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晨光科技 >> 文章 >> 技术理论 >> 化学化工 >> 正文  
  聚乙炔         
聚乙炔
[ 作者:佚名    转贴自:http://baike.baidu.com/view/984781.htm    点击数:136    更新时间:2014/7/31    文章录入:admin ]
[注:本站登载的某些文章并不代表本站支持或反对其观点或肯定其真实性]

聚乙炔


聚乙炔(英语:polyacetylene,IUPAC名:polyethyne)是一种结构单元为(C2H2)n的聚合物材料。这种聚合物经溴或碘掺杂之后导电性会提高到金属水平,这引起了研究者的兴趣。白川英树、艾伦·黑格和艾伦·麦克迪尔米德因“发现和发展导电聚合物”获得了200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如今聚乙炔以用于制备太阳能电池、半导体材料和电活性聚合物等。
中文名聚乙炔
英文名polyacetylene
化学式(C2H2)n
外    观银白色或黑色固体
目录
1聚乙炔的结构
2发现历史与制备
1聚乙炔的结构


聚乙炔包括单双键交替的共轭结构。由于双键不可扭转的性质,聚乙炔的每个结构单元都有顺式和反式两种结构。如果每个结构单元都呈顺式,则成为顺式聚乙炔,反之为反式聚乙炔。两者的电导率分别为10^-9和10^-5/欧·厘米。[1]
2发现历史与制备


1960年代已经有研究者使用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制取聚乙炔,得到的是黑色固体。1967年秋天,日本化学家白川英树实验室的访问学者偶然合成出了银白色带金属光泽的聚乙炔。白川英树分析了实验过程后,发现原因是实验者错误地使用了通常用量一千倍的齐格勒-纳塔催化剂,造成聚乙炔高度结晶,形成了纤维状结构。
1975年,艾伦·麦克迪尔米德到东京工业大学作访问学者,在会议上展示了自己研究的金色聚氮化硫,白川英树则向艾伦展示了银色聚乙炔。艾伦·麦克迪尔米德马上联想到聚乙炔的研究前景,邀请白川英树到美国共同研究。最初白川英树希望可以通过纯化聚乙炔来提高导电性,却发现越纯导电性越差,麦克迪尔米德想到在聚氮化硫中加入溴之后可以将电导率提高到十倍,就建议在聚乙炔里掺杂溴。1976年白川英树发现掺杂少量碘之后,电流表的指数猛的增大,以致烧坏了仪器。经测量,聚乙炔的导电性变成了之前的10的8次方倍,这已经接近了银的导电性随后他们和艾伦·黑格合作,对掺杂机理进行了研究。
由于乙炔直接聚合反应的难以控制,需要在低温下或者使用稀土催化剂(如环烷酸稀土)。最常用的合成方式是通过环辛四烯 或其取代产物的烯烃歧化反应制取
参考资料
1.  维基百科

  • 上一篇文章: 聚吡咯

  • 下一篇文章: 气体分离膜
  •    
    [注:标题搜索比内容搜索快]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TEMP[126]

  • SAE001[93]

  • 高光谱成像基本原理[68]

  • 蒸汽火车解剖图[79]

  • 星球大战死星解剖图集 star wa…[86]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外媒:正在唤醒中国的习近平[340]

  • 中国反伪科学运动背后的CIA黑手…[517]

  • [转载]袁隆平真言:中国最大的…[698]

  • 台专家:当年我们造IDF时 大陆…[591]

  • 旅日华人:中国严重误判日本民…[596]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 晨光科技        站长:璀璨星辰        页面执行时间:359.38毫秒
    Powered by:MyPower Ver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