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清环保公司启示录
--------------------------------------------------------------------------------
中国建设报
2003-10-10
编者按:本刊上期(9月26日)《城市水业市场化发展趋势研判》一文认为,民营企业(特别是一些环保类企业)主攻中小城镇的水业项目,是城市水业市场化的“生力军”。
实际上,这些企业在工业废水处理领域已有所表现,他们正在对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乃至城市给水项目跃跃欲试,并有所动作(人所共知的背景是,就对环境污染的“贡献”而言,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农业污水各占1/3,工业废水治理设施建设已经先行一步,农业污水治理很难集中进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正当其时)。
本文分析了一个企业案例,虽然难称精当,但刊登此文,对相关企业的发展和城市水业市场化的健康发展也许有一点益处。本文作者系原晓清环保集团公司总裁助理。
北京晓清环保集团公司成立于1989年,曾号称中国环保界的一面旗帜,中国环保企业界的黄埔军校。现今,北京知名的几家环保公司如北京桑德环保产业集团公司、清华永新环保公司、北京金源环保公司等都有晓清环保集团公司的旧部。
北京晓清环保集团公司由最初的晓清环保研究所发展而来。晓清环保研究所成立于1989年,注册资金10万元。公司从创立到崛起壮大,仅仅用了五、六年的时间。
1995年,晓清环保集团公司已发展成为一家集科研、设计、设备制造、设备安装、工程调试、售后服务五位一体的环保高科技企业。业务领域涉及给水、排水、中水、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工程等众多领域。集团公司以北京晓清环境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为科研中心、北京晓清环境工程设备公司为生产基地,在全国各地拥有十多个分公司、子公司,并在呼和浩特、天津等地设立了近十个办事处,与日本鹤见、瑞士ITT、英国联合胶体公司、加拿大阳光公司等国外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至1996年,公司先后承建了196项工程(包括香江花园等中水处理工程54项、南磨房等生活污水处理工程44项、福州啤酒厂等工业废水处理工程31项、游泳池循环水处理工程48项、软水、纯水、给水等工程19项)。至2000底,承建了近600项工程。
1997年,公司发展达到顶峰,集团公司总部拥有员工500多人,业务遍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总裁韩小清先生被评为北京市朝阳区十大杰出青年,被选为北京市政协委员。
在科技研发方面,先后研制出HYS系列中水处理配套设备、WS系列埋地式生活污水配套设备、游泳池循环水处理配套设备、油烟净化配套设备、SBR滗水器、生物填料、格栅、DS系列加药装置、水处理药剂等近百种产品。拥有十多个国家、市、部(委)奖项。
晓清环保公司几乎白手起家,经过短短6年时间,发展成为一个拥有资金几千万元的国内知名的环保企业。其成功得益于以下几点:
国家政策一个企业,是社会的一个分子,只有顺应社会的要求,为社会这个大环境服好务,做好这个社会认可的事情,才能最终得到生存和发展,否则将被无情淘汰。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部分地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付出了环境和生态破坏的巨大代价。1989年,国家已经开始反思这个问题,下大力气治理因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特别是水污染问题。大的项目当然是国家和地方的市政设计研究院来完成,但很多中、小项目(从投资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的环保项目),设计费较低,大的市政设计院不愿意做,这就给民营环保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晓清公司就是顺应了社会的这种迫切需要,顺利、迅速地发展壮大起来的。
社会环境当时,人们对环保技术知之甚少,没有多少人懂,更没有多少人做。项目很多,做不完。而且,人们对环保技术十分陌生,对水处理工程的投资建设几乎没有任何概念。做工程时,报价很高(象设计费、工程调试费基本上为纯利润,象非标设备价格一般利润可达2~3倍,工程利润报价也在50%以上。因为环保项目有风险,有可能技术失败,就要赔钱。环保工程占总投资的5~10%的尾款,一般收不上来。有的尾款达总投资的20%),利润空间很大,有些工程的利润率达到70~80%,就是你给我30%的预付款,我就可以保本经营。因此,可以很快完成公司的原始积累过程。
国家环保总局出于提高人们环境意识、鼓励发展环保企业的考虑,对晓清公司的发展给予大力支持,对其进行推荐。其在职研究生导师在技术上、名望上、人际关系上为晓清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很大支持。
人才荟萃中国的环保行业,有其自身的规律,特别是环保工程公司,不需要大笔风险投资(晓清公司靠10多万元起家),它是完全靠人的智慧来赚钱,利用所做环保工程实现滚动式发展。例如:我给你做工程,你要先给我30%的预付款,设计完成之后再付30%的货款,工程调试前再付20%的工程款,工程调试完成后支付15%,5%的余款做质保金。一环扣一环,基本上每一环都有主动权,由于工程涉及很多的技术问题,甲方自己无法单独完成,只有借助于环保企业,所以基本上能保证资金回笼,你不出资,我就停工,反正你有来自于环保局的压力,而我(环保企业方)没有压力。
环保企业的赚钱来自于技术的优势,技术越强,越容易拿得项目(当然关系和经营工作也非常重要,经营工作需要技术做支撑),技术越强,工程的利润率越高。因此,人在企业中的作用就特别重要。晓清公司作为当时唯一的环保民营企业,政策灵活,可以给人提供“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环境,网罗大批优秀人才也就顺理成章。
企业领导者的个人因素韩小清创业时为28岁,年轻有为,风华正茂,敢想敢干。
近距离接触韩小清,你就会发现老韩有很多优势:(1)由于是设计人员出身,心很细,他也多次讲,人还是心细些好,不要作马大哈;(2)十分注意新技术和技术的研究方向及技术文献资料的收集。作为拥有十几家分公司的集团公司老总,工作比较忙,但公司订的二十余种专业杂志和管理杂志,老韩基本上每篇都要看,重要文章要让秘书复印存档,年底分类整理成册备查。(3)说话极富鼓动性。(4)看人很准,是环保企业界公认的经营高手,对市场的洞察力、判断力很强。他认为,经营工作的关键是人的工作,特别要注意要做细,注意细节问题,晓清公司几年来经营能力强的优势就是工作比别的公司做的多、做的细。只有细,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细,才知道哪个人起主导作用,而不是主观臆断。(5)没有架子,善于人际交往。
晓清环保公司在1997年达到发展顶峰,后由于种种原因开始衰落。其失败主要原因有:
市场因素“急功近利、不择手段”几乎是一些企业家的通病。这种心态的影响,加之工业企业对环保技术知识知之甚少,使得晓清公司的有些人认为通过降低质量标准,可以谋取更大的利润。这种冒犯职业操守和游戏规则的行为,导致公司声誉受损,造成市场萎缩。
另一方面,受传统行业的影响,认为企业大,工程就能拿得多,做得多,利润会更多。企业规模扩张过快,到1997年,仅集团公司总部的人员就达到近500人。
中国环保行业有其固有的特点,环保项目无法给工业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只有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企业本身没有积极性,只有靠政府行为的影响才有环保项目的出现。前几年,中国环保政策有喘息性的特点,几年严一次,来个强制达标排放,如淮河的零点行动、2000年年底的治理期限等。因此我们国家的环保项目就象海绵,环保局挤一下,许多环保项目立即就出现,环保局松一下,一个环保项目都没有。
在环保的低潮时期,大公司与小公司一样,拿到的项目都很少。小公司,人员少,花费少,比较容易度过这种困难时期。大公司,人员多,各种花费庞大,度难关就十分艰难。裁员吧,又下不了狠心,觉得这样显得没良心,加之几年来的工程利润,还有些家底,员就不裁了,慢慢的过难关吧。问题越拖越严重,公司困难,人又多,只能以低工资养人。有能力的优秀员工就会认为,得到的报酬与付出的劳动不能对等,同时认为干活的人与不干活的人拿一样的报酬,心理不平衡。工作积极性下降,拿到的项目更少;项目少,公司更困难,越发没有钱给员工更多的报酬。恶性循环,形成顽疾!
人的因素环保产业的特点,造成了环保工程公司中人比钱重要。环保公司基本上全部是白手起家,人为公司带来的财富也就特别显知易见。一个优秀员工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每年可为公司带来几十万、几百万的财富。我们国家由于旧有体制的影响,一直是低工资。在国有企业和传统行业,这个问题比较容易掩盖,在民营公司,却几乎无法掩盖。许多的员工就会认为付出与回报极不平衡(三、四万元的回报与四、五百万元的财富积累相比的确单薄),造成员工出走。这是一个方面。
另一个方面,国内企业受传统习惯的影响比较严重,特别是早期的民营企业,受家族思想支配,重要岗位要自己人把关。晓清公司也不例外。于是,一些辛辛苦苦打天下的优秀员工心理上极不平衡。这是导致优秀员工出走的另一原因。
资金问题资金的运作问题是晓清公司走向衰落的直接原因。我们知道公司的资金只有在不停的运动中才能为公司带来利润,作为一个公司而言,不可能有大量的现金存在。公司的发展总在不停地从银行贷款、还款。如果资金运作不善,不引起足够重视,在公司经营状况不好时,就容易引发资金循环的断链现象。
1998年,晓清公司有一笔30万元的贷款没有还上,起了导火索的作用,加速了晓清公司的衰败。1998年我国的环保产业进入了低潮,经营状况不太理想,30万元没有还给银行,赶快筹集资金还上了,但却引发不良后果,即银行资信度降低,无法再从银行贷款。很快,另一笔贷款又到期了,还是还上了,超过了还款期限,银行资信度再次降低。这样资金只是进银行,却无法从银行出来形成流通,在负债率很低的情况下,阴沟里翻了船。
几点思考:
1.一个大家认可了的知名品牌,就这么轻易地毁了,实在可惜。我认为,晓清公司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大家一起创业,加之企业领导者比较讲义气,又没有架子,大家合作愉快,又有心理上认可的回报,人气聚集,晓清公司迅速崛起。
其失败的最主要原因也是由于受到种种原因,人气散了,凝聚力没了,一个人难敌四手,导致了晓清公司的衰亡。因此,一个集体、一个团队、一个企业,最厉害的武器是团队精神,只有以这种持久的团结为核心,才能聚集成一个企业的人气,大家才会觉得有奔头,一个企业才会兴旺发达。
2.在企业管理方面,西方有用的手段,在中国未必好使。象股份,这种东西对有产阶级有用,但都是无产者,只给上1%的股份,可能儿子辈可以用得上,要它有什么用。因此,我认为,最主要是要解决报酬问题,薪水能够过上等人的生活,有荣誉感;次之,要让员工有成就感,激发工作的积极性;再之,要让员工有体贴感,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人气氛围。而员工必须优秀,一个人要能干普通两个、甚至三个人的活,不养庸人。
韩先生的成功和每一种尝试给环保企业界带来了很多的经验教训,这也许是韩先生对中国环保企业的独特贡献。马文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