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晨光科技 >> 文章 >> 新闻、背景、评论等 >> 军事 >> 正文  
  美国研制反隐身“量子雷达” 无法被干扰         
美国研制反隐身“量子雷达” 无法被干扰
[ 作者:佚名    转贴自:http://news.qq.com/a/20130313/000855.htm    点击数:129    更新时间:2014/7/31    文章录入:admin ]
[注:本站登载的某些文章并不代表本站支持或反对其观点或肯定其真实性]

美国研制反隐身“量子雷达” 无法被干扰
军事要闻中国军网2013-03-13 10:44我要分享 22
美国研制反隐身“量子雷达” 无法被干扰

资料图:量子雷达演示的跟踪隐身飞机的影像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的科学家正在研发一种“量子雷达”,或将成为隐身飞机新的天敌。报道称,光子的量子特性可用于挫败先进的隐身技术,罗切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正在利用偏振光子探测物体和进行成像,如果隐身飞机试图截获这些光子并以某种方式反射以伪装自己的方位,便会不可避免地改变光子的量子特性,进而暴露干扰行为。

相关资料

什么是量子雷达

雷达利用光子的量子特性来对目标进行成像,由于任何物体在接收到光子信号之后都会改变其量子特性,所以这种雷达能轻易探测到隐形飞机,而且几乎是不可被干扰的。该技术的原理与量子密钥分配加密技术比较类似,在窃听者试图改变量子特性时就会暴露自己的位置。

如果一架雷达隐形的飞机试图拦截这些光子并重新发送虚假信号,雷达回波仅相当于一只鸟的面积就可以掩盖自身的真实位置,但量子雷达在这一欺骗过程中也发现了敌方飞机的踪迹。

 

美军先进反辐射导弹获量产 可对付突然关机雷达
2012年09月06日07:23中国国防科技信息网

http://news.qq.com/a/20120906/000197.htm

美军先进反辐射导弹获量产 可对付S300(图)


资料图:AGM-88E导弹在试射中直接命中模拟俄罗斯S-300防空导弹系统的搜索雷达
综合美国海军航空系统司令部网站2012年8月29日和美国《航空周刊与空间技术》网站2012年8月31日报道 美国海军已批准阿连特技术系统公司(ATK)研制的AGM-88E“阿格姆”先进反辐射导弹(Advanced Anti-Radiation Guided Missile,AARGM)投入大批量生产(Full-Rate Production,FRP)。该型弹是一种中程超声速反辐射导弹,由“哈姆”高速反辐射导弹(HARM)改进而来,主要改进之处是采用了毫米波导引头和GPS/惯性制导方式。当敌方防空雷达针对美军的反辐射导弹采取对抗性关机措施时,“哈姆”导弹将无法对付它们(如果敌方防空雷达突然关机,“哈姆”导弹就会射偏,而且在某些情况下还会导致误伤),但“阿格姆”导弹可以,从而填补了美军的这一能力空白。
美国海军的官员们表示,在2012年春季开展的初始作战试验与鉴定(Initial Operational Test and Evaluation,IOT&E)工作中,他们一共进行了12次“阿格姆”导弹的实弹发射试验,使用F/A-18C/D/E/F战斗机和EA-18G电子战飞机搭载该型弹累积飞行了633小时。该型弹的IOT&E工作是由美国海军航空系统司令部的“直接和时间敏感打击项目办公室”(PMA-242)牵头、与美国海军第9和第31航空试验与鉴定中队(番号分别为VX-9和VX-31)联合实施的。
美国海军为部署使用“阿格姆”导弹而进行的空、地勤人员培训已在2012年6月完成,作战弹和训练弹也在当月交付到了舰队。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某个F/A-18中队将成为第一个配装“阿格姆”进行前沿部署的作战单位。按计划,美国海军将在今年授出大批量生产阶段的首份合同,从ATK订购81枚份将“哈姆”导弹升级为“阿格姆”导弹的组件,其中9枚份会提供给意大利。通过该合同订购的组件将从2013年12月开始交付。该型弹将配装美军的F/A-18C/D/E/F和EA-18G飞机,以及意大利空军的“狂风”ECR电子对抗/侦察飞机。(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 张洋)

 

越南在北部部署湾先进雷达 欲在南海克制歼20

http://news.qq.com/a/20120615/000948.htm
2012年06月15日11:31世界报


资料图:越南装备的斯托克-E型雷达系统天线车
综合俄罗斯《军事评论》、《军事平等》等媒体报道,越南将从白俄罗斯采购大批斯托克-E型防空雷达,并可能深入南海进行部署。据分析,该型雷达优于俄罗斯的同类产品,具备探测并锁定隐身战斗机的能力。越南试图通过部署这款雷达,在南海克制即将成军的中国歼-20隐身战机。另外,通过与白俄罗斯强化军工合作,越南在军备发展方面也可摆脱过度依赖俄罗斯的局面。
白俄罗斯军事工业委员会代表团日前结束了对越南的访问,双方签署了新的国防合作协议。根据两国公开的说法,合作的重点是“国防工业研发生产及技术培训项目”。
俄罗斯《军事评论》认为,其实越南与白俄罗斯的这次会谈涉及了许多具体的内容,其中最重要的是就是关于斯托克-E型雷达的合作。越南从2005年起先后进口了7套斯托克-E型雷达系统,这些雷达已经在越南防空部队中服役。越南方面近年来陆续从白俄罗斯采购了一些斯托克-E型雷达的零部件,以进行维修和保养。
斯托克-E型雷达由6X6式卡车运载。在未遭受电子干扰的情况下,它对非隐身战斗机的最大探测距离为360千米,对美国F-117隐身战斗机和B-52隐身轰炸机的探测距离为350千米。即使遭到较强的电子干扰,它也能在255千米的距离发现非隐身战机,并在57千米的距离发现隐身战机。
据报道,在此次会谈中,越南方面要求白俄罗斯再出售20套斯托克-E型雷达。白俄罗斯不仅答应了越方的要求,还邀请越南防空部队的技术人员赴明斯克接受培训,以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运用这款雷达。越南方面表示,今年6月就将派出防空部队的技术骨干赴白俄罗斯,在其国防工业机构中接受技术培训。
据分析,白俄罗斯提供的支持将帮助越南人民军大幅扩充反隐身防空力量,从而能够在更广阔的区域防范敌方的隐身战机。
越南此前采购的7套斯托克-E型雷达可能全部被部署到了北部湾沿岸。2011年8月,越南国家电视台公布了一系列越南人民军演习的画面,其中在北部湾沿岸的演习中出现了斯托克-E型雷达,那也是越南装备的该型雷达首次被公开。
越南之所以将数量有限的斯托克-E型雷达全部部署到北部湾沿岸,是想保有一片“绝对安全”的水域,以确保越南海军舰队在战时能够安全地从这里前出南海。
据分析,未来越南增加采购的斯托克-E型雷达可能深入南海进行部署。越军认为,中国歼-20隐身战斗机形成作战能力后,南海地区的防务形势将发生重大变化,所有不具备反隐身能力的防空系统的作战效能都将“降为零”。为此,越南增加采购斯托克-E型雷达,并计划在南海地区进行部署,以反制中国的隐身战斗机。
斯托克-E型雷达具备良好的快速反应性能。它只需两名操作员就可操控,其天线的展开和收回提供半自动和手动两种模式,从开启到捕获目标的时间最长只需6分钟。由于具备自动追踪功能,该型雷达一次可追踪并锁定多达16个空中目标。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斯托克-E型雷达能够很容易地集成到整支防空部队的指挥和控制体系中,这意味着它在发现并锁定敌方战机后,可迅速向防空武器提供信息,以便在第一时间实施攻击。
深化与白俄罗斯的合作显示越南开始采取多方出击的方式强化军备,并夯实其国防工业基础,以避免过度依赖俄罗斯。这种策略被认为是成功的。有西方武器分析师认为,白俄罗斯的斯托克-E型雷达的探测能力、机动能力和抗干扰能力都优于俄罗斯可能出售给越南的同类雷达,而且斯托克-E型雷达的自动化作战程序和先进的数字信息搜集处理系统是俄制雷达所不具备的。该型雷达可与俄罗斯出售给越南的堡垒-P导弹组建防空、反舰双重火力网。
越南与白俄罗斯的军事技术合作还可能进一步深化。为了促进两国的军贸关系,白俄罗斯国有军贸公司——白俄罗斯技术出口公司决定在越南设立办事处。除了雷达,两国还可能在主战坦克和军用运输机等领域展开合作,越南的军备水平有望得到大幅提升。
除了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越南还在寻求更多的军工合作伙伴,包括乌克兰、捷克、波兰、印度尼西亚和韩国。目前,越南已经与这些国家分别签署了合作备忘录,以便随时寻找机会开展合作。另外,拥有先进军工技术的法国、德国和英国也进入了越南的视野。如果能够获取这些欧洲国家的武器技术,越南的军工实力将再上一个台阶。

  • 上一篇文章: 美媒感叹中国无人机发展速度 称与美产品类似

  • 下一篇文章: 印军超低频电台服役 可与水下核潜艇远程通信
  •    
    [注:标题搜索比内容搜索快]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temp[149]

  • 2017 年 12 月 21 日委员会决定…[133]

  • 修订第 2019/1616 号实施决定 …[180]

  • SAE001[113]

  • Proe/Creo曲面渐消+倒角教学[78]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外媒:正在唤醒中国的习近平[357]

  • 中国反伪科学运动背后的CIA黑手…[546]

  • [转载]袁隆平真言:中国最大的…[715]

  • 台专家:当年我们造IDF时 大陆…[604]

  • 旅日华人:中国严重误判日本民…[608]

  •  
     相 关 文 章
  • 140年物理谜题获突破,IBM从半…[73]

  • 时间晶体和马约拉纳粒子携手跨…[55]

  • 推翻时间箭头:量子计算机或将…[62]

  • 量子计算机芯片的核心材料已被…[58]

  • 量子计算机芯片研发得到突破,…[62]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 晨光科技        站长:璀璨星辰        页面执行时间:335.94毫秒
    Powered by:MyPower Ver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