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晨光科技 >> 文章 >> 新闻、背景、评论等 >> 天文气候 >> 正文  
  嫦娥奔月话嫦娥         
嫦娥奔月话嫦娥
[ 作者:佚名    转贴自:http://art.lamost.org/7-xkgb/Moon/Monn.htm    点击数:124    更新时间:2010/1/7    文章录入:admin ]
[注:本站登载的某些文章并不代表本站支持或反对其观点或肯定其真实性]

《嫦娥奔月话嫦娥》 摄影/撰文 周熠君...............发表于2008.01期《微电脑世界》

 

嫦娥是古人对月亮的称呼,一直沿用至今,成为人们称呼月球的一种亲昵名词,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搭载中国的首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在地面测控系统的支持下,卫星经历8次变轨,于11月7日准确进入环月轨道;经过几天的在轨测试和调整,11月18日,卫星转入对月定向工作状态,并于11月26日向公众正式揭幕探测工程的第一幅月面图象。

月球探测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体现。我国自1970年4月24日在首个火箭发射实验基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以来,运载火箭、应用卫星和载人飞船技术有了飞速的发展。开展月球探测填补了深空探测领域的空白,并为将来进一步的行星际探测活动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对提高我国的国际威望、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仰望广袤星空,月朗星稀之时,总让人浮想联翩,历代文人墨客对月亮的歌颂之情不绝于耳,流传下来的诗篇数不胜数。而对广大天文爱好者和科普教育工作者来说,由于月球的视面积大,表面清晰可辨,变化众多,是最适宜于光学观测的天体。1609年11月,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望远镜后首先把望远镜指向了月球,获得了惊人的发现,开启了天文望远镜观测宇宙的新时代。

月球的观测
在如今科技大幅发展的时代,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在荧屏前拖动鼠标,即可查阅月面细节,Google公司的“谷歌月球” www.google.com/moon/是天文爱好者非常乐于使用的月面图工具,就象查阅电子地图一样,月面上的“月图”也任你查看。然而自己亲眼动手观测,得到的乐趣才是无可替代的。


在我们肉眼直接看来,月球除了一些隐隐约约的暗纹和亮区外,索然无味,所谓的“广寒宫”、“月兔捣药”和“吴刚伐桂”等传说都是古人根据月面暗纹联想而来的神话故事。撩开面纱看真容,这时我们需要一台天文望远镜,并不需要太高级,就能让你得到豁然洞开的喜悦认知感。

现在的天文望远镜在普及档位的选择余地非常多,大致分为三类:折射式、反射式和折反式,价格在几百到几千之间。折射式成像锐利,反射式占尽口径优势,折反式是口径与便携的折衷,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爱好者观测月球,大致有如下一些项目:


月面地形的观测:

在望远镜中,月面地形变化万千,那些颜色较深的区域称之为“洋”和“海”,当然月球上没有空气、水和植物,也就没有生命,这些称呼是伽利略给起的,一直沿用至今。颜色较亮的地方一般是高地,因为反射率高,所以比较明亮。环行山是月球上最引人注目的一个特点,一般为陨石撞击或火山喷发所致,著名的第谷和哥白尼环行山还带有明亮的辐射纹,绵延数千公里,非常明显。但这些月面成形过程均已年代久远,现在月球基本是死气沉沉,外貌千年不变。

从望远镜中高倍率观测,局部区域更是引人入胜,如环中套环的克拉维环行山,山底异常平滑的柏拉图环行山,著名的亚平宁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和阿尔卑斯月谷,都是月球观测摄影爱好者眼中的明星。

月相变化的观测:

从弯弯月芽到皓月当空,每天的月亮在发生变化,盈亏圆缺,周而复始。月球本身不发光,靠反射阳光而发亮,它与地球、太阳相对位置不同,便会呈现出各种形状。每逢农历月底和月初左右,月球运动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此时黑暗面对向地球,且与太阳几乎同时出没,故地面上不易见到,也就是“朔”,前后几天分别是难得一见的残月和新月;相反,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的另一侧,即是“望”,俗称满月,一轮圆月彻夜可见。朔望盈亏的周期称朔望月,长约29.53059日。对月面明暗交界线区域的观测是饶有趣味的,月球观测爱好者最喜欢在不同的阳光照射角度下观测,摄影。

月球视直径变化的观测:


由于月球轨道是椭圆的。它和地球的距离总在不断变化,从地球上看到月球视直径在29'22-33'26之间变化。凭肉眼很难感觉出来,但是,从月球过近地点和远地点的照片对比中,可以明显地反映出来,这个过程同样需要我们长期的观测才能得到。

月球“灰光”的观测:


所谓灰光,就是在弯弯娥眉月时,太阳没有照到的阴暗部分也依稀可见,这是由于地球反射太阳光到月面上的缘故,此时月球受光面较小,所以眩光影响小。当然。在满月前后也有灰光,只是由于月光比娥眉月时更强烈而难以看到罢了。

月球天平动的观测:


由于特殊的地月运动关系,我们看到的总是月球固定的一面,也就是说月球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是完全相同的,都是27.32166日(27日7时43分11秒),这个周期叫恒星月。两个周期相同,说明月球公转一圈的同时只自转了一圈,这样的结果是使月球总是以一面对着地球。

由于月球天平动的影响,在南北方向上(上下方向)有±6.7的变化,就象是在抬头和点头。在东西方向上(即左右方向)有±7.6的变化,又象是在跳摇摆舞。因此,我们能从地球上看到整个月面的59%。严格地说,这种天平动都不是月球本身真正的摆动,而是由于观测者位置改变造成的。为了与物理原因所引起的月球天平动区别开来,把它们合称为光学天平动。长期的目视观测和照相观测,可以获得月面这种奇妙而细微的变化留影。

月食和月掩星的观测:


月食一定在农历十五、六满月时发生,这时如果地球和月亮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条直线上,月亮就会进入地球的阴影,如果全部被遮掩,就是月全食。如果只有部分被遮掩,就产生月偏食。当月球进入地球的半影时,就是半影食,但由于它的亮度减弱得很少,不易察觉,故不称为月食。因为地球阴影比月球大得多,不会产生月环食,所以月食只有月全食和月偏食两种。

月食都发生在“望”,但不是每逢“望”都有月食,这和每逢“朔”不都出现日食是同样的道理,这是因为三者并非都在严格的同一轨道面之中。在一般情况下,月亮不是从地球本影的上方通过,就是在下方离去,很少穿过或部分通过地球本影,因此,一般情况下就不会发生月食。每年月食最多发生3次,有时一次也不发生。

月全食的时候月球并不是黑暗一团,而是呈现古铜色或暗红色。这是因为地球浓厚的大气层把紫、蓝、绿、黄光都吸收掉了,只剩下波长比较长的红光可以穿透过来,大气层将红色光折射到月球表面上,所以我们仍然能看到在地影里,红红的月亮挂在星空中,非常特别。

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只可能发生月掩星,而不会发生星星跑到月亮前面的状况,有时我们能看到这样的画面,几颗星星在弯弯月儿的暗面中闪烁,这是不科学严谨的。观测月掩星现象,按照严格的操作规范,很多的天文爱好者也作出了许多有用的科学数据,一批有志于此领域的国内爱好者也正孜孜以求。

月球的摄影


正如同月球的观测一样,我们可以用摄影来反映,现在数码摄影的普及令天文摄影很是方便,不再为成像和曝光所头疼,我在本刊2005年第11期中的《星空下的天文摄影》文中有详尽的摄影知识介绍,有兴趣的朋友不妨翻翻,或者登陆我的网站,《美丽的天文》art.lamost.org,共享浩瀚宇宙之美。

  • 上一篇文章: 发现宇宙的终极机密

  • 下一篇文章: 月球的素描
  •    
    [注:标题搜索比内容搜索快]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temp[149]

  • 2017 年 12 月 21 日委员会决定…[132]

  • 修订第 2019/1616 号实施决定 …[180]

  • SAE001[113]

  • Proe/Creo曲面渐消+倒角教学[78]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外媒:正在唤醒中国的习近平[357]

  • 中国反伪科学运动背后的CIA黑手…[545]

  • [转载]袁隆平真言:中国最大的…[715]

  • 台专家:当年我们造IDF时 大陆…[604]

  • 旅日华人:中国严重误判日本民…[608]

  •  
     相 关 文 章
  • Deepsky Stacker的常规使用[157]

  • 回顾K3CCDTools[192]

  • 榨出M42的云气[191]

  • EQ6的导星配置方法[263]

  • 信达 EQ6 PRO 赤道仪极轴镜校正…[193]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 晨光科技        站长:璀璨星辰        页面执行时间:2,333.98毫秒
    Powered by:MyPower Ver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