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翼”水下滑翔机首次“遨游”印度洋
沈阳日报 01月04日 07:46 关注
本报讯(沈阳日报、沈报融媒记者封葑)1月3日,记者从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获悉,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自主研发的一台“海翼”水下滑翔机于1月2日顺利完成国家海洋局第三研究所组织的全球变化与海洋气象相互作用专项印度洋冬季航次的观测任务。这是我国水下滑翔机首次在印度洋应用。
据悉,一台1000米级“海翼”水下滑翔机执行了本次印度洋冬季航次观测任务。该水下滑翔机于2017年12月11日在东南印度洋布放下水,开始执行剖面观测。2018年1月2日,该滑翔机顺利完成了预定3条断面的观测任务,到达预定回收地点,出水位置与正在附近作业的母船相距只有1公里。此次“海翼”水下滑翔机海上连续工作23天,航行距离705公里,获得了190个剖面数据。
至此,“海翼”系列水下滑翔机圆满完成了2017年所有海上观测任务,共完成了23台次应用,安全回收率100%,海上累计观测天数529天,海上观测距离12600多公里。大规模、高强度的海上应用,充分验证了“海翼”系列水下滑翔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中国这款装置吓坏西方 “海翼”号水下滑翔机破坏性惊人
http://www.xianzhaiwang.cn/news/guonei/560866.html
令美媒这么大肆渲染的“具有破坏性的”技术设备究竟是何方神圣?新华社此前的一则报道可以作出解释。今年3月,我国自主研发的“海翼”号深海滑翔机在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上完成了大深度下潜观测任务并安全回收,其最大下潜深度达到了6329米,刷新了水下滑翔机最大下潜深度的世界纪录。此前的纪录保持者是美国,下潜深度纪录为6000米。
值得注意的是,“海翼”号水下滑翔机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水下观测平台。在观测任务中,“海翼”号水下滑翔机收集了大量高分辨率的深渊区域水体信息,为海洋科学家研究该区域的水文特性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CNBC说,上个月,中国在水下部署了12个这样的水下装备,在国际水域进行“科研观测”。但部署行为引发了许多疑问,“北京是否在利用科技在热点地区支持自己的侵略性扩张呢?”
有关“海翼”号,虽然外媒的报道明确提到,这些科研装置没有装备武器,但相关猜测仍十分耸动。7月26日,美国《新闻周刊》网站就曾发表题为《有了新型水下无人机,中国军队可以让美国海军死在水里》的报道。文章称:中国希望保卫它在亚太地区的领土主权不受美国侵略,北京最新的海上工具能够以比以往更快的速度追踪五角大楼的潜艇。报道把这种名为“海翼”的高技术滑翔机描述为效率更高、续航力更强和能耗更小的水下机器人,它能实时传输水下数据,这是连美国都还没有掌握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