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晨光科技 >> 文章 >> 行业研究 >> 天体物理 >> 正文  
  中国南方特大冻雨雪灾成因分析(多学科研讨会文集)         
中国南方特大冻雨雪灾成因分析(多学科研讨会文集)
[ 作者:佚名    转贴自:http://www.tdsrjz.org/20080223/tdsr20080223.doc    点击数:250    更新时间:2009/12/26    文章录入:admin ]
[注:本站登载的某些文章并不代表本站支持或反对其观点或肯定其真实性]

 

中国南方特大冻雨雪灾成因的多学科研讨会

--第24次天地生人学术会议

今年元月我国南方特大冻雨雪灾为近半个世纪所罕见,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损失巨大。在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灾区军民众志成城与天灾搏斗已取得伟大胜利。痛定思痛,人们不禁要问这类天灾究竟如何造成的?但一般的解释是大气环流出现了异常,或说来自拉尼娜影响。如果要进一步问,就茫然了。显然,对于特大自然异常,仍囿于单学科,仅从地球单一圈层内找原因,往往是难于说清楚的,因而也难于进行正确中长期预报,而也就无法抢时间进行有效防灾准备。这次南方特大灾害正呼唤灾害预报的跨圈层的综合研究,只有以整体论为指导的多学科研究,才能搞清楚重大灾害链的机制,才能较及时预报特大自然灾害,才能有更可靠的防灾准备。

天地生人学术讲座旨在推动我国的宇宙-地球-生物-人类的大交叉研究。现决定召开本次多学科研讨会。欢迎各方专家学者参加讨论。除本海报所列,要作报告者还可向组织人(宋正海65269291)报名。会后,本海报将补充名单后再留存。报告人请提供1000字摘要(tdsrsong@yahoo.com.cn),会前要编印出《汇编》,会上散发。

主席:上午(论文宣读)严谷良:国家发改委原副司长、高工

下午(学术讨论)陈一文:[英籍华人] 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顾问,灾害史专业委员会顾问

组织:宋正海

联办: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委员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张衡学社、天地生人学术讲座

目     录

王红旗:南方特大雪灾成因分析(2008年1月)

任振球:天地耦合是我国南方50年来最严重的暴雪冻雨灾害的根本原因

伍岳明:2008年初我国南方冰雪灾害与天体运行的关系研究

杜乐天:关于今年元月南方特大雪灾成因对中央气象台解释的质疑

张晓强:2008年初中国南方特大冻雨雪灾的深层思考

杨冬红、杨学祥:湖南暴雪冻害是世界性流感大流行的气象前兆

范垂仁、李秀斌、林镜榆:2008年我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回顾性预测

范垂仁:我国南方近期冰冻雪灾后的反思和建议

欧阳首承:2008年1月份的中国南部的雪害、冰灾浅释

姚清林:从中国南方特大雪灾看救灾指挥预备的重要性

徐好民:地壳运动与特大雨雪冰冻灾害

徐道一:从地震和寒冷期的关系看特大冻雨雪灾的可能成因

徐海亮:冻害与水害的关系

高建国:政府应对冰冻天气的灾害链政策

栾巨庆、王玉忠、栾玉章:2008年1月南方罕见冻雨、暴雪的成因与预报实践

殷  杰:灾害全息场破译天灾“人祸”铸成南方冰冻雨雪灾

陶守正:对2008年1月南方的雪冻灾可预测性及其可能减灾受益分析

雷元星:南方冻灾的成因及其后续影响

蔡尔诚:科学,不能只讲一面(点)

耿庆国:中国南部特大冻雨雪灾成因及防灾问题思考(待补)

强祖基:中国南部冻雨灾害链的分析(待补)

曾小平:地磁异常与南方特大冰雪灾害(待补)

 

南方特大雪灾成因分析(2008年1月)

王红旗

2008年1月中下旬,我国长江中下游到南岭之间出现长时间、大面积、大强度的降雪和冻雨等灾害天气,造成输电线路结冰和输电高压铁塔倒塌大范围断电事故,公路交通、铁路交通和民航严重受阻,城市生活基本设施(水、电、路)受到严重影响,民房和农田蔬菜大棚被积雪压垮。由于此时恰逢每年一度的春节民众迁徙大潮,上述南方特大雪灾的危害更加突出。

那么,2008年1月的南方特大雪灾究竟是如何成因的呢?为什么全球变暖的大趋势下我国南方会大范围持续低温多雪呢?气象学家的回答依然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大气环流改变”。问题是,为什么大气环流发生这种改变呢?笔者给出的解释如下:

一 、北冰洋冰山大量融化,低温海水从白令海峡南下,并沉入海平面之下,抵达低纬度海域(西南太平洋)后才上升到海平面,造成西南太平洋海面温度下降,形成拉尼娜现象,导致我国东海、南海的暖湿水汽北上强度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来自北方的冷空气与东海、南海的暖湿气流便长时间僵持在长江中下游至南岭一带,酿成大面积、大强度的降雪和冻雨等灾害天气。

二 、由于地理因素,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受到北冰洋低温海水的影响很小。但是,由于青藏高原积雪持续减少、气温偏高(从拉萨的气温可知,而原本雨水充沛、植被茂密的林芝地区近年频繁发生森林火灾亦可见情况之严重),对印度洋水汽拉动力也随之减弱,再加上我国近年在横断山脉的澜沧江和金沙江峡谷修建了一系列大型水库,这些水库大坝对印度洋水汽北上也造成了新的阻力。在这种情况下,相当一部分印度洋暖湿气流便转向东北方向,穿越云贵高原峡谷抵达贵州、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一带,与北下冷空气交汇,更加重了贵州、重庆南部、两湖、两广等地区的雪灾程度。

三 、青藏高原积雪减少,除了自然环境因素之外,也与人造地形有关。根据人造地形气候学,大型人造地形,特别是峡谷水汽通道上的大型水库大坝,对气候和降水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例如,三峡大坝减少了东海水汽和南海水汽进入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的水汽量,澜沧江水库大坝和金沙江水库大坝,减少了印度洋水汽和南海水汽进入青藏高原的水汽量。当进入青藏高原的水汽量减少之后,青藏高原积雪也随着减少;青藏高原积雪减少,对印度洋水汽和南海水汽、东海水汽的拉动力也随之减少,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参阅笔者《人造地形气候学》电子版一书。

重构(王红旗)电话010-51843850 信箱jdtdshj@yahoo.cn

北京山海文化企划苑·重构文集080127B145-1600

本文收入《人造地形气候学》电子版一书

 

天地耦合是我国南方发生50年来最严重的暴雪冻雨灾害的根本原因

任振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早在1990年,我们就发表了“倒春寒与引潮力异常”的研究报告,指出:在3月下旬的2-3天内,如果有4个“三星一线”时的引潮力共振加压作用,都处在贝加尔湖至蒙古西北部地区,将使这一带冷高压迅速发展,导致我国中东部倒春寒天气的发生。后来的研究,发现这一预测倒春寒的天地耦合判据,同样适用于冬季强寒潮和秋末早霜冻天气。贝加尔湖至蒙古西北部地区,就是原蒙古西北的“唐努鸟梁海”,也即叶尼塞河的源头地区,那里的地形非常特殊,南、北、东三面都为2000米以上的高山所包围,仅在西北方有个开口,冷空气贯入后很容易堆积;加之该地又处在中高纬度地球内部物质密度最大的“重力负异常”中心附近,冷空气在那里可以自动下沉而得到发展加强。这就是说,那里特殊的地形、地质条件,又遇到异常多的引潮力共振加压的共同叠加的触发作用,此种特定的内外因的“天地耦合”,从而导致东亚冷空气强烈的发生发展。1982年,本人在上海《自然杂志》上提出了“三星一线”时刻的引力放大假设,早己为美国多个航天器轨道异常和我国科学家进行的日全食时引力异常观测,均得到初步证实。近年原航天二院万全华教授经严格推导发现的双螺旋双质量能量公式,从理论上进一步证明了这一假说。最近我国发射的嫦娥一号在“日凌”时电磁波放大导致无线电中断的观测事实,也己证实这个假设。

今年1月10日以来我国出现的持续20多天大面积的严重冰雪天气,完全符合上述结论。从1月5日开始,叶尼塞河上游地区接连出现了多达42个“三星一线”引潮力共振加压条件,全都叠加在该区;并在2-3天内都满足4个共振加压共同叠加在该区的预报判据,也有7个时段之多。从而形成了今年1月份东亚的冷高压特别强大而持久,使中国北方都在冷高压控制之下,导致冷暖空气会合的持续冰雪天气压到我国南方一带。而且,一月内发生的暴雪、特大暴雪的日期,又是出现在遇到“三星一线”共振减压的当天。2月3日,本人向中央气象台天气预报室主任反映的两项预测意见(4-5日江南可能降暴雪-大暴雪以及7-8日叶尼塞河上游冷空气可能再次加强、影响我国),实况也已基本证实。

对于国内外的两种解释(由气候变暖或者拉尼娜所引起),本人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2008年初我国南方冰雪灾害与天体运行的关系研究(摘要)

伍岳明(杭州师范大学  杭州 310012)(syfan66@mail.jl.cn)

《伍岳明个人网站》:http://sea3000.net/wuyueming"

今年1月以来,我国南方出现罕见的大范围的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给国计民生造成重大损害。对此,全国人民都在问:为什么会发生多年少见的天灾?本文讨论了近五千年来的气候变化和1980年至2000年的ENSO强度指数与太阳系星球运动对应关系的科学事实。认为地球的能量并非只从太阳获取,地球具有电能的再生机制。地球是个带负电的准带电星球,地球是个大电容。认为地核能量通过断裂带向海洋传输过程中,其传输速度与太阳及行星运行周期有关,找到地球千年尺度和百年尺度的气候变迁物理机制,认为地球气候变暖与巨行星会聚在星球的升交点位和降交点位有关。气候变冷是巨行星会聚在巨行星的北至点和南至点位之故。

认为ENSO循环不仅仅是一种热带海洋气候和大气气候事件,更是一种全球性行为,其物理机制也与木星、火星及土星运行到“冲日”时,星下点对应春分点或秋分点位有关。是太阳、月球、行星的引潮力叠加,加快了从地核断裂带向海洋传输热量的速度,使海洋升温,同时星球的共旋梯力矩也会改变大气环流的方向,从而引发ENSO事件。

认为今年我国南方大范围的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其原因正如我国著名民间天文气象研究者栾巨庆在他的天文气象专著《行星与长期天气预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3)书中所说:影响大气环流变异的主要因素是行星。

查阅天文年历,木星于2007年6月6日冲日、2008年7月9日冲日,该时段的视赤纬、视赤经在(22°S,105°——73°W)位,星下点长期对应赤道南侧的南美东太平洋,其引潮力及梯力矩作用,便会出现盛东风,将东太平洋的冷洋流向西吹,形成与厄尔尼诺相反的拉尼娜现象;土星将于2008年2月24日在视赤纬、视赤经(11°N,155°E)位冲日,接近春分点对应地球赤道区的暖池区域,土星在该对应区稳定少变,它与其他星球的引潮力叠加,加热赤道区上空的大气,增强了副热带系统;更主要的是火星于2007年12月25日在(26°N,92°E)位“冲日”,对应孟加拉湾北部、云贵高原地区长达7个月之久,“冲日”时距地球近,火星的引潮力及梯力矩作用,使该区中纬度大气环流的经向度加强,使该区成为冷暖气流交会的场所。

因为影响ENSO强度指数的火星、木星和土星稳定少变,使大气环流一直稳定在我国黄淮、江淮地区上空;从高纬分裂南下的冷空气被较强副热带系统所阻挡,使得从西南方向而来的孟加拉湾、印度洋暖湿气流与西北路径侵袭我国的冷空气,先后在我国中部和南部地区交汇,严重的强降雪及冷空气造成了严重的低温冷害。使贵州、湖南、陕西、安徽等省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长时间的持续雨雪冰冻天气。

“观星测雨”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由于我国长期的封建及半封建半殖民地统治,好多方法都已失传,现在已经到了抢救这一‘民族瑰宝’的时候了。由于气候变化问题涉及科学、环境、能源、经济等问题。因此研究并预测发生在百年、十年及年际、季节时间尺度上的气候变化课题,对于自然灾害特别严重的我国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 伍岳明. 全球变暖机制探索. 前沿科学, 2007, 4: 81-88.

[2] 伍岳明 曹明富《共旋理论初探》上下册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7:

[3] 伍岳明 曹明富;《地球极移、章动等的机理研究》‘格物’杂志  2007,2:82-86

 

关于今年元月华南特大雪灾成因对中央气象台解释的质疑

杜乐天

近20天来南方严重的冻雨及雪灾为半个世纪所罕见,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损失很大。人们不禁要问这类天灾是怎么回是?贵台的解释是大气环流出现了异常。对于一般民众这类解释尚可,但对于专业人士却感到不解,会进一步请问:大气环流为什么出现这类异常?气象专家说是是否来自拉尼娜影响也难以肯定。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这就是本人写这封信的缘由。首先需要希望加以谅解的是下面的学术见解可能有背于现代气象学界的传统主流理论。

多年来,关于特大暴雨、严重学灾、干旱、沙漠化、森林大火等等灾害奇怪的是只是气象学问题,一有异常就只在大气环流这一层次找原因。然而不多的研究证明很多此类灾害除了气象学因素之外,下垫面还有一个更为全面的因素对自然气象灾害施加重大影响,这就是地球排气作用。其它灾情不说,就拿2005年夏天珠江特大暴雨及大洪水以及今年1月这次大雪灾两次大灾真正的原因出呼意料的根源并非气象因素而是区域性富水云流上风地区的大地震引起的大气环流异常。现在奉上一本新书就是回答这个问题的。

本人是专门研究地球排气作用的。地震(特别是大于6级以上的强震)乃是地球排气导致地壳产生断裂和裂缝可以使几万年几十万Km2地面排气突然强化。我国的富水云流,众所周知,基本上五大来源:①西太平洋南部,大部分台风来源地②南海③孟加拉湾④阿拉伯湾⑤地中海。国内许多地震学家(请见书内作者)早就发现,只要在此云流的上游发生大震(例如2005年的苏门答蜡9级地震,今年西藏元月9日改则(84°经度)6.9级强震及元月17日又一次6级地震)就会在当年或来年引发黄河、长江、珠江发生大水。如发生时间是夏季就是强降雨;如发生在冬天就是强降雪及凉雨,二者并无本质区别。这类特在自然灾害提前预报是有可能的。

地球排气是发生地震的重大因素。另外又派生出来。造成在区域排气排热形成的大气增温,气压降低,必然吸引空中云过来;再者排气还包括地下排出有温度的水汽,进一步增多云流中水量,因而最后造成大暴雨戒暴雪,引发大洪水及地面雪灾。

以上所述,不知妥否?希供参考。看来,关于自然灾害研究。亟须打破单科专业界限。

 

2008年初中国南方特大冻雨雪灾的深层思考

张晓强

1、此次灾害并未见到主流学界的预报,再次说明人类决不能过分陶醉于对自然已有的肤浅认识、盲目征服和随意改造。已有的科学技术决不是万能的,人类的知识是极为有限的,大自然却是无穷无尽的,它的规律我们远未认识净尽。大自然永远有它的不可预测性,未来的科学技术也不会是万能的。人类有人类的自由意志,每个人、每个政府官员都有自己的自由意志,我们决不能随意把自己的自由意志强加于大自然或别人头上。大自然也有它自己的自由意志,即它本身的规律性,而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类在自然面前可以有所作为,但必须尊重它,时刻怀有敬畏的心理,才能与大自然和谐共处,人类本身也才可能实现和谐社会的理想,否则就会受到毫不留情的惩罚,只是这种惩罚并不一定落在决策者或当代人头上,而最终要落在他们的后代子孙头上,或者落在地球的另一个地方。

2、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早就对人类征服自然的历史教训做过总结:“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效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它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光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失去了积聚和贮存水分的中心。”遗憾的是,人类的过分自信、目光短浅和急功近利,使这样的历史悲剧一再重演(苏联的改造自然计划、中国的三门峡工程等);而更为遗憾的是,人类的决策者往往并不明白这一点,也听不进少数人的不同意见,随意把自己的自由意志强加于大自然。因此人类面临的问题将是无穷无尽的,解决了旧问题,又产生了新问题,真是摁下葫芦起来瓢。这是人类的无奈,也许永远无法改变。

3、环境保护的先驱卡逊女士1962年出版了《寂静的春天》,唤醒了人类对环境的关注。但是由于传统思维模式和经济利益的制约,人类生存环境的危机并未解除,而是变得更加严重了。正如法国地球物理学家阿莱格尔所说:“人类在威胁着自己的地球,并在不自觉地制造着一场无人能够幸免的巨大的集体自杀事件。” 历史学家阿诺德 汤因比说:“人类在以往200年间对生命层所获得的权利是史无前例的,在如此纷乱的情况下,肯定可以得出一个假说:人,大地母亲的孩子,不会在谋害母亲的罪行中幸免于难。”

4、人不应该自大,自以为人类是天之骄子,是地球上的主人翁了,世上一切都是为人而存在。达尔文给这种自大的观念迎头一个痛击,证明一切动物都是远亲近戚。这样一说,人类又有什麽特别尊贵!人类不过是靠一点小聪明,得到一些小遗产,走了幸运,做了生物界的头子,反而屠杀动物,砍折植物,发掘矿物,以饱自己的肚皮,又制造出种种邪说,自称为万物之灵(高士其《我们肚子里的食客》)。面对大自然,我们实在没有自大的资本和必要。

5、灾难过后,人们思考其原因,往往纠缠于如何预报、如何救灾或拉尼娜等局部问题,却不知道这很可能是大自然对人类无数局部、短期行为的一次秋后总算账,所谓天灾实质上不过是人祸。这次总账并不是仅仅算到了中国人头上,外国人也有份,大自然是公正无私的,并不偏袒发达国家而专门憎恶中国人。人类的局部、短期行为既然无法避免,灾难也就不可能防患于未然。这个问题也许人类永远也搞不明白,至少现在没有公认的一致意见。但是也许马上就会出现非主流学界的不同意见,说他们对此次灾害早有预测或预报,但是无人重视。对此我们拭目以待。常常骄傲自大,并且自认为擅长统一整体思维的中国人,表现地并不比外国人高明。直接的灾难已经过去,紧跟而来的一系列后遗症也未见有人预报。我们期盼着中国的能人早日站出来说话,而不要只放马后炮,事过之后再去争功、争名。(2008.2.20.)

 

湖南暴雪冻害是世界性流感大流行的气象前兆(摘要)

杨冬红1,杨学祥1,2(yang_xuexiang@tom.commailto:yang_xuexiang@tom.com">yang_xuexiang@tom.com

(1.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长春130026; 2.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北京100012)

湖南省分别出现在1954年、1964年、1977年三次严重的低温雨雪过程,与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三次灾害链一一对应。这对预测2008年初雪灾后的灾害发展趋势有重大意义,而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第一波灾害链已经启动。

1954-1958年灾害链:1954年4月-1956年2月发生了强度为121的强拉尼娜事件,1954年12月15日至1955年1月21日湖南发生严重低温冷害,1954年东北发生严重低温冷害;1954-1956年北京发生强沙尘暴;1957年4月-1958年7月发生强度为97的强厄尔尼诺事件,1957年东北发生严重低温冻害;1957年2月-1958年爆发亚洲流感。

1963-1969年灾害链:1963年7月-1964年1月发生强度为30的弱厄尔尼诺事件,1964年2月8日-26日湖南发生低温冻害;1964年5月-1965年1月发生强度为44的中等强度拉尼娜事件;1964-1967年北京发生强沙尘暴;1965年5月-1966年3月发生强度为72的强厄尔尼诺事件;1967年7月-1968年6月发生强拉尼娜事件;1968年11月-1970年1月发生强度为75的强厄尔尼诺事件;1969年发生东北严重低温冷害;1968年7月-1970年爆发香港流感。

1975-1977年灾害链:1975年5月-1976年2月发生强度为51的强拉尼娜事件;1975-1976年北京发生强沙尘暴;1976年6月-1977年3月发生强度为57的强厄尔尼诺事件;1976年发生东北严重低温冷害;1977年1月21日,湖南雨雪日数持续10天。强寒潮冷空气入侵,其来势凶猛,不仅带来大雪,还使得降温剧烈,各地最低温异常低,降到-10℃至-18℃,且以武汉的-18.1℃为历史最低,纪录一直保持至今;1977年5月爆发俄罗斯流感。

1954、1957、1969、1972、1976年是东北严重低温冷害年,1954、1964、1977年为湖南严重雪灾冻害年,都处于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1954年发生了拉尼娜事件,1957、1969、1972、1976年发生了厄尔尼诺事件。1954年为太阳黑子谷值年(m),太阳黑子数为4.4;1957年为太阳黑子峰值年(M),太阳黑子数为190.2;1964年为太阳黑子谷值年(m),太阳黑子数为10.2;1968年为太阳黑子峰值年(M),太阳黑子数为105.9;1976年为太阳黑子谷值年(m),太阳黑子数为12.6,1977年为太阳黑子谷值年的下一年(m+1),太阳黑子数为27.5。它们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中具有明显的前兆作用(1972年因不是太阳黑子极值年而被排除在外)。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太阳黑子谷年(m)或m+1年,是湖南严重暴雪冻害的共同特征。

根据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灾害链规律,我在2007年9月指出,拉尼娜将带来秋汛、冻害、流感。我在2008年1月11日和12日相继指出,1月的强冷空气活动和强震集中在强潮汐A、B、C、D组合,A组合激发的自然灾害已经得到证实,强潮汐B-D组合激发的自然灾害应加强防范。10-13日中国的冷空气活动逐渐增强,并在19-22日的潮汐C组合达到高潮。要做好预防大风、暴雪、地震和低温冰冻等自然灾害的准备。

发表文献:

杨学祥. 严防潮汐B-D组合激发的自然灾害. 2008-1-11

上海环境热线.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8/200812128.htm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8/200812128.htm">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8/200812128.htm

杨学祥. 2007年拉尼娜事件能给我们带来什么:秋汛、冻害、流感. 2007-9-1

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14215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14215">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14215

杨学祥. 2008年潮汐A组合之后B组合继续使全球变冷. 2008-1-12

上海环境热线.绿色论坛。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8/200812131.htm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8/200812131.htm">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8/200812131.htm

 

2008年我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回顾性预测

范垂仁1  李秀斌2  林镜榆3(fanchuiren@163.commailto:fanchuiren@163.com">fanchuiren@163.com syfan66@163.com

(1.长春自然灾害预测研究服务中心 吉林长春1300222.2东北电网有限公司白山发电厂 吉林桦甸132400 3.河海大学水资源及环境学院     江苏    210098)

[文摘]低温我国南方这次雨雪冰冻灾害,从2008年1月10日持续到2月5日。前期天气形势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去冬以来的晴暖、少雨天气转变为低温、多雨雪的天气。这次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主要由四次天气过程所造成。发生的时间分别为1月16日、18日至22日、25日至29日、31日至2月2日。它是属于后冬型雪灾。

1月中下旬以来,中东大部分地区遭寒流袭击,连降大雨雪,10年大旱得到缓解,但也造成事故灾害。在欧洲,西班牙罕见的大雪导致路面交通堵塞、海上交通中断;罗马尼亚部分地区积雪达50厘米,该国东南部交通严重瘫痪;土耳其随处可见汽车在湿滑的路面上进退两难。以上这些不难看出这次低温、暴雪灾害是全球性的,它也告诉我们,探索特大雪灾物理机制必须用能代表全球的有关指标,才是正确的出路。

2008年的特大雪灾是可以预测出来的。首先符合53年的自然灾害周期。1954年12月——1955年1月湖南发生了大冰冻。据记载,1954年的“大冰冻”起于1954年12月26日。当天晚上,寒流开始第二次袭扰洞庭湖,洞庭湖全部堤垸很快就冰封雪盖了,堤岸上的树木被冰雪压得弓变低垂,数十里电线被冰凌坠折。气温由20℃骤然降到-8℃,风雪持续了11天,湖上的老人们说:这是洞庭湖20多年没见过的大严寒大冰冻。1954年12月——1955年1月加上53年正好是2007年12月——2008年1月。这与53年的自然灾害周期十分吻合。其次,太阳黑子相位相同。1954年为太阳黑子第19活动周的开始年(即m年),1955年为m+1年,同样2007年为太阳黑子第24活动周的开始年(即m年),2008年为m+1年。两者在相位上是一致的。第三,月球赤纬角下降段第二年均发生大雪灾。为分析2008年特大雪灾同月球赤纬角关系,特绘制了从1978年至2012年的月球赤纬角曲线,发现在这期间,1月份发生雪灾的年份只有1989年和2008年。而这两年均为月球赤纬角最大值后的第二年。第四,三球效应相似年预测法。把从1762年至今的国内外160多次历史上雪灾实况,同当年天文要素(立春日期、近、远日点日期、太阳黑子位相,无日食、无月食的位置等六种)有着内在的联系,间接反映了三球(太阳、地球、月球)运行同全球雪灾次数、地点、灾害程度的关系。经过分析可以看出:.近3年我国雪灾次数、地点不断增多;2008年天文要素同1997年六种天文要素指标极为相似,而立春日期,近远日点日期向后晚一日,故应比1997年雪灾要严重一些。       综合以上分析,预报2008年有特大雪灾是有根据的。

 

我国南方近期冰冻雪灾后的反思和建议

范垂仁(长春自然灾害预测研究中心 吉林 长春  130022)

邮箱:syfan66@mail.jl.cnmailto:syfan66@mail.jl.cn">syfan66@mail.jl.cn>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全球天气变暖,气候异常,上个月10日以来我国发生了空前的冷冻雪害灾害,造成300多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上亿人受灾。这不能不引起我们进行深刻反思:对于灾害我们能否及早发现、及早预测?這种灾害发生之前做了哪些实质性工作?对它的严重性有哪些认识不足?为什么国外这次特大雪灾比我们还严重而他们的损失为什么比我们轻?究竟什么原因……? 这些一系列问号向我们揭示了:

一、对非汛期冬季雪灾带来的严重灾害认识不足,必须重新认识。国外科技工作者早就对这类灾害著书立传了,出版了《雪暴》、《气候年表》、等一系列文献,他们出版公布了各年雪灾实况,更重要的是把特大雪灾发生、发展过程作了介绍,与此同时早已提出对这类灾害的预测、灾害来后应采取哪些安全措施和防范知识,并作为一章专门来介绍;

二、暴露了我国单纯依靠气象部门现有这类预测方法已经不适应了,同时也警示我国必须开展超长期、长期、短期三结合的雪灾项目预报,要针对我国南北方自然地理气候实际情况、总结找出各地发生雪灾自身规律和特点,用交叉学科知识去攻关、去研究和预测;

三、揭示了必须加强对冰冻、低温雪灾危害研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认识,必须倾斜这方面投资力度,已经到了不研究不正视这种灾害不行的地步;

四、揭示了我国缺乏对自然灾害有长效、有一定权威性的预测机构,不能及时地、有针对性地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各种灾害发生时间、范围、地点、大小,为有关部门做决策提供参考,已不符合当前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

为此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1、建议国家应设立一个长效、综合性的自然灾害研究预测服务中心,对各种自然灾害(雪灾、旱、涝、地震、风暴潮、火灾)等进行研究和发布长期、超长期展望,指导各省、州、市减灾工作的开展,监视各种自然灾害发生发展;工作人员要从全国选拔各学科既懂基本理论,又有实际工作经验和有研究成果的人员来组成,这是一项事半功倍的事业,要加速进行。

2、建议雪灾和低温冷冻研究应列入国家长运研究计划之中。

3、加速整理出版我国各地低温冷冻雪灾历史实况记录,收集国外有关这方面历史资料。

4、及时总结这次雪灾后我们在交通、电力、农田、人身安全等方面取得的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及其有关教训,积累雪灾防范的注意事项等。

 

2008年1月份的中国南部的雪害、冰灾浅释

欧阳首承(abcouyang@126.com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教授

个人网站:http://sea3000.net/ouyangshoucheng>

一、说明(此文即为全文略去图表)

此次雪害、冰灾过程分析预测,是受在成都气象局任职学生的要求和委托而获得2008年1月11日得到气象探空资料。

二、2008年雪害、冰灾的预测要点

应当强调的是,作者首先看到“超低温急流”高度位置降低和偏南至30°Ν以南,而引起注意和警惕。其利于冰雪天气和维持长过程的主要因素为:

1.       “超低温急流”下降

西藏高原南坡的定日站“超低温急流”已经降至300hpa;与此对应的高原东北(或川西高原)的甘孜站和盆地的成都站也降至300 hpa;乃至于扩展至长江下游的杭州站。并西风强盛而还有下降的趋势(实际过程中超低温急流居然下降到400 hpa),而比正常年份下降2-3公理。遂因对流层厚度降低而使西北风的风速在中层大气中加大;

2.     “超低温急流”南移和扩展

“超低温急流”向南扩展到30°Ν以南,而致使青藏高原北坡(或“超地温急流”以北)的冷空气可以直接下达到长江中、下游;超低温急流大幅度和长时间南移,注意丽江、腾冲站的图像结构即使按热量分布的稳定性原理,也将预示此次灾害过程的稳定性,可能维持15-20天。无疑,长期稳定性问题,绝不是大气自身所能制约的,而必然有天体的地球“章动或极移”问题(经魏鸣博士查阅相应资料,而得到证实)。

3. 配合东南沿海的近地层东北风携带水汽回流中国南方内陆,并因南方近低空大气的累积气温高于北方,而有降雪和融雪同时进行遂引出雪害、冰灾。

上述预报意见已经于事前转达给有关气象部门,并具体于成都地区的预报是,1月11日夜应当有大风,降水应当在12日中午之后。实况是11日傍晚到12日中午一直为大风,降水出现于12日的13时。

三、相应方法的简单说明:

1)此种中、长其灾害天气预测方法来自作者早年分析重大自然灾害与星体运行中地球章动有关的猜想,后经四川省科技厅资助,曾进行过三年的具体实践检验。除了一次大范围暴雨的落区的误差大于200公理以外,都稳定在200公理以内;

2)以下附图中注意定日站为西藏高原南侧的测站,甘孜为西藏高原东北测站,和成都(温江站)和杭州站等都位于30°Ν或30°Ν以南。图上已经显示“超低温急流”降低1-1.5公理(正常约在200-250hpa);作为灾害过程严重的湖南省郴州市,既可以见到超低温急流的降低的程度(400hpa),也可以见到近低空东北风回流所形成的深厚的暖层云,和热量分布的右倾稳定性特征。

可以说,从大气结构特征到地球的章动等因素的综合分析,此次雪害、冰灾为百年来所少见之灾。

3)对于河南省,应当注意1月11日08时的南阳站超低温层已经开始降低,并11日20时300hpa的南阳风速加大,和武汉站的超低温层降低和风速加大,遂有河南的雪灾。

作为预报人员应当注意:“大雪看天低”。其中“天低”西系指“超低温”层降低,和深厚的暖层云也降低的现象(古代时人们只是指云层降低;大雪前的超低温层降低是来自作者在北方工作时,分析探空资料的发现。或者说降雪的超低温层,比夏季降雨的超低温层降低,一般约50-100hpa。但此次过程的超低温层大面积、高强度的降低,也为作者之少见。遂有《水浒传》彤云密布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也可以说,文化中有科学。

小注:超低温层降低,一则引导高空冷空气下传;二则为以“瓶颈效应”加大气流速度。

 

 

从2008年中国南方特大雪灾看指挥预备的重要性

姚清林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029)

2008年初,中国南方地区遭遇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雪、冻灾,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也给工农业生产、群众生活、交通运输等多方面的社会、经济活动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灾后,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人民解放军积极救灾,对减轻灾害损失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一些地方面对需要解决的问题,缺乏相应的条件尽快改善被动的局面,一方面有关决策指挥机构没有估计到会发生这么大的雪、冻灾害,有些措手不及,未能及早采取有力的防护、调配、加固、储备、疏散转移等有效的应急措施,甚至平时有些相关工作就有漏洞。因此可以不断的线路断了,可以不坏的工程设施坏了。另一方面因某些环境条件的破坏与限制,有时指挥机构面对灾情干着急却“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与未能实施救灾指挥预备有一定的关系。所谓救灾指挥预备,是针对重大自然灾害紧急处置过程中信息—决策—行为链应变滞后、支撑条件残缺、决策指挥低效、不完备基础条件下物流调控技术储备不足等问题,于灾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系统理论、网络流设计与规划技术、管理科学、有关专业知识,以及预设计、预指挥的有关算法,在信息预备、物流预计、合理超量、重点级序、双效并行等原则下,努力实现指挥的预见性、行为的超前性与二者的系统性之技术与管理行为。在此基础上,救灾决策与实施的速度与质量可以提高,灾害蔓延或链发的可能性可被减小,灾害链可及早被削弱与阻断。其中的信息预测技术、行为过程中物流网络系统优变理论方法、预设计中优化指标的动态适应性的把握、预指挥中的应变自决策调整技术等是该技术体系研究的难点。实行救灾指挥预备,对预见性有较高的要求。自然灾害链的研究可用于对地震、洪水、气象等自然灾害进行预报。将有助于救灾指挥预备工作的开展。使社会从体系结构上,到具体的指挥决策机构、生命线工程、储备等方面,建立有利于防灾或救灾指挥与反应的环境条件,明显提高减灾效益,最大限度地减小灾害损失。

 

 

地壳运动与特大雨雪冰冻灾害

徐好民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北京 100029)

摘要 2008年新年伊始南半个中国就遭受了大面积的几十年甚至百年不遇的特大雨雪冰冻灾害,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害,不论政府不论学者不论百姓都既无经验又无物质和精神准备,时间又适逢春运高峰,这场灾难给中国人民不论精神上还是财产上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幸好各阶层人士在政府领导下团结一致最大限度地抗御了这场灾害。这场灾难不仅事前没能很好预报,就是事后各阶层人士对其成因也深感困惑。气象学家将其归因为拉尼娜、归因为大气环流异常所致。拉尼娜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大气环流为什么会如此异常?南热北冷是中国的常态,“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这是毛主的著名诗句,今冬除甘、陕外,北方大多数地区无雨雪,而冬天很少结冰的云贵两广闽浙湘鄂赣蜀等地却“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雨雪一降再降。

对一些特殊的大规模气象灾害近些年政府首脑认为与人类工业污染造成的全球变暖有关,忙于签定、执行《京都协议》,主流气象学家动辄“厄尔尼诺”、“拉尼娜”。作者不是气象学家,本无意于在这一领域说三道四,只是因为地震科研的需要无意闯入了这一领域。1975年海城地震震前“温暖如春”、“浓雾翻滚”、“地面翻浆”、“地光强烈”等异常现象为我们提供了生动的震前大量地下气体升入低层大气的自然实验典型范例。作者通过对海城地震地光成因的研究,发现地球溢气是地光及一系列异常现象的根源。地质与气象的关系是客观存在的,对此我们的古人早就有所认识。近年由于中国地震科学的发展,一些愿意从民族文化吸取精华的学者在古今大量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对此问题又开始有所认识。只是近代从西方发展起来的气象学和只知盲目追随西方科学的学者和官员对这一关系缺乏起码的认识,将近些年的极端气象灾害完全归因于人类工业污染。且不论人类工业排放有没有这种能力,我们只消问一下如果这些极端气象灾害是人类工业排放造成的,那五百年前、一千年前、两千年前的比现代还厉害的极端气象灾害是怎么来的?如果这些极端气象灾害是人类工业排放造成的,那么为什么这些灾害不全在人口、工业最为集中的发达国家?不全在人口、工业最为集中的大城市附近?为什么这些极端灾害发生的时间、区域常和火山、强震、大规模瓦斯爆炸等一致?如果这些极端气象灾害是人类工业排放造成的,那么作者用这些灾、异时、空演化划定的地震危险区、预测的发震时间为什么会命中率那么高?从表1读者不难看出近八个月来全球共发生6.5级以上地震约44个,作者报准26个以上。所谓以上就是有些漏报者根据资料可以报出,虚报率并不高。1985年钱学森先生写信给徐好民指出“人对人类居住的地球及其附近的确知道得很不够”。现在全球又有多少首脑、官员、学者意识到这个“不够”呢!人类将地球比作“母亲”,人类对“母亲”的了解究竟有多少呢?

对今年初中国特大雨雪冰冬灾害不论政府官员、不论各界学者、不论各阶层社会群众都感到很困惑,它为什么在南方一而再、再而三持续时间那么长?雨雪量那么大?范围那么广?群众难以理解,气象学家难以解释。作者二十年前重新厘定了徐道一等人的“地象”概念,定义“地象”为:地壳运动造成的现象、含地壳运动信息的现象、地壳运动的效应体系,创立了“征兆地质学”,近年一直从事征兆地质学地震预报方法与应用研究工作。

作者强调的是大气环流是个开放巨系统,它既要受宇宙因素影响,更要受地球内部物质、能量的影响。尤其后者,正是现今人类认识十分欠缺之点。这次特大雨雪冰冻灾害启示我们加强地球内部发展变化的研究才是人类认识、预防一系列重大灾、异的正确途径,地壳应力高度集中区、集中时段是地震危险区,危险时段,也是重大气象等灾害危险区、危险时段。

关键词 地壳 运动 雨雪 冰冻 地质 气象 灾害

 

 

从地震与寒冷期关系看特大冻雨雪灾的可能成因

徐道一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北京 100029) 

2008年初,中国南部特大冻雨雪灾(以下简称冻雪灾)对经济社会造成显著的影响。气象部门发言人已说明,他们只能预测一个(几天的)过程,对是否有连续几个过程的预测已无能为力,这在国际上亦是如此。用出现拉尼娜现象(每几年出现一次)亦无法解释50年一遇的特大冻雪灾的客观事实。因此,应从更广宽的背景来看这一异常现象。笔者受郭增建研究员关于此次冻雪灾可能与印尼巨震有关的论点启发,试用以往地震与寒冷期相关性的资料,对冻雪灾的成因进行初步探讨。

 一、大地震与寒冷期对应关系

1、由地震活动看,1897年6月印度阿萨姆8.7级地震,以及20世纪初许多8级地震(包括1906年1月31日厄瓜多尔8.6级巨震,1906年4月18日美国旧金山8.25级巨震,1906年8月17日圣地亚哥8.4级巨震等),在十几年内巨震连续暴发的情形有些和2004年至今的东太平洋带巨震连发情况相似。由资料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一个气温较低的时期。由北半球平均气温曲线看,1900-1920年气温偏低约0.10-0.30度;长江下游冬温指数是一低温期(参见文献1,图8.12);依据中国西部冰川前进测结果,在天山乌鲁木齐1号冰川存在有距今84、61年的冰进(文献2,表1-3)等。

2、20世纪80年代初,笔者提出“明清宇宙期”,其中提及地震和寒冷期资料。中国大陆在1550-1750年200年中发生了6次8级地震,其中1668年7月山东莒县郯城8.5级地震,是明清宇宙期中最大一次地震。历史资料中还记载有:在17世纪智利、日本、菲律宾等地,都多次发生8级地震。(文献3)在上述“明清宇宙期”,中国物侯温度、格陵兰温度等都明显处于谷值(文献1)。在1668年郯城巨震后2年,记录有:“1670年冬爆发特大寒潮,长江冻几合,匝月不解;浙江嘉善十二月朔大风冰冻,河港坚凝如平地,舟楫不通;绍兴十二月十四日起,连雪浃旬,积高数尺,越地古未之闻。”(文献3)在欧洲17世纪也是相当寒冷,被称为小冰期。 

二、讨论

1、由上列事实表明,巨震连发或丛集时期与气温寒冷期有一定的对应,但是两者不是互为因果,而是更高层次因素作用结果的体现。它可能是与天文因素有关的地圈和大气圈等多圈层耦合作用的结果。

2、由此推测,21世纪初开始的以2004年前后印尼巨震为主要标志的巨震连发,以及巨灾(飓风、暴雪、酷热等)现,可能反映了地球环境几十年、甚至百年尺度的变化。今年世界各地的暴雪、酷寒等出现是否意味着20世纪最后几十年的地球气温升高阶段的转折。沿着这一思路,应开展多学科交叉的灾害信息网络(或灾害链)的基础研究,才能对2008年冻雪灾的成因有深入的理解,以便更好对21世纪中国和世界面临的自然环境的重大变化有所了解。

参考文献:1、任振球,1990,全球变化——全球四大圈异常变化及其天文成因。北京:科学出版社,第206,207页;2、宋正海、高建国、孙关龙、张秉伦,2002,中国古代自然灾异群发期。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第21页;3、徐道一、李树菁、高建国,1984,明清宇宙期。大自然探索,4期,150~156页。

 

 

强冷空气冻害与旱涝的相关问题(提要)

徐海亮

广东省顺德市政府三防办公室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水利部减灾中心 客座研究员

从冬春强冷空气入侵和雪灾、冻害受灾统计,⑴1953、54年,⑵1957、58年,⑶1960、61、62年,⑷1974年,⑸1976、77、78年,⑹1979、80、81、82年,⑺1984年,⑻1986、87年,⑼ 1989、90、91年, ⑽1996年,⑾ 1998、1999年,⑿2005年……有一些冻害受灾面积较大、特大,及连续受灾事件。值得关注的是,冻害事件与某时段重大洪涝干旱灾害似乎在时间先后上直接关联。如:1954年、1958年、1963年、1969年、1975年、1981年、1982年、1985年、1991年、1996年、1998年、2005年、2007年全国七大江河重大洪水事件,1957-1962年、1972年、1978年、1988年、1999-2000年全国严重的和较为严重的干旱事件。

这些旱涝事件发生的当年,或者在水旱灾害事件的前后,总有一些突出的或严重的冬春季严重冻害事件相伴。以上相关灾害链事件,多数在时间上与近发的高纬度强冷空气入侵、拉尼娜事件、西南暖湿气流强劲相联。宏观地看,该事件发生,总是与冬季西风强度、青藏高原冬季降雪偏多相关,相应地,东亚夏季风环流指数偏低。这些,都与次年(或前年)的夏季降水发生关联。但是对于其关联性和内在复杂机理,需要作出深入的科学的研究。

2008年元月的全国和南方特大的雪灾、冻害事件,之前有2007年淮河特大洪水灾害,未来的2008年夏秋,是否也会出现严重的旱涝灾害?主导性的灾害是洪水,还是干旱?可能发生在什么流域和地区?今年的极端冻害事件,是否会是“南涝北旱”出现逆转的一个信号?这是回顾历史灾害需要理性思考(而不是简单经验统计)、深入探讨的问题,也是当前有关主管部门特别关心的问题。

一些参考:

青藏高原冬春积雪与长江、黄河流域汛期降水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青藏高原的多雪期和丰雪年,与概括的冻害事件,基本吻合,而且在事件期间,黄淮、江淮(甚至海河)也多发生重大洪水灾害。相比较,对应存在的是少雪期;相对而言,全国性的重大干旱事件,发生在少雪期中(或者期末之后)的较为普遍。

某研究统计出1958-1998年秋季西太平洋暖池与EL Nino区SST同期SVD第一模态时间系数Tc和东亚冬季风区域平均距平Va(m/s),显示:某年与太平洋海温关联的冬季风较为强劲,该年春或上年冬,(或者该年冬半年)出现较大范围的干旱,如1958、1959、1960、1972、1978、1982、1986、1989、1990、1991、1994、1997、1999年。

2008年这次偏弱的拉尼娜事件,发展很快,大概是51年以来,这种事件发展最迅速的一次。2008年的暴雪和冻害,在多数地方突破了建国以来的历史记录。1961—2005年中国雪灾分布图显示,我国华南、四川盆地、云南40年的年平均降雪还不到5天,但是2008年南方的雨雪过程却持续了半个月;这一次的降雪线基本上沿广西中越边境的沿海地区、南宁以南,向东延伸到广州,再向东延伸到福建地区,降雪线到北回归线以南。

与历史同期相比:1月份我国大部地区降水正常略偏多。华南、江南大部、四川、云南偏多3~9成,江淮、黄淮西部、西北大部、华北西部、广西东部、广东西部、云南西部、四川西部偏多1~3倍;华北东部、东北、新疆北部等地偏少3~9成。

此次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属建国以来所罕见,具有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灾害重等特点。从1月15日至2月13日全国气温距平图可见西北地区、长江以南到华南大部,气温较常年偏低4-3度。青藏、云南高原、东北北部则偏高3-4度。

 

 

政府应对冰冻天气的灾害链政策

高建国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主任,研究员)

一场大灾,“测、报、防、抗、救、援”是不可缺失的步骤。2008年1月“测、报”未做好,后面几步显得猝不及防。但在中央的“保交通、保供电、保民生”的工作要求下,各方面的力量发动起来了,很快扭转了被动局面,群众满意了,连国外舆论都有称道。

这场冰雪灾害的灾害链特点十分明显,已被许多人认识到。仅举三例:

国家林业局资源司司长肖兴威:局部地区的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会造成森林功能的整体下降,生物多样性的锐减,水土流失的加重,甚至山体滑坡的地质灾害,会诱发森林火灾和森林病虫害等林业次生灾害(2008-2-19)。

铁道部政治部宣传部部长、新闻发言人王勇平:灾害反映出铁路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明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在春运、暑运、节假日运输等时段,铁路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再加上连接主要经济区域的铁路通道单一,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和突发情况,势必造成运输秩序混乱,也势必对经济社会生活造成严重影响(2008-2-19)。

新京报社论:强化次生衍生灾害应急预案,就成了抗灾救灾的当务之急。次生灾害是指由原生灾害诱导出来的灾害,具有隐蔽性、突发性的特点,如疫病等。衍生灾害是指由于人们缺乏对原生灾害的了解,或受某些社会因素和心理影响等,造成的盲目避灾损失,以及人心浮动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引起的灾害(2008-2-11)。

图1 受灾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和直供电厂存煤

图2 全国电力恢复率

尤其作为指挥决策部门,发出的公告,十有八九都从各个角度引导各级政府按照灾害链性质来予以防治。相比起来,科学界显得茫然。灾害链本来是灾害,尤其是巨灾的特点。原生灾害明显,应对性强;灾害链为隐形灾害,往往不被重视。过去有大量的例证表明,应对了原生灾害,轻视了灾害链,吃了大亏。所以,不漏死角的特色,是过去应对巨灾是没有的。

《关于做好除雪破冰保障道路通行工作的公告》(公告第1号,2008年2月2日国务院煤电油运和抢险抗灾应急指挥中心颁布。链:部分地区因大雪和路面反复结冰造成部分路段车辆严重拥堵)

《关于做好铁路滞留旅客疏导工作的公告》(第2号,2月2日颁布。链:要尽最大努力增加广东地区的旅客输送能力,及时向地方政府通报铁路客流态势、能力安排、运行状况、车票发售情况,并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通告,使旅客及时了解有关信息,避免盲目向车站集中)

《关于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就地过节生活保障工作的公告》(第3号,2月2日颁布。链:因发生严重雨雪冰冻灾害,一些外来务工人员响应当地政府号召,留在工作所在地过节,减轻了因灾害造成的铁路和公路运输压力)

《关于做好抢险抗灾期间假日旅游工作的公告》(第4号,2月3日颁布。链:充分认识春节期间再次出现雨雪天气对旅游出行的影响,尽量避免到灾区和途经灾区旅游)

《关于未来一周天气变化情况的公告》(第5号,2月3日颁布)

《关于加强电煤生产运输工作的公告》(第6号,2月4日颁布。链:受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的交通严重受阻、冬季用煤用电增加、春运高峰以及一些地方煤矿提前放假等影响,加剧了煤炭生产和供应的困难)

《关于加强需求侧管理实施有序用电的公告》(第7号,2月4日颁布。链:全力保障电网结构中起骨干支撑作用的电厂用煤。低于10天用量的地区,应降低发、用电水平)

《关于抓紧抢修电网尽快恢复电力正常供应的公告》(第8号,2月4日颁布。链:由于长时间雨雪冰冻灾害天气给南方部分地区电网设施造成严重破坏,部分地区大面积停电)

《关于加强雨雪冰冻次生灾害防范应对工作的公告》(第9号,2月5日颁布。链:高度重视雨雪冰冻灾害可能引发的一些次生灾害,切实加强地质灾害、环境污染、公共卫生、重大基础设施、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安全防范工作)

《关于做好春节期间灾区市场供应和稳定价格工作的公告》(第10号,2月6日颁布。链:在保障旅客、救灾物资运输和抢运电煤的同时,尽最大努力组织好粮食、蔬菜等居民生活必需品和成品油、化肥等重要生产资料的运输)

《关于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范和应对工作的公告》(第11号,2月6日颁布。链:各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强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分析,及早发现,及时防控)

《关于恢复农业生产和防范动植物疫病次生灾害的公告》(第12号,2月7日颁布。链:有效防范动植物疫病等次生灾害,把雨雪冰冻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关于防范和应对雨雪冰冻灾害引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公告》(第13号,2月8日颁布。链:各级环保部门要密切监测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水和燃煤电厂二氧化硫的排放情况,确保达标排放;加强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防范大量使用融雪剂后可能产生的水环境污染)

《关于防治冰雪融化引发次生地质灾害的公告》(第14号,2月8日颁布。链:随着气温回升、冰雪融化,山地丘陵地区可能引发岩石崩塌、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严重威胁交通运输、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关于做好市政公用设施次生灾害防治工作的公告》(第15号,2月8日颁布。链:雨雪冰冻灾害给市政公用设施造成严重影响。部分城市因停电、管网设施受损导致供水、供气中断;公交运营困难,垃圾清运受阻;桥梁、道路等基础设施受损,大批在建工程被迫停工)

《关于加强雨雪冰冻次生林业灾害防范应对工作的公告》(第16号,2月8日颁布。链:雨雪冰冻灾害对林木种苗、未成林造林、幼龄林的防寒防冻,野生动植物保护,病虫害治理以及森林防火等方面带来的严重影响)

《关于进一步加强山区和边远地区救灾工作的公告》(第17号,2月10日颁布。链: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和资源,千方百计安排好灾区特别是山区和边远地区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

《关于未来10天天气变化情况的公告》(第18号,2月10日颁布)

《关于加强农业减灾工作搞好蔬菜生产的公告》(第19号,2月11日颁布。链:雨雪冰冻灾害给部分地区农业,特别是蔬菜生产造成严重损失)

《关于做好节日停产放假检修煤矿、受灾停电停产煤矿复产验收工作的公告》(第20号,2月15日颁布。链:南方部分地区一些矿井因雨雪冰冻灾害引发停电而停产,不少矿井设备受损,瓦斯集聚,积水增多。目前节日期间停产放假或检修的煤矿将陆续恢复生产)

 

 

2008年1月南方罕见冻雨、暴雪的成因与预报实践

栾巨庆(天文气象世家第三代)、王玉忠(第四代)、栾玉章(第五代)

邮箱:zxluan@163.com>; 个人网站:http://sea3000.net/luanjuqing/>

预测南方特大降雪与严寒,是用自创“行星对应区”方法,对南方历史上自1513年至1861年6次特大降雪与严寒作了对照分析,得出了其发生的成因,并将这6次特大降雪的天象与成因,印在《星体运动与长期天气地震预报》第31页至36页。为了证实该预测方法的正确性。还提前三年作出未来“1989年长江流域将出现与历史上1513年那样的特大降雪,而严寒次之”,印在《星体运动与长期天气地震预报》第36页,以待验证。

预报1989年降雪严寒实况:1989年《气象》第4期“每月天气1月份”“南方月内持续阴雨,部分地区降大雪,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省暴雨,月降水量江苏、安徽北部达50-70毫米,江南、华南大部100-200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1-3倍,部分地区偏多4-6倍,湖南、江西等省不少地方月降水量达建国以来最大值。一些地区因降雪量大,浙江省内公路雪阻全部停开。湖南郴州13日开始大雪,出现冰冻,全地区交通一度中断……”

《人民日报》“新华社武汉二月二十四日电;十九日以来由北向南席卷湖北大地的大到暴雪和冻雪,一些地区成灾害,至少有三千头牲畜冻饿而死。北部郧阳、十堰罕见的暴雪已使这些区水陆交通全部中断,九条万伏以上输电线出现故障,大部分工厂停产,两百多间民房倒塌……襄樊等地,部分地区降七十年来罕见的暴雪……。”

由此可见行星对应是这次连降暴雪与严寒的主要因素。

从1989年的地日两心天象图(图一—略)可以看出1月、2月份火星在北半球,大冲距地球近,1月份对应珠江流域,2月对应长江。南半球有水星下合对应黄河与长江。这两星距地球近,是降水多的主要因素,严寒的主要原因是土星对应我国东北地区,木星对应黄河流域,金星先对应东北地区,后对应黄河流域,我国从南到北各流域都有行星对应,这五大行星将东北地区、黄河、长江、珠江这四大流域连成一条通道,使北方冷空气可直达到长江与珠江流域,才形成暴雪与严寒。

关于今年2008年1月的严寒与暴雪,我自80岁起只作汛期长期天气预报,由于在2007年12月我正写《地震是影响大气环流异变第二因素与解1990年12号台风之谜》对2008年的天象图还未绘制。但在电视中看到1月份长江流域连续降雪,才绘出2008年的天象图(见图2)。天象反映,1、2月份水星是在珠江与长江两流域之间“下合”与1989年相似。在其后有金星先对应东北地区,后对应黄河流域,还有木星对应东北地区。北半球有火星大冲,距地球最近,值得提出的是1、2月份它的视赤纬高达+27°,是对应北纬60°左右,它能将极地附近最冷的空气再由木星传到金星再到水星。这是今年1、2月份出现异常低温的根源。所以我于1月22日由电脑将预报传给陈一文顾问,预报“23日至月底主要雨雪区将在珠江流域”。

天气实况:广州由于冻雨雪阻留旅客80万人。

这是我作预报以来首次试报1月份珠江流域连降雨雪。由此可见火星在东北对应区大冲,珠江流域再有行星“下合”,再有行星配合对应,是形成全国异常冷冬的主要因素。

广东的冻雨雪在历史上是罕见的,也得到验证,由此可见,行星对应区方法,还有很多没有发现的影响异常天气发生的作用,应当继续探索。(2008年2月18日)

 

 

灾害全息场破译天灾“人祸”铸成南方冰冻雨雪灾(摘 要)

——全息时空学说测定冰冻雨雪灾是阴阳逆反变异

    殷 杰  (华夏意象文化艺术书院院长、教授)

2008年1-2月份,中国南方低温、冰冻、雨雪成灾,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灾害重,建国以来所罕见,许多突破历史记录。突如其来这一场特大灾害,破译成因,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专家、官方此灾成因分析:一拉尼娜事件影响。二大气环流持续异常。“这是强大的冷空气与活跃的暖气流碰巧在我国相遇,二者的共同作用和影响所致。”这种一般化、单一层次、低空间气象因素,难以解释如此特异、特大、特例的灾祸。

以全息学说、全息时空学说和灾害全息场综合破译、判析:从整体、局部以及整体和局部互化中,有独特的发现,南方冰冻雨雪灾成因由天灾“人祸”综合作用所致。现从宇宙、地球、中国南方三个个层次破解。

宇宙层次仅从太阳系寻根问底,以太阳中心论,则与全息説风马牛不相及,没有任何价值,太极中心论虽有突破,亦无济于事。从神极中心切人,太阳系存在]两极耦合的双螺旋反向运动的气流,对应地球正是其一为整体暖流信息,另一正是局部冷冻信息。地球上除中国南方冰雪灾外,其他地区也发生类似现象,都有此共同深层次缘由。

地球层次,全息时空观和灾害全息场破译、测评:制约地球整体的冷和暖,由纵横全球的两个最大的环流,气流分别作用,调度地球局部的冷和暖,则由四个对称的区域性环流,气流分别作用。

天外冷暖玄机,地球冷暖机制,固然自然存在,自然运行;然而,喧宾夺主,人类的破坏超越自然力、自然规律,人祸超强于天灾。现代科学化、工业化和市场经济,人类肆意开采地球资源,工业革命300年,掠夺和破坏自然已经接近极限,最权威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WWF)报告,预测,人类资源利用超出更新能力20%,资源枯竭,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和环境急剧恶化,导致海洋上升,土地沙化,气候反常等一系列自然灾害;生态环境破坏,大气、海洋、淡水、土壤污染相当严重,蓦然回首,世界已经处于大灾大难边缘,人类正是这场灾难的制造者,大自然也对破坏它的人类毫不留情“报复”。

人类自作孽的深重灾难,集中在四个地区,美国周边,欧洲,中国周边,南美洲。以全息时空观、灾害全息场、全息阴阳变异态破译,环境污染、恶化地区出现异常,阳气潜藏,突降,阴气显现,骤升,阴阳相位错位,呈全息阴阳离合逆反态势。这极度全息阴阳离合逆反态就是整体温暖中的局部的冰冻雨雪灾害。

第三层次,中国,同上述态势,“人祸”、天灾,更为严重,更胜一筹。我在2006年10月《以华夏全息科学、全息中医学诠释人、禽流感与预测模式》为人、禽流感全息阴阳病机新学说、新模式和预测上书报告中就特别发出呼吁:“中国20多年的经济快速增长,可以说是一场拼环境和资源的战争。自然资源遭受不顾后果的掠夺式“大开发”,高速经济增长,对环境的破坏更大更厉害。以损失环境资源为代价,……世界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中国占了16个。”

报告中提出全息阴阳病机学说、全息阴阳离合逆反态势、特异、变异态势,“转化为阴阳逆反,阴阳象位颠倒,……是人流感阴阳离合逆反模式的极其重要的特征,这也是全息科学、全息中医学、阴阳全息元病机说的独特发现,全新的判定。”

当阴阳离合逆反空间如果极其阔大,阳气逆反潜藏地下,阴气逆反上升高空,则造成气象异常。全息阴阳离合形成极度逆反态势,这就是2008年南方特大冰冻雨雪的灾害成因,这既是气象灾害机制新的学说,又是灾害气象构成的一种新模式,全息时空新形态。

这一全息阴阳离合逆反冰冻雨雪灾,阴阳逆反还需要分别判析。潜藏深陷地下的阳气,就是那些环境破坏的地区变异、污染,有四个地区,其一,南方沿海地区,其二,东部沿海地区,其三,冰冻雨雪灾害地区,其四,接近灾害地区的西南角。这些地区正是环境污染严重地区,导致阳气深透下潜。升腾高空的阴气却有特殊来历。来源有二,其一,三峡水库深处的阴气没有向下,反常逆反向上升腾。一定规模的水库,蓄水后,阴气下陷集聚,再釋放,从而形成水库地震,三峡水库蓄水后没有发生地震,因为阴气转而向上升腾。其二,中上游西部流窜过来的阴气,这是西部冰雪因全球整体变暖而溶化而成,并向空中升腾。这两股逆反升腾的阴气,与下潜阳气对应,构成全息阴阳离合极度逆反态势,交汇地区正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因而铸成南方特大冰冻雨雪灾害。(本文基本破译、测评,运用了潜能、神境、神通功能。)

以灾害全息场、全息阴阳离合逆反模式預測:今年宊期1月13至2月26,明年还将有类似灾害。

经济学家郎咸平在在一次年会讲演:《2008年来临前大陆面临的八大危机》中指出:“在整个产业链的分工当中,我们中国是被分到了价值最低的制造业,制造业为什么会放在中国?因为制造业的本质基本上就是破坏环境、浪费资源、剥削劳工……”直接导致了今天中国的环境危机,为中国环境敲响了警钟。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下称“国合会”)发布的《2007年度政策报告》: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进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近20多年来集中出现,呈现结构型、复合型、压缩型的特点。我国二氧化硫和消耗臭氧层物质(ODS)居世界第一位,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排放量也居世界前列。污染排放却又高得惊人:2001年,我国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比发达国家高4倍,甚至比印度高出59%,是巴西的4倍;单位工业产值产出的固体废物

比发达国家高10多倍。目前,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强度分别是欧盟国家的9倍和8倍。国合会报告感叹:“现有的经济增长方式也会使中国美丽的山河污浊不堪。中国目前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已走到了尽头。”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副局长潘岳说:“中国正处在生态环境的危机点。”全世界三大酸雨区,其中之一就在我国的长江以南地区,而全国酸雨面积占国土资源的30%;温室效应的主要祸首二氧化碳,我国就是世界第二大排放国,二氧花硫的排放已是世界第一工业垃圾、生活垃圾已包围了我国三分之二的城市;大气污染已使我国600多座城市的大气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不到1%。

潘岳在财富论坛讲:“中国的环境问题已不是什么‘隐约逼近的危机’,而是一个已到眼前的危机。我们一直说要搞好环境造福子孙后代,实际上是我们这代人能否安然度过的问题。”

殷杰教授联系方式: 讯址:北京邮电大学邮局302信箱    邮编:100876    手机:13693657133

电话:010-62904762   010-64865122      电子邮件: yj@yjtd.net">          网址:www.yjtd.net>

 

对2008年1月南方的雪冻灾可预测性及其可能减灾受益分析

中国农业大学气象系 荣誉博士 陶守正 (xxx2468@126.com

个人网站:http://sea3000.net/taoshouzheng/

天文周期中大气能量后滞效应法(APHEM)经部级鉴定其季降水预测水平是领先的(见附有关儿证件—略)。这次0801中旬南方雪冻灾所造成的损失达1111亿元之巨!

据以下资料显示,APHEM法对这次灾害是有可预测性的根据是:

1、根据APHEM法对2007,11-2008,1降水预测资料,对南方1月雪冻区的降水量应是多的,因预测南方三个月11-1月是降水正常,但11-12月降水少,因此三个月雨都集中到1月中去了,这点12月中旬就可下结论(见附预测件),这点是主要的。

2、12月中旬后,可见到700PHA乌拉尔山高压不断加强由此可预测下旬后有多股强冷空入侵我国产生剧烈降温(见附图),加上La NINLa事件,付高不断加强南支气流条件具备海上水汽向江南输送条件。

实际以上两条件都出现了,故此次南方1月中旬的雪冻灾在APHEM法条件下是在十几天前是可预测到的。

如果处在认真分析条件下,,APHEM法前十几天报出了这次灾害是可能的,这样,我们可以采取许多御防措施,灾害损失会大大减少(上佰亿元),广州站不会积压上百万旅客-----。

这是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联系电话:010-6217-9005

附录:2007年11月10日《2007年冬季气候趋势预测》

2007年冬季气候趋势预测

天文周期大气能量后滞效应季旱涝预测(APHEM法)

     6-9月预测回顾: APHEM法涡埸反映出了我国黄《下游》淮大水、四川大水及西北西、东北东多雨,长江南高温. 预计今冬11月至2008年1月:

    兴安、松辽、内蒙、华北各区降水少气温偏低. 淮河区,降水正常气温正常偏低. 长江中下游、江南华南,降水正常气温正常. 云南降水正常气温偏高. 河西区降水正常气温偏低. 川贵区 降水多气温偏高. 河套区降水少气温低. 南北疆区降水多气温偏低. 高原区降水正常偏多气温正常.

   今冬强冷空气次较多,东北大部、内蒙降水偏少空布气干旱要加强森林防火,华南高经济作物,要加强防寒.

   欧洲  西欧降水多气温正常  东欧降水少气温偏低. 美国  全国降水少 气温偏低.

   注:经30年检试 APHEM法冬季确率较它季低

主要报送单位:森林防火;气象局领导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联系邮箱:zhengdawei44@126.commailto:zhengdawei44@126.com">zhengdawei44@126.com>

2007年11月10日

 

 

南方冻灾的成因及其后续影响

雷元星(四川省委宣传部退休干部)

      在历代史书的《五行志》中,今年南方的雪冻天气被称之为“恒寒”和“木冰”,是属于水木之灾,并不是中央电视台所说的什么“暴风雪”,因为没有任何暴风天气出现。国际气象组织的专家所说什么拉尼娜现象也不能成立,因为太平洋海水的水温变化并不能说明英国、加拿大和美国的雪灾现象,那里是大西洋沿岸国家。可以说,这次我国南方的冰冻天气不是孤立和局部的气象情况,而是全球性的气候周期异常,与南半球印尼等国的水灾现象有共同的成因。

     1、2007年下半年以来,太阳活动处于谷底期,地球大气层所受到的辐射总量(含太阳耀斑辐射出的高能粒子流)有所减小,地球云层顶部的第二次蒸发(部分水汽分子被光解为氢和氧)减弱,全球大气湿度比太阳活动高峰年有所增大,这就意味着地球的总降水量已经有所增加。

     2、2008年初,地球西风风筒(见拙著《地球大揭秘》第39页)没有及时北移,北寒风圈在北半球中纬地带停留时间较長,加上中纬地带大气湿度增大,故造成了整个北半球的降雪量增大,使北美、日本、中国、中东、欧洲(如格鲁及亚)大陆以及英国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雪冻灾害,中国南方(未算青藏高原的雪灾)的冻灾只是这个全球性降雪过程的一个局部区域。

     3、恒寒天气在历史上本来不足为灾,而且有一个11年和22年的周期。这次南方出现冻灾,并造成1100亿人民币的重大经济损失,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我国气象预报部门失误,他们视我国《五行志》中的气象记载为“封建迷信”,过度迷信所谓的“数字预报”手段,不愿接受国人在气象基础理论上的原始创新。二是电力、运输、铁道、建筑、环保等部门对天气现象极端无知,从设计到施工,从组织到运行都未能预先考虑雪冻天气的影响,人为地造成了各种乱局。

     此次雪灾过后,我国的气温将逐渐回暖,太阳活动谷年的各种天气现象将会重复性(重复历史)地出现:1、立夏前后可能有温病流行,包括人和畜禽都应该提前注意,其原因是冻死的野生动物尸体被暴晒后有病毒和菌类感染家禽家畜,间接影响到人。

     2、立秋前后可能有洪水灾害出现,08奥运与抗洪救灾可能同时进行,洪水的范围还不好确定,但三峡大坝今年会发挥拦洪功能,长江流域将有惊无险。

     3、中国的环保措施应该缓行,小煤电将会在战乱发生时发挥应急的作用,谁也不能保证08年的台海局势不发生变化。

 

 

科学,不能只讲一面(点)

——评“这是全球变暖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蔡尔诚(fang_caiercheng@163.commailto:fang_caiercheng@163.com">fang_caiercheng@163.com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个人网站:http://sea3000.net/caiercheng/http://sea3000.net/caiercheng/">http://sea3000.net/caiercheng/>

    今年1月以来,我国南方罕见的大范围低温、大雪和冻雨给国计民生造成重大损害。对此,全国人民都在问:为什么会发生多年少见的天灾?《南方周末》采访了若干院士和专家发了两篇文章,概括起来,专家的观点是:

1.       全球变暖是祸首。全球变暖导致一些地区极暖、一些极冷,极端天气增多。

2.       具体说,这次暴风雪和低温与‘拉尼娜’ 现象有关。

3.       人类正在改变自然界的平衡,自然界的存载能力正在下降,导致环境恶化。

这些论述共同之点是只讲一面,不谈反面,只以近年天灾为例,而不回顾历史。例如:应不应追问一下:全球变冷期内,是不是极瑞天气会减少?没有拉尼娜就不出现低温冷害?大自然是一个逆来顺受没有一点反抗的‘小媳妇’?笔者“非主流”看法如下。

①     全球降温期的极端旱满涝灾害

1949年以丧来,我国最严重的大范围旱涝灾害分别为1972和1954年,参照其旱涝范围,从《中国近500年旱涝分布图集》(地图出版社,1981) 中选取大体近似者,1500-1950期内共得到大涝30年大旱18年。而后按竺可桢院士1973年发表于《中国科学》的中国近5000年气温变化研究,得出升、降温期内极端旱涝发生频数如下:(略)

可以看出,在全球气温上升和下降的1601-1950年内,大旱大涝年等极端天气在中国发生频率并无显着差异,倒是1500-1600的升温期内极端旱涝少于各降温期 。

统计标准不同会产生不同结论,但上述数据是在先捡出大旱涝年后,才查阅竺老的气温变化分期文献的,因而在选取旱涝年个例时不代有先入为主的偏见。

②“垃尼娜”现象造成了低温?

    确实,2007年11月《中国气象报》曾报道:赤道东太平洋已形成‘垃尼娜’,今冬全国大部低温。这对2008年1月是正确的,但对历史,是偶然性的。

1949-1990的41年内,我国发生了10次类似2008年1月严寒的灾害(略)。

如果我国强低温冻灾与拉尼娜确有关系,上述41年中二者应为大概率对应。事实上,在8次拉尼娜发生后(时)出现低温冻灾仅3次(54、64、、75年) ,概率为3/8=0.375,如果用以预测低温,10次可能失败6-7次。同时10次冷害有7次发生在无拉尼娜配合的情况下,机率达7/10=0.70。

③     外力强迫下,大气层的‘反抗’

    人类活动温室气体增加,使全球大气升温,这是对大气的‘强迫’。面对外力强迫,大气层的反应是对‘升温’绐以负反馈,变为一定程度的降温,从而维持全球大气的动态平衡。

    对太阳辐射加热的强迫,大气用负反馈予以平衡,对人为二氧化碳等的加热强迫,难道大气层就失去了负反馈,导致‘自然存载力不断下降’?民众希望科学家告诉他们正反两面而不是只讲一面!

可以十分有把握地预见到:今年、明年、---一旦发生巨灾后,主流科学界一定还是推出‘全球变暖’这一主因去解释,虽然‘全球变暖’根本不能预测出某一具体的天灾。

不信?请拭目以侍。因为,这是既省力又为‘权威’认可了的说法。(2008.2.12-13)

  • 上一篇文章: 他们预测了08年512大地震

  • 下一篇文章: The Interplanetary Superhighway星际高速公路
  •    
    [注:标题搜索比内容搜索快]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轨道钢承重计算公式及应用[109]

  • 【选型】如何为变频器选取阻值…[82]

  • AIS2023参展厂商名录[343]

  • AGV综合选型[170]

  • APIE 2023第4届亚太国际智能装…[138]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外媒:正在唤醒中国的习近平[305]

  • 中国反伪科学运动背后的CIA黑手…[494]

  • [转载]袁隆平真言:中国最大的…[667]

  • 台专家:当年我们造IDF时 大陆…[572]

  • 旅日华人:中国严重误判日本民…[577]

  •  
     相 关 文 章
  • 唐山大地震亲历记 冯骥才[136]

  • 唐山警世录:七·二八大地震漏…[54]

  • 唐山大地震 钱钢[45]

  • 自制地震报警器与活命三角区[41]

  • 遇到地震,这三个应对方法很可…[41]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 晨光科技        站长:璀璨星辰        页面执行时间:253.91毫秒
    Powered by:MyPower Ver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