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晨光科技 >> 文章 >> 新闻、背景、评论等 >> 交通运输 >> 正文  
  凿空拓荒  开掘灵源——中国黑匣子诞生、 发展纪实         
凿空拓荒  开掘灵源——中国黑匣子诞生、 发展纪实
[ 作者:佚名    转贴自:http://www.avicone.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2107    点击数:115    更新时间:2011/4/18    文章录入:admin ]
[注:本站登载的某些文章并不代表本站支持或反对其观点或肯定其真实性]

凿空拓荒  开掘灵源  

——中国黑匣子诞生、 发展纪实

● 中航工业陕西千山航空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蔡嘉俊


    1991 年 10 月 16 日,在北京二+一世纪饭店的中心会议室,千山电子仪器厂(改制后称陕西航空千山电子有限责任公司)时任厂长李克贤高高举起了 TSO机载测试设备适航证书,面对闪烁的镜头,激动地难以自己。本厂首创的飞机“黑匣子”,获得了中国民航管理中心所领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TSOA 机载设备适航证书,证书编号为: 0001 。

    此前,中国机载的“黑匣子”(飞行参数记录系统)均属舶来品。
 
    1985 年 12 月 29 日,千山厂高级工程师张锡金来到西安试飞院,参加国产“黑匣子”的方案论证会。可当他躺在招待所的床上时,辗转反侧难以成寐。“黑匣子”这个能破译空难之谜的刚刚走进国人视野的飞行参数记录系统,以其独特魄力诱惑了多少国防企业和科研单位,他们个个“张网以待”,志在必得。他更清楚,本厂当时正被经济滑坡的颓势所困扰,而“黑匣子”研制工作已启航三载,科研经费已呈显出断炊之窘,如果方案不能通过,那工厂的一切付出都将成为无言的结局。

    三尺剑胸中装,凭借的是深厚的内力和勇气,凭借的是过人的才华与胆识。这位中等身材,微笑后面堆满才思的总体设计师,在第二天的方案论证中从容不迫,方案论得大气、独到、精深,犹如操琴大师一般,不断地振颤着听众的心弦,一致赢得了专家与领导们的青睐。最后,空军司令部、民航总局的领导一致认为,可将这一历史课题赋予千山厂。
这样,地处秦巴僻域的千山电子仪器厂赢得了研制“黑匣子”的立项。

    其实,早在 1982 年以前,千山厂就全面鸣奏起研制“黑匣子”的畅想曲:磁带机、译码器、采集记录器、数据发送器、功能试验器 … …

    真正意义上的“黑匣子”,除了能鉴定飞机质量,监控飞机故降的功能外,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具有防坠毁壳体。

    1983 年,老高工王长发担任了壳体研制组组长。他和另一位老设计师徐力亚一道,徐霞客一般遍访“名山大川”,探求到了一种稀贵金属,经过合成冶练,使它的机械性能大大提高,形成了防坠毁壳体材料。

    次年春,第一批防护壳体在崭新的超塑工艺中脱颖而出。可厂内当时尚不具备试验手段,王长发和徐力亚只得背上样品奔赴无锡作穿透和冲击试验,到西安作火烧试验,到舟山作海水漫泡试验。

    人们会问:当飞机从万米高空坠落时,当飞机残骸被烈焰熔毁时,当飞机被海水数日漫泡时,“黑匣子”锁定的数据不丢吗,凭什么?凭得是机体不变形,不烧毁,不浸蚀。而这一切,都将仰仗于防坠毁壳体。这金刚不败之身,实验中必须承受重力加速度 1000g 的冲击;承受 226.8kg 自由落体锥锋的砸击;承受2.26T力5分钟的静态挤压;承受1100 ℃ 火焰 30 分钟的烧烤;承受海水 36小时的浸泡,而匣内的信息数值仍能准确无误地解读。指标可谓严酷矣。当他们背负着一双双期待的目光走完几处试验基地后,样机除了静压试验合格外,其它参数均锁瓶颈。但经过一个短暂的沉寂,他们重新鼓起勇气,从头分析合金配方,逐项探索冶练工艺。在冶金研究所,他们同技术员一道检查工艺流程,同工人一道炉前看火,犹如太上老君练丹一般,重新练就了一批壳体材料。经检,满堂红。

    1988 年,七个寒暑过去了,研制组为国产“黑匣子”赋予了生命主体,样机送西安试飞中心定型试飞。

    它与法国“黑匣子”达明 V 同机校验。随机试飞的几位设计员每飞完一个科目,都要从一个小圆洞里钻进后舱去检修或调试“黑匣子”。酷暑下,火鏊一般的机场上温度陡然上升,迫使他们只能穿一件背心和裤衩操作。即便这样,滚滚热浪和通体大汗使他们阵阵眩晕。特别是张锡金,臀位上长出一个肿块日见隆起,折磨得他苦不堪言。本来,西京医院曾暗示,此患不治后果难料,可他能在此时丢下活儿的去住院吗?不能。

    样机经受了高度、高速、颠簸、波峰的极限考验。试飞院作为权威机构,在鉴定书上结论:性能达到和超过国外同类产品。

    1990年 7 月,诞生于陕西汉中的第一部国产“黑匣子”,为取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适航证书—— TSOA ,中国民航西安航空器审定中心派专家开赴陕西汉中,为FJ 一 30 型防坠毁飞行数据记录系统进行审理。可这时,已担任设计所副所长的张锡金,臀部肿瘤一路恶化,肿块迅速突起,身体已不能落座了。他在整个适航检查中,只能站着回答审查组的提问。机组成员和其它知情人痛心得不忍目睹啊!可这总体角色他人无从代劳。他硬是在病痛中挺过来了。适航检查通过了。

    然而,这位正值盛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已经病入膏肓,在适航证颁发不久,带着对航空事业的无限依恋,带着对课题探索的种种遗憾,带着对同志们的深情厚义,永远地告别了人生,告别了他魂牵梦萦的事业。

    中国飞机“黑匣子”诞生了

    那是个令人难忘的日子,1991年10月16日,当李克贤厂长高擎TSOA机载设备适航证书时,无不感慨万千。这个不朽的成果,凝聚了多少千山人的心血和汗水,也凝聚了多少人的追求和拼搏哇!更有那忘我劳动,荷肩不息的科技精英,以置于病将不起,埋骨征途,怎不叫人扼腕叹惜。他的双眼阵阵潮润,灯影重迭。

    第二天,新华通讯杜通电全国,《 人民日报 》、《光明日报》、《 中国科技报 》、《工人日报 》、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 数十家新闻单位向世界报道了飞机“黑匣子”在中国的“0”的突破。

    从此,在中国航空工业的科技的领域中.又增加了一位被人倍加推崇的宠儿。国人曾为它感到豪迈:中国有了自己的飞机“黑匣子”。

    千山厂搞成了(FJ-1 、 FJ – IA)第一代飞行参数记录仪,搞成了(FJ-30) 第二代飞行参数记录仪(民航“黑匣子”) , 可第三代“飞参”(战机“黑匣子”)还不曾搞,老外有了,我们没有行吗?

    将早期“飞参”创立为现代意义上的“黑匣子”,绝非等闲之举。它必须打破传统思维定势,重新来一番“谋篇布局”。千山厂已把民航“黑匣子”送上了苍穹,但军机“黑匣子尚未触及。厂内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却放眼世界,描绘出一套标新立异的原理设计,两载岁月从未间断过.这位年轻人叫李晋远。

    1989 年 10 月,李晋远向工厂提交了一份战机“黑匣子”的设计方案。因其设计构思先进、灵活、可命性高、操作维修方便,特别是具有杭坠毁壳体,引起了厂领导和技术主管部门的极大兴趣。很快,工厂将方案呈报空军司令部。空司科研部及时来厂考察井明确表态,支持新“飞参”上马。

    1989 年 10 月底,新“飞参”立项的机会终干来了。经工厂和航空工业部的种种努力,终于使 FJ一20型军机“黑匣子”在歼七 C 大系统中得到了认可。工厂和成飞公司正式签约,“黑匣子”两年后要赶上“歼七 C ”的定型试飞。

    军机“黑匣子”研制组应运而生。李晋远担任总体设计师,姚勃担任室主任。为了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创出国人新一代军机“黑匣子”;二是为了工厂的军品扩大家族,开辟市场领域,进而挽住经济滑坡的危势。他们面对的是一个缺乏样机、缺乏资料的困难状况,但他们初生牛犊不畏虎,勇敢地跋涉而去了。

    夏日的周未,人们或悠闲于田原,或潇洒于旋灯,而李晋远却猫在蒸笼一般的斗室里,苦苦追寻着他那个梦寐以求的“黑匣子”。

    夜,渐渐深了,待妻子一觉醒来,却不见了李晋远。她一气跑到厂大门,果然,设计大楼上他那间办公室亮着灯光。她的两眼模糊了。

    然而,新“飞参”一开步就遇到了屏障:一种名曰磁泡的固态存储器,可取代运带机的功能。机组多次实验,效果甚佳。可当李晋远和姚勃走访了一趟美国英特尔公司驻北京办事处时,却获悉此产品已不再生产。当时,工厂已在“饥馑”状态下投资数万元的研制费,磁泡采购又成了“水中捞月”,怎么办?

    此刻,厂领导的鼓励和支持,激发了他们扬帆破浪的无限豪情,义无返顾地投入到科研中去了。

    1990 年 4 月,千山厂重新创立的军机“黑匣子,方案论证会在成都召开。会上,设计方案一举通过。

    “黑匣子”的“中央处理器”一铺开,壳体研制便同步进行。

    当初,千山厂研制“FJ-30 ”时,曾采用一种稀贵金属作壳体。它符合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推行的技术标准:TsO一C510 。如今研制“FJ一20”不仅要符合这个标准,而且要使壳体趋于小型化和轻量化。

    副总体杨军武,同其它设计员一道,经过了无数个岁月的反复调研,反复比较,在某家钢研所建立了外协基地。他们博采众长,合成了一种高性能的壳体材料,重量由 5kg 降低到3.5kg,体积也降低了三分之一。

    接着,他们又从另两个研究所探寻到了绝热和密封材料,突破了国外传统模式,开辟了新的防护原理,使壳体跨越到一个崭新阶段。这个抗坠毁壳体,于1993年获得了国家专利。

    时光荏苒,千山厂研制的FJ一20“黑匣子”系统,逐渐繁衍成几大系列,向歼击机、歼教机、轰炸机等机型覆盖而去。

    1993 年 4 月 19 日,蓉城的天空上.云际里一架歼七 C 战斗机正在作鉴定性试飞。试飞员凭着他高超而娴熟的技巧,潇洒地上起下落,腾跃出各种令人惊叹的航姿.

    不料,机身猛一抖,航速陡然下降,发动机的轰鸣声也听不见了。当时,机场上所有人都发出了惊呼,两眼都僵直了。这是空中停车,如不及时启动,那后果就难说了。试飞员总算凭了艺高胆大,又一次点火成功.拉起了向下坠落的机头,免去了一场不堪目睹的空难。事后分析事故原因时,却出现了各执一端的意见:有人认定是机械事故,有人认定是操作失误。此时,同机试飞的千山厂研制的“黑匣子”站出来判定:属于发动机故障。

    但是,并载的洋牌“黑匣子”却并未记录下什么。

    1993 年 11 月,“FJ-20 ”作为华夏第一代军机“黑匣子”,紧随民航“黑匣子”的步伐,接受定型审查。来自中航总公司、空司科研部、成都飞机公司 … … 二+几个单位的近百名代表,再赴陕西汉中,他们严格审查了系统图纸、技术报告、文件、试验记录,最后定论:国内第一代军机“黑匣子”以专用计算机为核心,采用模块化设计和固态存储、数据压缩及抗坠毁技术,达到九十年代国际水平。可以设计定型,转入正式生产。

    中国,第一代军机“黑匣子”——防坠毁飞行数据记录系统,继民航“黑匣子”之后,从此横空出世,傲然长空。

 

  • 上一篇文章: 揭秘青岛黑飞一族:辞职空姐开飞机逛崂山

  • 下一篇文章: 差距不是一点,中美探月工程大对比!
  •    
    [注:标题搜索比内容搜索快]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轨道钢承重计算公式及应用[109]

  • 【选型】如何为变频器选取阻值…[86]

  • AIS2023参展厂商名录[346]

  • AGV综合选型[170]

  • APIE 2023第4届亚太国际智能装…[138]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外媒:正在唤醒中国的习近平[305]

  • 中国反伪科学运动背后的CIA黑手…[494]

  • [转载]袁隆平真言:中国最大的…[668]

  • 台专家:当年我们造IDF时 大陆…[572]

  • 旅日华人:中国严重误判日本民…[577]

  •  
     相 关 文 章
  • 四旋翼飞行器亮相CeBIT 2008[137]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 晨光科技        站长:璀璨星辰        页面执行时间:189.45毫秒
    Powered by:MyPower Ver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