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求
(1).规格表

(2).车把结构图

3).变速线管
请只使用新的高质量的线材和带尾帽的非压缩线管。
截取线管时,要确保有足够的长度,以保证车把能左右转动到极限位置。
此外,不同的把立长度和过线座位置也会影响线管长度的选择。
二.安装

前变后变操作相同。步骤:
把转把装进车把里。
-- 必要时,移动刹车杆位置,以便能装入转把和把胶。
-- 如果使用副把,不要忘记留出装副把的空间。
转动转把,使得桶调整器在刹车杆的下侧偏外的地方。
锁紧3mm内六角固定螺丝(图1中标记1),扭距1.9Nm(17 in.lbs.)。
将把胶装入到车把里。
注意:
不要使用润滑油和溶解剂来安装把胶,以防滑动。把胶是一个安全部件,要确保把胶不会滑离车把!
把变速线穿过外线管和固定座。
把变速线固定在前后拨上。
根据相应的前后拨说明进行变速调整。
注意:
确保前后刹车杆都能够正常工作。
如果转把和刹车杆冲突,请重新调整两者的位置。
之后再次检查能否正常操作!
三.更换变速线
建议:
在车把上直接操作,不需要把转把取下来。
不用移动其他部件,转把不需要拆开。
请只使用新的高质量的线材和带尾帽的非压缩线管。
前变后变操作相同。步骤:
断开变速线与前后拨的连接。
距转把桶调整器15cm(6")的位置把线剪断,丢弃旧线和线管。
从(图1中标记2)开口的地方, 拉开舱口,舱口另一端应该依旧连接着转把。
按变速线松弛的方向转动转把(图1中标记3)(前变刻度指向"1",后变刻度指到最大数)。
找到线头位置(图2)。
用一个小平口螺丝刀,向后推开线头上面的盖子(图2中标记1)。
把线向上向外推出转把,丢弃。
从开口穿入新的变速线,从桶调整器穿出。
轻拉变速线,使线头进入盖子下面。
把舱口放回原处。
把变速线穿过新的外线管和车架上的固定座。
把变速线固定在前后拨上。
根据相应的前后拨说明进行变速调整。
四.更换把胶
建议:
进行此操作,不需要移动三角形的转把体盖子部分。
取下旧把胶:
按变速线松弛的方向转动转把(图1中标记3)(前变刻度指向"1",后变刻度指到最大数)。
用一个3mm内六角扳手,将转把从车把松开取下(图1中标记1)。
用一只手拿住转把体和把胶,同时挤压两个固定体(图3中标记2),取下轴固定环(图3中标记1)。
轻轻的向前(释放的方向)推/转动把胶,慢慢的将把胶与转把体分开。
-- 快速的拉把胶可能会导致弹簧(图4中标记1)错位。
更换:
必要时将弹簧(图4中标记1)的前端放回到凹槽处的位置。
边将把胶旋进转把体,边对准弹簧位置,使其连上弹簧的末端。
压住弹簧的同时轻轻的向前转动把胶,使把胶进入转把体内。
将轴固定环(图3标记1)通过固定体(图3标记2)复位。
五.内部清洁
建议:
当变速性能下降时,先试试更换变速线和线管,不行再考虑分解转把进行清洁。
分解:
进行前面“更换把胶/取下旧把胶”的步骤。
取下视窗盖子(图1中标记4)。
直直的向外拉出刻度指示器(图1中标记3)。
取下弹簧(图4中标记1)。
用小钳子直直拉出另一根弹簧(图4中标记2)。记住弹簧的形状,以便将来能放回到正确的位置。
取下转把体盖子螺丝(图1中标记5)。将转把体盖子(图5中标记1)和线轴(图5中标记2)滑出。同时小心不要弄坏盖子上的格子(图5中标记3)。
用肥皂水清洗各个部件。
用润滑油脂润滑各个管道,减弱管道弯曲部分对线材的影响。
插图7
重新组装:
将转把体盖子上的格子(图5中标记3)装进线轴的凹槽(图5中标记4)。
将线轴和盖子滑进转把体,并装好盖子螺丝(图1中标记5)。
将弹簧(图4中标记2)装进线轴。轻轻的以相反方向下压,使弹簧完全进入线轴和转把体内。
根据“更换把胶/更换”步骤进行操作。
转动转把到变速线最松的位置。
将刻度指示器(图6中标记1)装回槽内(图6中标记2)。
装回视窗(图1中标记4),上好螺丝。
将转把装回到车把上,重新进行变速设置。

变速器的作用
自行车的变速器,前3齿盘、后9齿盘的组合可变速为27。在此以山地车为例说明使用方法。
旋动脚蹬时,前齿盘旋转,通过链条把力量转递到后齿盘,车轮就前进。前齿盘的大小(齿数)和后齿盘的大小(齿数)决定旋动脚蹬时的力度.
前齿盘越大,后齿盘越小,脚蹬时感到费力(自行车前进的距离变长)。
前齿盘越小,后齿盘越大,脚蹬时感到轻松(自行车前进的距离变短)。
自行车的骑行是起跑、停止、上坡、下坡、迎风、顺风等情况下前进。不管是任何条件下都能保持一定的速度(自行车快速前进,或者是慢速前进,都能保持一定的踩蹬步速和力矩,就要变速器。
你假若不要加大自已的力度,只加大齿轮比来快速骑行,那是不可能的事(^-^)。实际骑行过程中很快发现这一点的。加大齿轮比(高力矩、低旋动)来骑行时,达不到最适当的骑行(放出最适当的能量的力矩和旋转的组合)。这将会增加膝盖的负担和成为引起各种障碍的原因。
变速器的简单说明
握把的右边(可能刻有1~9文字记号)的变速杆是,后变速器换挡用的。
握把的左边(可能刻有1~3文字记号)的变速杆是,前变速器换挡用的。
边骑行边换挡时,变速器把链条移到齿盘。停下来换挡,尚未旋动脚以前链条是不会移动的。
通常的使用方法
在普通的路上骑行时,前齿盘(由左边的变速杆操作)固定在中间(或者最大齿盘※1)。只用后齿盘(由右边的变速杆操作)比较容易理解。最小的前齿盘则上坡时使用。
后齿盘的齿轮比如何选择好呢?这要由踩蹬的旋转数来决定〔前齿盘(中轴)1分钟的旋转数〕。那么旋转数多少较适合呢?要根据脚力、技巧、心肺机能不同而各异。一般70~80rpm ※2较合适。
要加快速度时,开始时以较低的齿盘(后边的较大的齿盘)起跑,随着速度的加快换为高的挡次(后面的小齿盘)。
上坡时速度会降低,降低齿轮比来保持一定的踩蹬力度。
顺风时会加快速度,提升齿轮比来保持一定的踩蹬力度。
山路上的变速山路有上坡、下坡。靠后齿盘无法应付路段的变化情况。需要改变前齿盘。只改变前齿盘时,齿轮比相差太大,因此后齿盘也随着一起改变,以便减少差距(踩蹬的力度)。
降低前齿盘时,提升后齿盘。
提升前齿盘时,降低后齿盘。左右变速杆要同时起动。经过练习容易操作的。
前部外和后部内 前部内和后部外的组合
前为外侧(大齿盘) + 后为内侧((大齿盘)!
前为内侧(小齿盘) + 后为外侧((小齿盘)
有些人认为上述组合不好,原因是这种组合使链条倾斜,降低链条的传递能力,损耗链条。有时候链条和邻近的齿盘接触而引起磨损。
注解
:变速的选择应该根据自已的状况选择。例如 常用前变速的中间的齿盘(center),或者常用最大的齿盘(outer)。假若体力和脚力为30km/h时也许用outer适合?体力和脚力为20km/h时也许用center适合?通过后变速来补偿的范围内,选择好适合于自已的变速。70~80rpm是一般的标准,有些人70rpm较适合,有些人旋转90rpm以上。重要的不是提升力矩来踩蹬,而是顺畅而轻快的旋转(^-^)。不要伤到膝盖,肌肉也不要过于疲劳。尽量使用肌肉,有效率而疲劳较少的踩蹬才是好的踩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