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晨光科技 >> 文章 >> 法规政策动向 >> 节能、资源、集约类 >> 正文  
  关于发布水专项“城市污水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装备产业化”等13个课题申报指南的通知         
关于发布水专项“城市污水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装备产业化”等13个课题申报指南的通知
[ 作者:佚名    转贴自:http://www.nmp.gov.cn/tztg/201208/t20120802_2973.htm    点击数:98    更新时间:2013/12/9    文章录入:admin ]
[注:本站登载的某些文章并不代表本站支持或反对其观点或肯定其真实性]

关于发布水专项“城市污水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装备产业化”等13个课题申报指南的通知

建科研函[2012]140号


日期:2012年08月02日    

有关单位:

  根据水专项“十二五”规划目标和重点任务,针对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急需解决的问题,结合《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的实施,水专项“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研究与示范”主题(以下简称“城市主题”)2013年度拟立项开展相关课题研究。现发布第一批课题申报指南,以择优确定课题承担单位。

  城市主题第一批拟立项课题包括“城市污水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装备产业化”、“城市污水高含固污泥高效厌氧消化装备开发与工程示范”、“重点流域城市污水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优化应用研究”、“城市径流水质水量预测及综合管控技术研究”、“城市地表径流减控与面源污染削减技术研究”、“城市排水系统溢流污染减控技术研究”、“城市污水处理厂节能降耗稳定运行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技术集成与设备成套化应用”、“节地型城镇污水处理厂工艺技术研究与示范”、“北方温室景观型污水复合处理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分散式污水就地处理和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冷冻相变法高效污水处理技术研究”、“城市内河水体氮磷去除及富营养化控制技术研究”等13个。课题申报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要求

  (一)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过去3年内无不良信用记录的内资或内资控股企业、事业单位均可申报。申报单位可单独或联合具有优势的相关单位共同申报,但原则上不超过5家。鼓励开展国际合作研究。不接受个人申请。

  (二)申报负责人应在相关研究领域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丰富的工作经验,作风正派,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能够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且过去3年内没有不良信用记录。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截止到2013年1月1日)。政府部门公务人员不能作为课题负责人,课题负责人同期只能承担1项水专项课题,同时参加1项;课题参与人员同期只能参与2项水专项课题研究工作。

  (三)申报单位提出的经费分配方案应科学合理,牵头单位所占国拨经费预算额度原则上不少于40%。

  二、格式要求

  申报内容原则上要求在申报指南(附件1)确定的范围之内,申报单位按要求编写申报书(附件2)和预算书(填报软件下载地址http://www.jsbszx.org.cn/downnews.asp?id=22),由牵头单位法定代表人(或委托授权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全套申报材料须包装完好,注明“不准提前启封”字样,并在封面加盖单位公章。不符要求的申报材料视为无效。

  三、报送要求

  申报书纸质版一式15份(正本1份,副本14份),预算书纸质版一式5份(正本1份,副本4份),word版光盘2份。请将申报材料于2012年8月10日17:00时前送达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逾期不予受理。

  四、我们将根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管理暂行规定》和《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组织评审,择优确定研究任务承担单位。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科研开发处
  刘言正、薛重华、陈新
  电  话:010-58934022、58934694(传真)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9号
  邮  编:100835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

  2012年8月1日 

附件:
1、申报指南
2、申报书编写提纲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研究与示范主题

 

 

 

项目(课题)申报指南

(第一批)

 

 

 

 

 

 

 

 

住房城乡建设部水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

二〇一二年八月


 


 

一、      城市雨水径流管理与径流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

(一)指南说明

针对我国在城市雨水径流管理和内涝防治方面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基础设施薄弱、技术储备不足、政策保障缺失的现状,本项目将以城市雨水径流管理与污染控制的基础理论创新、综合技术体系构建、工程规范标准提升、长效管理机制创建为总体目标,从“基础理论、工程技术、综合管理”三方面出发,深入研究城市降雨汇流过程、地表空间响应、排水系统调控、径流(面源)及溢流污染控制等各环节的关键技术问题,在巢湖、太湖、海河、滇池等重点流域开展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为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径流管理与污染控制系列化解决方案提供技术支撑。

项目按研究任务分解,下设3个课题:

1、城市径流水质水量预测与综合管控技术研究;

2、城市地表径流减控与面源污染削减技术研究;

3、城市排水系统溢流污染减控技术研究。

本项目以课题为单位进行申报,鼓励开展国际合作研究。

(二)指南内容

课题1:城市径流水质水量预测与综合管控技术研究

1. 研究目标

针对我国许多城市因降雨导致的城市严重内涝灾害和降雨径流污染问题,通过深入和系统研究城市降雨历程、径流形成和管理过程的共性技术问题,创新和完善城市雨水径流的设计计算理论体系和设计(模拟)软件,突破城市径流的综合诊断、风险评估与预警预报技术,提出因地制宜的城市径流综合管理和控制对策,选择重点流域的典型城市开展技术示范应用,为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径流管理与污染防治综合管控体系奠定基础。

2. 主要研究内容

1)不同地域城市降雨类型及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研究不同地域的降雨类型及时空变化差异;初步评估城市降雨分区的必要性;重点研究和完善现有暴雨强度公式编制方法,提高其适用范围和准确度。

2)城市不同用地类型的动态径流系数及影响因素研究

研究城市不同下垫面的径流系数及其变化特征;确定影响径流系数及其动态变化的关键因素及影响方式;建立描述动态径流系数的数学函数体系及边界条件。

3)基于遥测与遥感的城市径流数据模型研究

研究基于LiDAR和航空影像的地表空间类型与地表高程专项识别技术,建立城市径流数据指标体系;根据城市地表高程数据和下垫面类型,研发基于遥测与遥感的城市径流数据模型建模方法,开发城市径流数据模型专项建模及图像-径流系数转换软件;开发城市特征雨型及动态径流系数GIS数据库,为内涝预测提供数据接口

4)城市径流水质水量预测技术及雨水系统设计软件开发

开发基于雨型和动态径流系数的城市径流量及污染负荷预测技术和城市地表径流水质水量耦合模型,并验证和评估预测效果,编制模型的使用指南;结合研究区域排水管网水力学模型,开发符合我国规范要求、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统筹降雨特征、地表空间类型、管道系统特点的雨水系统规划设计软件。

5)城市径流综合诊断、预警预测及污染控制的综合管控技术研究

借鉴国外成熟经验,构建城市内涝积水预测预警系统并评估危害程度,研究基于雨水管理与径流污染控制的排水系统日常运行养护与应急处置原理与机制,研究涵盖城市雨水径流全过程的各相关部门资源优化配置的联合调度信息集成技术;编制城市内涝防治技术导则、城市径流联合调度与综合管控技术规程。

3. 考核指标

1)提出基于动态径流系数和雨型变化的暴雨强度及径流量通用计算方法,并在不同地域3个以上城市进行验证与应用;

2)提出适合我国城市特征的耦合雨型、降雨历程、用地类型的汇水历程计算方法及数学模型方法;

3)地表径流数据模型关键指标识别精度达到85%以上,模型精度高于50×50m/单元,模型预测与实际一致度80%以上,可整体处理的模型容量大于400km2,数据容量大于10TB

4)提出符合我国规范要求,统筹雨型、降雨历程、地表空间、管道系统的雨水系统规划设计(模拟)软件;

5)提出地表汇流、管道径流、河道径流一体化计算机仿真模型及内涝预警技术和平台,在2个以上城市开展内涝及退水的监测、预警;

6)编制城市径流水量设计计算手册和城市径流联合调度与综合管控技术规程;

7)形成软件著作权2项,申请发明专利2项以上;

4. 实施年限

20131月至20166月。

5. 课题经费来源及构成

课题国拨经费不超过2000万元,配套资金不低于500万元。

6. 其它要求

课题申报单位应在城市排水系统规划设计、工程技术、运营管理等方面具有良好工作基础,熟悉雨水管理数学模型应用,具备课题研究的数据积累、前期成果以及较好的工程实践经验。

 

课题2:城市地表径流减控与面源污染削减技术研究

1. 研究目标

针对国内城市积滞水频繁发生,城市内涝和径流污染严重等问题,着重从城市地表空间规划、工程实施方式和污染源管理控制等角度,研究源头减流、削污、补源、控涝以及多功能综合协调的城市径流源头减控与污染物过程削减技术,建立防治城市内涝和径流污染的地表空间规划和工程技术体系,为我国不同类型城市开展雨水调控径流管理与面源污染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2. 主要研究内容

1)地表特征对径流历程的影响及规划控制技术

研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空间布局对径流过程的影响及径流规律,在掌握不同类型下垫面径流过程特征参数和径流污染时空分布特性、雨洪控制、径流污染与地表空间类型相互作用机制的基础上, 研究城市径流污染减控和内涝防治的空间规划分区和布局技术。

2)城市雨水调控和内涝管理技术集成研究

研究地表空间积滞水等级划分方法和内涝判别标准及城市排涝标准的确定方法;研究城市径流污染减控和内涝防治设施布局方法和系统方案;研究通过改变地表覆盖条件和径流路径的城市雨水生态调控技术和排水设施调控减流技术,提出地表积滞水的疏导与滞蓄技术形成城市雨水调控和内涝管理的技术体系。

3)城市面源污染控制评估与技术集成

调查城市面源污染的主要特征,评估现有城市面源污染控制技术及工程实施效果,研究提出城市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的评估方法与基准指标,构建城市面源污染控制技术评估的方法体系。开展城市面源污染控制单元技术、控制工程或不同技术组合的评估分析,确定其适用范围和条件,建立集成技术和工程案例库,研究适合于不同城市面源污染全过程控制的规划设计方案。

3. 考核指标

1)提出城市内涝等级划分及排涝标准的确定方法,编制基于地表积水引流滞蓄的城市内涝减控技术导则;

2)提出城市径流污染减控和内涝防治规划分区和布局技术,编制径流污染与内涝控制的竖向设计及排水系统规划导则;

3)提出城市不同下垫面的径流削减与污染物源头减控技术,5年重现期以下降雨,单种下垫面径流系数降低10%以上;示范应用区域(500ha以上),综合径流系数削减15%以上,申报单位应明确污染物消减值并明确相应的课题考核测试方法;

4)建立城市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经济评估方法,形成城市面源污染控制技术典型案例数据库;

5)编写城市面源污染控制规划设计与工程实施技术导则或手册;

6)申请发明专利3项以上。

4. 实施年限

20131月至20166月。

5. 课题经费来源及构成

课题国拨经费不超过1800万元,示范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配套经费不低于1800万元。

6. 其它要求

课题申报单位应具有雨水管理、内涝防治、市政排水、径流污染控制、城市面源污染控制、规划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和工程实践经验。

 

课题3:城市排水系统溢流污染减控技术研究

1. 研究目标

针对不同城市分流制、合流制排水系统以及两种体制排水系统混用混接的排水系统的初期雨水溢流污染问题,以削减城市排水系统溢流污染负荷为核心目标,开展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排水系统溢流污染减控技术研究,并进行工程示范,提出指导我国城市排水系统的总体规划设计和运行管理的技术规程。

2. 主要研究内容

1城市排水体制对排水系统溢流污染控制的影响研究

针对不同城市分流制排水系统、合流制排水系统以及两种体制排水系统混用混接的现状,研究不同排水体制及运行模式对城市径流污染控制的影响,建立城市排水体制及系统整体设计的基本原则、指标参数体系,研究提出不同降雨量水平、不同规模服务范围、不同排水体制的排水系统溢流污染控制工程需求及经济适用性综合评估方法。

2)分流制排水系统旱季雨污混接控制适用性技术研究

针对城市排水系统雨污混接造成的旱季溢流污染问题,建立全国典型城市雨污混接水质特征因子数据库,形成雨污混接识别技术方法;选择不同混接程度的排水系统,开展混接改造多方案的技术经济优化比选研究与示范应用,形成雨水管网混接改造规范和技术标准,推广应用于城市排水系统雨污混接污染控制。

3)初期雨水拦截输送技术与调蓄系统规划设计技术研究

针对分流制排水系统和合流制排水系统的初期雨水溢流污染问题,考虑雨水强排系统和自排系统在水力过程线、管渠污染物沉降特性和末端控制条件等方面的不同,研究初期雨水拦截输送技术、排水系统在线和离线调蓄关键技术,提出适用于不同排水体制、模式的在线和离线调蓄设施的优化布局及设计参数,开展工程示范应用,提升城市防涝能力和污染控制的工程绩效。

4)强化初期雨水处理的污水处理技术和运行模式研究

针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典型工艺流程和初期雨水水质水量特性,提出污水处理厂处理初期雨水的排放标准;研究适应初期雨水水质、水量变化的处理工艺优化技术和现有设施设备改造技术;针对降雨期和非降雨期进水水质水量变化,提出强化初期雨水处理的污水处理厂改造技术和运行模式,并开展示范应用。

5城市排水系统溢流污染减控的综合调度与技术集成

以分流制、合流制管网、调蓄设施和污水处理厂为排水系统的构成单元,开展截污、分流、调蓄等综合调度与技术集成研究,有效削减区域排水系统的溢流污染负荷;针对不同排水系统特点,修订排水管渠水力设计参数、排水系统截流模式及参数,形成标准化、系列化的城市排水系统溢流污染减控技术,并编制技术导则。

3. 考核指标

1)提出基于溢流污染控制的城市排水系统设计方法、总体技术方案及指标参数体系,提出溢流污染控制的需求分析及技术经济综合评估方法;

2)建立3个以上代表性城市排水系统雨污混接水质特征因子数据库,提出分流制排水系统雨污混接识别与控制技术;

3)分流制系统旱季雨污混接污染减控示范应用(3km2以上),示范区旱季溢流污染负荷削减20%以上;分流制系统初期雨水溢流污染减控示范应用(3km2以上),小于2.5mm/h降雨时,排水系统不产生溢流排放,雨天溢流污染负荷削减20%以上;合流制系统初期雨水溢流污染减控示范应用(3km2以上),小于4mm/h降雨时排水系统不产生溢流排放,排水系统雨天溢流污染负荷削减20%以上;

4)提出城市污水处理厂雨季超负荷运行的调控技术措施;

5)编制城镇排水管渠设计技术规程、雨水调蓄系统技术规程、雨水管网混接改造技术规程;排水系统的养护管理规程;

6)提出《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修编稿;

7)申请发明专利3项以上。

4. 实施年限

20131月至20166月。

5. 课题经费来源及构成

课题国拨经费不超过1800万元,课题实施示范工程配套经费不少于2700万元。

6. 其它要求

课题申报单位应在城市排水系统溢流污染控制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础,具备开展相关研究的工程实践和前期成果。


 

二、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资源化新技术开发集成与工程化项目

(一)指南说明

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年污泥(以下简称污泥)总产生量近3000万吨(以含水率80%计),但由于长期以来“重水轻泥”,使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成为我国城市水污染控制领域的相对薄弱环节。“十二五”期间,污泥的安全处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成为水污染治理的一项重点任务,急需研究适合我国污泥特性的、符合能源化和资源化要求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路线和经济适用的设备。

本项目拟开展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资源化利用的关键技术研究开发,污泥处理处置及资源化利用装备的产业化发展,以及污泥处理处置及资源化利用的技术集成和装备技术标准研究,为提升我国城市污泥处理处置及资源化利用的技术水平和装备国产化率提供技术支撑。

项目按研究任务分解,下设3个课题:

1、城市污水高含固污泥高效厌氧消化装备开发与工程示范

2、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装备产业化

3、重点流域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优化应用研究

本项目以课题为单位进行申报,技术优势突出并具有产业化实力的企业可申报课题2的单项任务。鼓励国际合作开展研究。

(二)指南内容

课题1:城市污水高含固污泥高效厌氧消化装备开发与工程示范

1. 研究目标

针对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高含砂、有机质偏低并进而导致厌氧消化效率偏低及运行难度增大等问题,开发适用于我国高含固污泥厌氧消化技术装备,提升污泥厌氧消化及能源回收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污泥减量效果,推动我国污泥厌氧消化及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工程应用。

2. 主要研究内容

系统开发污泥高温热水解预处理和污泥高温厌氧消化技术,研制高含固污泥高温热水解预处理和高含固污泥高温厌氧消化的成套装备,完成脱水污泥高温热水解与高含固污泥高温厌氧消化的系统集成,并开展工程示范应用;研究开发高含固污泥厌氧消化沼液的厌氧氨氧化技术。

3.考核指标及成果形式

1)开发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高温热水解成套装备,实现污泥连续处理,示范工程规模达到100/天污泥以上,单位投资成本不高于10万元/吨污泥;

2)污泥厌氧消化处理系统的单位容积产气率较传统厌氧消化技术提高40%以上,示范工程应用规模达到100/天污泥以上,单位投资不高于30万元/吨污泥;

3) 厌氧消化沼液处理技术半生产性试验,氨氮去除率大于90%,总氮去除率大于80%

4)申请发明专利3项以上。

4. 经费来源及构成

课题国拨经费不超过3000万元,配套经费不少于3000万元。

5. 实施年限

20131月至20166月。

6. 其它要求

申报单位应在污泥高温预处理及厌氧消化方面具有较好的前期工作基础。

 

课题2: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装备产业化

1. 研究目标

针对我国城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装备滞后的问题,开展核心技术装备的产业化研究与实际工程应用,通过污泥处理处置核心装备的开发、性能优化和提升,提高我国污泥处理处置的装备水平,提升污泥处理处置装备的成套化供货能力,实现污泥处理处置装备产业化规模应用。

2. 主要研究内容

重点研究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关键装备产业化开发,包括技术装备的开发、现有装备的效率优化提升、设备制造企业的生产能力提升及研究制定装备标准化成套化标准研究和建立装备产业化平台,实现装备规模化产业化应用。

具体包括污泥预处理设备,污泥浓缩和脱水设备,高效污泥好氧堆肥设备,污泥脱水干化一体化设备,污泥干化和焚烧设备等。设备开发程度应已具备产业化应用的条件。

3. 考核指标及成果形式

1)形成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高效处理关键设备及产品配套方案、核心设备及产品,设备产品类型不少于5种并形成国产化批量化供应能力;设备产品可靠性和使用寿命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价格不超过国际同类产品的75%

2)产业化开发的污泥处理核心设备在15座以上城镇污水处理工程中应用;

3)污泥处理成套设备工程应用累积总产值不低于5亿元;

4)制定所研发污泥处理核心设备及产品标准(行业与企业)与质量检测评估办法3项以上;建立污泥装备产业化平台;

5)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以上。

4. 经费来源及构成

课题国拨经费不超过4000万元,配套经费不少于6000万元。课题拟采用后补助方式资助。

5. 实施年限

20131月至20166月。

6. 其它要求

以企业联合体申报,牵头单位应具有组织协调、开发研究和推广应用能力。技术优势突出并产业化实力强的企业可对单项技术装备进行申报,应提出明确的技术经济和产业化指标,国拨经费额度300万元,产业化配套经费不少于600万元。

 

课题3:重点流域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优化应用研究

1. 研究目标

针对重点流域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难题,通过调研、评估、优化和实施,形成系列化的工程实施方案,提升重点流域污泥处理处置水平,降低污泥二次污染的风险,为重点流域水环境改善和我国城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路线的选择提供技术支撑。

2. 主要研究内容

系统调研重点流域重点城市的污水污泥处理处置现状及存在问题,根据不同城市特点、污泥特性和处理处置要求,研究相适应的处理方法、处置方式和设施布局,形成污泥处理技术和大型污泥处理设施优化方案和运行管理策略,并在实际工程中得以采纳或实施。

编制适合我国重点流域城市特点的污水污泥资源化处理处置规划;确定工程设计方法、技术参数和运行方式,编制可操作性强的工程技术和产品标准规范,形成产业化装备标准图集,建立国产化技术装备集成产业化推广应用平台。

3.考核指标及成果形式

1)提出不少于10个重点流域城市的污水污泥处理处置及资源化利用现状的综合调研与技术经济评估报告;

2)提出不少于10个重点流域城市的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现有技术的节能降耗优化方案和运行管理策略,在5个以上城市得到采纳与实际应用,优化运行方案研究及应用的污泥处理设施规模不少于200/天污泥处理量(以含水率80%脱水污泥计);

3)提出不少于10个重点流域城市的污水处理厂处理处置与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方案和总体规划,得到主管部门的审批或批复;

4)编制污水污泥资源化工程技术标准2套、产品标准2套、产业化装备标准图集2套;

5)编制国家污水污泥处理行业低碳技术政策(建议稿);

6)构建城市污泥资源化技术与设备产业化评估平台。

4. 经费来源及构成

课题国拨经费不超过2000万元,配套经费不少于1000万元。

5. 实施年限

20131月至20166月。

6. 其它要求

鼓励具有国家甲级工程设计资质的设计研究院所牵头,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地方水务部门或企业开展联合研究。

牵头单位需提供五年来污泥处理工程规模不小于100/天以含水率80%脱水污泥计)的设计业绩清单及相关证明。


三、      城镇污水处理厂优化设计与运行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

(一)指南说明

我国已有3000多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建成并投入运行,在水污染控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二十世纪建设的污水处理厂多按二级或三级排放标准设计,普遍存在停留时间过短、功能过于简单的问题,除磷脱氮及高排放标准提标改造成为必然;而提标改造中普遍遇到的难题就是占地面积受限。随着排放标准不断提高,所需的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越来越复杂、停留时间越来越长、能耗物耗越来越大,如何在保障功能提升和稳定达标的同时缩短工艺流程、减少占地和降低能耗物耗水平,成为必然要面临及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因此,本项目拟针对高排放标准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全流程工艺技术及设备配套、运营管理水平全面提高等方面需求,基于减排减负、节能降耗和节地减碳的原则,开展节地节能型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技术、核心设备产品和运营管理技术的集成研究与工程示范应用。

项目按研究任务分解,下设3个课题:

1城市污水处理厂节能降耗稳定运行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2、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技术集成与设备成套化应用

3、节地型城镇污水处理厂工艺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

本项目课题1和课题3以课题为单位进行申报;课题2鼓励按课题为单位联合申报,也可按课题研究任务选择单项任务进行申报。鼓励开展国际合作研究。

(二)指南内容

课题1:城市污水处理厂节能降耗稳定运行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1. 研究目标

立足重点流域并向全面行业,针对城市污水处理厂稳定达标和节能降耗的技术需求,特别是运行管理控制要求,在全面分析影响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处理水质和能效物耗水平各类因素的基础上,研究开发污水处理工艺过程的单元及系统运行优化技术,构建稳定运行保障及优化决策支持系统,初步形成我国城市污水处理运行技术体系,形成具有全国指导性的技术指南,为进一步提高出水水质并实现节能降耗,提高我国城市污水处理行业整体运行水平提供技术支撑,通过示范推广,助力国家节能减排战略。

2. 主要研究内容

(1)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节能降耗潜力调研与评估

以重点流域为主,全面调查我国典型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水量水质变化特征、污水处理工艺过程及关键参数、设施设备能力配置、能耗物耗水平以及工程设计与运行管理关键问题,系统评估城市污水处理行业总体绩效,提出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总体运行优化潜力与技术对策。

2)城市污水厂节能降耗稳定运行优化技术集成研究及示范

基于全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现场工艺运行分析及效益评估,主要针对重点流域,选取不少于5座典型城市污水处理厂开展城市污水低碳源损耗除砂强化处理技术研究,并进行技术示范;选取不少于15座典型城市污水处理厂(需涵盖AAO、氧化沟、SBR及各种变型及组合),开发出水水质达标并稳定运行约束条件下以节能降耗为目标的优化运行集成技术,并进行技术示范。

3)城市污水处理运行保障及优化决策支持系统开发

以提高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保障水平和优化决策水平为目标,研究城市污水处理厂关于设施设备维护、运行报表、故障诊断与排除、安全质量管理、风险评价、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碳排放评价以及综合绩效评价等方面规律与特征,开发相应的程序、策略、方案、预案、模型、体系、标准及数据库,构建运行保障及优化决策支持系统。

3. 考核指标

1)开发出城市污水处理厂节能降耗稳定运行的优化集成技术,建立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保障及优化决策支持系统;

2)建立不同水质出水标准典型污水处理厂的能耗数据库,编制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技术指南和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营质量评价标准文本;

35座强化泥沙处理示范厂,处理总规模大于20m3/d,泥沙分离效率提高20%以上,活性污泥MLVSS/MLSS比值提高15%以上;

415座节能降耗示范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总规模大于100m3/d,在处理后水质稳定达标基础上,单位耗氧物质降低电耗10%以上;

5)申请发明专利或软件著作权3项以上。

4. 实施年限

20131月至20166月。

5. 课题经费来源及构成

课题国拨经费不超过1800万元,配套经费不低于2700万元

6. 其它要求

课题申报单位应在城市污水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与运营管理方面具有良好的工作基础,具备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前期成果以及较好的工程实践经验。

 

课题2: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技术集成与设备成套化应用

任务1: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

1. 研究目标

针对高排放标准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和运行过程中面临的碳源不足、水质水量变化、占地面积受限等一系列共性问题,研究提出3种以上适用于不同地区特征、进水水质和气候条件的高排放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工艺技术路线及工艺设计方案,开展规模化示范应用,并编制高排放标准污水处理工艺设计指南或手册。

2. 主要研究内容

(1)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技术路线与工艺技术方案研究

评估分析已建污水处理工程的工艺技术及运行效果,提出适用于不同地区特征、进水水质和气候条件的高排放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工艺技术路线及设计方案。

(2)高排放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控制策略与核心工艺要点研究

确定高排放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工艺的核心控制单元,包含水质水量变化等的应对策略、核心单元设计参数的适用性分析和工艺技术要点。

(3)高排放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配套设施工艺技术研究

综合分析城镇排水管网、污泥处理单元等配套设施及配套设施产物对高排放标准污水处理厂稳定达标的影响,提出适用于高排放标准污水处理厂的设施配套方案和技术要求。

(4)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技术的设计应用与工程示范

采用所提出的高排放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工艺技术方案进行工程设计,通过工程示范应用进一步优化完善设计方案。

3. 考核指标

(1)形成包含15座以上高排放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调研报告,提出高排放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与运行控制技术要点;

(2)提出3种以上适用于不同地区特征、进水水质和气候条件的高排放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工程及配套设施提标建设工艺技术路线及工艺设计方案,具备技术先进性、经济合理性和运行调整灵活性;

(3)新建或提标改造城镇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不少于20座(达到施工图设计阶段及以上),或总规模不小于150万m3/d(开工建设以上),其中稳定运行半年以上的工程规模不小于50万m3/d;

(4)编制高排放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工程设计指南或手册。

4. 实施年限

20131月至20166月。

5. 经费来源及构成

本任务国拨经费不超过1000万,配套经费不低于1500万元。

6. 其它要求

要求设计研究院所牵头,提供近五年所承担一级排放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工程规模不小于100m3/d的设计业绩清单及证明材料。

任务2:高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全流程设备配套与产业化示范

1. 研究目标

针对高排放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所面临的设备成套化及配套问题,以核心设备和关键产品为产业化研发重点,提出高排放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和优化控制为核心的全流程设备集成配套方案;完成核心设备及产品的产业化开发,形成设备产品的批量生产能力,实现城市污水处理核心设备的成套化供货能力。

2. 主要研究内容

1)高排放标准污水处理厂全流程设备配套与核心设备研发

提出适合不同区域特征和水质特征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全流程设备成套化配套方案,进一步优化和改造核心工艺设备,优选通用设备及附属设备,并形成核心设备产品的批量化生产能力;

2)高排放标准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建设设备成套化应用

对全流程设备配套方案、核心设备、关键仪器仪表等开展工程应用研究,并编制城镇污水处理工程工艺设备选型与成套化技术导则。

3. 考核指标

1)形成高排放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关键设备及产品配套方案,明确污水预处理、生物处理、深度处理单元的核心设备及产品,设备产品类型不少于5种,形成核心设备及产品的国产化批量化供应能力;设备产品可靠性(能耗,药耗等性能指标)和使用寿命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价格不超过国际同类产品的75%

2)产业化开发的污水处理核心设备在15座以上城镇污水处理工程中应用,其中每个项目中至少有两个工艺段使用核心设备;

3)高排放标准城镇污水处理成套化设备及仪器仪表工程应用累积总产值不低于3亿元人民币;

4)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以上。

4. 实施年限

20131月至20166月。

5. 经费来源及构成

本任务国拨经费不超过1500万元,产业化配套经费不低于3000万元,拟采用后补助方式资助。

6. 其它要求

以污水处理设备企业联盟或联合体申请,应具有核心工艺设备成套化及生产制造能力,核心设备应在国内有成功应用案例。

申请单位需提供核心工艺设备应用清单及证明材料,其中至少有一个工程案例应用时间达到6个月,且获得用户认可。

 

课题3:节地型城镇污水处理厂工艺技术研究与示范

1. 研究目标

针对用地不足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与建设的需求,研发污水处理节地技术并开展工程示范,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城镇污水处理厂节地技术体系,为降低污水处理行业土地消耗提供技术支撑。

2. 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单元构筑物竖向功能强化、工艺流程竖向叠加,减少单元构筑物及全厂的综合占地;研究污水处理过程二次污染物深度处理与控制等环境保障技术措施,降低隔离距离需求。通过以上措施较大幅度降低污水处理设施对土地的需求。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1)研究臭气以及噪音等二次污染深度处理与控制技术,为节约污水处理厂周围隔离空间,并进而降低总体占地提供技术基础。

2)研究单元构筑物竖向功能强化技术及竖向叠加工艺流程技术,在处理功能不变的情况下,降低处理厂总体占地。结合污水处理工艺、设备与水力学等方面的集成设计,强化立体空间利用,研究开发污水处理设施多层化、立体化或模块化建设的工程技术方案;

3)研究节地污水处理厂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模式,提出我国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节地潜力,为降低污水处理行业土地消耗提供技术支撑。

4)开展节地型污水处理工艺技术的工程示范,结合示范工程的建设与运行,提出节地型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设计及运行指南。

3. 考核指标

1)开发基于臭气以及噪音等二次污染深度处理与控制和单元构筑物竖向功能强化及竖向工艺流程叠加的污水处理节地技术。

2) 建设基于深度除臭及噪音控制技术的节地型处理设施1座,处理规模不低于5m3/d,厂界恶臭指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噪音等指标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一类标准;

3)建设基于单元构筑物竖向功能强化技术及竖向叠加工艺流程技术的示范工程1座,处理规模不低于5m3/d,在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的前提下,占地面积较《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的相关指标降低35%以上,直接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增加比例不超过15%

4)提出节地型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设计指南和占地评价基准;

5)提出节地污水处理厂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模式;

6)申请发明专利3项以上。

4. 实施年限

20131月至20166月。

5. 课题经费来源及构成

课题国拨经费不超过1800万元,工程建设与运行配套经费不低于2700万元。


 

四、      生态友好型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

(一)指南说明

小城镇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是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战略的重要举措。推广应用符合小城镇特点和绿色住区及建筑需求的分散型污水处理,是对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补充,是污水源头减量的重要途径。本项目研究开发适合我国主要地域特点和主要分散性发生源类型的生态友好型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初步构建适合于我国国情的分散性生活污水处理新社会环境模式。

项目按研究任务分解,下设3个课题:

1、北方温室景观型污水复合处理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

2、分散式污水就地处理和利用技术研究与设备开发;

3、冷冻相变法高效污水处理技术研究。

本项目要求按课题为单位进行申报,鼓励开展国际合作研究

(二)指南内容

课题1:北方温室景观型污水复合处理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

1. 研究目标

针对北方分散小型污水处理系统冬季处理效率低、运行维护难度大、常规处理工艺难以持续稳定运行等问题,利用温室环境条件下太阳光能加热保温作用,集成大型人工温室环境建造及控制技术、活性污泥微生物与植物群落生态协同污水净化处理技术、室内园林景观设计与空气除臭净化处理技术,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温室景观型污水复合处理系统和工程实施技术,实现污水处理与景观生态建设的统一,为“休闲园林式”污水处理设施提供技术设备。

2. 主要研究内容

重点研究温室环境条件下植物群落-活性污泥微生物复合处理系统的污水净化机理及复合生态效应,开发温室景观型污水复合处理系统及相应的工艺技术与成套设备产品,结合系列范工程的设计建设,建立工程实施与运行控制方法,编制技术指南。

主要研究任务包括:

1)植物群落-活性污泥微生物污水复合处理系统构建技术;

2)有机物及氮磷在复合处理系统中的迁移转化与降解模式;

3)温室气候对复合处理系统污染物降解性能的影响规律;

4)温室复合处理系统的环境质量控制及臭气净化处理技术;

5)污水处理与温室景观相协调的规划设计与工程实施技术;

6)温室景观型植物群落-活性污泥微生物复合处理系统的工程实施方案、设备成套和工程示范应用。

3. 考核指标及成果形式

1)开发出温室景观型污水复合处理系统,提出2种以上不同复合模式的工程实施方案及工艺参数,提供成套工程设计图纸;

2)研制出温室景观型污水复合处理系统的关键工艺设备,形成生产制造和全套设备配套能力;

3)建立5座以上温室景观型污水复合处理系统示范工程、总处理规模不低于500m3/d,出水水质和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当地要求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相关等级;

4)编制温室景观型污水复合处理系统设计与运行技术指南;

5)申请发明专利3项以上。

4. 经费来源及构成

课题国拨经费不超过800万元,示范工程配套建设与运行经费不低于800万元。

5. 实施年限

20131月至20166月。

6. 其他要求

要求申报单位具有污水处理设备研制或工程设计能力,并提供示范工程建设的业主意向证明材料。

 

课题2:分散式污水就地处理和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

1. 课题目标

结合我国典型地域分散性生活污水的排放特点,开发适宜的节能、节地、节材、节水型分散式生活污水就地简易收集、生态/仿生态处理、景观/农业用水技术,并进行工程示范,形成适合于我国主要地域特点的主要分散性发生源类型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与再利用技术体系。

2. 主要研究内容

针对国家倡导的城区绿色小区、绿色建筑以及小城镇、农村村庄等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需求,选择2种以上代表性地域,研发以节能、节地、节材、节水为特点,生态环境友好以及经济成本低廉的分散式生活污水收集与输送技术、就地生态处理与景观或农业用水等三方面技术,并形成技术体系,并通过典型城区绿色小区、绿色建筑、小城镇及农村村庄4种分散性生活污水发生源类型、代表性规模的工程示范,初步提出我国2种以上代表性地域、4种类型分散性生活污水污染源的生态环境友好的就地收集、生态处理与景观或农业用水技术系统的建议稿。

3. 考核目标

(1)开发我国2种以上代表性地域特点的城区绿色小区以及绿色建筑分散性生活污水简易收集与输送技术、就地生态处理与景观用水等三方面技术形成的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的单位生活污水基本投资成本为现行技术体系的1/2以下,其运行成本为现行技术体系的1/3以下,其维持管理成本为现行技术体系的1/5以下;完成不小于50/天规模的绿色小区工程示范1个,不小于10/天规模的绿色建筑工程示范1个;该示范工程最终处理水根据回用要求达到国家相应的标准,且对其周边生态环境不产生相关污染;

(2)开发我国2种以上代表性地域特点的小城镇以及农村村庄分散性生活污水简易收集与输送技术、就地生态处理与景观或农业用水等三方面技术形成的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的单位生活污水基本投资成本为现行技术体系的1/2以下,其运行成本为现行技术体系的1/5以下,其维持管理成本为现行技术体系的1/8以下;完成不小于50/天规模的小城镇工程示范1个,不小于10/天规模的农村村庄工程示范1个;该工程示范最终处理水根据回用要求达到国家相应的标准,且对其周边生态环境不产生相关污染;

(3)提出我国2种以上代表性地域、4种类型分散性生活污水发生源的技术导则与技术规范建议稿各1份。

4. 经费来源及构成

课题国拨经费不超过1200万元,要求配套经费不少于800万元。

5. 实施年限

20131月至20166月。

 

课题3:冷冻相变法高效污水处理技术研究

1. 研究目标

针对北方地区冬天寒冷,污水处理能耗高、效率低的特点,研究开发冷冻相变法高效污水处理工艺技术,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条件,实现水资源的回收利用,降低污水处理的工程投资与运行成本,探索北方缺水寒冷地区低耗高效环境友好型的污水处理新工艺。

2. 主要研究内容

通过小试和中试研究,对冷冻相变法高效污水处理技术开展系统探索研究和实用化工程技术研究,重点解决:

1)冷冻相变法污水高效处理的预处理技术;

2)冷冻相变法污水高效处理的能量流物质流规律及调控技术;

3)冷冻相变法污水高效处理的固液分离与提取关键技术;

4)冷冻相变法污水高效处理的浓缩剩余污染物处理技术;

5)冷冻相变法污水高效处理的经济技术评估及实用范围;

6)冷冻相变法污水高效处理的工程实施方案及技术参数。

3. 考核目标

1)形成冷冻相变法污水高效处理工艺系统及成套技术,并解决主要工艺单元的工程转化技术问题;

2)在北方寒冷地区建立1个不小于100m3/d处理规模的现场中试研究平台,并进行不少于2个冬天的跟踪检测和工艺过程研究;

3)提出冷冻相变法污水高效处理技术的工程实施方案及工艺设计运行参数,编制工程应用的可行性研究与技术经济评估报告;

4)申请发明专利5项以上。

4. 经费来源及构成

课题国拨经费不超过800万元,配套经费不少于500万元。

5. 实施年限

20131月至20166月。

 


 

五、      城市内湖氮磷去除及富营养化控制技术研究项目

(一)指南说明

“十一五”期间,我国重点流域和典型流域已初步完成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治理的主要污染源控制任务,开始进入城市水环境改善和城市生态安全保障的发展阶段。许多城市投入大量财力和物力进行以城市环境美化和人居环境改善为目的的城市内湖等水体的修复与建设,使城市和居住面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由于城市水体受人为活动的影响大,面源污染问题很难得到根治,加之多数景观水体补水来源不足,水量更新周期长,呈现缓流或滞留水体的特征,氮磷过量所引起的水质恶化严重影响了水体的景观效果,这一现象在水资源短缺城市尤为突出。本课题拟选择海河流域的代表性城市,开展城市内湖氮磷去除及富营养化控制的共性技术研究。

(二)指南内容

1. 研究目标

针对我国重点流域和典型流域城市水环境质量改善的需求,特别是以城市内湖为代表的水体普遍存在氮磷营养盐超标并导致景观效果恶化和带来环境健康隐患的共性问题,以城市内湖为对象,研究其与城市水系统的关联及在城市水环境中的作用,提出城市内湖的水质控制基准;以水中氮磷浓度削减和不同气候特征条件下湖水藻类过度生长的抑制为目标,开展湖体中氮磷的外源和内源分布特性研究,提出源头阻断和控制的策略;针对湖水中长期或季节性氮磷超标问题,研究过量总氮和总磷削减的关键技术;开展氮磷低浓度维持及湖水富营养化控制的集成技术研究,提出相关技术指南或导则,为城市水环境景观系统的质量改善提供技术支撑。

2. 主要研究内容

1)城市内湖的水质控制基准体系研究

选择城市典型内湖,研究其在城市水系统中的作用和水环境功能;选择城市天然内湖,研究与流域自然水系间的水文关联,在城市蓄洪、排涝中的作用,水文过程对水体景观的影响;选择城市人工内湖,研究补水、泄水过程的水力特征及对水体水质的影响;开展城市内湖的功能分类,研究相应的环境与健康风险控制目标,建立以营养盐为主的城市内湖水质控制基准。

2)城市内湖中氮磷的外源与内源分布特性研究

选择代表性城市内湖,针对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指标,长期连续检测,考察水质季节性变化规律;研究不同形态氮磷变化特点,开展污染源解析,判明点源、非点源入湖和湖内底泥释放的污染特征;研究外源氮磷组成特征和时空分布规律,以及与其它水质指标的关联关系;研究内源氮磷释放的主要因素和形态特点;结合藻类生成潜能分析,评价富营养化关键水质要素,提出氮磷源头阻断和控制策略。

3)城市内湖过量总氮总磷削减的关键技术研究

针对城市内湖中长期或季节性氮磷超标问题,以防止藻类过度生长为主要目的,根据氮磷浓度水平和存在形态,设定水中总氮、总磷控制指标,研究过量总氮、总磷的削减技术。针对高氮城市内湖,研究旁路循环高效氮磷去除技术;针对局部入流总氮偏高湖体,研究水体局部净化场技术;整体污染程度较低的湖体,研究自净功能强化技术,在水体的转输和流动路径中削减氮磷污染。

4)城市内湖氮磷低浓度维持和富营养化控制技术研究

结合典型城市内湖的富营养化状况和氮磷的外源、内源分布特点,研究湖水中过量总氮、总磷削减技术的适用性和组合方案;通过建立城市内湖富营养化过程模型,定量描述氮磷和其它相关水质参数对藻类繁殖的作用,判明城市内湖富营养化发生的控制性因子和多种因子的复合作用;在此基础上研究城市内湖氮磷低浓度维持和富营养化控制的技术方案,提出相关技术指南。

3. 考核指标

1)以海河流域城市为主,选择5个以上城市内湖,完成典型案例分析和历时不少于1年的水质检测与富营养化状态评价,其中至少包含2个水面在5ha以上的大中型城市内湖;

2)完成2个以上大中型城市内湖的氮磷污染源解析和外源、内源分布特性研究,至少包含一个高总氮城市内湖(6~12 mg/L);

3)建立以富营养化控制为目标的城市内湖水质基准,对不同气候及环境条件下氮磷水平及比例关系等提出控制指标值;

4)提出2套以上城市内湖过量总氮总磷削减关键技术,其中包含一套高总氮(6~12 mg/L以上)城市内湖的氮磷去除技术;

5)建立城市内湖过量总氮总磷削减关键技术示范工程,湖水中氮磷导致的藻类过度生长得到有效控制;

6)形成以氮磷削减为主线的城市内湖富营养化控制集成技术,提出城市内湖氮磷低浓度维持和富营养化控制技术指南;

7)申请发明专利3项以上。

4. 实施年限

20131~20166月。

5. 课题经费来源及构成

国拨专项经费额度1800万元,工程建设及运行配套经费不低于1800万元。

6. 其它要求

课题申请单位应具有较丰富的相关研究经验。

 

 

 

 

 

 

申报书编制提纲

 

一、课题概述(简要说明课题立项的必要性、课题目标、技术方案、预期成果、筹资方案、组织方式、相关基础条件等)

二、课题目标与任务

(一)课题总体目标;

(二)主要研究任务及任务分解;

(三)拟解决的主要技术难点和问题分析。

三、课题技术方案

(一)课题技术路线描述及路线图;

(二)拟突破的关键技术和主要创新点;

(三)主要示范和产业化内容及配套条件落实措施;

(四)国内外相关技术、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分析及对策(含国际竞争力分析);

(五)国际合作或引进消化吸收方案;

(六)年度目标、年度计划及重要任务的时间节点。

四、课题预期成果与考核指标

(一)成果产出及成果形式;

(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及其水平(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或产品对比);

(三)课题实施形成的示范基地、中试线、生产线及其规模等;

(四)主要社会环境经济效益

1.            分析研究成果对提升我国相关行业技术水平的贡献;

2.            分析对示范区(点)污染减排和水环境改善/饮用水安全保障的具体作用和实施效果;

3.            技术及产品应用的产业化前景分析。

(五)人才队伍建设

五、基础条件和优势

(一)课题申请单位现有技术基础与优势(说明科研实力和保障条件,列举近五年承担相关项目情况、业绩和重要成果,与国内外同类机构的优势比较分析)

(二)课题合作单位任务分工情况;

(三)课题负责人及主要技术骨干人员情况;

(四)课题负责人承担其他相关科研计划任务情况;

(五)课题主要人员列表

六、课题组织方式及管理机制

七、课题预算及筹资方案

八、附件

(一)资金配套证明

(二)支撑课题研究的示范工程说明文件

(三)其他


 

***排版要求***

标题格式:一级标题宋体加黑,小二,单倍行距;二级标题黑体小三,加黑,单倍行距;三级标题楷体小三,加黑,单倍行距;四级标题仿宋小三,加黑,单倍行距;所有标题段前段后间距1行。更多级别标题自定。

正文、图表格式:正文用仿宋、小三字体,1.5倍行距,段间距为0。图表中文字、数字使用仿宋五号字体,单倍行距。目录页不编页码,显示三级标题。

版面要求:A4纸,正反两面印刷,左侧装订。

 

 

  • 上一篇文章: 关于发布水专项2014年度拟立项课题(第一批)择优指南的通知

  • 下一篇文章: 关于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通知
  •    
    [注:标题搜索比内容搜索快]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星球大战:完全载具图解 STAR …[72]

  • 浅谈液压同步 转发自亿美博杨世…[52]

  • 浅谈聚氨酯滚轮与地面的摩擦系…[86]

  • 轨道钢承重计算公式及应用[245]

  • 详谈麦克纳姆轮[92]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外媒:正在唤醒中国的习近平[319]

  • 中国反伪科学运动背后的CIA黑手…[503]

  • [转载]袁隆平真言:中国最大的…[682]

  • 台专家:当年我们造IDF时 大陆…[578]

  • 旅日华人:中国严重误判日本民…[583]

  •  
     相 关 文 章
  • 中国环保产业走出去的机遇与挑…[54]

  • 美国研发3D打印术:24小时内造…[145]

  • 山东德州斥资亿元新建4座污水处…[112]

  • 环保新技术 污泥变“燃料”[127]

  • 关于印发《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148]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 晨光科技        站长:璀璨星辰        页面执行时间:296.88毫秒
    Powered by:MyPower Ver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