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本权证除权 交易规则犯难
www.stockstar.com 2006-11-14 8:19:58 曹腾 中国证券报
连续两个交易日跌停之后,派发认股权证的伊利股份的股价昨日终于勉强找到了自己的定位。继长江电力之后,伊利再度让“抢”股本权证“权”的投资者面临亏损的可能。分析人士指出,投资者对于股本权证这种新的金融工具的认识有待加深,而相应的交易制度也应及时完善。
伊利股份11月3日公告,将向全体股东每10股无偿派发3份认股权证,权证行权价为8元,存续期为权证上市之日起12个月。派发权证的股权登记日为11月8日。
公告发布之后,二级市场上伊利出现了一波抢权行情,股价由21.13元上涨到23.27元,涨幅超过10%,期间最高摸至24.10元。但过了股权登记日,伊利接连出现两个跌停,且昨日继续下跌1.86%。按照一些机构的测算,即使算上权证价值,抢权的投资者仍可能出现亏损。
对于伊利的走势,有业内人士用“非理性上涨”和“理性下跌”来解释。事实上,派发认股权证与送股、配股类似,并不能使公司价值发生改变,即派发后的股价加上权证价值应该与派发前的股价相等。另一方面,由于伊利权证的行权价远低于公司真实价值,其投机价值远不如其他价外权证和浅度价内权证。因此,即使考虑到投机因素,伊利权证的含权量非常有限。从这种角度看,过度的抢权本身就制造了股价回归的风险。
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手段而出现的股本权证着实给投资者上了一课。不过,在投资者吸取教训之余,专家指出,相关的交易制度也需作适当的调整。
从目前情况看,交易所并没有对股本权证进行除权处理,而是依靠市场自然除权。这带来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降低了市场效率。比如,伊利的理论除权价已经超过了跌停板限制,所以除权首日成交量几乎为零;二是可能会虚减指数。由于股本权证除权导致的股价下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下跌,而只是部分价值从正股向权证的转移,所以由此产生的股价下跌不应反映到指数中。这一点与配股类似。
当然,发行股本权证比配股复杂得多,也与在股改中诞生、不产生扩容效果的备兑权证存在重大区别。无论是正股除权价和权证价值,都不是直接套用期权定价公式所能求得的。因此,业内人士建议,股本权证除权可以参照股改复牌的做法,即不设涨跌幅限制,当天的表现也不计入指数。此外,认股权证的保荐人应提供除权参考价和权证参考价,并作出适当的说明,让投资者获得更充分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