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晨光科技 >> 文章 >> 技术理论 >> IT >> 正文  
  离散制造业的ERP有何特点         
离散制造业的ERP有何特点
[ 作者:佚名    转贴自:http://wenku.baidu.com/browse/downloadrec?doc_id=056a43eb551810a6f5248660&    点击数:144    更新时间:2014/2/10    文章录入:admin ]
[注:本站登载的某些文章并不代表本站支持或反对其观点或肯定其真实性]
离散制造业的ERP有何特点
一、何为离散制造
制造业按其产品制造工艺过程特点总体上可概括为连续制造和离散制造。相对于连续制造,离散制造的产品往往由多个零件经过一系列并不连续的工序的加工最终装配而成。加工和销售此类产品的企业可以称为离散制造型企业。例如属于生产资料生产的机械、电子设备制造业,属于生活资料生产的机电整合消费产品制造业。
离散制造型企业一般都包含零部件加工、零部件装配成产品等过程。在这类企业中,有些企业偏重于零部件制造,我们称之为离散加工型企业;有些偏重于装配,我们称之为装配型企业;有些则加工和装配都主要由自身完成,这类企业无论大小,相对前面两类企业来说要复杂一些。整个离散制造业就是由此三类企业相互关连配套而组成的产业链网络。
二、离散制造业的特点
从产品形态来说,离散制造的产品相对较为复杂,包含多个零部件,一般具有相对较为固定的产品结构和零部件配套关系。
从产品种类来说,一般的离散制造型企业都生产相关和不相关的较多品种和系列的产品。这就决定企业物料的多样性。
从加工过程看,离散制造型企业生产过程是由不同零部件加工子过程或并联或串连组成的复杂的过程,其过程中包含着更多的变化和不确定因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离散制造型企业的过程控制更为复杂和多变。
离散制造型的企业的产能不像连续型企业主要由硬件(设备产能能)决定,而主要以软件(加工要素的配置合理性)决定。同样规模和硬件设施的不同离散型企业因其管理水平的差异导致的结果可能有天壤之别,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离散制造型企业通过软件(此处为广义的软件,相对硬件设施而言)方面的改进来提升竞争力更具潜力。
如果说ERP对连续工业作用是辅助性的(因其加工流程的刚性,通过软件对其生产周期改进效果甚微),则对于离散制造型企业则是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虽然具体到某一个零件或部件加工工艺过程具有一定刚性,但多个零部件关连、组合、配套则决定了其柔性,因此整个过程是可以优化的,制造周期是可以有效缩短的。
三、离散制造业的关注重点
任何企业无论大小,都有自身的业务流程、管理系统和企业组织。
对于离散制造型企业,粗框架的业务流程由以下几个主要业务组成:生产用料采购、物料储存、零部件加工、装配、产品销售等。
对主要的业务流程的管理由以下几个业务管理系统完成:采购管理、仓库管理、生产过程管理、销售管理等。
为有效完成企业业务过程产生了其他辅助职能管理系统,如:财务管理、品质管理、人事管理等。
所有的管理执行都由人来完成,知识合理、职责分明的人被配置在不同部门中,就形成了企业的组织结构。
由于离散型制造企业具有较多的物料(广义的物料),因此其运作和管理是围绕物料及其变化过程展开的。可以说离散制造型企业是以物料为主要操作对象,这些物料有基本信息,其变化过程(形态变化、位置变化、价值增值等)衍生了其他信息,管理系统正是通过对物料的信息处理、分析来决策对实体物流实施何种动作。
总之,离散制造型企业的ERP应是以业务管理为目的,以物流为核心的。以业务流程中的物流信息采集、处理、分析来来理顺和规范业务流程。伴随着业务过程的管理与控制,企业的资金流也就自动产生了。
企业目标是为了生产产品、销售产品而产生利润,并不是计算利润。以财务为中心的ERP 轻视业务流程的管理与控制而重核算的思路根本是本末倒置。
离散型企业导入ERP的关注点:
任何问题的解决都有一个过程,多个问题的同时出现也总得分个轻重缓急。单方面理想化的想解决所有问题,往往使整个项目陷入混乱的境地而难以有效进展。正确的思路应是有步骤地先解决经营管理中瓶颈问题,随着问题的不断解决,瓶颈的转移,暴露新的问题再解决之,使企业的经营管理处于一种动态的持续改善过程中,一劳永逸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说ERP导入是一个有始无终的过程就是这个道理。
离散制造型企业导入ERP应重点关注以下问题:
1.基础数据准确及完善产品结构关系
包含:完整的物料信息、物料清单(BOM)、产品结构、工作中心、工艺路线和其他企业基本资料。
2.物流管理包括:
销售业务管理
库存管理
采购业务管理
物流数据的分析
3.生产计划
MRP(物料需求计划)的必要性
大量的物料处理通过MRP运算固然可以高效产生采购计划和生产计划,但计算的准确性则依赖于准确的基础信息,包括准确的材料定额、采购和加工提前期、工艺路线、工作中心能力等。而以上几个影响MRP运算准确性的参数,由于本身的多变性,在一般的企业是难以准确提供的,因此对于MRP应有客观认识,其计算结果只具有参考价值,须经过相应修改,而不能直接作为生产运作的依据。
4.生产管理
先完善生产物料管理,在物流数据准确的基础上再进行生产运作的管理。包括包括车间运作管理等。
5.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贯穿于企业生产全生产经营运作的全过程,根据自身情况可以有不同程度的导入。
6.财务管理
业务运行过程中资金流是自动产生的,财务管理只是对资金信息的处理和分析。在业务运作规范正常后准确的财务信息处理是水到渠成的,不可以在基础业务管理尚未理顺时一开始就要求财务数据的准确。
7.其他辅助职能的管理如设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计量器具管理等由于和主要业务关系不是特别密切,相对较容易实现。不必一开始就特别关注,如果有资金和时间可以逐步导入。
  • 上一篇文章: 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usiness Process Redesign,业务流程重组)业务流程重组

  • 下一篇文章: CMM认证
  •    
    [注:标题搜索比内容搜索快]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temp[149]

  • 2017 年 12 月 21 日委员会决定…[132]

  • 修订第 2019/1616 号实施决定 …[180]

  • SAE001[113]

  • Proe/Creo曲面渐消+倒角教学[78]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外媒:正在唤醒中国的习近平[357]

  • 中国反伪科学运动背后的CIA黑手…[545]

  • [转载]袁隆平真言:中国最大的…[715]

  • 台专家:当年我们造IDF时 大陆…[604]

  • 旅日华人:中国严重误判日本民…[608]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 晨光科技        站长:璀璨星辰        页面执行时间:464.84毫秒
    Powered by:MyPower Ver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