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创新基金年度报告
序 言
2003年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简称创新基金)实施的第五个年度。在科技部、财政部的正确领导下,相关司局及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管理中心共同努力,2003年度创新基金工作进展顺利,圆满地完成了全年工作计划。
2003年创新基金坚持“市场导向、鼓励创新、支持创业”的原则,突出创新基金“雪中送炭”的政策引导作用,重点对初创期科技型小企业,特别是科技企业孵化器内企业的扶持;对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高、竞争力强、市场前景好的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对于西部地区及绵阳科技城项目、软件项目,以及归国留学人员创办的企业继续实行倾斜支持的政策。
2003年“非典”疫情同样对创新基金工作造成了冲击,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科技环境的变化,需要创新基金工作作相应的调整。面对新的挑战,在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下,2003年创新基金年度计划工作仍然圆满完成。
创新基金实施已经五年,在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创新基金运行机制及运作方式得以不断改进和完善,创新基金的公众形象和知名度不断提高。今后创新基金在继续做好项目规范管理的同时,要努力延伸创新基金的服务外延,加大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的工作力度,更大地发挥创新基金政策功效,为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推进高技术产业化、促进经济增长作出贡献。
科技部发展计划司
财政部企业司
预算及项目情况 2003年是创新基金实施的第五年。在科技部、财政部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创新基金管理中心本着创新、求实、高效的原则积极开展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
一、预算执行
2003年度中央财政安排创新基金预算5亿元。 2003年创新基金共收到申请项目4249项,上年度结转项目1472项,全年共需审查项目5721项。 经专家评审、评估,科技部、财政部共批准创新基金立项项目1197项,安排资金总额66382万元。其中2003年度预算安排拨款49065万元。
二、支持重点
2003年创新基金坚持“市场导向、鼓励创新、支持创业”的原则,突出创新基金“雪中送炭”的政策引导作用,重点对初创期科技型小企业,特别是科技企业孵化器内企业的扶持;对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高、竞争力强、市场前景好的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对于西部地区及绵阳科技城项目、软件项目,以及归国留学人员创办的企业继续实行倾斜支持的政策。 |
各地区申请项目及立项情况一览表 (单位:万元)
地区 |
申请项目数 |
申请金额 |
立项项目数 |
支持金额 |
北京市 |
548 |
51526.6 |
180 |
10575 |
天津市 |
81 |
6196 |
20 |
810 |
河北省 |
50 |
4641 |
4 |
225 |
山西省 |
36 |
3608 |
6 |
385 |
内蒙古自治区 |
45 |
4335.8 |
11 |
610 |
辽宁省 |
173 |
14949 |
49 |
2660 |
其中:大连市 |
21 |
1981 |
17 |
1010 |
吉林省 |
102 |
8615 |
30 |
1465 |
黑龙江省 |
100 |
8320 |
24 |
1067 |
上海市 |
377 |
30310.6 |
116 |
6495 |
江苏省 |
363 |
32344.82 |
96 |
5575 |
浙江省 |
323 |
29321 |
85 |
5235 |
其中:宁波市 |
19 |
1650 |
9 |
565 |
安徽省 |
48 |
4612.28 |
15 |
965 |
福建省 |
83 |
6007 |
27 |
1160 |
其中:厦门市 |
27 |
1500 |
15 |
525 |
江西省 |
38 |
3517 |
22 |
1325 |
山东省 |
246 |
22935 |
60 |
3440 |
其中:青岛市 |
34 |
3460 |
12 |
705 |
河南省 |
54 |
5165 |
7 |
385 |
湖北省 |
237 |
22532 |
45 |
2715 |
湖南省 |
94 |
8125 |
25 |
1150 |
广东省 |
331 |
32702.83 |
71 |
4395 |
其中:深圳市 |
138 |
13803.33 |
36 |
2200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7 |
3378 |
9 |
555 |
海南省 |
7 |
730 |
2 |
135 |
四川省 |
371 |
32182 |
118 |
5980 |
重庆市 |
134 |
11830 |
30 |
1470 |
贵州省 |
21 |
2210 |
11 |
705 |
云南省 |
34 |
1883 |
17 |
650 |
西藏自治区 |
5 |
465 |
4 |
230 |
陕西省 |
214 |
16519 |
75 |
3940 |
甘肃省 |
38 |
3431 |
15 |
805 |
青海省 |
11 |
870 |
4 |
225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16 |
1566.6 |
7 |
410 |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
32 |
2732 |
12 |
640 |
总计 |
4249 |
377560.53 |
1197 |
66382 |
各地区立项项目支持方式情况一览表 (单位:万元)
地区 |
无偿资助项目数 |
支持金额 |
贷款贴息项目数 |
支持金额 |
北京市 |
169 |
9830 |
11 |
745 |
天津市 |
20 |
810 |
0 |
0 |
河北省 |
4 |
225 |
0 |
0 |
山西省 |
4 |
230 |
2 |
155 |
内蒙古自治区 |
10 |
555 |
1 |
55 |
辽宁省 |
46 |
2480 |
3 |
180 |
其中:大连市 |
15 |
900 |
2 |
110 |
吉林省 |
25 |
1140 |
5 |
325 |
黑龙江省 |
20 |
797 |
4 |
270 |
上海市 |
92 |
5035 |
24 |
1460 |
江苏省 |
50 |
2725 |
46 |
2850 |
浙江省 |
39 |
2185 |
46 |
3050 |
其中:宁波市 |
5 |
315 |
4 |
250 |
安徽省 |
13 |
815 |
2 |
150 |
福建省 |
20 |
780 |
7 |
380 |
其中:厦门市 |
12 |
355 |
3 |
170 |
江西省 |
16 |
955 |
6 |
370 |
山东省 |
49 |
2735 |
11 |
705 |
其中:青岛市 |
11 |
635 |
1 |
70 |
河南省 |
5 |
305 |
2 |
80 |
湖北省 |
32 |
1875 |
13 |
840 |
湖南省 |
21 |
890 |
4 |
260 |
广东省 |
50 |
3080 |
21 |
1315 |
其中:深圳市 |
27 |
1680 |
9 |
520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8 |
470 |
1 |
85 |
海南省 |
2 |
135 |
0 |
0 |
四川省 |
107 |
5330 |
11 |
650 |
重庆市 |
25 |
1210 |
5 |
260 |
贵州省 |
10 |
635 |
1 |
70 |
云南省 |
15 |
555 |
2 |
95 |
西藏自治区 |
4 |
230 |
0 |
0 |
陕西省 |
73 |
3805 |
2 |
135 |
甘肃省 |
14 |
755 |
1 |
50 |
青海省 |
4 |
225 |
0 |
0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7 |
410 |
0 |
0 |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
9 |
470 |
3 |
170 |
总计 |
963 |
51677 |
234 |
14705 |
|
三、立项项目总况
按支持方式: |
无偿资助 |
963项 |
51677万元 |
占77.8% |
其中(小额资助) |
152项 |
3757万元 |
|
贷款贴息 |
234项 |
14705万元 |
占22.2% |
总计 |
1197项 |
66382万元 |
|
按技术领域: |
电子与信息 |
456项 |
23960万元 |
占36.1% |
生物与医药 |
208项 |
12580万元 |
占19.0% |
新材料 |
172项 |
9915万元 |
占14.9% |
光机电一体化 |
199项 |
10772万元 |
占16.2% |
资源与环境 |
98项 |
5710万元 |
占8.6% |
新能源与高效节能 |
63项 |
3395万元 |
占5.1% |
其他 |
1项 |
50万元 |
占0.1% |
总计 |
1197项 |
66382万元 |
|
|
1197项立项项目主要政策、经济目标: 鼓励软件产业发展,安排软件项目227项,占全部项目的19.0%(2002年为19.6%); 支持西部大开发战略,安排西部地区项目313项,占全部项目的26.1%(2002年为24.6%);安排绵阳科技城项目49项,安排资金2500万元; 落实引进人才战略,资助留学生创办企业的项目137项,占全部项目的11.4%(2002年为9.2%); 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积聚优势,支持高新区内项目537项,占全部项目的44.9%(2002年为41.2%); 加强对初创期企业的支持,安排小额资助项目152项,占全部项目的12.7%; 强调企业的自有知识产权,全部项目共拥有各种专利913项,其中发明专利327项; 全部项目完成后,预计累计实现销售收入269亿元,实现净利润47亿元,上缴税金33亿元,创汇4.3亿美元,新增就业人数4万人。
陈至立国务委员考察绵阳科技城
|
主要管理工作
一、完善基金管理
《2003年度创新基金若干重点项目指南》支持重点更加突出,明确提出了部分不予支持的项目产品。
继续充实、健全评审专家队伍,积极建立专家及评估机构的筛选、使用、培训、考核机制。目前专家库已有专家1360余人(本年度新增160余人),使用专家达2200多人次。经科技部、财政部批准,新认定评估机构10家,目前实际使用评估机构20家。
修改和完善了验收评价指标,明确了各评价指标的内涵,对内部验收程序也做出了规范。截止2003年底,创新基金累计已验收项目1447项,验收合格率达81%。制定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投诉和举报处理办法(暂行)》,明确了受理投诉、举报的范围,以及投诉处理原则和程序。2003年共收到来自信件、电子邮件等投诉8件,比2002年大大减少。
2003年,财政部对9个地区创新基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创新基金管理中心针对检查所反映出的问题,及时召开了9地区科技主管部门会议,听取各地汇报,分析问题原因,提出了改进措施,并向科技部、财政部进行了汇报。
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在辽宁、山东考察
二、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创新基金影响
2003年创新基金管理中心加大了宣传工作力度,发行《创新基金通讯》10期,发表稿件100余篇。新华社、科技日报、经济日报、中国财经报等新闻媒体刊发创新基金相关报道60余次。其中中国财经报以头版刊发文章《花纳税人的钱不轻松》,重点宣传了创新基金实施情况,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三、努力扩展创新基金管理中心服务功能
为进一步改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探索建立创新基金项目与创业投资、金融机构的对接平台,2003年创新基金管理中心组织了首届创新基金项目推介会,向创业投资、金融机构、新闻媒体推荐了135项有融资需求的创新基金项目,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为推动科技与金融的结合,创新基金管理中心积极与商业银行沟通,了解他们对项目审贷的要求和方法;积极参与科技部与国家开发银行的全面合作,并将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此项合作的重要内容。
具体组织实施了科技部和英国贸工部共同发起的“中英科技创业奖”评选活动。“中英科技创业奖”由双方共同出资10万英镑,奖励2家中国的科技型小企业。此次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社会反响强烈,得到中英双方的一致好评。
小额资助
为加大对初创期科技型小企业的支持,2003年度创新基金依托部分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以及国家留学人员创业园示范建设试点、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火炬软件产业基地、火炬创业园中的孵化器等机构(简称依托机构),开展对依托机构中的初创期科技型小企业进行小额资助的试点工作。
北京市发放小额资助匹配资金
小额资助工作充分考虑了初创期科技小企业的特点,在项目评审及后期管理中遵循坚持标准、依托地方、简化申报的原则,评审和监理工作更多借助依托机构就近管理的优势。创新基金资金一次性拨付到位,同时要求依托机构更多地组织匹配资金。
经依托机构所在地监理单位推荐,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初选,以及创新基金管理中心、火炬中心组织有关人员评审,确定了16家2003年度创新基金小额资助试点依托机构:
1、长春科技创业服务中心
2、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业服务中心
3、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技术创新服务中心
4、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
5、哈尔滨高科技创业中心
6、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
7、北京市留学人员海淀创业园
8、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国际创业中心
9、苏州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10、济南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11、厦门高新技术创业中心
12、长沙软件园
13、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服务中心
14、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15、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业服务中心
16、昆明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小额资助工作是在科技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创新基金管理中心在无偿资助方式下,为支持初创期科技型小企业进行的有益尝试。小额资助充分体现了创新基金的“雪中送炭”作用,得到了科技型小企业的积极响应,极大地调动了地方支持初创期企业的积极性。2003年度16个小额资助依托机构共申报小额项目265项,立项小额资助项目152项,支持金额3757万元,平均每个项目支持24.7万元。
小额资助工作座谈会
附:小额资助工作的有关要求
一、小额资助支持的初创期科技型小企业条件
1、企业注册资本不超过100万元;
2、企业成立不超过18个月;
3、企业职工不超过30人;
4、对科技型的界定参见创新基金管理文件;
5、企业注册地在依托机构内。
二、依托机构条件
1、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国家留学人员创业园示范建设试点、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火炬软件产业基地、火炬创业园中的孵化器;
2、场地内在孵初创期科技型小企业50家以上;
3、自有孵化基金(种子资金)500万元以上(西部地区250万元以上);
4、有专职人员管理这项工作和科学、规范的管理计划;
5、具有较好的帮助企业成长的软、硬件条件。
三、小额资助项目运作方式及与一般基金项目的区别
1、创新基金管理中心按每个依托机构每年270万元进行控制,依托机构以此数额的150%(可低于此比例)向创新基金管理中心报送项目计划。依托机构每年组织1次项目,8月底前报创新基金管理中心;
2、依托机构需将项目计划报送当地监理单位,并与其进行联合推荐;
3、创新基金对单个项目资助金额控制在20-40万元之间,平均支持强度25万元。依托机构须按1:1以上匹配资金(西部地区可以适当放宽,但不得低于50%);
4、创新基金管理中心将根据初创期科技型小企业的特点制定简化的专门项目申报材料要求、评审指标体系、立项、监管流程;
5、对依托机构报送的建议项目计划,创新基金管理中心组织专家进行认定。认定结果报科技部、财政部,由其发文下达,并纳入创新基金年度统计;
6、创新基金资金一次性全部拨付;
7、项目验收工作程序简化,要求与一般基金项目基本一致。
2003年年报监理信息统计分析报告(摘要)
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监督管理实施方案》和《关于创新基金项目监理和验收事项的通知》中关于强化基金项目后期管理的规定,创新基金管理中心于2004年1月1日至2004年3月2日,对1999年至2003年期间立项的2254个创新基金项目承担企业填报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监理信息调查表(年报)》(以下简称“《监理信息调查表(年报)》”)进行了汇总、统计和分析。
一、统计分析报告编制说明
2003年度应上报《监理信息调查表(年报)》的创新基金项目共2254个,其中:1999年度项目272个,2000年度项目257个,2001年度项目630个,2002年度项目759个,2003年度项目336个。
截止到2004年3月2日,共有2018个项目上报了《监理信息调查表(年报)》,占应上报总数的89.53%,因此本报告的统计分析结果可以反映基金项目总体的执行情况。
2018份《监理信息调查表(年报)》包括:2018份《监理信息调查表(年报)》,1878份企业资产负债表、损益表,4855份销售合同、224份技术合作协议,288份金融机构贷款合同,23384份发票(销售发票和增值税发票),3828份银行进帐单,2559份检验报告、成果鉴定、记帐凭证、图片、设计图纸等其他附件。
本报告统计数据来源于企业自身填报的《监理信息调查表(年报)》,对个别填报数据比较大的企业和项目,创新基金管理中心进行了核实和修正。
二、2003年项目承担企业总体情况
企业总收入
2003年,2018个企业实现总收入达到794.01亿元,人均总收入28万元。其中产品销售收入708.65亿元,技术性收入34.40亿元,商品销售收入35.12亿元,实现出口创汇总额10.41亿美元。
通过对企业上报数据统计分析,贷款贴息项目企业504家(占总数的24.98%),2003年企业总收入达到450.95亿元,占2018个企业总收入的56.79%,平均每个企业实现总收入0.89亿元;无偿资助项目企业1514家,共实现总收入343.06亿元,平均每个企业实现总收入为0.23亿元。占本期上报总数1/4的贴息项目企业,其总收入达到了全部企业总收入的一半以上,在整体上提高了基金企业的平均年总收入。
个别企业的资产和收入规模比立项前增长较大,主要原因在于项目实施期间,企业进行了合并、资产重组、股份制改造等。
上缴税金
上缴税金总额为65.39亿元,年人均缴税额2.3万元。其中上缴增值税39.27亿元,营业税金3.08亿元,所得税17.71亿元。
净利润
实现净利润70.47亿元,年人均净利润2.48万元。
年末总资产
2003年底2018个企业年末资产总计为1174.79亿元,其中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合计和无形资产分别为645.24亿元、71.15亿元、335.99亿元、74.64亿元。
年末总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负债总计为564.56亿元,平均资产负债率为48.06%。年末企业所有者权益总计610.23亿元,其中实收资本532.72亿元,盈余公积52.40亿元。
人员情况
2018个项目承担企业,2003年度平均从业人员总数为265601人,2003年末从业人员总数达到283632人。
年末从业人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49.46%,其中学历为博士后、博士的人数3035人,占年末就业人员总数的1.07%。
从企业年末从业人员工作岗位分布情况看,从事技术开发、生产活动、管理、市场销售和其它岗位的人员比例为21.16%、42.64%、11.16%、13.81%和11.23%。
年度技术开发经费
2003年,2018个企业用于技术开发经费总额为59.30亿元,占企业年总收入的7.47%。研究与发展经费35.09亿元,占技术开发经费总额的59.18%。
在研、开发项目
2018个企业在研、开发项目总数为8168个,平均每个企业在研、开发项目为4.05个。通过对企业填报的4173个在研、开发项目进行统计,有77%的项目技术来源于企业自有技术。
企业特性
2018个项目承担企业大都同时具备多重特性:
1、70.52%为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
2、6.19%为大专院校办的企业;
3、6.54%为科研院所办的企业;
4、9.27%为留学人员创办的企业;
5、3.37%为科研院所整体转制企业;
6、39.15%为国家高新区内的企业:
7、10.51%为国家创业服务中心内的企业。
三、项目执行情况
进度
对上报的2018个基金项目数据统计,其中1358个(占67.29%)项目按计划完成了阶段目标,151个(占7.49%)项目提前完成了阶段目标,合计74.78%的项目较好地完成了计划阶段目标;493个(占24.43%)的项目进度拖延,13个(占0.64%)项目处于停顿状态,有3个(占0.15%)项目已申请撤项。
项目阶段目标完成情况

按领域分析项目实施进度,新能源与高效节能领域的基金项目执行情况较好,按计划完成或进度超前的项目占82%,其次是新材料和光机电一体化领域。生物医药领域项目整体执行情况不理想,有143个项目(占36.48%)进度拖延、停顿或申请撤项。主要是由于医药项目新药和生产许可证的审批周期比较长,行业规范比较严格,而企业在制定目标时对风险分析不足,实际进度拖延现象严重。
按领域分析项目进度

影响项目进度的主要原因
项目承担单位认为导致阶段目标不能按计划完成的主要原因是计划指标制定过高、市场发生变化和不可抗拒因素(如行业政策变化、“非典”疫情等)。
影响项目进度的主要原因

资金落实情况
2018个基金项目立项时预计总投资201.38亿元,截止2003年底2018个基金项目已筹措到资金191.51亿元,项目累计已到位资金占计划总投资的95.10%。
项目资金落实情况 单位:亿元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1999、2000年度项目立项时间较早、实施周期较长,目前大部分项目产品已进入市场、并进行批量生产,企业根据生产经营需要,追加了流动资金和市场投入。2002、2003年度项目启动时间比较晚,大部分项目资金正按实施进度逐步落实,累计到位的资金总额还未达到预期目标。综合各方面因素分析,项目资金落实情况总体良好。
2018个项目本年度到位资金71.26亿元中,创新基金拨款到位4.89亿元,地方政府配套资金2.74亿元,金融机构贷款19.73亿元,企业匹配自有资金40.50亿元,企业通过其它方式筹集资金3.40亿元。
项目资金来源情况 单位:亿元

资金使用情况
2018个项目截止2003年底支出资金总额为77.13亿元。
资金支出情况 单位:亿元

项目当前所处阶段及进入市场情况
2018个基金项目立项时573个处于研发阶段、1169个处于中试阶段、276个处于批量生产阶段。截止2003年底有438个项目由研发阶段进入了中试阶段,有693个项目由中试进入了批量生产阶段。
项目所处阶段

2018个项目立项时产品进入市场的只有665个、占总数的32.95%;到2003年底产品进入市场的项目为1527个,占总数的75.67%。
项目产品进入市场情况

获专利授权
2003年末,2018个项目中有846个项目获得专利授权,已获专利授权数为2269个,其中发明专利数879个。
项目主要参加人员数量
2003年末,2018个项目主要参加人员总数为50425人。
项目主要参加人员技术职称构成 单位:人

四、项目实施效果
立项后项目产品年销售收入平均增长1042万元
2018个项目立项时,年销售收入为18.24亿元。经过创新基金的支持,截止2003年底,2018个项目年销售收入额达到228.61亿元,增加了210.37亿元,平均每个项目增长了1042万元;累计额434.41亿元,比立项前增长了416.17亿元。
立项后项目产品年净利润平均增长138万元
2018个项目立项时,年净利润为2.79亿元,截止2003年底2018个项目年净利润额达到30.72亿元,增加了27.93亿元,平均每个项目增长138万元;累计额56.13亿元,比立项前增长了53.34亿元。
立项后项目产品年缴税总额平均增长102万元
2018个项目立项时,年缴税总额为1.82亿元,截止2003年底年缴税总额达到22.43亿元,增加了20.61亿元,平均每个项目增长102万元;累计额43.37亿元,比立项前增长了41.55亿元。
立项后项目产品年出口额平均增长13万美元
2018个项目立项时,年出口额为0.33亿美元,截止2003年底年出口额达到3.02亿美元,增长了2.69亿美元,平均每个项目增长13万美元;累计额6.21亿美元,比立项前增长了5.88亿美元。
立项后平均新增就业人数21人
2018个项目立项时参与项目总人数是26596人,截止到2003年底总人数达到69940人,增加了43344人,平均每个项目新增就业人数21人。
部分项目实施效果选登
北京中创信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中创信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1995年12月注册成立,2000年8月完成股份制改造。公司专业致力于电信网测试、维护和网络管理产品的研制、生产、销售和服务。
该公司的“手持式2.5G SDH综合测试仪”项目于2000年6月获得创新基金60万元无偿资助,项目于2001年9月顺利验收合格。创新基金的支持使公司得到了快速发展。资金拨付企业后,使公司项目研发流动资金得到补充,项目产品进入市场后良好的经济效益使公司实力增强,资金周转更为顺畅,企业得到了更大、更快的发展。创新基金的声誉促进了公司的经营和科研,对于公司的科研实力、经营管理水平都是一个很好证明,同时也提高了公司产品形象。
“手持式2.5G SDH综合测试仪”验收通过后,公司于2002年又申报了“GPRS网络信令协议分析仪”项目,并于2003年4月获得创新基金75万元贷款贴息的支持。由于企业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创新基金贷款贴息进一步加快了企业的发展壮大。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公司股票已于2003年7月正式在中国A股市场上市交易。
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拓尔思(TRS)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致力于开发具有自主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的内容管理软件产品,其TRS产品已经在超过1200家大型用户中得到成功应用。这些客户包括核心政府机构(国务院办公厅、外交部、中联部等)、大型媒体集团(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大型企业(宝钢、中粮、中油、五矿等)。目前,100%的省市信息中心采用了TRS;90%以上的部委系统采用了TRS;50%以上的大型报业集团采用了TRS,国务院新闻办支持的10大新闻网站中8家采用了TRS产品,如新华网、人民网等。
TRS是我国少数几个具有核心技术的软件公司之一,现有员工近200人。公司在信息检索和文本数据挖掘方面具有国际领先的核心技术,开发了主要针对非结构化信息资产管理的内容管理软件平台,并形成了媒体资产管理、电子政务资源建设和数据交换平台、数字图书馆、企业知识管理和竞争情报系统的行业化应用产品。
公司迄今2次获得创新基金项目支持。创新基金的实施,对TRS公司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对公司核心技术和产品研发起到了研发经费补充作用;对行业应用创新的促进作用;对公司市场推广和销售的推动作用。
北京威奥特信通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威奥特信通科技有限公司创建于1994年,是一家专业致力于通信行业应用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和高端咨询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创新基金的大力扶持下,公司业务高速成长,注册资本由创建时的70万元增至3000万元,目前总资产已达1亿4千万元。威奥特自行开发的CDMA网络相关产品、增值业务系统等网络核心软件,已广泛应用于国内众多的电信网络。
1999年,威奥特公司产品“客户服务中心系统”作为创新基金无偿资助项目立项,当时公司人员总数只有76人,总资产为364万。在创新基金支持下,威奥特公司迅速发展壮大,到2001年项目验收时,资产规模达3881万元,销售总收入5835.6万元。更为可贵的是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公司形成了一支高效率、高素质的科研开发、工程建设、销售服务及经营管理队伍。“客户服务中心系统”项目的推广,提高了电信运营商的服务水平,进而成为各类新技术应用中心、新业务增长点和赢利中心。
2002年,威奥特公司推出的“CDMA直放站系统”作为贷款贴息项目再次被“创新基金”立项。政府的扶持,创新基金的注入,大大加快了产品研发的速度,也为威奥特实现技术成果市场化铺平了道路。创新基金的杠杆作用和拉动作用在威奥特公司得到充分体现,威奥特公司的信誉和形象大大提高,在中国联通CDMA直放站建设中获得了人民币1亿余元的合同。
自2000年到200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了利润连续三年递增3倍,今年上半年,实现的利润比去年同期增长85%,实现的销售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20%。承建了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中国移动等相关运营商的数十项大规模网络建设工程,并建立了完善的大型软件开发体系和管理体系。公司员工总数达228人,分支机构15个,取得国家版权局认定的自主知识产权6项。
深圳达实智能股份有限公司
由深圳达实智能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粮食环流智能熏蒸系统”(立项代码:00C26114420398)主要用于粮食仓储领域,包括中央直属粮食储备库、国家粮食储备库、地方粮食储备库、粮食中转仓库、粮食加工企业储备库等,已于2003年5月被基金管理中心的验收合格。
本项目在列入创新基金项目之前,即申请了专利保护,但还没有形成规模化的生产和大范围的市场推广。在研制生产过程中,由于创新基金的支持,保证了项目的顺利进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年生产能力160套,销售收入4719万,利税1015万元。迄今在国内实现了540个示范工程应用,得到国家粮食局、中储粮总公司的高度认可。成为国内知名的智能控制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并且成为我市的“自动化工程(燃烧、罐区、楼宇)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深圳市雷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深圳市雷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于1995年5月成立,是一家民营资本控股的混合股份所有制高科技企业。2000年度该公司的“金钢石膜汽车玻璃”项目获得了创新基金的支持,使该公司完成了技术升级和设备的改造。在2003年我国首次载人航天“神舟”五号飞行中,深圳雷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镀膜技术,被用于宇航员头盔面罩,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贡献。雷地科技公司已经成为世界上唯一在常温下从事工业生产金刚膜材料的高科技新材料企业,新发明的金刚石膜材料取得从设备、工艺到产品的12项专利,广泛应用于电子、通讯、机械、军工、航天、化工、医疗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深圳市赛百诺基因技术有限公司
深圳市赛百诺基因技术有限公司是中国首家基因治疗专业公司,1998年初由留美归国人员创办。公司在2000年以重组腺病毒-p53抗癌注射液项目申报国家创新基金并获得了100万的资助。创新基金的资助极大提高了研发人员的积极性,同时深圳市也相应给予240万元的配套,解决企业研发资金的短缺。
2003年重组腺病毒-p53抗癌注射液成为国家药监局批准的第一个进入临床试验的基因治疗药品,其质量检测方法、生产工艺技术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该药品的质量不仅符合中国SFDA的质量标准,也达到了美国FDA的质量标准。重组腺病毒大规模生产工艺的建立,实现了基因治疗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飞跃,为临床治疗肿瘤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基因治疗产品,将带动基因治疗产业迅速成长。
上海立得催化剂有限公司
上海立得催化剂有限公司由中石化科技开发公司、上海化工研究院和茂名石化共同投资兴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支持,不仅使项目得以顺利进行,而且对公司的发展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上海立得催化剂有限公司与科技部创新基金管理中心签定了贷款贴息合同后,先后向银行贷款1700万元。这对公司的催化剂技术的产业化实施和持续研究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01年立得公司实现了当年立项、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并且当年实现销售利润、当年完成股东分红。2002年1月,公司产品SCG-1催化剂在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大型化工企业的聚乙烯生产装置上成功试用,国产聚乙烯催化剂终于首次迈出国门!2003年1月,SCG-1催化剂在台湾客户装置上成功试用,此举意义十分重大,除占领台湾市场外,还意味着公司产品不仅适用于美国UCC公司的UNIPOL工艺装置,同时在英国BP公司的INNOVENE工艺装置上也能使用。至2003年上半年,公司自行开发并完成了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的“专用于高密度聚乙烯生产的催化剂”、“高床层松密度的催化剂”、“多活性级别催化剂”及生产中、宽分子量分布聚乙烯的铬系催化剂等研制任务。目前上述产品已在客户装置上广泛应用。其间,立得公司技术人员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对原有的生产装置进行了深度技术改造。使原装置的生产能力从40吨/年提高到80吨/年,并增加了50吨/年生产能力的铬系催化剂生产线。同时新增一套淤浆催化剂小试评价装置。

2004年1月,立得公司和上海化工研究院有机联合所共同研制的淤浆加料聚乙烯催化剂在南京扬子石化的生产装置上成功试用!这意味着该公司产品已有能力与国外大公司在最新产品领域展开竞争!
通过三年的努力,上海立得催化剂有限公司生产的气相法聚乙烯催化剂已在国内市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国际上的影响也日益扩大。聚乙烯催化剂的国产化,迫使国外大公司不得不降低其产品价格,提高其市场服务水平。使中石化企业从根本上摆脱了受制于人的境地,同时为国家节约了大量外汇,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上海国强生化工程装备有限公司
上海国强生化工程装备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7月,注册资本325万元。企业以华东理工大学的工程中心为技术依托,以用于发酵过程优化与放大研究用的生物反应器作为主要产品。
2001年6月国强公司的项目《用于发酵过程优化与数据放大的实验室生物反应器》获得了国家创新基金55万元的无偿资助。基金给企业注入了发展的动力,为企业定位在高技术起点做出了保证。项目启动后,国强公司一方面对原有产品的型号不断改进,另一方面注重开发新产品,同时公司加强了规模化、正规化建设,在产业化基地建设、市场开发、产品生产、质量体系认证等方面花了大力气。截至2003年10月公司的总资产已达到1125万元,项目的各项技术指标全面完成,销售收入达到1146万元,年利润总额182.6万元,并通过了ISO9001质量认证。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反应器的应用前景将会更加宽广,尤其是发酵罐行业作为目前生物技术中应用最广泛的微生物培养用生物反应器,其潜在的市场也是巨大的。国强公司以技术创新作为发展的基点,以高技术的产品占领市场,同时加大市场开发力度,积极宣传高技术含量产品和服务,迎接生物反应器市场新的高峰。
南充巨健实业有限公司
成立于2000年的南充巨健实业有限公司,“高能水型灭火灵”2001年获国家创新基金无偿资助70万元。产品采用食用化工原料,可完全生物降解,属高性能环保产品,具有灭火能力强,通用性广等特点,是我国目前唯一能替代“哈龙”等传统灭火器的产品。立项前企业年总收入只有185万元,年销售收入不足160万元。项目实施后,2003年生产能力达到年产灭火灵原剂1000吨、各类灭火器150万具规模,营销网络已覆盖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企业已投资在南充兴建新厂,又斥资700万元收购成都消防器材总厂。投资完成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5 亿元,利税5 千万元。
德阳中江利通印刷机械有限公司
德阳中江利通印刷机械有限公司通过实施创新基金项目“微机程控切纸机”,获得12项专利技术。自主开发的新产品具有裁切精度高、速度快、功耗低等特点,整体性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项目实施前,公司销售刚过千万,税利不过百万。项目实施后,2003年公司资产规模达到700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4600万元,项目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上缴税金358.6万元,公司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进入全国同行业前两位。公司已在德阳国家专利技术开发区征地建设新的研发中心和新厂房,计划再投入8500万元,形成年产微机程控切纸机1000台的生产能力,年销售收入突破1.5亿元,税利突破5500万元,出口创汇超过700万美元。
部分省市年度工作总结选登
2003年上海市创新基金工作总结
(摘要)
具体做法
为了做好国家创新基金的组织申报和管理工作,上海市科委委托上海市火炬中心负责受理、监理等日常具体工作。
强化宣传,覆盖全市
为使上海市各类科技型中小企业了解国家创新基金和上海市创新资金,上海市火炬中心面向区县科委、行业主管部门、高新园区、孵化基地、转制研究所、高校等,举办大小宣讲、咨询服务会议近40场次。为进一步营造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的环境,宣传创新基金、创新资金实施以来的良好效果,中心通过报刊、网络等多渠道进行宣传,在上海科技报上开辟了“创新与发展”的专栏,每月刊登一次,宣传政策、典型案例等。
与区县及职能部门座谈
早动员、早启动
春节前,市科委高新处与火炬中心共同组织召开上海各区县科委、科研单位、企业集团分管同志的工作会议,回顾总结2002年在国家创新基金项目管理过程中的经验,对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了研究,并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火炬中心从有限的经费中拿出一部分,对工作较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和奖励,激励主管单位的工作热情,进一步夯实2003年申报和监理工作基础。
排摸资源,分解指标
中心领导带队深入本市各区县及主管单位调研,及时通报国家创新基金申报、评审的最新信息,摸排可申报的项目资源,深入挖掘项目。
吃透指南,精选项目
2003年国家创新基金项目申请要求有了较大的调整,操作方式也增加了新的内容。在认真学习分析国家创新基金项目指南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基金项目申报指南》进行选项,指导企业准确定位,找准项目申报的切入点,做到紧紧围绕创新基金项目要求规范受理。
强化衔接
着力从国家已验收的“863计划”和已验收的上海市攻关计划中发掘项目,从高新技术园区和各类孵化器中挖掘项目。
深挖贴息项目
针对往年贷款贴息项目偏少的状况,积极与各大银行联络和沟通,深入挖掘已获得银行贷款的项目。2003年申报国家创新基金贷款贴息项目数占总申报数的17%,较去年约提高了10个百分点。
加强培训,分类指导
根据主管单位、中介机构、企业的不同工作特点和需求,我们多次分不同层面组织对主管单位、中介机构、企业的分类讲座和培训。此外,火炬中心对有意向申报国家创新基金项目的企业进行专门的辅导答疑,及时了解企业在编写材料中的困难,尽可能为他们答疑解惑,帮助企业做好项目材料的准备,进一步提高申报材料的质量。
培育中介,完善竞争环境
加强对中介机构在专项业务、法规、政策等方面的培训,要求中介机构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以服务为本,诚实守信,为企业提供规范、周到的服务。2003年,上海市火炬中心对近年来参与国家创新基金项目申报的中介机构作了问卷调查,随后在中心网站上公布了第一批17家科技中介机构名单,并滚动发布中介机构服务情况,使中介机构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健康成长。
强化监管
责任到人
项目监管工作,实行区域分工、专人负责制,责任到人。每个人负责分管区域内项目的日常监理和项目报表、验收材料的催报、审查及验收后材料归档移交的全过程,严格按照文件规范对分管项目实施监管。在做好项目监管的同时,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及时帮助项目实施单位解决困难。一方面及时发现完成好的典型项目,帮助他们完成项目验收工作;另一方面对项目执行存在问题的企业加强监管、及时反馈,提出整改意见和措施,尽我们所能帮助企业按时完成项目合同的各项指标。
完善区县工作网络
依靠区县科委、高新园区、创业孵化基地、行业条块主管部门等,建立起了一支稳定的区县、行业监管队伍,积极参与项目申报推荐、跟踪监理、统计年报、资金匹配以及协助验收全过程的项目管理。各主管单位均指派专人负责创新项目的管理,与火炬中心同志对口联系,形成了信息畅通、分工有序、处置及时的管理网络。
表彰先进项目管理单位
加强信息建设
2003年,根据市科委项目管理要求,参照国家创新基金项目管理系统,开发了“火炬中心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项目受理、监理全过程计算机管理,提高了办公自动化程度,项目管理更加透明、规范,工作效率亦进一步提高。
地方创新基金
为了与国家创新基金工作相呼应,上海市在2000年设立了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市政府每年拿出4000万,以“种子资金”、“匹配资金”、“融资辅助资金”三种方式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几年来,上海创新资金除了为获得国家创新基金支持的项目给予50%匹配支持外,还支持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538项,资助资金1.1亿元。
2003年浙江省创新基金工作总结
(摘要)
主要做法
明确工作目标,分解任务,尽早落实
在国家创新基金工作会议后,马上组织召开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工作动员和培训大会,3月份下发了《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做好2003年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通知》,就全年创新基金工作的申报、监理和验收进行了全面的布置。结合前几年全省创新工作和各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全省全年要完成的国家创新基金项目推荐数和国家项目验收完成数,确定了各市2003年创新基金工作的计划和目标。
加强培训,增强服务功能
在继续巩固完善历年有效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全省创新基金宣传、培训等服务工作。2003年针对国家创新基金的申报文字要求高,社会对项目申报程序不熟悉的实际情况,在全省行政科技管理部门、中介机构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等三个层面,采用不同地区、不同形式、分批多次进行培训。把杭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浙江工业大学等列为重点培训对象。我们还采取了企业集中汇报项目、专家即时提供指导、中介机构现场答疑、行政工作人员当场讲解政策的培训方式,尝试企业、政府、专家、中介机构“四堂会审”的培训工作新路子。
加强监督,做好监理验收工作
2003年在抓好监理和验收工作的基础上,配合省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对我省的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进行了专项检查,并把本次检查作为去年我厅对各市创新基金工作进行监督的一项重要内容。
简政,效能,转变管理职能
简政、效能是行政管理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建立高效行政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2003年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管理工作,除国家创新基金有关办法规定委托我厅管理的工作之外,其他全部下放、或委托给各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和中介组织承担。通过下放职能,委托转移职能,大大减少了环节,降低了项目组织成本,有效提高了办事效率,优化了服务质量,缓解了工作任务重、行政管理人员少的矛盾。同时按照整个管理工作质量不降,工作任务和程序不乱的要求,切实加强指导和监督,提高间接管理力度。2003年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工作实践表明,我省创新基金工作不但没有削弱,反而呈现申报国家创新项目数量多,获得经费高,监理、验收保持良好水平的效果,为行政职能转变积累了经验。
建立激励机制,强化考核
建立激励制度、强化考核是提高转变职能实效的一项重要手段。根据各地年度要完成的任务和目标,定期考核各地工作进度,并把有关考核情况在浙江科技信息网上进行公布。2003年在进一步下放管理职能,积极落实有关考核措施的同时,进一步建立了创新基金工作表彰激励制度,把表彰与考核直接挂构,激发做好创新基金工作的自觉性。对2003年各市国家创新基金项目推荐数、完成率、立项率,及国家、省级项目验收、监理任务完成情况等单项工作前3-5名单位进行表彰,并对被表彰单位分管工作人员、分管处长、分管领导给以适当的奖励。对工作完成较差的集体,通报批评。今年共设立四个单项奖,分别是国家创新基金项目推荐数先进奖、国家创新基金项目推荐目标完成率先进奖、国家创新基金项目立项率先进奖和国家创新基金项目监理先进奖:
国家创新基金项目推荐数先进奖
高新区、杭州市、绍兴市
国家创新基金项目推荐目标完成率先进奖
衢州市、温州市、金华市、绍兴市
国家创新基金项目立项率先进奖
台州市、杭州市、绍兴市、金华市
国家创新基金项目监理先进奖
金华市、杭州市、高新区
地方创新基金项目
5年来共安排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项目407项,近年我省申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省和地方创新基金项目,地方创新基金项目已经成为了我省组织申报国家创新基金项目的重要来源。2003年围绕电子信息、医药化工、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等国家创新基金重点支持领域,我省共安排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项目125个,合计资助1692万元。这些项目的安排加快了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同时为申请国家创新项目储备了一批企业和项目。
2003年江苏省创新基金工作总结
(摘要)
认真推荐,确保规范
我省在组织推荐国家创新基金的工作中,始终把引导各级科技部门、项目申报单位以及科技中介机构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并不断将其以组织纪律的形式规范起来,严禁弄虚作假。
树立正确的舆论宣传导向
国家创新基金的实施,在激发科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热情的同时,也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多层次、多方面、多形式的关注。为此,我省每年在部署年度创新基金管理工作时,特别强调要求各级科技部门树立正确的认识,在组织申报过程中实事求是,杜绝弄虚作假,制发了《关于加强国家创新基金项目申报中介行为规范的通知》。在省科技厅的要求下,各级科技部门在对企业宣传基金管理办法和有关政策时,首先宣传的是国家设立创新基金的根本宗旨和目的,并将有关纪律向企业明示。从去年国家财政部驻江苏专员办的专项检查结果看,省科技厅负责监理的项目没有出现项目推荐环节上的问题。
建立责任度高、思想端正的推荐和中介队伍
我省的国家创新基金项目组织申报工作是由各省辖市和高新区负责直接推荐,省科技厅在基金项目申报过程中集中精力进行培训和监督。我省这样做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是提高基层科技部门在组织推荐过程中的职责,促使基层科技部门发挥他们对企业和项目具体情况了解的优势,做好国家创新基金,将弄虚作假的项目杜绝在申报工作的前期。二是依靠各级基层科技部门所属、具有非营利性质的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力量做好中介工作,保证国家创新基金项目申报材料的真实性,避免不良中介机构在国家创新基金项目申报中营私舞弊。
认真做好国家创新基金项目组织工作
我省在组织创新基金项目工作中,注重发挥创新基金在转化科技成果方面的作用,积极引导省内外科技成果与我省科技中小企业等各类型的企业进行对接,为国家创新基金提供良好的项目源。例如,去年我省成功举办了高新技术洽谈会,在南京展示了中科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以及省内高校院所的最新科技成果、国外技术转移项目、我省企业技术需求及难题招标信息,通过双方进行洽谈对接,共签定各类科技合作协议504项,总投资约100亿元。目前,我省推荐的国家创新基金项目中大约有20%的项目的前期基础是国家“863”等科技计划成果。
加强监督管理,确保有效实施
我省对已下达的国家创新基金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十分重视,省科技厅制发了《关于加强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监理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明确了项目监理的各项要求,除按基金管理中心要求认真做好常规的监理工作业务外,采取各种措施将监理工作做到实处。
认真做好地方配套工作
目前,省、市、县三级用于为国家创新基金配套的资金已累计1.5亿元左右。一是以省级科技计划与创新基金项目集成实施,目前我省主要以科技攻关和火炬贴息来进行配套支持,全省每年用于科技攻关和火炬贴息的经费在6000万元左右,其中有20%左右与国家创新基金项目相集成实施,已累计配套支持6000万元左右。二是各市、县建立国家创新基金项目地方配套经费的保证体系,有的市从科技三项费用中专门划出一部资金用于为国家创新基金等科技计划配套,如南京、无锡、常州等地。有的经济较为发达的市(县)设立专项资金保证国家创新基金项目配套足额到位,如江阴、宜兴、常熟等地。目前所验收的项目的经费审计结果表明,我省承担的国家创新基金项目的地方配套部分能够保证足额到位。
严格按照做好项目实施的监理
为认真做好项目监理环节,我省各地在创新基金监理的工作实践中探索出一系列具体的办法,如,有的地方由有关领导与基金项目承担单位签订了责任状,要求企业按合同计划保证实施;定期深入企业了解情况、监督实施,帮助企业解决问题;有的地方建立联络员例会制度,每隔一定时期召集项目承担单位开会,了解项目进展。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措施,保证了我省基金项目按计划或超计划进度实施。2003年度我省承担的国家创新基金项目监理情况结果表明,98%的项目是根据项目合同按计划或超计划实施。
着力做好典型示范工作
国家创新基金启动以来,一批科技中小企业在基金的扶持下,已得到了快速成长,为此我省注重将这批企业培育成为国家创新基金的典型示范企业。如无锡尚德太阳能有限公司,原先是规模较小企业,在实施创新基金项目之后,得到快速成长,现已进入太阳能利用行业的世界前十强。为此从今年开始,我省启动了“百家重点民营科技企业计划”,着力将一批在国家创新基金项目等科技计划支持下成长起来的企业,培育成为旗舰型的民营科技企业,形成典型示范企业。
加强后续跟踪管理
目前,已有一批国家创新基金项目验收结题,在这批项目中有一批成果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我省着力使其做强做大,为此,从今年始,省政府决定拨出3亿元设立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并将优先支持国家级科技计划成果的后续滚动支持。
2003年湖北省创新基金工作总结
(摘要)
基本做法
挖掘项目资源
紧紧抓住申报工作这个“牛鼻子”,坚持走以各级主管部门为主体组织申报的路,以民营企业为突破口;深入调查研究,主动上门服务,帮助基层和企业挖掘、组织项目,充分利用专家资源帮助企业整理申报材料。
获悉国家创新基金2003年工作新动向之后,我们立即制作多媒体,准备培训资料,召开了有200多人参加的全省组织申报2003年创新基金的动员大会,其后又深入黄冈、咸宁、荆州等地举办企业培训班。
在项目挖掘上提出了“六向”的工作方针。“向下”即依靠各市州县、高新区、孵化器等科技管理部门申报项目;“向前”即筛选去年已申报落选的项目再次申报;“向后”即组织已完成验收后的项目企业再次申报项目;“向上”即从科技厅各业务处室支持的计划项目中组织项目;“向左”即从我省业务厅局获得国家支持的产业化项目中组织项目;“向右”即从已申报专利的项目中组织项目。
加强宣传,提升创新基金知名度
为扩大创新基金影响,在转发基金管理中心《关于加强创新基金宣传工作的通知》后,下发了《湖北省关于加强创新基金和农业成果转化资金宣传工作的通知》,将国家支持项目的实施成效向社会做了全面展示,还编制了《创新基金的资料汇编》,向社会宣传创新基金的作用和意义,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全年还多次组织立项企业参加的各种技术交易会、经贸洽谈会、展览会,利用各种机会推介项目和企业。10月《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头版发表了题为《播撒创新基金的种子-湖北省高新技术发展促进中心的调研报告》的报道,大力宣传创新基金取得的成效。设立了“湖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网”网站,加强对创新基金工作指导和宣传。
强化考核
定期对各地的申报工作进度进行考核,并将申报情况在湖北科技型中小企业网上进行公布,增强各地对基金项目间接管理的力度。
表彰奖励
为更有效地组织企业申报,充分调动各地申报积极性,年初科技厅拿出2.1万元,在全省创新基金申报动员会上,对申报成功率高的单位、创新基金管理工作突出的个人给予了奖励。
设立了湖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奖,表彰用高新技术成果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的企业。通过表彰提高了创新基金支持的显示度,也提高了企业实施创新基金的信心。省政府领导对创新奖的设立和评审工作十分重视,辜胜阻副省长在评审会上做了总结讲话,省委书记、省长为获奖企业进行了颁奖。
实施省级创新基金
2003年,组织实施湖北省级技术创新基金计划,用于匹配国家创新基金和孵化培植新项目。省级技术创新基金首先是为已立项的国家基金项目按进行配套,其次是对未立项、但创新性强、产业化前景好的项目进行补助。参照国家创新基金的管理办法,对省级创新基金的支持对象、支持方式、管理制度、审批程序、回收办法等作了明确规定,制定了管理实施细则、操作规程、经费回收奖惩办法等制度。
制度建设
在项目管理中,从项目推荐、行业咨询、专家把关到项目跟踪管理和验收,都制定了相应的制度和工作程序。为做好项目的实时跟踪服务,一方面要求项目承担单位定期上报工作进展情况,另一方面请各地科技部门做好项目的跟踪管理,通过建立项目信息反馈系统,及时了解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采取措施,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2003年四川省创新基金工作总结
(摘要)
主要做法和体会
领导重视,形成共识
基于四川省的省情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蓬勃发展的势头,省政府和各级科技主管部门充分认识了创新基金的作用,对创新基金工作高度重视,采取各种形式加强创新基金申报工作的宣传和培训。省政府办公厅专门下发《关于抓紧组织申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的通知》等文件,召开全省创新基金管理工作会议,传达全国创新基金管理工作会议精神,部署全省创新基金项目申报的宣传动员和申报培训工作。省科技厅主要领导在会议上强调抓好我省创新基金工作,对于促进我省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及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壮大的重要意义,对组织申报,监理验收工作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动员全省科技系统和有关行业部门高度重视,把抓好创新基金工作列入对各级部门科技工作的考核指标。
努力培养高素质管理队伍
省科技厅每年对各市州科技局负责创新基金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培养了一支业务过硬,能充分理解国家创新基金设立宗旨的创新基金管理队伍。这支管理队伍能够坚持深入项目承担单位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帮助企业处理、解决,为创新基金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组织保证。
认真组织项目申报
我们结合省情,将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光机电等领域的项目作为申报重点,将成都、绵阳等科技资源配置较为集中的城市作为重点申报地区,每年都制定了相应的项目申报工作目标。初步形成了由省科技厅按创新基金管理中心要求统一部署,各市州科技局、成都高新区、绵阳高新区分工协作,各自目标明确,任务落实的工作格局。
切实做好专家论证工作
专家论证是申报组织工作的重要环节,在专家论证中,采取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论证制度,避免专家论证搞形式、走过场,努力使每次专家论证评审会都成为企业理清发展思路、充实完善可行性研究报告、提高申报项目竞争力的献计献策会。为进一步提高论证质量,保证专家论证会不走过场,我们已开始为参加论证会的专家建立工作档案。
支持、引导和规范中介机构
一是对介入创新基金项目申报的中介机构,在培训合格的基础上登记备案,对其“包装”的项目要抽查和追踪考察,考核其服务水平和诚信度,对不合格的中介机构各级科技主管部门对其参与“包装”的项目不予推荐;二是强化推荐单位的责任感,对弄虚作假的申报材料不予推荐,从源头上杜绝“歪”中介的敛财行为,使不良机构无市场;三是所有中介机构介入创新基金工作的范围限于事务性工作,对项目的推荐、监督、评价、验收由监理单位切实负责。
注重政策配套,切实落实配套资金
我省各级政府以多种渠道和方式落实创新基金项目的配套资金,有效地形成了国家资金和地方政府资金联动、呼应,力保项目按合同进度推进。四川省设立了总额为2000万元的“四川省科技创新资金”,专门用于创新基金项目的无偿匹配支持。省财政拨出5000万元协同绵阳市设立了总额为1亿元的“绵阳科技城科技创新资金”,匹配支持创新基金绵阳科技城专项;拨出1亿元协同成都市设立了资产总额为3.2亿元的“成都创新科技投资公司”,以有偿方式支持创新基金项目承担企业。成都、绵阳高新区都由财政拨出专款落实配套资金。全省除成都、绵阳外,其它市州都有一定数量的匹配资金。省科技厅要求各市州先行对本地区的创新基金项目予以匹配,省厅再给予匹配。1999年9月至2004年1月,我省340余个获创新基金资助的项目,获得各级地方政府引导性资金投入约2.2亿元。
认真做好监理工作
2001年以来,每年年报、半年报监理统计工作开始前一个月,省科技厅专门下发文件,要求项目承担企业所在的市州科技局主管部门协助做好年报的上报工作。采取集中会审年报和半年报的方式,结合平时监理部门对项目的实地考察,保证了对项目真实情况的掌握,如实填写监理意见。
项目验收审计是创新基金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在当前社会诚信建设有待加强的环境下,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尤显突出。自2001年起,我省采用邀标方式,由监理部门确定一批会计师事务所参与创新基金项目的验收审计,企业有权在确定的这批事务所中选择。这种方式有效地形成了监理单位、项目承担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在工作中的相互协调和制约,保证了创新基金项目的审计质量,收到较好的效果。
采取以上措施,避免了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弄虚作假现象,在2003年财政部创新基金专项检查工作中,我省监理工作得到财政部驻四川专员办的肯定和赞赏。
2003年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基金工作总结
(摘要)
主要做法
优化配置资源,推动体系建设
西安高新区经过几年的努力,构筑了完善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立了高新技术企业协会,成立了创业服务中心、人才交流中心、投资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风险投资公司、创新投资公司等机构,帮助企业优化组合和配置可利用的各种社会资源,解决企业经营过程中遇到的人才、资金、产业计划申报、ISO9000质量认证、智力引进、科技成果交易、交流培训、法律顾问、市场开拓、职称评定等各种问题,为创新基金项目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以小额资助工作为机遇,深化孵化器功能
2003年5月,西安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被确定为小额资助依托单位之一。创业中心在随后的3个月,认真组织孵化企业申报,在8月初组织专家评审会,最终顺利完成了15家企业的申报工作。创新基金在小额资助方面的尝试,为孵化器进一步拓展服务功能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抓宣传培训,调动企业积极性
2003年3月举办了“西安高新区创新基金申报说明会”,然后按照行业分别举办了电子信息、软件、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及光机电等5次关于创新基金申报培训、答疑会,参加培训的人员达1000多人次。每次培训、答疑会同时利用开发区导报、企业信息月刊、高新区网站、陕西日报经济特刊、西安日报、西安晚报等媒体,加强创新基金的宣传工作,并联系电视台、广播电台对基金承担单位及基金项目执行情况进行报导宣传,广泛深入宣传创新基金,调动企业积极性,有力推动西安高新区的基金申报工作。
抓好项目基础管理,培育基金项目资源
项目是申报创新基金的主要依据和关键,我们始终把项目基础管理放在申报工作的第一位。我们把历年列入国家、省、市各类科技产业计划的项目,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实施的产学研项目,区内企业储备项目和正在研发的项目,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在研项目及拟成果转化的项目,按行业、计划类别、进展阶段等特点划分并建立项目库,健全了项目评价指标体系,使项目的技术水平、创新性、市场预测、投资回报等分析更加深入、具体,筛选出高水平项目,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保证了基金申报工作的项目支撑。
发挥中介机构作用,促进资源市场化配置
西安高新区现有14家金融机构,50多家服务于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各类中介服务机构,他们帮助企业解决规范管理、融资贷款、风险投资、企业改制、上市等问题,对创新基金项目顺利实施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做好企业培训工作的同时,也对项目咨询机构、会计师事务所、投资咨询机构等中介服务机构进行宣传和培训,提高项目咨询质量,使项目申报更公正化、透明化、专业化。
严格把关,择优推荐
为了保证质量,项目领导小组严格按照有关标准把关。在推荐程序上,首先根据选择的项目,通知企业参加培训(主要培训可研报告的编制、申报表的填写等);其次企业编制可研报告、填写申报表;然后将可研报告、申请表草稿送高新区管委会初审;高新区项目领导小组审阅可研报告、申请表及各种相关附件;高新区组织专家评审,形成专家意见;高新区经贸局填写推荐意见,制作软盘寄送基金管理中心。
建立配套资金和出台奖励政策
为配合创新基金实施,高新区从2000年起与市科委每年出资1000万元,设立了“青年科技人才创业计划”,由创业中心组织实施,该计划的推出和实施已产生了重要的社会影响。从2002年起,管委会从财政资金中拿出1000万元用于为创新基金进行配套,2003年推出了《西安高新区管委会国家创新基金配套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西安高新区国家创新基金配套资金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