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晨光科技 >> 文章 >> 保健 >> 正文  
  曲黎敏  彭贤:生命的修炼——易道气功养生         
曲黎敏  彭贤:生命的修炼——易道气功养生
[ 作者:曲黎敏    转贴自:http://ishare.iask.sina.com.cn/f/9782805.html?from=like    点击数:206    更新时间:2011/3/15    文章录入:admin ]
[注:本站登载的某些文章并不代表本站支持或反对其观点或肯定其真实性]

生命的修炼
易道气功养生

曲黎敏  彭 贤 著
中 国 书 店
北  京

总    序

张  其  成
在人类轴心期时代,只有一本书是由符号系统与文字系统共同构成的,那就是《周易》;在中国文化历史上,只有一本书是为儒家和道家共同尊奉的,那就是《周易》;在中国科学文化发展进程中,只有一本书对人文和科学都产生过重大影响,那就是《周易》。
《周易》是华夏文明的总源头,是中华文化的聚焦点!
《易经》、《易传》、“易学”不仅是“易文化”形成的三阶段,也是中华文化进程的三部曲,它标志着中华文化从巫术文化到人文文化、科学文化的发展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易学史就是一部中华精神文化发生、发展史。
作为“易学文化”本质的“易道”,是宇宙生命的本体理念与生成结构,是开物成务、彰往察来、弥纶三才的大规律、大法则,是天人同构、时空合一、中正和合的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易道”构成了中华文化最稳定、最本质的内核,决定了中华文化的面貌、特征和总体走向,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深层心理结构,促成了中国人特有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取向、伦理道德、审美意识和风欲习惯。
因此,我们有理由说,“易道”正是通贯儒家、道家的中华大道,是中国文化的主干,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易道”对中华文化各形态、各学科的影响是深层次的。无论是以易理为指导思想规范各学科的学术走向,还是以易符、易图为框架建构各学科的理论体系,都说明了这一点。中国古代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往往或援易为说,或援以入易,从而都或多或少地与“易”建立了一种亲缘的关系。
因而从“易学”入手,从“易道”入手,探讨中国文化的精神本质,探讨中国文化各形态、各学科的思想来源、理论特征,就成为必要而且可能。
为此,我们组织了这套丛书。
本丛书旨在全方位展现易学文化的博深内涵和人文价值,系统阐述《周易》和易学的基本原理、哲学智慧,深入发掘易学与中华文化各形态、各学科的内在关系,企图从一个特定的层面揭示中华文化的本质特征、功能价值和发展规律。
新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
整个人类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准备步入下一个百年循环。历史毕竟逃脱不了《周易》所昭示的周期运动的大规律。
下个世纪,人类不同文明之间是大冲突还是大融合?这已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和平”与“发展”,是全人类的期盼。
如何消解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如何消解科学与人文的对立?这是“和平”与“发展”所要首先解决的课题。
“易学”以它保合太和、含弘光大的个性为解决这一课题提供了重要借鉴。
面临西方文化的严峻挑战,重新确认以“易学”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承续以“易道”为代表的中华民族传统理念精神,发挥“易文化”弥纶天人、贯通时空的品性,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科学与人文的互通、中西文化的融合……
这是历史交付给我们炎黄子孙的光荣使命!更是“当代新易家”所不可推卸的职责!

 


目    录
前言/1
第一章  气功的秘密/1
一、世上有两种秘密/1
人为的秘密与天然的秘密/1
气功的秘密/3
二、“气功”一词的来源/7
“气功”一词的提出/7
“气功”一词的误用/9
      “气功”一词的真正内涵/10
三、气功的现代研究/20
      气功的理论研究/21
              气功的实验研究/22
        气功研究的瓶颈/22
         四、气功 = 生命修炼方法 + 生命修炼境界/24
狭义气功的方法与境界/25
广义气功的方法与境界/26
第二章  中国巫文化:气功的源头28
一、原始思维的特征/29
集体表象/29
神秘互渗律/30
原逻辑的思维/31
二、从蛇文化到龙文化/32
盘古开天地——人与自然同形、同构的原始隐喻/33
原始生命观的嬗变/35
三、中国巫文化——关于生命符号的象征性文化/38
巫术信仰为什么会导致生命的内炼/39
《易经》、气功(丹道)都是内炼的产物/40
第三章  阴阳哲学:气功的理论基础/44
一、阴阳哲学的形成与结构/44
以《易经》为代表的阴阳观念/45
以《易传》为代表的阴阳哲学/46
二、阴阳哲学原理/51
互根原理/52
化生原理/53
中和原理/54
循环原理/56
三、阴阳与生命/60
阴阳与生命的产生/61
阴阳与生命的成长和衰老/61
阴阳与生命的终结/62
阴阳与生命的自我调控/62
阴阳调控系统与养生/63
阴阳调控系统与治病/65
生命 = 阴 + 阳/66
第四章  气:生命的本质/67
一、关于“气”的认识/68
中国古人认识的气/71
中国医家认识的气/71
中国科学工作者定义的气/72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对气的认识73
国外学者对气的认识/73
现代科学对气的认识——人体生物场/74
笔者对气的认识/79
二、中国“气模型”/79
“气模型”是关于生命的模型/79
从无到有——宇宙生成论的气模型/81
三、精气神三宝/83
四、气与数/87
五、气与熵——生命意识与创造/89
六、气的运行/92
气的圆运行/92
气运行的符号表述及其周期意义/93
第五章  神:本体意识理论/99
一、本体意识理论/100
本体意识的各家研究/100
本体意识理论/106
气功中的“调”与本体意识的关系/113
本体意识理论与其心理学机制/115
本体意识理论与其心理学实质/117
本体意识理论与认知科学/119
二、本体意识调控技术:“观”/121
本体意识调控机制/122
本体意识调控技术:“观”/127
三、本体意识理论的实践/138
本体意识理论的实践/138
本体意识理论实践举例/144
第六章  生命的内炼与表述/171
一、内炼的表述/171
退化还是进化:修炼内涵的扩展/171
法不传六耳:表述的尴尬/176
二、借易析理:内炼语言的成熟化进程/178
哲学表述阶段/178
隐喻表述阶段/179
经验表述阶段/181
第七章  丹经之祖《周易参同契》/185
一、《周易参同契》与中国古代炼丹术/185
中国炼丹术的物质取向/187
炼丹术的象征体系/189
炼丹术的时空观念/193
二、《参同契》解析/196
乾坤坎离为《参同契》门户和纲纪/196
日月气候变化的周期与人体信息运动规律/198
象数符号与丹道/209
第八章  内丹修炼的四个过程/216
一、筑基/216
二、炼精化气/217
三、炼气化神/223
四、炼神还虚/227
后记/229
前    言
东方文明是充满魅力、而又令人感到迷惑的。它犹如一座千年不衰的迷宫:看似荒谬而又充满令人惊奇的启示,易经、中医、气功……无不如此。否定它,就如同否定了我们自己。历史由它们构成,如今,它们的影响正从我们自身漫延开去,成为世界文明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的话题。
在西方文明中,真正领悟中华文化之魂的不是那些哲学家或社会历史学家,而是文学家。在现代西方文学史中,曾有过三篇描述中国的杰出之作:
一篇是法国女作家尤瑟纳尔的《王佛》,讲的是东方精神中最精彩绝伦的忘我的超越及唯美的人生;一篇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奠基人卡夫卡的《万里长城建造时》,描述的是中华历史的漫长与中国地域之辽阔带给人的荒谬感;再有一篇便是博尔赫斯的名作《交叉小径的花园》,这是一篇关涉东方文化的永恒之作。那里边谈到了一个真实的但又是无限的花园,那花园实际上就是一座迷宫。
“它并非八角亭和曲折的小径所构成,其本身就是河流、州县、国家……它包含着过去和未来,甚至以某种方式囊括了星空……”
“我将我的交叉小径的花园,遗给各种不同的未来。”
中华气功正是这交叉花园的绝妙写照,它将我们的身体与天地术数相联,融合成那无限的迷宫,探寻着自身能量的可能性。千百年来不断有人以生命为代价在诠释它,真正的修炼者的目的并不是现在所谓的大气功师,而是比那要深刻、严肃得多的,关于生命的无限构想与伟大体(求)证。它的无穷无尽的解读史充分体现了我们这个东方民族的全部耐心与智慧、与善良、与忠诚……它昭示了人类精神的连续性、奇妙性和韧性。在这种主动而高昂的行为背后,隐藏着关于生命的重大启示,但我们必须努力去寻找、去体证,沿着一种正确的方向。
我们认为,气功修炼给我们关于生命的重大启示,在于以下几点:
一、躯体不再是毫无意义、被动的行尸走肉,它富于智慧而且是一个与外界进行信息、能量自由交换的开放巨系统。
在一向重视灵性的东方,能有这样一种对肉体的关注是难能可贵的,甚至它将肉体的精神性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心不再仅仅是一个泵,中医讲“心为君,为火”,它的尊严与热情同样是支持生命体存活下去的必要性。它还是爱和勇气的象征,当强大的破坏性因素出现时,心可以通过自身激发出一种活力去抵消或修复这种障碍。如果“心”放弃或厌倦了这王者之威,那么生命内部自我调整装置就会松懈瓦解,甚至导致身体的毁灭。
这是一个富于人性的学说,它关心两性间的合谐,关心个体与自然宇宙的信息能量交换,关心每一个富于诗意的、高贵的生命器官,它不仅认同人的“人体结构就是人的命运”这一结论,而且它还有一整套推进人体结构进化的假说与操作系统。于是,缓慢的呼吸犹如一个完美、纯洁的意象,给我们身心双方以舒适、宁静、完整……
二、躯体有自我治愈力,气功疗法就是感悟到生命本身拥有调整各种失和的内在机制,从而具备可以防治各种疾病的能力。
实际上,20世纪初在西方,精神分析学的出现就已经使传统的治疗学有了突破,当伟大的弗洛伊德博士在他那间摆满了艺术品的办公室里为人治病时,人们发现疾病可以用意象来治愈。由此,精神分析成了20世纪一个空前的运动,一个奇迹。
而我们中国人则早在千年之前,就已经把主要的注意力集中在自身的活动过程,锲而不舍地开发那生命的根,气功的一整套理论与术数无非是:“通过消除感觉以唤醒直觉,抑制理性以调动悟性,忘记自我以接近自在。”
这是一条重新发现我们本性的道路,是重新拥有真正的、从内心涌动的快乐生活的途径,是人的灵魂征服自身并取得胜利的一次庆典。当人们置身于造物的至静、至纯、至美的宇宙场当中,当每个人内心隐藏的力量自然而然地放射出来,它显示的光辉与热力,将长久地温煦我们,并治愈我们。
据说相对论诞生后,爱因斯坦将自已的后半生精力用来证明统一场论,他相信宇宙间存在着一种将所有不同的创造性结合在一起的力量。许多科学家批评爱因斯坦对宇宙“简单”的见解,但是,这种对统一场的直观见解在东方思想的历史长河中始终闪耀着光芒。以易学为理论背景的关于宇宙与生命的相互作用的知识和操作系统——气功,正是对这一正见的无尽的支持。
三、人类的进步存在着飞跃的可能,气功修炼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类战胜时间、征服死亡的过程。
我们通常讲的人类进步是指社会行为的进步,如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和儒家的大同思想,但常常忽视人类从生理上有进化或飞跃的可能。其实,这是密宗及仙学(中国的气功学)给人类的一个极为重大的贡献。佛与仙是那种不仅从精神上已超越自我,而且从肉体上也已完成了重要的进化的人。在他们眼中,现阶段的人类心灵状态并不是终极状态,日常意识层次只不过是一种有局限的层次,而他们所要做到的,如同现代克隆技术给我们人类的震撼:动物或人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可独立繁殖成一个动物或人的全体,也就是说,每一个细胞都具有动物或人的全部智慧和才能,千百年前佛说的“亿万化身”已不再是天方夜谭,孙悟空的七十二变身也不再是神话,而是我们的生命可真实经历的某个简单的事实。
但关于人类潜能,在西方先是神或上帝的特权,然后是科学的特权。在东方,则是每一个普通人有可能实现的未来。
那是人类最辉煌的时刻,一个坐在菩提树下仰望星空的王子(释迦牟尼),一个在水池边对世上的一切现象冥思苦想的先躯(伏羲),一个受难者(文王),一个避世者(老子),一个传道者(孔子),所有人类精神的彻悟都在那一瞬间完成,如同群星闪烁,照亮了我们的夜行之路。
如何驱逐消除我们生活中的一切阴影,是无论东方人、西方人都希望解决的,“认识你自己”与“天人合一”已成为最响亮的两句格言,在驱策着我们的生活。西方文化用宗教使人们去感受神性的生活,东方则将神性浸尽在日常生活当中。阅读、倾听、冥想、忘我……光明由此而显现,生命由此而加强,人类由此而辉煌。

 

第一章  气功的秘密
一、世上有两种秘密
(一)人为的秘密与天然的秘密
世上有许多秘密,但概括起来,只有两种,一种是“人为的秘密”,另一种则是“天然的秘密”。
“人为的秘密”就是为了某种特别的目的而有意不让人知道,称作“保密”。例如,密宗修炼之法,非遇其人非遇其境是不能轻意传授的,这就是“人为的秘密”。实际上密法只对未入门者保密。和任何密传教义一样,只有当一个人逐渐达到准备接受它们,或勿宁说,他自己去发现它们时,才能传授。拔苗助长只能毁了学生,教和学的契机(火候)非常重要,佛家讲“不能对小器说大法”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您能有幸遇上一位真正有修行的密宗大师,您会惊奇地发现他对他的每一个学生都会像一只孵卵的母鸡一样慈爱和热诚,他会在适当的时候给相应的学生传授相应的法,就像母鸡会在她的小鸡孕育成熟的时刻及时地将蛋壳啄破一样地尽职和准确。这就是为什么,在许多西藏喇嘛身上,人们都可以看到镇定、宁静、坦率、热情、欢乐的品质的原因,因为他们的心中充满着爱和智慧。
“天然的秘密”就是公开的秘密,并非他人不让知道,只是自己没法以理性的思维明白,称作“不可知”。例如,佛家讲的“心”就是没有办法表达、没有办法测知的“天然秘密”,所以佛说“不可说”,因为“天然秘密”是说不出来的。佛要表达的“心”的内涵是没有办法直接讲出来的,甚至是“思议所不及”的,也就是说用思想没有办法达到,这个境界是一个很深很深的境界,深到无法用思想和哲学的推理方法把“心”的真实意义挖掘出来,因为它已超出了哲学的推理方法的范围,所以“心”真正的内涵是一个“天然的秘密”,这种状况与道家的“道”完全一样。与此相类似的称谓还有许多。比如儒家称之为“理”或“心”,印度古代吠陀哲学称作 “梵”,中国佛家的称谓更加丰富多彩:禅宗称之为心或无位真人;有神论者称之为神我或大我;声闻称之为无我或自我不存在;唯识论者称之为唯识或心;也有人称之为波罗密多或完美智慧,如来藏或佛种,大手印或大象征,唯一的本体、法界或真如界,阿赖耶识或一切的基础;甚至也有人只将它称作“平常(觉)心”。生物有灵论者称其为“灵魂”,外国科学家称其为“非物质识我”、“非物质意识力”、“意识自我”、“超级心力”、“终级实体”、“自由意志”、“隐序结构与功能”、“真空能”、“零点能”等等,还有一些现代科学研究者称其为“人体场体”、“人体信息能量体”、“星体”……足见各家称谓各不相同,含义也有些差异,但这是由于各自的历史、文化、知识、信仰背景不同使然,其实,它们只是人们在不同领域不同时空不同层面上对同一真理的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逼近,和探索性的研究与表述,就像是尝试性的各种指月的手指。
(二)气功的秘密
气功的秘密是一个复杂的混合秘密,它包含了一些“人为的秘密”,比如在方法上,道脉佛宗传承,历来口耳相传,由于各种原因,密法很自然地存在着,有时甚至连功境都要保密,因为修炼者如果知道了就会去追求,去幻想,不知道让其自然显现才是真的,一个阶段一个口诀,各阶段都要保密,很多方面不必说它,只要你那么一做,就会有连锁反应,因为气功是一门体验科学,如果真用我们的心灵、我们的各种体液、器官和身体产生出来的东西去做了,就一定会产生相应的结果,比如:“健康”和“快乐”就是必然的两个结果,否则,气功就不能归属于传统科学的范畴。
气功的秘密,也包含着一个“天然的秘密”在里面,这个秘密就是气功修炼的最高境界——修炼最终所达到的那个境界(或称:成果、目标),它是“不可说”(亦即没法用语言表达)的,也是“不可知”(亦即没法用头脑和思想去了解)的,修炼者若是偏爱道家的生命修炼方法及思想表达,他就会说是“得道”了;修炼者若偏爱佛家的生命修炼方法和思想表达,他就会说是“明心见性”了,或者“成佛”了;修炼者若是以健康快乐为目的的生命修炼,他就会说是“自在”了。“自在”本身就是身心无比的协调和平衡,从而达到无病和愉悦的心身健康状态。
但是,笔者在这里所讲的气功的秘密,它既不是道脉佛宗里的密法(人为的秘密),也不是修行终极的表达(天然的秘密),而是一种渗透于所有的气功修炼过程和方法中的实际操作技巧,这实际上只是一个人们不大注意的小秘密罢了。称它为“秘密”是因为任凭我怎么讲,你仍不会明白它真实的状况,尽管事实上,如果一旦悟到它之后,它是那么地简单和自然,好像它一直就在那里,所以说它是一个“天然的秘密”,庆幸的是只要你亲自按具体的方法和技巧去体证(亦即用自己的心身去实践),你就能够体悟到它,那时,这个“秘密”就在你那里了。打一个形象的比喻,假设我们把吃梨子时的享受作为这个秘密,如果你从来也不曾见过和吃过梨子,那么,我是没有办法把这个秘密告诉你的,这种情况下语言和词汇是徒劳的,而最简单直接也是唯一的办法就是,把梨子递过去,让你自己吃吃看。毛泽东讲:“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吗?那就亲自尝一尝。”就是这个道理,我们想知道修炼的滋味(效果),那就要亲自去修炼。当然气功的秘密远远不至于这么简单,因为梨子是你看得见、抓得住、拿得来、递得去的东西,放在嘴里去吃,也是我们从呱呱坠地就早已习惯了的操作,那么,“气”呢?究竟怎么去“拿到”或“把握”它(得气)?怎样去“吃”或“享受”它(运气、养气、成丹)?比起吃梨子来,这好像是全新的体验了,其实,只要你认识4000年前中国古人早已认识和利用的“气”,只要您学会了怎样用您的眼、耳、鼻、舌、身、意去感受它、引导它、滋养它、享受它,慢慢您就会觉得,练气功,也会像吃梨子一样地简单和自然呢!不过,练气功所带给您的享受却是:健康、长寿、愉悦、欢乐、爱和智慧,甚至命运的改变、灵性的提升。气功是想让人通过气的修炼,与一切存在形式之间达到深刻的和谐,和谐了也就顺利了,道家讲“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大道者,天助”。
那么,这里了解气功修炼的秘密,亦即怎样去用您的眼、耳、鼻、舌、身、意一步一步地熟悉、感受、引导、滋养和享受,“气”就变得极为重要了。有一天,笔者从Internet看到有位美国朋友总结了这么一段关于气功修炼的话,觉得颇能表达几分真意:
There are thousands of Qi gong exercises, in fact, anything done with the intention of benifiting your energy can be considered Qi gong. All Qi gong contains common principles - - - mind, eyes, movement and breath, Another way to express this is
the mind is the presence of intention,
the eyes are the focus of intention,
the movement is the action of intention,
the breath is the flow of intention,
these are the “secrets” of Qi gong.
这是非常好的总结!但是,我想如果能再稍加修改就会更完整地表达人体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在熟悉、感受、引导、滋养和享受“气”的修炼过程中的关键操作技巧:
视觉是眼的注意和觉知,
听觉是耳的注意和觉知,
嗅觉是鼻的注意和觉知,
味觉是舌的注意和觉知,
触觉是身的注意和觉知,
意识是心的注意和觉知,
这是人修炼“六根”的秘密。
人在修炼六根的过程中,其秘诀就在于怎样通过五调活动——“调身、调息、调心、调饮食、调睡眠(包括调性生活)”,使得人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一步比一步更为深入彻底地松下来、静下来、停歇下来,以便生命的本来面目能够有机会自然地显现出来,从而发挥其最佳的生命自我调控功能。这里始终必须坚持的就是对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的注意和觉知,也就是对六根的观照活动,从行为举止到起心动念,从身的放松到心的静定,无一例外地要应用这个“注意”和“觉知”合为一体的观照技术,这个技术的掌握、利用,以及原理的更为系统深入的探讨将在以后的章节中进一步阐述。
在众多的气功修炼方法中,佛家密宗是十分独特与奇妙的一种,密宗的生命修炼主要是从心入手,希望从根本上解除人的烦恼痛苦,换句话说就是了脱生死,进入涅槃的“常、乐、我、净”大自在境界。因为决定着我们的幸福或痛苦的正是我们的心灵——我们的内心世界。但人生数十寒暑,孜孜汲汲,大半为生理需求而忙,而且心为形役,人之所以不能清净圆明,受身体感觉的障碍实在是太多了,所以,密宗在生命修炼中,初期也很重视调伏身体生理之障碍,这与道家的性命双修极为相似,都是最适合于直接对治现代人的身心疾苦和烦恼的生命修炼法门。修行能使人理解一切现象的错综交织,认识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心灵与宇宙、精神与物质之间的相互联系——这是一种与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极其相似的观念。可以说,密宗修炼的目的就是洞察、约束和转化宇宙间的动力能量。通过他们的肉体作媒介,超越世俗的现象世界,体验到统一、先于天地万物的圆满和极乐。密宗是在中观派哲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既不注重于纯理论的形而上学思考,对其他派别的苦行实践也不感兴趣,它注重的是方法、活动和连合。这些方法很复杂,因而未入门者时常感到迷惑、不可思议、费解,甚至让人产生很深的误解,联想起原始迷信和萨满教巫术。佛教高僧弘一大师就曾对密宗有过异议,但后来极为肯定,他在《佛法宗派大概》中写道:“在大乘各宗中,此宗之教法最为高深,修持最为真切。常人未尝穷研,辄轻肆毁谤,至堪痛叹。余于十数年前,唯阅《密宗仪轨》,亦尝轻致疑议。以后阅《大日经疏》,乃知密宗教义高深,因痛自忏悔。愿诸君不可先阅《仪轨》,应先习经教,则可无诸疑惑矣。”近年来随着西藏热的兴起,人们对根植于神秘的西藏的密宗修炼更是充满好奇,甚至还引来了许多盲目的崇拜者和迷恋者。密宗气功红极一时,但以求法力者居多。当然,当今之世,真修实证的人也不少,甚至在青年学子中学佛也蔚然成风,以求般若智慧为究竟,然个中真谛,初学乃至久修者都未必明白。如藏密所论密字的“密”就是秘密,包含着“天然的秘密”和“人为的秘密”,如佛法就是“天然的秘密”,是“不可说”的,佛法为了比喻这个“密”,用了很多名称。比如“佛性”、“本来面目”、“知觉者”等,全都是在指这个“密”;而密宗修炼的一些秘不外传的方法,则是“人为的秘密”。
二、“气功”一词的来源
(一)“气功”一词的提出
气功之用于修持、养生,首见于老、庄著作及《山海经》,用于临床首见于《黄帝内经》。成书于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是中医最早的经典理论著作。在这部著作中有多处论述气功,如“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肾有久病者,可以寅时面向南,净神不乱思”——都是气功理论最早的阐述,在具体练功方法的记载上也常见于古代医书之中,如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写到:“徐徐定心,作禅观之法,闭目存思,想见空中太和元气,如紫云成盖,五色分明,下入毛际,渐渐入顶,如雨初晴,如云入山,透皮入肉,至骨至脑渐渐入腹中,四肢五脏皆受其润,如水渗入地,若彻,则觉腹中有声,汩汩然,意专思存,不得外缘,斯须,即觉元气达于气海,须臾,则自达于涌泉。”稍有一些气功体验的人都可明显地看出这是一幅生动的练功景象图。《楚命经》也说:“庖牺(即伏羲)上圣画八卦以示人,使万世之下知有养生之道。”(图1-1)尽管有关气功的描述在古书中并不少见,但“气功”这个词的正式出现并没有伏羲上圣画八卦那么古远,尽管学者们考证指出伏羲才是中华气功的鼻祖,而“八卦”也被作为“最古老的养生之道”的模式而备受世人推崇。
 
图1-1  伏羲上圣画八卦图
据考,“气功”一词最早见于晋•许逊著之《灵剑子》一书,其后学胡德周、胡宏道编校之《太上灵宝净明宗教录》中也有记载。唐代著作而收于宋代《云笈七签》之《中山匮服气经•胎息羽化功第三》云:“论曰:气功妙篇,气术之道数略同,专其精通则世一二。”《圣正规法第四》有“述服气之神功,渐通达于胎息之道”等语,是指服气胎息之功夫,此“气”指气术,“功”指功德,而非功夫,并非今天的释义。到了近代及新中国成立前后,“气功疗法”一词始见于1933年董志仁《肺痨病特殊疗法(简称气功疗法)》一书,将强调呼吸方法的养生锻炼称作“气功疗法”,但也并未在全国广泛流行。至建国后,刘贵珍先生提出并推广气功疗法,1955年以他为主要成员的“唐山气功实验小组”的临床工作受到卫生部的表彰,并推广全国,建立了全国第一个正规的气功专业机构———唐山市气功疗养所(后改院)。后经国家支持创建了北戴河气功疗养院。这种天时地利不仅使气功疗法得以在全国大面积推广,而且自然使刘贵珍在前人基础上选用的“气功疗法”一词在全国范围广泛传开,并得以确定。
(二)“气功”一词的误用
气功是以“调身”、“调息”、“调心”、“调饮食”、“调睡眠”(包括调性生活)这“五调”为基本手段的中国古老心身修炼技术。其中气功修炼理论回答为什么能够“调”和“调”的前因后果问题;气功修炼技术回答怎样“调”和“调”的进阶问题;而气功魔障则指“调”不得法而造成的修炼故障和问题。很显然,这一切都围绕着一个“调”字。事实上人类一切有意和无意的心身活动,从起心动念到行为举止都可以归结为自觉和不自觉的“调”气的过程,而能从各个层面和方位主控和操作这个“调”的,却唯有人的本体意识,低级的粗的层次的“调”可以由意识代为承担,但高级的细的层次“不调而调”的“调”却早已超越了意识的功能范畴,只能由更高一级的潜意识甚至本体意识来完成(本体意识也就是佛家讲的“心”)。
看到上面的气功定义,可能有人会问:休育锻炼也讲究“五要素”,即调心(运用意识)、调形(形体调整)、调息(呼吸的控制)、调睡眠、调饮食,那么它与气功的区别又在哪里呢?我们说,气功的“五调”是以“调心”为主导和根本的,其余四调(调身、调息、调饮食、调睡眠)不仅是在心的指导下完成的,而且这四调的操作最终还是为了更好地达到“调心”的目的。所以,与其说“气功”是“炼气的功夫”,还不如说“气功”是“修心的功夫”,“气功”称作“心功”、“意功”或“神功”可能会更加名实相符一些。
“达摩西来无一字,全凭心意用功夫”,道破了气功修炼的关键之处在于“心意”。实际上,虽然古今一些功法,如吐纳法、行气法、服气法等格外强调呼吸方式,但它的实质也主要是让练功人将注意力通过集中在被强调的呼吸形式上来入静,实现以呼吸的“一念”代“万念”。虽然有些功法格外强调姿势动作,但除了具有一些体力锻炼(或疏通经络)作用外,这些姿势动作更主要的是也被赋予了特定的意念,如抱球、捧月、捧气等。可见,上述功法中的呼吸方法或姿势动作,其实质还是帮助练功人来调神炼意的。换言之,气功界公认的另一个事实也可证明这一点,即气功锻炼中,可以没有特殊的动作要求,如静功;也可以没有特殊呼吸方法的要求,如自然呼吸;但是任何功法都不可能没有调神炼意的要求。简言之,没有调息和调身的特殊要求可以是气功,如果没有调神的内容,则不能称其为气功。“气功”更确切的名字可能应该是“神功”,气功的秘密更重要的应该是“神”的秘密。这些自然还要在以后的章节中另加详述,至于“气功”这个词,既然目前已经在国际国内流行开了,尽管它并不十分妥当和完善,倒也没必要再作更改了。只是气功概念是气功理论体系的第一块基石,这个基本概念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气功理论体系的发展——科学还是迷信,也直接影响具体的练功效果——有效还是出偏。所以,对“气功”一词的真正内涵仍有必要在此专门进行讨论。
(三)“气功”一词的真正内涵
刘贵珍先生提出和推广气功疗法功不可没,但其“气功”一词内涵的阐述却仍有待继续完善。他在1957年9月第一版《气功疗法实践》一书中写到:“为什么要称它为气功疗法呢?‘气’这个字在这里代表呼吸的意思;‘功’字就是不断地调整呼吸和姿势的练习——将这种气功方法,经用医学观点加以整理研究,并且用到治疗疾病和保健上去,去掉以往的迷信糟粕,因此称其为气功疗法。”从这段话中,以及他在书中所介绍的以强调特殊呼吸方法为特点的功法中可以看出,刘贵珍当时是将呼吸之气的调整看作是气功的本质特征。显然,以呼吸之气的片面认识去选定“气功”一词是一个失误。同样,将呼吸之气当作本质特征去定义气功,并未揭示气功概念中调神炼意的内涵。他在1982年6月第二版《气功疗法实践•写在前面》中说:“依据古典理论,将这种以培育正气为主的自我锻炼方法命名为‘气功’。我们认为,气功的‘气’不仅包括呼吸之气,也包括人体内的正气。”“我们把培育元气的健身法称之为气功,这充分体现了‘以气为本’的祖国医学传统理论的观点。”“气功之‘气’主要指真气(元气)而言。”至此可见,刘贵珍对气功的定义的内涵发生了质的变化,但仍未最终完善,最终完善还需从气功调神炼意的本来含义中找答案。关于“神”在气功中的“调”的作用体现,将在本书第五章“神:本体意识理论”中进一步系统探讨,这里只将古代的气功在具体修炼方法上作一归纳和总结。
气功,是现代人对中国古代被称作为导引、吐纳、炼丹(周天)、存想、禅定等一类心身锻炼方法所采用的名称。比较一下现代各气功流派对这一称呼的定义,虽然说法不一,但可找出一个共同点,即都认为气功是培育人体内气(指元气和真气)的一种锻炼方法,不少定义进一步指出:功夫高深者,还可将内气外放,对人或物产生各种“外气”效应。
以笔者之见,一切有益于人体内能——气的培植和利用的人类身心活动均可归属于气功的范畴,气功就是通过调身、调息、调心、调饮食、调睡眠(包括调性生活)这“五调”培植和利用人体正气的人类身心活动。其中将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修心养性培植正气的心身活动,归属于广义气功的范畴,而将在特定的功法修炼中培植正气的心身活动归属于狭义气功的范畴,前者类似于古代养生家讲的“性功”,后者类似古代养生家讲的“命功”,只有性命双修,才是唯一正确的气功道路,因为心身是不能二置的。
目前气功的名称很多,内容种类相当丰富,各具风格和特色,但它脱离不开吐纳、导引、禅定、存想、炼丹(周天)这五种最原始的方法,只是演化和发挥得各有不同罢了。在画家的笔下,可以有无数种色彩的变化,可基本的颜色还是三原色。每一种功法,每一个门派,甚至每一个人,其修炼的方法和历程都会各有差异,但追根寻源还是跳不出这五种原型:吐纳、导引、禅定、存想、炼丹(周天),所以这些原初的方法就成了修炼必备的知识和根本的技术。
1、吐纳法
吐纳法是以强调呼吸锻炼为主的练功方法,还可称为炼气、行气、调气、胎息等。是在“呼吸精气”、“吐故纳新”的思想指导下发展形成的。根据其侧重练呼吸为主的不同情况,可分为纳气、吐气和胎息三大支派。
(1)纳气法:又称闭气法,南北朝陶弘景《养性延命录》说:“正偃卧,瞑目握固,闭气不息与心中。”在现代功法中已很少采用单纯闭气,而是行吸停呼以延长吸气来进行。
(2)吐气法:即以练呼为主,《养性延命录》云:“吐气有六……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所以《养性延命录》又云:“凡行气,以鼻纳气,以口吐气,微而引之,名曰长息。”
(3)胎息法:使呼吸慢匀柔和而深长的方法。明《摄生三要》云:“须想其气,出从脐出,入从脐灭。调得其细,然后不用口鼻,但以脐呼吸,如在胞胎之中,故曰胎息。”与此类似的还有体呼吸,即感觉呼吸从毛窍中出入。
道家认为,修习胎息法“以后天之气,接引先天之气”以达到“专气治柔”而返婴之境,这便是胎息的理论依据。胎息可增强和蓄积体内元气,改善气血运行,增强抵抗力,健身祛病修心养性,开发潜能。明代胡文焕《类修要诀》收录有《胎息铭》:
三十六咽,一咽为先,吐维细细,纳唯绵绵。坐卧亦尔,行立坦然,戒于喧杂,忌以腥膻,假名胎息,实曰内丹,非只治病,决定延年,久久行之,名到上仙。
2、导引法
导引,又称道引,是强调以动功为主的功法(又称行功),它是一种伸展肢体、导气引精的气功术。《庄子》有“导气令和,引体令柔”,《吕氏春秋》有“行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的认识。导引法的特点是采用以意领气、意气相合、身心合一的操作方式进行练功行气,分为套路式和分行式两种。
(1)套路式:是指按一定的编排次序组成的成套动作,如《五禽戏》(图1-2)、《八段锦》等。更高级的运动形式,如动中求静、静中求动、动静结合的太极拳,是以意领气的高级行功导引方法。
(2)分行法:虽然也是按套编成,但动作不长,每个动作分别计数行功。
1973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帛画《导引图》绘有44种导引姿势,记载了西汉早期导引流传的情形,但那都是些“死”图和少量的题记,无法照图操练。可喜的是1984年初,在湖北省江陵张家山一座西汉早期墓中竟然出土了一部早已失传,在地下沉睡了2000多年的中国最古老的气功书——《引书》。《引书》弥补了导引图的缺憾,其图文并茂,让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先秦时期人们对气功的真实看法、练法和治则,仿生术式在书中大量出现,充分证明了古代导引源于自然、顺应自然的原理。40多种疾病(遍及内、外、妇、儿,多为痛症)的导引治疗动作、时间、疗程的详细介绍,更可以让修炼者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导引治疗,其中还有四季起居养生(图1-3),男女性生活宜忌,气功术语及气功理论的阐述,实乃中国古代文明珍贵遗产。
当然,导引是不可能使人长生成仙的,但它作为一种养生术在肢体伸展运动的同时,配合有引气、闭息、咽气及存想等内
 
图1-2 华佗发明的五禽戏
容,能使“精”到位,调营卫,消水谷,去风寒,长血气,祛众病,治痼疾。
此外,按摩也是一种导引方法,又称为按跷,其特点是通过抑按皮肉和提举手足,使气血得以导引,不过按摩偏重于按捏身体有关部位。而道教按摩不仅是单纯的形体动作而且还伴有沉
 
图1-3 《引书》中的四季养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思、吐纳等内容,按摩与导引互相渗入而并称按摩导引术(图1-4)。
3、禅定法
禅定法是要求思想内敛,静坐凝心,以入静为目的的练功方法。由于都以坐式进行,故称坐禅;要求达到入定,故称禅定。可分为数息观法、止观法、壁观法三种。
(1)数息观法:就是专心于数呼吸、听呼吸等法,使分散浮躁的精神专注。最好数息时觉得是在丹田中数,听息时觉得是在丹田中听,这就是要诀。《庄子》听息法中说:“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正是此意。
(2)止观法:是扫除妄念、专心一境的方法,分为系缘守境
 
图1-4 《引书》中的导引术
止法、制心止法、空观止法、假观止法等。
(3)壁观法:是指心念保持宁静,如有墙壁一样,阻断妄念所起的干扰。达摩面壁九年就是壁观法的高深功法。
4、周天法
周天法是道家主要功法,又名“内丹功”,还称内丹术、丹鼎术,是中国传统气功中最大的流派之一。它起源于早期的内炼功夫,而兴起于唐,盛行于宋元,成熟于明代。正如清代方维甸在《校注〈抱朴子•内篇〉•序》中指出的:“迨及宋元,乃缘参同炉火而言内丹,炼养阴阳,混合元气,斥服食胎息为小道,金石符咒为旁门,黄白玄素为邪术。惟以性命交修,为谷神不死,羽化登真之诀。其说旁涉禅宗,兼附易理,袭为重妙,且欲并儒释为一之。自是汉晋相传神仙之说,尽变无余。”
内丹功法,是强调在“精神内守”、思想内敛、意气相依的基础上,以内气感觉沿任、督、冲、带、阴维、阳维、阴跷、阳跷(奇经八脉)等经络路线周流运行为其特点,故名周天功的意义也就在此。因为它区别于服食“外丹”,而是通过自身修炼,以收到如内服“灵丹”那样的效用,因之也称“内丹术(功)”,真气的运行锻炼如同炼制丹药的鼎炉,所以又称“丹鼎术(功)”。
周天功以《周易参同契》(东汉魏伯阳著,简称《参同契》)、《悟真篇》(宋张伯端撰)为主要经典著作,是近千余年来流传最广、有关著术最多的功法流派。
关于讲述内丹功的书,统称丹书、丹经。此类著作有专论的,有兼述的,不下数百种。这类书特点之一,是有明显的道、儒、佛三家合一的思想,又为医家所吸收。第一部总结炼丹术的著作是东汉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周天功主要奠基人是北宋张伯端,他的《悟真篇》,被后世炼丹术(功)者奉为经典,与《周易参同契》并称于世。
唐代早期的内丹术,有人认为通过炼胎息即可成丹。如幻真注《胎息经》说:“常服气于脐下,守其神于身内,神气相合而生玄胎。玄胎即结,乃自生身,即为内丹。”附在《胎息经》后的《胎息铭》中更明确地说:“假名胎息,实曰内丹,非只治病,决定延年。”这种胎息方法,由于被某些周天派著作斥为小道,故又有人提出,内丹术可以胎息为基础,但还要深入。
“内丹”就是指的“内气”不断的积蓄,炼“胎息”就是炼“内气”,使“内气”呼吸深长,绵绵若无,鼻不闻声息,使气的积蓄量不断增多,使气的能量不断加强,打通“任”、“督”两脉进入小周天功法,这就为进一步深化,逐渐打通“奇经八脉”进入大周天的功法打下了基础。
5、存想法
存想法是用想像的方法,以集中意念来起治疗作用,也可以和内视结合起来,称为观想。分存想和观想两法。
(1)存想法
存想,又称“存思”,是道教的一种养生功法,存思作为道教的一种养生功法,起始于汉代,广泛流传于唐代,对后世道教内丹术有着直接影响,也是中国佛、医、儒以及印度瑜珈等许多气功派别所采用的气功功法中的一大部分。唐代司马承祯《天隐子》说:“坐忘者,因存想而得也,而存想因忘也。行道而不见其行,非坐之义乎?有见而不行其见,非忘之义乎?何谓不行?曰:心不动故。……于是彼我两忘,了无所照。”这就是说,存想要达到彼我两忘之境界。
“存想”在方法上有许多门类。就姿势而言,可以“端坐存思”,也可以“卧法存思”。《云笈七签》卷四十三《老君存思图十八篇》曰:“坐朝者,端坐而修礼也。凡有公事私碍,或在非类间,不得束躬,上堂展进,但自安坐,不使人知……凡行经山水,积日舟车,舟车之中,山水之际,步涉登陟,舍往相须,疲倦止息,皆依时存礼,隐显随宜,存思精审,自然忘劳。”可见,端坐存思不仅随时随地可行,而且效果颇佳,又不会让人知晓而练功。该文又曰:“卧之为法,勿正仰如尸,当侧傍检;体莫姿纵四肢,不可高枕,三寸许耳,香药为枕……”这就是说卧法存思不可仰卧,而是要侧卧曲肢,不要高枕,只要用10厘米(3寸)左右高的香药枕就行了。
在存想的意念方面又分四类。
存思五藏神。《太平经》说:“夫人神乃生内,返游于外,游不以时,还为身害。即能追之以还,自治不败也。追之如何?使空室内傍无人,画像随其藏色,与四时气相应,悬之窗光中而思之……卧即念以近悬象,思之不止,五藏神能二十四时气,五行神且来救助之,万疾皆愈……是故思神致神,思真致真,思仙致仙,思智致智。”存思五藏神之法在养生气功中用途较大,对内脏慢性疾病具有防治作用。在此基础上,道教又发展了“内视体内五脏法。”
存思外诸神。即存思道教各神的名讳、相貌、服饰、居所等。《云笈七签》有存思三宝之说,即:“师宝者,得道人为我师也;经宝者,自然妙文师所传也;道宝者,无形之形,即太上,是窈冥中精应感,缘时成数,分形散体,不可思议。”
存思身外事。陶弘景《真诰》说:“凡人常存思,识己之形,极是仿佛,对要我前使面上恒有日月之光,洞照一形,使日在左,月在右,去面前令九寸。存毕,乃琢齿三通……使人精明神仙,长生不死。”存思身外事,一般都是某些特殊景象如日、月、星、玄白等。
存思事理和问题。这种存思不是胡思乱想,而是按照道教教义去分析、推断。《抱朴子内篇•畅玄》所说:“夫玄道者,得之者内,守之者外,用之者神,忘之者器,此思玄道之要言之。”就是存思事理之法。
存思有什么功效呢?首先,存思能使人入静,以静制动,是修身济物之要,延年益寿之方,这在前面的引述中涉及较多。其次,存思还可用以治病,孙思邈《摄养枕中方》说:“道人疾,闭目内视,使心生火,以火烧身,烧之令尽。存之使精神如仿佛,疾即愈。若有痛处,皆存其火,烧之秘验。”
(2)观想法
观想,是想与观相结合的方法。事实上“观”是一切气功的基础,这正好触到了气功修炼的秘密。藏密心观对此应用最为透彻,可以说是很殊胜的观想法门(见后文)。
三、气功的现代研究
本世纪初,气功冲开了宗教的牢笼,首先被广泛地应用于医疗。近年来,随着科学的发展,气功逐渐步入了科学的领域,正在以科学的面目展现在人们面前。近20-30年来,各国著名科学家对气功已经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1974年,国际著名的英国化学家兼物理学家克普克斯爵士,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气功的作用原理,经过长期实验观察后,第一个宣布气功——心灵现象确实存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医学会有300多名医学博士对气功疗法发生了兴趣,并参加研究工作。1974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约瑟夫森和197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普里高津等国际著名的科学家,也参加了气功的研究和讨论。约瑟夫森甚至不加掩饰地宣称:“世界生命科技的未来出路在于东方的坐禅技术。”著名的耗散结构理论创始人、诺贝尔奖获得者普里高津教授认为,中国文化对世界科技产生了有益的影响,这种影响还将继续下去,因为“它注重和谐,阴与阳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英国爱尔兰邓星克天文台副台长江涛教授,对于中国《自然杂志》1978年5月创刊号上发表的《探测气功运气疗法物质基础的初步实验结果》一文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这些发现具有先驱者工作性质……是一项创见性的成果。”美国的科学家陈德仁提出:要同中国的气功医师协作,用科学手段对气功疗法进行研究。
我国科学工作者对气功的研究更是举不胜举,仅1979-1988年的十年间,我国各种刊物上发表的气功论文就有五千余篇。特别应该指出的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和贝时璋、赵忠尧等老一辈科学家为气功科研的开展起了积极的主导和推动作用。归纳起来,气功的现代研究可分为气功的理论研究和气功的实验研究两大部分。
(一)气功的理论研究
关于气功理论的现代研究,近年来有不少探索者,其中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从系统科学的观点出发,主张建立唯象气功学,钱老在《当前气功科研的一项任务——建立唯象气功学》一文中这样说:对于气功——我完全是外行,但从科学发展的角度对气功的研究工作很感兴趣,钱老认为:练功(炼内丹)无非是让人的身体进入一种特别健康的功能态。湖南湘潭大学周士一同志认为东汉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是一部用炼外丹的语言文字写的,内容却是讲炼内丹即气功的书。他最近才从英国回来,他在英国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向李约瑟博士请教讨论,改变了李约瑟博士三十年前把此书作为炼外丹的书籍的看法。最后,对周士一译作英语的《周易参同契》,李约瑟写了一个序,讲到从前他认为这是炼外丹的书,现在认为可以看作是炼内丹的书。去年周士一向我讲这个情况,认为此书原来写于公元2世纪时,大概是最早的气功书了,能不能以《周易参同契》为核心,结合众多的气功实践,总结并建立气功的唯象理论?所谓唯象的学问,也就是前科学的性质,但是唯象的学问又比经验的学问向前走了一步,它比较系统。唯象科学,就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一旦从整个现代科学体系的大道理上知其所以然,就上升到现代科学了。在气功修炼过程中,对人这个系统的变化到底是怎么个看法?我觉得李约瑟在给周士一所翻译的《周易参同契》这本书所写的序言中有这样几句话可以参考:气功即生理炼丹学,是想用人体内本来就有的各种体液器官和身体产生出来的东西炼就长生不老的“丹”。我认为李约瑟所说的这样几句话用我现在的概念概括起来是这样一个意思:利用人体内固有的东西,把它调顺了,产生人体系统的一种功能状态,这种状态是健康的,是能够抵抗疾病的。也就是说,结合系统科学的观点,练功(炼内丹)无非是让人的身体进入一种特别健康的功能态。
由此观点进一步推测可知,人体内存在着一个可以通过练功(炼内丹)而启动的系统,这个系统很可能是一个能够把人从一种功能态(如不太健康的功能态)引向另一种特别健康的功能态的自我灵能调控机制。这便是笔者在第五章:“神:本体意识理论”中想要进一步阐明的问题。
(二)气功的实验研究
1978年以来,我国大批的科技工作者,试图把传统气功与现代科学结合起来,开始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研究气功,为此进行了大量的科学测试,广泛开展了气功的生理、生物、生化、物理等各种效应的研究,诸如气功外气的物理基础和物理效应、气功现象对人体的生理效应、气功现象对人体的医疗效应、气功对现代医学模式的改革、气功在工农商业及体育军事等方面的潜在应用、人体的熵与气功、人体的场与气功、人体的信息与气功等等,有力地证明了气功的客观性,把对古老的中华瑰宝——气功的继承与发展,推到了现代气功科学研究的新阶段。但气功科学的研究,目前仍然处于现象观测的探索阶段,虽然人们从热力学、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协同学等等方面提出了看法。这些看法乍一看来也十分诱人,而且确有其合理的方面,但都谈不上是科学的假说。与其说这是科学的理论,毋宁说是自然哲学的理解。
(三)气功研究的瓶颈
历史的研究告诉我们,任何历史时期的气功都带有那个时代的烙印,气功的演变有着人类社会发展、物质文明进步的形迹。当今时代,人们之所以需要气功,是把气功看作认识人的整体的生命运动以及天人关系的一种有效方法,是把气功看作对自身生命运动实现自主控制,从生命的必然王国走向生命的自由王国的通途。至于把它当作“羽化登仙”的阶梯或“成佛作祖”的要道,显然已经不适合具有现代科学知识背景,又身处于当今商业文化激烈竞争之中的人们生命修炼的需求,全人们求真的心,渴望健康、快乐、幸福、自在的愿望却始终都没有改变。随着笼罩于气功之上的“巫术”和封建迷信乌云逐渐消散,气功必将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首先建立起一个符合时代需要的气功理论体系,正是气功科学的阳光才能驱散“巫术”和封建迷信的乌云。
回顾二十多年来气功现代研究的历史,很显然,它始终未能突破自身发展的瓶颈,那就是:理论的研究偏于自然哲学的理解和推理,实验的研究又偏于外在现象的单纯观察和测定,而没有挖掘出生命内在现象的本质规律。没有一个整合型的理论体系,而往往是一家之说和一派之见比较多。究其根源,还是现代科学本身的局限性和气功含涉面的广泛性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现代科学是以研究物质世界的规律为目的的,尽管DNA的发现导致了生命科学的诞生,但分子生物学把一切生命现象最终都归结为化学作用,其中有三类分子是主角:一个是蛋白质,包括酶,一个是核糖核酸,一个是脱氧核糖核酸。认为这些生物大分子体现了生命的奥秘,这未免太简单化了,难道没有电磁场、电磁波的作用?而且分子加电磁场都还是不够的,事实上,生命现象比这要复杂得多。这里关键的缺欠就是科学不承认“心”的存在,因为“心”没办法用现代科学的外求手段来证明。这样,科学的发展也遇到了自己的一个瓶颈:许多现象没办法了解、没办法解释,因为生命毕竟与一堆原子还是有些区别的。能知能觉的那个“我”到底是什么?大脑为什么会思考?意识究竟是什么?这些生命科学的尖端课题,正是近年来才兴起的一门边缘学科——认知科学的科学家们正在千方百计寻找办法努力攻关以求突破的难题。而这个难题也正是气功科学的关键问题。这正应了钱老所说的:“气功是人体科学的敲门砖”,气功科学的发展势必导致生命科学的革命。
怎样才能完成这样一次革命呢?需要那些既能涉足现代科学领域,又能深知气功三昧的“两栖”类研究者作桥梁,把科学家和高层次的实修者联合起来,共同攻关,集中突破。
本世纪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Kurt Lewin 1890-1947)说:“理论的意义在于解释已知的事实,也在于指出探求未知事实的途径。而这种未知的事实,则可以在实验的条件下得到观察、研究……没有理论的科学是盲目的,因为它无法组织事实而指示探索的方向……好的理论最实际。”
目前气功科学的研究缺乏的就是这样一个既可以解释已知的所有事实,又可以指示探索未知事实的方向的好理论。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了“气功态”的概念,中科院研究生院牛实为教授从“生物量子场”的角度,借用现代科学理论,探索了藏密内功的机理等等,这些都是很好的开端,但好的理论的最终形成,还需要继续努力工作。这是突破气功现代研究瓶颈的希望所在。我国有藏密内功和道家内丹修炼为实践基础,结合系统科学、量子场论,升华神经生理学,对于解决这些难题,可能会得到一个新的途径。
四、气功=生命修炼方法+生命修炼境界
笔者认为,一切有益于人体内能——气的培植和利用的人类心身活动均可归属于气功的范畴,因为气功是培植气和利用气的功夫。而培植和利用气的功夫最终又可归结为调心修心的功夫,所以气功更确切的名字应该是“神功”或“心功”。这个“神”究竟是怎样完成“气”的培植和利用的呢?归纳起来其中的操作技术可以分为两大类“观”的技术的完成。“观”的技术确切地讲就是人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的“注意”和“觉知”合为一体的生命自我调控过程。
(一)狭义气功的方法与境界
特指在特意进行气功修炼活动时的“观”的操作,根据修炼时观的对象不同可分为观身、观气、观心和观空四种层次。
第一、“观身”,就是在练功时,时不时地留意观察一下自己身体的状况,是否处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以及是否保持在要求的姿势,如果不是,就主动调节使其保持在放松和要求的姿势和状态。
第二、“观气”,就是在练功时,时不时地留意观察一下体内的气感反应,应该提醒初学者的是,身体内部各个部位反应,如酸、麻、胀、痛、凉、热、紧、松、轻、重、跳、痒等等,均可能是初步得气的反应和感觉,只有练到一定的程度,修炼者才可以清晰地感觉到气在体内的流动,并且可以“意到气到”主动地调控它,并利用它为自己和他人治病。另外,更高一级的气感,已经不再是一种感觉,而是直觉的境界了。而最高级的气感则是无感无不感的“无”的境界。所以古代将“气”写作“炁”,代表一种无欲、无念,只有明空赤露的觉性的状态,这也像是道家讲的无极,即阴阳未分、天地未判时的境况。
第三、“观心”就是练功时,时不时地留意观察一下自己的心理活动是否处于“松静自然、心空念寂”的良好状态,一般来讲一下子达到这种娴熟的入静状态是挺难的,必须通过一段时间,甚至几年、十几年的自我训练。通常人都会东想西想,不时产生这样那样的念头,但只要能时不时地留意观察一下自己的心理活动,就可以及时察觉自己的心理散乱而调整之,尽量使念头空下来,至少要保证能时不时地警觉到自己心的散乱,有警觉自然就会有调整,警觉到了,其实就已经调整了,不用刻意去调整,那样反而让自己变得紧张,同时也不要讨厌心理杂念的此起彼伏,只要能时不时地察觉到就好了,就像以平静的心注视海的一浪又一浪(杂念起伏)的那种状态,很悠然自得,慢慢地心自然就会空下来。
第四、“观空”,这是练功的最高境界,类似于“坐忘”。就是说身心已经极度和谐,已经无需再去观身、观气、观心,身、气、心已经完全地达到了和谐和自然的状态,一直在忙于观察身、气、心的那个心,也可以悠然自得地休息下来享受“人我两忘”、“心空念寂”、“天人合一”的最佳气功境界了。
(二)广义气功的方法与境界
广义气功,特指在没有特意进行气功修炼活动,只是在进行日常的生活活动时的“观”的操作。根据日常生活中所观对象的不同,“观”可分为“观行为举止”、“观思想意识”、“观情绪感觉”、“观诸事和谐”四种方法。
第一、“观行为举止”,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时不时地留意观察一下自己的行为举止,看它是否符合使自己的心身轻松愉快和养生健康(即有益于内能培植)的要求,如果不是,就主动调整一下自己的行为举止。
第二、“观思想意识”,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时不时地留意观察一下自己的思想意识,看是否由于它的缘故,给自己的身心带来了负面影响,如果仅仅是由于自己的某种思想观念的错误使自己没法轻松愉快地生活,那么就调整一下这个观念。
第三、“观情绪感觉”,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时不时地留意观察一下自己的情绪和心理感觉,看是否处于积极乐观、坦然自在、轻松愉悦、幸福快乐的状态,如果不是,就去寻找原因,加以调整。
第四、“观诸事和谐”,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时不时地留意观察一下自己是否与周围的人和事处于和谐美满的状态,自己是否在积极创造和努力协调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环境、工作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如果不是,就寻找原因,加以调整。

 

附表:狭义与广义气功中的“观”与生命修炼的方法和境界

          分类
层次 狭义气功的观(练功) 广义气功的观(日常生活)
 方法 境界 方法 境界
本体意识 观空 自在 观诸事和谐 任运自然
心灵 观心 喜悦 观情绪感觉 轻松愉悦
意识 观气 畅达 观思想意识 不着偏见
身体 观身 放松 观行为举止 不着陋习
气功是一门体验科学,练气功的过程和次第,是一系列修炼方法和修炼境界的能动反应。以上的附表,希望能够给出对气功修炼的方法和相应的境界以及各种层次之间关系的概略性印象。
第二章  中国巫文化:气功的源头
实际上,世界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怎样去看,或用什么工具去看。用肉眼看,世界是繁复的大千;用显微镜看,世界是分子细胞结构;用量子显微镜看,世界是空。
让我们充分地去遐想,原始人在意识世界苏醒的那个清晨发现一个新世界时的那个表情,在还没有给万物命名之前,他们已臣服于神创造世界的无比威力。这时他们两手空空,一无所有。于是,他们用心去看这个世界,因此感受与我们必然不同,但这感受非同一般,正是通过这个感受,原始人才为自己短暂的存在谋取了充分的意义。这一从混沌中发展出来的些微意识,是某种表层的东西,它触及了实在的边缘,更多的则是广阔无限的无意识资源。
在原始人广阔无尽的无意识之中,动物、植物,人体的各部分,客体、土地,手工制品等等,无不具有神秘属性,这些神秘属性就其本性而言要比我们靠感觉认识的那些属性更为重要。所以,原始人的思维不像我们的思维那样对存在物和客体的区别感兴趣。实际上,复杂的表象在他们那里毫无分别,一切现存的东西都有自己的秘密力量,更进一步地讲,在原始人那里,看得见的世界和看不见的世界是统一的,在任何时刻里,看得见的世界的事件都取决于看不见的力量。例如:一个人被蛇咬死,在原始人那里,死之原因不在蛇身上,而在于那个看不见的力量的意愿,或是违反了什么禁忌。那么原始思维究竟具有哪些特征呢?
一、原始思维的特征
巫文化存在于世界文化的初始阶段,是人类第一次把自己和自然界区分开来,并意识到自身与自然界对立、联系的一种觉醒。同时,作为人类最早的文化形态,它也是人类文化史上极漫长而重要的阶段,是文明的混沌之母,至少是三者之母:制度之母、宗教之母、科学之母,所以有人说:“懂得了起源,就洞察了本质。”
法国社会学家列维-布留尔在其《原始思维》一书中将“原始人”的思维定义为:以受互渗律支配的集体表象为基础的、神秘的、原逻辑的思维。
(一)集体表象
集体表象指世代相传、集体共有、而非个体独立的认知,有集体情绪性和运动性,以集体无意识及神秘感受为特征的思维形式。
比如:原始人初次看到飞机或冰块时的陌生感、神秘感和恐惧感,并且这种神秘和恐惧会作为集体表象而长存下去(在现代气功潮中也存在这种情绪性、运动性的下意识集体行为和神秘感受,大有集体表象的意味)。
(二)神秘互渗律
神秘互渗律指“支配表象的关联和前关联原则”(《原始思维》)。通俗讲,就是在物物之间、物人之间,天然地存在着某种神秘方式的联系,通过这种联系,一物可以占有另一物的特殊属性。
例如:琀,字义是死者口中含玉,古人认为通过这一行为人可以占有玉的坚固不化等属性。
另外,像片、影子、牌位、名字等也可与人之本性“互渗”。
在中国,这种互渗律更多地被解释为感应说,“天地间只有一个感应而已,更有甚事?”(《二程遗书》卷十五),表面上中国的感应说强调同类相感,同气相召。实际上,也有许多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特别是汉以后对五行的类比,完备而繁琐。
《周易》讲“感而遂通”,用八卦象天、地、雷、风、水、火、山、泽,更与八方四时相互感应:
乾,健也,为马,为首,为天,为父,为圜,为君,为玉,为金……
坤,顺也,为牛,为腹,为地,为母,为布,为釜,为钧,为吝啬……
中医则用五行说去建立事物之间感应联系: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风伤筋……酸伤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所有这些通过神秘的“木”性互渗,感化。
在外丹术中,讲“服一大丹足矣”,将丹药与生命互渗,如五石散,由五种不同颜色的矿物组成:紫石英-肝-东、石钟乳-肺-西、硫磺-脾-中、玉石脂-心-南、朱砂-肾-北,以五色代表五方,故五石散可补五脏。
(三)原逻辑的思维
原逻辑的思维指服从于“互渗律”的思维,不是反逻辑,也不是非逻辑。
古人的集体表象不像我们的概念那样是真正智力过程的结果,而是包括了情感和运动的因素,是“关于因果律主题的辉煌的变奏曲”(《野性的思维》)。
古人将直接呈现于感性的东西加以系统化。如民间巫术的病理说则有“巫蛊论”、“先人作祟说”、“神怪致病说”、“报应致病说”、“鬼神致病说”、“疾病有意志说”……尽管如此,《野性的思维》的作者列维•斯特劳斯认为最好不要把巫术和科学对立起来,而应把它们比作获取知识的两种平行的方式,与其说二者性质不同,不如说它们只是适应于不同种类的现象。
巫文化并不是一种支离破碎的理论体系,甚至不能将它看作人类思想的雏形、略图或部分。实际上,它完整而联贯,它的隐喻性的表达,只是一种类比。它是人类直觉的体现,是人类对世界的最初的智力操作,并具备一种对宇宙的直觉的根本性质的发现,是后来人类思想及科学的一个源头。
最早的巫不仅聪明、勇敢,而且富有献身精神和追求真理的强烈动机,是博闻强志,无所不晓,凡事都能作判断的具有百科知识和卓越才志的显赫人物。
实际上,并不是只有科学才能够使事物达到精确的“配置”或“构造”。科学知识的历史毕竟只有几个世纪的短暂时光。而原始人的探究并非只为实用,他也存着求知的喜悦和满足理智的需要。在某种意义上说,他们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原则,使事物导致真正完美的“配置”。从这一点讲,中国的原始象数思维特性则卓越地体现了这种“前科学”的理性。
二、从蛇文化到龙文化
中国尽管是有着最漫长的历史记载的国家,但我们对最远古的初民的生活仍处于假设当中。在中国,最大的问题是缺少更早期的神话,于是我们对我们的童年便缺少一种准确的把握,关于《易》的产生,虽有一定的传说,但那已是人类进入青少年成熟期的事物,在那之前,我们的原始初民是一种什么情形,则需要考古的追踪、假说与设想。
无论如何,我们已经感到古代东方人的一个重要的价值取向:即通过对肉体生命结构的重建,来避免死亡之邪恶。比如:蓍草和龟甲之所以成为判断事物价值标准,在于它的长寿,长寿使它们对万物善恶无所不知,而静默与隐忍则是它们的另一特性,正是这一特性决定了它们的长寿。于是如何避免激性的损耗,成了气功家们首要的堡垒,呼吸吐纳成了长寿的一种手段,千百年来为民众所追索。因此,无论是《易经》,还是中医对精气神的认识,或是气功(外丹与内丹),都源于远古孤寂中的“思想界”,即神秘主义的恬淡虚无与改造世界、改良生命的强烈意志的融合。
这既是一个源头,也为未来的一切文化指出了方向,正是从这根源处长出儒家的理性之德和道家的空灵之道这两棵参天大树,所以我们必须回溯过去,在童年的混沌的快乐中重新开始。
(一)盘古开天地——人与自然同形、同构的原始隐喻
人类学家指出:“懂得了起源,就洞察了本质。”
但原始时代,人们对初始原则的选择是不自觉的、下意识的、隐喻的。
关于中华文化,人们有个很妙的比喻,即它一生下来就老了,一个智慧的老人,一生下来就成熟了,就达到了太极八卦般的圆融的极致。它被称为文明古国,史书浩如烟海,但这种极致令人困惑,除非你同它一样早熟。圆(O)意味着无穷大或无穷小,它的不定性令我们无法超越。《易经》如是,中医如是,中国古代哲学如是,气功理论也同样,我们总感到忽略了某些东西,即一切定性以前的东西,即它的幼稚、纯真的童年,哪怕极为短暂,它也应该有过浑沌的童年。
于是我们寻找。
但学者们言:“中国信史者,必自炎黄之际始。”(夏僧佑语)那么炎黄之前我们有过什么?它对炎黄之始及以后有过什么影响?
于是我们找到神话。
但太少了,也太……不原始。
西方常把神话比喻成人类童年,因为它涉及人类理性之前的东西,一切都是直觉与象征,那时候人与动物、植物浑沌一片、不分彼此,就如同儿童分不出他的本性与动物的本性的区别,所以他会处于虎狼之中而不害怕,而且每一个儿童都从游戏中获得过史前女娲抟土造人的那种热诚与喜悦……
但中国人的童年太短暂了,它的神话不仅没有像西方那样集结成书,而是散见于史书之中,常被后人加以理性的运用,这就像《诗经》到毛亨手中全然变味,失去了它原有的质朴与纯洁。这不得不让人想起庄子的那个寓言,浑沌很快被开窍,然后便死去,童年被扼杀了。
世界文化的初始原则便是世界初民都不约而同地用原始思维而不是理性思维为我们人类起源、世界的形成、世界的本质等作出他们独特的命名、解释和判断,它是一种瑰丽的文化势力,是人类最早的反抗的记录,它记录了人类关于这个世界的最初感受,最初的屈服与遐想,这种遐想与理性无关,而仿佛只关系到我们的情感,因此神话又是诗意的。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
生命与宇宙就在这漫长的岁月里蕴育。
“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
在古老的文字里我们可以捕捉到一些重要的信息,比如“变”,这是一种超人的力量,是人类关于生命的始终不渝的理想。而美国现代神话超人、飞碟等也正是古代神话在今天的变形。
“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
这则神话出自《艺文类聚•三五历纪》中。在这个神话里,时间、空间尤为重要,这是生命起源的背景,最为可贵的是,这个时空是运动的,而非静止的。而直到20世纪初,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才重新强调这种时空的运动与弹性,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给了我们一个膨胀宇宙,而我们当代人则更聪明地去寻找一个收缩的宇宙、暗物质或一个永恒的黑洞。
而远古的中国人早已注意到,宇宙如同人类,一呼一吸,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关于盘古还有一个“垂死化身”神话。
“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理,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五运历年纪》)
这个神话的诗意背后是原始初民对万事万物皆源于生命的一种肯定。在这里灵魂的概念还没有出现,盘古这个巨人用垂死之躯化生万物,这是充满人性的对宇宙的生成的解释。它的生命观是人的、而非神的,既包括了人对物质世界的还原,也包含了人的生命的升华。人与宇宙万物原本就有着一种深刻的联系,二者共同生成,同形、同构,宇宙同人类一样,有呼吸,有成长,有兴盛及衰败。
但显然宇宙比人更永久,于是人类开始了一个不懈追求,追求宇宙的本性,以达到它的那种相对的永恒。
(二)原始生命观的嬗变
巨人时代结束了,以其牺牲的本性。
巫的时代来临了,以其解释的本性。
他们是人类文明的最早的探寻者,是最初的智者和全才,他们聪明、勇敢,富于献身精神和追求真理的强烈动机,他们博闻强志,无所不晓,自有一副震慑他人的神威。
宇宙业已形成,人类开始寻找自己的位置。在这最初的找寻中,人们将自身与动物混为一谈。这时人对动物的灵性与力量充满崇敬。公熊是大哥,母熊是大姐。这时是万物有灵,而不是“人是万物之灵”。人的自大还没有形成,初始的人并不以拥用动物的形象而羞耻,相反地,那是神圣的。“伏羲鳞身”,“女蜗蛇体”。中华民族人的始祖就这样的出现了,而更为坦率、直白的则是“伏羲女蜗交尾图”(图2-1)。
在中国的人类起源神话中,伏羲女蜗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这个神话的核心——蛇(虹)神话的发生与演变,实际上关涉到我们中国人对生命本质的看法,对生与死的看法,对性与生殖的
 
图2-1 伏羲女娲交尾图(生殖之神)
看法,并最后导致了龙文化的形成。
关于人类的始祖,西方有亚当、夏娃,中国有伏羲、女娲。在这两则神话中,都有一种重要的不可忽略的东西——蛇。夏娃在蛇的诱惑下与亚当吞食了智慧之果,由此便认出了两者之间的差别,羞耻感的诞生即是文明之开始,于是被逐出乐园。请注意,乐园在这里属于混沌无差别的概念,正是人对性认识的觉醒,对男女差别的觉醒使人们永远失去了乐园,正是蛇使人类命运进入了一个新的篇章。而中国的伏羲、女娲则更直接为人首蛇身。中国的三皇五帝几乎都是人首蛇身,这意味着什么?也许“人首”意味着差别,就像后来中国仪礼总是在男女头发上作功夫。而“蛇身”则是在强调混沌与无差别?假想一下,如果是蛇首人身,则中国的文明史将会是另一副样子。
略去繁杂的考据,简而言之,从蛇到龙的嬗变可用下表演示:
 
实际上,蛇的神性的结合,便是未来之龙。
 
由蛇而龙,犹如由水而云。实际上,蛇文化几乎是全世界的初始文化,但唯独在中国形成了龙文化,这代表了一种文化取向。
并由此建立起一种新的生命观,蛇文化的阴阳同体、生死同源是一个“神圣的完形”,是对立物的同一,是事物的原始状态,最理想的状态,是永恒的对立元素的统一,冲突消失,万物平静,回到无差别的和谐之中。而龙文化则是进入文明后产生的理性文化,它从蛇文化中腾空而出,完成了从实在物到人造物的变形,这种变形意味着对混沌的否定,对死亡的否定或淡化。它强调并利用蛇的神性而淡化蛇的魔性。文明意味着人与万物的平等无差别而变成人为万物之灵,意味着由虫(蛇)变龙。从此,神话开始变味,开始历史化,女蜗从“一日七十变”的神,变为“作笙,笙,生也”的艺术家和“置婚姻”的红娘,伏羲也从鼓着大肚子的雷神变为“作瑟,制嫁娶”的创造者,性的意味被掩盖在音乐与仪礼之中,原始的粗野火爆而又阴郁的生命力被淡化在彬彬有礼的、节制的“关关雎鸠”之中。
荣格说:“每一种原始意象,都包含一种人类的心理和命运……它使个人的命运成为人类的命运。”
龙文化是对死亡的蔑视。儒学强调理性与进取,强调精神的不朽;道教强调肉身的长生。中国古代图腾的这种微妙而精致的转换表现了华夏民族在遗传学纽带上的偷梁换柱。如果说龙图腾意味着文明,蛇图腾意味着原始,那么随着龙文化的迅速完形,人们失去了乐园,那空灵的蛇环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更令人晕眩的太极图。童年与平等不见了,邪恶也随之而生,人们在回归的路上重新寻寻觅觅,而炼丹术则是人类对远古蛇文化精神的模仿与再造,追求阴阳之完形,追求不死之药,如同女娲炼五彩石补天,追求完美。

三、中国巫文化——关于生合符号的
      象征性文化
从蛇文化到龙文化实际上已经表明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倾向,即它对生命文化的关注和整体性认识,并由此导致生命文化的早熟,并且自成体系,使得原始的巫文化成为后来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化的三大知识体系的源头。
简而言之,它是生命符号的象征性文化,是关于世界的整体性知识(易),是关于生命的完整性知识(内经),是关于宇宙和生命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的体证性知识(气功)。而在具体的操作系统上,它们也采用了巫文化的典型方式——通过象征符号来工作。周易的符号系统是卦爻,《内经》的符号系统是阴阳五行,气功(内丹)的符号系统则是“易”与《内经》符号二者的结合。
(一)巫术信仰为什么会导致生命的内炼
首先,巫术信仰是关于生命统一性的信仰。
东方文化的一大特色即是:领悟《易经》、《内经》、气功的捷径在于心悟与体验,而非严密的逻辑思维,而这也正是巫文化的显著特性。生命内炼实际上是一种对无意识的内炼:它源于人与神相联、人与宇宙相联、人与万物相联的渴望,同时只有充分地恢复了人的神性,才能真正地为自己,也为别人提供能量,而原始时代的巫师正是最早的关于人的神性的体验者。他们的生命观是综合的而非分析的,在他们眼中生命并无本质的区别,而是一个不中断的连续整体,在不同的生命领域间绝无特别的差别或不可逾越的栅栏。原始人并不认为自己处在自然等级中的一个独一无二的特权地位上,所有生命形式都有亲族关系。图腾崇拜的信念即来源于生命一体化的信仰,并成为原始文化的最典型的特征。在统一的生命的社会中,人与动物、动物与植物站在同一层台阶上,甚至时空都因循着生命一体性和不间断的统一性的原则。
其次,巫术源于人的自信:只要知道方法,就能直接控制自然。我们知道,从一种完全被动的态度中绝不可能发展出具有创造力的活力来,巫术的产生与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关,所以它应被看作人类意识发展的一个重要步骤,是人在觉醒中的自我信赖的最早最鲜明的表现之一。他不再听凭自然的摆布,而是开始发挥自己的作用。事实上,巫术理念源于生命的重大事件,如疾病、死亡、出生等,而巫术仪式也与大胆而冒险的事业相关。巫师则更是原始人中的依赖和决策人角色。巫术活动建立在这信念上——“自然界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的行为。自然的生命依赖于人类与超人力量的恰当分布与合作。”(卡西尔《人论》)而后者则使人在动物本能和人性之外开始追求神性。
实际上,人类是首先对宇宙的神性而不是人性感到惊奇的,肯定是先有太阳崇拜,而后才有生殖崇拜的。但无论怎样,“一切巫术就其起源与意义而言都是‘交感的’,因为人如果不是深信有一个把一切事物统一起来的共同纽带——在他与自然之间,——他就会想到去与自然发生巫术的联系”(卡西尔《人论》)。
而一系列严格而复杂的仪式和巫术规则作为人的主动行为在调节着人类与超人力量的分布与合作。人靠巫术所赢得的是他一切努力的最高度凝聚。这种紧张的凝聚要求的是人最高度的注意力,正确的程序及同一不变的规则,在这一达到某种效果的过程中,人将自己提升为这样一个存在物:他不必只是服从于自然的力量,而是能够凭着精神的能力去调节和控制自然力。
至此,“本能的”无意识开始过渡到经过高度“训练的”无意识当中,当这种受过训练的无意识与宇宙无意识相联时,便是“瑜伽”,便是一切内炼的开始,它启动了人类的创造之源,一切便源源不断地产生……
(二)《易经》、气功(丹道)都是内炼的产物
从某种意义上说,心或我们的躯体是比一切外在的工具材料等都更能表现我们的创造性的事物。因为它们与生俱有,甚至在父母生我们之前就已存在。我们的血肉之躯,诸如手、脚、躯干、头、内脏、神经、细胞、思想、情感、感觉等是最天才的认识世界的工具。在人类漫长的进化途中,人类的意识从宇宙无意识中的娩出是一壮观而又惨烈的时刻,从那一时刻起,世界上便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景观,一边是西方被逐出神的乐园的失落,并由此踏上了一条追求人的独立精神的无归之路;一边是东方对内在生命修炼的持之以恒的热情,以求达到天人合一的圆融之境。
因此东方原始思维自有其独特性,而《易经》、《内经》、气功等便是这种独特性的最高体现。
首先,它的互渗律更高地表现为感应说。并提出“气”在不同事物的感应中起着某种中介的作用。它的感应已从泛感应中走向“从类”现象,如:“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易•乾•文言》)它的理论基础已不是一般形式逻辑的同一律,而是十分辩证的“天、地、人”三才同构思想,既然天、人可以合一,有、无可以相通,那么物与物、事与事之间便不存在绝对的界限,它的同一是阴阳大化之“道”的形而上的同一,而不是形而下的“器”的层次上的同一。既然事与事(如心与身)之间的界限已不是关注的重点,于是此物与它物之间的关系及中介便成了主题。“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司马迁)就是这种重“关系”与“中介”的倾向,如太极图是阴阳鱼加S线(中介),五行是两对阴阳加中介,木、金,水、火,各为一对,土为中介。而中国洋洋大观的“气文化”则是这种倾向的硕果。因此我们可以说,感应论和气说是生命内炼文化的理论基础。
其次,是它成熟而成体系的圜道观。圜道观首先发萌于人们对日转星移、昼夜交替、寒热循环、冬夏往复、生长收藏等周期性的直观观察。而《周易》则系统地以文字体系与符号体系自觉表述了宇宙生命的圆形运动规律。“原始反终,故知生死之说”,把“终”与“始”和“生”与“死”一样看作一个运动变化的周期,终而复始。将事物的阶段性与连续性、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看作天地万物运行的法则。而这正是生命炼养文化的技术支持。
中国传统生命科学认为,生命存在于它不断地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这种交换必须依靠气的各种机能活动,而气的出入循行及沿全身经络的循环,都表现为圆运动形式。
内丹实际上属于太极气学,它侧重于精气神中关于神的研究,它将生命的本质看成气的周天太极运动。其沿任督脉的小周天循行,又是根本之根本。而这一切都表现为圆形运动。从大宇宙角度看,循环的圆形运动比起单纯的上升或下降,出或入的直线运动更为普遍,更为根本,是生命发生、发展、变化的最基本的形式。
第三是它以直觉、灵感、顿悟为特征的象数思维模式。这是中国古代最有特色并贯彻中国文化始终的一个要点,这种思维方式以阴阳思维为内容,以象数符号为形式,既有文字系统,又有操作系统。是古代知识分子对原始浑沌的超越,同时也为内炼文化操作系统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素问•五运行大论》云:“夫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气、阴阳、五行(金、木、水、火、土)、卦、爻等不过是一种记号,是介于形象和概念之间的联系项,是知觉对象与概念的中介,在中国文化中,它们就如同A、B、C一样普遍而无所不在,但它们又不是冰冷的数字或简单的符号,而是真、善、美的统一体,是“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的、丰富而又充满任何可能性的具有启示意义的符号,它带给我们的既有经验的形象化,又有知觉的象征意味;既有应用性,又有实用性;既有哲学意味,又有审美体验。
正是以上三个特征奠定了生命内炼的理论基础、技术支持和操作系统。它的生命观是建立在天、地、人同形同构的基础上,正是由于天地交感、万物生生不息。它的圆道循环性,则指出天地运动及生命变化的规律性和永恒性。而它的象数模型,则指出了生命的真、善、美的统一原则,并为生命内炼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系统。
第三章  阴阳哲学:
             气功的理论基础
“阴阳”是中国文化的母题,是中国人的伟大发明。
“阴阳”是什么?“阴阳”不仅仅是一种分类的方法,不仅仅是一种对立思想,“阴阳”还是中国古人的一种本体意识,一种宇宙法则,一种调控手段。
“阴阳”蕴含着中华文明的精髓。
一、阴阳哲学的形成与结构
“阴阳”的思想观念,起源于远古洪荒时代。太阳、月亮的升起与降落,花草的荣枯,树叶的长落,白天黑夜的交替,等等,古人面对这种大自然的奇异现象,先是迷惑不解,然后慢慢地发现原来大自然的这么多奇异的变化有一个共同的规律,那就是大自然都有正反不同的变化,进而发现事物都有正反不同的两面,于是一个天才的概念产生了,这就是“阴阳”。
“阴阳”的观念至迟在三千年以前的殷商时期就已经成熟。那时我们的先祖,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并总结出来“相其阴阳”的生产经验,认识到向阳者丰收,向阴者减产,在“阴阳”之地向大自然要粮食、要丰收。
(一)以《易经》为代表的阴阳观念
殷周之际形成的《易经》是阴阳观念的第一次系统展现。《易经》虽然没有提到“阴阳”的概念,但却用“--”、“—”两种不同的符号表达了阴阳观念。
《易经》是以卦象的方式表述其对阴阳的看法的。《易经》卦爻的符号系统是在长期的原始卜筮过程中,逐渐把数和象整齐化、有序化、抽象化的结果,具有稳定性,规范性。通过对立面的排列、组合,反映出人的理性思维、逻辑思维。就八卦来说,分别由奇(—)、偶(--)对立两面,构成四个对立面。就六十四卦来说,又分别由八种对立的卦象构成,构成三十二个对立面。就卦序来说,六十四卦又是“二二相偶”,成为对立的卦象互相配合的系列。这种思维是承认卦象存在着对立面,并由对立面所构成,其变化表现在其中的基本要素——两爻的配合上。体现了以对立面的相互关系说明事物变化的思想萌芽,对后世哲学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
《易经》从八卦、六十四卦的符号、卦名到卦爻辞处处都体现了阴阳对立观念,在它看来,宇宙间一切事物所表现出来的功能性态都是成对的。它以阴阳、八卦、六十四卦的相对性,还有卦爻辞中的“吉、凶”、“往、覆”等成组的对立阴阳观念,来表明诸如明与暗、热与寒、实与虚、动与静、显与隐、前与后、上与下、散与聚、开与闭、浮与沉、外与内等等事物的对应性态。
阴阳是宇宙的最基本构成,宇宙间一切事物都可以分为阴阳,每一事物也可以分为阴阳。“阴阳”是从功能和属性上对万物所作的分类。“阳”代表光明、正向、运动、白色、刚强、外在、正数、俯下、实际、左边、德生、开放等一系列含义;“阴”代表阴暗、反向、安静、黑色、柔和、内在、负数、仰上、空虚、右边、刑杀、关闭等一系列含义。“阴阳”是从万事万物的普遍对峙——矛盾中概括出来的,是以广泛的对峙、矛盾现象和实际经验为认识源泉的。阴阳爻是上古初民对宇宙万物阴阳属性的最抽象概括,六十四卦尤其是乾坤、泰否、剥复、损益、未济既济等相互对立的卦象,为阴阳范畴的提出提供了重要资料,是对阴阳学说的进一步发展。当然“阴阳”分类是有前提的,这就是必须是有关联的事物或者是同一事物。有关联的事物如日和月,都是天体星球,日为阳,月为阴。而日和人、月与鸟就没有什么内在关联性,因而无法分阴和阳。此外任何事物都可以分为阴阳两面,如人可分为男人(阳)、女人(阴);人有刚强、向上、光明的一面(阳),又有软弱、退却、阴暗的一面(阴);人分前胸(阴)与后背(阳)、上肢(阳)与下肢(阴)、体表(阳)与内脏(阴)、五藏(阴)与六腑(阳)等。
易学认为,宇宙万物万象具有的性态,无论多么繁复多样,总会有一方属阳,有一方属阴,永远逃不脱阴和阳的范畴。利用阴阳属性的关系可以描述和解说生命和宇宙中的任何变化。
(二)以《易传》为代表的阴阳哲学
《易传》一书,最后成书于战国末年,正是处于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基本完成时期。《易传》哲学的思想体系,完全与这一历史时期的政治形势和阶级关系的变化相适应。当它展示阴阳变化规律时显得非常有生气:它以阴阳对立统一的“道”为核心,扩展开来则形成两个侧翼。一是在矛盾和斗争性上深化,提示了阴阳互相争胜负和“贞夫一”,告诫人们居安思危,应有忧患意识。最后在思想方法上提出坚持“两点论”,防止“过亢”和“知几”,以提高自我的决策和应变能力。二是在统一性上继续深化,提出了阴阳和谐的整体观念,强调执“中”而协同,以保持事物的平衡与稳定。归纳起来,《易传》哲学的核心可以具体地分为三个部分,即一阴一阳的“道”是规律;阴阳互相争胜负;阴阳的整体和谐。以下分别讨论之。
1、一阴一阳的“道”是规律
一阴一阳是“道”,普遍存在于天、地、人,即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万物都秉受天地阴阳二气生成,万物都具有阴阳之共性,这种共性就构成了客观世界普遍性规律,就叫作“道”。
“道”的阴阳变化规律并不深奥,而是简明易懂,谁都可以掌握的,阴阳的对立统一相感相推变化之理,就像天地的昼夜四时一样,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说阴阳往来变化,因为是抽象理论,人们不一定能够理解,而日、月、寒、暑的变化人人都晓得。太阳落下去,月亮则升起来,日月往来相推动,才产生了光明。寒暑也是如此往来变化互相推动,积之而成岁。往是屈而退,来则是伸而进。对立的两个方面,此屈则彼伸,此进而彼退,一屈一伸,一往一来,既排斥又相感,既相逼近又不相离,永恒地运动而互相交替,其发展变化则永无止息。通晓了日月寒暑的屈伸往来之理,也就领会了阴阳对立统一变化的规律;明白万物虽然千姿百态,但阴阳运动却是它的共性;明白往来交通的“道”,是从共性中抽象出来的基本规律,是无形的。因此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反过来讲,凡是有形的东西就不能叫“道”,只能说是具体的器物,故又说“形而下者谓之器”。
“形而上”与“形而下”的“道”、“器”关系,也就是客观规律与具体事物的关系,换句话说就是:“规律不能脱离具体事物而存在,也没有不受规律支配的具体事物,二者互相依存而构成对立统一。”(图3-1,引自《荣格心理学与西藏佛教——东西方精神的对话》,商务印书馆1994年出版)。这样的一阴一阳的往来交通是万物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因此系辞所讲的“一阴一阳之谓道”就自然成了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
 
图3-1 阴阳对立统一图
2、阴阳互相争胜负
“吉凶不两立,日月不兼明”。天下事物运动的规律是成功者退,方来者进,对立的两方面总是互相争胜负。不是此方战胜彼方,就是彼方战胜此方,二者总是交迭相胜,这种交迭相胜又是经过长久的积累而后胜,谁居于正位谁就是胜,这样一来,矛盾虽然有两个方面,但它常常是以一个方面示现于人,而另一方面则隐伏着,这就叫“贞夫一”。
“贞夫一”,即“贞于一”。是说只能是一个方面居于正位,另一个方面当然就是居于偏位了。由于阴阳“贞胜”和“贞夫一”,事物就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吉与凶,祸与福,生与死,治与乱,新与旧,兴与衰,正与反,一切对立的两个方面,无不在一定的条件下互相移位。《易传》哲学的这一观点相当深刻,几乎是承认事物没有绝对分明和固定不变的界限。比如“生”就意味着“死”的开始,成功就意味着走向失败,一切都处在绝对的变化之中,好景不常,所以人一定要有“易”的智慧,懂得居安思危,懂得两点论,“亢龙有悔,盈不可久”。这才是“易”的精髓的应用:
①坚持两点论。即要看到事物显现的一面,又要看到事物潜伏的一面。知危才能久安,知亡才能久存,知乱才能久治。“不忘危”、“不忘亡”、“不忘乱”,这又是从潜伏着的对立面去把握现在,以便长治久安。这就告诉人们观察认识事物既要看到正面,又要看到反面,即要看到现在,还要看到未来,在绝对的变化当中立足于现在而去展现未来。这样才能把握主动权。
②“亢龙有悔,盈不可久”。处理问题一定要适度,“亢龙有悔,盈不可久”是《易经》奉献给我们的实用的人生哲学。乾卦上九的“亢龙”为什么走过了头?因为它只知进,不知进极就要转向退。只知存的一面就要转向亡。只知得的一面就要转向丧。一句话,它不懂得两点论,结果走过了头。唯有圣人才知道进退存亡得丧的相转化的规律,能随时变通而不失阴阳和之正理。这又从反面进一步论证了唯有坚持两点论才是正确的,而一点论必然过“亢”而走向“盈不可久”的穷极之地。
③要“知几”所谓“知几”就是坚持两点论,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去观察问题,以达到高瞻远瞩而超前预知。《乾•文言传》说:“知至至之,可与几也。”几,即几微,指事物所显示出来的微妙变化,犹如说苗头。事物发展的“苗头”一般说是不容易觉察和捕捉的,因为它是事物潜在那一面所现出来的微小变化,然而它却展示着未来的发展方向。只有深明阴阳争胜负和“贞夫一”之奥义,坚持发展变化的观点和两点论,才能认识它、把握它、驾驭它。《系辞传》在援引鼎卦爻辞“鼎折足,覆公簌(sù),其形渥,凶”而后说:“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诌,下交不渎,其知几。几者,动之微,吉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这里神字作动词用。这段文字是说,知道事物呈现出某种“苗头”的人,他就能够测知极其微妙的变化了。君子对上交往不阿谀奉承,对下交往不轻视怠慢,因为他知道事物极其微妙的变化,心中早有了一定的准则。所说的“苗头”就是从事物微妙变化中得到吉凶之先兆。君子看到这种先兆就立即采取行动,决不等到明天。这一事例指明,“知几”,就是要找出和把握住事物发展变化的必然性,从而在事变的过程中操有主动权。
3、阴阳的整体和谐
如果说《易经》哲学对阴阳矛盾斗争的发展变化规律的揭示较为彻底,那末正因为如此,这又使它的视角不能不转向另一个侧面,更注重对统一性的探索,强调阴阳的和谐与统一。阴阳和谐既是矛盾运动规律,又是生命之原理,还是事物稳定性的保证。这个问题,于六十四卦之首的乾卦,就明确提出来。《乾•彖传》说: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
“乾道变化”,即天道变化。天道规律的变化,也就是一阴一阳对立统一规律的变化。由于一阴一阳对立统一规律的变化,才使万物各得其生命和属性。万物各得其生命和属性乃是阴阳对立面正而不偏“大和”的结果。反过来从万物的自身来说,也唯有保持阴阳正而不偏的这种合和,才会使其自身能继续存在而不夭折。所以程颐解释说:“‘保’谓常存,‘合’谓常合。”朱熹又说:“‘各正’者,得于有生之初。‘保合’者,全于有生之后。”两人的解释都是很得当的。因此说,阴阳之“大和”是天地大化流行的根本,故“大和”也叫“太和”(“大”、“太”一声之转)。所谓“大和”,就是阴阳对立面力量均衡无偏胜,矛盾双方处于和谐统一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事物可以得到稳定的发展,故曰“乃利贞”。
“和”字之用是有其确切内涵的。《左传•昭公二十年》晏婴辨“和”、“同”之别说:“清浊大小,长短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他举出清与浊,大与小,长与短,疾(急)与徐(缓),哀与乐,刚与柔,迟与速,高与下,出与入,周(密)与疏(散)几个对立面。对立面不相同,但是不相同的对立面却能“和”在一起达到“以相济”,起着互补的作用。阴阳之“大和”就是这个大道理,矛盾双方均衡而互补,具有同一性,因此才能发挥生生之功能。矛盾双方的这种“大和”状态又叫作“中”,所以“大和”又作“中和”。清代著名易学家惠栋说:“天地位,育万物,中和之效也。”《三统历》曰:“阴阳虽交,不得中不和,故《易》尚中和。”执“中”而协同,是《易经》理论思维的主要特征,而且,阴阳对立的统一和谐,还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值得普遍应用的思想方法。
二、阴阳哲学原理
《易经》的重大贡献之一,就是以阴阳范畴来解说六十四卦以及天地万物的运变,并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命题作为基本哲学原理。
(一)互根原理
阴阳的互根(互争)原理,也就是对立统一原理。有阴即有与之相对的阳,有阳即有与之相对的阴。阴阳互相依存,互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条件,阴阳是共存的,统一的,但阴阳同时又是对立的,矛盾的,也就是说,阴阳之间既有互依共存的一面,同时又有相互推荡、相互排斥的一面。正是由于有对立,有矛盾,二者方能有统一,有和合。没有差异和对立,也就没有和合,而只能有简单的统一。简单的相同是没有前途的,只有在差异和对立之中求得的统一才能产生新的质,才能将事物推向前进。对于阴阳,既要把握统一的方面,又不可忘掉对立的方面,而且必须充分估计阴阳之对立对事物的积极意义。
1、阴阳的对立斗争
阴阳对立是指自然界一切事物都存在着相反的两种属性即对立着的阴阳两面,阴阳对立主要表现在阴阳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斗争。例如:夏季本来是阳热盛,但夏至以后天气逐渐转凉,阴气逐次而生,用以制约炎热的阳,而冬季本来是阴寒盛,但冬至以后天气逐渐暖和,也就是说阳气随之而复,用以制约严寒的阴。又比如练静功的人,在入静一段时间后出现热、痒、动等所谓八触的感觉,谓之静极生动,其实这也是一种以阳(八触)对抗阴(入静)的一种现象。从以上的例子说明,任何事物互相对立着的一方面,总是通过斗争对另一方面起着制约作用的。气功锻炼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阴阳对立、互相制约达到新的平衡的过程。例如:从兴备亢进到安静并通过入静产生的气功功能,令气血和畅,扶正祛邪,达到练功的效果,使人体重新恢复到“阴平阳秘”的动态平衡中(即阴气平顺,阳气固守,两者互相调节而维持其相对平衡是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只有阴阳的不断排斥与斗争,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2、阴阳的依存互根
阴阳的依存互根,是指阴阳两个方面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结的,双方均以对方的存在而存在,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单独存在,也就是说,没有阴,就没有阳;没有阳,也就没有阴。日常所接触的周围事物其例证比比皆是,如上为阳,下为阴,没有上就无所谓下,没有下就无所谓上;左为阳,右为阴,没有左,无所谓右,没有右,无所谓左;热为阳,寒为阴,没有热,无所谓寒,没有寒,也就无所谓热。又如气功锻炼中的呼吸吐纳,呼为阳,吸为阴,没有呼就不可能有吸,没有吸也不可能有呼。吐纳亦然,单一不断地吐出浊气而不纳入清气或者单是纳入清气不吐浊气,也不可能进行新陈代谢。可见相互的阴阳两方面是阳依存于阴,阴依存于阳。每一方都以其中一方的存在为条件,即所谓“阴生于阳,阳生于阴”、“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由于阴阳之间有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故称互根。
(二)化生原理
《易•系辞上》指出:“一阴一阳之谓道。”而阴与阳又是太极所生的“两仪”。因此,“太极”与“道”是同义的最高范畴,又都是“阴阳大化”之源。所有“天、地、人”和万事万物都是阴阳大化之“道”的体现。这一点可以说是“阴阳化生论”的核心要义。
《易•系辞下》云:“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媾精,万物化生。”也就是说,阴阳相交兴万物,就《易经》本身而言乾与坤两卦相交而生六十四卦,《易传》也多次论述阴阳相交的问题:
“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泰•彖传》)
“天地交,泰。” (《泰•象传》)
“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 (《否•彖传》)“天地不交,否。” (《否•象传》)
“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咸•象传》)
“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 (《归妹•象传》)
天地是宇宙中阴阳的总汇。言天地,则可推认一切阴阳关系。所谓“感”,与“交”同义。交,即沟通、融合、结配,指阴阳双方在物质、能量、信息诸方面相互交流、通融、影响,以致使事物发生相应的变化并产生顺性而通和物物相通的效果。
阴阳交感是天地正常化生、万物嘉盛繁祉的必备条件。阴阳之间有互依共存、睽对相薄和消长转化的关系,而阴阳相交却是全部阴阳关系的核心,是其他所有关系的基础。诚然,阴阳交感在阴阳矛盾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会发生,是阴阳协调至极的表现,就是说,阴阳交感并不贯彻阴阳矛盾的始终,但是,没有阴阳交感就不会有阴阳消长,更不会有阴阳的和合与转化。这样,阴阳的互依共存、对立统一也就失去了实际意义。依据易学,事物在永恒循环运动中不断生化,阴阳相交意味着前一轮循环即将结束,新一轮循环将要开始。而在新一轮的循环中,可能有新的要素或全新的事物产生,它们正是阴阳相交的结果。《易传》反复强调,唯有阴阳相交,万物方能通达兴盛,这就足以说明相交在阴阳矛盾过程中的重要性。对立面之间发生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对于促成对立面的和谐、转化和新事物的诞生,无疑是极其重要的。
(三)中和原理
尚中是中国古代传统的行为准则,在《周易》和后世易学中得到充分肯定和发展。中即正,正即中。尚中就是要求恰如其分地掌握宇宙的法则和规范,做到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
中与和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依据易学,中是恰如其分,切中其理,和是阴阳协同,和调制化。中与和谐是天地万物的本性,而中为理,和为表;中为因,和为果;中为质,和为文。事物合于中正,方可能和调制化;要想使事物时时处处美好和谐,就要时时处处恪守中道。在易学看来,太和与中正是事物的理想状态,如果阴阳双方能够保持中和,则事物即可长久。
易学所谈的“和”,其原义是指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事物结合在一起,保持协调统一并产生积极的成果。阴阳“和”显然是以阴阳对立为前提,但是这种对立不是无限制的。阴阳的正常关系是,阴阳双方既发生矛盾,其差异、对立、排斥的程度又限定在一个能够自我控制和调节的域限之内,从而通过阴阳的相互作用,使阴阳双方达到并保持和谐、协同、相同、相成、合作的关系。阴阳相和为阴阳相交创造了条件,阴阳交是阴阳和的最高成果。易学认为,这种关系是有利于事物的正常生化的。朱熹曰:“和则交感而万物育矣。”(《朱子语类》)卷六十二)
依《易传》的理论,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会自行性地趋向于“和”。“和”是阴阳结构本身追求的目标。《易•系辞下》曰:“易,穷则变,变则通。”肯定阴阳矛盾的变化定将导致“通”,而通必和,和方通。《易•系辞上》又曰:“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的前题是“和”,人只有阴阳和才能生,而生又是天地的本性。可见,天地阴阳必定能通过自行调节而达到和,否则就不能实现其以生为核心的大德。《谦•象传》:“君子以衰多益寡,称物平施。”衰训取,称训权衡,意思是对事物进行权衡,通过取多补少,使矛盾达于平和。这里所谓的“平施”不是平均,也不一定均衡,而是平和、和谐、协同、合理。王夫之在解释萃卦时说:“阴阳之用以和,而相互为功。” (《周易外传》卷三)意思是,自然界的阴阳矛盾,其一方如果出现太过或不及,另一方就会利用对立统一的相互制约关系,而对对方加以调整,使之平复。阴阳双方这种互相调节的功能,使阴阳矛盾总是依一定轨迹,以协同的方式互依共存,消长转化,因而在整体上表现出和调制化。
《易传》还提出了“太和”的概念。“太和”又称“大和”,指至高、永恒的调和适中。《乾•彖传》:“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乾道即天道。天道正常运行而发挥作用,则万物各自禀受其性,得天赋之命,纯正而不相离,并始终维持协调平和的关系。这种和调的关系既表现在阴阳消长、事物渐变的过程中,也表现在阴阳转化、事物的极变的过程中,就是说,事物平稳和谐地消长,发展到极点又平稳地过度到另一个运动阶段或另一种事物,永远处于无过无不及的状态。此之谓大和或太和。例如春夏秋冬四时节气正常地运行和接替,即是太和的表现。“保合”是指阴阳双方保持在一个统一体中,结合而不分离。只有阴阳不离,才有可能实现阴阳和调;只有阴阳始终和调,才能永保阴阳不离。故保合与太和互为前提。这种状态有利于万物生存,也使万物得到正固,故曰“保合太和乃利贞”。有了“保合太和”,于是万物嘉祉,天下太平。
(四)循环原理
《周易》六十四卦揭示了宇宙生命的循环运动规律,可以说循环律是《周易》对宇宙万物运动变化的最深刻的认识,最重要的发明。《周易》之“周”即是周环、周期。《易经》首次系统、自觉、明确地以卦象符号并结合文字来表述了循环变易的思想。张其成《易道:中华文化主干》对《周易》循环律作了如下分析:
1、循环律的表述
在《周易》卦爻象数符号系统中,作为基础符号的“-”和“--”,代表事物对立的属性,代表“阳”和“阴”。阴爻和阳爻可以相互循环转化。六十四卦每一卦都可以由阳变阴、由阴变阳,而变成别一卦。六十四卦可分为三十二组对立卦。如变动一爻或数爻(二至五爻),则可成为其他任何一卦;如六爻全变,则成原卦的对立卦,如乾变坤、坤变乾。可见六十四卦之间是相互沟通、相互转换的,变易的结果必然形成六十四卦的整体大循环。六十四卦以乾坤为首,以既济未济为终,代表宇宙万物变易运动一个大周期。乾坤居首,意味者乾坤在六十四卦中、天地在宇宙万物中的决定作用,也反映阴阳的矛盾统一运动是构成易生生不息过程——生命过程的根本原因,体现对世界万物矛盾双方的高度抽象概括。既济未济居后,既反映万事万物发展过程的终结,又意味新过程的开始,而这种周期变化是永远不会停息的。
《周易》作者非常注重循环,将宇宙的运动高度概括为“无平不陂,无往不复”(《泰•九三》),《象传》说:“无往不复,天地际也。”进一步说明往复循环是天地宇宙的普遍规律。复卦卦辞还告诉我们:“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利有攸往。”只要能遵循往复之道,则出入、交往、办事都能成功,一切吉利。《彖传》:“复,其见天地之心乎!”将循环往复看成是天地宇宙的核心规律,是变易运动的第一法则。《易•系辞传》:“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以终始循环说明死生之道。
后世易学家对循环律也作了多方位的阐明。北宋邵雍创先后天之学,他的先天八卦次序图和方位图,表明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一月晦朔弦望、一日昼夜长短以及天地阖辟、日月出入、行度盈缩的循环运动周期变化。《观物外篇》解释:“夫易根于乾坤而生复。盖刚交柔而为复,柔交刚而为姤。自兹而无穷矣。”“阳在阴中,阳逆行;阴在阳中,阴逆行。阳在阳中、阴在阴中,则皆顺行。”刚柔、阴阳交复、顺逆构成圆形的循环运动。邵氏还以后天八卦方位图与次图表述四时推移、男女媾精、万物化生的流行周期以及阴阳互存互根、五行母子相生的循环规律。
宋易中的河图、洛书可看成是阴阳离合、生成相依、兴衰动静的循环运动的数量表达。至于太极图(阴阳互抱图)则形象地表述了宇宙万物阴阳变化循环不已,是宇宙生命圆形运动规律的最佳理论图式。
2、循环律的特征
①周期节律性。宇宙万物在循环运动中具有不同的周期和节律。在卦爻象数体系中,至少有:一卦六爻周期节律、八卦周期节律、十二卦周期节律、六十四卦周期节律。
②闭合性与开放性。循环运动是一种圆形运动,首尾相衔、互为终始。与直线运动有着本质的区别。直线运动方向永不改变、永不逆转,运动的结果距离运动的始因只会越来越远,而决不重合,而且一定是前因后果,这样的因果关系也不会逆转。而循环运动从形式上看是圆形的,闭合的。圆形上的任何一点都既是始点又是终点,既是因又是果。在六十四卦循环圆中,任何一卦都是因果和终始的统一体。如未济卦既是本次循环的终结又是下次循环的起始。这种周而复始的运动保证了事物的动态平衡。循环圆运动从形式上看是闭合的,从内容上看却具有开放性。两者看似矛盾,实可统一。
③模糊性。循环运动所呈现的圆形形式并不一定是真圆形式。应该说从终点绝对回到始点的圆形循环,无论是在宇宙事物还是在生命的运动过程中,都是不存在的。所谓循环的圆形运动只不过是一种形象的说法,这个“圆”应看成是类圆、似圆。从事物运动的大规律而言,既有前进或后退、上升或下降的单向直线运动,又有有进有退、有升有降的圆形运动。根据现代科学——宇宙演化论、控制论、系统论、现代物理学,从宇宙整体角度看,圆形运动比直线运动更普遍、更基础。无论是进还是退,是升还是降,都是运动的局部,宇宙的大运动一般都是有升有降、有进有退的,还有大量的无所谓升降、进退的运动。而这一切又都以循环的圆形运动为根本基础。许多上升与下降、前进或后退运动往往是通过不断的循环来实现的。因而圆形运动是宇宙大规律的写照,循环是宇宙万物发展、运动、变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3、循环律的普适意义
循环律的提出是中国古贤对世界文化作出的重要贡献之一。循环的观念其实早在先秦就较普遍了。《大戴礼记•夏小正》记述夏代物候、天象、农事活动呈周期性变化规律。《吕氏春秋•圜道篇》明确提出“圜道”的概念,认为“精气一上一下,圜周复杂,无所稽留,故曰天道圜”并列举圜道的各种表现。《老子》则更是极力推崇循环之道,五千言中有大量阐述:“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是谓复命。”“复归于无物。”“有物混成……周行不殆。”“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反者道之动”“复归于婴儿”。从某种意义上说,《老子》之“道”就是循环之“道”。而《周易》则是循环之道的系统表述者,此后循环观便广泛传布开来,并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重要观念之一。
多年以来,人们一但提到“循环”二字,往往被视为“机械论”而全盘否定,“循环论”遭到了长期的、严厉的批判。而今是到了重新认识的时候了。通过上述分析可见循环律是有其合理内核的。循环律是一种周而复始又并非绝对回归于出发点的宇宙普适规律,从某种意义上看,它与“否定之否定”、“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是同义词。当然也不否认有一些论述将“循环”看成是绝对回归圆点的运动,这是需要从理论上理清楚并加以扬弃的。另外循环思维方式在促进中华文化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中国人的创造、进取精神,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然而作为一种规律,它较之其他运动规律更普遍、更根本。这一点应该充分肯定的。
三、阴阳与生命
《周易》说:“一阴一阳之谓道。”
《素问》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就是说阴阳是自然界的规律,一切事物的纲领,变化发生的根据,事物从产生到消亡的本源。所以一切事物都是由阴阳两对立面构成的,而一切事物的发生、发展与变化,又都是阴阳这两个对立面互相斗争的结果。作为人这样一个美妙绝伦的生命体,其产生、成长、衰老直到终结的整个过程,自然也就时时离不开阴和阳了。
人体的物质与功能相比,人体的物质(形体、肉体)属阴,人体的功能(神、灵魂或称功能体)属阳,这就是为什么笔者把人体的神经体液调控系统归为阴性调控系统,把人体的精神调控系统归为阳性调控系统的原因。(详见第五章)
阴阳作为事物的两个方面,它们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肉体是精神的物质基础,精神是肉体的功能显化,没有肉体的精神和没有精神的肉体都不能称之为人。人体的生命活动必须是由阴阳两个方面相依相存来体现的。这就是“阳生于阴,阴生于阳”“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互根”的道理。
阴阳作为事物的两个方面,它们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而是在不断地运动和斗争的。比如人体在进行各种功能活动时,必然要消耗一定数量的营养物质,亦即“阳长阴消”,这种阴阳消长正是推动人体生理相对平衡的必然过程,因而,这种消长是起着互相促进的积极作用的。
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存在的,阴阳既是代表着事物的两个方面,故不可能是固定不变的,通过一定条件是可以发生转化的,即阳可以转化为阴,阴可以转化为阳。比如,在生理方面的功能与物质(气和血)是可以互相转化互相资生的,另一种认为“重阴必阳,重阳必阴”,阴或阳不论那一方面,异常发展到极点,必然向着对立的方面转化。如肉体的修行达到极致,就可以“阳神出壳”,内功的修炼达到极致,就可以“无中生有”(意念搬运)。当然,对此等特异功能之机理,在这里,笔者只是做了一个大胆的猜测,究竟是否真实,还请各界同道共证。
(一)阴阳与生命的产生
“形神合一”的生命观,是祖国医学“整体恒动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内经•针刺类》中,古人就阐发了这一生命观,认为:“人禀天地之气以生,借血肉以成其形,一气周流于其中以成其神。形神俱备,乃为全体。”《灵枢•本神》曰:“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两精者,阴阳之精也……故人之生也,必合阴阳之气,媾父母之精,两精相搏,形神乃成。”
可见,生命在其起跑线上就已是阴阳水乳交融的共同体了,没有父精母血、没有阴阳二气的交接,又怎会有新生命的产生呢?有趣的是在圣经故事中,似乎也有有关上帝造人的类似故事:“上帝照自己的样子造了一个人,然后朝他鼻孔里哈了一口气,人便产生了。”在这里人身该是物质的,属阴;气应该是功能的,属阳。阴阳二者的结合产生了人。这究竟是非常的巧合,还是先知们早已都明了生命的真相呢?真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
(二)阴阳与生命的成长和衰老
我们知道,“阴阳合一”、“形神俱备”产生了人的生命。那么,在新生命降生以后,阴阳(形神)与生命又是怎样一种关系呢?我们讲,形是生命的基础,神是生命的体现,神本于形而生,神依附形而存在,神为形之主,形为神之本,神为形之用,形为神之体,无神则形不可活,无形则神无以生。“形与神俱”,是生命的基本特征,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
也就是说,形——我们的肉体以及我们所摄入的所有营养物质,均是我们生命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我们也就不复存在了。但是仅有这个形,没有神——没有我们的精神、我们的思想,我们脏腑和机体的各种功能,那么,这个形又与一堆肉有何分别呢?它不能称之为“生命”。
就这样,我们的躯体在人世间走着,一年一年,我们的心也在人世间走着,一年一年,我们吃饭、喝水、呼吸,我们劳动、工作、思考,总之,我们成长着,同时我们也在悄悄地,慢慢地,不知不觉地,不可抗拒地衰老着,慢步走向生命的终结。
(三)阴阳与生命的终结
《灵枢•天年》曰:“血气已知,荣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又曰:“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明确地指出了“生”和“死”的概念就是形神相合为“生”,形神分离为“死”。
自然,形神矛盾运动的过程也就是生命的成长和衰亡的过程了。万事万物都有始有终,生生灭灭,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所以说生命本身就是无常,敢问生从何处来?死往那里去?能答:“生从来处来,死往去处去!”生命的确很奥妙,也很短暂,这个问题还请大家共证。
(四)阴阳与生命的自我调控
生命是一个巨系统,它是一个开放的宏大复杂的系统,与内环境、外环境(人生存的周围环境乃至整个自然界、整个宇宙都有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那么,这许许多多复杂的过程,究竟是由什么部门主管调控的呢?笔者认为正是人体的阴阳两个调控系统,以双轨制的形式密切协作调控着人体的生命。其中阳性调控即神的调控系统为生命的主导调控系统,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阴性调控系统即形的调控系统,它是生命的从属调控系统,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只能通过体内物质代谢来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阴性调控系统是阳性调控系统的基础系统,阳性调控系统是阴性调控系统的领导系统,两系统的协奏,使人生命的旋律在天地间跃动着。
(五)阴阳调控系统与养生
“养生”,顾名思义,就是护养生命。亦即“未病先防”。“治未病”是祖国医学的重要治则。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是故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疾病的预防,有“正”和“邪”两个环节,由于“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所以养生保健,保护正气,是防病的重要关键。
“神明则形安”是养生的最高原则。
“形与神俱,尽终天年”是养生的根本目的。
那么怎样通过阴阳的双轨调控,来保护正气,护养生命呢?我们说,“神”为生命之主,又是生命的象征,“神者,正气也”,所以,神(阳性)的调控系统在养生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守神自可全形,当然,同时也必须注意,保形来全神,“养形”和“养神”同时进行,力争“全神”又“全形”,实现“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的养生目的。
1、阳性调控系统在养生中的应用
(1)修心养性以调神
自古“恬澹虚无”就是养生的一剂良药,所谓“恬”,即内无所营;“澹”,即外无所逐,“虚无”就是心无杂念,安然静乐。“恬澹虚无”是以虚静的主观意识对心身进行能动的调理,以便预防疾病,恢复健康。所以《素问•上古天真论》曰:“恬澹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并提出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俱”的方法来达到“恬澹虚无”,从而使神守心安,形有所主。
但是,在当今社会里,作为一个有社会属性的人,又怎能彻底地“恬澹虚无”“志闲而少欲”呢?再说如果人活着仅仅是彻底的无为,那么生命对于我们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笔者认为在修心养性上,除了适当的“恬澹虚无”以外,还必须有一种积极的、进取的情绪使人心旷神怡,才有助于健康和养生。
我国古代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提出的“智者寿”的观点,提倡以积极的进取精神“活到老,学到老”,在我们的时代应该是很有意义的。清代养生学家曹慈山也重申这一观点:“心不可无作用,非,必如枯木,如死灰。”又指出“专则虽用不劳”。专心致志勤奋学习的“智”者,其乐在事业中,这比愚昧无知、庸人自扰的愚者生活得更有意义、更愉快,这种积极的情绪,大大有益于身心健康。
总之,“智者寿”的积极情绪调养和“恬澹虚无”的消极适应,应达成对立的统一,“智”者也不可过用其“神”,否则神伤形损而寿夭。“专则虽用而不劳”,就是因为专心致志思想集中,而杂念全无与“恬澹虚无”统一于静中。这也可以认为是一种“虚无入静”的方法,正如当今一些高寿“智”者介绍经验说:“呆坐养神,实则百念丛生,无所谓静,真正静,就是心神专一。如创造发明,勤学苦练时,兴会淋漓,思想集中,饥饱不知,寒暖不感,呼之莫应,扰之无怒。这可算入静的至高境界。”当今有些科学家认为,衰老的某些方面,可能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予以控制。勤用脑,勤学习,不断接受新鲜事物,就是一种重要的积极生活方式。这条经验,当前尤其对退休老人的养生长寿更有意义。
(2)气功锻炼:调形又调神
“粗守形,上守神”,“外炼筋骨皮,内炼一口气”,“练功人,德为先”,这些都是练功者的真言,气功流派尽管很多,但其要领不外有五:“调心”(守神)、“调息”(呼吸)、“调身”(放松)调饮食、调睡眠(包括调性生活)。而成败关键又在于调心守神。通过放松、调息、守神三个主要环节,对神经——内脏进行自我锻炼,以“静息养神”调节内脏的功能,维持机体的阴阳协调,以达到祛病弃疾、养生保健的目的。
2、阴性调控系统在养生中的应用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保精养血、劳逸适度,“保形以全神”在养生中也是很重要的。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形体不敝,精神不散。”因为“形为神之基”,故“保形”即可“全神”。所以张介宾曰:“形伤则神气为之消”、“善养生者,可不先养此形以为神明之宅,善治病者,可不先治此形以为兴复之基乎?”(《景岳全书•治形论》)《内经》总结这种“保形全神”的养生方法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六)阴阳调控系统与治病
1、阳性调控治疗法
凡直接以调神入手进行对疾病治疗的方法均属于阳性调控治疗法,如气功疗法、针灸疗法、情志疗法、心理疗法等。
“神者,正气也”,神不仅在机体的卫外抗邪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而且又有主导机体阴阳协调的自我调节作用,所以神在疾病治疗中占相当重要的地位。在疾病治疗中,一切治疗手段都是“外因”,是否发挥作用产生疗效,以及疗效的大小,则取决于神这一“内因”,故《内经》特别重视治神,而有“神不使”则“病不可愈也”的论述。亦即,患者的神的调控对治疗的效果是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的。
2、阴性调控治疗法
凡直接以调形人手来进行疾病治疗的办法均属于阴性调控治疗法。如:中西医药物及手术治疗、药膳、营养保健、体育锻炼等等。
(七)生命 = 阴 + 阳
生命说复杂就很复杂,说简单也很简单,这正应了人常说的一句话:“大道至简至易。”生命简单到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达:
生命 = 阴 + 阳
生命又复杂到,时至今日,多少科学家、医学家,无论有多少知识,无论用多少现代仪器和检测手段,也还只能眼睁睁地盯着这个谜,继续进行永无止尽的探索和研究。
那么,不管我们是不是已彻底认清,还是让我们暂且享有我们已经有的认识吧:认识您自己,认识您的身体您的精神——认识您的生命,在您平凡或不平凡的岗位上,在您顺心或不顺心的生活中,在您健康或不健康的身体上,认识您自己吧!工作、学习、生活、甚至得病都是在体悟、在修炼,愿您早日成为您自己生命的主人:安康、快乐、吉祥、如意、知足、上进!别忘了,做您自己生命的主人的钥匙就是:“掌握您的阳性调控系统、护养您的阴性调控系统。”说得更明了一点就是:
生命的主人 = 修心养性、勤修苦炼 +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第四章  气:生命的本质
1980年,著名的科学史权威李约瑟在英国爱丁堡举行的国际科技史会议上说:
“谁知道心-身相关概念的未来、进展,将来医学需要怎样进一步发展呢?在这方面中国传统科学思想复合体可能会在科学发展的最终状态中发挥大于人们所承认的作用……”
他又说:
“现代科学的成就,不能成为古代科学的最后历史审判庭,因为科学的发展还没有到头。”
看到一个外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所抱有的这种自信与骄傲不禁令我们大为感动。实际上,在西方科学文明的尽头处,我们似乎可以窥到东方之道的些许光芒。在未来的、更加灿烂的、前所未有的人类新文明中,肯定有着我们至今还无法想象的、令人惊奇的事物。而李约瑟更相信,有某种新事物一定早就先期地存在于中国传统科学思想之中,那是什么样的心身科学!光彩夺目的奇葩早已掌握在中国人的手中!
我想,那也许就是中国的气功和中医。有史以来,这对双生兄弟以顽强的精神已度过了几千年的漫长历史,他们曾有过耀眼的辉煌,也有过如今的衰颓和没落,但它们似乎更有着一个不可测量的,令人惊叹的未来!
让我们拭目以待。
历史在日新月异地向前飞速发展,但气功却从未落伍,相反地,在日益困顿的现代文明中,气功以其独特性越来越显露出其在改造自然界及本体这一伟大工程中的作用。我们都知道,物质生产水平的发展靠的是人的智慧的发展,除了自然生产劳动创造人的本身外,真正本质地刺激人类智慧提高的,则是气功方面的修炼与实践。实际上,气功对我们现代的意义并非单纯的修身养性,祛病弃疾,它更大的意义在于,可以以某种具体操作动用人的高层次思维,并使这种生命智慧的积累过程产生突变,最后导致人类的进化。
在中国,这最后的结果被称作“仙”或者是“真人”、“至人”、“圣人”,在印度,被称作“佛”。他们在各方面都超越了我们现实中的人,你可以说那是一种幻想,但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这种超越了我们所谓的极限的奇妙事物不仅在理论上形成了一整套的理论学说,而且人类的超越和进化在东方人眼中,被认为是一种生命的简单的事实。
在弄懂这门世界上最深刻地感受人与自然界的密切关系的学说之前,我们首先要理解一个典型的东方概念——气。
一、关于“气”的认识
关于气的最低级的认识——气是物质,这也是关于气的最普遍的认识。它由人视而可见的云气、雾气等构成。《说文解字》对气的解释就是象形的直觉思维的产物:“ :云气也,象形。”(“ ”即“气”字的篆体。)关于云气,古人对其观察至微,且富于想象。
其云状:有若犬,若马,若白鹄,若众车;有其状若人,苍衣赤首不动,其名曰天衡;有其状若悬釜而赤,其名曰云 ;有其状若众马以斗,其名曰滑马……
                  ——《吕氏春秋•明理》
对气的进一步解释是,气是道生万物的某个中介,它以其运动变化的普遍性,来造作万物。
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号。
——《庄子•齐物论》
风是“气”的运动本质,是气的相摩、相激、运动、发抒等。
天地之气,合以生风。
    ——《吕氏春秋•音律》
天之偏气,怒者为风。
                   ——《淮南子•天文训》
古人很早就认识到这个事实,其全部生活都是依赖于某些普遍的宇宙状况。但天人说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最大贡献,也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归宿处”(钱穆)。
“天有六气……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化为四时,序为五节。”
    ——《左传•昭公元年》
地气同样影响着人类,假若地气滞久不震,生物便不得蕃殖。
“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
——《周易•系辞传》
如果说天气、地气还是古人对阴阳二气的最原始的诠释,那么卦气说则将四时、八方、十二月、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三百六十日一一相配,以占人事、政事之吉凶,如此借题发挥,不得不感叹其聪明智慧。但其表面形式的宗教巫术性质却没能掩盖其实质上的哲学思维的光辉。
无论是用卦爻架设起来的卦气框架,还是用易数架设起的太乙九宫、四正、正维的框架,都是气在其中运行流传。于是人们将气说引进一个更深刻的领域,即气是由何而来,又如何化生天地万物,在回答这些宇宙生成论的诸多问题的同时,中国文化的另一个体系——以《内经》为代表的医学体系成熟起来,它在气与八卦的结合之外,又确定了气与五行学说的结合。它通过对人体生命本质的诠释使阴阳五行学说的理想性、简约性、多义性和整合性进一步展示出来,从而具有巨大的包容性和启示性。
于是,人们对气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
那么,气究竟是什么呢?实事上确切地定义和解释气,无论是用中国传统的语言,还是用现代科学的语言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少有人能够看见它,气是无形的。但大部分人都可以感觉到它,气就在你的身体里,你的生命里,你的环境(宇宙)里。气是存在的,气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气是物质与精神的桥梁。
为了那些想真正受益于气的学习和养炼的朋友们的利益,我们建议您还是通过气功修炼去亲自体会和了解它为好。什么是气?相信你不会错过答案!而且随着气功学习与实践的深入,你的答案会日趋完满。最初得不到完满的答案并不要紧,就像当我们问到“什么是光?”这个问题时,你很可能会自然地联想到驱散黑暗的黎明,尽管这对完整的回答这个问题还远远不够,但比起一大堆物理学枯燥的定义和公式来,在生活中你的这种直觉的知识一定鲜活和有用得多。当然,在这里我们也很愿意提供古今中外人们对气的认识、体验和定义,以帮助修学者有个理论上的认识,毕竟理论还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实践的,就如跳下水游泳前的岸上教练。
(一)中国古人认识的气
翻开字典,我们很容易地就可以发现在中国人的字典里“气”还有其它两种古代的写法“炁”和“氣”,尽管文字简化后已经很少有人用“炁”和“氣”来表达“气”,但是从文字的演变正好可以看出中国古人对气的认识:由“气”和“米”构成的“氣”用来形象地表示人们由于吃五谷之后而有生命呼吸作用的“气”,亦称后天之气。由“无”和“灬”构成的“炁”,用来形象地表达人们平心静气,无思无虑的真气氤氲的境界,因为“灬”代表火,火意味着燥动,而“无火”正好是平静安祥的养气的最佳境界。
(二)中国医家认识的气
翻开中医教科书,很容易找到中国医家对气的认识:
气是构成人体生命的基本物质,它有元气(又称真气)、脏腑之气、经络之气、宗气、营气、卫气等等。它之重要性正如《景岳全书》所说:“人之有生,全赖于气。”
人体是以气为基础的,气是生命活动的动力来源。只是由于在人体之中,气的来源不同,作用不同,存在部位不同,才有了以上不同的名称。其中,存在于肾脏之中来源于先天父母的气,称作元气;来源于后天,由饮食所化生的水谷之气与肺脏呼吸之气相合,居于胸中的气,称作宗气;在人体的肝、心、脾、肺、肾及胆、胃、大肠、小肠、膀胱等脏腑之中存在的气,称作脏腑之气。肝脏中则有肝气,肺脏中则有肺气,心脏中则有心气,每一脏腑都有自己的脏腑之气。存在于人体经脉之中的气,称作经脉之气。中医认为人体存在有十二经脉,在人体的体表与内脏中循行,外可联系体表,内可联络脏腑。我国独特的针灸治疗方法,就是通过针刺经脉上的穴位,促进经脉之气运行与调节,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所以,扎针时要使病人在针刺部位或相应经络上有酸、麻、胀的感觉,中医学称为得气,这里所得的气,就是经脉之气。此外,运行于血脉之中,具有营养作用的气,称作营气;而运行于脉外,具有保卫人体,防御外邪侵犯的气,又称作卫气。但不论元气、宗气、脏腑之气、经脉之气、营气、卫气都是人体中气的一部分,均属于人身之气的范围。这些气,对于侵犯人体而导致的邪气来说,都是正气。
(三)中国科学工作者定义的气
在《气功的科学基础》这本书中,中国的科学工作者(他们把人身之气根据它在体内起作用,还是发射到体外起作用而分为内气、外气两种)是这样定义气的:
外气在体外起作用,是人体辐射出的受意念影响的传输生命信息的能量载体。译成英文就是:Energycarrier transporting life informations.气功外气所以能对接受体产生生理效应和医疗效应,主要是通过信息而不是能量。但信息不能凭空传递,信息必须借助于物质和能量来达成传递的过程,气功外气中的微小能量是作为携带和传输生命信息的载体而存在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也可以把气看作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内气是人体内部受意念支配的使活机体有序化的信息波动。如译成英文就是:Informational wave motion producing ordering。
信息与有序化密切相关。信息量与混乱度成反比,与有序化成正比。人体的功能正常和健康稳定,是靠各细胞、器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有序性来维持的。一旦有序化降低,人体的有关部分的功能将发生紊乱、失调和失去平衡。气功锻炼,在松静状态下,运用精神意念活动,可派生信息,增加信息的贮存和疏通信息的通道。从而使人体的有序程度提高,起到保健治疗的作用。
气功的内气和外气,可以互相转化或部分转化,并具有互感应和自感应的能力。
对于气功外气和内气的本质的研究,是十分复杂的,这涉及到物质和精神、大脑和意识的重大难题。人类对外气的探索还仅仅是一个开始,很多现象还需要更深入更严格的测试和研究。
(四)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对气的认识
气功内气、气功外气——气功内气大概是人体的信息流,而气功外气大概是人发出的电磁波信息流,二者当然又是一致的。(摘自钱学森读《现代气功学》后给冯理达的信)
(五)国外学者对气的认识
对外国人来说,要理解“气”是不易的,因为这里不仅存在着理解和体验的差异,而且还存在着文化、语言、宗教的差异。尽管如此,许多有志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西方学者还是取得了杰出的成绩,比如李约瑟博士,他在给周士一所翻译的《周易参同契》这本书所写的序中,把气功定义为“生理炼丹学:即是想用人体本来就有的各种体液、器宫和身体产生出来的东西来炼就长生不老的丹。”这是一个一针见血的看法。李约瑟博士把气译为:Subtle spirits,更反映了他对“气”的认识入木三分。
以下三种是另外一些学者、友人的翻译,对从西方文化的角度来了解“气”也颇有助益:
①Energy这是西方人最普遍和已接受的简单翻译。气(Qi)被翻译成人体及宇宙中各种可以想像的能,如:电磁能、化学能、声能、热能、生物能、构型能、人体内能、生命能。
②Circulatory system of the body内森•赛维教授在1968年9月于意大利召开的第一届道教国际会议上发表的研究报告《关于中国化学的理论和实践的诸考察》中将气翻译为“肉体具有的循环体系”。这可代表西方学者在60年代对“气”认识之一斑。
③Material force; vital force; the prime force作为生命原本的力的翻译,也道出了西方人认识“气”的一种“风貌”。
(六)现代科学对气的认识——人体生物场
1.场的基本概念
什么是场?物理学中的物理场就是物质相互作用的场。物质的存在有两种基本形态——实物和场。所以场就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之一。在整个空间内、地球上、宇宙中,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错综复杂的场,如重力场、引力场、电场、磁场、电磁场、声场、光场、热场和辐射场等等。实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就是依靠有关的场来实现的。例如物体在引力场中受到万有引力的作用,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受到电磁力的作用等。
从人类的认识过程来看,人们首先认识物体的实物,没有体会到物体的场。虽然磁石早就被在实践中应用了,但认识磁场是1600年吉伯(W.Gibert)在英国出版了一本关于磁学的著作《关于磁石》以后,才开始的。18世纪,人类才认识到场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之一。
场本身就具有能量、动量和质量,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实物相互转化。例如电子就可以实现场与实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同时产生或同时消失的一个电子(负的)与一个正电子的总称叫电子对,当具有一定能量的光子经过另一粒子附近时,即可转化为电子对,反之,当电子与正电子相遇,电子对将消失而转化为两个光子。根据量子场的观点,场与基本粒子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即一切基本粒子都可以看作为相应的场的最小单位(量子),例如电子联系与电子场,光子联系与光磁场等。这样,一切相互作用都归结为有关场之间的相互作用。按照这种观点,场和实物并没有严格的区别。
场的性质和规律是空间坐标和时间坐标的函数。静态场不因时间而变。
场理论是研究各种物理场的运动规律及其相互作用的理论。场理论中以电磁场理论发展得最早最完整。经典的电磁理论由法拉第在1832年提出,1865年由麦克斯韦进一步加以发展。电磁场理论在解释宏观电磁现象上获得很大成功。20世纪20年代后,经典电磁理论和电子理论开始与量子力学相结合而发展为量子电动力学,用来研究微观电磁过程,即光子与电子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等问题,很有成效。量子电动力学的成功使人们尝试用类似的、把场加以量子化的方法去研究其它场。各种考虑到场的量子效应的理论,统称为量子场论。它为基本粒子研究提供理论基础,20世纪起爱因斯坦等用量子场论对引力场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在数学中,场论是指与物理量有关的标量场、矢量场和张量场之间的关系的数学理论。
2.人体生物场
我国古代,“气化论”认为,人体和宇宙万物都是由气构成的。事实上,千百年来,人类在长期生活实践中早已发现存在于人体之间,能在一定距离下使人体与人体之间发生某种作用的现象,实际上这就是人体场的作用。《素问•天元纪大论》中有“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并且总结出“天人相应”的观点,认为人体与自然外界是相互感应的,这是2500年前中国古人对场的概念的论述。西方人用Aura(辉光或灵光)这个名称来形容人体的生物场。自1891年第一张科学家Nicola Tesla的aura照片问世,现在已有了上百年的历史,1911年基尔纳(Kilner)根据他通过滤色隔版和滤色器所看到的现象,报告了有关人体生物场的研究。基尔纳描述,沿着全身周围看到了鲜明的雾分为三层:最靠近皮肤的是6.35毫米厚的暗色层,它外面是50.8毫米厚的颜色较淡的一层,这一层纹理垂直于身体,最后,再向外是一圈外廓不清,大约152.4毫米厚的外部弱光。这种被称为基尔纳气(Kilner Aura)的人体辐射是因人而异的,它取决于被试者的年龄、性别、智力和健康状况。患病者的气表现出有斑点和不规则性。基尔纳研究了用气的包层的颜色、纹理、体积和外观为依据的诊断体系证明人体主要的能场中心与相应的心理功能相关。(见图4-1、图4-2,引自《气功的科学基础》,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88年出版)。
            
图4-1 人体能场三种主要                        图4-2  人体主要能场中心及相
能流图                                              关心理功能图
本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伯尔(Burr)和诺思拉普(Northrup)在美国耶鲁大学的研究指出,存在着一个称为生命场的电磁引导场,它在人类和一切生物的机体结构方面发挥指导组织功能的作用。瑞维茨(Ravitr)在1959年认为,早在身体轻微症状出现之前,人类的健康状况即可通过检查极为复杂的生命场的变化来予以确定。
这些可用静电计测到的场,在人体不同部位间的直流电压梯度方面显示出变化。这样的测量方法可精确地测定妇女排卵的时间,可用于新的计划生育方法。通过测量青蛙卵的生命场还能查明青蛙神经系统的将来位置。对种子生命场测量可揭示将来农作物的生命力。长时间对几棵相距好几英里的树的生命场进行测量,揭示了它们和季节变化以及与月亮、太阳黑子周期的关系。
瑞维茨还认为,人的生命场显示出周期性的波动,这种波动的稳定性与每个人精神、心理稳定性有关,他提出存在着一个与思维过程有关的场,他发现,思维过程产生的思维场变化可引起心理病状态,这是由于生命场结构发生冲突而引起的。
医学博士莫夫蒂克(M.Muftic)在本世纪60年代研究了人体生物场。他使用的是采用了半导体和电致发光板,他的测量表明,人体生物场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电磁的,另一部分他认为是一种心理活动场。他认为,内心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这个心理活动场的传递而发放出来。在观察了380人,进行了4000多次心理活动的测量后,莫夫蒂克发现,他的测量与被测量者的精神状态之间有很强的相互关系。
前苏联喀山大学生物物理学教授英尤欣(Inyushin)和他的研究组曾对这种场进行了受激辐射的作用的研究。根据试验结果,他假设了存在着由离子、自由质子和自由电子组成的“生物等离子场(biop1asma field)”,  由于这是一种与固态、液态、气态、等离子态不同的态,英尤欣把生物等离子态定义为物质的第五态。
生物等离子微粒是经常在细胞内由化学过程来更新的。英尤欣说,尽管生物等离子体对于环境中电的变化是敏感的,它仍然显得比较稳定,这似乎反映出生物等离子体中带正电粒子与带负电粒子的平衡。如果在这个或那个方向发生激烈的改变,这就会从生物体的健康状况中表现出来。这个观点又与我国的关于阴阳平衡的概念类似。近二三十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种灵敏度和分辨率较高的仪器和设备也相应出现了,如九十年代的全色彩的Aura照片摄像技术的问世更给人们观察和研究人体生物场及其与人的心理、生理及各种治疗和保健手段的关系提供了方便。
关于人体生物场的看法,从目前已发表的测试结果和研究论文来看,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人体的生物场属于已发现的电场、磁场、等离子场、辐射场等已知的物理场范畴,其所产生的效应,只是各种物理场结合渗透和排列组合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已发现的各种尚未能解释的现象,则认为是人体尚未了解的物理场的复合效应,并认为人体生物场的性质和特征,受心理、生理、病理的身体状态的影响。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人体生物场是一种人们尚未认识的生物场,与已知的生物场不同,具有独特的性质和特征,可以不受阻挡地传递有关人的心理、生理、病理的生命信息。人体生物场既有电磁性的一系列特征,又有非电磁性的某种性质和特征。前一种观点,由于有大量的测试实验结果,并己付之于临床应用,似有不少依据,在一定程度上,已为不少研究家所接受和承认。后一种观点,  目前实验研究尚不充分,有些虽然有实验结果,但重复性和再现性较差,尚未为科学界所接受。然而,人类对人体本身的认识还处于幼稚阶段,对很多问题诸如物质和精神、客观和主观、大脑和意识等认识领域都尚未有突破性研究;在人体科学的研究中,甚至可能孕育着新的科学革命。人体生物场中存在着某种人们尚未认识的,具有独特的性质和特征的新的内容的可能性,尚不能排除。
(七)笔者对气的认识
通过修炼,笔者对气的感性认识是:气是启动我生命的光,是联系我的身体、思想、感情和精神的信使,是我对内心世界和客观世界感知的纽带,是我调整自身和他人健康状况的媒介。
笔者对“气”的理性认识是:气是唯一能冲入物理学与生物学,非生命与生命、物质与精神之间的绝缘区,使它们得以交流和融合的极特殊的信息语言和生命能量(力),天人合一的境界就是气的圆融境界。
笔者坚信,气的本质研究的突破将会给人对内部及外部的世界(自身及环境)的认识造成爆炸性的突破。不过这方面的研究极其复杂,它将是与经络、精神和意识、人体特异功能等一系列难题相互联系的,它需要神经科学家、认知科学家、气功特异功能者、理论工作者及许多计算和测试技术的高级工程师的紧密合作。这项与人类和世界息息相关的研究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非线性科学、复杂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正在慢慢向此靠近。
二、中国“气模型”
(一)“气模型”是关于生命的模型
“气模型”是关于生命的模型。气模型的核心是真气,首先气即生命,然后才是其物质性与功能。
个体的人是从哪里来的?
古人认为,个体的发生起源于夫妇的交合,这个过程是气的交感。
人,水也;男女精气合而水流形。
    ——《管子•水地》
《淮南子•精神训》将个体生命的形成过程进一步具体科学化。
夫精神者所受于天也,而形体者所禀于地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淮南子•精神训》
气作为生命的基本要素,与形、神不同的是,它代表的是一种生命运动方式,而不是人们通常意义上的微型物质。
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今人之所以睦然能视,膋然能听,形体能抗,而百节可屈伸,察能分白黑视丑美,而知能别同异明是非者,何也?气为之充而神为之使也。
——《淮南子•原道训》
更明确地讲,气是世上万物运动变化过程中,赋予其生命力的那个事物。
“精气之集也,必有入也。集于羽鸟与为飞扬,集于走兽与为流行,集于珠玉与为精朗,集于树木与为茂长,集于圣人与为夐明。”
    ——《吕氏春秋•尽数》
没有气这种运动方式,无论人、树木、鸟兽以及整个世界都是死的,有了它,世界为之生动、绚丽。
现代人体生理学也日益证明,人的生命体除了肉体组织器官和精神活动外,确实存在着若干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类似的无形的系统,它的运行正常与否同生命力的旺盛和健康有密切关系。而中国传统医学中对气的诠释及其模式的建立则是人认识自身构造的一个里程碑,它的影响将延及未来。因为它内涵着时间、空间、物质元素、运动规律,以及质量、能量、信息、形象、相互关系等一系列客观存在的统一。这种宇宙和生命的内在统一性。决定了自然科学的革命,实际上就是生命科学的革命。
太虚廖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总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
——《素问•天元纪大论》
其中太虚、宇宙、万物、生命环环相扣,生化不息。
(二)从无到有——宇宙生成论的气模型
据说相对论诞生后,爱因斯坦将自己毕生的大部分精力用来证明统一场,他相信宇宙间存在着一种将所有不同的创造物结合在一起的力量。许多科学家都批评爱因斯坦对宇宙“简单”的见解,但是,这种对统一场的直观见解在东方思想的历史长河中始终闪耀着光芒。气——一元化本体论则是对世界统一场的最有意义的阐释。
天地之气,必有终始。
夫有形生于无形,乾坤安从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也。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
    ——《易纬•乾凿度》
始,即基元,即可能性和方向性。在“太易”阶段,气、形、质并未分离,浑沌一团。
浑沌者,言万物相浑成而未相离。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
    ——《易纬•乾凿度》
在虚无浑沌当中,并不存在什么物质,存在的只是发生物质的可能性和方向性。
是上圣凿破虚无,断气为二,缘物成三。
    ——《易纬•乾凿度》
在上圣砸向虚无的第一锤中,阴阳二气产生,由此相摩相荡而生成万物。
清阳者,薄摩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
    ——《淮南子•天文训》
古代科学家张衡的宇宙生成论则另有一番文学的意味。宇宙生成犹如一棵参天大树,虚无空灵是它的根,浑沌无分是它的干,天地生成是它的果实……
太素之前,幽清玄静,寂寞冥默,不可为象。厥中惟虚,厥外惟无。如是者永久焉,斯谓溟涬,盖乃道之根也。
道根既建,自无生有,太素始萌,萌而未兆,并气同色,浑沌不分。故《道志》之舍云:“有物浑成,先天地生。”其气体固未可得而形,其迟速固未可得而纪也。如是者又永久焉,斯谓庞鸿,盖乃道之干也。
道干既育,万物成体,于是元气剖判,刚柔始分,清浊异位。天成于外,地定于内。天体于阳,故圆以动,地体于阴,故平以静,动以行施,静以合化,蕴郁构精,时育庶类,斯谓太元,盖乃道之实也。
——《后汉书•天文志》引张衡《灵宪》
与中国的气的世界统一性相比,西方的物质统一性则把完整的宇宙组织比喻成一种巨大的“原子”,并且认为生命发端于“细胞”。细胞是生命的自然微粒,就象原子是无组织物质的自然微粒一样。尽管原生质在地球上只形成一次,就像宇宙原子核与电子只形成一次一样,但那形成之初令人迷惑。通过对地球宇宙进化的主要里程碑——生命现象的研究,他们认为世界上必定只有一种能量以某种形式作为基础存在和起作用,使得物质能和精神能彼此联系在一起并互相延续。如果将西方的物质能理解为“形”,精神能理解为“神”,那将二者联系起来的第三种能,则是“气”。   在西方的心理学中,它的意思是“努力”,物理学中是“动力”或“互动力”,这个能是衡量原子转换过程中一个原子转变为另一个原子的东西的尺度,是最原始的宇宙组织形式:它被看成某种均一的原始流,而世界上一切具有形式的东西则被看成这种原始流转瞬即逝的“旋涡”。从这一观点看,宇宙是在它分解的末尾才获得其坚固性和最终的统一性的。
从这样的观点看,人类,无论西方还是东方,尽管使用着不同的语言,但在本质问题上总是能殊途同归,达成某种一致的。
三、精气神三宝
实际上,中西医学的根本分歧在于西医是在有形的物质结构当中找寻生命本源,并人为地割裂了物质与精神世界。而东方则一再坚持“通天下一气耳!”并且认为“神”是生命的主宰,然后才是气,最后者是形。
粗守形,上守神。
粗守关,上守机。
    ——《灵枢•九针十二原》
《素问》实质上是问素。也就是追问生命的本源。《乾凿度》上曰:“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此“质”,即自然与生命本源,即气、形、神。
由此,中西方医学在研究对象上的不同便凸现出来:西医是研究人的生命的结构及其功能的学说,它的目的在于切除病灶,改变病理,取代和干扰人的生命活动;而中医的目的则在于促进人的自我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和谐,它不是治病的医学,而是治人的医学。实际上,中西医学关于人的生命的认识的分歧,比长达百年之久的光的粒子说与波动说的差异要深刻复杂得多。因为二者有着哲学基础上的对立,并由此导致了二者在认识论及方法论方面的一系列问题。
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两颗明珠,中医与气功当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宝藏,它的心——身统一的整体生命观和综合、演绎的方法将给予西方现代科学的根本性问题以重大的启示。而其“气化论”和“经络论”则是这两门学科的精髓。
前面我们已经讲述了“气”的概念的复杂性和多义性,实际上即使弄清了“气”的内涵,也很难完全表述“气功”的概念。因为气功从根本意义上讲,并不是“炼气的功夫”,而是“炼神”或“运用意识”的功夫。实际上它是“通过意识的运用,使自身的生命运动处于优化状态的自我锻炼方法”。但这依然不是究竟,究竟则在于明心见性,守本体之中,得本体之一,修本体之神形……要想解释清楚这一切,我们不得不一次次地回到那伟大的经典《黄帝内经》;不得不一次次地回到关于精、气、神的诠释中。
针石,道也。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今精坏神去,荣卫不可复收。何者?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弛坏,荣泣卫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
    ——《内经•汤液醪醴论》 
针石不过是一种治病方法,如果人的精、神、志、意不起作用了,人是无法治愈的。
关于神、魂、意、志,《内经》有言曰:心藏神,肝藏魂,脾藏意,肺藏魄,肾藏志。心、肝、脾、肺、肾为体,神、魂、意、魄、志为神。神体合一,神去体亡,生命的秘密即在其中。

不     魂:阳气也,随神往来谓之魂。
可  悟性 神:阴阳不测之谓神(《易•系辞》)
控       指神明,神力,为生命的主宰。

程  灵力:志:灵智,先天智慧,元神。


控     意:察言而知意也,从心音(《说文》),指思维、意念。
-常性
过     魄:阴神也,随形出入。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黄帝内经》对人的心理与生理关系的描述与现代生理学、现代医学有着重大的区别,它比现代医学的大脑的意识功能和思维功能要深刻复杂得多。它似乎是在挖掘人体各个部位的潜意识思维,并将它们分类定级。它似乎是在说人体每个器官都有它的精神存在,或者是具有贮存这些精神能力、精神存在的功能。这其中,佛、道、气功研究追求的是谋取高级的灵力、神力;中医次之,研究气在生命过程中的运行;西医更次之,研究形体、肉身。
因此我们说,气功修炼是炼神,而非炼气,它甚至修炼的都不是后天的“识神”,而是力求忘掉自我,大炼先天之“元神”。“达摩西来无一字,全凭心意用功夫”,人类思想与宇宙意志的和谐,便是无穷无尽的智慧。
所谓“识神”,是指人生下来后逐渐积累的“知识”,“识神”的发挥可以使人成就事业,但识神过于兴奋,却是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的来源。“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它会干扰“元神”,而导致自我调控失调及各系统间不再和谐,  由于“识神”对“元神”的干扰普遍存在,“形胜精穷聪明虽用,必反诸神。”(《诠言训》)所以,古代气功家及佛道大都主张“泯灭聪明”,而以养神为上。气、形处于从属地位:“神表于形也,故神制则形从。”(《淮南子•康道训》)形、气、神三者的关系是:“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于是养生应该:“将养其神,和弱于气,平夷其形。”(同上)但对上述真理,西方医学尚无相应的、恰当的表达方式。虽然其“心理学”、“行为医学”、“生物反馈”等正缓慢地进入人体生命“自我控制”的途径,但终未能得“元神”之真谛。
中国古代关于精气神的阐说,是“天才的自然哲学的直觉”。人们通过修炼气功,意念的力量会将你带入奇妙幻化的境界。通过意念可以开发心神,通过心神可以发现精魂,通过精魂可以开发出原始生命力(即志或前力),从而达到认识生命力、培植生命力的境界。
在《静源真经》里面,古人创造了四大功法:“意想开天功”、“推陈出新功”、“聚精会神功”、“出神入化功”。现在人们大多修炼的是意想开天功,就是意念功夫。但意念的力量是有局限的,能够在意念功夫的基础上悟出“聚精会神”,和“出神入化”才是开发了人体内部“心神”的功能。
至今,生命当中还有许多不可言说的秘密,每当理智缺乏可靠论证的思路时,人们往往借助于类比,把陌生的对象与熟悉的对象相比,把未知的与已知的相比,试图找出那些秘密中所隐藏的规律。如汉代魏伯阳以当时相当丰富的化学知识,类比练功过程中“先天元气”与“后天阴精”的结合。使人们通过铅、汞等有形的化学物质的变化过程去理解无形的难以观察和体会的练功过程中的生理变化。而中医中的类比远比气功经典中的类比要复杂得多,因为就中医及气功的本体言,它们都是从“无”出发,是研究无形、无象、无限的学说,所以说东方的“精”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精液”,“气”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气体”,“神”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神明”,它们是涉及面更宽,更深的力量,是生命力的代名词。然后它们才是正气、邪气、元气、阳气、阴气、宗气、营气、卫气、……然后它们才是生殖之精,水谷之精,和五藏六腑之精……然后才是五藏所藏之神,调控气血之神,固摄气血之神。
人的存在,是精气血,是五藏六腑,是整个人体的存在,也是神的存在。精气血,五藏六腑,整个人体与神的对应相关、整合,这种总体的存在才是生命存在的真正完整性。
形是生命的房舍,气是生命的本源,神是生命的主宰,我们的先人已对这种神体相应、相依存的关系作了生动具体的描述,但掌握其中的玄机,还需要我们不断地体悟,在这里有一个字是意味深长的,即“调”字,调气血,调精气神,调神……这个“调”字既表现了人对生命本能的顺从,又表现了人的智慧对生命本能的调控与发挥。
实质上“性命之学”即心——身之学。命是生命的基础,性是该基础上功能水平的发挥。“禅家专以神为性,以修性为宗,以离宫修行立教,故详言性,而略言命”。“玄门专以气为命,以修命为宗,以水府求玄立教,故详言命,而略言性”。(《性命圭旨》)佛、道因其信仰各有所偏,而《内经》与《易经》却是从生命本身出发,将人看作神体合一的存在,并关怀宇宙生命及其意志,以求真正的人与宇宙的全息相应。
四、气与数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有一句话:“数是人类思想的向导和主人,没有它的力量,万物就都处于昏暗混乱之中。”
因此,在数中,也只有在数中,我们发现了一个有理性的宇宙和人生。
古老的中国更赋与了数字一种沉重而庄严的观念,“天地以数而运,人物以数而生。生成也,以数;败坏也,亦以数。神仙隐括而不言,百姓日用而不知。”在古代中国,一切皆气之外,还一切皆数:劫数、气数、理数、命数。生命因此而有序,人生因此而有意义,同时,也令人感动。比如,一想到“百年修得同船渡”,我们如何不嘘唏感叹,珍惜我们现世的分分秒秒呢?
对于修炼者而言,“数”显然比对一般人更显得重要,因为我们不再是冥冥之中数的被支配者;因为我们知道天一生水,地二生火,三关乃三元之机关,四炁乃先天炁的升降与后天气的呼吸,知道五行、六气、七窍、八卦、九宫……总之,一切数的力量都在为我所用,我们是数的最大亲密者,也是它最大的盗用者。从伏羲在白池边画卦的那一刻起,我们的生命便与那神秘之数紧密契合,这是人类心灵与宇宙灵魂的最初的对应,是古代心理学知识的总和。古老的蓍草既可代表冥冥之中的天意,同时它又把握在我们手中。从那以后,我们便走上一条借助数的能量完成我们对死亡的征服之路。
“山中方一日,世上已百年。”原来数不是刻板而只带有邪意,它可以为我们变得富于弹性。修炼成仙的神仙们仿佛是数与时间的创造者,他们把一切都拉长、变形,甚至将生命炼就成一颗不败的金丹。不败,意味着他逃脱了数的束缚;不败,意味着人类的追求有着丰富多彩的可能性。
气功虽不是呼吸的学问,但与呼吸(调息)有密切关系,而呼吸的秘密在于数。数没有气便不会运行,气没有数便虚妄。掌握了对数的操纵,我们也就掌握了对自身肉体的主宰。《周易•系辞》里讲得明白:“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古人认为气功的效验是成变化而行鬼神。“成变化”是指精神与肉体的高度自由,“行鬼神”就是产生超自然作用。而要想做成这两件事,就要参透“数”的根蒂。老祖宗怕你被“天数五,地数五”等搅得糊涂,便画了张图,那便是洛书。有“数”有“图”是中国人的发明。它的机制与西方科学的因果思维完全不同,但它却达成了理性与经验之间的沟通,同时,它更赋与数以强烈的空间内涵,这给人类精神带来的扩张足以使东方智慧之树常青……
伟大的爱因斯坦对数有这样一个发人深思的结论:倘若数学定理涉及现实,就不可靠;而当它可靠时,则与现实无关。
我建议每个气功修炼者都能参悟这句话,它似乎正在说易理与气功的关系,又似乎在说我们生活中的一切:一切关于绝对理念与现实的关系,我们纯粹的心灵之花与我们的肉体的关系,数律是通往身心空灵的途径。
但无论如何,每一个真正的修炼者都知道自己正走在征服自我的路上,因为在他们的现实生活中,永远有仰望星空的那一刻,那一刻就是天人合一,那一刻将充满奇迹,那一刻,人将成为神。
五、气与熵——生命意识与创造
当今的西方科技在深刻地影响着人类对世界的总体认识。面对西方科技的巨大冲击,中国传统医学正在经历某种意义上的主体性丧失。由于我们的古老,由于我们中国文化有着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性质,我们在与世界的对话中正日渐沉默……难道我们真的甘心就此放弃自己吗?我们是不是在这种放弃中也放弃了我们对真理承认的勇气?!
事实上,西方科学正在大踏步地否定自己,如本世纪以来的一系列物理学革命,已使“牛顿经典物理学穷尽自然界的底蕴”的神话破产。而我们则需要鼓起勇气通过一种西方人能接受的语言方式,来诠释并进一步肯定我们以往灿烂的文明。
如果是在谈生命,人类就可以沟通。一切改变我们对世界看法的科学的重大发现都是自然哲学,而生命,正是这个先行军。
西方人认为,要想认识生命,熵是不可回避的。它肯定宇宙中的一切都是从有序向无序的演化,并且任何局部的有序运动都是以整体的无序增长为代价的。比如:白天,地球从太阳获得能量,夜晚,地球向外层空间释放能量,而释放的能量却使太阳的无序度增加,因此,地球上利用的能量使生命从无序变为有序是以太阳增加无序度为代价的。所以它的结论是:混乱与死亡是宇宙间的必然规律,就自然界而言,生命毫无意义。
美国学者里夫金在他的《熵:一种新的世界观》中称:“这个星球上的每一个生物体都仿佛是一个帝国主义者,都在掠夺能源和耗费能量,它让能量流过自身系统,至少使其中的一部分能量将来不能再作功,而且毫无疑问,即使是最小的植物也要靠制造整个环境的大混乱来维持自身的秩序,生命体内熵的减少是很小的,而整个环境能量的损失是巨大的。”
于是,生命成了有罪过的一种存在。
但是,对未来世界如此悲观的理论和对生命的谴责在东方却没有市场,无论知识分子怎样悲天悯人、悲观绝望,老百姓一如既往地对生命和世界持有一种乐观的态度。这种乐观并非一种虚妄,而是有其理论渊源和技术支持的,这便是源远流长的气文化和火爆东西方的东方“气”的炼养术——气功。
实际上,在关于世界本体意识和生命主体意识的认识上,西方科技始终处于困顿之中,因为自笛卡尔和牛顿二大天才始,西方文化就已彻底分裂为物质与精神两个世界,这种科学无法解释人的主体意识,无法量化意识与情感,而中国古代的气一元论从一开始坚持世界的统一性,相形之下,西方的二元论虽然对各领域的研究有卓越贡献,但它必然要面对最后的否定,于是在代之经典力学而起的相对论、量子力学、模糊理论、混沌学说中,东方思维及文化不再古老而陈旧,而一越成为极富魅力的关于未来的学说。而东方关于气的学说更成为开掘生命意识的一个伟大新契机。
气是道生万物的一个中间环节。是心灵与肉体密不可分的纽带。没有气,肉体便是死的,没有气,心灵便无法启动,因此,气即生命,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特殊的一种能量信息,它即能与物质世界沟通也能与精神世界相合。如果说心灵是我们的左手,肉体是我们的右手,那生命便是那两手相拍时发出的清脆的响声,但响声不是手,也不是两手各自声音的相加(当它们独立地面对虚无时,甚至没有声响)。因此,生命是心灵和肉体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使生命从无到有的一个令人惊叹不已的过程。
作为无限的运动方式,气成为理念(道)与现实(万物)的绝对的唯一的中介,它使这个无生气的宇宙(时与空)充满生命的快乐和无穷无尽的可能性。它使星辰旋转,使风云广施,使万物生长,使人类繁衍,总之它无所不在。这种宇宙与生命的内在统一性决定自然科学的革命必然就是生命科学的革命。
而对气本质的研究则会使以往一切关于生命科学及本体意识的研究的困境带来前所未有的突破。
如果将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看作是熵流代谢过程,其中必有生命对能量的耗散,但这并不是生命的主流和本质。东方的气理论的可贵之处是它将生命视作开放的系统。它的本质是吸收与释放,它从大自然中吸收酸为肝脏系统提供负熵,吸收苦为心脏系统提供负熵,吸收辛为肺脏系统提供负熵……而它的释放则包括生命对这个世界的创造和一切有利世界有序发展的有意义的人类思想,因此这种释放是一种有序释放。
而气功理论则从根本上剔除了对宇宙能量的无序耗散。它通过调气而改变生命对能量的吸收与释放,并最后达到气的圆融境界——道,这是一个自足的生命境界,它与宇宙已混沌如一,圆融不二。当我即宇宙,宇宙即我时,不再存在能量的剥削与耗散,也不再存在无序与有序。当能量交换变为信息交换,生命便有了新的契机。所以说练功过程是对抗生命无序——延缓衰老,甚至老而不死,死而不僵的一个行之有效的过程。
一个自足的生命带给生命的自由是超乎想象的。古人譬之如仙,如真人,入水不濡、入火不焚、餐风饮露、肌肤恒常、柔韧如婴儿……人原来可以这样活着!于是,关于宇宙能量和生命本能,西方人弗里曼•戴森曾指出:“生命所起的作用可能比我们曾意想的还要大。在按照自己的目的去塑造宇宙的活动中,生命会克服一切不利因素而获得成功。并且对这个无生气的宇宙的设计不可能像20世纪科学家曾经假定的那样离开生命的潜力和智能。”
六、气的运行
气的最大功能就是运行,气的运行维持了人体的生命。
(一)气的圆运行
生命的存在在于它不断地与周图环境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这种交换必须依靠气的各种机能活动。中国生命科学讲气的运行有四种方式:升、降、出、入。升降出入恰好构成一个“圆”。气的运行使人体与外界环境构成一个循环沟通的大圆,在这个大圆中,人是圆心,天地宇宙是圆周,气的升降出入将圆心与圆周连续在一起。升降出入在人体中是通过各个脏腑的功能活动和脏腑之间相互协调关系来体现的。如肺司呼吸、有宣有降,宣清导浊;肺主呼气为出,肾主纳气为入;心火下降,肾水上济;肝主升发,肺主肃降;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升降出入必须相对平衡,否则就会致病。可见体内的升降出入也是一种圆运动。
《黄帝内经》记载了气的周天运行和全身运行的情况。《素问•天元纪大论》:“五气运行,各经期日。”木火土金水五行气历一年三百六十五日,每日之气各异,循环往复,日月五星周旋不止,布散天地之气,于是产生四时变化,产生低等生物、高等生物……《素问•刺禁论》说:“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是说五脏之气在左右表里作循环运行;《灵枢》的《营卫生会》、《营气》、《卫气行》等篇记载:营气“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卫气“昼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说明营气、卫气在全身脉中、脉外作圆运行。《内经》还有大量篇章论述了宗气、原气、营气、卫气、五藏之气、水谷精微之气周环运行的情况。并提出“环周不休”(《素问•举痛论》)、“营周不休”(《灵枢•营卫生会》)的命题。
由此,有学者将气按十二经络圆形通道运行,十二经络首尾相连,如环无端的(见图4-3)东方生命理论概括为“开放的圆”理论。
(二)气运行的符号表述及其周期意义
在中国,无论是《黄帝内经》、《周易参同契》,还是其他论述生命之道的任何一部古代著作,几乎都要讲到“气”,讲到气的运行。而气的运行又是“氤氲”的、“廖廓”的,具有不可言说性,于是聪明的古人就用了一些符号。这就有了阴阳符号、卦爻符号、五行符号、干支符号,有了线段、图画的符号,有了数字符号,有了文字的符号。
《黄帝内经》以阴阳、五行、干支文字符号和数字符号为主描述了人的气运行规律,描述了在气的作用下人体孕育、出生、
 
图4-3  十二经气血流注环周图
成长、衰退、死亡的过程。
《周易参同契》用卦爻符号描述了天象的盈亏过程,进而描述了人体真气运行进退的过程。
后世医家继承这一传统。现以卦爻象数符号为例说明。
(1)以八卦月象纳甲符号说明日月对应关系及人体阴阳气血生长过程。
如明代医家张景岳以伏羲六十四卦圆图说明人的阴阳气血生长的过程。他在《类经附翼•医易义》中说:“自复至同人,当内卦震离之地,为阴中少阳、之十六,在人为二八;自临至乾,当内卦兑乾之地,为阳中太阳之十六,在人为四八;自姤至师,当内卦巽坎之地,为阳中少阴之十六,在人为六八;自遁至坤,当内卦艮坤之地,为阴中太阴之十六,在人为八八。阳生于子而极于午。故复曰天根,至乾为三十二卦,以应前之一世;阴生于午而极于子,故姤曰月窟,至乾为三十二卦,以应后之半生。前一世始于复之一阳,渐次增添,至乾而阳尽以终,乃象人之自衰至老。”张氏还以卦象说明人体气血阴阳运行失常,多所发明。
清代著名医家唐宗海在《医易通论》把气血生化过程概括为:“血生于心火,而下藏于肝;气生于肾水,而上注于肺,其间运行上下者,脾也。”“坎离既济,水火相交”,运动不息,从而使气血生化不已。
晚清石芾南以太极、八卦、阴阳、五行说明气血营卫津液以及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在《医原》中阐述最详。
今还有人以十二消息卦与人体阴阳气血变化相配应,以说明人体生理基本变化规律。
(2)以卦爻象数符号说明人体胎育、生长的过程。
北宋科学家沈括以八卦纳甲法阐释胎育之理,他在《梦溪笔谈•象数》中说:
《易》有纳甲之法,未知起于何时,予尝考之,可以推见天地胎育之理。……六子生于乾坤之包中,如物之处于胎甲者。左三刚爻,乾之气也,右三柔支,坤之气也。乾之初爻交于坤生震,故震之初爻纳子午(乾之初爻子午故也)。中爻交于坤生坎,初爻纳寅申(震纳子增午,顺传寅申,阳道顺)。上爻交于坤生艮。初爻纳辰戌(亦顺传也)。坤之初爻交于乾生巽,故巽之初爻纳丑未(坤之初爻丑未故也)。中爻交爻乾生离,初爻纳卯酉(巽纳丑未,逆传卯,阴道逆)。上于交于乾生兑,初爻纳己亥(亦逆传也)。乾坤始于甲乙,则长男长女乃其次,宜纳丙丁。少男少女居其未,宜纳庚辛。今乃反此者,卦必自下生。先初爻,次中爻,未乃至上爻,此《易》之叙,然亦胎育之理也。物之处于甲其不倒生,自下而生者,卦之叙,而冥合造化胎育之理。此至理合自然者也。
这段文字首先论述了乾坤父母卦三爻互交生成六子卦的来由,然后论述了卦序符合胎甲倒生之理,将八卦配合天干地支的纳甲说作为阐释生命胎育生化之原的理论模型。明代张景岳以卦象论述胎育之理,他在《类经附翼•医易义》中说:
以生育言之,则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天尊地卑,乾父坤母。乾道成男,坤道成女,震坎艮是三男,巽离兑是三女,欲知子强弱,是震巽进而前,良兑退而止……;欲为广嗣谋,则畜坎填离宫,借兑为乾计:欲明布种法,则天时与地利,亏盈果由气,冬至始,阳强,阴胜须回避,知乎此,而胎孕交感之道,存乎其中。
清代唐宗海以先天八卦次序说明人体胚胎形成的过程。他在《医易通说》中说:
推衍八卦之序,而知人之初胎在母腹中,第一月只是一点元阳之气,以应乾一,有气即有液,第二月又化液,以应兑二主津液;第三月气泽合化为热,以应离三,第四月振振而动。以应震四;既震且动,则有呼吸,象风气:第五月随母气而有呼吸,以应翼五,第六月胎水始盛,以应坎六:第七月于之肠胃已具,以应艮土,主中土,第八月肌肉皆成,以应坤八,形体俱全。
清代秦天以太极化生万物和河洛生成之数。论述胎儿生成及体质禀赋,他在《临证指南•胎前》按语中说:
《易》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此言气之始也。又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此言形之始也。人得父母之气,以生气生形,即禀此乾坤之气也,两仪既兆,五行斯彰。故天一生水,水属肾;肾脏先天。地二生火,火属心,心又次生。天三生木,木属肝,肝又次生。地四生金,金属肺,肺又次生,天五生土,土属脾,脾又次生。天既以五行生五脏,而仁义礼智信之五德,亦即寓于其中。
对人体生长发育及盛衰变化的规律,《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已有明确论述: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男子“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
张介宾对有子之道、天癸、七八数等作了阐释,他在《类经•藏象类》中说:“有子之道,必阴阳合而后胎孕成,故天一生水而成于地之六,地二生火而成于天之七,所以万物之生,未有不因阴阳相感而能成其形者,此一阴一阳之谓道也。”他对“天癸”解释是:“癸者,天之水,干名也,干者支之阳,阳所以言气。癸者,壬之偶,偶所以言阴,故天癸者,天一之阳气耳,气化为水,因名天癸。”天癸包含阴阳,为先天之精,其命名与天干数有关。
至于男“八”、女“七”之数,张氏解释:“七为少阳之数,女本阴体而得阳数者,阴中有阳也。”“八为少阴之数,男本阳体而得阴数者,阳中有阴也。”又说:“天地万物之道,惟阴阳二气而已,阴阳作合,原不相离,所以阳中必有阴,阴中必有阳,儒家谓之互根,道家谓之颠倒,皆所以发明此理也。如离火属阳居南而其中则偶,是外阳而内阴也,坎水属阴居北而其中则奇,是外阴而内阳也,震,坎、民是为三男,而阴多于阳,巽、离、兑是为三女,而阳多于阴。”在洛书八卦数理中,作为少男(少阳)卦民卦其数为八,作为少女(少阴)卦兑卦其数为七。
张氏在《类经附翼•医易义》中还以六十四卦圆图之阴阳升降次序比喻人之生长壮老已,可以说明其变化是渐进的,有秩序的。
自复至同人,当内卦震离之地,为阴中少阳之十六,在人为二八,自临至乾,当内卦兑乾之地,为阳中太阳之十六,在人为四八自姤至师,当内卦箕坎之地,为阳中少阴之十六,在人为六八,自姤至坤,当内卦艮坤之地,为阴中大阴之十六,在人为八八。阳生于子而极于午,故复曰天根,至乾为三十二卦以应前之一世;阴生于午而极于子,故曰月窟,至坤为三十二卦,  以应后之半生。前一世始子复之一阳,渐次增添,至乾而阳盛已极,乃象人之自少至壮;后半生始于姤之一阴,渐次耗减,至坤而阳尽以终,乃象人之自衰至老。
依据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可以预测、诊断人体健康与得病的情况,从而有助于对疾病的治疗。
第五章  神:本体意识理论
《易传》提到“神”字共32次,有的指变化莫测的神奇现象,如:“阴阳不测谓之神”;有的指能知万物变化的神秘力量,如:“神以知来,知以藏往”;有的则指赋予万物生机与秩序,体现万物运化的秘密主体,如《说卦传》云:“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动万物者,莫疾乎雷。挠万物者,莫疾乎风。燥万物者,莫熯乎火。悦万物者,莫悦乎泽。润万物者,莫润乎水。终万物始万物者,莫盛乎艮。故水火相逮,雷风不相悖,山泽通气,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动、挠、燥、说(悦)、润、终、始等,都是指推动万物变化的某种功能,也都是“神”的具体表现,统称为“妙”。这里“妙”实际上就是气功修炼中调身、调息、调心、调饮食、调睡眠(包括调性生活)这五种基本操作技术中的“调”。而这里的密秘主体“神”,则就是本章所要阐述的“本体意识”。
一、本体意识理论
(一)本体意识的各家研究
“本体意识也就是自我意识”,这是神经生理学家的语言。其实,古今中外,人们对它的研究不胜枚举,道家和中医称其为“元神”和“神”、佛家称其为“心”或“自性”、生物有灵论者称其为“灵魂”,外国科学家称其为“非物质识我”、“非物质意识力”、“意识自我”、“超级心力”、“终极实体”、“自由意志”、“隐序结构与功能”、“真空能”、“零点能”等等,还有现代科学研究者称其为“人体场体”、“人体信息能量体”、“星体”(The astral body)。中国佛家的称谓更加丰富多彩:禅宗称之为心或无位真人;有神论者称之为神我或大我;声闻称之为无我或自我不存在;唯识论者称之唯识或心,也有人称之为波罗密多或完美智慧、如来藏或佛种、大手印或大象征、唯一的本体、法界或真如界、阿赖耶识或一切的基础;甚至也有人只将它称作“平常(觉)心”……可见各家称谓各不相同,这是由于各自的历史、文化、知识、信仰背景不同使然,其实,它们只是人们在不同时空层面上对同一真理的不同程度的探索。不过以笔者之见,以上概念中,大多都应该属于生理学的意识范畴,而非本体意识范畴,道家讲的“阴神”和“识神”也一样。确切地讲,本体意识是能知能觉的那个心,它是不能被知、不能有名相的,因此,凡所有指(相)就已经不是它本身了,只能算是指月的手指而已。
对“本体意识”的各家研究,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单纯的争论是没有意义的,科学至今也无法证明灵魂的存在,同样也没有一种已知的科学学说足以推翻“生物有灵魂”的理论。这种局面很像是当年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的对峙,事实上两个持同样正确结论的科学家之所以对峙,是因为他们都太执着于自己的研究了,就是说他们把自己限定在自己的所知所见所研究的理论里,而不肯稍稍退出一步,把心态和视野放得更宽广一些,固然坚持自己的观点是自然的,因为这其中必有道理。但是自设的限制却缩小了自我的世界,让真理没法容纳进来,好的工作作风应该是不反对任何一种相关的研究,并持尽量客观的态度从不同中吸收养分和发现问题。在学术界,一切科学的伟大发现和创造,都来源于把对立的思想、原理、方法统一起来。最伟大的科学家是最伟大的综合者,因为他的理论能控制住两个同样正确又相互矛盾的科学结论。
以下提供一些与本体意识有关的各家研究供您参考。
1.元神、本体意识与现代科学
在中国古典气功学理论中有一重要术语“元神”,是古典气功学理论关键性概念,也是理解人体功能的一个关键概念。
中国古典气功学认为,人是精、气、神三者的统一体,“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体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而人的“神”(即精神)可分为“元神”和“识神”。人体的诸种特异功能都是建立在调动、激活元神的基础上的。
所谓元神,是人在高度入静的状态下所表现出的一种把握事物本性及内在意义的认识功能和调解功能。《道枢(卷五十二)•准易辞》云:“虚无生性,谓之元神。”《脉望》则云:“何谓元神,内念不萌,外想不入,独我自主,谓之元神。”《医学衷中参西录》则进一步明确到:“……元神者,脑中无念之正觉也。”元神的重要特征是与后天的意识相对立,一旦人们的后天知识、经验出现在意识中时,它就消失了。由于元神是人先天就有的一种本能、故也称元性,婴儿那种不识不知、而又具备感觉灵动的状态,就是元神的体现,故《乐育堂语录》云:“元神者,即吾真心之主宰也。”所谓识神,又称欲神,是相对于元神而言的,实际是人的后天意识,它是人与环境接触之后,特别是通过社会交往之后所产生的情志和欲望,《医学衷中参西录》说得很明白:“识神者,发于心,有思有虑,灵而不虚也……盖用识神则落于后天,不能返虚入混,实有着迹象之弊。”它的最大特征在于后天性、语言性和社会性。
中国古典气功认为,人一生下来就有元神,通过元神感知和反映外在世界,尽管人在婴儿时期语言能力尚未形成,却与自然界存在畅通的信息渠道,称为与无所不在的“道”(即规律)相联系的境况。但随着与环境和他人的接触,尤其是语言功能的开发与运用,元神那种“一无所着”的纯素之性逐渐被知识所占据,人开始运用概念、词汇进行思维活动,即识神开始起作用并支配人体,人体的许多感应机能也就受到阻碍了。人要想恢复元神的作用,就要通过气功修炼使人体元气充沛,元精内固,使人脑进入超级安静、寂然状态,无思无虑,让后天意识逐渐消失,识神不再发挥作用,先天元神便逐渐被唤醒,从而直接感应和把握事物的内在本性,开发出人体种种特异功能。
也许有人会问,婴儿几乎没有识神,元神直接起作用,为何没听说婴儿有特异功能呢?实际上,特异功能的出现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要有足够的元精、元气来供养元神。而人在婴儿时期的元精、元气主要供人发育之用,因而使得元神的功能难以显示出来。第二,要有足够的概念性知识。识神虽然容易使人与自然之间陷入割裂甚至对立的状态,但它能使人具有分析、识别事物的能力,这就是特异功能必备的条件之一。人在婴儿时期,脑子里还是混沌一片,虽有元神可感应事物,但不能加以区别和识别,因此谈不上什么特异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讲,儿童的特异功能显现是有年龄期限的。这个时期应该是,识神虽然起作用,但元神尚未被完全掩遮;既有元神的感应机能,又有识神的分辨的机能,而且这个时期的元气、元精也达到了一定的充实程度。实际情况也是如此,现今发现有特异功能的儿童大多为五六岁到十六岁左右,此阶段的儿童也容易开发出特异功能。由此可见,我国古典的气功学理论是有一定根据的。
事实上,现代科学也已在某种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论证了元神的客观实在性。美国著名的精神保健研究所脑进化和脑行为研究室主任保尔•麦克莱恩提出了著名的三位一体脑结构理论。他曾指出:“我们是通过完全不同的三种智力眼光来观察我们自己和周围的世界。脑的三分之二是没有语言能力的。”他认为,人脑就像三台有内在联系的生物电子计算机,每台计算机都有自己的特殊智力、自己的主观性、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概念,自己的记忆力、运行机能以及其它功能,脑的每一部分都同各自的进化阶段相适应。根据麦克莱恩的研究,人脑是进化的三叠体,是由爬虫复合体(中脑或“爬行脑”)、边缘系统和大脑皮层三部分组成(见图5-1,引自《学习的革命》,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出版)。大脑皮层是人类进化的堆积物,在人类进化史上比爬虫复合体、边缘系统出现得都晚。在大脑皮层,语言活动是其主要特征,它是通过第二信号系统——语言(人类所独特具有的东西)反映对象世界的,它主要用来思考、交谈、观察、听和创造;而在爬虫复合体主要用来控制大脑的许多本能功能,比如呼吸。边缘系统与其他的温血哺乳动物的大脑相似。它主要用来控制情感、性欲,在记忆中起关健作用。但爬虫复合体和边缘系统两层次都不是通过语言来反应世界的。由此可见,中国的古典气功学认为人在具有语言功能之前就可以通过元神来反映和感知外在对象世界是有一定根据的,符合人类进化的历程。
如果说麦克莱恩的理论只是间接地证明了“元神”的存在,那么现代神经生理学则可以说是对“元神”存在的直接证明。根据现代神经生理学的研究,人的全部神经活动可概要地分为四个层次:第一,生理反射层,包括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生理神经活动。它完成简单的神经反射弧活动。第二,感知层,管辖身体内外事物的感知,包括中枢神经的各部分分析器。它完成各种感知的分析。第三,意识层,它是建立在上两层基础上,把传入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出概念。因此该层功能包括概念的形成与运用活动。第四,自我意识层(也叫本体意识),它处在整个神经活动的“最深层”。一般情况下,它被意识层次所覆盖,为意识活动所淹没,只有在意识流动停止时,它才能显示出来。它不借助概念活动直接与信息相合,故无分析、无概念,这里的意识层和自我的意识层(即本体意识)实际上是古典气功学中讲的“识神”与“元神”,可见“元神”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
 
图5-1  三位一体的人脑
2.外国科学家谈“超级心力”
人到底有没有灵魂?佛教认为人是有灵魂的,通过今生修炼,他世便可升入西方极乐世界,特别是其禅定中的“离体经验”,仿佛臭皮囊尚在,而灵魂早已驰入遥远的宇宙。那么,这种“灵魂”说,有没有科学依据呢?
1963年,英国科学家约翰•艾克理在他荣获诺贝尔奖的论文中论述说:神经细胞彼此之间有无形的物质沟通,这就是灵魂的构成。他说人体内蕴藏着一个“非物质”的思想和识力的“我”,那是在胚胎时期或极幼年时进入肉体大脑的,它控制着大脑,就好比人脑指挥电脑。人的无形的非物质识力智慧“灵魂”对其物质构成的肉体大脑,施予实质性的推动,使大脑内部的脑神经细胞发动工作。这种非物质“识我”在肉体大脑死亡之后,仍然存在和仍能有生命活动形态。
艾克理关于灵魂存在的学说,来自于他从事的科学实验和统计。他估计每人大约有三万个遗传基因,这些遗传基因有潜在能力,可以产生的一万次方个“自我”的排列方式,各人的独特个性就是由这些遗传基因(DNA)的组合而形成。每一个人的独特的“自我”进入了世界上无数的不同的遗传形式的肉体。
艾氏理论,显然发现了细胞每一个遗传基因(DNA)的特性,是由一种无形的力量予以连结和控制,这些无形的力量的组合,就是一个整体的识力或灵魂。
英国基勒学院的麦楷博士说:“至今仍无一种已知的学说足以推翻艾氏的‘生物有灵魂’的理论。”麦楷博士认为:“‘意识自我’决定和操纵肉体大脑的行为,识我掌握有自由的意志力,在其寄居的主体肉体及大脑死亡后,识我仍然可以生存不灭。”
美国加洲工学院著名神经生物学家史柏理博士,曾经以其分解人类大脑两边的功能详细学说而获取1987年诺贝尔医学发明奖。他说:“‘人的自我’是一种崭新的或急需的非物质,只出现于复杂分层结构组织的肉体大脑,控制着大脑每一部分合计一百亿个脑神经细胞的机械功能本能。”
全世界有名的数学家约翰•冯•纽曼博士曾经发明精密的数学定理为新兴的量子学奠定了基础。他也提出了惊人的新理论:“人体可能有一种非物质的‘识我’控制肉体的大脑和遥控物质。”
1963年诺贝尔物理发明奖得主尤金•威格纳博士,这位本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大力支持冯•纽曼博士的量子学说内涵的哲学部分:“人类具有一个非物质的意识力能够影响物质的变化。”
有些顶尖科学家,把冯•纽曼的逻辑更推进一步,说:“量子学可以作为超感能力的理论基础。”如美国科学家认为人体超级心力与量子物理学有关,他指出:“超感能力……是建立在量子论发展前的朴素唯实论基础上的。从正在形成的观点看可以用量子论来引导这一领域中的研究。”爱因斯坦也说:“心灵感应同物理学的关系也许比它同心理学的关系更密切。”
最近英国科学家波姆提出了一个新观点,他认为目前人们认识客观物质的水平只是在量子的水平上,只有10-13厘米的尺度。如果进一步追踪,从10-34厘米的尺度,即追踪到超微观这一层次(钱学森称这一层次为渺观)。则时间和空间的区别就消失了,人体超级心力现象在这里可得到完全的合理解释。目前,波姆正在进一步研究以完善他的理论。
(二)本体意识理论
1.本体意识是什么?
神经生物学家将本体意识视为自我意识层次的“最深层”的人的神经活动。一般情况下,它被意识层覆盖,为意识活动所淹没,只有在意识活动停止时,它才能显现出来。它不借助概念活动,直接与信息相合,故无分析、无概念。本体意识是先天的,它不以此人受教育的程度、方法和所积累的经验为转移。譬如:一位正常人的血压大体是收缩压110~140mmHg,舒张压是60~90mmHg,然而现代的研究表明,血压的维持同内环境和外环境的900种因素有关。可以想像,要协调这900种变动着的因素,人体的大脑必须有部性能远远超过现在已知的大型电子计算机的高性能控制系统在运转;一定有一个非常有效非常高明的程序在控制。从某种意义上说,人身上这种“计算程序”也是“知识库”,只不过不是靠后天逐渐积累所得的“知识库”,而是人体遗传密码所获得的“先天”的知识库。这种“知识”不会因为你获得博士学位而提高半分,也不会因为你是个文盲而减少一寸,在人身上类似血压“自我控制”的“知识库”不知有多少,譬如比较易于感知的体温、心率……以及不易感知的体内各种调节系统、免疫系统、直觉、灵感……等等。这一切生命的自我调控以及系统间的复杂协同作用,还有包容所有这些系统的人整体同大自然之间的协调和感知能力都表现出一种奇妙的“智慧”,的确,神经科学家是对的!如果没有像银河系的星星一样繁多(1千亿个!)的脑神经细胞的默契配合,很难想像人类的这些“智慧”程序怎么样才能够运行。但笔者认为这仍然只是人体的本体意识更为赤裸和纯净的表现形式而已,而本体意识本身则是每个人时刻都可以察觉得到的那个能知能觉,却又无形无相的“我”。换句话说,本体意识就是人的觉性(灵性)。
2.人体阳性调控系统
“我”是什么?我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是谁(是什么)怎样地指挥着我身体的各个部件,让他们如此奇妙地进行着生命的协奏的?(图5-2,引自国际互联网,Galen Strawson: The Self.)……这许许多多谜一样的问题小时候就困惑着我,也许,那只是一个孩子对本体意识最早的朦胧的察觉吧?但仅仅是在近十年,由于练气功,身体经历过许许多多奇妙的变化和经历以后,我才对此有了比较清楚一些的认识。
我们的生命原是一个开放的、宏大的、庞杂的,由物质、能量、信息组成的,有生物电、磁、声、光、热等效应的开放巨系统,是具有自我意识的、高度有序的、具有自我组织、自我调控、自我修复能力的生命实体,它与内环境、外环境(人生存的周围环境乃至整个自然界、整个宇宙)都有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那么,再进一步问,这许许多多复复杂杂的物质、能量、信息处理过程,又是谁或者说是什么主管着它的调控呢?笔者认为,正是人体的阴阳两个调控系统,以双轨制的形式密切协作调控着人体的生命活动。其中阳性调控系统即精神的调控系统为生命的主导调控系统,它是一个开放的调控系统,可以直接与外环境进行能量和信息的交流,阴性调控系统即物质的调控系统,它是生命从属调控系统,是一个相对比较封闭的系统,只能通过体内的物质代谢才能与外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阴性调控系统是阳性调控系统的基础系统,阳性调控系统是阴性调控系统的领导系统,两系统的协奏,使生命的旋律随着时间跃动着。
 
图5-2   “我”是什么?
关于人体的阴性调控系统的科学研究,已经有了许多深刻、专门和现成的研究,如人体的神经体液内分泌系统对生命的调控作用,这是现代医学研究的可喜成就,这里不再多言,只将人体的阳性调控系统做一重点探讨。
《素问》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就是说阴阳是自然界的规律,一切事物的纲领,变化发生的根据,事物从产生到消亡的本源。所以一切事物的发生、发展与变化,又都是由于阴阳这两个对立面互相斗争的结果。作为人这样美妙绝伦的生命体,其产生、成长、衰老直至终结的整个过程,自然也就时时离不开阴和阳了。
人体的物质与功能相比,人体的物质(形)属阴,人体的功能(神)属阳,这就是为什么笔者把人体的神经体液调控系统归为阴性调控系统,把身体的精神调控系统归为阳性调控系统的原因。所谓阴阳调控系统只不过是笔者对生命规律按中医学的阴阳学说所给出的一个名称,实际上,有关人体阴性调控系统(神经体液内分泌调控系统)的知识源自现代医学的学习(属于后天的知识),而关于人体的阳性调控系统(精神的调控系统)的感知却源自于笔者练气功的体验。
①人体阳性调控系统的中医学依据
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是脏腑经络的功能活动。这些功能活动是以气、血、精、津液等作为物质基础的。
《太平经•附录》说:“夫人本生混沌之气,气生精,精生神,神生明,本于阴阳之气。气转为精,精转为神,神转为明。”《东恒十书•省言箴》亦说:“气乃神之祖。精乃气之子。气者,精神之根蒂也。大矣哉!积气以成精,积精以全神。”再者中医常有“气为血帅”“血为气母”的说法,练功人都知道“意到气到”,《内经》也说:“虽神自精气而生,然统驭精气而为运用之主者,则又在吾心神。”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下列规律:
 
可见,气血为精神的物质基础,而精神又为气血的最高功能显化,生命运动的完成应该是由作为物质基础的气、血、精、津液的阴性调控系统(亦即现代医学中的神经体液内分泌调控系统)和作为最高功能体现的神——阳性调控系统这两个巨系统的相依相存、密切协作下完成的。
②人体阳性调控系统的初步实验验证
既然生命存在着阳性调控系统,那么就该有客观的实验指标可以检测这个调控的存在,经过查阅现有的科研资料,反复思考,笔者设计了以下实验来验证人的阳性调控系统对自身和他人的调控作用,并得到了预期的结果。(参见拙文《生命的实质是什么》,连载《中国气功》1994年1期、2期)
实验结果表明人体中存在着以特定思维活动为基础的,以气和经络为调节手段的阳性调控系统,这个系统并行于人体的神经体液内分泌——阴性调控系统,前者以功能为其主要特征,且可以作用于其它的个体,后者以物质性为其主要特征,且只能作用于自身,前者为后者的先导,后者为前者的基础,二者相依相存,密切配合体现着人的生命特性。
3.本体意识理论——人体的阳性调控系统理论
人体的阳性调控系统是人体的精神性调控系统,那么,人体的精神究竟是怎样调控人体的生命的?精神又是什么呢?这两个问题,前一个可以说是属于精神的“用”的范畴,即精神的功能是怎样的?后一个问题,可以说是属于精神的“体”的范畴,即精神的实质是什么?古今中外,人们对这两个问题的研究和求证已经做了不懈的努力,现列表比较说明(见表5-1)。
可见,对精神的实质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亦即对人的“本体意识”、“能知的心”、“人体的阳性调控系统”等问题的回答),各家研究的求证虽有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结论就是:道家讲“道可道,非常道”,佛家讲“实相无相,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荣格深层心理学认为“集体无意识共时性事件指在一切存在形式之间的深刻和谐”。事实上,在此佛、道和荣格都已经竭尽全力用语言回答了这个问题,但是由于精神本质的特殊属性(它属于天然秘密范畴),使得它仍像是高挂天空的“月亮”。而这些回答只能是“指月的手指”。真正想看到“月亮”是什么样子,还得靠我们自己用心灵之眼去“看”和体察。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用语言和概念表达人能产生自我意识真实感受的那个境界的东西是什么是不可能的,神经科学家也赞同:“回答大脑的物理学过程是如何引起自我意识感受的是一个困难的问题。”
表5-1  精神的作用与实质
 
因此,笔者关于人体阳性调控系统——本体意识的理论的设想是:“本体意识是一个非物质的、无形无相的、不可用语言和概念表达的客观存在,它借助人体生命能量及生命能量聚集体按照一定的运行轨道、空间法则和信息系统构造而成的内在微细灵能机制来直接处理人体内外环境的电、磁、声、光、热等种种信息,以达到对生命的自动系统调控。它是生命的实物功能正常进行的动力和信息本源,它就是人的灵性(觉性)。”
本体意识有以下根本属性:
①本体意识不可用分析、语言和概念的形式被知道,因为有“知道”,就一定会有意识,(有意识就是“被知道”,那么“能知被知”的那个主体,即本体意识事实上就是不可用分析、语言和概念的形式被知道的。)反之亦然。
②本体意识的真实状况只能用意识自身去感受体验、体证,但前提必须是:意识必须足够纯净,纯净到能够超越分析、判断的思想境界,而只保留明空赤露的觉性,此时,它就可以直接与本体意识的全部信息相合,而感知它的“本来面目”。
③它产生了自我意识和高度有序的,具有自我组织、自我调控、自我修复和自我学习能力的,能与一切存在形式达到深刻和谐的庞大信息能量(灵能)空间网络巨系统。这个信息能量网与理论物理学的发现存在着密切的相似性,理论物理学的发展揭示了宇宙是一个和谐统一的过程,是相互联系的元素所组成的动力网。
④更清楚地认识、研究和更主动地利用人的本体意识的功能对生命进行阳性系统调控(精神层次的生命自我调控)是可能的。但最好先学会使用它的能量信息特殊语言。
⑤本体意识是人与宇宙,人与神明沟通的唯一途径,是“天人合一”、“回归天国”和“明心见性”的唯一道路。
本体意识——人的灵性,就是创造万物的奇妙的“上帝”,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上帝”的孩子,我们身上都带着“上帝的基因”——灵性,只有通过灵性通过心,我们才可以回到“上帝的天国”那里,一切有血气的“身体”都会死去,“上帝”不在我们的思想中出现,他只出现在我们的心灵里,因为心是属灵的,只有用心才能求到“上帝”的信息。掌管我们命运的,就是我们的“上帝”——那无时无刻不与我们同在的我们的灵性,灵性的修持可以让我们的生命与内外环境的一切存在形式达到深刻的和谐,从而与宇宙动力网融为一体,这种融合,道家称为“天人合一”或“道”,佛家称为“明心见性”或“佛”,基督教称之为回到上帝的“天国”,尽管各种宗教对神的本质看法很有分歧,但从来没有哪一种宗教不是说神是一种精神。在基督教里,上帝无所不知,他的知识是无限的。上帝有无限的自由,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没有什么精神比上帝的精神更博大,因为上帝是至高无上的。不过,不论怎么称呼,各种宗教所描绘的最高境界,从内容上讲正是我们这里所讲的本体意识――灵性与一切存在形式达到深刻和谐的境界。这种和谐可以变为一种巨大的力量,给予个人一种超越时空的意识能力,每个生命都包含着整个宇宙,个人的和宇宙的心灵不能分离,心灵本身是不受时空限制的,个人心灵与宇宙心灵的深刻和谐使得宇宙无穷的能量源源不断地为我们所用。道家称之为“炼虚合道”。生活的规律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大道者天助”。道家讲“我命在我不在天”。佛家讲“大自在”。灵性的修持,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运用本体意识去完成对自己生命的阳性系统的调控。的确,如果灵性的修持能让越来越多的人的心灵充满爱,充满和谐,“人类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就不再会是一句空话。
(三)气功中的“调”与本体意识的关系
1.气功中的“调”的层次与意识层次之比较
气功是以调身、调息、调心、调饮食、调睡眠(包括调性生活在内)这“五调”为基本手段的中国古老心身修炼技术。事实上,以笔者之见,人类一切有意无意的心身活动都可以归入气功的范畴,因为人的心身活动从起心动念到行为举止没有一样可以跳出“气”的范畴,而气功简单地讲就是修炼气的功夫。为了方便掌握,笔者把它分为练功中的修炼(狭义气功)和生活中的修养(广义气功)两大部分。现在借佛家十二因缘和道家内丹修炼境界列表以比较之(见表5-2)。
2.本体意识是完善气功各层次“调”的真正主人
借助佛家十二因缘和道家内丹修炼境界由表5-2可以很直观地看出,每一级气功的“调”都必须由更高一级的意识来承担,身体层次的“调”可由意识承但,意识层次的“调”上交潜意识,而潜意识层次的“调”却只能由本体意识亲自出马了。本
表5-2   气功中的“调”、佛家十二因缘与现代心理学对照表
 
体意识像一位智慧的主人,指挥着他的各级仆人(潜意识、意识、感官)去完成不同层次的事情,而把最难的、没法教会仆人去做的事情像炼虚合道、回归自性等留给自己亲自去完成。笔者欲把本体意识比做真心,把潜意识、意识、感官比做妄心,这里有一首诗可以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真妄不二•借妄修真
彼我都一样     真妄本一体
真心在妄中     何劳怕妄心
不生亦不灭     念起勿随制
非有也非空     如如不动心
因有显妙用     任运又自在
因空显自性     解脱永圆明
(四)本体意识理论与其心的心理学机制
1.勒温和他的心理场论
能从学派林立、分支繁多的西方心理学研究中,走出一个活泼泼的、整体观式的“中庸之道”来,真是令人惊喜的事情!库尔特•勒温的心理场论就是这样一个典范。托尔曼说:“弗洛伊德为一临床医生,勒温为一实验家,正是他们二人常被人所怀念,因为他们的洞察力,相反相成,初次使心理学成为可以同时适用于真实的个人和真实的社会的一门科学。”
勒温认为,弗洛伊德的理论接近于对人性进行研究的心理学理论,但他不满于弗洛伊德的里比多说和求乐论主张,他借助于整体和有机论阐发了一种属于心理稳态模式的动力论,他倾向于对行为动力作一种关系性的理解,把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动力本质,归结为包括人与环境在内的各种力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心理紧张系统。勒温与弗洛伊德一样,喜欢采用日常生活的语言,比如“紧张”(tention)这一词的选用,本身就与注意(attention)和意向(intention)有关,也许这一概念的应用,就是一种动力心理学的真正标志吧。勒温的心理紧张系统,遵循了稳态论的动力模式。他认为稳态的失调就会产生有机体的紧张状态,并促使有机体通过适应性行为,去获取新的平衡。他相信:“某些心理的能量,亦即产生于意志或需求压力的心理紧张系统,才是心理事件发生的必须条件和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的根本动力。” 而动力研究与整体研究的结合,也即在生活空间(指在一定时间决定一个人行为的全部事实)或动力场中,来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便形成了勒温的心理场论。这里场的概念应该是爱因斯坦讲的“场是相互依存事实的整体”。
2.本体意识理论与其心理学机制
勒温的心理紧张系统学说,从概念水平提供了人的实际心理和行为发生机制的理论框架,并通过勒温与其学生们进行的系列实验,得到了充分的证明。如心理学史上著名的“蔡加尼克效应”,“受阻活动的重作趋势”的实验、“情绪动力问题的”的实验、“代替满足”、“意向性遗忘”、“挫折和倒退”的实验等等。由此勒温对弗洛伊德的动机心理学体系进行了科学的改造,促进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心理学与当时代表心理学主流的实验心理学的结合。勒温与弗洛伊德的结合,为一种事例的心理学理论体系提供了基础,为整个实验心理学和动力心理学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这是整个动力心理学中的一次革命。
对于人类生命活动的心理机制的探索,不仅西方心理学家已有研究(如勒温的心理紧张系统),东方古人也早有体证,象中医和道家的经络系统,佛家密宗的中脉系统,印度瑜伽的脉轮(Chakra),都是对此机制在另一层次(信息能量层次)上的探索,令人惊喜的是近年来现代科学也在向此迈进,例如,著名科学家,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者之一,克里克(Francis Crick)就指出:“要了解脑怎样工作,看来还需要有观察脑结构的新技术,研究脑功能的新思路;大脑肯定有某种全面的控制系统。”由此科学家由物质水平(大脑的神经机制)对人类心理机制的研究也已提到了日程上来了,笔者认为,从传统内证科学和现代外求科学以及心理学、拓扑学的协作研究中,这个问题可能得到最终突破,以下列表比较之(表5-3)。
表5-3  各学科人体心理机制研究对比表
 
(五)本体意识理论与其心理学实质
1.中国古人对本体意识(心、性)的研究
“今天我很高兴”。可这个“高兴”究竟是什么呢?很遗憾,“高兴”这类东西用科学的方法测不了,所以目前,它暂时还不是科学研究的对象。当然,这里的“科学”是指现代科学(或者说现有的西方科学)。意识或感情这类东西真不能作为“科学”来看待吗?诚然,研究自身的主体认识(本体意识)一直是个难题,但科学是什么呢?不正是生命和宇宙规律的揭示吗?“高兴”这类东西背后没有一个规律吗?其实,中国古人对此早已有了系统和深刻的认识,不过他们用的完全是另外一种探求方法:不是向外界测量而是向内心求证。所以笔者称其为东方科学或传统科学。例如:先秦的人性说,汉晋的形神说,唐代的佛性说,宋代的性理说等等。其中尤以宋代儒释道融合而成的新儒学代表——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最为突出。
荀子曰:“性者,天之就也;情者,性之质也;欲者,情之应也。以所欲为可得而求之,情之所必不免也。”亦即以天生的性(心、性)为根本,情和欲都是在性的基础上的表现。朱熹以水喻心,以水之动静程度喻性、情、欲,更是形象生动,别具匠心,如:“性是未动,情是已动,心包得已动未动,盖心之未动则为性,已动则为情,所谓‘心统性情’也。欲是情发出来的。心如水,性犹水之静,情则水之流,欲则水之波澜,但波澜有好的,有不好的。欲之好的,如‘我欲仁’之类;不好的则一向奔驰出去,若波澜翻浪,大段不好的欲则灭却天理,如水之壅决,无所不害。”
2.本体意识理论与其心理学实质
如上所述中国古人对本体意识的心理学实质在概念的水平上已经做了精辟的论述。但在现代科学的知识体系中,它似乎还只能算是哲学范畴的研究。与现代科学意义上的实质相差甚远。我们知道,现代科学是从17世纪开始的,是笛卡尔和牛顿这两大天才出现后,才将世界一分为二的,即形而上学和形而下学。形而上学包括哲学、宗教、伦理;形而下学包括工程学、物理学等等。可以说,是以物质和精神为界将世界一分为二的。物质和精神,或者说肉体和心灵果真可以这样绝对地一分为二吗?在笔者看来不仅心和身是密切交织在一起的,而且整个世界万物都是一体的。人,是身心相关、心灵与肉体结为一体的存在。
那么心灵和肉体是怎么结为一体的呢?笔者认为,它们的纽带是气。“气”是最接近物质的精神(或者说是最接近精神的物质),它是迄今发现的最特殊的一种能量信息。它借助能量与物质世界相通,借助信息与精神世界相合,它是精神与物质的桥梁。修炼十载,笔者对气的感性认识是:气是启动我生命的光,是联系我的身体、思想、感情和精神的信使,是我对内心世界和客观世界感知的纽带,是我调整自身和他人健康状况的媒介。
笔者对“气”的理性认识是:气是唯一能冲入物理学与生物学,非生命与生命、物质与精神之间的绝缘区,使它们得以交流和融合的极特殊的信息语言和生命能量(力),天人合一的境界就是气的圆融境界——道。
笔者坚信,气的本质研究的突破将会给人对内部及外部世界(内外环境)的认识造成爆炸性的突破。不过这方面的研究极其复杂,它将是像诸如经络、精神和意识、人体特异功能等一系列难题中的一个,它需要神经科学家、认知科学家、气功特异功能者、理论工作者及许多计算及测试技术的高级工程师的紧密合作,这项与人类和世界息息相关的研究会是一个宠大的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及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复杂性问题研究的发展,使得人们正在慢慢向此靠近。
(六)本体意识理论与认知科学
量子波动方程的建立者薛定锷研究东西方哲学,主张主观与客观是一个整体,不能分开研究。他认为生命的有机体是一个纯粹的原子系统,人只不过是按照自然定律控制“原子运动”的人。这个控制者又是谁呢?他认为就是印度吠陀哲学中的梵我同一的大我(本文所指的本体意识)。他说:“这种并非神秘主义,而是对生命本身的最深洞察。”他关于《生命是什么》的论著启发了著名生物学家克里克和华生发现了生命的统一密码DNA的双螺旋结构。那么对于人类与高等动物的意识活动来说,是否也有一个统一的基本模式呢?正像薛定锷对于生命的看法除了显序结构与功能外,还有隐序的结构与功能,他确信意识同身体的物理状态是紧密相连的。系统论的创立者贝塔郎菲(Bertalanffy)说:“结构是系统组分的秩序,而功能是系统过程的秩序。”那么从隐序的角度看生命有机体的结构与功能的基本模式又是什么呢?笔者猜想很可能就是人体生命能量和生命能量聚集体按照一定的运行轨道、空间法则和信息系统构造而成的人体内在精细灵能机制。亦即人体的信息能量空间网络开放巨系统。从宋代理学家程颐注解的《易经》可以认识到:生物之数是隐序,成物之形是显序。隐序之数,涉及信息;显序之形,由于能量。尽管人的本体意识无形无相,难以言说,但它通过生命信息能量与身体的物理状态紧密相连的事实还是可以清楚地进行体验和实验验证的。
 
图5-3  克里克博士有关“灵魂”的科学探索
认知科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专门研究人脑的智能本质,其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本体意识。这门最复杂的学科已经涉及了神经生理学、心理学、信息论、计算机理论、生物控制论等等诸多学科,近年来在视觉成像等问题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克里克(Crick)认为:“人脑所做的事比我们迄今为止所描述的过程要复杂得多,肯定存在着某种全面的控制系统。人脑对自己进行思考,虽然已经揭示了一些奇妙的事实,但要了解脑是怎样工作的,看来还需要有观察脑结构的新技术和研究脑功能的新思路。”(图5-3,引自《惊人的假说——灵魂的科学探索》,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出版。)笔者以为,是该将密宗修炼的心理和伦理体系引入认知科学的时候了,新的方法产生新的结果,而新的结果又孕育新的思想,笔者坚信神经科学家只要遵循严格的合理的实验计划,将传统内证科学与现代外求科学以心理学和数学为桥梁有机地结合起来,那么在探索意识这个最深奥的生物奥秘的工作中就肯定能够最终取得某些突破,这也是21世纪生命科学的希望。
二、本体意识调控技术:“观”
《易经》六十四卦中有一卦叫“观”,卦象是 ,上为巽卦,下为坤卦,《象传》解释:“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就是说:古代先王仰观天的神秘法则,客观上天的阴阳变化之道而知春夏秋冬四时无毫厘过差,是天道不言而以其无过差这一事实使人信服。因而,“圣人”效法天的神秘法则,体现天道变化无过差,而去设置政教,不必采用政令形罚这类强制性的措施,通过自己的行为无过差去。行不言之教,这样臣下无不受其感化则天下归服,此足以见身教胜于言教。这就是上观视于下、下观视于上所要达到的实效,从而说明观卦的意义十分重要。
观卦的上卦“巽”是风,下卦“坤”是地,风在地面上吹,遍及万物,无物不被其吹拂察视。古时圣明的君王,效法这一精神,亲自巡视各方以观察民情风俗,然后分别设立适当的教化。这一卦说明,在上者对外要观察民情,对消除民间疾苦有所作为。同时对内要观察自己的言行作为,不断反省检讨,止于至善。对上对下都要遵循这一观察的原则。
以上是《易经》中的“观”卦给予古代统治者治理天下的一种智慧、谋略和法则。如今我们要进行生命的修炼,要让我们自己的心身能够“风调雨顺”“阴平阳秘”“健康愉悦”……其实这与治理一个国家大同小异。气功中的“调身”、“调息”、“调心”、“调饮食”、“调睡眠(包括调性生活)”这五调中的“调”实际上就是我们的“心”这个君王通过各种与实际情况相适应的手段去治理自己的“国家”(自己的身心)的过程。虽然所面对的对象有所不同,但所用的哲学思想并没有什么差异,这就是《易经》中的“观”卦所给予我们的启示。
那么,“心”这个君王究竟是怎样利用“观”的法则和技术去治理他的国家(心身),使之国泰民安(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呢?我们说是通过意识(识神)这个大臣辅佐本体意识(元神)来实现其统治(调控)的。
(一)本体意识调控机制
1.人体的神经活动与生命的精神调控
现代神经生理学把人体的神经活动分为四个层次,第一,生理反应层;第二,感知层;第三,意识层;第四,本体意识层。前两个层次的神经活动还未上升到精神意识范畴,所以笔者把它归为人体阴性调控系统(即现代医学的神经体液调控系统)在此不多加讨论。
这里主要讨论的是人体的阳性调控系统,即人体的精神调控系统:意识层和本体意识层的神经活动与生命的调控之间的关系。
①意识层神经活动主要体现人体“识神”的作用,它是人体阳性调控系统中的“后天知识库”。
意识为人体的“后天知识库”是人体人为的精神调控中心。它通过处理在时间上展开的串行信息,从而对人体进行主动的精神调控。
意识的工作特点是:A.必需借助于逻辑、分析、综合、抽象,形成思想、概念的语言才能与人体内外环境进行信息交流。B.意识对人体调控的依据是思想和理性,它遵循理性原则,使用抽象思维、直线思维和逻辑思维。
意识活动的优点是使人们的感情、经验、知识和信息的交流、记载和保存成为可能,可以说,有了语言,才有了人类的文化。
意识活动的缺点是当思路不当或信息不真时容易误入岐途,甚至有时还容易受前人思想框架(如知识、定理、经验、信仰等等语言传达的东西)的束缚,而限制人类的知识向更深更广发展,限制人们对真理的认识。
②本体意识层神经活动主要体现人体“元神”的作用,它是人体阳性调控系统中的“先天知识库”。
本体意识是人体“先天知识库”为人体自动的精神调控中心。它通过处理空间并行信息,对人体产生自动的精神调控作用。
本体意识的工作特点是:A.无分析、无概念,直接与信息相合。如通过电、磁、声、光、热等等信息直接与人体内外环境进行信息交流。B.本体意识对人体调控的依据是直觉经验,它遵循感性原则,使用形象思维、系统思维和直觉思维。
本体意识活动的特点是不受前人思想框架的束缚,有利于获得更深更广更加客观的知识。由于其能直接把握和领悟对象世界的本性,所以能按自然和生命本来的规律对人体进行调控,以便人与一切存在形式之间达成深刻的和谐。
本体意识活动的限制是,它处于整个神经活动的最深层,一般都为意识活动所淹没,只有在意识活动暂时停止时,它才能完全显示出它的功能来,所以,一般情况下很难自动地充分发挥其高级的调控作用,除非,人有意识地去停止自己的意识活动的干扰,这是修炼气功的关健技巧,即“观”,但决不是“想”,要保持“宽坦无为,放任身心,轻松自然,不执心物”的观乐自在状态,静“观”灵性(佛性或本体意识)的自动显现。
2.本体意识调控机制
笔者认为本体意识是借助人体生命能量及生命能量聚集体按照一定的运行轨道、空间法则和信息系统构造而成的人体内外在微细灵能机制来直接与人体内环境内外的信息相合,以达到对生命进行自动系统调控的(图5-4)。
 
图5-4  人体生命灵能信息处理系统工程图
本体意识的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空间网络巨系统,这个系统与宇宙动力网有着密切的相关性。以上看法的整理来自于对大量相关事物的学习和思考,而它的灵感却来自于笔者练气功的体验。
笔者在北医大读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生时,课题是做常用中药化学成份的分析。头一道工序,便是把整麻袋的生药拿到粉碎房去粉碎。我有一个同学,他的课题是合欢皮。合欢皮是一种具有一定毒性的中药,文献上对它的中毒症状是这样记载的:“小鼠灌胃给药后,多数小鼠自主活动减少,呼吸急促,死后体位俯卧,动物死亡时间多集中在给药后7~8小时,剂量12.5克/千克,死亡率100%。”可见毒性还是不可忽视的。记得当时我们三个同学一起去帮他做的粉碎,有趣的是,我们三个人都有轻微的中毒症状,但症状都各不相同,其中一位同学,全身红肿、发烧、头晕、乏力,像是重感冒和虚脱了的样子,另外一位也有点类似重感冒症状。在我这里反应就有点奇特了:十二经脉除心经和小肠经两条表里经上无反应外,其余十条经末端穴位均有显著红肿、发烫、发痒症状,至今,我的笔记本上还清楚地留着当时对红肿穴位的记录。
这种有趣的现象到底是为什么呢?他俩都有全身症状而无穴位反应,而我有穴位反应而无全身症状。我想大概是我练气功,经常循经拍打,经络所以比他俩通畅些,当粉碎合欢皮时,吸入或透过皮肤吸收了少量药物而对身体产生毒害时,便首先是毒气从经络末端的穴位排出,药毒未能侵入内而只停留在表(这一点从心经和小肠经两条表里经上无反应也可以说明之),所以身体并没受到多大伤害,而没全身性中毒症状。
这个小插曲很快就过去了,可问题却永久地留在了我的脑子里,那就是“经络到底是什么呢?生命是怎样通过经络系统来完成自身调控的呢?中药是怎样作用于人体的呢?……”
也许,是由于太关注这些问题了吧,我常常去有意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也常常思索它们的答案,但常常都思考不出个所以然来,后来,我几乎感到头痛了,就不去想它。但就在我似乎已经忘记了它的时候,却在去年三月的一天凌晨在我练功练到恍恍惚惚的状态下,突然,答案清楚地显现了,我那么真切地感到它的正确,我知道它是一种真理,这种真理不仅可以客观地感受到,而且可以客观地加以证实,无论能否像由我这样对生命科学略知皮毛的人来证明,最终它都能够被世人所认识但就是苦于没法用理性的语言来表达。又经过了近一年的思考和学习,在问题提出六年之后的今天,我想尝试性地给出自己关于前两个问题的答案,那就是:
第一个问题:经络到底是什么?
经络就是人体生命能量及生命能量聚集体,按照一定的运动轨道、空间法则和信息系统构造而成的人体内在微细灵能机制。也就是人体生命信息能量空间网络的巨系统。简称人体灵能系统。
经络的构造和应用应该是佛家的脉及脉轮和中国医家、道家的经络理论的结合。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本人主要修的是佛家讲的“中脉”,但练功的反应却与道家的“周天”不谋而合,可见,无论经络还是脉轮,只不过称谓不同,修炼的方法和进入的角度略有不同而已,而生命的灵能——“气”却无二,似乎它们自己就很能知道自己所能依行的正确路线,这种情况,的确很奇妙,我不得不又一次赞叹生命的伟大和奇妙了。
第二个问题:生命是怎样通过经络系统来完成自身调控的呢?
生命是通过它的本体意识(元神)借助“经络系统”(亦即生命的灵能系统)直接与内外环境的信息相合,来达到其对自我生命的系统调控和自我生命与外环境深刻和谐的调控。
这种调控不需要思维和语言,只要生命的灵能系统接受了信息,本体意识(元神)就会利用其先天的“知识库”做出正确的应答。比如药物毒性当时对我的身体产生毒害时,我的经络系统(生命灵能系统)接收到了这个信息,并自动给出了最好的应答:把毒素从各个经络的末端穴位(从这里最容易排出)排出体外,这就是——本体意识,我的元神,这个无名英雄(“无位真人”)在幕后默默为我干做的一件好事。
(二)本体意识调控技术:“观”
1.人体就像一部超级的生物电脑
人体就像一部超级的生物电脑,说它是“超级”的,因为它有庞大的对应于“先天知识库”——元神的生命信息能量空间网络巨系统,它的网络巨系统可以联络到整个人体和宇宙的层层面面。如果人能修炼灵性直到与一切存在形式达到深刻的和谐,他就可以让其本体意识充分发挥其作用。上面的“超级”之说也就不再是一句空话了。另外,笔者还称它是“生物的”,这是为了特意强调人体这部超级“电脑”极其神妙的特殊性,即它的“灵性”——本体意识。
当今世界,计算技术日新月异,人工智能飞速发展,近日来“人机大战”(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帕罗夫与美国IBM公司的电脑“深蓝”的象棋比赛)更是牵动着多少人的心,卡帕罗夫的败北,不得不使人类又一次向自己发问:人脑与电脑究意谁更聪明?有些人甚至觉得“深蓝”真是“聪明”得可怕!其实人类大可不必怕电脑,因为电脑是没有灵性的。一只很小的蚊虫,在树林里穿梭,很快就可以把一些东西闪过去,然后继续飞行,但是到目前为止,再高速的电脑都无法办到;几个月的婴儿可以从一大群人中一眼就认出自己的母亲,而电脑却远不具备这种简单的分辨能力;人开车开久了,因为经验很多,技术熟练,所以在开车时都不太注意,几乎都是边开边聊,而且他们会注意谈话的内容,甚至还会思考和这些内容相关的事情——这种不专注却能操作的本事,也是电脑很难做到的;要谈起感觉、感情,电脑就更是一个十足的“白痴”了!这些例子都说明了“灵性”的伟大,即便是一只小蚊虫的灵性,也是人工智能无法企及的呢!
2.人体“超级生物电脑”的特殊构造
若把人工智能“电脑”与人类智慧“人脑”做一个比较的话,它们最大的区别就是“人脑”有灵性。现代世界,只要有钱,我们很容易地就可买一台电脑回家,但如果我们不主动地给电脑装入相应的软件,它将永远不会进行任何哪怕是最简单的程序运行,我们给它装入的是什么软件的驱动程序,它就只能在这个软件知识库允许的范围内对相应的信息进行处理,而“人脑”则大有不同,他一生下来就带有一个奇妙的、不可思议的“软件”——灵性,也叫本体意识或元神。他的知识库我们称其为“先天知识库”以区别于他通过学习之后所建立的“后天知识库”——识神(或者意识)。这个“先天知识库”不仅可以允许人体对内外环境一切非语言信息直接进行处理,比如:人生来就有的本能的感知功能,以及低到调整生命正常运行的“吃、喝、拉、撒”和维持生命的基本指标“体温、血压、脉博、呼吸”的基本功能,高到达到“认识自我(生命科学的目标)”,“了悟自性”(佛教的目标),“修仙成道”(道教的目标)或者“复归天国”(基督教的目标)等极高境界和极高智慧的功能,都属这类程序的运作范畴,而且更奇妙的是,这个“软件”还具有自我学习的功能,它可以通过学习而不断地给自己“装入”新的知识,建立起自己的“后天知识库”――“人的识神或意识”。而“人脑”就是借助于这两大“知识库”而进行他对内外环境的信息处理工作的。
其中,“先天知识库”——人体的元神和本体意识,负责对内外环境中非语言信息的直接处理工作,因为非语言信息是空间结构的并行信息及超越时空的奇妙信息,所以没有分析、语言和概念,只有直觉,它就是我们的灵性,就是我们时该感觉到的那个“我”。
同时,“后天知识库”——人体的识神,负责对内外环境中语言信息的处理工作,因为语言信息是在时间上展开的串行信息,没有在空间上展开,所以人的“后天知识库”中没有“直觉”的程序,亦即,它不能直接地觉知,它只能有语言、有概念、有思想,但是不能有感觉、不能有感情,也就是说它不能有主观的感受,不能有“自我”存在。它的功能就如电脑的功能。电脑里也没有“我”,没有感觉。苏格兰哲学家托玛斯•里德说:“我不是思想,我不是行动,我不是感觉,我是某种能思想、行动、受难的东西。”这里笔者还想再加两句:我还是某种能自我学习,能自我超越的东西,‘我’就是人类的灵性,‘我’就是无限自由的,无所不知,无比博大,至高无上的上帝。除了这个能与“上帝”合为一体,一般无二的‘我’之外,“人脑”并不像电脑那样,必须有一个操纵者,一个为它设计和修改程序的“人”——“上帝”,人的上帝就是他自己的灵性,人的灵性是可以通过自我学习为自己修改程序的,每个人自他生下来,他就有一颗能知能觉的心——他的上帝,上帝一直就在这里,我们的“罪”,只在于我们没有认识他,没有依他的“圣意”行事,佛讲“众生皆有我如来智慧德相”,“高贵的众生在世间轮回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性)原本高贵。伟大的深层心理学家卡尔•古斯塔夫•荣格说:“我就是相信,人类自我或曰人类灵魂的某一部分不受于时间和空间的法则。”而我说:这“某一部分自我”正是人类先天本具的灵性——明空赤露的心,而不是由于后天的知识,欲望和意识所造做出来的狭隘的“自我”,笔者称它为“识我”或“小我”,而把原本生来就有的,没有受后天意识污染和扭曲的“我”称为“本我”或“大我”。“小我”是人的识神,“大我”是人的元神,“小我”是人的意识,“大我”是人的本体意识,这一大一小两个“我”,一前一后两个“神”,一浅一深两个“意”:共同把握着我们生命的方向盘,操纵着人体这部超级生物电脑——“人脑”,主管着“人脑”这个生命灵能信息处理系统的中心工作。其中“小我”(识神或意识)比较自私、狭隘、任性和执着,智慧(IQ)和能力有一定的限制,时常会由于信息失真或思路不对而找不到出路,甚至时而得出错误的判断,使人误入歧途。比如60年代西方人崇尚的“性解放”,“性的无限自由”,就是一个“小我”犯的大错误,但是“小我”也有他的积极方面,他好学习,有知识,主动、积极、爱上进,能入世,常常还会有一些小聪明(IQ高的人,多半这种聪明要多一些),一般情况下,我们生命的方向盘总是控制在“小我”手中。“大我”(元神或本体意识)比较无私、博爱和自在,智慧(EQ比IQ更接近于它)和能力无究无尽,他清楚地知道生命的正确道路但它却常常过于无思无虑,宽坦无为和超脱尘世,而缺乏主动掌握生命方向盘的热情和能力,在主控中心,常常轻易地就让位于“小我”了,“小我”不主动地停下来,“大我”是绝对没法换班的,这就是说只有我们有意识地停止思想,停止意识活动,“都摄六根,净念相续”,我们的本体意识才能显现出来,否则意识(小我)一活动起来,本体意识(大我)就会被意识(小我)所淹没。也就是说,一旦“小我”想坐在主控台上,“大我”就马上躲进后台让位了。所以我们每个人的生命,若想走一条最好的道路,只能寄希望于我们的意识——“小我”的觉醒,只有意识“小我”觉醒了,让他认识到本体意识的“大我”的殊胜之处,即认识到生命灵性的奇妙和完美,他就会逐渐向本体意识“大我”靠近,积极向本体意识的“大我”学习,甚至有时也暂时让位给本体意识“大我”一会儿(比如修炼静功的时候,可以完全放下意识,让本体意识全权显现和工作),只有这样,意识的“小我”才可以把事情想得更清楚,我们的生命才会是一次完美的旅行,再不会迷途忘返,或者找不到回家的路(回归人的自然本性、灵性)。
3.人体超级生物电脑操作技术——观
①观是什么?
简单地讲,观就是“注意→放松→觉知”这样一个心身操作过程。或者“自信→乐观→成功”这样一种生活程序。“观”是放开被意识束缚的本体意识,让其自动调控机制充分运行,发挥其意想不到的作用的关键心身操作技巧。
“观”也是人类心灵响应内外环境的根本直觉能力,它是能不失真地将获取的内外部环境信息提供给本体意识“元神”和意识“识神”处理,以便达到真切地感知和自然地享受生命的精神调控技术。如果把人体比作超级生物电脑,那么,观就是使“人脑”能够运行出“幸福快乐成功”结果的绝妙技术和驱动程序。学会操作电脑可给人们的工作、学习、科研、经营带来莫大方便,而学会使用“人脑”将使我们找回幸福快乐的感觉,充分享受爱、享受性、享受心身极度和谐愉悦的健康生活成为可能。“观”与我们的“精神生活、性生活、物质生活”都息息相关。
“观”还是人生来就有的能力,是人对自身生命和外部世界的觉知。一个小孩子,也许她还不曾学会“玫瑰”、“爱情”这一类的字眼和概念,但这绝不影响她观察玫瑰的能力。
“观”本是人生来就有的能力,但随着我们知识的增长,头脑的复杂和社会竞争的激烈被我们自己无暇顾及地埋进了很深很深的的本体意识里,在一般情况下很难一展风采了。想要享受幸福快乐的生活就要逐渐把埋得很深的这个能力,再慢慢释放出来,发挥出你本有的灵性,多问问内心的渴望和感觉到底是什么,别太机械太麻木了,创造轻松愉悦的条件,让本体意识多多发挥作用,这正是观的技术。
观,字面意思是看,作为看,它比较强调视觉效果的一面,但我们所说的“观”却是指用心灵去关注、用心灵去观察、也包括用心灵去观看(比如练气功时的导引内视和遥视就是这一类型的精神操作),用心灵去观想(如荣格的积极想像法、马克斯威尔•马尔兹的自我意象、密宗对本尊的观想、还有白日梦式的自我调节机制,都属于这一类型的精神操作)……总之,是想强调“用心灵去做……”这样一种精神活动,用心灵就是热情地有感觉地去关注或渴盼,这种精神活动的奥妙(即本体意识自控机制的运作),其实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慢慢地体会到。而现在不得不用文字书面表达一下,才能向您传递一些修炼的经验和技巧时,我想选择汉语中最接近于这种精神操作的词“观”,因为,观就是看,人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只要你仔细体会“观看”这个精神活动的具体心理操作过程,你就可以容易地找到如何使用“心灵”去做事情的那种感觉了。再讲一个通俗一些的例子,假如你正聚精会神地想一个问题,一个人从你面前过去了,你很可能视而不见,甚至有人跟你讲话,你也听而不闻,为什么会这样呢?是眼睛视神经发生了问题?还是耳朵听神经有了毛病?其实一切都很正常,之所以会这样只在于你没有“注意”,这个注意就是在用心了,所以当你心不在焉时,你对眼前的东西就会没有印象,这几乎是每个人都有的经验。这样一讲也许你就比较容易明白“用心灵去做……”的含义了,就是要把心念放在那儿(图5-5,引自《学习的革命》,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出版)。再举一个例子,一般来讲“观看”的时候用心灵比较多,而“思想”的时候用“头脑”比较多,心灵就是我们讲的本体意识(元神)而头脑则是我们讲的意识(识神),用心灵做事最大特点是感觉轻松自在,不大在乎,但效果甚佳,而用头脑作事则就比较劳神费事思虑万千了。如果让意识(头脑)与本体意识(心灵)比“聪明”,意识是永远比不过本体意识的,也难怪,连意识这个人体的后天知识库本身也还是本体意识通过自我学习逐
 
图5-5  什么是“观”?就是把“心念”放在那儿……
步建立起来的呢!意识就像一部无形的电脑,而本体意识则是制造这部电脑的人,所以电脑(意识)固然很聪明,许多事情它都可以做得比人(本体意识)好,但每当需要智慧、需要创造、需要解决难题、需要享受快乐和幸福的时候,千千万万还是暂且关掉你的电脑(意识),先让你自己(本体意识)亲临其境去做这些事吧,否则,事情总会弄得一团糟。
因此,通过“观”的技术有意识地将我们埋藏得很深的本体意识释放出来,让这个天才在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的生命的方方面面尽显其能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按观的功能分类,可以将其分为目标实现型的观和问题解答型的观两种,以下分别介绍之。
②目标实现型的观和问题解答型的观
目标实现型的观,即心中摄定一定的目标,比如人生的目标、体育目标、生活目标、治疗目标等等。利用观的技术,启动人体的本体意识,让本体意识自动调控系统去实现摄定的目标。用气功界的行话叫“心想事成”。这种方法其实古今中外,人们早已用之。比如,美国著名整形外科医生和心理学家马克斯威尔•马尔兹创立的自我意象心理学。新精神分析理论的代表人瑞士心理学家C•荣格在他的实践中坚持使用的积极想像法,藏密修行中的心观,气功特异功能治病,以及美国近年来推行的一种信心疗法,还有放松身心的“白日梦”疗法等等,都是目标实现型观的很好例子。
问题解答型的观,即心中提出一定的问题,比如科学研究、艺术创造、气功诊病等等,利用观的技术,启动人体的本体意识,让本体意识来给出或找出答案。这方面的例子,古往今来在科学、艺术、生活中也有不少,但都可以用两个字“灵感”简单概括之。但是一般来讲,为了得到“灵感”或“预感”,一个人必需首先要热衷于解决一个特定的问题,或者寻求一个特定的答案。他必需要有意识地加以考虑,收集与问题有关的一切信息,考虑一切可能的行动方案,最主要的是,他必需要有解决问题的热望,亦即,这个问题必需由心灵发出,确定了问题以后,多余的挣扎、焦虑和操心不仅就是无济于事,反而可能阻碍问题的解决,只要以一种乐观豁达的态度,在尽了一切努力求索之后,放任身心轻松自在,让本体意识自动调控系统自由运转,灵感自然就会从心底涌现出来,告诉你答案。
著名法国科学家费尔说,实际上他的一切有益的想法都是自己没有积极考虑问题的时候产生的。而且,当代科学家的绝大多数发现,也可以说都是在他们离开工作岗位的间隙完成的。
众所周知,托马斯•A•爱迪生在一个问题上卡住时,总是躺下来打一个瞌睡。
达尔文曾经说过,有一次,他苦苦思索了好几个月,也没有整理好《物种起源》中需要表述的一些想法。忽然有一种直觉在脑海掠过,“我现在还记得我坐在马车里赶路所经过的那个地点,当时答案一下子出现在脑海里,使我高兴极了”。
美国广播公司前总经理雷诺克斯•里莱•洛克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谈到他如何产生有助于发展企业的一些想法。“我发现,当你做一些不太紧张而使思想敏锐的事情的时候,有很多办法就在头脑中应运而生。例如在刮脸、开汽车、锯木头、钓鱼或者打猎的时候,或者是同某位朋友聊天时寻找话题的一瞬间。我的一些最重要的想法是在与自己的工作完全无关的、偶然收集的信息中产生的。”
通用电器公司研究室主任C•G•苏伊茨说,实验室内里的一切发现,几乎都是先经过一段紧张思考和收集事实的过程,然后在一个放松的时期像产生一个预感一样完成的。
B•罗素说:“我发现,如果我要写一篇题目比较难的文章,最好的计划是努力加以思索——我尽一切可能努力思索,用几个小时或者几天,最后再命令工作转入潜在状态。几个月之后,我的意识再回到这个题目,发现工作已经完成了。在我发现这个技巧之前,我往往因为毫无进展而连着好几个月忧心忡忡。解决问题并不能靠忧虑,那几个月的时间等于白费。现在,我可以将这几个月用在其他的追求上了。”据美国享普尔纳《自然科学的哲学》一书记载:凯库勒长期以来试图为苯分子找出一个结构式,在1865年的一个晚上,他在火炉前打瞌睡,当他向火焰里看去的时候,他似乎在蛇形的行列中看见原子在跳舞。忽然,一条蛇咬住它自己的尾巴,形成一个圆圈,随后在面前嘲笑地旋转。一刹那间,凯库勒醒过来,他已经想出了这个现在已为人们熟知的主意,用一个六方形的圆圈代表苯分子结构。这一晚他用其余的时间作出了这个假设的推论。由此可知,意识对本体意识的压抑是多么深重,放松下来,停止意识,本体意识自然会把绝妙的智慧——灵感,显现在你眼前。这就是问题解答型观的最好范例:“热切的对问题的关注→知识、信息积累→身心放松→灵感涌现——问题得到解答”。
③为什么要“观”?
“观”就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启动和利用本体意识的调控作用,即充分利用人的灵性,使人能够自由地享受一种在世俗世界中从不能体会到的自然王国的舒坦、喜悦和健康。
一个人如果能主动地把“观”用到练功和生活中,时不时地留意观察一下自己的心身状态,并及时调整之,就可以保证自己的心身更多地处于轻松愉悦的放松状态,有位作家写得好:“一笑周身松,放松即练功,悟道自然乐,禅定有神通。”古人云:“心空念寂,则气自然入注中脉。”放松了,气就会自然地培植起来,人体的灵能调控系统就会有更充足的能量以供本体意识接收内外环境的信息和自动调控我们的生命和生活之用。因为,气是唯一能冲入生命和非生命、精神与物质、生物学与物理学的绝缘区,使我们的生命与内外环境得以交流的极特殊的信息语言和生命能量。气也是启动我们的生命,联系我们的身体、思想、感情和精神的信使,是我们对内心世界以及内外环境感知的纽带,是我们利用气功调整自身和他人健康状况的媒介。所以始终保持轻松愉悦、乐观豁达的心态有利于气的培植和本体意识发挥作用,它是“观”在生活中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也是我们最终能否真正享受生命、享受性、享受真爱、享受心身极度和谐愉悦的真正健康生活的关键。
“观”的心理活动只强调观看和观察,不强调思想、分析和判断,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意识暂时停止了活动(指思想意识停止了活动,但感觉意识还在工作),这样被意识淹没了的本体意识就可以显露出来,充分发挥其作用了。
“观”的心里活动由于只强调“观看”和“观察”,即只强调收集信息,并不强调思想、分析和判断,所以,它传递给本体意识(先天知识库)的信息就不大会由于意识提前进行了主观判断而失真,这样,也更有利于本体意识发挥更好的作用。
“观”基本上是一种既积极向上,但又不太执着的宽坦无为、任运自在的心理习惯,因为,你只是在用心看,用心观察,并不需要太多的思虑,也就不会有思前顾后的忐忑不安、绞尽脑汁的疲备不堪,不会有患得患失的忧愁烦恼、杞人忧天的心事忡忡。人常说,愁一愁白了头,不想,就不会愁。所以,经常有意地培养自己多用心、少用脑、多观察、慎判断的心理习惯就可以让您既可以对事物有清楚的了知,又不会因为太多的思虑而受其束缚和烦恼,事实上,只有在不清楚的时候,心中才比较紧张,看清楚了,心里也就坦然了。人们惧怕黑暗,就是因为那里什么也看不见,看见了,也就不怕了,培养起“观”的心理习惯对人体的身心健康本身就大有裨益,同时,这种心理习惯对人生目标的达成也极为有用,大多成功者的成长历程都可以简化为以下公式:“自信-乐观-成功”。其实这正是目标达成型观的一个很好范例。“自信”或者说是“希望”实际上就是热切地用心灵特别关注这一目标,并想像这一目标达成的状况,这就是观,“乐观”实际上就是豁达、放松、顺其自然(这样的状态最有利于本体意识发挥作用)。成功就是达成了目标(本体意识调控达成),所以,生活中许多成功者都在不自觉地利用本体意识调控系统,科学的巨人,更是离不开人类灵性——本体意识的杰出发挥,爱因斯坦说:“我从来没有用理性的心发现过任何事物。”这正好证明,其相对论的发现是其本体意识给他的灵感,因为理性的心是属于意识的,只有感性的心才属于本体意识。另外,如果你是一个娴熟的气功修炼者或气功医师,你可以自如地用行气的办法治疗自己身体的疾病,或用发放外气或意念观照的方法对别人进行治疗,那么你甚至可以清楚地感觉到本体意识是怎样利用人体灵能系统进行自我和对他人的精神调控的,因为修炼有素的人,可以让意识活动减到很少的程度,即入静,这时,本体意识就会自动浮现出来,你就可以清楚地感知它的运作。所以,我们说修炼气功的成功者们是在自觉地利用人体的本体意识调控机制,而生活中的成功者们是在不自觉地利用着人体本体意识调控机制。
三、本体意识理论的实践
(一)本体意识理论的实践
1.本体意识工作的理论基础和物质基础
人的心理与生理密切相关,这几乎是人人皆知的事实,心理微小的变化都会引起相应的生理反应,比如,害羞只是心理微妙的一种情绪变化,但它却可引起体内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最终表现为“脸红”的身体语言。心理的长期压抑更是致病的重要原因。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肿瘤专家的研究指出:凡是表面上逆来顺受,毫无怨言,内心却怒气冲天,痛苦挣扎的人,这样折磨久了以后,可能会在体内产生一系列的化学变化,进而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最后就会出现癌细胞繁殖,以致于死亡。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的博士,经过20年的观察发现:后来得癌症的人,大部分有父母失合而造成青少年时代感情创伤,因而逃避人际关系等因素。可见心理真实的感觉(比如:害羞、压抑)会产生生理真实的反应(比如:脸红、癌症),有什么样的心理就会有什么样的生理,心和身是不能分离的。在佛家密宗修行中更有“心理上有一丝自私,生理上有一脉自缚”的说法,具灵敏超觉能力的密乘上师,可根据直觉学法者气脉的情况而知其心理素质如何。个人所具的烦恼的深浅厚薄,在深定中甚至自己都可以由脉结的缠缚、气的阻滞而内照觉察之。可见心和身即便是在最细微的层次上也是不可分离的,如上面讲的生理的气脉与心理的素质之间的对应关系,这叫做“有什么样的生理就有什么样的心理”,密乘修行者都知道“心空念寂则气自然入注中脉,圆证光明则身体自会发生物质结构的变化而成就虹化身”这样一种心身(身心)不二的道理,所以,密乘修习者都追求“即身成佛”,即在今生就要圆证光明超越痛苦和烦恼,活得解脱自在,而不把希望寄托在大部分人都难以思议的来世上。密宗下手大体都是以先加调伏身体生理之障碍着手,我们认为,人生数十寒署,大半为生理需求而忙,且心为形役,人之所以不能清静圆明,就是因为受身体感觉的障碍太多。这与道家的性命双修以先调身为务正好不谋而合,然而身的基本就在于气脉,亦即我们所说的人体灵能系统,所以要达到身心健康自在,如以修身入手可以直接修其根本——人体灵能系统,这是狭义气功,亦即命功修炼,若以修心亦即性功修炼入手,则可直接通过心性的修养而攻其本体意识,让其发挥作用,那就是广义气功修炼提倡的以做好生活中的观,在日常生活中修心养性为务的目的。
广义气功是狭义气功的基础,即只有在生活中的观做好了的前提下,练功中的观才可以做得很好。其实这就是道家讲的性功和命功的关系。古代养生家把思想的修炼叫“性功”,把肉体的修炼叫“命功”,合称“性命之功”。两者相比,性功尤为重要。命功虽好,性功不足,易出异常;命功虽弱,性功完好,可以顺利补充命功。虽然古人也有先修性后修命,或先修命后修性之说,但是在进行“命功”之前,早把性功作为首要基础功了,而且由于身心不二的缘故,修心也会引起身的变化,比如密宗修心达心空念寂则气自然入注中脉,道家炼气能专气至柔像婴孩一样,心自然也就快乐自在了。
简言之,生活中的观的修习(观行为举止、观思想意识、观情绪感觉、观诸事和谐),可以防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对人的伤害(喜伤心、怒伤肝、忧思伤脾、悲伤肺、惊恐伤肾),以及对人体灵能产生的不良影响(喜则气缓、怒则气上、忧思则气结、悲则气散、惊恐则气下),还可以除去私欲,去掉一切有害于人体正气培植的不良生活习惯,使身体更加强壮、灵能更加充足。本体意识之所以可以对人的生命产生自动调控作用,它的理论基础就是心身不二,亦即一旦心里产生了真实感(比如害羞),生理就会有相应的真实反应(比如脸红)。而人体的灵能(正气)则是本体意识之所以能够工作的物质基础,是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气功治疗癌症就是这类的典型例子。消极精神因素可致癌,气功疗法一旦消除了这些消极因素之后,也可利用练功的积极精神因素来治疗癌症。
利用气功治疗癌症来分析本体意识在人生命中的调控作用,就可以看出,首先病人必需借助宣传或目睹事实而产生癌症是能治好的这种必胜的信心,这种信心如此强烈,以至病人就如同看到了未来治愈的景象一样乐观,这样,在病人的心理首先会产生一种“病能治好”的真实感觉,这种心理真实感的信息便通过人体的本体意识调控系统,借助人体灵能机制而对身体各个系统进行调控,如血液浓度、免疫和代谢功能等等。这说明人体的神经系统是不分真假的,只要你能设法让它有“心理真实感”,坚信能治好,它就会按照本有的灵能机制去运作出相应的“生理真实反应”(如免疫功能提高、食欲增加、精力增强等),另外,病人对气功修炼的热情、持久和认真更是充实了正气(灵能),使得本体意识调控有了更有力的物质基础,而易于达成目标。这个调控过程可以简单地以图表表达(图5-6)。
2.自我暗示是使本体意识工作的心理技巧
暗示——就是巧妙地让心确认暗示目标的真实性。
要想使本体意识很好地发挥作用,就必须避开意识的压制,意识就像是本体意识的看门人,你老想把一些任务的信息(必须是遵循感性原则的非语言信息才可)传达给本体意识让它去完成(比如恢复健康、取得成功、解答问题的渴望等等),就必需正面
 
图5-6  气功治癌图
通过这个看门人,或者侧面绕过这个看门人,甚至从后门进入回避这个看门人。总之最终需要跨过意识的障碍让本体意识接收到你的直觉旨意,只有先达到这样一种“心理真实感”,本体意识才能确切地通过人体灵能系统去运作出“生理的真实反应——健康”、“生活的真实结果——成功”和“问题的正确答案——灵感”。总之,本体意识对内外环境的直觉(心理真实感)可产生对内外环境的影响。但怎样才能绕过意识的障碍让本体意识产生所期望的直觉呢?这就是我们上面所提到的三条路径。
第一条路:正面通过这个看门人。
具体的操作就是我们讲的生活中的观:“观行为举止、观思想意识、观情绪感觉,观诸事和谐”。这种观实际上就是让能观的这个意识从思想、情感、行为上去说服那个充当守门人的意识,将符合自己实际情况以及人生价值、个性、伦理愿望的信息经守门人允许正面通过而输入给本体意识,从而引起自己心悦诚服的实际体验。就拿气功治癌来说吧:通过学习有关的消极因素可以致癌、积极因素可以治癌的大量科学研究报告,癌症病人自己就可以从思想上接受,“积极的情绪可以治疗癌症”这样一种想法,他们的意识守门人就不再拒绝将这个信息纳入直觉栏(本体意识),而当他亲眼看到气功治癌的事实,亲眼看见那些被医生判为“死刑”的“老癌们”有说有笑地练功,死刑期早就过去了,还活得好好的,甚至越活越旺这样的真情实景时,他们的意识守门人就更会积极主动地把这个信息纳入其直觉栏,从而在理性逻辑、思想感情和本人愿望几个方面都积极认可这些信息,意识守门人打开大门把这些信息传递给本体意识,从而产生“癌症是可以治好的,气功可以治我的癌症”这样一种心悦诚服的自我感觉——从心底里产生的信心,这种直觉的获得就是通过理性说服法而从正门进入的。
这种方法,实质上是一种暗示,它是通过科研的证据、现实的例子和个人想要治好病的愿望等等方法,对人的心里状态产生直接迅速而深刻的影响,使绝症病人的心理状态发生180度大转弯,有个抗癌明星说:“关键的问题不是我有什么样的遭遇,而是我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它。”这话正道出了生活的真谛。他正确的态度是:坚定的信心、豁达乐观的态度,积极锻炼的行动,这样最终本体意识调控成功了,他恢复了健康。所以想从正门进入不是不可以的,但必需有正确的思想信念和期望,能够说服那个保守和有偏见的看门人。这种自我暗示必需经由理性通道输入本体意识,使其产生“心理的真实”。
第二条路:侧面绕过这个看门人。
具体操作可以是娱乐放松法或其它能够纯化自身意识的方法。还是用气功治癌来做例子吧,病人视医生的“死刑”判决为权威,从而一蹶不振思前想后,茶饭不思,但如果能沉浸于放松娱乐之中,忘掉癌症跟着喜剧痛痛快快笑一场,笑完后也许会突然觉得又有胃口了,好像生命还没有那么危机似的,这样就在自己有偏见的意识守门人(认为医生的判定就是千真万确不可更改不会有错的圣旨,这本身就是一种偏见!)放松警惕的时候,把生命的正信息输给了本体意识,而产生了病也许还可以治好这样一种真实的感觉,其实,放松本身就是一种绝好的治疗,笑、音乐等生活情趣可以让病人产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绪,在积极的情绪下,人比较容易产生活下去的愿望,这种强烈的愿望也可以变为一种信心,做为积极的非语言信息输入给本体意识,致使本体意识调控机制运作起来。这种我们认为是乘守门人松懈警惕的时候,借缘输入正信息的方法,实际上也是一种暗示,不过他是通过一些媒介,比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也许就通过非理性知觉通道的情感渗透去建立与病人心理共鸣的感应关系而传递暗示信息,使病人从心理上产生移情作用,觉得生命还是要搏一搏,癌症也许可以治好,这样一种心理的真实感觉。
第三条路:从后门进入回避看门人。
具体的操作可以是特意的气功修炼(区别与广义的生活中的修心养性)。还是以气功的治癌为例,就是有意地不去思考病到底能否治好,躲过这个会分析、会判断、会提出许多问题、会产生悲欢情绪的保守的、偏见的守门人,干脆不去多想,只是自己用特定的气功方法让自己放松下来,并有意地做一些积极的观想,国外常用的放松心象疗法的内容实质上就是这样的。美国卡尔博士用放松心象疗法治疗癌症患者,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仅举一例,有一男性61岁晚期喉癌患者,只能咽下自己的口水,不能进食任何食物,已处于奄奄一息的状态。他首先用全身放松法,从头到足放松每一块肌肉,并让病人想像全身的白血球如百万大军一样围杀癌细胞,最后想像所有的癌细胞都被白细胞吞噬掉,癌瘤也随之消失了。经上述疗法,患者又能重新进食,体重增加,癌瘤也消失。这种方法实际上就是直接的自我暗示,病人通过放松练习达到意识的松懈,甚至没有了主观意识的判断,只是按医生的要求去作“全身的白血球像百万大军一样围杀癌细胞,最后想像所有的癌细胞均被白细胞吞噬掉”这样一种积极的想像,其内容从逻辑上是理性的看门人所不能通过的,所以只能避开它(放松、彻底的很深的放松就是避开看门人的好办法),以非理性的知觉通道、想像将这些非语言直觉正信息输入给本体意识,本体意识不分逻辑意识里的“真”还是“假”。只要得到足够真实的信息它就能够产生心理真实感,从而通过人体灵能系统对生命进行全盘大调控,最终运作出对应于心理真实(白细胞将癌细胞全部吞噬掉)的生理真实——“癌症最终消失”这样的结果来。这样的方法的实质,实际上是一种标准的直接而清晰的自我暗示,因为这一次把看门人甩得最远,所以输入给本体意识的信息最真,没有通过看门人的任何检查和过滤,所以产生的心理真实感最强,就像在梦中,你已忘记了真实的生活,只以为梦中的情景是真的。新精神分析学理论的代表人心理学家C•荣格最常用的两个手段就是梦和积极想像,这也许就是其中的道理。实际上C•荣格远非仅仅是一个心理学家、心理医师,他的理论在很多时候被运用于教育和个人成长,这是有其深刻原因的。
(二)本体意识理论实践举例
本体意识理论的实践技术就是“观”,之所以要观,就是为了超越意识的屏障(所知障和偏见),让本体意识(心)直接感受内外环境物质及精神的真实状况,观的效果与正确良好的自我暗示异曲同工。观的技术及本体意识调控的对应关系可以简单地用下列公式表示(图5-7)。
什么是“心理真实”呢?就是在心理有真的实在的感觉,这与意识(头脑)中的真实是不一样的,心只要觉得真实就是真实的,头脑则必需分析验证方能算数。例如,医生让他的癌症病人想像白细胞吞噬癌细胞的情景,如果病人想像的足够真切,每一个细节都如放电影似的清楚,甚至还可以感觉到身体内某种微妙
 
图5-7  观的技术与本体意识调控图
的变化,那么在那一刻,他就会产生白细胞吞噬癌细胞的心理真实感,他就不会觉得它是假的、骗人的、不真实的,但当他从想像中回到现实中来,用头脑判断的话,他的意识很难认可这种事情的真实性,但幸运的是本体意识并不在乎判断的“真”与“假”,您只要有足够的“注意”或“自信”就可以把形象的目标信息(非语言信息)直接输入给本体意识,本体意识接到您的指令,就会调动您的灵能系统进行运作,需要说明的是“放松”和“乐观”是灵能系统能够顺利运作的前题,主观上的执着和紧张会破环甚至打断它的自然运行,所以道家讲“大道自然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放松、乐观、顺期自然地让人体灵能系统自由运作,是本体意识调控取胜的又一关键,(第一个关键是避开意识的批判,产生心理真实感——直觉)。本体意识达成的结果是:人与内外环境的深刻和谐,“健康、快乐、自在”。
本体意识何以有如此大的能耐呢?您一定不敢想像。不错,本体意识的能耐确实是思议所不能达到的,您能想像“上帝”的能力吗?您能想像“如来”的能力吗?您能想像“天”的能力吗?您能想像“道”的能力吗?在这一切面前,人可思议的范围是那么狭小,(用理性的心——思想)不可想不可知的事情那么多,实际上这就是意识与本体意识的差别,“一切的神都在我们的心灵里显现”,这就是人这部超级生物电脑的殊胜之处,人的灵性使自己不断超越自己,自己能够给自己修改“程序”,自己能够给自己不断装入“新的知识库”,这就是人脑的潜能。信不信由你,世界人类心理学联合会主席琴恩•休士顿博士说:“我们仅仅才开始发现,大脑的能力实际上是无限的……”数学家乔尔斯•缪西斯博士指出:“意识的潜力是最后一个离人类最近而尚未被探索的领域,一片尚未被开垦的处女地。”的确,当科学家们对人脑的了解每前进一步,就越惊叹它那无限的潜力,深感人脑的容量和潜能远远超过了早先的预见。
从脑的存储量上看,它足以记录每秒1000个新的信息单位(从出生到老年)而仍有富余。最近的实验指出,我们能记住发生于我们周围的每一件事。为了把这一令人惊讶的能力更为形象、直观地表示出来,有人作了这样的类比:一个人脑的网络系统远比北美洲全部电报、电话通信网络复杂。人脑的记忆容量相当于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书的50倍,即可掌握5亿本书的知识。
脑的运算速度也是相当快的。它能在几百分之一秒内接收到一个人脸的视觉形象,在1/4秒内分析它的详细情况,并将全部信息综合成一个整体,产生一个明确的、三维的、两颊丰满的面容。即使从未见过这个面容及其表情,人脑仍能从其记忆中所记录的数千个其他面容中识别这一面容,或从记忆中想起关于这人的许多思想、交往和印象,而全部过程不到一秒钟。
就人脑的复杂性、多用性和创造性而言,人们只能说当今最高级的计算机与之相比都望尘莫及。对这方面潜能极限的任何最大胆的预言和估计都将是荒谬和可笑的。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脑是地球上最复杂的存在物。最近电子微型化的进展使一个精致的袖珍计算机的电路可以放在几平方毫米的薄片上。然而即使采用这样的电路,一台含有与脑同样潜能的计算机的重量也超过10吨。毋庸赘述,人类脑的潜能有多么巨大已经清楚了。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人类迄今对大脑的利用仍非常有限。许多学者认为,人类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只利用了脑全部潜能的4%或5%,至多只有10%。尽管这种估计已表明人类的大部分潜能被埋没了,但还有一些科学家对这估计不甚满意。他们认为,我们所利用的大脑潜能可能连1%都不到,可能是0.1%甚至更少。所以相信我们的大脑,放心地、大胆地、技术地去利用它,开发它的巨大潜能吧!信赖您的本体意识、信赖您的灵性、为您自己能生为万物之灵而欢呼吧!只有人才有自我学习、了解自我的能力,早在2500年前,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就已了解到这个真理,他不禁赞叹道:“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可遗憾的是,至今,我们很少能了悟和利用自己的这个如来(本体意识),传统思维的禁锢,教育方式、习惯、偏见,上一代人对下一代人无意识中的压抑,小我的膨胀,心灵的物化,拜金主义……都让我们越来越难以利用就在我们身边的无穷能量和智慧的资源——我们的脑的潜能、我们的本体意识。但令人欣喜的是,佛家、道家、儒家、基督教的大修行者们,正在呼唤人们重新启用和重视自己的灵性,精神分析学家、心理学家、神经科学家、认识科学家也在为科学地开发利用人脑的潜能而做着不懈的努力,科学家们乐观地估计,学校的老师像现在教孩子写和读那样教孩子控制自己的心理、开发自己大脑的潜能的时代已经为期不远了。
古往今来,无论是宗教修行还是心理学、精神分析学、催眼术都已在开发“人脑”的潜能,利用本体意识调控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成绩,近年来认知科学、心身医学、气功科学研究也在向这一领域迈进。尽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法和用法都各有差异,但抛开不同学科、领域的术语和理论的外衣,其内容都是人们对自我本体意识(灵性)的认识和利用。现举例说明之。
1.催眠术与本体意识理论
所谓催眠术,是指运用心理暗示的方法使受术者处于特殊的意识恍惚状态——催眠状态的一种心理治疗技术。最早有意识地将催眠与暗示运用于疾病治疗的,当推古希腊和古埃及的医生们。他们早在公元前2世纪,就比较广泛地以此作为治疗疾病的手段,如古希腊著名医生阿斯克列比亚德麦斯默就曾亲自从事过这方面的实践。谈到催眠术的历史时,一个不能忘却的人物就是麦斯默(1734~1815)。他毕业于维也纳大学,是一位富有的开业医生。他曾写过一篇“关于行星给予人体的影响”的论文。在文中,他将早先广为流传的“动物磁气说”发扬光大。动物磁气说认为:在天地宇宙之间存在着一种磁气,一切生物都依靠这种磁气的养育,人类经常从星星中接受这种磁气。麦斯默认为,既然人们要依靠这种磁气的哺育,那么这种磁气的力量也会使一切疑难杂症烟消云散,使人们康复如初。他运用被后人称之为“麦斯默术”的方法,为人们治疗疾病。
他的治疗方法是这样的:在一间光线昏暗的房间中央设置一个金属桶,在桶内放一些化学药品和金属,使之发生化学反应。然后让众多的病人握住金属桶柄,或用发亮的铜丝触及到患病部位。暗示病人,会有一种强大的去病去痛的磁气通过你的躯体,从而使疾病痊愈,身体健康。一切准备就绪以后,丝竹声起,裹着绢丝衣裳的麦斯默飘然而至。他一面在众多患者之间来回穿梭,一面用长鞭或手指触摸患病部位。一段时间以后,患者就进入到麦斯默所说的“临界状态”——患者忘却了自我,大声喊叫,还有些人激烈痉挛或昏睡过去。一阵兴奋过去之后,病就好了。麦斯默术出现之后,巴黎城为之轰动,在上流社会的妇女中更是交口传诵,一睹为快,甚至连当时的法国皇后玛丽•安托万内特也热衷于此道了。
毫无疑问,磁气本身根本不可能治愈任何疾病,患者们之所以能康复如初,完全是由于自我暗示的缘故。麦斯默正是利用人类易受暗示的心理特点,用这一奇特的方法诱导患者,使得牢牢压抑着患者的潜意识心理释放出来,通过疏导作用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名噪一时的“麦斯默术”引起了各界注意。有人设计了相应的实验对其进行探讨。其结果是:麦斯默术是一场骗局,所产生的治愈疾病的效果并不是由于磁气的作用。囿于当时的认识水平,人们认识不到自我暗示的强大力量以及生理与心理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密切关系。因此,法兰西科学院宣布麦斯默术是一种江湖骗术,毫无科学根据。加之国王路易十六世对此也很反感,并认为有伤风化,从而把他赶出法国。晚年的麦斯默在瑞士的布登湖边默默地结束了他的一生。这是历史的遗憾,如果当时的法兰西科学院能够了解心身不二,人的本体意识与人的生理状况密切相关的话,也许就不会把这个催眠史上的先驱者当成骗子赶出法国了。虽然麦斯默本人也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利用催眠术治疗疾病,他错误地以为能治病的是磁气。但在催眠史上他还是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以精神分析享誉天下,其实,他与催眠术亦有一段不解之缘。弗洛伊德在他的私人诊所里探索催眠术,希望利用催眠术治疗心因性疾病。有一位太太,不能给她的孩子喂奶,经人介绍,她到弗洛伊德处就诊。弗洛伊德果断地对她实施了催眠术。这次,没有花费多长时间就使患者进入催眠状态。在催眠状态中,弗洛伊德反复向患者暗示:你的奶很好,喂奶过程也令人愉悦等等。两次以后,患者康复如初,催眠后暗示也完全成功。令人啼笑皆非,患者的丈夫唠唠叨叨,说催眠术会把一个女人的神经系统给毁了,病愈完全是上苍有眼,与弗洛伊德无关。弗洛伊德对此并不介意,他只是感到喜不胜收,因为一种新的疗法被证实了!此后他在医疗实践中频频使用催眠术。丰富的实践和天才的智慧使弗洛伊德越来越坚信:催眠术是开启无意识门的金钥匙(图5-8,引自《人有两套生命系统》,青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大多数心理学家都承认,弗洛伊德对心理学乃至整个人类最大的贡献莫过于发现了无意识的存在。而在这个发现过程中,催眠术的探索无疑给了他极大的帮助和启迪。
 
图5-8  催眠术是开启无意识门的金钥匙
自19世纪后期以来,催眠术已不再被视为江湖骗术了,而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手段。在现代人烦恼和压力越来越多的生活中,自我催眠更成了放松身心、缓解甚至自我治疗疾病的实用、简便、有效的方法。其实“自我催眠”是我们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有过的自我暗示。譬如有人说,清晨出门看到有几只喜鹊冲着自己叫,整天都感到神清气爽,办事顺利。“爱”实际上也是一种自我催眠,“情人眼里出西施”便是由于催眠的作用而产生的对客体认知的“歪曲”现象。具有某种优越感、自卑感也属于自我催眠。这些“类催眠”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时时影响着我们的身心健康以及整个生活状况。这表明人类本来就具有自我催眠的天性与能力,只是未能自觉地、有意识地、在科学方法指导下进行而已。如果想给自我催眠下个确切的定义,它就是指自己诱导自己进入催眠状态,利用“肯定暗示”促进潜意识活动,从而达到治愈疾病,调节身心健康的目的。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任何时候;②任何场合;③非常简单;④不能勉强;⑤从开始到结束完全由自身控制。
许多使用过自我催眠方法的人都异口同声地说,自从做自我催眠以后,身心各方面都感到好多了,原来有的许多疾病日渐消退。究其原因,是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提高了自己身心的工作效率,刺激了本来就存在于体内的自然治愈力,凭借这种力量,攻克了疾病,创造了健康的身心。
实际上生活中自我暗示的事情经常发生,如求神、拜佛、祈祷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良好的自我暗示。又如病人看病碰见一个老中医,感觉上就会比碰见一个刚毕业的实习生要好得多。再如西医的“安慰剂效应”:一位正以局部麻醉施行手术的人还是感到“痛”,认为麻醉药的剂量不够。这时,医生往往给他吃几颗“止痛片”——实际上是维生素药片,吃下去后,受术者果然感到“疼痛”消失了,起码也减轻了许多。这种暗示效应作用来自于本体意识(心)的力量。
多少年来催眠术的实践已使其效应得到了普遍的肯定,人们对催眠现象的探讨也从来没有停止过。科学家们从神经生理学、心理学、精神病理学以及变态心理学进行了多角度、多方面的研究,虽然大家都有其独特的见解,但大多数人都承认暗示是催眠的心理机制。认为“肯定暗示”促使潜意识“本体意识”活动,从而达到治愈疾病、调节身心的目的。笔者在这里还想补充几句的是:暗示和自我暗示是绕过意识这个看门人直接让本体意识产生“心理真实感”的心理操作技巧,本体意识一旦通过暗示获得了“心理真实”的信息,它就会通过人体灵能系统对内外环境进行全面调控,最终运作出相应的“生理真实(健康)”和“生活真实(成功)”的结果来。
事实上,催眠术可以看作是人体本体意识理论实践的一个范例。可以下图简单地表示之际(图5-9):
 
图5-9  催眠术与本体意识调控
2.气功特异功能与本体意识理论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气功研究室负责人张洪林说,任何“外气”师进行治疗时,都必需使用语言、动作、表情或其他形式的暗示手段,才能使部分人产生感觉和效应。这种感觉和效应,并非由什么“外气”引起,而是由于心理暗示所致。他认为“外气效应”是心理因素起作用的,这样一种结论颇能让人接受。的确,无论是自己练功还是在接受组场治病时,病人的心理暗示作用是绝对重要的显效因素,而其本体意识和人体灵能自动调控系统则是实现暗示的心理调节机制。如果气功师把组场疗效全归功于自己的超人能力,认为是自己发出治疗的物质性外气引起的并将其无限引伸,则肯定造成气功科学招牌下的现代迷信,其结局可能不会比催眠史上的麦斯默的结局更好。麦斯默错误地以为磁气能治病,与现代气功师过度地夸张和强调自己的外气作用并没有太大的不同。曾来我国访问、对气功进行过研究的美国哈佛大学医学副教授本森说,气功对练功者本人可能有医疗效果,这主要是人体放松和代谢减缓产生的良好反应所致。这些看法不无道理,但笔者认为,气功疗效的主要原因还是通过放松和肯定暗示启动了人体本体意识调控机制,开发了“人脑”沉睡的巨大潜能。而且在开发潜能这个过程中,不能排除气功外气所传递的人体生命正信息的作用,因为本体意识是与内外环境的光、电、磁、热、声等非语言信息直接相合而直觉内环境的真实状况的,在这一点,真正的气功治疗应该还是与单纯的心理暗示有些区别的。外气可以说是人体辐射出的,受意念影响的,传输生命信息的能量载体。气功外气所以能对接受体产生生理效应和医疗效应,主要是信息而不是能量,但信息不能凭空传递,信息必需借助于物质和能量来实现传递的过程。气功外气中的微小能量是作为携带和传输生命信息的载体而存在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也可以把气功外气看作是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外气”只是人体的“气”在躯体以外的表现形式,实际上“气”是没有内外的,气大而无外,小而无内,气是一种奇妙的生命能量,气是有灵魂的物质,是沟通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的桥梁。气功外气作为生命信息能量的存在,勿需置疑,中国气功科学研究者们已经做了大量的实验,比如,冯达理等关于气功外气以及气功外气对细菌生杀实验、对小鼠抗癌的实验研究,庞鹤明等关于气功对植物生长的实验研究都证明了非心理暗示性的外气生命信息能量效应的存在,所以说,气功治疗虽然与催眠治疗一样都利用了肯定暗示,但在其本体意识接收肯定暗示的信息方式上是有差异的。有人把气功称作是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催眠术,也许有些道理。催眠术治疗与气功治疗的本体意识调控机制可简单地以图比较之(图5-10)。
3.积极想像法与本体意识理论
荣格的精神疗法的目的在于救治灵魂、处理精神问题,这一目的不仅是对疾病的治疗,最重要的是实现个体完善和自我实现。荣格说:治疗学家“必需遵从自然的指导”。荣格观察到:
 
图5-10  催眠治疗与气功治疗比较图
那些成功地使他们摆脱生活问题的缠绕,达到心理发展的整合的更高层次的患者,实质上什么也没做,只是简单地顺其自然,让该发生的事情发生。意识总是起着干预、帮助、改正和否定心灵的作用,从不让心理过程平静地发生。只有让事情发生,不动而动,听其自然才是打开通向成功之门的钥匙。荣格在他的实践中坚持使用两种方法:梦和积极想像法(active imagination)。梦的解释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而积极想像法的过程相当于炼金作用,实质上包含了两个对立面,即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持续对话。在这一过程中,人的自性各个方面逐渐整合,成为一体。对立双方统一的融合作用,最终导致心理转化。这一过程有几个阶段。最初的任务是诱导出宁静的心灵状态,摆脱一切思绪,不做任何判断,只是以自然的方法观察、注视着无意识内容和支离破碎的幻想片断自发地显现和展开(图5-11,引自《荣格心理学与西藏佛教——东西方精神的对话》,商务印书馆1994年出版)。这一点与基本的冥思修炼非常相似。用书面形式
 
图5-11  荣格梦与积极想像的内容示意图二幅
或其它形象,如画、图、雕塑、舞蹈或任何其他的象征表现手法,把这种体验记录下来。在下一阶段,心灵的意识开始积极地、蓄意地参与和无意识的对峙,无意识产物的意义及其信息被理解,并与心灵的意识状态和谐一致。正如荣格所论述的:确切地说,它似乎是两个具有对等权利的人之间的对话。他们都相信对方的论征正确,认为值得通过比较和讨论来修改相互的矛盾的观点,否则将把它们明确地区分开。最后,一旦自我和无意识相互妥协,个人能够有意识地生活,就必需遵守某种伦理观点和义务:即个人再不能像以前未意识到无意识的潜在作用时那样地看待他的生活。必需强调:荣格的心理学原理不是被作为一种医疗方法,而是被作为自我教育的方法来使用的。荣格的积极想像疗法实际上也利用了本体意识的自动调控机制,其中积极平静的冥想,以及用各种形象符号对体验的记录、心灵与无意识的对峙,都是有意识地将一些积极的信息以非语言信息输入给无意识(本体意识),让本体意识产生一系列的心理真实感,而与此同时,本体意识不断发布指令让人体灵能系统对内外环境作相应的全面调控,最后达到人与内外环境的深刻和谐,个人能够有意识地生活,这样一个个体的完善和自我实现的结果可简单图示如下(图5-12):
 
图5-12  积极想像与本体意识调控
4.“白日梦”与本体意识理论
现在许多国家的科学家都认为,富有感情的美好想像(亦称“白日梦”)对人的心身健康极为有利,美国耶鲁大学的执业外科医师柏涅•赛戈尔说:“美好想像是松驰心理的一种特殊运动,这种运动能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包括被人们视为不治之症的癌症和爱滋病,虽然至今尚未搞清美好想像把治疗信息由大脑传递到身体每个细胞的确切机制,但有理由相信,它肯定对免疫系统的生化物质起着一定的作用。”(图5-13,引自《“气”的奥秘》,中国工人出版社1995年出版)总之,这种心理状态不论是对精神还是对机体都会产生积极良好的影响。
 
图5-13  美好想像是松驰心理的一种特殊运动
其实在笔者看来柏涅•塞戈尔所说的尚未搞清楚的美好想像把治疗信息由大脑传递到身体每个细胞的确切机制就是人体灵能系统的运作机制,因为人体的灵能系统是由人体生命能量及生命能量聚集体按照一定的轨道、空间法则和信息系统构造而成的内在微细机制,它能够把本体意识的指令精确地传达到生命的各个层次、身体的各个部位甚至每个细胞。“白日梦”也是通过本体意识实现的。其机制可图示如下(5-14):
 
图5-14  白日梦与本体意识调控
5.自我意象与本体意识理论
本世纪最重要的心理学发现是“自我意象”。你属于那种人?每个人在无意识中都会对这个问题有一个答案,即有一幅心理蓝图或者说是自我肖像,这就是您的自我意象。马克斯威尔•马尔兹是美国著名的整形外科医生和心理学家,他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和理论研究,发现了人的外表形象、气质、人生态度与内在自我意象的特殊联系,以及自我意象在人类行为中的关键作用,从而建立了一门新的学科理论——自我意象心理学。他的大量临床实践表明通过一些放松和积极想像的方法改变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自我意象,就能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发挥自己的潜在力量、获得更多的成功和欢乐,甚至使人青春常在。我们常常认为:“创造性想像力”只适合于诗人、发明家之类的人。但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中,想像力都是创造性的。历代伟大的科学家以及头脑冷静的实干家都承认这一事实,并善于利用它,虽然他们不明白想像力为什么和怎么样能开动创造性的机制。拿破仑曾经说过:“想像力统治着世界。”格林•克拉克认为:“人类所有的才能之中与神最相近的就是想像力。”杰出的苏格兰哲学家斯特华特说:“想像的才能是人类活动最伟大的源泉,也是人类进步的主要动力,……毁坏了这种才能,人类将停滞在野蛮的状态之中。”亨利•凯瑟尔宣称:“你可以想像你的未来。”他把他在事业上的成就归功于创造性想像的建设性的、积极的利用。
想像力是开动本体意识成功机制的第一把钥匙。如果我们想像自己以某种方式行事,几乎也就是实际上在干什么,心理实践可以帮助我们的行为臻于完美。以下是一些实例。
例1.想像中的练习赢得国际象棋冠军
1955年4月出版的《读者文摘》转摘了约瑟夫•菲利浦在《扶轮椅》杂志上的一篇文章,题目是《被称为游戏的国际象棋》。在这篇文章中,菲利浦谈到著名的棋王卡帕布兰卡,行家都认为他棋艺超群,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然而,他却在一位默默无闻的棋手阿列克辛手下失去了冠军宝座,后者从来不曾对伟大的卡帕布兰卡构成过威胁。这一结果轰动了整个棋坛,就像今天的“金手套”决赛中世界重量级拳击冠军被击败一样。菲利浦告诉我们,阿列克辛练习下棋的方式很像拳击手赛前对自己的约束。他隐居乡间,戒烟忌酒,经常做健美操。“三个月来,他只是在心里下棋,养精蓄锐以迎接决战的时刻”。
例2.心理图像帮助你推销商品
查理•B•罗思在《每年如何推销两万五》一书中讲到底特律的一些推销员利用一种新方法使推销额增加了100%。纽约的另一伙推销员增加了150%,个别推销员使用同样的方法使他的推销额增加了400%。“使推销员取得如此成就的魔法究竟是什么?”是所谓的扮演角色。……不过就是想像你处于各种不同的销售情况,然后再找出方法,直至在实际情况下出现各种销售情况时你知道该说什么、该做什么为止。“推销员之所以能取得好成就,原因在于他不过是善于处理不同的情况”。“每次你同顾客谈话时,他说的话、提的问题或反对意见,都是一种特定的情况。如果你总是能估计到他要说什么,能回答他的问题、处理他的反对意见,你就能把货物推销出去……”“一个扮演角色的推销员晚间一个独处时,也会制造这种情况。他会想像出对他最刁难的情况,然后想出相应的对策……”“不管是什么情况,你都可以先有所准备,你想像自己和顾客面对面地站着,他提出反对意见,给你出各种难题,你却能圆满地加以解决。”
例3.利用心理图像谋求更好的职业
已故的威廉•莫尔顿•马斯顿是一位著名心理学家,他把所谓的“排练实践”推荐给找他来帮忙求职的男男女女。如果你要进行一种重要的谈话,例如去申请一项重要的工作,他会这样劝你:事先对谈话做好准备。把可能问到的各种问题在你心里仔细考虑一遍,想好你要做出的答案。然后在心里“排练”一下这次谈话。即使你排练的问题一个也没有用上,这种事先排练也能创造奇迹。它使你产生自信。虽然现实生活不像舞台演戏那样有台词可背,排练仍可以帮助你自由地对答,并使你处于不同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做出自然的反应,因为你已经练习过自然反应。
例4.用“脑子”练琴的钢琴家
阿图尔•施拉贝尔是世界上著名的钢琴演奏家,他学钢琴只有七年。他厌恶练习,很少在实际的琴键上做长时间的练习。他的练琴时间同其他钢琴演奏家相比少得可怜,有人问起这个现象时,他回答说:“我用脑子练琴”。荷兰的C•G•柯甫是一位著名的权威钢琴教师。他介绍说,所有的钢琴家都“用脑子练琴”。他说一支曲子必需在心里浏览一遍,记忆下来,在心里练一练,然后才能动手摸琴。
例5.想像可以减少高尔夫球的杆数
《时代》杂志报导说:本•霍根参加比赛时,在每次击球之前,都要在心里先练习一下。他在想像中准确做出击球动作——“感觉”杆头像实际一样击中球,“感觉”自己做出正确的后续击球姿势——然后真正朝球走过去,靠着他称之为“肌肉记忆”击出他刚才想像的那一杆。阿里克斯•莫里森,也许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高尔夫球教练。他总结出一套系统的心理训练方法。只要坐在安乐椅上,在心里练习他所谓的“莫里森七要诀”,你就能减少高尔夫球的杆数。他认为,高尔夫球比赛中心理因素占90%,身体因素占8%,技巧因素占2%。在《不经练习而打好高尔夫球》一书中,他告诉我们:他训练列奥•雷尔没有经过任何练习,第一次就打出了低于90杆的成绩。莫里森要雷尔放松地坐在客厅的一张安乐椅上,给他示范正确的挥杆方法,简单地讲解“莫里森要诀”,雷尔所进行的不是现场的实际练习,而是每天花5分钟在安乐椅上放松,想像自己正确领会和掌握这些“要诀”。莫里森训练法的中心是:“要把一件事情做成功,你首先对这事情要有一幅清晰正确的心理图像。”莫里森用这个方法训练保尔•怀特曼和其他一些高尔夫球员。使他们击球的杆数至少减少了十至十二杆。著名的职业高尔夫运动员强尼•布拉几年前在一篇文章里写道,在心里有一幅清晰的图像,想像出你要高尔夫球落在什么地方及怎样滚动,比高尔夫球的“形式”技巧更为重要。布拉说,绝大部分职业球手在他们的形式技巧都有一个或几个严重的缺陷,然而他们都能打好高尔夫球。根据布拉的理论,如果你想像出结局——“看到”球按照你的意愿滚动,并且自信你“知道”它会服从你的意愿,你的下意识会承担任务,正确地指挥你的肌肉。如果你握杆的方法有毛病,脚也没有站成最好姿势,你的下意识仍然能尽到责任,指导你的肌肉进行必要补偿,从而克服形式上的错误。
自古以来,成功的男人和女人都是运用“心理图象”和“排练实践”来获得成功的。比如说,拿破仑在参加实际的战争之前,曾经在内心想像中“演习”了多年的军事。韦柏和摩尔根在《充分利用人生》一书中告诉我们:“拿破伦在上学的时候所做的阅读笔记在复印时竟达满满四百页之多。他把自己想像成一个司令,画出科西嘉岛的地图,经过精确的计算后,标出他可能布防的各种情况。”康拉德•希尔顿在拥有一家旅馆之前,很早就开始想像自己在经营旅馆。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常常“扮演”旅馆经理的角色。亨利•凯瑟尔说过,他在事业上每一个成就实现之前,都在他的想像中先实现过。
难怪人们过去总是把“心理意象”的艺术与“魔术”联系起来。不过新的本体意识调控理论使我们了解心理意象之所以能产生这种惊人后果的原因,就是“人脑”潜能的发挥,本体意识就是操纵您那部超级生物电脑的超智慧和超能力,一旦您把目标输入进去,它自然会运作出相应的结果来。所以,为什么不想像您快乐?为什么不想像您成功呢?把您的渴望当成已有的现实输入您的本体意识吧,相信您的“人脑”的潜能,让它自由地运转,它会为您运作出您所期待的结果:“快乐和成功”。下面是成功路线的图示(图5-15):
 
图5-15  自我意识与本体意识调控
要使理性的思维有效地改变信念和行为,必需伴随以深切的感觉和强烈的愿望。想像自己真的变成什么样子或会得到什么,暂时假定这些是可以实现的,唤起一股强烈的愿望和热情,每天腾出三十分钟时间,独自一人,排除干扰,尽量放松自己,使自己感到舒适,然后闭上眼睛,锻炼你的想像力。很多人发现,如果他们想像自己坐在一幅宽银幕前面,正在观赏自己演出的电影,就会得到很好的效果。重要的是这些画面要尽量生动和详细。你希望你的心理画面尽可能接近实际的经验。要达到这一点要注意小的细节,注意你想像的环境中的景象、声音和物体。想像的环境中的各个细节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只有这样你的本体意识才会接收到足够的直觉信息而产生心理真实感,启动你的灵能系统去调控你的生命与内外环境达到深刻的和谐,那些期待的结果,就像是被精神秘密设计的一样,自然而然地出现了,本体意识调控的绝窍在于,不为明天发愁,只是集中全部注意力注视此时此刻美好想像的每一细节、每一丝感觉,越生动具体越好,结束想像时,就完全不再去主动控制它(意识干扰),放开你的本体意识,以乐观豁达的心态注视它的自由运转,你就会发现你自己的灵性所创造的奇迹。
6.密宗心观与本体意识理论
有人认为藏传佛教有错综复杂和玄秘深奥的性质,也有人认为,藏人拜山拜水拜菩萨只是由于文化的限制、由于迷信,但不管怎样,密宗的实质仍是一种心理伦体系,密宗金刚乘的心观,更是最大地实现人体本体意识自动调控的绝妙心理操作技巧。如果说,自我意象所想暗示给本体意识的心理真实只是“我是怎样的人”的话,密宗心观要暗示给本体意识的心理真实则是“我是怎样的神”。这种暗示的力量更加神奇,因为“神”比“人”的德和力要更加大得没有限制了。而且密宗修行具有一整套完整的实践体系和操作技巧,所以密宗心观是任何一种暗示技巧都无法相比的绝妙的自我心理暗示技术,从这种意义上讲,它也可以说是一种带有宗教特色的主动积极的自我催眠术。
带有浓厚的神秘与迷信色彩的催眠术,一直是宗教活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古罗马的僧侣每当从事祭祀活动的时候,就先在神前进行自我催眠,显现出有别于常态的催眠状态下的种种表现,然后为教徒们祛病消灾。由于僧侣们的状态异乎寻常,教徒们疑为神灵附体,故而产生极大的暗示力量。在古罗马的一些寺庙中,还为虔诚的教徒们实施祈祷性的集体催眠,让他们凝视自己的肚脐,不久就会双眼闭合,呈恍惚状态,从而可以见到“神灵”,还可以听到神的旨意等等。在中国古代,甚至现代在文化落后的区域,江湖术士和气功“大师”们请神求佛显灵,或让人们神游阴间地府扶乩等,事实上都是借助催眠术的力量,使人们产生种种幻觉。但是什么是幻觉呢?让我们来看看荣格对“幻觉”所下的定义:“我们用什么标准来判断某种东西是幻觉呢?我们有权利把存在于我们心中的任何东西都称为幻觉吗?我们愿意称为幻觉的东西可能是对心灵极其重要的生命要素,就像氧气之于身体必不可少一样,是一种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的心灵实在。心灵大概不会为我们的实体范畴而烦恼,对它而言,任何起作用的事物都是真实的……也许对心灵来说,再没有任何事物比我们称之为幻觉的东西更真实了!”因此,我们不能把“心理实体”等同于“意识实体”。这里荣格所讲的心理实体就是我们前面反复强调的在本体意识里产生的心理真实,它是我们的心感觉得到的一类存在,而用我们的头脑(意识)去分析验证判断的话,就可能得出它是不存在的、不真实的或虚幻的这一类的结论。比如说爱,心理感觉它很真实,头脑却很难找到它的实体,爱是幻觉吗?一个小伙子单恋上一个姑娘,他的痛苦能因为这种爱只是一种幻觉就不存在了吗?的确,荣格是对的,对我们的心灵来讲,再没有任何事物比我们称之为幻觉的东西更真实了,而且我们心里感觉到真实的东西,还对我们的生命和我们的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奇妙影响,这是勿庸置疑的事实。诚信上帝的人很容易找到上帝的神绩,一心念佛的人也会时时感到佛菩萨的慈悲和怜悯,只要您是足够诚信的,求签问卦也有每每应验的,甚至农村跳大神的巫医也常常能治好许多人的病,自称为当代活佛、活神仙的气功大师们更是一次发功,几万人的会场哭哭闹闹、沸沸扬扬,多少人的癌瘤不翼而飞,瘫患多年的病人站起来走路……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幻觉吗?争论,永无休止的争论……其实人们大可不必把“真”和“假”认得太真。红楼梦里的名句“假做真时真还假,真做假时假亦真”道出了其中的真谛。人生如梦,谁说得清是庄周梦蝶呢?还是蝶梦庄周?我们认为梦是假的,是幻觉,是因为它稍纵即逝,可是梦中被人追杀,当时一定也心惊肉跳,甚至醒了还会留着一身汗吧?因为梦中不知它是梦!人体的灵能系统是不分“真”还是“假”的,只要它得到了心理真实感(如被追杀),就会运作出一系列的生理真实来(如恐惧、出汗、心跳等),所以,存在于我们心里的东西本身无真无假,只要您确信、您感觉到的是真的,那么它就会确实是真的,而且这个心里的真实,还会通过您的灵能系统与内外环境的交流直接地影响您的生命和生活,这就是气功治疗总讲“信则灵”“诚则灵”的道理。有位朋友说:“信主吧,信了主,一切都会好的,你的命运就会改变。”我相信她说了一句真话,“信”很重要!只要您塑造的心理真实够真,您的生命灵能系统(生命能量及生命能量聚集体按照一定的运行轨道、空间法则和信息系统构造而成的人体内在微细灵能系统调控机制)足够畅通和元气足够充沛,您的生命和生活就掌握在自己手中了,道家讲“我命在我不在天”,学习使用一些心理调控技术,可以帮您开发大脑的潜能,让欢乐和成功更多地与您相伴。
以下简单介绍一下密宗心观技术,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修心观者一定要明了,这些原型(本尊)只是由自己对虚空的冥思而引发的心理意象,它必随意象的消失而终止。虽然修心观能使人理解一切现象的错综交织,认识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心灵与宇宙、精神与物质之间的相互联系,但有些心理不健全的脆弱个体也可能因原型以意象不到的情形出现而造成心里混乱,也许意象消失了,他会继续认同这些象征,不能正确地把这些神看作是想像的产物,这样就难以在面对心灵深处的原型时,像原来一样地工作、生活和履行自己的义务了。因此,修密宗最好是在功德高深的上师指导下逐步修习这种方法,才比较稳妥。佛教派别很多,但目标都是解脱,即获得大自在(身心极度和谐健康愉悦的状态)。但获得解脱的方法和道路有多种多样,在为了适应每个修行者不同需要和不同气质而形成的许多方法中,密宗的教法又存在着不同方式的技巧,它们被设想为能够影响人类生命的三个方面:身(肉体)、口(语言)、意(心灵)。最重要的方法是,即佛陀本身在其转化过程中使用的方法是禅定(meditation)。在密宗金刚乘中,开始时,作为初步的基本实践,是以各种各样的冥思方法修炼,抑制心灵,使他平静、专注一心,培养注意力和知觉。在这一基础上再辅以更复杂的方法修炼。这种方法就是密宗的密乘(金刚乘)的主要禅定方法心观(visualization)。显现为人形的形形色色的神祗在密宗绘画中得到外在的表现,而在内心世界里,每位神都分别与个人心灵深处的生命力相对应。按照他们的特殊需要和精神能力,禅定者被赋予不同的神。按照指令要把全部注意力集中于他们在心中创造的神的意象,必需观想出神的形象和每一细节,他们的整体状态和颜色,直至它变得和修行者一样真实。实际上他们不仅在心中构想神,而且还把自己看作神。在刹那间,他们已经化身为神:他们的原型实际上已经转移到他们心中。密宗意象如同所有具有影响的象征一样,一旦被注入了情感就获得了神圣性,赋予坐禅者一种能量,这种能量能把他们带入一个心理领域——超越个人的精神王国。亦即达到与神的统一。这是一个动态的心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坐禅者的意识被本体意识所取代,小我为大我而牺牲,就在这与神(亦称大我或本体意识)密切结合的时刻,坐禅者萌生出神圣的喜悦。为自己获得真正自由的精神而自豪。这种体验是依靠逻辑的论证和不着边际的思考,永远都不能影响和达到的心理层次(本体意识层次)。而这次强烈的“与神合一”的直观体验对修习者的生命及生活以及他对周遭所发生的良性影响也是理性的思想永远无法企及的。内心观想(心观)的主观性并不能削弱它的现实价值,因为本体意识是不分“真”还是“假”的,只要产生了心理真实,它就会借助生命的灵能系统运作出相应的生命和生活真实来。正如荣格所说:原型这些最初的虚空形式,一旦被触发,就会成为个人生活和行为的一股强大力量。因此说,密宗金刚乘中的人格化因素不是由于缺乏理性的理解力(像原始人那样)而产生的,与此相比,它是成功者们有意识地、通过纯粹的理性观念,为修习者们能尽快地达到对实在的直观透视,即使人能够最直接地与本体意识交流而设计的心理操作技术,这个心理操作技术的关键在于修习者在整个心观过程中,主动停止了理性的意识,而只是全身心地把自己的情感和生命力量以一种非语言的直觉信息表达出来,这就是对神每个细节的观想,这种观想如此真切,以至于它已经转化为真实的感觉了,这就达到了理性的意识与本体意识的“对话”,可以借此心理技术完全理性地把所期望的目标传达给本体意识,让人体本体意识自动调控系统去完成这个目标。
艾德伍德•渥斯特在《肉体、心灵和精神》一书中提到过一个世界著名的的科学家做过的一个自我意象试验。他说:“到五十岁上我仍是一个不快乐的毫无成就的人。我还没有发表过一部能带来声望的作品,我一直生活在阴郁和失败之中。也许我最觉痛苦的是每周发作两次的头部昏痛,发病时什么也干不了。我读过《新思潮》的一些作品,过去对我来讲,这些作品似乎是泛泛空谈。威廉•詹姆斯要求把注意力集中在好的有用的事情上而不再考虑其它事情的主张,我也听说过。他有一句话打动了我的心:‘我们最好放弃恶的哲学。有什么能比得到美好的生活更幸福的呢?’那时候,这一类格言对我来说似乎是神秘的理论,但是,我意识到我的心灵不健康,情况在日益恶化,我的生活越来越难以忍受,就决心把这些格言验证一下……我决定以一个月为期限,有意识地努力试一试,因为我认为一个月足以证明它们对我是否起作用。在这一个月里,我决心对自己的思想作某些限制。如果我回想起过去,就尽量只去追忆那些快乐的事情:我童年的美好时光,老师的启迪,事业的逐步展开。想起现在时,我会注意把精力转向我向往的东西:我的家庭,使我能从事工作的机会,等等,我决心要利用这些机会,不管它是否会徒劳无功。在想到将来时,我决心把一切有价值和可以施展的抱负都视为我可以得到的东西来对待,那时这样做似乎很可笑,可是,从后来我所发生的变化来看,我的计划唯一的缺陷就是目标太低、范围太小了。这位科学家后来说,他的头痛病一个星期就好了,他感到一种生平从来没有感觉到的快乐和美满。不过他又说:“思想改变带来的生活外观的改变比我内在的改变更使人吃惊,然而前者毕竟是由后者造成的。比如说我深深地仰慕许多名人的地位,而其中有一位出乎意料地给我写了一封信,请我当他的助手。我的一切作品都发表了,并且打下了一个基础,使我以后的作品全都能发表。与我合作的那个人对我很有帮助、也很乐于合作,主要是我的秉性改变了。过去别人都受不了我的坏脾气……。回忆起这个转变来,好像我曾经在人生的道路上盲目地摸索过,终于把以前对我不利的力量化作为我服务的力量。”这位科学家只是试验了一下积极自我想像的理论,他说:“想到将来时,我决心把一切有价值和可能施展的抱负都视作可以得到的东西。”这就是他只是简单地把自己想像成为一个能成功的人,他当时的感觉是“这似乎很可笑”,因为大部分人的经历让他们坚信生活岂能尽如人意,这种白日梦让他觉得好笑。可实行这种操作的结果是“我的计划唯一的缺点就是目标太低、范围太小了”。这就是本体意识调控的不可思议的力量(“人脑”的潜能还大着呢!),若当时这位科学家不是把自己仅仅想成一个能成功的人,而是把自己简单地想成一个能成功的“神”的话,他也许就不会再有后悔自己当初设想的自我“目标太低,范围太小”的感叹了吧?自我意向心理学的成功机制在于它给本体意识摄定的目标是“我是什么样的能成功的人”,让本体意识生命自动调控系统去自由地运转和完成其摄定的目标,而密宗给本体意识摄定的目标是“我是什么样慈无量、智无边的神”,让本体意识去达成,欣喜的是,本体意识(人脑)的潜能几乎可以说是无限的,你一旦下达了指令,它就会忠实地去运行,需要注意的是你一定要用非语言信息,比如形象、直觉、系统、感性的思维信息,本体意识才会明白你的指令,这里心观是下达指令的一个捷径。如果你想尝试一下心观,可以修炼下面的身、口、意净化实践,它可以作为一切心观的安全可靠的基础。你所能收到的利益在修习中你自会越来越清楚地体验。(如果你是基督徒的话,你也可以观想耶稣;或者你观想度母就可以了,她是在西藏最流行、最重要的神祗之一,是佛陀的女性化身,在西藏被尊为众佛之母。)
以一种舒适的姿势坐着,如果你愿意,也可以跪着,全身放松,但背要挺直。在你心灵之眼中,想像度母在你面前,她的脸上浮现出一种镇定、安祥、慈爱的表情。为了便于想像,可以用一幅度母的绘画作原型。然后,想像从她头上的光环发出的白色光芒,射向你头上的光环。这种白光实质上具有极乐的力量,当它进入你体内时,能使肉体无数劫聚积的污垢和罪恶得到净化(图5-16,引自《荣格心理学与西藏佛教——东西方精神的对话》,商务印书馆1994年出版)。这种至福的白色能量能消除一切疾病(包括癌症),激发和更新你全部神经系统的功能。以同样的方法,想像出一道红光,从度母的喉部发出,进入你的喉部,极乐的感觉遍布你的语言中枢。如果你在言语方面有障碍,总是撒谎、信口开河、诽谤、言词尖刻等等——这种极乐的红色能量能净化你的消极方面,结果你会发现言语中的的神性。然后,从度母博大的心放射出的蓝光进入你的心中,使你心中所有的妄念得到净化。你那主宰妄念的自私和卑劣的自我,以及仿如自我的
 
图5-16  度母像
执行者的贪、嗔、痴三毒,所有这些都在极乐蓝光中得到净化。特别是那种“也许是这”和“也许是那”之间犹豫和迷惘的心灵,亦得到了净化。而且那棵“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气量狭小的心灵也同样得到了净化。当光能充盈你的心田,你的心灵就会变得像辽阔的蓝天,能容纳整个世界和所有空间。
第六章  生命的内炼与表述
把外部注意转为内部注意,由此实现对生命的重新认识与改造——这是迄今为止,我们给传统修炼所能给予的最为简洁的描述。但由远古的巫术到现代的气功,从恒河两岸到沉浸在神的梦幻中的一座座名山,静心于其间的人们究竟对此创造、发展了多少种表述的方式真是数不胜数。今天,人类通过外部注意所创造的文明,已将我们带入了信息时代,我们应该选择一个全新的高度,重新理解与诠释传统的生命修炼——这种诞生于原始时代,成熟于农业时代最终又被工业时代的人们抛弃了的人类内部注意的文化体系。
一、内炼的表述
(一)退化还是进化:修炼内涵的扩展
在西方文明的源头,著名的哲人柏拉图为他的文化系统构制了一个理想国,其核心是由“哲学王”用高度的理性统治臣民。从那时起,理性的传统被西方人继承了下来,发明了电脑与经济秩序;而与柏拉图同时的老子则构筑了“小国”与“寡民”之梦,稍后的儒家也一面怀念上古时代,一面描述着“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对此今人过多的评价是消极与退化,但实际上他们却引导了一种与西方完全迥异的文化指向:内求。
这种内求指令的最初契机,来自原始人本能的生存需求,其表现形态为:第一,形体运动期间经历了三个阶段,起初因局部身体的病理反应,而有无意识的肢体摆动,此为自发调节;稍后是对动物的模仿,产生较为复杂的形体变化,此为模仿阶段,这种形态也是修炼最真实的源头之一,到庄子时代,“熊经鸟伸”已经作为一个派别而存在了;最后是主动地编排动作程序,以活动筋骨,宣导郁滞,最早如《吕氏春秋•古乐》中陶唐氏“作舞”的记载,此可称“巫舞阶段”。
第二,调息默守。这种形态起初只是睡眠状态的延伸。在极端劳顿的情况下,原始人在睡眠前后的各种姿态的休息过程中逐渐发现了身心静止对恢复疲劳的益处,便有意识地着手             摸索入静的最佳方式,呼吸因而成为最早的自我调节途径。
从动或静入手,原始人开始了关注自己,善待生命的历程。但最初的动机也只能是本能的生存需求,正如狩猎采集能解除饥渴,本能的自我调节是生存需要的另一个方面。这些原始的生命调节经验在地球上各个部落中都是存在的,直至巫作为一个社会阶段出现的时候,所有的生命经验被他们全面吸收整理,又重新赋予神秘的职能之后,这种生命调节的技术才在各个文化区域内出现不同的际遇:在中国和印度得到继续发展,并作为一种文化根源而影响了整个种族的历史;在西方世界,生命的经验则一直被保存在巫文化中,渐渐被社会主流所摒弃和不屑。
在生命调节技术发展的过程中,真正的推动来自医学与宗教,或说来自人的健康需求与信仰需求,归根结底,还是身心的整体渴求。在中国的汉代以前,这种技术的传播和实践,还是一种很纯朴的行为,或“为寿而已”的养生祛病的技术,或实现“圣人”、“神人”、“至人”、“真人”理想而使生命获取无限自由的方法,后者至多只能算作哲学层面的实践,而与宗教无关。当道教发展到唐宋时代,原有的生命技术才被作为独立的宗教实践而确立,其直接的后果是,一方面促使了生命内炼技术的成熟与完善——内丹学体系的建立,另一方面则使道教明确体现了“由我不由天”的理念。
内炼技术按所属的文化群体可划分为五个类别,即儒家、医家、武术、佛家、道家。儒家以改变社会的生存状态为主,倡导克己、中庸、率性之道,但除《庄子》所载“心斋”法,孟子“尽心”法及荀子“虚壹而静”的主张外,很少有技术细节上的描述。宋明理学家们“半日静坐”的功夫多源于道、佛两家,因而儒家的贡献不在技术,而在于为技术提供了适宜生长的主流氛围和以易理为代表的理论模式。
医家以改变扭曲,不和谐的生存状态为主,主张由治未病、治心入手,积极引导人们通过各种静与动的心身调节,保持生理平衡及人与环境的良好适应性。医家的内炼技术长期与神仙信仰的实践为伍,经由葛洪、华佗、陶弘景、孙思邈等人发展壮大,至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时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宋明以后,儒医时代取代了道医时代,医家内炼方法逐渐与神仙修炼脱离,而呈现出专门化倾向,也正是从这时起,它在医学中的地位日趋降低,直至被今人视为末流。
佛家的修炼主要从心理入手,希望从根本上解除人与外在的冲突。这一主旨被佛家描述为脱离有形肉体的羁绊,进入自由的“涅槃”之境。但佛教在中国本土化过程中,各个流派对内炼技术的理解又不一而同。天台、华严、净土、唯识、禅宗等禀承佛教大乘思想,偏重心理改造,实质上却是将本体论与实践技术混淆的作法;密宗,尤其是藏传密宗则避免了这种局限,从生理角度对内炼技术进行了重要的探索。
内丹学则是道家内炼技术的集中体现。它先后吸收了医、儒、佛等各家技术的精华,按精化气、气化神、神返虚的基本线索建立了博大精深的修炼体系。其成熟的表现是从张伯端、王重阳开始的内丹派别纷立、内丹著述繁荣和表述方式的直接浅白。同时,三教合一的学术氛围,直接促使各家修炼者以内丹技术为核心,将各家的理论与方法有机融合,呈现出集大成之势,甚至可以说,至明清之际,内丹体系是中国人对生命修炼技术的精华总汇。
武术对人体的探索一直以技击实践为推动力。从最初的本能自卫需要到后来军事需要,武术一直以最大的破坏性为目标。但明清之后,随着太极、形意等拳派的出现,武术家吸收了内丹技术与道家、儒家的哲学观,将武术训练最终提升为某种人生哲学的实践。但它对内炼技术的贡献,在于人体力的开发和姿势合理化的尝试。站桩与动功至今仍是气功研究的热点。
作为一种文化,生命修炼已随着社会现代化的进程而退入书卷,但作为一种技术,它至今仍在街头公园中沿袭着。近二十年来,人们首先惊讶的是内炼的保健功能。而后又醉心于其独特的心理慰藉。虽然商品化、宗教化的倾向一再招致众怒,可内炼活动对生命再造的强大真实性依然吸引着各界人士的参与和研究。总体来说,近年对生命修炼领域的研究有两大内容:①修炼技术的现代化:目前只是少数有经验的修炼者编排适宜现代人练习的方法套路,但并不能从方法论上突破古人的框架;②描述语言的现代化:虽然已有众多学者利用现代科学仪器对若干修炼现象进行考察,并尝试运用现有科学原理解析其机理,但远未涉及生命内炼的实质内容。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种对传统修炼的说法都有可能是局部的。好比盲人摸象,各执一理。这种“盲”不是缺乏理性造成的,而是因各学科之间分隔的结果。
我们认为,重要的问题是扩展研究的视角。按照人们对修炼认识的过程,我们可将对生命修炼技术的研究分为三大层面:
①医学层面:研究习练某种方法所产生医疗效应。包括生理与心理两个方面。
②生物学层面:从人体某种特异现象入手,考察通过训练而获得的可重复性、真实性及应用价值。
③宗教——文化学层面:主要限于人文领域的研究。
然而,即使把上述三个方面综合起来,仍不能完整地理解生命修炼在人类生活中的根本价值。
我们需要的是人类学的视角。
从单细胞动物的起源至人类的出现,是生物学史上一脉相承的进化。在此数亿年中,每一次物种的衍进都是被自然的外力牵着鼻子前进。个体有胚胎期基本重复了这一过程;当人学会了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之后,一面创造日趋繁荣的物质生活,同时也开始了改善人本身的种种尝试。在人类封建时代的东方世界,这种尝试由于主要的宗教驱力,而被普遍传播。虽按成仙成佛的标准,他们鲜有成功者,但这种自我改造的宗教性实践却是物种进化史上第一次主动的抗争。千百年的修炼无论怎样地被歪曲和夸大,其最终的价值都将被科学过滤出人类未来进化的动力源。历史上前赴后继的求道者的工作虽因其盲从而廉价,却更证明这种探索不是少数人的灵机一动,而是体现着整个种族的内在驱力。
从人类学层面重新理解传统修炼,将使我们省略不必要的偏见与短视,而有可能贯通多种学科,给生命修炼的事实作出公正合理的评价,这却仅仅是生命新世纪的先声而已。
(二)法不传六耳:表述的尴尬
在生命修炼技术的传播史上,技术核心的表述与交流一直包裹在浓厚的神秘外衣中。“神人授书”、“教外别传”、“口耳相授”的典故已是老生常谈。技术的创新者也因而获得神化和崇拜,甚至对技术的不同表述方式也被作为开宗立派的依据,成为不容更改的金科玉律。
上述各种现象,源于三种根本的事实:
其一,经济基础决定了表述的狭隘特征。在工业社会以前的封建时代,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决定了生产经验在传播过程中的封闭性。生存竞争的原始状态,使技术的发展一直以经验的形式秘密地传承。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中,生命内炼技术的交流也不可避免地打上了这一局限的烙印。并且还因涉及“生死大事”的终极信仰,较其它技术门类只能有过之而无不及。其直接后果,是重口耳相传,轻文字表述,并且极力限制传承的范围,从而造成了内炼技术很难进入文化主流,和其它技术学科相比,便一再推迟了阐述的成熟期。
其二,直觉化的体验特征,是造成内炼表述发育缓慢的个体根源。在其它技术领域内,即使在原始的研究阶段,人们的研究对象也是具体可感的,如天体、地理、生物、矿产及各类器物等。人们对这些有形之物的称谓是确定的,对其变化的过程也容易描述和产生共鸣;但内炼的过程却迥然不同,它完全是一种个体的直觉活动,如何把这种内在体验描述出来,进而发展为群体化经验,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这种表述至少表现为以下三种形态:
①内炼对象的不确定性;直接导致专业术语的多变性;
②个体经验的差异,造成技术发展长期滞于简单的现象描述,以及内炼现象的复杂化。
③受内炼团体的文化修养、宗教信仰等因素影响,使专业人员长期偏好对其社会功能的探索,对其技术层面往往“一言以蔽之”,较少作深入讨论。同时受表述者不同文化倾向的影响,使内炼的技术阐述呈现繁琐、多义、庞杂的特点。
其三,语言学自身的发展特点,决定了传统内炼表述的局限。任何一种技术,若仅以口耳相传的密诀形式存在,则很难成熟起来。只有通过精确和系统的逻辑形式,才有可能建立必要的学术规范。直至最后凭借数学语言,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学科体系。然而,中国古代科技赖以表述的工具是文言。它首先是先秦时代的口语,其次是后人在此基础上确立的书面语言。秦汉以后,人们的口语与书面化的文言差距越来越大。成为两种风格与功用完全迥异的表达习惯。一方面,人们操着通俗的口语进行细致准确的技术交流,另一方面,他们在进行书面阐述的时候,不得不仿着先秦的语言风格,继承先秦的词汇和语法,不难想像,运用这种语言去思考和记录活生生的技术,又该丧失多少细节?元明之际,当死板的文言难以抑制人们的口语表达倾向时,白话文的小说便出现了。与之相似的,便是内炼技术表述的口语化、直白化,从而一扫千年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成为内炼表述体系成熟的重要标志。
宋元以降,三教合一的文化趋势为技术的交融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契机。原来在各自文化母体中孕育的内炼技术从此逐渐突破了观念上的藩篱,而以单纯的技术形式融汇于生命修炼的体系之中;同时,本时期另一令人瞩目的史实即内炼小派系的繁衍,这种繁衍已淡化了信仰,而强调技术主张的差异,如内丹的南北宗、东派、西派与中派等的分立。这恰好又使人们对生命修炼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极大地丰富了内炼的细节。也正在这个时候,易学退入了口语的后面,以方法论的形式指导着人们对内炼进行着系统和通俗的表述。当内丹体系中伍柳派出现时,这种表述才真的成熟起来了。
二、借易析理:内炼语言的成熟化进程
内炼语言的成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从初期的哲学语言到明清之际以伍柳派形成为标志的白话文表述,内炼的表述必然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由外丹转向内丹的社会因素,三教合一的文化因素以及语言学自身的发展规律等。我们在此则着重分析易学对内炼语言成熟进程的影响和内炼表述选择易理的必然性、迫切性。
内炼语言的进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哲学表述、隐喻表述、经验表述。作为群经之首的《周易》虽然从一开始即被尊为显学,但对内炼活动而言,却有一个并行发展、粉墨登场进而隐入幕后的渐进过程。现分述如下:
(一)哲学表述阶段
从史前至汉代《周易参同契》成书之前,为内炼活动的哲学表述阶段。其特征是以高度概括的语言描述内炼活动的体验感受、基本原则、社会价值及天人关系,以《老子》为代表。这部堪称内炼纲领性文献的经典,首先确立了与宇宙生成观相对应归根复命的炼养思想,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曰复命”。所谓“根”即指道,“归根”即指回复到先天的状态,与道同体,这样就把人的修炼同宇宙的运动规律联系起来;其次他指出万物的衍化程序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最理想的状态是“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一点既是修炼的目标,也是修炼的原则;为使生命达到这种“和”的状态,必须通过具体的身心修炼,《老子》中简单地提到了一些要领,如“载营魄抱一,能毋离乎?精气至柔,能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为达到“涤除玄鉴”的目的,还得做到“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此外,该书隐约记述了内炼体验和心得的内容,并把它作为阐明道理的依据,扩展到社会领域,成为道家社会理想的核心内容。
除《老子》开创道家以外,在汉代以前,以内炼为基础或与内炼有直接联系的思想流派还有儒家、医家、神仙家等,纵观其间诸子,他们的兴奋点几乎都集中在以内炼思想阐发社会主张,对内炼技术本身则简要概括或一笔带过。现存春秋末战国初的《行气玉佩铭》虽较为具体地记录了修炼时的内在变化,但也是轮廓描述而已。其它无论是《庄子》所载“心斋”、《孟子》“尽心”还是《荀子》“虚壹而静”,均仅止于状态的空泛描述。总体来看,这一阶段的内炼具体有下列特点:
①确立了内炼的基本概念,并作为修炼术语被后人继承下来。如道、负阴抱阳、形神、气、虚静、自然、无为等。内涵少外延广的哲学色彩是其基本特征。
②对于身心的内在变化至多做简单描述,对这种变化的分析也止于朴素的哲学思辨,而不注重从生理学角度对内炼实质进行解剖。其特点是较少使用医学术语。这一点和其它自然科学学科的早期表述特征相同。
③本阶段的内炼理论与易学并行地发展,即使基本原理上有许多共通之处,也不应认为是易学对内炼的指导,或内炼思想源于易而是共同的文化母体所致。
④对内炼技术的论述较为零散,未能形成内炼的技术程序,但已从哲学观上明确了内炼指向。
(二)隐喻表述阶段
汉代魏伯阳至五代末宋初的陈抟,是内炼活动的隐喻表述阶段。这一时期既是外丹由兴而盛、盛极而衰的时期,也是内炼活动由隐而显的酝酿时期。其表达特征是以易理为指导,大量借用外丹材料和卦象概述内炼过程,隐晦多喻,以《参同契》为代表。
《参同契》以汉易研究成果为依托,全面总结了战国以来的炼养方术,既言外丹,也论内炼,但其重点则归于内炼。此后至唐代钟吕派出现之前,内炼活动不是被视为外丹的附庸,但被作为天机而“不传六耳”。这两种观念都将导致内炼表述的隐秘性,即使有只言片语流传于世,也便只好作哲理概括状,或东拉西扯于比喻。须强调的是,其间医家的养生技术逐步公开,而不带有隐喻特色,这也算是“道医”有分寸的泄秘吧,此类如葛洪、陶弘景、孙思邈等。但只要一涉及较为深层的内炼变化,就会扯出卦象和外丹来比附。唐代外丹势衰。渐有苏元朗、张果、崔希范等人开内丹之风气,又有钟离权、吕洞宾草创内丹体系,内炼理法从此才逐渐成为显学,为宋代内丹奠定了基础。但是,根据施肩吾所传《钟吕传道集》,我们仍可看出,纵使他们对内炼中的重要问题及一些基本范畴进行了深入探讨,其精微透彻之处达到了他们所处时代的最高峰,但是其论述的思路仍未走出隐喻的框架。
从本阶段内炼的主流来看,其表述具有如下特征:
1.引入大量词汇充当内炼表述的语言材料,并在后来有选择地作为专业术语被确立,这种词汇的来源几乎涉及当时社会生产的所有领域。例如天文、地理、物候、农事、图腾崇拜、神仙信仰等,但最为重要的两个来源是外丹和易学体系。值得注意的是,由“道医”的直接参与,医学的概念也开始介入内炼的表述系统。
2.对内炼的实际过程着手从生理角度进行阐述,在司马承祯、崔希范、钟吕派那里形成了修炼程序和较为完整的炼养体系。
3.初有魏伯阳把易理导入内炼表述,至唐代崔希范又进一步把五行、八卦和内丹学说相结合,把传统的符号融汇为一个有机整体,为沟通医学模式和内炼模式,进入成熟的表述阶段创造了条件。
(三)经验表述阶段
从宋初陈抟至清末民初为经验表述阶段。所谓经验表述,即不事雕琢,不做譬喻,直接把对技术操作的经验传达出来。以伍柳派著述为代表。后人辑为《伍柳仙踪》,此为内炼表述成熟化的典范之作。
把陈抟作为隐喻表述和经验表述的历史临界点,基于三个因素:
1.陈抟首开三教合一的内炼研究方法,为后世在内炼表述中突破思想藩篱、对生命本质进行深掘进行了启蒙。
2.陈抟开创先天易学,将此前重要符号系统有机融合,构建了简明完备的宇宙模式,重要的是,他主动将易理提到了方法论的高度。
3.以《无极图》阐述内丹修炼全程,以精为基础,以精气神凝合为要旨,以引气运行为手段,明确了内炼的朴素唯物观,成为后代内丹繁荣的直接根源。
在陈抟之后,内丹分有南北二宗,即王重阳所创主性的北宗和以张伯端为始先命后性的南宗。其支派又分分合合,较著名的有龙门派、东派、三丰派、伍柳派、西派、中派等。他们在以易为核心的一整套理论的指导下,对有史以来各种内炼方法进行尝试、总结、创新,在自身实践的基础上,著书立说,广收门徒,把自身实际修证的体验、诀窍渐次披露,一代比一代更直白更浅近。至明清又产生诸派合流的共识,终于有了以伍柳丹法为代表的内丹表述体系的成熟。
清代在文化史上是一个对传统全面整理的时代。在这一背景下,对宋以来所出现的诸多内炼派别进行合流已成必然。除以伍柳派著述为代表外,还有刘一明的著述、闵一得著述等均属此类典范。
本阶段的表述具有如下特征:
1.强调了易学的方法论功能,淡化了卦象爻辞的隐喻表述。陈抟首先以无极图确立修炼圭臬,强调了修炼的物质基础和重要原理,明确了修炼的起点、过程和目标,堪称是对生命本体静态与动态描述的总括(见图6-1),后被伍冲虚发展为“顺成人、逆成丹”的理论;卦象消长虽也是常被应用,但也仅作为论证的内在依据,而不再暗含指代意蕴。可以说,正是凭借易学的理论模式,内炼的表述体系才得以建立和丰满。
明末黄宗炎在其《图学辨惑》中对此图中包含的气功原理提出了相当中肯的解释,说它:“乃方士修炼之术,其义自下而上,以明逆则成丹之法。其大较重在水火。火性炎上,逆之使下,则火不燥烈,唯温养和燠;水性润下,逆之使上,则水不卑湿,唯滋养而泽……其下圈名为玄牝之门,玄牝即谷神。牝者窍也,指人身命门两肾空隙之处,气之所生,是为祖气。凡人五官百骸之运用知觉,皆根于此。于是提其祖气上升为稍上一圈,名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有形之精,化为微芒之气。炼依希呼吸之气,化为出入有无之神。使贯彻于五脏六腑。而为中层之左水火,右金水,中土相联络之一圈,名为五气朝元。行之而得也,则水火交媾而为孕。又其上之中分黑白而相间杂之一圈,名为取坎填离,乃成圣胎。又使复还于无始,而为最上之一圈,名为炼神还虚,复归无极,而功用至矣。”
2.以丹道修炼为基础广泛吸收释、儒、医各家理论,融为一炉,对原有内丹理论的薄弱环节进行补充,在技术上和理论上日趋完善。如李道纯引儒家理论入丹道的“守中致和”,伍柳派
 
图6-1  陈抟所传无极图
授引佛理阐解炼神返虚的努力等。
3.以浅白术语阐发技术细节。火候、结丹、次第转换的条件等内容历代均视为不传之秘,即成录于文字也往往隐晦难求。伍柳派及其后学则依据实践,将种种关键处和盘托出,语言通俗晓畅,有时几近口语。
4.以生理术语将抽象论述具体化、准确化。如伍冲虚认为,所谓“修道”,并不抽象,而归结为精、气、神的旺盛生化。同时还吸取医家理论,对修炼过程的每一环节都试图作出生理层面的描述,甚至以此为据,将神仙信仰中的鬼仙、人仙、地仙、天仙、神仙也力求赋予较为准确的生理内涵。
第七章  丹经之祖《周易参同契》
一、《周易参同契》与中国古代炼丹术
炼丹术是中国历史上贯穿始终的一个特殊的历史性事件。早在公元前二世纪中国的冶炼技术就已达到当时世上的最高水平,但古人并没有在自然科学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而是将这种技术用来实践他们关于人类生命的某种信念:炼丹、炼不死之药。占星、历法、数算、无不围绕于此。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勇气和最持之以恒的一场试验,共有22个皇帝前仆后继以身试丹,神仙梦就这样不无遗憾地做了几千年,但人们并没有就此屈服,炼丹术士的在循万物之道以制约万物的企图中试图找到控制自然与生命的捷径。他们将它视作一桩最严肃的工作而不是一场荒谬可笑的冒险,他们起初向外、向自然索取生命的“金丹”,尔后又向内、向自己的生命发问以培植那株不败的长青之树。
“恍惚中有象有物,杳冥中有精有信”,“精”与“信”便是“术”中之“道”,只要是“道”,就会使人类从荒谬的现实中得到某种程度的拯救。于是我们不妨重返那条充满死亡与魔力的探寻之路,重新翻看古人艰涩、华美而又隐晦的语言,破译、诠释,努力去理解、猜测,看我们还能有哪些收获。
实际上,炼丹术是世界范围的一种文化现象。出于东方生命观对肉身的强调与独特的认知,中国在这方面则走得更早、更远。早在公元二、三世纪,中国就有了一整套炼丹术的理论体系和具体的实践,《周易参同契》则是这方面的典范。而西方,则在公元十二至十四世纪才出现炼金术的狂潮。虽然中国炼丹术所求在“丹”,在不死之药;西方所求在哲人石(欧洲古代炼金学家神秘合一的个体化象征,见图7-1,引自《建造灵魂的庙宇——西方著名心理学家荣格评传》,东方出版社1996年出版)。或点石成金术,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他们的一致性远远超出了他们的分歧。同样都是秘密的小团体,研究的都是一种外人无从捉摸的秘术。他们都给普通词汇赋与某种特殊意义以表示物质的各种特性和在各种条件下的变化过程。他们用隐喻或寓言而不是科学的概念说话,你不能称他们为化学家,但他们是一些掌握了自然界某种秘密的行家,他们给我们后来的科学家们提供了许多关于宇宙与生命的暗示:比如关于宇宙空间的有限无界,关于世界的整体性与简单性原则……在意义含糊的术语背后,我们可以窥见炼金术士们对信念的执着:研究金属的熔点与矿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关联,称、量、判断,从谬误中区分出真实,又反思真实中的谬误……与后来的科学家们不同的是:他们有着宗教家的狂热与非理性因素,在对自然的观照中,他们有时会放弃真实的自我,将全部生命投入到他的抽象物中。就像中国古代冶炼史上所
 
图7-1  “哲人石”图
传说的那样:人们投身于熔炉之中,与金属一起纯化而结晶。这是一场生命的冒险。因此,炼金(丹)术不再是历史上微不足道的事件,不再是将普通金属变换成金子的把戏,它有着更深远的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人类命运追求永恒的某种象征。
(一)中国炼丹术的物质取向
《参同契》时代,中国炼丹家已从农牧业所重在土、道家主水、医家主火等对单一物质的强调中解放出来,万物可变思想和五行相生相克给人们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人们已不满足神农尝百草带给人的安慰,因为动植物与人的生命一样有生有死,而金石矿物的相对永恒性则开始激发人们对永生的玄想。“金性不败朽,故为万物宝,术士服食之,寿命得长久”,人们开始渴望从矿物中获取生命的能量。这时统治人们的无非是金石之性与人生命的交感,这种自然观是如此地深入人心,以至于服食养生在中国形成根深蒂固的传统。只是古代的吃石头、吃钟乳石、服食大丹,至今一变而为药膳和洋洋大观的“食文化”。口食之欲不再仅仅是生理上的需求,它关涉到人的生命理念。到了内丹大盛之时,如何控制和利用性欲也成了生命之途上的关键。“食、色,性也”,在道教炼养术中变为“吃什么”和“怎样做”的问题,本性与天性已经微不足道,重要的是寻找生命的真境。于是,在这场生命内涵的革命中,中国智慧再一次显示它的独特的魅力,不仅是具体操作、物质取向方面情有独钟;而且在思维方式方面也与西方的线性思维不同。虽然都是求两性体(Mercurius)的统一与合作,但由于中国一开始就不曾强调这两者的分裂,加上它独有的天人相应观与五行生克,中国炼金(丹)术在理念与实践都显然比西方更深入、更丰富。
很显然,中国的炼金术最初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炼金术,又称黄白术;一是炼丹术,“丹”乃国之大宝——不死之药。但黄金等贵重物品在以小农自足经济为主的国家里更像是一种奢侈品,相反,人们为它“百炼不消”的性质所迷惑。于是,中国智慧并没有在炼金术上过分沉滞,“夫金丹之为物,炼之愈久,变化愈妙;黄金入火,百炼不消,埋之毕天不朽,服此二物,练人身体,故能令人不老不死”。(《抱朴子•金丹卷》)此处提到的黄金不过是金丹的参照物,如果吃黄金可以不朽,人们便没有必要再造金丹。在此人们只是用黄金不朽的性质来比喻“金丹”对人生命之意义。由于对生命的关注远远超出了对物质本身的关注,术士们的重心开始转移,由提炼黄金转为炼丹,一切也随之改观。
对金丹的追求使人们去找寻一个比黄金更有价值的元素,一个具有生命般活力的元素,于是人们发现了丹砂和水银。从《神农本草经》时代起,人们就认识到水银能“杀金银铜锡毒……久服神仙不死”(《神农本草经》)。其威力之大由此可见。《抱朴子》又曰:“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其去凡草木远矣,故能令人长生。金汞在九窍,则死人为之不朽,况服食乎?”(《本草纲目》)于是炼丹术士们对它宠爱倍加,并给它起了个美丽的名字:河上姹女。其青春活力,其流变与风流尽显其中。相比之下,金石自身则缺乏水银的这种灵活变异性,“河上姹女,灵而最神。得火则飞,不见埃尘。思隐神匿,莫知所存。将欲制之,黄芽为根。”(《周易参同契》)“黄芽”即是硫磺,是《神农本草经》中另一个能“化金、银、铜、铁”的奇物,“禀纯阳灵石之精气而结成”(李时珍语)。炼丹家将水银与硫磺以精确的比例化合,先得黑色硫化汞,然后“固塞其会际,务令致完坚”。在真空状况下,九转“赫然成还丹”得紫色硫化汞,即神丹、金丹。据今人林中鹏先生考证:“黑色硫化汞的化学成份与紫红色的还丹完全相同,但结构却大不相同,前者属‘正方’晶系而后者属‘六方’晶系。性质也大不相同:前者有毒,后者无毒。”由此看来,由于历史条件所限,天子们极难吃到后者,否则,长生与否尚且不论,总不至于毒发而死。
(二)炼丹术的象征体系
在中外炼金(丹)术中,有几个反复提到的充满象征意味的实体。首先是丹鼎(西方是杯子),后来在内丹术中象征人体;其次是水火(西方之酒精),象征药物、阴阳、燃料等;再次是轮子,象征药物运作和时空运作;最后是金丹(西方是哲人石),象征完美与永恒。对于以上四物,炼丹家们时而用科学的语言,时而又用模糊的类比性语言反复论述,将我们后人引入一个亦实亦虚的迷宫。通过对炼金(丹)术象征性术语的破译,我们或许得到的不仅是一颗闪闪发光的金丹,也许我们还可得到金丹背后的东西:一个关于我们人类生命及命运的深刻的寓言。
1.丹鼎的取象
《周易参同契》下篇“鼎器歌”中曾对炼丹之炉鼎有过详尽的描述:“圆三五,寸一分。口四八,两寸唇。长尺二,厚薄均。腹齐三,坐垂温。”这是一个计算周密,实用而又笨拙的坐式炉鼎。但在魏伯阳的头脑中还有另一个更理想、更美好的丹鼎图。正如其开宗明义所言:“乾坤者易之门户,众卦之父母。坎离匡郭,运毂正轴。”乾坤指炉鼎,法天则地,鼎上釜为乾、下釜为坤,“易”指丹药。《参同契》又说丹鼎“状若蓬壶”,“下合其精,乾坤体乃成”。以后的炼丹家则更强调丹鼎之象,《金丹金碧潜通诀》中说:“神室有所象,鸡子为形容。”“天地初分,混若鸡子;圆高中起,状若蓬壶。关闭微密,神运其中;炉皂取象,固塞周际。”(《云笈七签》)这里对丹鼎的另两个形容“鸡子”、“蓬壶”则更意味深长。追溯到中国古代神话的源头,我们便知:“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而“壶”则取自葫芦音,相传始祖伏羲女娲即从葫芦中出,是最初的一阳一阴,同时二者混沌不分。至此,炼丹家成了哲学家,他们于丹鼎所求的是阴阳同体的混沌之象。这是生命之前的无极状态,是混沌初始,是宇宙生命和人之生命的本源,尔后才有阴阳变化及万物差别,无极而太极。对炼丹家们而言,具象的出现,生命的二元及多元并不是生命的终结,“顺则凡,逆则仙”,在归返大道之路上,他们或将生命类比为丹鼎,炼精化气,马阴藏象;或用乾坤为丹鼎之本象,加入药物、水火,得坎离之用,但目的只有一个;求阴阳混沌之本体,再造生命的辉煌。
2.水火匡郭图与三五至精图
在彭晓所编《参同契》旧本中,有水火匡郭图(图7-2),和三五至精图(图7-3)。
先说水火匡郭图:
此图式中,左半为离卦,右半为坎卦。就炼外丹说,此是“谓药物,坎是金公,离是朱汞”。当中小白圈,指丹药。实际上,这是无极图之一变,乾升于坤为坎,坤降于乾为离。离卦
( )
                 
图7-2  水火匡郭图                     图7-3  三五至精图
谓太阳,谓火,是生命产生之必要条件;坎卦( ),谓月,谓水,谓爱欲。坎离交合,生命便随之产生,大千开始活跃。《参同契》中有个极根本的观点,即“易谓坎离,坎离者乾坤之用”。乾坤作为纯阴纯阳只是理想,象征天地与绝对。而天地之间真正有意义的则是“坎离”。所以京房《易传》有言:“乾坤者阴阳之根本,坎离者阴阳之性命。”炼丹术中则再一次强调坎离于生命之意义,以坎离之活跃来表现生命的神秘与魔力。用坎离象征事物的两端,象征魂与魄、性与命;象征铅与汞、青与白、雄与雌……“阴阳相饮食,交感道自然”,自然之道不是拒绝、摒弃,不是一味地反抗或毁灭,而是交感,氤氲化生,“生生之谓易”,将相互对立的能量熔炼成一个统一体,这便是炼金(丹)术哲学的核心。“坎离匡郭,运毂正轴,牝牡四卦,以为橐龠”,将相对立的事物放置在乾坤宇宙之中,用毂、轴象征药物水火如车轮般运作,“橐龠”本指风箱,此处暗指事物相食、交感而产生的力量,法轮常转,永不止息,不断地纯化,不断地“修丹返还”,最后“九转成丹”。
如果说“水火匡郭图”用龙虎相吸、雌雄交媾象征金丹形成的根本在于阴阳配合之理,那么“三五至精图”则强调的是金丹的至高无上性。“三五与一、天地至精”,利用五行相生、相克法则,“金水合处,木火为侣,四者混沌,列为龙虎”,中央一“土”为“黄芽”,最后融为一体,升华为丹药(最下小白圈)。这个象征系统是指炼丹术的提纯和修炼过程,生命由最初之混沌,经过水火匡郭的运作,三五的融合,重又踏上一个新的台阶。一个新的混沌之态,但比先前的那个更纯化、更精华。这便是炼丹家的哲学逻辑。强调金丹的至高无上性即是强调人通过对自然规律的把握与运用达到对死亡的征服。大千世界中所有光明的(阳)和黑暗的(阴)力量都活跃开来,并在自身之中统一、完形。
炼丹术的哲学逻辑与核心就这样通过象征来完成。这是一种无意识地表达存在的方式,但生命的直觉却这样从被遗忘的深渊中再生。通过炼丹术士们的诠释,通过那些图形、那些假设与真实的炉火,生命不再是一团杂乱无章的阴影,秩序与新的整合由此而生,得道者必能享用生命的圣境,哪怕只是在寓言的意义上的圣境。
3.炼丹术中的隐名
也许意识到探寻生命的秘密是个冒险的行当;也许人性对永恒事物的敬畏使炼金术士们有所禁忌,所以他们在行文中并不平白直叙,于是隐名成为炼金术中的一大特色。《周易参同契》的隐名系统为后来中国大盛之内丹修炼法提供了许多类比语言。“推类结字,原理为微”,其精微大义,可以意会难以言传,于是比喻性的语言比比皆是。《参同契》本是外丹之书,经内丹之学诠释,歧义更多。正如五代时彭晓著《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序说:“……公撰参契者,谓修丹与天地造化同途,故托易象而论之,莫不假借君臣,以彰内外,叙具坎离,直指汞铅,以乾坤为鼎器,以阴阳为堤防,以水火为化机,以五行为辅助,以真铅为药祖,以元精为丹基,以天地为父母,以坎离为夫妻,互施八卦,驱役四时,分三百八十四爻,循行火候,运周天二十八宿,五列鼎中……”其中比较简单的隐名是炼丹的药物名称:水火、坎离、铅汞、男女、牝牡、青龙白虎等,比较复杂的是它的具体操作系统和独特的时空观念。比如说,《参同契》将炼丹用火同月亮盈亏和五运六气相结合,以月亮的朔、弦、望、晦对应《周易》的卦象,就是有名的《参同契》纳甲法。无论如何,炼丹术繁复的隐名与《参同契》的“活子时”体系不无关系,“我变而不灭”,强调生命能量的运作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之中。这种变化与时间有关,与宇宙有关,与五行生克及“能量场”的转化相关。总之,炼丹术不仅要制造一个“完美的永恒”,炼金术士本身就应是个全才,他应拥有极为丰富的星象学、数学、气象学及化学知识。整个大千都包容在这场准确无误的运作中。“窥天地之窍,盗阴阳之精,识造化之根,辨符应之体,相生相克,进退曲伸,皆在乎掌握,故曰易统天心也。”
(三)炼丹术的时空观念
神仙观的产生源于对社会灾难的逃避。在天地灾难中,产生了女娲炼五彩石补天的神话,以求天地的完整,这给了后来炼丹家们最好的启迪。人间的诸多困境,使他们产生了避世炼金丹的追求,以求人生的自由与完整。长生不死之神仙,即是升飞于灵界与人间的自由无羁的人。这种对死亡观念的征服,则首先意味着对时间与现实空间的挑战。既然他们深信人可以“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死生无始终者为友”(庄子),那么在这种执着的观念中便强烈渗透了他们对现存时空的深刻而独到的反省。
上古时空观体现在“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中,起初“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历八千岁,天地开辟”,生命与宇宙就在这漫长的岁月中酝酿。“如此历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它形象地暗示了时空是运动的,有弹性的,而非静止的,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直到二十世纪初,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才重新强调这种运动与弹性。盘古开天地神话给我们一个不断膨胀的宇宙,而直到当代人们才在此启发下去探寻一个收缩的宇宙,探寻“暗物质”或“黑洞”。
中古的炼金术士们承袭了这种弹性的时空观,他们否定了人们惯常那个现存的、有序的、线性的时空观。“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当升仙的父亲依旧年轻貌美地返回人间时,人世已几经沧桑,面目全非。“洞中”、“炉中”、“壶中”是他们对那个独特空间的界定。在那个独特的空间里,时间也以另一种方式在运作,它更像一种心理时间,可以延缓、停止、收缩或逆转。在这独特的时空里,仙人们享受着独特的自由和快乐的生活。生命也因此而重返上帝的伊甸园,亘古而绵长。
在这种独特时空观的支配下,炼丹家们对炼丹火候的“抽添”与日月星辰的运作有着严格的把握。“日辰为期度,动静有早晚”,“周施十二节,节尽更亲观”,“月节有五六,经纬奉日使,兼并为六十”(《参同契》)……一切都计算得周密而细致,昼夜、节气、四季、日月等等,一切都浓缩反映在炼丹炉火的运作上。在炼丹家们眼中,炼丹过程是一个非常神圣的过程,在炼丹之前他们有神圣和繁杂的斋戒仪式,《丹房须知》中即谈到有择地建坛、祭神开炉、服饰陈设等注意事项21条,炼丹期间则更为严格。实际上,这是他们从这一时空进入另一时空的准备阶段,是对他们心理、生理、能力、智慧等等的一场严峻的考验。一切都必须符合“阴阳之道”与“五行之数”,有些法则是绝对不得违背的。首先是认识天地的法则,然后顺应它,利用它,最后便是借机而逃,也就是超越它,战胜它。借天地之运作,造生命之金丹,这就是炼丹者们的动机与结果。按理说,服一大丹了生死的观念本身就有悖于自然法则,长生有信,不死难求。但从炼丹家们严肃认真而不乏科学意味的探索中,我们仍能感到人之为人的那份神圣。
“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成金亿万年”(《抱朴子》),掌握了自然界的法则,便可以改变自然界。至此,炼丹术由对支配表面事物相互关联的观察而导致对人生终极意义的追究,“每当天地交合时,夺取阴阳造化机”,这是一种对待自然的理性态度,是典型的中国智慧;既不巧取豪夺,也不被动沉沦,而是借机而发,应时而动,把握机会,创造奇迹。金丹,犹如人类命运之中闪闪发光的一次机遇,千百年来,诱惑着我们这些生命的贪恋者、执着者。然而,“事之难者,为之者何必皆成哉?”事业是艰难的,但大炼丹家葛洪的信念却从未有过丝毫的动摇,在他看来,一切只是个时间问题,到那时,生命将以另一种方式长存。
在这个伟大的近乎荒谬的实践中,我们或许能学到些什么,感悟到什么。至少我们能感悟到那些坚韧不拔追求永恒与完整的灵魂。那是一群勇者、梦想家、宇宙及生命模式的再造者,同时也是一群失败者。但这是一份丰厚的遗产,它关涉到我们生命的秘密与诠解。也许你会说他们远离真理的门径,但时至今日,我们并不比他们更有天才,我们依旧是宇宙生命秘密之外的游荡者,门外汉。但至少他们尝试过了,以一种方式,哪怕是以寓言的方式。
不管怎么说,追求生命的自由与轻飏,是我们人类永恒的理想。
二、《参同契》解析
《周易参同契》借《周易》爻象的神秘思想来论述炼丹修仙的方法,将“大易”、“黄老”、“炉火”三者参合,谓修丹与天地造化同途,故托易象而论之。认为万物的产生和变化,皆由阴(坤、雌)阳(乾、雄)的交媾,相须不离,使精气得以发舒的结果。欲求长生不死,必须顺从阴阳变化、掌握坤乾六十四卦运行规律从事修炼。
《参同契》兼及内丹、外丹,是较早论述炼丹炉火的主要著作,但重点是内丹。此书对道教修炼术影响甚大,被奉为“丹经之祖”,对后世内炼思想的影响颇为深远。
《周易参同契》的结构,一般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上篇,系统讲修丹;第二个层次为中篇,论述修丹的关键问题;第三个层次为下篇,对炼丹的归纳总结。
(一)乾坤坎离为《参同契》门户和纲纪
《周易》象数是中国古代定量研究自然、社会以及人体的思维工具。
《参同契》开宗明义:“乾坤者,易之门户,众卦之父母。坎离匡郭,运毂正轴。牝牡四卦,以为橐龠。”
《周易》始于乾坤两卦,《参同契》始于无极,称“体本一无”,无极生太极,称“混沌鸿蒙”,“一者以掩蔽”,“其数名一”,“古今道由一”,“真一难图”,“三五与一”,“抱一勿舍,可以长存”,“都集归一所”。
太极生两仪,《参同契》称“本之但二物”,“雄不独处,雌不孤居”,“物无阴阳,违天背原”,“牝牡相从”,“雄雌相胥”。
两仪生四象,《参同契》称“四时”,“四季”,“青赤白黑”,“青龙”、“朱雀”、“白虎”、“玄武龟蛇”,“肝青为父,肺白为母,肾黑为子,心赤为女”。
四象生八卦,《参同契》说“八卦布列曜,运移不失中”,“三五既合谐,八石正纲纪”。八卦、六十四卦循环往复,成S状运行,在子午间有场向转换。“乾坤括始终”,乾坤在先天八卦图中是首尾两卦。丹法以乾为天门,为上丹天目;坤为地户,为下丹交感宫。
“乾坤者,易之门户”除了说明人体生化过程外,还表示返本还元,有进有出,顺生人,逆生仙。
《参同契》十分注意坎、离,认为:“坎离者,乾坤二用。”坎离是乾坤(阴阳)的运动形式和功用;“坎离匡郭,运毂无轴”是《参同契》最基本的演易法。离为日,坎为月,日月在黄白道带上,运行不止。日往月来,月往日来,没有固定的位置,不但往来不固定,上下也无常位。日月运行,像风箱中气体出入,又像持辐辏毂,车轮常转。《参同契》以此表示人体真气运行的情况,修丹返还的模式。
抽坎填离而复乾坤,即坎卦 与离卦 ,中交互置,便复成乾卦  和坤卦 ,这是修丹的基本模式。大都在气至下丹交感宫之时,或在晦朔之间。
现代有人研究认为:人生之前,大脑和丘脑宛若一家,人生之后,两者判若两途,大脑认识体外世界,丘脑调节自身信息。如果大脑能够收回向内,协助下丘脑,共同管理一身,则不但可以祛病延年,还能发掘人身中隐藏的超常功能。
《参同契》将这个过程,命名为“抽坎填离”。要实现这个过程,要分二步。第一步是“三光陆沉”。所有大脑能够指挥的感觉器官、认识器官,都要收回身中,从外头看来是恬淡虚无、静寂无为,从内部看,却是“其用不休”,努力认识自身的先天信息,认识它的工作程序。在这一步中,人身是乾坤鼎炉,元神元精是离坎药物。
第二步是“赡理脑,定升玄”。鼎炉就设在泥丸之内。这就是《黄庭经》讲的身形诸节均有神,脑神精根于泥丸,一身之神宗泥丸,泥丸九真皆有房,方圆一寸处此中。
大脑和丘脑正好组成一个太极图模式。丘脑为坤,大脑为乾。药物仍是坎离,方法仍是“日以施德,月以舒光”,抽坎填离,“匡郭以消亡”而成纯阳之体(《周易参同契通析》)。
坎离在《参同契》及后世丹书中,还用来象征铅汞、魂魄、命性、雄虎雌龙、金华玉液、金鼎玉炉、金公姹女等。可见坎离及其他卦象是丹法取象比类的重要思维工具。
《周易参同契通析》将坎、离的同义语列表说明(见表7-1)。
(二)日月气候变化的周期与人体
信息运动规律
《参同契》借助日月星辰及一年的气候变化周期,来说明人体信息运动规律。《参同契》引《易传》的话说:“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故以日月比喻,以易数作为研究日月星辰的工具。
太阳在视天球运动的区域叫黄道,月亮在视天球上运动的区域叫白道,《参同契》称之为子午,“天地之雌雄兮,徘徊子与午”。《参同契》言天而指身,所以“黄道”、“子午”、“中”等只是身中任督,并非外物。

 

表7-1  坎离同义语表

 坎 离
卦 坎戊
兑西
坤位
下弦艮 离己
震东
乾家
上弦兑
象 虎龟
黑虎、白虎
黑龟、玄武
兑虎、雄虎
虎之弦气 龙雀
赤龙、青龙
朱雀、赤凤
震龙、雌龙
龙之弦气
     日月 坎月
月魄、月华、月精
月兔、玉兔
下弦半轮月
下弦艮 离日
日光
金乌、日乌
前弦半轮月
上弦兑
五行 金水
金精、水中金、水中银
真水
兑金、坎水 木火
木液、火中木、木精
真火
巽木、离火
五藏 肺白、肾黑 肝青、心赤
铅汞 铅
黑铅、真铅、铅粉
水中金 汞
朱汞、真汞、朱砂
砂里汞、朱里汞、丹砂

 


                    续表
         坎 离 
  魂魄 月魄
地魄
魄 日魂
天魂
魂 
  情性 性、道心 情、人心 
  性命 命 性 
   色 白、素、玉、银、金、黄、黑、
玄 青
朱、赤、丹 
   数 九三郎君
九六 二八姹女
七八 
  男女 金公、素炼郎君
中男、坎男
兑女、少女 姹女、青衣女子、青娥
中女、离女
震男、长男 
  雌雄 雌虎
雄虎 牝龙
雌龙            
  金玉 金华、金精 玉液、玉芝 
  炉鼎 偃月炉
金鼎、坤鼎 流珠
玉炉、乾炉 
  方位 西北
西川
华狱 东南
东阳
扶桑 
1.朔望月——五六三十度,度竟复更始
古人观测天象,首先是太阳,其次是月亮。月亮圆缺,构成—个天然周期,即为“朔望月”。《参同契》:“日含五行精,月受六律纪。五六三十度,度竟复更始。”这里的“三十度”即一月三十日,严格说朔望月周期为29.53天,30天取其约数。
《参同契》将一月朔、弦、望、晦,对应卦象,这就是有名的《参同契》纳甲法。
《参同契》说:“三日出为爽,震受庚西方,八日兑受丁,上弦平如绳;十五乾体就,盛满甲东方。蟾蜍与兔魄,日月无双明。蟾蜍视卦节,兔魄吐生光。七八道已讫,屈折低下降。十六转受统,巽辛见平明。艮直于丙南,下弦二十三。坤乙三十日,东方丧其朋。节尽相禅与,继体复生龙,壬癸配甲乙,乾坤括始终。七八数十五,九六亦相应,四者合三十,易象索灭藏,八卦布列曜,运移不失中。”
八卦纳甲次序为:乾纳甲壬,坤纳乙癸,艮纳丙,兑纳丁,坎纳戊,离纳己,震纳庚,巽纳辛(见图7-4)。
 
图7-4  八卦纳甲图
《参同契》说:“藏隐其匡郭,沉沦于洞虚”,指朔日(每月初一)清晨日月同时从东方升起,称为日月合璧,但月隐而不见。
“昴毕之上,震出为徵”,指初三一线新月,日落前见于太阳东约四十度处,初昏见于西方天际。太阳落山后两个多小时,新月也将西落。如震卦象 ,“昴毕”是西方七宿中的二宿,此借指西方。说明初三新月黄昏出于西方,并非实指新月处于昴毕之上。
“举东以合西,魂魄自相拘。上弦兑数八,下弦艮亦八,两弦合其精,乾坤体乃成”,这里东为离日,西为坎月,魂为日魂,魄为月魄。
初八上弦月,月象上平如弓弦,如兑卦象  ,初一至初八为八日,故数为八,月左平如绳,日落时出现在正南方。
二十三日下弦月,月象也是上平如弓弦,因属下半月,故称下弦,如艮卦象。从十六至二十三,也是八日,故亦称数八.月右平如绳,清晨日出时尚在南方中天之上。
《参同契》言月象变化,目的在于说明人体运动和内丹修炼的过程。
“震受庚西方”,容字号无名氏指明为外丹火候与化学反应进行以及产物升华的关系:“既震卦以明言月初三日,月出西方庚地。爽,明也;庚属震。为坤一受,化为震,是一阳交生。故震以明初一日发火,阳火阳交,当得火气,汞一两变困。二臼阴又起,汞又欲飞。三日阳爻,又伏汞,又欲伏。十五日内,汞一飞一伏,至十五日外,汞半伏,状如月圆满,稍干,未全伏火。”托名阴长生注亦谈外丹火候:“爽,明也,月生三日,而后有明出于西方庚地,火动三日,气方达于器中。当是时也,水亦居庚水为阴,月之象也。谨候月之生,生即知水之动静,故云震受庚西方。”朱元育说明内丹的比喻意义:“至初三日,庚方之上,始露微光,震卦纳庚,进而得一阳,此元性初现,而铅鼎温温矣。故曰三日出为爽,震庚受西方。”为周天功法的火候。
“八日兑受丁”,容字号无名氏借以说明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既兑卦以明,其中兑是西方金。其卦一阴爻在上,二阳爻在下,以二阳爻故月八日,月出于丁。丁者,兑也。言汞得八日火气,金汞相入,成汁,而平未变化。”俞琰指以内丹火候:“月至八日为上弦,昏在南方丁位,其象如兑,应兑卦之纳丁,以喻吾身阳火上升之半也。”
“十五乾体就”,托名阴长生云:“月至十五日,出入东方甲地而圆满,是时金合水于甲地,而受一气,有金之形体。”朱元育述内丹火候:“至十五日,日月对望,阴魄全消.阳魂盛长,其光圆满,昏见东方,乾纳六甲,进而为纯阳,此时元性透露,而鼎中一点灵光,昼夜长明矣,故曰:十五乾体就,盛满甲东方。”
“巽辛见平明”,容字号无名氏以此为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既巽卦以明其减,至十六日,乾一爻为巽卦,一阴爻生,变刚为柔,巽受乾化,故云受统。统,领也,是巽受领也。为十六日,月出于巽,行至辛地,即乃平明,言至十六日光明欲伏其火而成其丹。”彭晓云:“十六转受统者,谓十六日以后,阳光初退,阳符始生也。巽辛见平明者,亦如阳火初进之时,与月生三日同也。”俞谈指内丹火候:“月至于十六日,既生魄,晨在西方辛位,明乍亏,其象如男,应巽卦之纳辛。以吾身之火候言之,则阴受阳禅、峰回路转之时也。”
“艮直于丙南”,容字号无名氏注:“汞至二十三日,如山不动,鱼鳞以成,若作黄白,伏火艮止也。”指反应阶段。托名阴长生谈外丹火候,“二十三日为下弦,月欲尽时,还如初生之象,其时月出艮,至丙南平明,乃以水之候也。”俞琰转指内丹火候:“月至二十三日,为下弦,晨在南方丙位,明半亏,其象如艮,应艮卦之纳丙,以喻吾身阴符下降之半也。”
“坤乙三十日”,容字号无名氏云:“其月三十日,月亏于乙地,乙是坤之位而届于西南,今见乙地东方晦朔交分,从良为坤,故曰东北丧朋……喻铅汞得火交媾后,终成丹而喜也。若为黄白,是一月用功即了;若作大丹,即一年火气毕,小还丹成也。”此说有重视外丹两个分支中之长生大丹、轻药金药银倾向。朱熹云:“三十日第六节之终,全变三阳而光尽,体状于东北,借《易》‘朋’字作‘明’字也。”俞琰落实于内丹:“月至三十日为晦,晨在东方乙位,明尽丧,其象如坤,应坤卦之纳乙,以喻吾身阴符穷尽之候也。”
“魂魄自相拘”,还代表人的识神复印先天元精信息、制作后天元神信息的过程。《参同契》用“坎离匡郭”表示。
“两弦合其精”意指火候、药物、鼎器相合。两弦相合而成纯阳之体,是丹法的重要内容。容字号无名氏注:“诀云:上弦八,金半斤,汞也;下弦八,金半斤,铅花也。”前一“金”字,疑应作“水”,注文指药物金石之份量,朱熹注:“上弦,阳也;下弦,阴也,八日为兑上弦,又进八日,乃成乾体;二十三日为民下弦,又退八日,乃成坤体。”这是指内丹火候,但也是由外丹火候来的。俞琰合鼎、药、火三者而言:“上弦之时,兑卦用事,月生一半之明,故曰上弦兑数八;下弦之时,民卦用事,月生一半之魄,故曰下弦民亦八。合两弦而观之。则乾坤鼎器成立,而药物火候尽在其中矣。”数十家注,亦不出此范围。
丹家所谓:“澄目观察,波里月明堪玩赏;玩月观花,不愧炼石补苍天。”其中内丹观照周期、初机到功成德就周期均可用上、下弦以及八卦纳甲图表示。人的性激素的释放周期(尤其是女性)、情绪变化周期、体力周期、智力周期等,都有近似于朔望月的节律。《参同契》将这种节律以卦象、卦序来表示。
晦朔之间对于修丹至为重要。《参同契》说:“晦朔之间,合符行中。混沌鸿蒙,牝牡相从。”指阴历三十与初一之间,日月合壁,即“坎离相交”。此时是新周期的开始,老周期结束时刻。晦是上月的结束,朔是下月的开始。晦朔之交,是两月之交,是两个周期之交,是产丹的时刻。此时目光返照自身,耳聪回听真息,即可成丹。
《参同契》认为:“四者混沌,径入虚无。”四者指乾坤坎离,即阴阳日月。乾阳、坤阴、离日、坎月,混沌不分,为初始、虚无阶段。说明晦朔之间,日月在黄道合璧——“合符行中”。
“金返归其母,月晦日相包,藏隐其匡郭,沉沦于洞虚”。这里的金是指月魄,母不仅指土,而且指日。月不发光,只反射太阳之光。晦朔之际,月在地日之间,月不能将日光反射到地球,只能反射回太阳,故称“金返归其母”,地球上看不到月亮反射的光,所以“藏隐”、“沉沦”。
《参同契》讲晦朔之间的“沉沦”、“藏隐”,既指月亮,也指太阳。“日月相衡蚀,常在晦朔间,水盛坎侵阳,火衰离昼昏,阴阳相饮食,交感道自然”,日为离火,月为坎水,晦朔之间,出现日食,就好像是水克火。
修丹的关键在于坎离(日月)双双没亡,“坎戊月精,离己日光”,“故推消息,坎离没亡”,这叫“戊(坎)己(离)之功”。坎离没亡,日月薄蚀,比喻神悟、精金的消化。心神好比“日”,其性好飞腾外逸,只有增加人身日月相薄蚀的机会,才能把心神姹女招回,使她和肾精金郎结婚,生子产丹。
“气索命将绝,休死亡魂魄。色转更为紫,赫然还成丹”。这里气指意土;命即周期;休即是死,死也即是休,初级功中指屏息;亡指潜匿不见;魂为日魂,神悟;魄指月魄,精金。此句指晦朔之时,周期结束,意土消失,日魂(神悟)月魄(精金)双亡。黄舆色转紫,此即还丹。
修丹认为:三光陆沉,隐形而藏,像迷失其轨,但正如《周易•系辞》所说“尺蠼之屈,以求伸也”,隐藏是为了上升,隐藏之后就会升上泥丸,以为主君。心神、肾精,两相饮食,俱相贪便,就会产出一线明月,继尔皓朗,升上泥丸。
2.日辰——寅申阴阳祖,出人终复始
前文已述,黄道、白道,《参同契》称之为“子午”,“天地之雌雄兮,徘徊子与午”。《参同契》明言天,暗喻身,所以子午只指身中任督。
古人观测天象,首先注意太阳,动物有的昼伏夜出,有的昼出夜伏。人类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太阳自然是第一个观测对象。将一日划为十二等分,一日的起始定点于子夜,一日之中便是晌午,又叫中午。十二等分叫十二时辰,分别叫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古代时间,各地是不同的。当地时间是用日晷与滴漏确定的。修丹讲的是活子时,即人身气机转变的初始时刻,并不是天文时。但体钟如果调整到和天文钟一致,则有更好的修丹效果。许多丹家主张子、午、卯、酉四时练功,就是为了收到更好的效果。而计算子、午、卯、酉,则不能根据北京标准时,而只能根据当地时。
《参同契》所说,“寅申阴阳祖兮,出入始复终”,主要是指一日的周期。寅是日将升的时刻,申是日将落的时刻,因升而未升,落而未落,故称祖。对于这一情况,《参同契》用屯蒙二卦表示,“屯以子申,蒙用寅戌”,《参同契》所言之日,非天上之日,而是人身之日。
人身之日运行依照《十二经脉昼夜流注歌》: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
申膀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歌诀说明,寅时是肺经流注时间,卯时是大肠经流注时间,辰时是胃经流注时间,巳时是脾经流注时间,余类推。也表明寅时肺经气旺,卯时大肠经气旺,辰时胃经气旺,巳时脾经气旺,午时心经气旺,未时小肠经气旺,申时膀胱经气旺,酉时肾经气旺,戌时心包经气旺,亥时三焦经气旺,子时胆经气旺,丑时肝经气旺。
所谓“寅申阴阳祖”,是指十二正经中,肺寅膀胱申,膀胱与肾相表里,是水之阳。修丹始于调息,目的在于从水中淘金,即先天元精信息中复制出心神可以控制的后天元神信息。另,寅申非指天上寅申,而指身上寅申,即人身之任督。寅进火,循督而升泥丸;申退符,沿任而落黄庭。这是炼己筑小周天中“寅申阴阳祖”的奥义。
3.年时——如是行四时,五行得其理
商周以后,中国以农业为经济主体,重视岁时,《参同契》记载了太阳视周年运动的几种方法。
(1)观测太阳。《参同契》说:“立表以为范”,“立表微刚”。用日表测日影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观察太阳升、降位置,以确定月份。
(2)观测物候。《参同契》说:“榆英堕落”,“老枯复荣,荠麦芽蘖”,“二月榆落”,“八月麦生”。即是观察物候的方法。
(3)观测二十八宿。在黄昏和平旦,观察中天的二十八星宿,或观察东西方地平线上的二十八星宿。《参同契》说的“昴毕之上,震出为徵”“始于东北,箕斗之乡”等都是这种观测方法。
(4)观测北斗斗柄方向。北斗,西方称大熊星座。北斗可用以判断北极。地轴延长线在视天球北部交点叫天北极,离天北极最近的星叫北极星。北极星又叫北辰,《参同契》“辰极处正”即指北极星处天中。北斗七星也被称做天魁、天罡。《参同契》说“二月榆落,魁临于卯,八月麦生,天罡据酉”,《参同契》中讲以斗定春秋的地方很多,如“循据璇玑,升降上下”,“消息应钟律,升降据斗枢”,“要道魁构,统化纲纽”,“关键有低昂兮,周天遂奔走”,“循斗而招摇兮,执衡定元纪”。
一年分四时,四时为四象。《尚书•尧典》提出:“三百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并提出仲春、仲夏、仲秋、仲冬的观测方法。
《左传•昭公十七年》记载“分、至、启、闭”。分为春分秋分,至为夏至冬至,启为立春立夏,闭为立秋立冬。
《素问•六节藏象论》记载:“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而有奇焉。故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岁,积气余而盈闰矣。”“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逸周书•时训解》记载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礼记•月令》提到七十二候名称。
可见到战国时期一年四时、十二月、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已基本具备。
《参同契》重视年时模式在修丹中的运用。讲岁时、气候,目的是论述修丹。《参同契》说:“如是应四时,五行得其理”。“表之以历,万世可循”,“覆冒阴阳之道,……数在律历纪”,“春夏据内体,……秋冬当外用”,“赏罚应春秋,昏明顺寒暑”,“发号施令,顺阴阳节”,“按历发令,至诚专密,谨候日辰,审查消息”,“爻辞有仁义,随时发喜怒”,“四时顺宜,与气相得,……五行守界,不妄盈缩”。
《参同契》强调少时养生,是天人合一观的反映,也是据候抽添的体现。
四时养生总的要求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参同契》大讲天象之理,治国之道,目的是要说明修丹。它说:“元精眇难睹,推度效符证,届则观其象,准拟其形容。立表以为范,占候定凶吉,发号顺时令,勿失爻动时。上察河图文,下序地形流,中稽于人心,参合考三才。动则依卦变,静则循象辞。乾坤用施行,天地然后治。”这段话就是说,宇宙的指令信息眼睛难以看见,只能根据它的符文征候推算效验。有空就要注意观察天象,以便准确地描绘它的形状容貌。利用天文仪器,作为确定季节的准范。推算物候的早晚,预报年成的好坏。安排农事要顺应时令,不要错过太阳在天黄道位置上所显示的变动时机。既要观察天文,掌握节令,安排农活;又要根据地理,搞好土水肥种,还考虑社会因素,合理组织劳力,天地人通盘加以计划。变动时要依照卦象所显示的运动规律,静止时要遵循象辞所代表的涵义。阴阳运动的动态数学模式运用得好,国家就会治理得好。修丹也和这里讲的治国一样,药物火候都难以讲清楚,要自己认真体会、观想,不断总结自己的体会,抽添要根据火候的情况,不仅要考虑自己身体的情况,还要考虑天上的日月星辰的变化,地上天气物候的变化。神与精相交处理得好,修丹就会进步快。
《参同契》特别强调二气、二分的运气方法。它说“二至改度,乖错委曲,隆冬大雪,盛夏霰雪。二分纵横,不应漏刻,风雨不节,水旱相伐,蝗虫涌沸,天崩地裂,天见其怪,群异旁出。”对于修丹,冬至在下丹精田,夏至在上丹神田,天根地窟,“子当右转,午乃东旋,子南午北,互为纲纪,一九之数,终而复始”,必须注意,春分是二月,秋分是八月,正是卯酉时节。“龙西虎东,建纬卯酉,刑德并会,相见欢喜,刑主杀伏,德主生起。二月榆落,魁临于卯,八月麦生,天罡据酉”,正是罢火沐浴之际,如不能处理好,轻则金丹走失,重则走火入魔,正确处理方法,应该是“阴阳得其配兮,淡泊自相守。青龙处房六兮,春华震东卯;白虎在昴七兮,秋芒兑西酉;朱雀在张二兮,正阳离南午。三者俱来朝兮,家属为亲侣。本之但二物兮,来乃为三五。三五并危一兮,都集归一所。治之如上科兮,日数亦取甫”(参见《周易参同契通析》)。
总之,《参同契》重视历法模式,并将其运用于修炼中。
(三)象数符号与丹道
《参同契》在论述丹道(外丹、内丹)时,借助周易的密码符号,以象征药物(人体能量流)、火候(修丹过程)等。
1.人体能量流——药物
人体能量流指练气功或针灸、打太极拳时感觉到的体内流动的暖流,《参同契》称为“药物”、“己身大药”,即指精、气、神,亦称元精、元气、元神。神为主,精、气为客。神为阳,精、气为阴。《参同契》以下列符号象征精气神“药物”。
坎、离——元神为离,元气为坎。体现阴中含阳、阳中含阴之真义。
水、火——元神为火,元气为水。
龙、虎——外丹以汞为龙,以铅为虎。内丹以龙喻元神,虎喻元精。
铅、汞——外丹指炼金丹的两种主要原料。内丹以铅喻元精、元气,以汞喻元神。
戊、己——戊为坎,为元气;己为离,为元神。
戊土,己土;雄土、雌土,戊土为雌土,属阴,为元气、元精;己土为雄土,为元神。日、月——日属阳,阳中含阴,即离,外丹称作“砂中有汞”,内丹指元神;月属阴,阴中含阳,即坎,外丹称作“铅中有银”,内丹指元气、元精。
兔、乌——兔即玉兔,为月,为阴,喻元精、元气;乌即金乌,为日,为阳,喻元神。金蛤蟆、玉老鸦——金蛤蟆即玉兔,指月,喻元精、元气;玉老鸦,即金乌,指日,喻元神。
五、十——五为阳,十为阴,五喻元神,十喻元精、元气。
魂、魄;日魂、月魄;魂,又称日魂,指元神;魄,又称月魄,指元精、元气。
2.炼丹过程——火候
火候,在外丹指烧炼药石过程中火力的旺衰调节过程,又以五日为一候,若干候为一转,至九转便成丹。在内丹指元神与精气相合于任督两脉运转烹炼的过程。火比喻元神,候指炼内丹的阶段。
火候涉及到时间、方法、质量变化、“场”(field)的转换等问题。因为人身能量流的运动是十分微妙的,既看不见,也摸不到,固而不可能用时钟、刻盘来计量,《参同契》借用了《周易》卦爻符号及有关的象数符号来表示,这种象征性比喻不仅形象、生动地标记了“火候”,而且巧妙地解决了时空、质量、场的转换等问题。
复、临、泰、大壮、夬、乾、姤、遁、否、观、剥、坤——为十二消息卦,由复一阳来复至乾阳气鼎盛,从姤一阴居下到坤阴气鼎盛,表示一年十二月的阴阳消息,复为十一月,临为十二月,依次类推。《参同契》借此表示人身能量流的阴阳消长变化。
震、兑、乾、男、艮、坤——此六卦没有坎、离,表示一月的月象,震表初三月象,兑表初八,上弦月象,乾表十五月象,艮表二十三下弦月象,坤表三十月象。《参同契》以此比喻人体能量流的盈虚变化。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一昼夜的十二个时辰,比喻人体能量流循环一个周期。
晦、朔、弦、望——为一月的四个阶段,比喻人体能量流运行的周期。
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为十二音律,可表示一年十二个月,《参同契》常以此比喻人体能量流周期。
木、火、土、金、水——五行,在《参同契》中不指五种元素,而比喻人体能量流。“土”是坎离药物的另一名称,表示人体总的能量流。木、火、金、水与东、南、西、北,青、赤、白、黑,春、夏、秋、冬一样表示能量流的时间、方位、质量变化,生克关系以及“场”的转换。
这些符号象征丹道火候。
每组符号指一个周期,即“一周天”,可称“周天火候”。
《参同契》“周天火候”不仅指时间,而且指方位。《参同契》是时空统一的四维模式。也可以说,能量流运动的方位可以用时间表示,能量流运动的时间也可以用方位表示。如可用春、夏、秋、冬表示东、西、南、北,也可以用东、西、南、北表示春、夏、秋、冬;可用子、午、卯、酉表示北、南、东、西,也可用北、南、东、西表示子、午、卯、酉。
这些符号还代表了量的积累和质的转变。如十二消息卦由复到乾是阳气渐升的量变过程,由乾到姤则是阳气极盛而阴气开始出现的质变过程。
用《周易》象数符号还解决了“场”的转换问题。人体能量流是一个矢量,并不总是朝同一方向运转,在不同的时间,其流注的方向也不相同,《参同契》认为子时开始的一瞬间与午时开始的一瞬间会“坎离易位”。
《参同契》是“活子时”体系,即人体能量流产生和运行周期的时间,不是死的、绝对的、无条件的,而是活的、相对的、有条件的,不是不变的,而是可变的,它随锻炼程序和人体内部机能的变化而变化,能量流在子时开始和午时开始所运转的方向恰恰相反,这种相反的能量流运动必然导致“场”的转换。
《参同契》体系中的时间不是顺流之波,而是可正可反,可顺可逆的。时空的可逆性是生命科学的奥秘之所在。正如方士所强调的:“顺为人,逆为仙,只在其中颠倒颠。”
《参同契》用东、南、西、北等符号表示“场”的转换。邵康节《恍忽吟》云:“恍忽阴阳初变化,氤氲天地乍回旋,中间些子好光景,安得功夫入语言。”即是关于亥时刚结束,子时刚开始的时候,阴阳变化和“场”(field)的转换的切身体会和形象表达。《参同契》借用五行的木、火、金、水,以及它们的生克关系表示质量变化和“场”的转化,《参同契》中篇说:“金水合处,木火为侣。”木火为一类,金水为一类。如果以一年作比喻,则木火金水分配于春夏秋冬,亦即冬至以后属木火,夏至以后属金水。如果以一日为喻,则子时开始以后属木火,午时开始以后属金水。
东、南、西、北,春、夏、秋、冬,木、火、金、水,青、赤、白、黑等实为《周易》四象,即少阳( )、太阳( )、少阴( )、太阴( ),从少阳至太阳为量变,从太阳至少阴为质变,从少阴至太阴为量变,从太阴至少阳为质变。从少阴至太阴为量变,从太阴至少阳为质变。从太阳至少阴、从太阴到少阳又代表人体能量场的转化。
3.人体能量流的修炼——采药与进火
丹道修炼分为“采药”、“进火”两步,《参同契》在论述修炼的步骤、方法时,同样借用了《周易》象数符号。
坤复之际、西南之乡、亥子之交、晦朔之间——比喻丹药(人身能量流)的时位。象征“采药”、“炼己”、“筑基”、“交媾”。这些符号体现了《参同契》时空统一的观念。坤复之际,坤 为全阴交,复 为一阳居下,由坤卦全阴交到复卦一阳来复,表示丹药产生,故称“生药”。
西南之乡,按李时珍《奇经八脉考》解释,为“坤地尾闾之前,膀胱之后,小肠之下,灵龟为上,此乃天地逐日所生,气根产铅之地。”西为阴、南为阳,西南之间为一阳渐生。表示丹药初生。
亥子之间,亥为阴支,子为阳支,亥子之交为由阴生阳,表示生药。
晦朔之间,《参同契》解释:“晦朔之间,含符行中,混沌洪濛,牝牡相从。”晦为阴,朔为阳,晦朔之间,一阳渐生,亦象征丹药初生。
复临之间、东北之乡、子丑之会、月明之时、箕斗之乡——比喻丹药(人体能量流)逆而上行的时位,象征“进火”、“起火”、“进阳火”。当丹药进入督脉,要用加强意念和吸气方法使丹药逆而上行。人体能流积累至一定程度,由量变引起质变,会发生人体场的转换。
复临之间,复 为一阳居下,临 为二阳居下,从复到临表示阳气渐升。象征人体能量流由下往上运行。
东北之乡,《参同契》说:“始于东北,箕斗之乡,旋而右转,枢轮吐萌。”东北为二十八宿中箕、斗之乡,由北而东是一个上升过程,在先天八卦方位中,北为坤卦,东北为震卦,阳气上升。故《参同契》以比喻“进阳火”。《翠虚篇》说:“有一子母分胎路,妙在尾箕斗牛女。”俞琰说:“丹法火临于丑,则驱回尾穴连云焰,赶入天简直上奔。”以形象的语言描述了“进阳火”的过程与地位。北宋•邵康节称之为“天根”,而与“月窟”(退符)相对,他在《击壤集》中说:“耳目聪明男子身,洪钧赋与不为贫,须探月窟方知物,未蹑天根不识人,乾遇巽时观月窟,地逢雷处识天根,天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其中“地逢雷处”指坤(地)震(雷)之间,即东北之乡,箕斗之乡,象征进阳火。清代黄宗羲在《易学象数论》中说:“康节因先天图而创为天根月窟,即《参同契》乾坤门户牝牡之论也。故以八卦言者,指坤震二卦之间为天根,以其为一阳所生之处也。”
子丑之会,在地支中,子为第一,丑为第二,表由少至多,由小到大的积累过程。故以此喻进火。
月明之时,为阴历初三日,是月亮由晦暗至光明的起始,以此喻进阳火。
乾巽之际、西南之乡、巳午之会、既望之时——比喻丹药(人体能量流)顺而下行的时位,象征“退符”、“退阴符”。丹药进入任脉,要用放松意念和呼气方便使丹药顺而下行。这是“进火”进到一定的程度,量变引起质量,能量场的转换。
乾巽之际,乾 为纯阳爻,巽 为一阴居下,表示阳气开始消退。象征人体能量流由上而下运行。邵康节称之为“月窟”,说:“乾遇巽时观月窟”,“乾遇巽时”指退符。黄宗羲在紧接着“天根”之后说:“指乾巽二卦之间为月窟,以其为一阴所生之处也。”
西南之乡,在先天八卦中,南为乾卦,西南为巽卦,阳气下降。此指退阴符。
巳午之会,在一日十二时辰中,巳为阳时之终,午为阴时之始,巳时进阳火,午时退阴符。
既望之时,阴历十六为既望,此时月亮由十五(望)盈满而始转为亏损,故《参同契》以此喻退阴符。
《参同契》以一日为喻,子、丑、寅、卯、巳六个阳时为“进阳火候”,午、未、申、酉、戌、亥六个阴时为“退阴符候”。
《参同契》论丹道室秘难解之处,正在于这些象数符号,理解了这些符号,是登堂入室的第一步。
第八章  内丹修炼的四个过程
内丹是道教修炼的重要方术。与外丹相对而言,内丹之名出现在外丹之后,始见于隋代。但直至南宋以后才开始逐渐盛行。
内丹借用外丹术语,以人体某些部位为“炉鼎”,以精、气为“药物”,以元神为“火”,以元神与精气相合于任督二脉运转烹炼为“火候”。鼎器、药物、火候为内丹三要。
内丹修炼分四个阶段。
一、筑基
筑基为内丹修炼的准备阶段。要求填亏补虚炼好身体的精、气、神三宝,炼养得充充盈盈,达到精足、气满、神旺的“三全”世界。就好比建筑高楼首先要打好地基,一般要经过一百天的时间,故称“百日筑基”,其实不一定每人都须“百日”,有人可能长一些,有人可能短一些。
筑基的关键在于“炼己”,就是要把自己思想上的杂念尘垢,拂拭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明代伍冲虚《内炼金丹心法•炼己》:“己即我静中之真性,动中之真意,亦为元神之别名也。”
炼己的方法是断除声色,省却应酬,使耳目归于清净,杂念消于未萌。炼己的过程,即是筑基的过程。只有收视返听,清心寡欲,才能培炼元精、元气、元神,达到三全境界。
二、炼精化气
炼精化气,又称小周天、百日关,即将精与气合炼而成为气,达到“三归二”。其法初步是贯通任、督二脉,打通“小周天”。即用意念的力量使精化气,复使气自会阴、尾闾溯夹脊上达泥丸,再下降丹田,如此反复运转,称为“河车通”。
炼精化气又称“初关”。具体功法即“小周天”。因炼精化气小周天以意领气的循行和后天八卦有关,而后天八卦又以坎离代表人体心肾、水火,在十二地支为子午,在方位为南北,所以“小周天”又有“坎离交媾”、“取坎填离”、“水火既济”、“心肾相交”等名称。小周天亦称“子午周天”。
小周天功就是要通过子午周流,打通任督之法,取坎填离而为乾坤,恢复先天八卦元气。小周天功法又分以下层次。
(1)调身:修炼周天功一般采用坐姿,又分双盘坐、单盘坐、自然坐几种。
调整坐姿后,挺直腰背,放松全身肌肉,微闭眼睛,合上双唇,舌抵上腭,调匀呼吸,处于自然状态。
亦可采用仰卧身姿,枕头不宜太高,以2寸为宜。其他要求同坐姿。
(2)调药:“药”指精、气、神,调药即调精、调气、调神。精气调,则精满自然化气,气满自然生精,精满气足则神自然旺。
调药的关键在于“凝神入气穴”,凝神即澄神息心,使意念若有若亡,气穴即下丹田。意念、神气澄息后自然凝聚于下丹田。
凝神入气穴,且感到活子时来到,说明药物已在下丹田产生,后天之精转为先天之精。
(3)产药:周天功所产药物,一般分为外药、内药、大药三种。
药为炼精化气阶段先后产生的药物,大药为炼气化神阶段由内外两药相合凝成的药物(参见图8-3)。
活子时到来,说明外药已经产生。与“活子时”相对的有死子时、正子时。死子时指夜半23~1时一阳初生之时。正子时产生在小周天功法纯熟进入大周天功法之时,机体所产生的“六根震动”景象。活子时,为小周天功法中随时随地在恍兮惚兮的梦冥之中,感到光透眼帘,周身和畅、气穴暖融、阳物勃举之时。
外药活子时,为小周天运转之初由内而生的先天真阴祖气。要注意,活子时要在先天精气充盈之时自然来到,不可刻意追求,不可揠苗助长。在“活子时”时还要及时采药入炉,不可有丝毫邪念沾染,不能烦扰先神祖气,以防走火入魔。
(4)采药:外药一旦产生,就需要及时采药人炉,急速用武火使外药归于气穴,即用加强意识的方法,使真种子(外药)及时归于炉中,不使走失。采药之诀,即“火逼金行”。火指神,即意念,金指肾中的精气。简言之,即加强意念作用,使产生的内气暖流感觉向下向后行。加强意念的方法,又称聚火之法,用“撮、抵、闭、吸”四字诀,使内气走上督脉。其诀为:“撮提谷道,舌抵上腭,目闭上视,鼻吸莫呼。”
同时,还要掌握意念运行的火候,不可太过亦不可不及,要使所采之药老嫩适中,以利于进一步炼制成丹。
(5)封炉:小周天功法,多以下丹田为炉,泥丸宫为鼎。合称炉鼎。经过采药之法,把“外药”采进下丹田的炉中之后,需要及时封固,不使外驰。
封固不仅在于封固被采入炉中的外药,而且要及时温养,温养需要文火,将神、气俱伏于气穴。然后再次“火逼金行”,运药烹炼,待其有行动之机,则周天武火,自此起伏。
文火,指在意念作用下,呼吸微缓,不使其间断,“若守若存,勿亡勿助”。所谓武火,指呼吸紧重,匀细深长,“绵绵不断,息息归根”。文火用于温养,用于沐浴;武火用于采取,用于烹炼。
外药入炉封固温养,再次火逼金行。此次火逼金行以呼吸为主,对药物进行起运烹炼;而上次火逼金行,则是以意识之火为主,把“药”及时采进炉里。两者有所不同。
(6)运炼:即把采入炉内、经过温养后逼进任、督两脉的外药(先天祖气),用进火退符的周天之法炼成丹母,共运炼三百息、三百候。
任脉为循行于颈喉胸腹主中线的经脉,总任一身阴经,故称“阴脉之海”。督脉为循行头项脊背正中线的经脉,总督一身阳经,故称“阳脉之海”。
用武火将经过温养的药物出炉升鼎,从下丹田的炉里通过炉后两个小孔,经尾闾送进督脉,然后进阳火、退阴符,进行周天运炼,即为小周天功法。
小周天运炼,使任督周流,督升任降,如环无端,具体路线为:药物经下丹田后两个小孔下降,过会阴,经尾闾而接入督脉,又从督脉贯脊上行,入泥丸宫,然后从泥丸出头面正中降至鼻唇,又经鼻唇下交任脉,由下唇凹陷处的承浆穴下颈,沿胸腹正中线下行,回到下丹田。如此由督入任,督升任降,周流一周,就是一个小周天,亦名“河车搬运”。
小周天药物烹炼过程,要经过“三关”、“上下鹊桥”、“三丹田”(见图8-1)。
 
图8-1  大药过关图
三关——尾闾关、辘轳关、玉枕关。尾闾关在脊柱骨的最下端,其地有长强穴;辘轳关又称夹脊关,其关在背脊正中,当俯卧睡时,两肘尖连线的正中;玉枕关在脑后正中发际枕骨下端,在两侧风池穴之间。此三关为药物运炼过程中三处险而难通之处,由尾闾到泥丸的督脉,运药时称为河车之路(张紫阳《奇经八脉考》)。三关为河车上升之路,由尾闾到夹脊。细步慎行,如羊驾车之轻柔;由夹脊至玉枕,巨步急奔,如鹿驾车之迅捷;由玉枕至泥丸,大力猛冲,如牛驾车之奋进。三车与三关所指位置略有不同(图8-2)。
上下鹊桥——上鹊桥有两个,一在两眉之间的印堂,一在鼻窍处;下鹊桥也有两处,一在尾闾,一在谷道处。两者都是一实一虚,行小周天功法,当“药物”流经上鹊桥时,要舌抵上腭,如此则任、督架通,周流不息。而其“药物”容易走失之处,则为下鹊桥的谷道处。其走失的信号为肛门矢气(放屁),当“药物”运经下鹊桥时,不要忘了撮提谷道,以防走漏。
三丹田——位置都处在任脉通道上。脑为髓海上丹田,心为绛宫中丹田,脐下三寸为下丹田。下丹田,为藏精之府;中丹田,为藏气之府;上丹田,为藏神之府。
(7)火候:在内丹功中指用元神与精气相合于任督二脉运转烹炼,亦指用元神、精气运转烹炼的时机与程度(见图8-2)。
 
图8-2  周天火候图
在内丹修炼中每一步都有火候。《修真后辨》分为:内火候、外火候、炼药火候、合丹火候、修性火候、修命火候、文烹火候、武炼火候等。
刘一明《悟真直指》说,金丹全靠火候修持而成,火为修持之功力,候为修持之次序,采药须知迟早,炼药须知时节。
火候进退是周天烹炼的关键。“进”指进阳火,当药物进入督脉后,用加强意念和吸气方法,使之逆而上行。“退”指退阴符,当药物通过泥丸宫行将交入任脉时,用放松意念和呼气方法,使之顺而下行。
进阳火,除去卯时沐浴,主要在于子、丑、寅、辰、巳五阳时进行,其法于五阳时中意守丹田,行吸气着重而长、呼气自然而短、把呼吸的重点放在吸气之上的火候法,呼吸次数按“乾用九而四策之”,以子、丑、寅、辰、巳各升36吸,每36吸为一时,五阳时共得180吸,此刻气机正合升至乾顶泥丸,即完成小周天进阳火程序,可转为退阴符。
退阴符,除去酉时沐浴,主要在于午、未、申、戌、亥五时进行,其法于五阴时中意守丹田,行呼气着意而长、吸气自然而短、把呼吸重点落在呼气之上的火候法。其呼吸次数是按“坤用六而四策之”的原则进行,以午、未、申、戌、亥各降24呼,每24呼为一时,五阴时共得120呼,此刻气机正合由泥丸回降至下丹田,则“小周天”退阴符事告毕,完成了一小周天的气机升降。
(8)沐浴:指在炼药进火退符过程中的“息火”和“停符”。是调节火候的一种方法。“卯时沐浴”,“酉时沐浴”。即进阳火至卯宫时,不进火;退阴符至酉宫时,不退符。不进火、不退符即呼吸无心,略事休息,以便温养。
具体方法为:活子时来到,先天祖气从丹田由尾闾循督脉逆行上升,行吸气着意而长、呼气无心而短的进阳火候时,当进阳火的功法由于历丑,经寅达卯,至卯时则神往夹脊,把吸武呼文的火候和调为毫不经意的自然呼吸,待自然呼吸三十六次后,“卯时沐浴”之功告毕,此时又须把毫不经意的自然呼吸改为吸武呼文的进阳火候,直至最后完全进阳火的辰、巳火候,使气抵泥丸宫(午时)而交入退阴符候,退阴符候时,气从泥丸循任脉下降,行呼气着意而长入,吸气随意而短,当退阴符候的功法由午历未,经申达酉,至酉时则神往黄庭,把呼武吸文的火候调和为毫不经意的自然呼吸,待自然呼吸二十四次后,“酉时沐浴”之功告毕,。又把毫不经意的自然呼吸改为呼武吸文的退阴符候,直至最后完成退阴符的戌、亥火候,使气归抵于下丹田。
(9)停火:又称止火,指炼运火候百(如加上卯酉沐浴则为三百六十候)届满,阳光三现(两眉印堂三次出现闪光)之时,要及时停止火候,停止河车运转。火候已足,下丹田结成珠黍样的丹田黄芽,如不撤去火候,就会药老丹伤。
止火以后,即转入“炼气化神”的大周天阶段。
小周天功法九个层次,可简单归结为“采”、“封”、“炼”、“止”四个过程。完成炼精化气小周天功一般需一百天,故称“百日关”。
三、炼气化神
炼气化神又称大周天、中关、十月关。
小周天在于将精与气合炼成为气,达到“三归二”;大周天在于将气与神合炼,使气归神。达到“二归一”。
大周天又称“乾坤交媾”、“卯酉周天”。经后天八卦取坎填离之后,由离南(午)坎北(子)转变为乾南(午)坤北(子),而原来后天八卦的坎离两卦,已分别转到了东卯西酉的方位,由丹术重视坎、离两卦,故以此位置称大周天为“卯酉周天”,称小周天为“子午周天”。与小周天用后天八卦相对,大周天采用先天八卦图式。
小周天是有为阶段,在炼化两过程中必须真意为媒,使二五妙合,铅汞成丹。大周天则是由有为过渡到无为阶段,化气为神,使二化为一,使元神纯阳可以出景。此大周天阶段,又喻为养胎,入十月关后大周天工夫,实际即是入定功夫。气由微动到不动而尽化,真意运用由双目观照到无觉,此时由定生慧,入六通灵境,果能慧而不用,转识成智,则胎圆可证,阳神可成。
大周天具体作法:自然坐姿,或盘膝坐式,坐定之后,调节意识活动,从左前人体内运于脐轮,神与气合,真气流盈于丹田,由小而大,由大而小,不断精炼。
然后精气流在意念导引之下,上至漩玑穴,向左臂打因而下,至曲池,经内关逆掌以及指尖,出手臂至手臂外关,上肘逾肩井,上大椎而下,出尾闾。
由下复上,过玉枕,达昆仑泥丸至面部,过鹊桥,降重楼,经胃口过脐,至玉柱,复到气海,行于右腿,历膝关,穿足背,至趾间转涌泉踵后,上运过阴谷,通过尾闾,复至顶门。
如前下鹊桥,依次到左腿,如循右腿经脉一样,下落涌泉,贯尾仓而下摄元海。如上真气循经贯注一周。
大周天炼气化神即把在小周天中炼成的丹母送进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将它炼成精、气、神三宝合一,能量无比的“大药”。
大周天运行凝炼的路线为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十二经脉外行四肢百骸,内系五脏六腑,阴阳经脉彼此沟通,两两相合,从而构成脏腑、阴阳、表里相合的关系。其十二经脉的名称和前后流注,衔接沟通的顺序依次为: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络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奇经八脉名称为:冲、任、督、带、阴跷、阳跷、阴维、阳维。
内丹炼化精气,应掌握一阳之气生发的天然时机,于“正子时”起身炼精,采药归炉,此为产大药之时,亦即大药完成的生理信号。《仙佛合宗》说:须知大药生时,六根先自震动。这时丹田火炽,两肾汤煎,眼吐金光,耳后风生,脑后鹫鸣,身涌鼻搐一类,为得药之景,所得即为大药,这一时刻即叫“正子时”
“正子时”是与小周天功法中“活子时”相对的内丹术语。“正子时”中的“炉鼎”与小周天“炉鼎”不同。小周天以下丹田为“炉”(大炉),上丹田为“鼎”(大鼎);大周天以下丹田为“炉”(小炉),中丹田为“鼎”(小鼎)(见图8-3)。
 
图8-3  大小二鼎、内外二药图
当大周天正子时采药入炉升鼎后,所用火候,更以“绵密寂照”为上乘功法。其法,就意念言,最要心中寂寂观照,常定常觉,听凭中丹田和下丹田鼎、炉里的“大药”上浮下沉,氤氲灵活;就呼吸言,亦须一任自然往来,密密细细,沉而调匀,来
 
图8-4  内经(景)图
不得半点儿的粗急。如此日久功深,待至神气凝成“圣胎”,就可过渡到“上关炼神还虚”的最后阶段了。
内丹功法精气运行的过程称为“河车搬运”。河车分为小河车、大河车、紫河车。小河车为元气从肾传肝,从肝传心,从心传脾,从脾传肺,从肺传肾的五行循环,周而复始,“龙虎交战”而变“黄芽”的过程。
大河车为元气从尾闾开始,历经督脉的下、中、上“三关”,任脉的上、中、下“三田”,“抽铅填汞”而成“大药”的过程,亦即“小周天”收功、“大周天”起始阶段的功夫。紫河车为“紫金丹成”时的高级阶段循环功法。此时“纯阴下降,真水自来;纯阳上升,真火自起。一升一沉,相见于十二楼前,颗颗还丹,而出金光万道,为紫河车也”(《西山会真记》)。
完成中关炼气化神一般需三百天,故称“十月关”。
四、炼神还虚
炼神还虚为上关,又称九年关。
炼神还虚为道教全真修炼法最高境界,有融合儒、释、道之妙。
炼神还虚的“虚”指超越语言思虑,与道合为一,与宇宙同体,入于虚空,故在丹经中常以“〇”代虚。所谓“九年”,借用佛教禅宗达摩面壁九年的典故,以喻此阶段纯入性功,常定常寂,一切归元。
这一阶段,应将意守的重点由中丹田转到上丹田泥丸宫。以天地宇宙为“鼎”,以上丹田为“炉”。其时炉中自守,主要为由“大药”而化成圣胎的“婴儿”。“婴儿”需要哺乳、抚养、训练,故而对于此时一连串的功法,纯由意想而成,以达“出神”而趋于物我同化、常定常寂、一切归元的目的。
通过大丹在头部丹田温养而发生质变,可以开天目、天顶门、移情易性,能够和自然界及他人进行多种常人办不到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对自然和社会及自我的认识发生根本的变化,出现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通等六种神通功能,能够高度适应自然和社会的变化,亦能够使自然和他人产生一定的变化。
后  记
如今,“同志”这个称谓似乎正在淡出历史,但每每深思之,又觉得只有“同志”一词能质朴而深刻地表达出这凡人世界中一种与众不同的高尚而热烈的情感。因为它意味着共同的理想,意味着大爱,而非卑下的私情,意味着人们可以不曾谋面,也能够前赴后继地走在同一条道路上。
我和彭贤之间虽也有女性间的关爱,但更多的是共同理想的契合和一种英雄主义的相互赞美。我们视传播东方生命之道为己任,并为此而一次次地设计我们未来事业的工作方针,我们想过在互联网上高扬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旗帜,想过办系列文化讲座,想过办自然疗法大型诊所……但,我们从未想过一起写一本书。
替我们达成这意外之喜的是中国书店出版社发起组织、由张其成博士后任主编的易学文化丛书,尤其是在张主编的悉心指点之下,我和彭贤共同完成了这本小册子,其中第一、三、五章和第四章的第一部分内容由彭贤撰写。
我和彭贤都是认真的人,我们一致认为这本书是我们未来一切工作的指南,我们一直希望弘扬的东方生命之道的主弦律即在其中,它饱含了我们众多可以坐而论道的朋友们的期望。
最后,我们还想特别表示,对提供给我们知识、经验和启发我们产生新的思想的所有作者、老师和朋友们的感谢。虽然我们没有单独列出长长的参考书目,也未一一提及让我们受益无穷的老师和朋友,但在我们的书中,字里行间都闪现着你们的身影,我们想说:“在我们的心里怀着对你们深深的尊敬和感念,在这条从远古到未来的生命修炼之路上,你们是我们的先行者,为此,我们也想代表我们的读者向你们表示感谢!”
关于修炼,我过去只承认心灵的陶冶。忽视并痛恨肉体的局限性,当心境渐趋平和后,我才深悟,人生可贵之处,不仅在于“真法难闻”,更在于“人身难得”,只有心、身共同发展进化,人类才能有一个完满而非畸形的未来。
苦难而伟大的贝多芬曾经说过:“能把人生活上千百次,真是多美。”凡理解生命,热爱生命,走在向上向善之路上的人们,我们愿与你们同行!

曲黎敏
1998年9月18日于北京

  • 上一篇文章: 曲黎敏:《黄帝内经》笔记

  • 下一篇文章: 挑出曲黎敏养生书的135个错误:从头到脚有毛病
  •    
    [注:标题搜索比内容搜索快]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TEMP[126]

  • SAE001[93]

  • 高光谱成像基本原理[68]

  • 蒸汽火车解剖图[79]

  • 星球大战死星解剖图集 star wa…[86]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外媒:正在唤醒中国的习近平[340]

  • 中国反伪科学运动背后的CIA黑手…[517]

  • [转载]袁隆平真言:中国最大的…[698]

  • 台专家:当年我们造IDF时 大陆…[591]

  • 旅日华人:中国严重误判日本民…[596]

  •  
     相 关 文 章
  • 孙星衍:神农本草经[177]

  •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163]

  • 王长松《伤寒杂病论》养生智慧…[200]

  • F·巴特曼:水是最好的药II:水…[174]

  • F·巴特曼:《水是最好的药》[191]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 晨光科技        站长:璀璨星辰        页面执行时间:421.88毫秒
    Powered by:MyPower Ver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