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晨光科技 >> 文章 >> 技术理论 >> 天文地理 >> 正文  
  现代天文仪器之七:杜瓦瓶与红外天文学         
现代天文仪器之七:杜瓦瓶与红外天文学
[ 作者:佚名    转贴自:http://bzhang.lamost.org/website/archives/modern_instr_dewar/    点击数:202    更新时间:2010/1/24    文章录入:admin ]
[注:本站登载的某些文章并不代表本站支持或反对其观点或肯定其真实性]

本系列中,紫外到红外波段的基本天文观测设备已有《关于望远镜镜坯》《主动光学与自适应光学》《CCD简说》三篇文章介绍。不过还是有必要单独介绍一下杜瓦瓶。这虽然不是直接成象或观测的仪器,但没有它,现代天文学尤其是红外天文学基本是寸步难行。

红外天文学的开端要追溯到威廉·赫歇尔的时代。当时他将温度计放在太阳光谱的红端之外,无意间发现了来自太阳的红外线。19世纪中叶,Charles Piazzi Smyth利用热电偶发现了月球的红外辐射。20世纪初,行星和较亮恒星的红外辐射被探测到了。但这期间限制红外天文学进一步发展的因素,除却探测器的不灵敏,更有环境热辐射的干扰。如果没有有效的降温措施,环境热量很容易淹没微弱的天体红外辐射。

1950年代,较灵敏的硫化铅探测器问世。1961年,Frank Low发明了更灵敏的红外锗探测器,将红外天文学研究提升了一个档次。由于这两种探测器要求低温工作的特性,杜瓦瓶几乎在与此同时踏上了天文学的舞台。

杜瓦瓶的发明者是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James Dewar爵士,他致力于低温技术和热学研究。Dewar是首次液化并固化氢的科学家,还制成了批量液化氧的装置。1892年,为了便于研究液态气体,他设计发明了杜瓦瓶。第一个杜瓦瓶的材质为玻璃,下装减震弹簧。1904年,商业化的杜瓦瓶投放市场。

Sir James Dewar Dewar Flask

James Dewar(左,图片提供:www.britannica.com)和早期的杜瓦瓶(右,图片来源:The Scholar and His Study

其实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差不多都接触过类似杜瓦瓶的容器。简单说来,杜瓦瓶是由两层镀银(或其他反射性能好的材料)的瓶体组成的,中间夹层抽真空,瓶体材料通常选择绝热性能好的物质。出于减少热辐射的考虑,镀银面朝向真空隔层;真空隔层则可以降低对流和热传导效应,这样就可以保持瓶内的温度,无论是高温还是低温。家用热水瓶或保温瓶的结构与此基本相同,科研用杜瓦瓶也可以看成是高级保温瓶吧:P

Dewar Flask Structure

杜瓦瓶的结构示意(图片来源:Online 1911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天文学上常使用金属杜瓦瓶,原形是杜瓦在1906年制成的。瓶中盛放的自然不会是高温物质,而是低温液化气体,如液氮(77开)或液氦(4开)。放入杜瓦瓶中的一般是探测器核心部分,对于当下常见的CCD来说,当然是芯片元件,放大电路可以放在瓶外。与上图所示的结构不同之处是,天文用杜瓦瓶往往还有调温装置用于稳定仪器温度,仪器本身不直接接触液化气体,液态气体也可以随时补充。为了不影响正常观测,瓶口是由透明的,探测器就放在这里。观测所需的滤光片也是安装在瓶口处的。

再次从实测天体物理学课件中抽图,杜瓦瓶的天文应用示意

上图可见,CCD实际上是由浸液化气体中的温控装置制冷的。对杜瓦瓶中探测器的温度控制颇有讲究,要慢慢降温,一旦温度符合要求,最好能尽量保持。温度波动会影响CCD的性能参数和成象噪声就不必多说了,温度变化过快也会让CCD芯片和衬底脱开导致探测器报废。课本介绍说是温控可以做到十几分之一摄氏度的精度,对最新的设备精度本人了解不多,不能妄言。

对红外空间计划来说,为追求高灵敏度,充有液氦的低温杜瓦瓶式装置是标准配备。这一点从1980年代初的IRAS就开始了,一直到最新的斯必泽太空望远镜。在降温的同时,瓶中的液氦也是太空望远镜工作寿命的限制因素。一般红外天文卫星的寿命最多不过是三五年,不是想延长就可以延长的。由于温度的保持是依靠液氦挥发完成的,一旦液氦挥发殆尽,哪怕其他设备完好无损,卫星也会变成一堆废铜烂铁。不清楚未来的詹姆斯·韦伯望远镜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毕竟,对于6米级望远镜来说,三五年的使用寿命实在是太短了。

SST SST

斯必泽望远镜的低温系统结构(左,图片提供:NASA/JPL),液氦罐上方的空间为安置探测器用;右侧为实物图(图片提供:Ball Aerospace)

不过与前任不同的是,斯必泽的液氦使用更为节省。传统设计是把望远镜、探测器通通塞进充液氦的杜瓦瓶中,此即所谓“冷发射”结构。斯必泽的液氦容器较小,只容纳有探测器,较大的望远镜则安放在容器外,入轨后才开始降温,这是“热发射”结构。望远镜在通常情况下的制冷是通过被动方式,依靠外壳反射走相当一部分阳光。只是在进行远红外观测时,才需要动用液氦为镜面制冷。当然,斯必泽能采用这样的设计,也和其独特的轨道选取有关。

在进行光学观测时,为降低CCD的暗流,通常也会将CCD放入灌有液氮的杜瓦瓶中。与此类似,射电接收机也会采用杜瓦瓶作为降温降噪的手段。引力探测器B这样的高灵敏度探测器也会采用杜瓦瓶制冷。

GP-B

引力探测器B的杜瓦瓶,所有精密仪器都放在其中。(图片提供:Russ Underwood/Lokheed Martin Corporation)

如今,杜瓦瓶已成了天文观测必备的辅助设备,而红外天文学的繁荣也是和杜瓦瓶分不开的。为纪念James Dewar的功绩,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9420号小行星命名为杜瓦。

在天文学之外,杜瓦瓶还广泛用于低温物理和生物、医学等研究领域以及低温运输行业。在大学的物理课堂里,杜瓦瓶也是必备的实验仪器。(去年本人做霍尔系数测量实验时还拿杜瓦瓶里的液氮好好耍了一番:往液氮里注水,扔各式小玩意,还差点把面包塞进去,自己先汗一个……)

 

参考资料:

[1] HISTORY OF INFRARED ASTRONOMY
[2] Space Astronomy 1960:1989
[3] Infrared Astronomy Timeline
[4] Sir James Dewar
[5] Vacuum flask
[6] Observatory Boldly Goes Where the Human Eye Cannot(注:此为JPL在2003年的文章,期间网站进行过改版,链接可能已失效)
[7] Spitzer - A Cool View of the Cosmos NASA’s latest Great Observatory by Dr Mark H. Jones, Open University
[8] 《实测天体物理学》,郑兴武 编

  • 上一篇文章: 现代天文仪器之八:望远镜的桁架设计

  • 下一篇文章: LAMOST获取第一批光谱
  •    
    [注:标题搜索比内容搜索快]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轨道钢承重计算公式及应用[109]

  • 【选型】如何为变频器选取阻值…[86]

  • AIS2023参展厂商名录[345]

  • AGV综合选型[170]

  • APIE 2023第4届亚太国际智能装…[138]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外媒:正在唤醒中国的习近平[305]

  • 中国反伪科学运动背后的CIA黑手…[494]

  • [转载]袁隆平真言:中国最大的…[668]

  • 台专家:当年我们造IDF时 大陆…[572]

  • 旅日华人:中国严重误判日本民…[577]

  •  
     相 关 文 章
  • 美男子自制仪器后花园拍宇宙星…[158]

  • 中国三大天文望远镜项目已进入…[107]

  • 2009年1-11月中国玻璃纤维出口…[193]

  • 美国耗资60万用玻璃纤维织物建…[132]

  • 澳大利亚一对夫妇设计出转动房…[152]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 晨光科技        站长:璀璨星辰        页面执行时间:150.39毫秒
    Powered by:MyPower Ver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