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关注中国海军第一代舰艇升级计划
2007-2-7
本刊编发此文,并非证实文中内容的正确性,作为近年被普遍关注的话题,希望来自各方的观点和信息有助于读者对我国海军现役第一代舰艇有更新的认识。
天鹰 编译
驱逐舰
最近,美国马里兰海军研究中心《亚洲海军装备动向》一文对中国设计建造的第一代导弹驱逐舰及其改进情况给予了密切关注。文章认为:被北约称为旅大级(051型)的导弹驱逐舰目前仍是中国海军驱逐舰序列中数量最多的型号。从以往其标准武备来看仅属于大型水面反舰平台。
由于雷达等探测、通信系统及武器系统已落后,事实上基本不具备现代海战能力。而从近年来已公开露面的109、110、165、166等舰来看,部分该型驱逐舰已经完成了重大改装。
仅从外观看,比较明显的变化有:舰艉37毫米防空机炮被拆除,在该位置安装了l座八联装海红旗一7防空导弹发射装置及弹库;拆除舯部两座巨大的HY一2回旋式三联反舰导弹发射装置,代之以四座射程更远的4联装鹰击一83型反舰导弹发射箱;近防系统采用3座高射速76A型封闭式全自动遥控37毫米双联炮;后期建造的166舰在左右舷还装有三联装反潜鱼雷发射装置。
有港台媒体称:改造后的舰艇(指05l型)在舰桥顶部安装了OFD-630光电搜索系统,新型的347炮瞄/导弹火控雷达;卫星导航、定位、通信系统,以及雷达侦察、告警、欺骗和电子对抗设备等。新的自动化指挥控制系统是由中国科研部门自行开发的ZKJ-4A舰载C3I系统。该系统可实时自动处理、跟踪多达60批目标,并根据威胁程度分类,提供战术方案决策分析,配合电子战及火控系统,建立对抗来袭导弹的综合末端防御。20世纪80年代后期建造的165、166舰在建造时即装有先进的381甲型三坐标雷达和347系列新型雷达及自动化指挥控制系统,此次改装的重点为加装舰空导弹和换装鹰击反舰导弹及具有隐身特征的100毫米双联舰炮。完成改装后的旅大级导弹驱逐舰所装备的海红旗一7型防空导弹最大射程12公里,速度2.3马赫,是中国海军现役新舰的制式点防空系统,具有拦截来袭导弹的能力。射速达800发/分的76A全自动37毫米双联舰炮据称是兼有双重命中体制的末端近防系统。鹰击-83反舰导弹可掠海超音速飞行、射程超过150公里。4座四联装的鹰击-83发射装置使反舰导弹数量由原先的6枚猛增至16枚,已与现役较新的167(“深圳”)号大型导弹驱逐舰相当。4艘改进型旅大级编队作战时,其反舰导弹数量可达64枚,这种改装体现出中国海军立足在现代海战中实施饱和攻击的设想。如果与中国海军具有区域防空及反潜能力的新一代先进舰艇编队作战,新型舰艇的综合作战能力结合经过改装的旅大级强大的突击威力无疑会给予对手相当大的威胁。改装后舰艇还装有多管无源干扰火箭自动发射系统,该系统系中国自行研制,具有90年代先进水平,能够有效对抗和迷惑来袭反舰导弹制导装置;并与舰载防空武器一起构成多层防御圈。其中建造干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的最后一艘旅大级166号驱逐舰还具备对现代潜艇的探测和打击能力(该舰服役之初已有西方传媒认为其综合作战能力接近西方同类战舰水平)。
从目前已知资料来看,大改后的旅大级导弹驱逐舰除因先天设计上存在的适航性、续肮能力较差以及不具备舰载直升机能力(105“济南”号除外)以外,与日本海上自卫队主力村雨级相比,其防空能力接近,反潜能力弱之,反舰能力则超越。此外一些海外观察家也注意到,近年先后再度露面的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二代导弹驱逐舰(北约称旅沪级)112(“哈尔滨”)号和113(“青岛”)号也以换然一新的面貌展示于世人面前:112号上原装引进的“海响尾蛇”近程防空导弹已被国产海红旗一7替代,该级舰的100毫米双联前主炮均已改装为具有隐形特征的型号,而舯部原先装备的8枚C一802反舰导弹则均已换装为4座四联装鹰击-83导弹。改装后的旅沪级作战能力十分接近吨位更大的167号导弹驱逐舰。显示出中国海军在强调水面舰艇制海能力的同时还十分重视舰载武器系统的系列化。
结语
综上所述,经过持续升级改造的中国第一代国产舰艇在当今中国海上作战体系中实际上仍具有不容忽视的作战能力。对于目前军费尚不充裕并面临捍卫国家统一的紧迫形势和任务的中国海军而言,在现阶段通过对现有装备进行现代化升级,从而使战斗力在较短时间内得到迅速提高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且如一位海外观察家所言:对于一个具有完善工业和科研体系以及雄厚科技基础的国家,如果仅仅依据舰艇型号和建造年代来评估其作战能力是毫无意义的。技术进步已使中国海军完全具有让自己的老旧装备发生质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