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晨光科技 >> 文章 >> 技术 >> 天文地理 >> 正文  
  美丽的天文         
美丽的天文
[ 作者:佚名    转贴自:http://art.lamost.org/7-xkgb/ART/ART.htm    点击数:97    更新时间:2010/1/7    文章录入:admin ]
[注:本站登载的某些文章并不代表本站支持或反对其观点或肯定其真实性]

《美丽的天文》 摄影/撰文 周熠君...............发表于2007.5期《微电脑世界》


始终相信星空的壮观,天文的美丽,
绝不仅仅是高深的理论,枯燥的数字,
为宣扬天文的艺术美,不懈追求,尽力探索,
总是会沉醉于落日云霞的辉煌,流连于星汉灿烂的夜空,
企盼有朝一日,走遍大江南北,
能将无穷尽的星空美景,与世间秀水山川,
融为一体,成为一个独特的天文艺术影廊,
将星空的美,尽情挥洒⋯

我是学美术的,也喜欢夜空的群星,或许是兴趣所致,不论是黄昏或黎明,在天际衬印的星空对于我始终有种强烈的吸引感。面对专业的天文理论或繁杂的数字分析,只会一片茫然,是星空的广博浩瀚,大美无言,让我投身其中,乐此不疲。“美丽的天文”也成了我的网名,倘徉在网络的星空中。


相信很多的天文爱好者在初涉天文发烧路的时候,最想拥有的就是一架望远镜了,在十几年前,想要购买一套两三千元的装备,是个非常遥远的梦想。我也经历过最早用老花镜片自制望远镜的过程,用塑料管装起来,可以看到月球上的环形山。后来通过上海一位热心的科技辅导老师,在科模服务部邮购一组镜片,1994年做成了一台口径104mm,焦距800mm的双胶合消色差折射望远镜,当时的感觉简直就是鸟枪换炮,视野一下子大大拓展,看到了暗达10.5等的D'Arrest彗星和1994年的彗木大碰撞。


天文观测是独乐乐,而天文摄影是众乐乐,将自己的喜好与观点,通过画面表述出来。在摄影界里,天文摄影似乎还是一片生疏的领域,而如何装备我们的器材,去走进天文摄影的殿堂?我的观点是关键想表达什么,才决定了如何选购器材。

 

星空,大美无言


我觉得在星空下,一切都是美丽的,神圣的。我的追求是将璀璨星空与地面美景结合,达到一种特殊意境的天文风光照,其中的器材要求并不高,更重要的,是一颗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当夕阳的余辉还未完全消失,星星就迫不及待地显现在天幕上,比起深夜的星空,此时更象一方大自然变幻万千的魔布。让我们离开喧嚣的城市,放飞尘封的心情,去找寻一片宁静的乐土吧!纵使是前往郊外的路上,那时的心情也是欢快的,犹如一场期待已久的赴约。

.


在数码相机大行其道的今天,也给天文摄影带来许多便利。可以说大部分消费型数码相机(DC)都可以胜任天文风光照,有了好的构思与取景,用一台稳固的三脚架将相机固定好就可以开工了。曝光模式选择手动档,ISO定在200左右,这样既可减少曝光时间,尽量使星点不因地球运转而形成难看的香肠状,也可减少长时间曝光引起的噪点。但若是以长焦端拍摄,又没有赤道仪的跟踪,则推荐选用高感光值,以得到更短的曝光时间来快速记录天体,保持细节清晰。镜头焦段越是广角,则相等时间内要比长焦段更不易发现星点移动,因为焦距短了,相应在CCD(底片)上移动的距离也小了,同时也可以使用更大的光圈。当然消费型数码相机在高ISO值下也会产生噪点,所以应视拍摄要求在感光度和曝光值中来选择。

数码单反相机(DSLR)是天文风光照的最佳选择,以高解析度和低噪点优势绝对胜出普通DC,唯一的缺点是无法象DC一样以LCD即时取景与对焦,由于天文风光照大多是在光线不足的环境下进行的,所以很难准确对焦,很多时候自动对焦成了鸡肋。如果是相机直接拍摄,我们只要将焦距调到无限远就可以了,但有的低价镜头质素不高,焦距拉到无限远还有一点移动量,极易造成对焦失败。若是接驳望远镜,则无法这样操作了,如拍摄月面细节,仅仅靠光学取景器很难达到理想程度,配置直角取景器是最简便有效的方法,但这也不能保证对焦是完全正确的,所以最保险的做法是通过相机回放或电脑马上检查,确认是否精准。在天文摄影中,准确的对焦始终是需要时刻面对的难题。


Canon公司曾出过一款很适宜用来天文摄影的数码单反——Canon 20Da,它也可以说成是专门为天文摄影而设计的机种,它的特别之处在于低波段滤波器部份,由于许多天体都会以 656nm 的 H-alpha 波段发光,而这个波段因为已在不可见光的红外线端边缘,因此一般的相机都会将它过滤掉而无法拍摄到,而 20Da 却是将它突显出来,达到正常 20D 的 2.5 倍,以便拍到更加红艳亮眼的天文照片,如呈现红色的M8礁湖星云。另一个亮点是它可以将反光镜锁在打开的位置,并且通过机背 LCD 直接对焦,就象普通的DC一样,如此一来大大方便了对焦,并提升了准确度。另外20Da在长时间曝光反光板开启时,LCD可同步显示CMOS感光状况,即时判断曝光情况,这也是数码单反相机的一大创举,但目前此机已经停产。


DSLR一般含有RAW存储格式,对于宽容度本来就小的数码相机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而遇到天文摄影,更是极端情况。所以后期的数字暗房处理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常用的Photoshop经常被用来解读RAW格式以及多张不同曝光时间照片的叠加、色彩的调节等等。或许拍摄仅仅是三分精力,而数字处理却花去七分!

 

天文,奥秘无穷


天文风光照所包含更多的是艺术创作成分,而单纯的天文摄影则讲究了一个科学的严肃性,它的目的是正确记录发生的事情。现在借助于摄像头拍摄行星/月球等亮视面天体也是爱好者在天文摄影中开展非常广泛的课题。图-《月面特写》就是本人的部分摄影器材,主镜是Celestron 9.25折返式望远镜,赤道仪为Vixen GPD,控制器为SkySensor2000 PC,摄影终端为PHILPHS ToUcam740k摄像头。


天文器材五花八门,爱好者可以根据自己需要静心选择,在《星空下的天文摄影》一文中本人详细介绍了各种天文摄影所需要的器材知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同时向读者推荐国内两大天文论坛,以便进一步了解相关知识。


牧夫天文论坛:http://www.astronomy.com.cn
天之文论坛:http://www.astron.sh.cn/cgi-bin


天文摄影的器材在价格上相差悬殊,有人用极其简陋的设备在星空下静静摸索,也有人精益求精,为更上一层楼而不惜一掷千金,更有收藏爱好者,仅仅是对收藏器材感兴趣,而不想研究如何使用它。我想都是人各有志,只要让追求能为自己带来快乐就可以了。器材是死的,只有人用活它、用好它,才能发挥器材的最大功效,现在有很多爱好者,盲目追求器材的高档性,却忽略了自己的基本功夫是否已锻炼扎实。


发烧路上总是充满艰辛与快乐,由最初的天文知识发烧,到天文器材的钻研、天文摄影的琢磨,对于精力及财力都是一个不小的考验。除非你想做一番宏图大业,不然保持一颗上进的平凡心才是最重要的,将天文作为一门修身养性的爱好,所谓胸怀宇宙方能天地开阔。

  • 上一篇文章: 大黑与小黑-Celestron9.25 & 80ED

  • 下一篇文章: 萤石
  •    
    [注:标题搜索比内容搜索快]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temp[149]

  • 2017 年 12 月 21 日委员会决定…[132]

  • 修订第 2019/1616 号实施决定 …[180]

  • SAE001[113]

  • Proe/Creo曲面渐消+倒角教学[78]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外媒:正在唤醒中国的习近平[357]

  • 中国反伪科学运动背后的CIA黑手…[545]

  • [转载]袁隆平真言:中国最大的…[715]

  • 台专家:当年我们造IDF时 大陆…[604]

  • 旅日华人:中国严重误判日本民…[608]

  •  
     相 关 文 章
  • Deepsky Stacker的常规使用[157]

  • 回顾K3CCDTools[192]

  • 榨出M42的云气[191]

  • EQ6的导星配置方法[263]

  • 信达 EQ6 PRO 赤道仪极轴镜校正…[193]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 晨光科技        站长:璀璨星辰        页面执行时间:492.19毫秒
    Powered by:MyPower Ver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