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晨光科技 >> 文章 >> 创业 >> 成功学 >> 正文  
  理工科大学生实践探讨之五:素材之“创新大赛”(5/10)         
理工科大学生实践探讨之五:素材之“创新大赛”(5/10)
[ 作者:佚名    转贴自:http://www.embedream.com/bjzm/2010-09-18/99.html    点击数:76    更新时间:2012/8/25    文章录入:admin ]
[注:本站登载的某些文章并不代表本站支持或反对其观点或肯定其真实性]

理工科大学生实践探讨之五:素材之“创新大赛”(5/10) 
 
            嵌入式方向
作者:hanker  来源:嵌入之梦  点击:76 更新日期:2010-09-18 06:36:31

--------------------------------------------------------------------------------
 
 [提要] 为帮助大学生们提高实践能力,使有限的实践获取最大的收益,写此系列文章从根子上探讨如何做好实践?此文为系列文章的第五篇:实践素材之“创新大赛”。
 
 
    “创新”一词被炒得沸沸扬扬,于是乎,大学遍布创新试验室,创新大赛此起彼伏,但各位当事人扪心自问:所做的创新有价值吗?是脚踏实地的多?还是哗众取宠的多?


    这种为了创新而创新的模式极不可取!创新是一种氛围,一种态度,而非一件需要完成的任务。


    如果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首先要改变的是我们的评价机制,那种“以标准答案为主要评价标准”的方式恰恰是扼杀创新的元凶。


    就拿实践而言,如果不那么看重结果,而是鼓励尝试,允许失败,那么创新精神自然会被鼓励。


    大学目前的所谓创新试验室模式,我不认为是一个好的实践素材,因为它惠及的面更窄,通常只能让少数学生参与其中,更多意义上是学校的面子工程。


    即使是参与的同学,也未必能从中提高能力,往往还会被种种诱惑所侵蚀,变得浮夸,甚至弄虚作假。这也是为何我们有那么多大学生创新成果,但能生根开花的却是凤毛鳞角的原因所在吧?


    创新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结果,它源于一个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关注,源于他丰富的知识、梦想以及执著,而非功利性的追逐。


    所以,实践和创新在实质上就不是一条道上跑的车,创新需要激情,而我们所讨论的实践需要理性。


    有同学会说,比尔.盖茨、Google的创始人不都是在学校成功的吗?确实如此,但那是极少数的例外,和陨石砸着人的概率差不多,不是所探讨的话题需要覆盖的,大多数学生所需要的是生存的技能,而非成为人杰的神力。


    如果把培养比尔.盖茨类的人物作为教育目标,那就是教育的悲哀了。
 
 

  • 上一篇文章: 理工科大学生实践探讨之六:素材之“项目和工作”(6/10)

  • 下一篇文章: 理工科大学生实践探讨之四:素材之“命题比赛”(4/10)
  •    
    [注:标题搜索比内容搜索快]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轨道钢承重计算公式及应用[109]

  • 【选型】如何为变频器选取阻值…[86]

  • AIS2023参展厂商名录[346]

  • AGV综合选型[170]

  • APIE 2023第4届亚太国际智能装…[138]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外媒:正在唤醒中国的习近平[305]

  • 中国反伪科学运动背后的CIA黑手…[494]

  • [转载]袁隆平真言:中国最大的…[668]

  • 台专家:当年我们造IDF时 大陆…[572]

  • 旅日华人:中国严重误判日本民…[577]

  •  
     相 关 文 章
  • 理工科大学生实践探讨之一: 实…[85]

  • 理工科大学生实践探讨之二:实…[70]

  • 理工科大学生实践探讨之三:实…[65]

  • 理工科大学生实践探讨之四:素…[78]

  • 理工科大学生实践探讨之六:素…[66]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 晨光科技        站长:璀璨星辰        页面执行时间:207.03毫秒
    Powered by:MyPower Ver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