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晨光科技 >> 文章 >> 信仰修炼 >> 其他 >> [专题]修炼 >> 正文  
  松果体(pineal body)解剖、神秘的第三只眼         
松果体(pineal body)解剖、神秘的第三只眼
[ 作者:佚名    转贴自:http://hi.baidu.com/psjd/blog/item/7d66a2b41b902b708bd4b2f9.html    点击数:87    更新时间:2009/12/26    文章录入:admin ]
[注:本站登载的某些文章并不代表本站支持或反对其观点或肯定其真实性]

松果体
  松果体(pineal body)为长5~8mm,宽为3~5mm的灰红色椭圆形小体,重120~200mg,位于第三脑室顶,故又称为脑上腺(epiphysis),其一端借细柄与第三脑室顶相连,第三脑室凸向柄内形成松果体隐窝。松果体表面被以由软脑膜延续而来的结缔组织被膜,被膜随血管伸入实质内,将实质分为许多不规则小叶,小叶主要由松果体细胞(pinealocyte)、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纤维等组成。松果体细胞是松果体内的主要细胞。在HE染色标本中,细胞为圆形或不规则形。核大,圆形、不规则形或分叶状,着色浅,核仁明显。胞质呈弱嗜碱性,含有少量脂滴。在镀银染色标本中,松果体细胞形状不规则,有长短不一的突起,突起末端膨大,常止于血管周围。电镜下,细胞质内有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和小圆形分泌颗粒,颗粒内含有褪黑激素(melatonin)。胞质内还有较丰富的线粒体、游离核糖体和脂滴。细胞膜常与神经末梢形成突触;在松果体细胞近突触部可见有突触带(synaptic ribbon),突触带由中等电子密度高的小棒状结构及其周围的小泡组成,其功能不清。神经胶质细胞较少,位于松果体细胞之间。在HE染色标本中,细胞胞体小,形态不规则,细胞核小,染色深。细胞有突起,末端附着在松果体细胞或伸到血管周围间隙。电镜下可见胞质内含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和微丝等。 在松果体细胞之间还可见到一些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钙化颗粒,称为脑沙(brain sand)。其成分主要为磷酸钙和碳酸钙。脑沙一般出现在青春期后,其量随年龄而增加。脑沙的功能意义尚不清楚,有人认为。脑沙的数量可能反映其过去分泌激素的活动情况。松果体的神经主要来自预交感神经节节后纤维,神经末梢主要止于血管周围间隙,少量止于松果体细胞之间,有的与细胞形成突触。松果体的功能尚不十分了解。一般认为,人的松果体能合成、分泌多种生物胶和肽类物质,主要是调节神经的分泌和生殖系统的功能,而这种调节具有很强的生物节律性,并与光线的强度有关。松果体细胞交替性地分泌褪黑激素和5-羟色胺,有明显的昼夜节律,白昼分泌5-羟色胺,黑夜分泌褪黑激素,褪黑激素可能抑制促性腺激素及其释放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对生殖起抑制作用。另外,近年来发现,松果体细胞还分泌8-精催产素、5-甲氧色醇、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和抗促性腺因子等,其意义尚待探讨。

1 松果体 
 松果体是一个活跃的内分泌器官,主要分泌褪黑激素。此外,在松果体内还有大量的5-烃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这些物质对控制生物的周日节律起重要作用。 
  松果体位于间脑之上,第三脑室的后端,借短蒂与间脑相连。成人松果体长5-8毫米、宽3-5毫米、重约200毫克,形似松果。该腺体在儿童中期发育至最高峰一般在7岁后逐渐萎缩,成年后不断有钙盐沉着。 
  松果体覆有被膜,即软脑膜。含有丰富血管和无髓神经纤维的结缔组织自被膜伸入腺内,形成小隔,将腺分成许多不规则的小叶。小叶的实质由松果体细胞核神经胶原细胞组成。 
  松果体细胞是构成松果体的主要成分。细胞在小叶内排列成索,胞体呈圆形或不规则形,核大而圆,核仁明显。胞质弱嗜碱性,常含脂滴。电镜下,可见大量的游离核糖体、少量粗面内质网,和广泛的不典型的滑面内质网。 
  神经胶原细胞为有长突起的细胞,位于松果体细胞索和血管之间。电镜下,细胞内含有较多的内质网,并有少量游离的核糖体。一般认为它们属于星形胶质细胞。 
  小叶除上述两种细胞外,还可见到其他神经胶质细胞及肥大细胞。后者可能与松果体内含有多量的5-烃色胺有关。 
  褪黑激素可能是松果体的特殊激素,它在松果体细胞内合成并释放,能抑制腺垂体促性腺激素的释放,可以防止性早熟。如果在儿童时期松果体遭到破坏,则出现性早熟或生殖器过度发育。 
  目前认为松果体起生物钟作用。通过影响一些内分泌腺体(主要是性腺,还可能有垂体、甲状腺和肾上腺)的功能,来控制生物的周日节律。 
   
   
  参考资料: 
  神秘的第三只眼 
  在我们头顶正中的深处,有一个豌豆大小的东西,形似松子,故名为松果体。 
  通常,松果体长约1厘米,宽约0.6厘米,厚约0.4厘米,重约0.2~0.3克。对这样一个小不点儿的腺体,人们却长期弄不清它究竟有什么作用。 
  由于松果体处于前后脑的关键部位,所以解剖学家卡里盎说它是人类思想通过脑腔的必经门户。德国科学家笛卡儿认为这是“灵魂所在之地”。也有人把它看成“智慧库”。 
  后来,人们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对它进行考察,认识到,它本是动物的第三只眼。本世纪初,瑞典的解剖学家发现,金鱼和蛙的松果体内竟然具有对光敏感的结构,“第三只眼”的说法于是渐渐流传。此外,它还有调节体温、改变肤色等作用。它分泌的激素,可直接和间接影响人体的许多功能。 
  现在知道,黑暗环境会刺激松果体大量分泌一种名为“褪黑素”的化学物质,它能抑制生殖功能。北极地区的因纽特妇女,在漫长的冬夜停止排卵,在春暖花开时才出现月经。芬兰北部的大部分妇女要在光照20小时左右的夏季才怀孕。故有人认为,盲人不孕症可能与松果体分泌机能过强有关。孩子的性早熟,也许正是松果体解除“控制”的缘故。已经证明,老年人睡眠少的原因,是褪黑素分泌不足造成的。有人认为,褪黑素还有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防治孤独症和冠心病等多种作用。 
  松果体内有磷酸或碳酸钙沉淀的有机质,称为“脑沙”,随年龄而增多,其作用至今尚不清楚。 
  意大利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正常的松果体可能还有防癌作用。因为发现切除松果体后能促进某些肿瘤的生长。 
  小小的松果体,真是奇妙而神秘。 
   
  松 果 体 
  松果体又称脑上腺,呈扁圆锥形,以细柄连于第三脑室顶。松果体表面包以软膜,软膜结缔组织伴随血管伸入腺实质,将实质分为许多小叶,小叶内主要由松果体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和无髓神经纤维等组成。 
  松果体细胞(pinealocyte)与神经内分泌细胞类似,在HE染色片中,胞体呈圆形或不规则形,核大,胞质少,弱嗜碱性。在银染色切片中,可见细胞具有突起,短而细的突起终止在邻近细胞之间,长而粗的突起多终止在血管周间隙。电镜下,松果体细胞内线粒体和游离核糖体较多,高尔基复合体较发达,可见少量滑面内质网和粗面内质网;胞质内还常见小圆形分泌颗粒,颗粒内含有细胞合成的褪黑激素(melatonin)。此外,胞质尚有一种称为突触带(synaptic ribbon)的结构,它由电子致密的杆状体的周围的许多小泡组成。在低等动物,松果体作为光感受器,松果体细胞的突触带为突触前成分的组成部分;但在哺乳动物,则见突触小带分布于相邻松果体细胞相互接触处,或松果体细胞与细胞外间隙或脑脊液相接触的部位。因此,哺乳动物突触带系突触前成分的提法不能成立。突触带可能与化学介质的运输和释放有关。
 
松果体 
   神经胶质细胞位于松果体细胞之间,胞体较小,核小着色深。在成人的松果体内常见脑砂(brain sand),它是松果体细胞分泌物经钙化而成的同心圆结构,其意义不明。 
  松果体细胞分泌褪黑激素。在两栖类,褪黑激素的作用与黑素细胞刺激素相拮抗,可使皮肤褪色。在哺乳动物,褪黑激素具有抑制生殖腺发育的效应,主要是通过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而间接影响生殖腺的活动。近年研究报道,褪黑激素的合成分泌不足,可能会引起睡眠紊乱、情感障碍、肿瘤发生等。经予外源性褪黑激素,可见其具有抗紧张、抗高血压、抗衰老、抗肿瘤、增强免疫力和促进睡眠等效应。白天日照时,松果体几乎停止分泌活动,至夜间才分泌褪黑激素。故生物体能依外界的日照变化,有节奏地控制松果体的功能活动。哺乳动物松果体昼夜节奏性变化是受视交叉背侧的视交叉上核的调节;反之,松果体也影响神交叉上核的昼夜节奏变化。 
  松果体除接受颈上交感神经节的神经支配外,还可能受其它来源的神经支配。 松果体 松果体细胞是由神经细胞演变而来的,它分泌的激素主要有褪黑素和肽类激素。来自颈上交感神经节后神经末梢与松果体细胞形成突触联系,通过释放去甲上腺素控制松果体细胞的活动。 (一)褪黑素 1959年Lerner从牛松果体提取物中分离出一种能使青蛙皮肤褪色的物质,并命名为褪色素(melatonin),其化学结构为5-甲氧基-N-乙酰色胺。在松果体内羟化酶、脱羟酶、乙酰移位酶及甲基移位酶的作用下,色氨酸转变为褪色素。 松果体褪色素的分泌出现在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白天分泌减少,而黑夜分泌增加。实验证明,大鼠在持续光照下,松果体重量变轻,细胞变小,合成褪色素的酶系活性明显降低,因而褪色素合成减少。反之,致盲大鼠或大鼠持续在黑暗环境中,将使松果体合成褪色素的酶系活发生 增强,褪色素的合成随之增加。摘除动物的眼球或切断支配松果体的交感神经,则褪色素分泌的昼夜节律不再出现,说明光-暗对松果体活动的影响与视觉和交感神经有关。刺激交感神经可使松果体活动增强,而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可阻断交感神经对松果体的刺激作用。如毁损视交叉上核,褪色素的昼夜节律性分泌消失。所以视交叉上核被认为是控制褪色素分泌的昼夜节律中枢,在黑暗条件下,视交叉上核即发出冲动传到颈上交感神经节,其节后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与松果体细胞膜上的β-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激活腺苷酸环化酶,通过cAMP-PK系统,增强褪色素合成酶系的活性,从而导致褪色素合成增加,在光刺激下,视网膜的传入冲动可抑制交感神经的活动,使褪色素合成减少。 褪色素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活动均有抑制作用。切除幼年动物的松果体,出现性早熟,性腺与甲状腺的重量增加,功能活动增强。远在一个世纪之前,人们就发出某些性早熟男孩是因松果体肿瘤所致,因此认为松果体在青春期有抗性腺功能作用。正常妇女血中褪色素在有经周期的排卵前夕最低,随后在黄体期逐渐升高,月经来潮时达到顶峰,提示妇女朋经周期的节律与松果体的节律关系密切。 (二)肽类激素 松果体能合成GnRH、TRH及8精-(氨酸)催产素等肽类激素。在多种哺乳动物(鼠、牛、羊、猪等)的松果体内GnRH比同种动物下丘脑所含的GnRH量高4-10倍。有人认为,松果体是GnRH和TRH的补充来源 
 
1 松果体的保健与发展 
 谈到松果体,我们总会感受到一股神秘的气氛,法国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及自然科学家笛卡儿(Descartes,ReneduPerron,1596-1650)将它称之为「灵魂的宝座」,有些人则认为它是人体储存「生命密码」、传达指令的中枢。近年来,一些学者更在松果体内发现类似视网膜的感光细胞,证明了松果体也有「视觉」功能,因此,他们又为它冠上「第三眼」的别名。由于现代医学对松果体所分泌的褪黑激素(Melatonin)的功能日益了解,我们得以进一步窥知松果体的奥秘。
松果体与褪黑激素
松果体是镶于我们中脑后方的一个扁锥型小体,大小及形状近似一颗豌豆,它在我们幼年时体积最大,随着年龄增长,便逐渐钙化、萎缩。
松果体会根据所接收到的光量多少来决定褪黑激素分泌的量,藉由对光的敏感度,松果体充当了人体内的一个「时钟」,掌控着每天苏醒和睡眠的时间。人体在夜间睡眠时,会分泌大量的褪黑激素,通常在夜间11时至隔日凌晨2时分泌最为旺盛,清晨以后的分泌量则急遽下降。
褪黑激素在体内的浓度也与年龄有关,一般而言,自出生三个月后开始上升,六岁时达到最高峰,青春期之后,褪黑激素的浓度则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
褪黑激素对人体的影响
褪黑激素的化学结构非常简单,但是在人体内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监视着体内各种腺体、器官的运作,指挥各种荷尔蒙维持在正常的浓度;它可以抑制人体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使得血压下降、心跳速率减慢、降低心脏负担;它能够减轻精神压力、提高睡眠品质、调节生物时钟、缓解时差效应,而且具有加强免疫功能、抵抗细菌病毒及预防癌症、老年痴呆症等多种疾病的功效。
褪黑激素是由负责神经传输功能的血清张力素(serotonin)转化而来。白天时,人类有意识的活动极为活跃,心灵动荡散乱,需要更多的血清张力素来供应神经细胞;而到了晚上或静坐时,情形就恰恰相反,有意识的活动变少了,因此有更多的血清张力素转化为褪黑激素。可是一旦眼球见到光,褪黑激素的合成就会被抑制住了,这就是为什么夜班工作者、深夜开灯睡觉者,免疫功能可能会下降,也较易罹癌的原因。
美国有两项研究发现,深夜明亮的灯光会减低女性体内褪黑激素的分泌和增加雌激素的水平,这使得夜班工作的女性罹患乳癌的机率增加。对于猝死儿的研究也发现,有些猝死儿的松果体发育不全,脑部的褪黑激素量过低,脑部无法处理自由基,使得自由基对脑部造成伤害。另有一项儿童及成年人忧郁症的研究发现,精神病的病人其体内褪黑激素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的人。
褪黑激素的来源
褪黑激素普遍存于地球上的各种生物体内,食物当中含量较多的有∶燕麦、甜玉米、米、姜、蕃茄、香蕉、大麦等,但是它们的含量的百分比均不高。此外,摄取诸如海带、黄豆、南瓜子、西瓜子、杏仁果、花生、酵母、麦芽、牛奶等食物,也有助于褪黑激素的合成。
吃的少也有助于褪黑激素的正常分泌。研究指出吃得少的老鼠,年届高龄时,其松果体仍能保持和年轻老鼠一样的健康,并且能保持褪黑激素分泌的规律,体内的褪黑激素浓度也还有年轻老鼠的八成左右;反观不限制食量的高龄老鼠,它们体内的褪黑激素浓度大约只剩下四成左右。
结语
尽管褪黑激素对人体影响这么大,可是服用褪黑激素制剂对人体是否有益尚无定论。研究报告指出,平常有静坐的妇女,她们在夜间体内的褪黑激素浓度比一般妇女高。两脚大拇指点地的运动,也可以间接地刺激松果体,增加褪黑激素的分泌。此外像日间运动也有助于增加褪黑激素的分泌,夜间运动则适得其反。所以,想要保持松果体的年轻,建议您要少食、多运动、从事静坐冥想,并过个有规律、有节制的生活。
松果体在两眉中心向后方的沿在线,在头脑的中间偏后一点的地方。
从人体的生理解剖学来看,这个长在大脑和小脑之间的松果体,在医学上推测可能是一个已经退化了的、而且作用不明的器官。 
 
 在许多低等脊椎动物中,松果体位于皮肤表层,可以当做光接受器,并且也是内分泌器官,可以分泌褪黑素(melatonin),褪黑素是由氨基酸组成的,在黑暗中会被诱导产生,而在光亮中会被抑制。
而松果体在高等脊椎动物脑内,真的是个退化了的器官吗?
1999年4月,在《科学》这本科学界权威杂志上,一些科学家发表了一篇论文,他们用一些因为基因缺失而造成视网膜感光能力缺损的小白鼠,进行一连串实验。实验结果发现,虽然小白鼠的感光受体基因缺失,但是他们的松果体在受光刺激下,调整分泌褪黑素的功能完全不受影响。由此可见,视网膜感光受体基因缺失的老鼠,感光能力如常。
也就是说,在视网膜无法发挥感光功能的情况下,松果体仍然可以感光。其实已有大量证据显示,松果体可能是直接感光器官。科学家已认识到松果体与视网膜非常类似,有人甚至就把松果体叫做“折迭的视网膜”。这样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在视网膜感光系统缺失情况下,松果体调整褪黑素分泌的功能仍然正常。
哺乳动物可能有一条通向松果体、鲜为人知的隐秘传递光信号的通路。
这也就是许多神秘学家认为,松果体就是人类神秘的“第三眼”所在之处,他们认为可以透过静心、冥想、练气功、打坐等等,由体内的能量激发活络了它的退化性之后,又可发挥功用,可以捕捉到肉眼所看不见的不可见光,不需经过瞳孔、水晶体、视神经等的传导,直接在脑海中成像。
一般人都很相信自己这双肉眼睛所看到的事物,所谓眼见为凭,看不见的就不相信,其实世界上已经有许多人,透过身体力行上述的种种修炼方法,开启了他们的第三只眼。这只眼睛开启了之后,他们才真正了解到什么叫大开眼界,也才认识到这双肉眼的局限性有多大。
道教的修行,离不开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如果能依照大自然法则生活,则返老还童长生不老是可能的。
而道家修行的方法,有所谓「三花聚顶,五气朝元」,依据的正是观察生命诞生过程,所留下来的轨迹,形成的五行经络观念,藉以让生命回复到末被「习气—习惯而常用的经络气机网」所污染前,活泼泼、全方位发展的状态;而所依据的正是大自然里,生命诞生过程的观察与体验,其实是非常科学的。
生命诞生前,一种安排所有生命产生的规律,事实上早已存在了,这一「生命密码」形成父精母血之前,任何人(甚至可以说任何生命),完全一样,而且永不变动,这就是老子所说的「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天地根」,也是佛法所称「如如不动的真如自性」。
形成父精母血之时,父母的遗传因子才加进来,卵子受精以后,展开细胞分裂,首先形成储存「生命密码」的地方,可能就是松果体。
松果体形成,以易理言,就是由「无极而太极到两仪」;从此再分裂下去就是形成五种感官的脑叶神经中枢,然后逐一形成五官、五脏、而肢体,所有这些过程的「轨迹」,就是「五行经络」体系的由来;而这个阶段就是易理所谓「四象、八卦」,也是老子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生万物的阶段,虽然生成万物,但其形成之轨迹不离二(就是阴阳)加三,合起来就有五种符号系统,这就是「阴阳五行」的由来。
道教「太上黄庭经」把五行(木、火、土、金、水)、五官(眼、舌、唇、鼻、耳)、五脏(肝、心、脾、肺、肾),逐一对应的关系,解说的非常清楚。人从出生到青年时期,大约还完全由储存于松果体里的全信息,或透过上述五行经络体系传达指令,或透过松果体荷尔蒙的分泌与传布,五官五脏发挥各自的生命机能。
但年纪渐长,各种不良的「习气」—习惯而常用某种经络气机网,打破了上述五种生命机能的均衡,而五行是会相生相克的,如肺属金,而金克木,所以常用肺的经络网的人,会展露属金的身心状态,但属木的经络网,肝、胆的机能与眼睛的视力,都会受影响而弱化,慢慢的健康问题就随年岁的增长而渐渐显现。 
 
 道家的养生法「三花聚顶,五气朝元」,原理很简单,只要让生命重新取得五气的信息(朝元),则健康不难恢复。
古今中外,也总有人宣称自己可以长期不食烟火而且身体健康,虽然轰动一时,顿成名人,一旦人们开始认真追究起来,这些骗子的结局都不怎么美妙。
在19世纪英国威尔士乡村,有个名叫莎拉?雅可布(SarahJacob)的女孩声称自己不吃不喝16个月而健康如常,轰动一时。一些抱怀疑态度的医生决定做个严密的观察。他们将其住宅从房顶到地板搜了个遍,去除所有食物,然后开始一天24小时的监视。10天后,1869年12月17日,雅可布饿死。这个悲剧有个喜剧尾巴:雅可布现在被认为是神经性厌食症的最早病例之一。
在1948年中国,四川冒出了“杨妹不食”的神话。四川省石柱县桥头坝村一位农家女杨妹据说“九年不吃饭,照样活着”,重庆市卫生局对之做了三周观察,确认实有此事,由国民党官方通讯社中央社发通稿“证实确属不食”,成了一大国际新闻。在科学家和医生的质疑和要求下,卫生局又对杨妹进行更严格的检验,并派人秘密监视,终于发现“杨妹凭其聪明及极为敏活之手法盗窃食物”,这出闹剧匆匆收场,被人评为“旧中国最大的伪科学新闻”(见贺家宝《旧中国最大的伪科学新闻——“杨妹不食”神话的破灭》,《纵横》2001年第2期)
骗子的下场并没有让当今骗子有所收敛,也没有使喜欢猎奇的媒体吸取教训。最近一段时间,这类不食人间烟火的新闻又频频在中国媒体上出现,有的是国产,有的是舶来货。
新华网陜西频道2003年6月9日电《不食“人间烟火”大连一奇女子三年不吃一口饭》,报道大连瓦房店市一位52岁女性冷云自从2000年5月停止进食后,惟一的“食物”就是每天傍晚喝一杯冰箱冷藏的生水。如此惊人的声称,唯一的证据就是当事人的自述。
中新网7月29日电《俄罗斯神奇妇女不吃不喝光靠空气中水份过活》,这回报道的是一名67岁俄罗斯克拉斯诺达尔妇女芭拉诺娃自称已经三年没有进食,甚至连水也不喝。唯一的证据也是当事人的自称。值得注意的是,报道中提到“很多人跑到俄罗斯想一睹‘神奇老太太’的尊容,他们每人要交50卢布”,似乎是个旅游广告。
更神的是《科技日报》7月30日刊登的由其记者张超撰写的报道《阳光真能当饭吃?印度奇闻引起美国NASA关注》,写明其消息来源是《印度时报》。据说有个名叫希拉?瑞坦?马内克的64岁印度奇人在过去八年的时间里没有吃过任何固体食物,而仅仅是靠水和阳光来维持生命,具体做法是每天注视太阳来给大脑“充电”。这篇报道与前面两篇不同的是,不仅是根据当事人的自述,
而且声称这个根据马内克名字缩写命名的所谓“HRM现象”已被美国宇航局(NASA)证实,“NASA去年曾经核实,马内克当时在没有食物、只能喝水的情况下走了130天”,并且NASA于近日邀请马内克前往美国接受一系列的测试,“以证明他是如何在8年中不吃东西而仅靠阳光生存,以便解决长时间太空航行中生命维持和食品存储问题”。
如果这个现象真的获得了美国宇航局这么个相当权威的科研机构的证实,那可非同小可。但是在美国宇航局的网站做一番检索,却找不到与这位马内克(其名字的英文拼法是HiraRatanManek)的任何数据。在科学期刊上也找不到有关这个惊人发现的任何报道。英文的报道只出现在一些小报和宣扬神秘现象的网站上。事实上,这条假新闻早在7月3日就被戳穿了。据印度报纸《正午报》(Mid-Day)报道,NASA发言人德洛丽丝?比斯利(DoloresBeasley)用了两天时间,与NASA所有科研中心和办公室核实之后,出来否认NASA邀请马内克,或与马内克打过任何交道。NASA也不知道有任何NASA科研人员曾经以个人身份
和马内克打过交道或邀请过他,“没有任何纪录表明他曾经与我们有过关系”。
2003.7.30.

阳光真能当饭吃?:印度奇闻引起美国NASA关注
(《科技日报》2003年7月30日本报记者张超) 
 
 
    
 
--------------------------------------------------------------------------------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对这话不假思索地表示认同。但在印度奇人希拉?瑞坦?马内克(HiraRitanManek)的行为面前,这句话的权威性受到了质疑。据《印度时报》报道,这位64岁的印度老人在过去八年的时间里没有吃过任何固体食物,而仅仅是靠水和阳光来维持生命。这种现象以他的名字命名为HRM现象。最近,他应美国航空航天局之邀前往美国,航空航天局希望透过研究HRM现象帮助他们解决长时间的太空航行中生命的维持
和食品的存储问题。
人们不禁会问:马内克是什么人?他是怎样做到的?
马内克之谜
马内克生于印度古吉拉特邦的一个耆那教徒家庭,但他大部分时间居住在卡拉拉邦。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一位印度教的女高僧,此后他便对太阳产生了兴趣。他说:“她暗示我为了人类的福祉应当将太阳能量浓缩。当时我25岁,是一名机械工程师。直到30年以后我才认真对待她的暗示,并中断了事业,开始大量阅读。”
马内克采取的方法简单说就是凝视太阳,利用太阳所发出的能量来引导出他本身的能量。尽管现在人类使用太阳能的地方已越来越多———太阳能炉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汽车等,但仅以太阳能来维持生存的人,除了马内克先生,别无分号。
《印度时报》介绍说,马内克凝视太阳的进程是循序渐进的。最初,他凝视初升的太阳几秒钟,此后,每星期凝视太阳的时间都要增加几秒钟,直到持续时间达到几分钟。“缺乏利用太阳能的愿望将一事无成。太阳升起后一小时和太阳落山前一小时是凝视太阳的最佳时机。那时的紫外线和红外线对人体伤害最小。”马内克如是说。
马内克称,在他这种行为开始大约3个月后,大脑的能量开始得到补充,精神的力量也随之增加。与此同时,恐惧和许多精神方面的疾病也得到了治愈。6个月的时间结束时,原来所有的疾病都消失了。8到9个月后饥饿的感觉逐渐下降,直至彻底消失。他将自身的这种奇特体验称之为微观的或在精神上利用食物。
马内克认为,大部分人只利用了他们大脑的3%-10%,而他则利用了大脑能量的25%。他说他是惟一一个能够走到这一步并引起医学界注意的人。CT检查和MRI扫描发现这位64岁老人的松果体只相当于20岁的年轻人。
除了凝视太阳,另一个重要的步骤是赤脚行走。马内克说,人们应当每天赤脚在地球母亲身上行走45分钟以给身体补充能量。
对这种超自然能力的追求,马内克有着极大的热情,他希望透过自己积极的努力使这种革命性的方法成为永恒。他声称,太阳能有足够的力量来保证一个放松的精神和健康的身体的需求。
马内克的美国行
近日,这位64岁的印度老人受到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邀请前往美国。美国人请他的目的是想证实他是如何透过注视太阳来控制自己的饥饿感觉、贪婪欲望和愤怒情绪的。
在NASA科学家的主持下,马内克将接受一系列的测试,以证明他是如何在8年中不吃东西而仅靠阳光生存,以便解决长时间太空航行中生命维持和食品存储问题。
《印度时报》报道说,NASA去年曾经核实,马内克当时在没有食物、只能喝水的情况下走了130天。
根据计划,马内克在美国逗留期间,除了要在航空航天局接受测试外,他还将就HRM现象在其它许多城市发表演讲。
马内克的妻子薇眉尔说:“往后6个月的时间,他的日程表被排得很满,因为他不得不在美国好几个地方进行关于HRM现象的演讲。他还计划在回家之前去访问日本、巴西和澳大利亚。”
根据薇眉尔的解释,HRM现象全部内涵是透过注视太阳来给大脑“充电”,从而克服所有形式的欲望,并治疗精神和身体上的疾病。
马内克和妻子有一对儿女,但他们却并不具备相同的技能。“是的,我们也做注视太阳的活动,而且做完后我们都感觉很愉快。但我们同我丈夫相比是无法同日而语的。”薇眉尔说。
目前,全世界有大约25000人开始这种练习,但有多少人能达到马内克的水准还不得而知。 
 

  • 上一篇文章: 人类的第三只眼--松果体

  • 下一篇文章: 一、透视法:人体透视法与物体透视 二、 遥视法
  •    
    [注:标题搜索比内容搜索快]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轨道钢承重计算公式及应用[109]

  • 【选型】如何为变频器选取阻值…[86]

  • AIS2023参展厂商名录[346]

  • AGV综合选型[170]

  • APIE 2023第4届亚太国际智能装…[138]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外媒:正在唤醒中国的习近平[305]

  • 中国反伪科学运动背后的CIA黑手…[494]

  • [转载]袁隆平真言:中国最大的…[668]

  • 台专家:当年我们造IDF时 大陆…[572]

  • 旅日华人:中国严重误判日本民…[577]

  •  
     相 关 文 章
  • 『视频』David Wilcock The 20…[146]

  • 神秘的“中国地震直线”[162]

  • 金字塔10个惊人之谜[113]

  • 人和地球都来自黑洞?[115]

  • 传说中的18层地狱图解[150]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 晨光科技        站长:璀璨星辰        页面执行时间:218.75毫秒
    Powered by:MyPower Ver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