,所有的物理知识都用不上。量子纠缠是量子力学的一个特性,指两个物体的属性相互交织,测量其中一个属性会立即揭示另一个的状态,即便两者距离遥远。但量子力学通常适用于原子、电子等微观粒子,而不适用于人们日常所见的较大物体。芬兰阿尔托大学物理学家米卡·西兰帕的团队在实验中,让两个肉眼可见、直径为15微米的圆形振动铝片发生了纠缠。每块铝片由约1万亿个原子组成,其像鼓面一样振动,并与在微腔内来回跳动的微波相互作用,微波就像乐队指挥,使两个鼓面的运动保持同步。这是首次展示人造机械系统的纠缠,也是首次在人类制造的肉眼可见的结构中看到量子纠缠。

科研的路子各走各的,但殊途同归的事情会时常发生的,这恰是一种互为验证,更能确保科学少走弯路。无独有偶,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洪孙坤(音译)团队,也在实验中让15微米长、部分宽度可伸缩的硅制梁发生了纠缠。但他们没有使用微波,使用的是红外光。让这些特制结构发生纠缠,意味着距离实现量子互联网更近了一步。
小编下面介绍一款链科技成果库项目:高质量拓扑绝缘体的外延生长和量子现象研究。
项目组在三维拓扑绝缘体薄膜的外延生长和电子结构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进展: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在不同单晶衬底上高质量拓扑绝缘体薄膜的分子束外延生长动力学,为理论预言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巨热电效应和激子凝聚等效应的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观察到薄膜表面电子在原子台阶和杂质附近散射形成的驻波以及表面金属态的朗道量子化,证明了受时间反演对称性保护的拓扑绝缘体表面态的存在及其二维无质量的狄拉克费米体系的特性;观察到不随磁场变化的零级朗道能级,这意味着拓扑绝缘体中存在着半整数量子化霍耳效应;观察到拓扑绝缘体薄膜两个表面上的拓扑态可以发生耦合,从而使得原来无能隙的表面态打开一个能隙,这对发展新的自旋电子器件具有指导意义。(顶级科技项目尽在——链科技ChainTech 一站式科技创新服务平台chinalianke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