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晨光科技 >> 文章 >> 新闻、背景、评论等 >> 军事 >> 正文  
  台退役中将:大陆超远程雷达是反航母作战的关键         
台退役中将:大陆超远程雷达是反航母作战的关键
[ 作者:佚名    转贴自:http://www.81tech.com/2010/0403/24206.html    点击数:76    更新时间:2010/4/10    文章录入:admin ]
[注:本站登载的某些文章并不代表本站支持或反对其观点或肯定其真实性]

台退役中将:大陆超远程雷达是反航母作战的关键

来源:中青在线-青年参考

大型雷达阵列成为军事强国军事体系的重要环节。(资料图)

今年3月,《解放军报》等官方媒体集中披露了东海舰队某部列装新型雷达的情况,报道中提及“(敌)舰载机刚飞离甲板,就被新型雷达捕获”,这引起了外界的种种猜测。巧合的是,当月出版的香港《亚太防务》杂志,也刊登了题为《颠覆游戏规则的武器》的文章,作者、台湾海军退役中将兰宁利分析称,中国大陆部署的天波和地波超视距雷达(或称超地平线雷达),使反航母作战进入实质阶段。

可监控数千公里外目标

兰宁利在文中强调,解放军在“如何打航母”的问题上已跨越理论阶段,进入实际部署阶段,其关键一环就是建设远程雷达站。“中国目前的研发重点是对海上目标的持续追踪。……虽然找到一艘航母被比喻为‘大海捞针’,但这个目标有一些特征,包括雷达反射截面大、会发射无线电波、被飞机包围等。寻找海上最大的雷达反射目标往往会找到最大的船,而这最大的船通常就是一艘航母”。

文章称,超地平线雷达系统是解放军反航母作战的关键一环。中国大陆很早就开始发展这类装备,1970年,第一部天线长达2300米的试验型雷达完成。外界猜测,这部雷达的接收站距发射机100公里,它于频率较低的部分(3到30兆赫)发射脉冲,经电离层反射后由上而下照射目标。进行广区域监视时,其探测距离可达3000公里。

兰宁利还援引美国“环球战略网”的报道称,长期以来,解放军秘密研制的超地平线雷达(OTH)可能已取得重大突破,具备探测航母等大型舰船的能力。中国目前至少已拥有两种超地平线雷达系统,其中之一部署在东南沿海。当然,超地平线雷达最大的缺点是精度不足与易受干扰,但中国科研人员有信心予以克服。

对付隐身飞机也有效

尽管兰宁利一再强调超视距雷达对反航母作战的重大意义,但从理论上讲,这种雷达并不只是针对水面舰艇。它的原理是利用电磁波在电离层和地面之间的反射(所谓天波雷达)或电磁波沿地球表面的绕射(所谓地波雷达)传输高频能量,从而探测到地平线以下的超远距离运动目标。由于其波长达到几十米,因此对付隐身飞机也有效。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地波雷达在跟踪航母方面并无太大优势。因为能量消耗过大,多数地波雷达的探测范围只有几百公里。同时,由于其地面设备庞大,目标明显,地波雷达可能还没发现航母,就已遭到航母舰载机的攻击。  

此外,用天波雷达参与反航母作战,也存在相当的局限性。天波雷达的波长很长,定位精度差,通常在几十公里左右。如果用这种雷达为反航母导弹提供目标指示,显然不具有很高的可靠性。事实上,天波和地波超视距雷达只能作为对航母进行早期预警的辅助工具,反航母作战必须有海洋监视卫星等更精密的探测手段予以配合。

超视距雷达不光中国有

中国并不是第一个部署超视距雷达的国家,也不是发展最快的国家。美国詹姆斯敦基金会的《中国简报》早在2005年就声称,中国从俄罗斯进口过一套地波雷达,探测舰船的最大距离为300公里,探测飞机的最大距离为200公里。实际上,俄罗斯在超视距雷达研究上有着悠久历史,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美国人的尝试更早,1961年,美国海军研制成功探测距离900至4000公里的“麦德雷”天波雷达,首次证实超视距雷达的威力,它可在洲际导弹发射后1分钟发现目标,3分钟内提供预警信息。一些欧洲国家也拥有类似装备。

由此可见,一些媒体不谈俄罗斯超视距雷达的历史悠久,也不谈美国超视距雷达可用于导弹防御,只是盯住中国超视距雷达加以炒作,显然是偏颇的。(特约撰稿 马兰)

 

超大型相控阵雷达站可以监控远在数千里外的导弹目标。图为美国军方的大型相控阵雷达。

解放军某新型雷达服役 巨大威力震撼全军专家

来源:科技日报

http://www.81tech.com/2010/0326/23799.html

美国的大型陆基预警雷达(资料图)

近日,记者对我军新型装备——某新型雷达形成战斗力情况揭秘,在某部队,数十名来自全军的专家教授,被这套新型雷达产生的巨大威力和官兵驾驭这套新装备的精湛技艺、高昂士气所震撼……这些新型新装备的相关人才就是由空军雷达学院培养的。

紧迫感催生变革蓝图

为部队新装备应急培养合格人才是加快学院创新发展的“金钥匙”,是推动学院建设发展的大好机遇。该院党委决定大胆抢抓机遇、迎难而上。该院党委旗帜鲜明:凡是对学院转型建设有利的事,我们都要大胆地去探索;凡是对提升部队战斗力有益的事,我们都要勇敢地去尝试!

逼人的形势、严峻的挑战,使该院党委“一班人”对新装备人才应急培训改革产生了强烈的紧迫感。要放眼世界军事发展的大势,谋划学院发展改革的蓝图,坐、等、靠的“守株待兔”思想是必定要失败的。靠什么力量才能赢得上级机关和部队官兵对我们的信任?靠科学技术的力量!党委最后统一了思想:必须发扬“吃螃蟹”精神,啃下这块硬骨头!

一个探索新装备人才培养工作在该院上下全面打响。

敢于涉足未知领域求突破

“既要取得‘撒手锏’装备人才培训的‘资格证’,更要当好提升部队战斗力的领路人。”学院常委带领专家教员调研组兵分数路,“前伸”到装备生产厂家学习取经,做好新装备教学能力储备,缩短新装备形成教学能力时间。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提高人才培养的前瞻性,实现了教学内容与新装备“同频共振”。

“后延”到部队岗位需求。他们打破学科壁垒,在全院精挑数十名教员形成应急人才培训方阵,充实到部队一线学习锻炼,实现课堂教学与部队人才岗位需求的无缝链接。

该院电力工程教研室张友荣主任下部队发现某新装备制造厂在装备设计上存在缺陷,甚至有安全隐患。部队领导迅速责成厂家技术人员赶到装备现场,张主任结合装备故障隐患点进行具体阐述并及时督促整改,避免了安全隐患,提高了装备可靠性。

送出一批“教书匠”,引进一批“专业通”。新装备人才培养道路上的一个个“拦路虎”逐步被扫除,部队官兵对该院教员也刮目相看,主动上门求助该院教员技术支援。原想打“退堂鼓”的教员也主动请缨担当新装备人才培训重任,人才培养工作迎来了新的喜人局面。

装备先进机载相控阵雷达的空警-2000(资料图)

新装备教学焕发勃勃生机

日前,记者在该院陆基预警监视装备系观看了该新型雷达装备与阵地部署示教沙盘。一段段扣人心旋的视频画面,短短几年时间取得的辉煌成果让前来参观的专家教授赞不绝口。

雷达探测“低、慢、小”目标一直是困扰部队的世界性难题。该院着眼攻克这一制高点,提升办学能力,并把一线特色成果建议到预警机的性能改进中去,让新装备在信息化战场上如虎添翼。

记者在该院预警机雷达战勤人员训练中心看到,预警机操作舱内,空中雷达操纵员、情报员等严阵以待,操作电脑把搜索来的空情进行分析判断,数百公里外“蓝军”进攻的方向、批次和距离被逐一锁定。尔后,预警机战勤人员把这些信息分发给“红军”指挥中心。“红军”战斗集群根据指挥中心的指令,在预警机的引导下,选择最佳角度合围、攻击“蓝军”,最终“红军”以绝对优势获胜。“红军”人员很兴奋:“有了预警机,几百公里外的空情一目了然!”

院领导连线

空军雷达学院院长蓝江桥、政委黄宏

空军雷达学院提出的“突出信息化,强化大预警”发展战略,突出信息化是指所有的学科都是信息化学科,培养的人才都是信息化作战急需的人才。在信息化作战中,则强调体系对抗。单部雷达好是没用的,必须要陆海空天一体成体系,从平台中心转到体系中心。

针对新装备发展特点,学院探索了“订单式”教学模式,在部队和装备研制单位建立了13个教学实践基地,先后安排百余名教学科研骨干到实践基地锻炼。依托学院兵器场,推行专业基础教员暑期雷达新装备知识集训制度,有效促进了专业基础教员聚焦新装备开展教学的能力。安排了200多名教员干部下部队代职、作战演练、技术支援,全面提高了教学实践能力。先后完成某新型雷达、某新型预警探测装备等多种新装备人才培养,促进了新装备发挥最大战斗效能。

  • 上一篇文章: 俄“里海怪物”大型军用地效飞行器的凄凉晚景

  • 下一篇文章: 中国最新型反隐形战机雷达设备
  •    
    [注:标题搜索比内容搜索快]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temp[149]

  • 2017 年 12 月 21 日委员会决定…[130]

  • 修订第 2019/1616 号实施决定 …[180]

  • SAE001[113]

  • Proe/Creo曲面渐消+倒角教学[77]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外媒:正在唤醒中国的习近平[356]

  • 中国反伪科学运动背后的CIA黑手…[543]

  • [转载]袁隆平真言:中国最大的…[714]

  • 台专家:当年我们造IDF时 大陆…[603]

  • 旅日华人:中国严重误判日本民…[606]

  •  
     相 关 文 章
  • 中国4款机载雷达打破封锁 探测…[65]

  • 中国新型雷达模拟机性能强大[106]

  • 穿过迷雾——车载雷达的未来之…[118]

  • 汉和:中国将装备3款被动雷达专…[100]

  • 相控阵雷达[150]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 晨光科技        站长:璀璨星辰        页面执行时间:1,582.03毫秒
    Powered by:MyPower Ver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