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晨光科技 >> 文章 >> 行业研究 >> 能源 >> 正文  
  从PX 项目妖魔化看石化工业可持续发展         
从PX 项目妖魔化看石化工业可持续发展
[ 作者:佚名    转贴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f526870102efk5.html    点击数:152    更新时间:2014/2/4    文章录入:admin ]
[注:本站登载的某些文章并不代表本站支持或反对其观点或肯定其真实性]
从PX 项目妖魔化看石化工业可持续发展
 
2013年5月4日,昆明3000多名群众聚集市中心,反对新建PX炼油项目。这已不是PX项目第一次遭受抵制,经过2007年6月厦门事件、2011年8月大连事件、2012年10月宁波事件,PX的妖魔形象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PX究竟是什么,能够做什么?真的不安全吗?是不是国外淘汰的落后产业,我国还要不要继续发展?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对我国石化工业重塑形象、支撑经济发展、与环境社会协同共进具有重要意义。
一、PX项目是“妖魔”还是“天使”
(一)PX属“低毒物质”
PX中文学名“对二甲苯”,是石油炼制和石化过程中产生的无色透明液体。国内外都针对PX毒性做了很多研究,明确将其设定为“低毒物质”,无证据表明“高致癌性”和“高致畸性”。在《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以及《危险品化学品名录》中,PX没有被列为危险化学品。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PX认定为五个梯度分类中的第三类致癌物质,即缺乏对人体致癌性证据的物质。
(二)没有PX就没有化纤工业发展
作为石油化工的两大家族,以PX为代表的芳烃产业和以乙烯为代表的烯烃产业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石化工业水平,PX等重大化工项目不可或缺。PX下游产业链长,附加值高,被誉为“黄金产业链”。超过65%的PX通过氧化成为PTA(精对苯二甲酸),近90%的PTA转化成为聚酯。而聚酯的下游产品为涤纶纤维,我国70%的服装面料由此而来。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和出口国,我国每年生产的涤纶纤维几乎相当于1.9亿亩棉花产量。PX作为化纤纺织行业的主要原料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种棉用地。此外,PX已成为提高汽油辛烷值、降低汽油硫含量、加快汽油质量升级的最优选择,并作为涂料、医药、油墨以及燃料等产品的生产原料广泛应用。
(三)日韩等国的PX项目纷纷“扩产”
在国内PX项目“一闹就停”甚至被取消,而日韩等国却如火如荼地扩大PX产业。韩国是亚洲最大的PX生产国,对华出口量占其出口总量的70%,2011和2012年均增长在50%—60%之间。随着中国需求的增加以及项目增设受阻,韩国将赌注压在与生产PTA相比收益更高的PX上,预计PX产能将由目前的664万吨扩大至1051万吨。作为另一大生产国的日本,PX年产能超过400万吨,年产量的80%出口中国,2012年11月日本JX能源与韩国SK达成合作建立年产百万吨级大规模PX生产工厂。新加坡则将PX作为本国的支柱产业,拥有全球第三大、亚洲最大石化生产和物流基地。
在最具争议的布局选址上,日本、韩国、新加坡等生产大国的厂区都是紧邻生活区,与生活区相聚几百米,最多几公里。究其原因在于PX项目一般安全性很高、污染较小,排放物可循环利用。另外在各国严格的环境风险管控制度、执行环保措施以及管理监督下,生产的安全性可以得到有效保障。
(四)消费大国的必然选择
据统计,我国PX的自给率已由2000年的88%下降到2012年的53%,国内产能提升的受限使得供需缺口日益凸显,导致PX价格由2009年的8500元/吨上升到11500元/吨。但坐拥全球最大需求的中国却逐渐失去PX定价话语权,不得不接受日韩企业的涨价。在关系到吃穿住行、国计民生需求的PX问题上要想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给PX正名、扩大PX生产是我国的必然选择。
二、石化工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PX事件已不是个别现象,从一个化工项目建设演变成为影响发展和稳定的社会问题,在石化工业的发展历程中屡见不鲜,这对我国大型石化项目的发展建设提出新的挑战。
(一)环保压力增大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能源资源需求不断增长,环境、土地容量不断减少,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强。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加大了环保力度,规定了年度节能减排目标。具体到石化行业,“十二五”期间,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要分别降低30%、18%和17%,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等要分别减少8%、8%、10%和10%。而目前石化行业的能耗和污染排放水平较高,2012年石化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占全国工业能耗总量的18%,位居工业行业的第三位,要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石化行业传统的重效益、轻环保的发展模式必须改变。
(二)规划管理有待改进
大型化工项目产业链长,集成多种工业生产,难以更改转移,石化园区专业性强、基础设施投资强度大,对规划建设的要求较高。目前,我国石化项目布局分散,20多个省区市布局了炼油乙烯生产,“遍地开花”的发展趋势与国际普遍采取的“集中布局,集中整治”的原则背道而驰,产业集约化程度偏低。此外,我国石化工业布局的环境风险较高,据统计,81%的石化项目设在沿江、河、湖、海甚至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域,重大风险源占到45%。数十年来积累的不合理布局加剧了石化工业发展与环境资源的矛盾,石化工业的规划管理亟待改善。
(三)群众诉求增加
反思各地PX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以找到一个共同特点:地方政府决策不透明以及民意“被代表”,即PX项目成为“过街老鼠”的重要原因不在于项目本身,而在于政府与公众之间缺乏沟通桥梁,政府信息决策不够透明、公众利益诉求渠道不畅。我国经济进入重化工时代以来,公众对健康、安全、环境的重视程度和要求逐步提高,对于出现在身边并涉及环境安全、土地征用、搬迁补偿等紧密利益的大型石化项目更是倍加关注。不论化工产品多低毒、设备多先进、流程多严密,“人”的健康和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在确保项目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加强与公众的交流始终是必要的。
(四)安全风险加大
群众对大型石化项目说“不”,归根结底是对企业安全生产的不信任。随着石化企业规模扩张和石化行业跨越式发展,企业安全生产意识薄弱、安全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愈加突出,石化行业安全生产形势较为严峻。石化行业2011年的事故数量超过前3年事故总和。2013年6月2日,中石油大连石化发生储罐爆炸事故,这已是中石油近4年在大连地区发生的第6起事故。11月22日发生在青岛的中石化输油管线爆炸事故人员伤亡惨重,对经济和环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三、促进石化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一)科学设置监管防护距离
一是统一概念,完善标准体系。将卫生防护距离、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和安全防护距离等多个概念进行有机统一,并在此基础上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和协调机制,同时统一标准体系,统一、规范计算方法,避免多头管理,提高防护距离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二是健全法律法规,在相关法律法规中纳入存在环境风险企业建设和土地利用规划要求,从法律高度明确设置防护距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三是差异设置新老企业防护要求。新建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国家防护距离标准,老企业可根据排放的污染源强度制定相应标准,并严格约束条件。四是细分防护距离。为消除红线外居民不必要的心里恐慌,根据石化企业实际进一步划分防护距离,细化为缓冲距离、危险距离、隔离距离。
(二)合理规划大型石化园区
大型石化基地的规划布局要与城市发展统筹衔接,在规划管理上真正做到科学、权威,避免城围化工、盲目跟风、跑马圈地、布点过多过散、无序发展等现象的出现。一是统筹规划大型石化园区布局,由国家进行批准,做好环境影响和社会风险评估,并将评价信息向社会公布,严格项目审批、设计审核、安全审查及竣工验收,加强监管以保证相关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的严格执行。二是大型石化园区的建设要依托现有石化基地,并妥善处理早期基地历史现状与新功能规划之间的矛盾,明确园区位置、功能和区域范围,避免将现有石化企业简单迁入园区,或吸引污染严重的中小企业入驻。三是新建大型石化项目和现有危险化学品企业一律进入园区,集中治理污染,科学测算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能力,避免过多项目或园区集聚造成污染叠加效应。四是规范大型石化园区准入制度,提高安全环保标准,在园区建设管理等各方面制定颁布条例,严格监管已有企业的改扩建项目。
(三)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
各地方政府要真正做到阳光决策,保障人民群众对重大公共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必须完善公众沟通机制、参与机制、调处机制,推进过程和信息透明化、公开化,实现程序法制化。一是扩大群众参与力度,在政府决策中引入公众咨询。新建大型石化项目全过程实行信息透明公开,建立市民团体、居民代表在内的评价委员会,召开说明会或发布公告征集居民意见,并根据意见修正方案,已批准建设项目要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企业配合做好宣传和群众工作。二是建立决策处置的制度性规范。完善涉及公众利益大型石化项目的决策程序、听证制度和仲裁制度,并严格监督执行,提升公众参与度及法规权威性。三是石化企业加强与民众的良性互动,通过参观工厂、召开恳谈会、开展娱乐活动等方式促进文明共建。
(四)加强宣传引导
政府部门、企业或协会、专家、媒体科研机构应各尽其职、通力协作,加强对石化产品科普知识的宣传力度。政府应起主导作用,组织推动协会、科研机构开展宣传石化美好形象的大型专题活动、媒体座谈、社区演讲、公众对话,开设主题专栏、专刊专报,评选楷模企业并设置奖励机制,编撰石化行业社会责任调查报告,举办专项活动年度发布会。企业应主动与社区、公众、媒介坦诚沟通,积极组织参与改善公众认知的系列活动。媒体应科学普及化工知识,逐步提升公众认知,并发挥其舆论导向作用,理性正面引导,为重大项目建设和石化工业持续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来源:工信部网站  作者: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
  • 上一篇文章: 煤炭业挽歌响起:中国能源版图悄然重构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注:标题搜索比内容搜索快]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轨道钢承重计算公式及应用[109]

  • 【选型】如何为变频器选取阻值…[82]

  • AIS2023参展厂商名录[343]

  • AGV综合选型[170]

  • APIE 2023第4届亚太国际智能装…[138]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外媒:正在唤醒中国的习近平[305]

  • 中国反伪科学运动背后的CIA黑手…[494]

  • [转载]袁隆平真言:中国最大的…[667]

  • 台专家:当年我们造IDF时 大陆…[572]

  • 旅日华人:中国严重误判日本民…[577]

  •  
     相 关 文 章
  • 煤炭业挽歌响起:中国能源版图…[149]

  • 煤炭地下气化新工艺的试验研究…[113]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 晨光科技        站长:璀璨星辰        页面执行时间:289.06毫秒
    Powered by:MyPower Ver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