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晨光科技 >> 文章 >> 资本运营 >> 案例 >> 正文  
  揭开蒙牛资本之谜 所谓对赌协议不过是期权安排         
揭开蒙牛资本之谜 所谓对赌协议不过是期权安排
[ 作者:佚名    转贴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2a109d01008746.html    点击数:74    更新时间:2013/12/10    文章录入:admin ]
[注:本站登载的某些文章并不代表本站支持或反对其观点或肯定其真实性]

揭开蒙牛资本之谜 所谓对赌协议不过是期权安排

 标签: 财经 分类: 案例分析
   近期有不少文章分析蒙牛资本运作,但这些文章过于纠缠于技术细节,论述偏颇。其原因在于没有抓住蒙牛资本运作的核心所在
  “蒙牛股份”才是核心
    1999年1月,牛根生创立蒙牛乳业(行情 论坛)有限责任公司,1999年8月18日,该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变更为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蒙牛股份”)。从此,牛根生经营活动的核心和实体是“蒙牛股份”,需要融资发展的也是“蒙牛股份”。
  为了顺利实现海外上市,蒙牛和摩根等投资者先后在海外成立了金牛、银牛、开曼群岛、毛里求斯、MS Dairy Holdings等众多公司,乃至最后以“蒙牛乳业”的名称在香港上市,但这些公司都是没有任何实际业务的空壳公司,它们只是资本运作的工具。“蒙牛股份”虽然在最后成为香港上市公司的孙公司,但它才是关键所在。分析蒙牛的资本运作必须以“蒙牛股份”为核心,才能把握事实真相。
  而真相并不复杂。2002年10月,摩根等机构投资者出资25973712美元,认购开曼群岛公司的B类股票,随后这笔投资以毛里求斯公司的名义投入蒙牛股份,其中的17346.3万元认购了8001万股“蒙牛股份”的新股,每股认购价2.168元,其余的4133.96万元购买了403.17万股“蒙牛股份”的旧股,购买价每股10.25元,这就是牛根生对媒体说外资投资蒙牛的价格是10元的原因。对蒙牛招股书中,“蒙牛股份”的股份及股份溢价科目进行简单分析,就能得出上述结果。
  经过此次变动,开曼群岛公司持有“蒙牛股份”总股本的66.7%,其中摩根等外资占49%,即外资实际持有蒙牛股份32.683%,“蒙牛股份”2002年底总股本12599万股,外资以21480.26万元购买4117.73(=12599×32.683%)万股,外资购买“蒙牛股份”的实际每股均价是5.22元。2002年“蒙牛股份”每股收益0.618元,外资认购市盈率8.6倍,属正常、公允的私募市盈率。
  2003年10月,外资再次投资35233827美元,同样以毛里求斯公司的名义购买9600万股“蒙牛股份”的新股。由于实现对管理层实行业绩奖励,此次增持的股份仅有34.1%,即3273.6万股为外资股,外资实际认购价8.9元。2003年“蒙牛股份”每股收益1.017元,外资认购市盈率8.75倍,同样是正常、公允的私募市盈率。
  揭开种种所谓的“谜”
  以“蒙牛股份”为核心,分析蒙牛融资安排,不难得出蒙牛在上市前以8倍多的市盈率,面向摩根等财务投资者进行了两次正常的私募的结论。
  之所以将摩根等投资者定义为财务投资者,正是因为他们在投资过程中始终不以公司控制权为目的,而以防范财务风险,投资收益最大化为目的。开曼群岛公司A、B类股票安排以及日后的转换,将其财务投资者的身份表露无疑。
  蒙牛系股东只持有开曼群岛公司5102股A类股,却拥有51%的投票权,就是控制力、决定权的表现。而外资持有48980股B类股,只有49%的投票权,但可以分享90%的利润,就是为了保证投资的回报。虽然摩根投资时已是2002年9月,蒙牛完成2002年业绩目标指日可待,但外资依然让蒙牛以其一半以上的利润做为担保,由此可见外资对投资的慎重,对收益的关心。
  有文章认为,如果蒙牛完不成任务,A类股不能转化为B类股,牛根生等内资股东将丧失对蒙牛的控制权,并不合逻辑。在A类股拥有51%的投票权的情况下,任何有损内资股东利益的提议都不可能被通过。即使完不成任务,也只会是A类股转化为B类股的时间、条件发生变化,控制权是始终不会变化的。牛根生也许是资本运作的门外汉,但在“谁说了算”的问题上,他不可能糊涂。
  金牛、银牛公司以及谢氏信托都是为了让“蒙牛股份”原始股东的股权在海外有载体。股权形式、比例的多次变化都没有实质交易发生,期间发生的交易,其价格往往是象征性的1美元。虽然重组过程令人眼花缭乱,但重组的本质是:原始股东在上市前没有再次出资,新增资本全部由外资提供。
  至于所谓的“对赌协议”:未来3年蒙牛的年盈利符合增长达不到50%,金牛最多赔偿7830万股给外资系。这只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期权协议。由于金牛公司取得股份并未出资,因此这份协议也可表述为:外资授予金牛公司2004-2006年7830万股份的投票权和受益权,如果达成业绩目标,则这些股份永久授予金牛公司,并且追加同样数量的股份永久授予金牛公司;如果达不到,则外资有权收回这些股份。
  无可否认,摩根等外资在蒙牛上市后获利丰厚。但更重要的是,上市是蒙牛与摩根联合向资本市场推销蒙牛的活动,而绝不是蒙牛与摩根之间的博弈,摩根的获利来自于市场,而不是蒙牛。在中国股市中,打新股也曾获利不菲,甚至曾是基金等机构的主要盈利手段,何况投资于准上市公司。摩根获利虽丰,但并非来路不明。与其羡慕摩根的厚利,不如学习他们的精明。
  与蒙牛原始股东相比,摩根的厚利相形见绌。2001年底“蒙牛股份”原始股东总投资仅1.02亿元,2004年6月上市时,仅按招股价3.925元计算,原始股东持有的“蒙牛股份”价值32亿元,增值3100%,而上市后,蒙牛的股价一直高于招股价。
  蒙牛没有谜,有的只是迅猛的增长。可惜,蒙牛的增长与中国投资者无关,这是中国资本市场的悲哀! (转自2005年05月10日<新浪财经>)

  • 上一篇文章: TCL巧取乐华 品牌并购第一案

  • 下一篇文章: KKR:并购领袖
  •    
    [注:标题搜索比内容搜索快]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轨道钢承重计算公式及应用[109]

  • 【选型】如何为变频器选取阻值…[82]

  • AIS2023参展厂商名录[343]

  • AGV综合选型[170]

  • APIE 2023第4届亚太国际智能装…[138]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外媒:正在唤醒中国的习近平[305]

  • 中国反伪科学运动背后的CIA黑手…[494]

  • [转载]袁隆平真言:中国最大的…[667]

  • 台专家:当年我们造IDF时 大陆…[572]

  • 旅日华人:中国严重误判日本民…[577]

  •  
     相 关 文 章
  • 神州数码MBO获国资委批准 创中…[82]

  • KKR:并购领袖[77]

  • 国际私募基金KKR的投资策略分析…[61]

  • KKR的杠杆收购[77]

  • 融资、融资租赁和杠杆收购融资…[80]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 晨光科技        站长:璀璨星辰        页面执行时间:269.53毫秒
    Powered by:MyPower Ver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