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晨光科技 >> 文章 >> 信仰修炼 >> 基督天主 >> [专题]修炼 >> 正文  
  圣经的理解:圣经是一本说明书         
圣经的理解:圣经是一本说明书
[ 作者:佚名    转贴自: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6677178.html?fr=qrl&cid=208&index=5    点击数:153    更新时间:2009/12/24    文章录入:admin ]
[注:本站登载的某些文章并不代表本站支持或反对其观点或肯定其真实性]

圣经是一本说明书

如果我们购买一台计算机或任何复杂设备时,通常都附有有关使用的说明书。以十分类似的方式,上帝赐给人类地球,但他也预备了一本说明书,帮助我们认识到居住在这地球上是对我们最大的祝福。上帝以他神圣的怜悯和智慧,赐给人类这本书,就是圣经。
购买复杂仪器所附的说明书、甚至在使用前必须先安装的简单家具所附的说明书,通常并不叙述在制造所购物件时所使用材料的密度、化学成分或其他难以理解的细节。但是希望有足够的信息,使我们能获得该设备的最大用途和享乐。

同样,在圣经这本说明书中,上帝也没有详细告诉我们他所创造的几十亿物体中任何一物体的化学成分。在这本说明书中,上帝也没有详细说明有关电子和电磁波的内容。但是上帝确实告诉我们这个宇宙是怎样、以及什么时候形成的(创世记1:1;约翰福音1:1-3)。上帝告诉我们怎样与他所创造的一切良好相处,使我们可以得到最大祝福的一生(申命记30:19-20;马太福音11:28-30)。圣经确实是万物的创造主赐给我们的特殊非凡的说明书。创造宇宙的主上帝不仅在圣经中作了这些说明,他也创造了人类有阅读的能力,能对这些说明有所理解。因此,我们就能明白圣经是极为重要的。

如果一个人得到一件像计算机那样的复杂仪器,而没有得到任何计算机技术方面的说明书,计算机也没有附有说明书,那么他可能从使用计算机中得到什么好处吗?很可能在短期内,他会弄坏计算机,因为他完全错误地使用着计算机。同样,人类如果没有圣经这本说明书,不可能得到他所希望的安全和幸福。事实上,圣经表明任何人如果能遵循圣经的规则,他就有可能得到绝对最大的祝福和幸福。那个祝福就是永恒地成为上帝的孩子,事奉上帝和永远与他一同作王(罗马书8章)。确实我们必须认识到圣经是一本上帝赐给人类的具有超级价值的说明书。可惜的是,人们不愿意仔细阅读这本说明书。

我们可能注意到有时候复杂仪器所附的使用手册难以理解。仪器越复杂,说明书就可能越难以理解。因此如果我们发现圣经难以理解,就不应该感到奇怪。圣经告诉我们有关永生上帝的信息,他没有起始,命立而立地创造了世界(诗篇147:4-5;以赛亚书48:12-13;歌罗西书1:16-17;提摩太前书1:17)。圣经说到上帝完美的公义,凡违反哪怕是最小一条上帝律法的,都要受到永恒的刑罚(雅各书2:10-12)。圣经也描述了上帝的爱,他亲自以主耶稣基督人的身份,以他要拯救的人的名义赎清了他们的罪(约翰福音3:14-16;10:11-15)。你们必记得上帝创造人类,是要他们完美地事奉上帝(马太福音5:48;彼得前书1:15-16)。但是,如果没有上帝向人类传达救恩信息,人类注定会亏缺了上帝所要求的完美(罗马书3:23)。因此人类不是得到最大的祝福和幸福,而是最终要处于上帝的忿怒之下受到永恒的惩罚(约翰福音3:36)。圣经告诉我们如果上帝拯救了一个人,他要除去那个人心中的背叛(以弗所书2:12-17),使他再一次合意地事奉上帝(希伯来书12:28)。

作为罪恶的人类,我们不能理解上帝这些可怕的行为,我们只是争辩申诉我们不能相信圣经。例如,我们会争辩说圣经不可能比任何其他自称为神的道的书更可信赖一些。然而,上帝来营救我们!上帝可以使人十分谦卑地接近圣经,认识到圣经是上帝亲自所说的话(诗篇65:4;耶利米书30:2;罗马书2:4)。上帝亲自在人们的思想和心里做工,使他们开始更清楚地理解圣经中的教诲(诗篇119)。

这并不表示上帝使他们开始理解圣经的人将要成为圣经真理的专家、逐渐能清楚地理解圣经中每一节经文(彼得后书3:16-18),相反这表示凡得到上帝圣灵帮助而理解圣经的人(哥林多前书2:9-10)首先并十分重要地要明白他们是罪人,毫无疑问地应为自己的罪而承受上帝永恒忿怒的惩罚(以斯拉记9:6,13;诗篇119:9;提摩太前书1:15)。并且他们将越来越明白只有上帝亲自以主耶稣基督的身份才能赎清他们的罪(约翰一书1:8-2:2)。如果还要明白其他圣经真理的话,那么在这本说明书中所提出的全部真理,都可认为是基本真理(希伯来书5:13-6:2)。
多么奇妙,上帝赐给我们如此美好的说明书!有多么遗憾,大多数人不愿仔细阅读这本书!

圣经是至高的上帝律法书

世上的人极少明白或者根本不明白圣经是一本律法书。甚至在庄重的圣经学者中同样存在着对圣经的无知。然而,在本书中我们将看到圣经揭示了它是一本律法书的重要特征。例如,在圣经中上帝设定了借以管辖一切的律法、律例、诫命、法度和典章,圣经中设立了人类事奉上帝所必须遵从的所有规章和原则(申命记10:12-13;31:24-26;弥迦书6:8)。

令人惊讶的是,上帝让自己也遵从人类所遵从的同一律法。在诗篇138:2,我们读到:
“我要向你的圣殿下拜,为你的慈爱和诚实称赞你的名。因你使你的话显为大,过于你所应许的(或作超乎你的名声)。”

上帝亲自说了这句值得注意、令人惊讶的话,这句话告诉我们上帝自己也像上帝神圣律法的承受人一样,也要遵从上帝的律法。上帝的道是圣经,也就是上帝的律法。“律法”、“律例”、“诫命”、“法度”和“典章”等这些词都是同义词,在圣经中可以找到几百处。例如在圣经中最长的诗篇(诗篇119)有170多节经文,我们看到实际上每一节经文都提到了上帝的律法。圣经(律法书)规定了每一个人应怎样为人处事。管辖人类的王设立了人类要遵循的律法,这个王就是上帝自己。上帝是无可比拟的创造主,他创造了这个世界和人类以赞美和荣耀自己(申命记4:32-40;罗马书11:36;启示录4:11)。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和样式创造了人类,并将人类安置于美好无比的宇宙之中(创世记1:27-2:9;以赛亚书45:18)。

但是,由于人类是按照上帝的形象而创造出来的,上帝立即设立了人类在事奉他们的王、上帝时所必须遵循的律法(诗篇97:7-10a)。如果人类要继续保持他们受造之时的完美,他们就必须保持像上帝那样的公义(马太福音5:45-48)。所以,他们必须要完美地遵循在上帝律法书中提出的全部诫命(加拉太书3:10)。
所以,为要试验人类对上帝的忠诚,上帝立即设立的试验场所,以便试验人类第一对夫妻——亚当和夏娃。上帝已开始规定了作为上帝的仆人、亚当和夏娃必须遵循的律法。他俩被安置在一个美丽的园中,并吩咐他们修理看守这园(创世记2:15)。

但是,也是在这美丽的园中,上帝设置了一棵树,取了一个十分迷惑人的名字:“分别善恶的树”(创世记2:9b)。然后上帝命令亚当和夏娃可以吃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但是他们吃分别善恶树上果子的那天,他们必定要死。创世记2:16-17说:
“16 耶和华神吩咐他说,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17 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

所以,在创世记第2章,我们已经可以知道上帝是有律法的上帝,他设立了人类必须遵循的律法,并且也指出违反律法的人所要承受的惩罚。在创世记第2章给人类的最初律法上,最后上帝又增加了好几百条其他律法。所有这些律法都记载于圣经、即上帝的律法书中。

建立律法同样要求对违反律法的惩罚做出规定。对亚当的律法要求以死作为违反律法的惩罚(创世记2:17)。在上帝继续写作他的律法书圣经时,上帝越来越明确地指出那个死是什么。这不是肉体的死亡,这是更为可怕的一种死亡。当上帝按照他自己的形象创造人时,他创造的人类是永远活着的,正如上帝永远活着一样(创世记3:22)。然而,上帝的律法书圣经也设立了这个原则:如果人犯罪(违背上帝的律法,约翰一书3:4),其惩罚是永恒的咒诅。在未来,人类将仍然永远存在,但是不是生活于最高程度的美好和幸福之中,而是因他们的罪而承受被永恒地扔进地狱的惩罚(耶利米书17:4;马太福音25:46;路加福音12:5;罗马书2:7-8;6:22-23;启示录14:11)。

上帝设立了律法、并判定了他对违背律法所要求的惩罚。但是还需要一个审判者来审理案例。所以律法书(圣经)告诉我们谁是审判者。
这个审判人就是上帝自己,他创造了人类,也建立了律法。在诗篇7:8,上帝宣告说:
“耶和华向众民施行审判……”
诗篇9:8说:
“他要按公义审判世界,按正直判断万民。”
但是,如果有一个必须审判世界的审判者,就必须有一个进行审判的审讯。在哥林多后书5:10,上帝描述了这个审讯:
“因为我们众人,必要在基督台前显露出来,叫各人按着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恶受报。”
审讯将发生在世界的末了。在约翰福音12:48,我们读到:
“弃绝我不领受我话的人,有审判他的。就是我所讲的道,在末日要审判他。”
所以我们看到审判将发生在这个世界存在的末日。
要更多地了解这个审判,我们可以查看启示录20:11-12,经文说:
“11 我又看见一个白色的大宝座,与坐在上面的。从他面前天地都逃避,再无可见之处了。12 我又看见死了的人,无论大小,都站在宝座前。案卷展开了。并且另有一卷展开,就是生命册。死了的人都凭着这些案卷所记载的,照他们所行的受审判。”

 

 

另一种看法:

类为什么不分种族、民族、地域、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程度都会有宗教信仰呢?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但无疑,宗教信仰可以看作是全人类所具有的普遍特征。信仰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天赋,是人类对于宇宙天地命运历史的整体超越性的意识,是统摄其他一切意识形式的最高意识形式,是人类对人自身存在整体性的反思。

“宗教的本质既不是思维也不是行动,而是知觉和情感。它希望直观宇宙,专心聆听宇宙自身的显示和活动,渴望孩子般得的被动性被宇宙的直接影响所抓住所充实。”

宗教情感论的首创者施莱而马赫这样解释宗教的本质。的确,在原始人类智力能力很不发达的原初社会,人类出自内心地对日月星辰的运转,日夜冷暖的更替,自身生命的存在,感到越发的困惑,对死亡产生了巨大的恐惧,对主宰人类命运的自然力量以及社会力量背后的那种不可琢磨的伟大超自然超社会的力量顿生一种难以抗拒的顶礼膜拜之感。他以一种虔诚的态度“仰望”这种伟大的力量,对它产生一种信任依托之感,希望能借助他这个无限的终极力量解决自己心灵的恐惧和困惑。人类就不断地对这种终极无限的力量尽其所能地描述表达,在人类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强弱的不同阶段,在生存环境不同的不同地域,对这种终极无限的形象、性质表达各不同,并且形成的宗教经典体系、宗教仪式、规章制度也是不同的,即宗教情感的外在载体、表现方式是存在很大差异的。

原始社会,由于人的大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相当低下,人类与虫蛇鸟兽为伍,将这种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实物化,于是就有了各个民族以各种动物或树木为对象的不同的图腾崇拜,并形成了一系列烦琐的习俗礼仪。这个时候巫术也应运而起,巫术表现为人与这种神秘的无限力量之间的沟通,中国原始社会在有重大事件时,会有利用占卜等方式向“天”请示,希望得到上天的启示,以在重大决策时能够顺天而行。《圣经》中有很多先知的故事,他们就是接受上帝的启示,再向人们表达、传授,从而使人们的行为能符合上帝的意志——即对上帝的绝对虔诚及“爱自己的邻人”等。各个民族在对这个终极无限的表达中,无不受本民族文化发展、地域环境、思维语言能力的影响,因此,各个民族的终极无限的呈现方式就不同。在古希腊是以宙斯为首的多神;在希伯莱文化中,必须绝对服从耶和华的指示;在中国上古时期,这个终极无限就是“天”。天不是一个人格化的无限的力量,但他无疑和西方的上帝一样,以其令人畏惧、敬畏的强大神秘的力量,激起人心灵上的感激、恐怖、膜拜等复杂的情感。上至君主,下至黎民,当其做了违背仁义的事,上天都能给予惩戒。中国人做事,总是力求顺天而行,替天行道。

随着人类思维能力、生产经验、知识体系、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宗教信仰体系也不断地完善,宗教的创始者将现实社会的道德标准加入到教义中去,以教导信徒为人处世按道德的标准去做。随着人的理性能力的不断健全,宗教的捍卫者对上帝这个终极实体的证明层出不穷,围绕着信仰和理性的争议反反复复,争论不休。而也有人对上帝的存在提出了质疑,不断地与宗教的捍卫者进行有关上帝的论战。甚至在同一种宗教内部,围绕证明上帝方式的不同,正宗与异端的争论其矛盾差异还要更加激烈。既然信仰起源于人类对超自然力的恐惧,对把握自己命运的力量的困惑,既然信仰是来自于感觉和情感,为什么要用人类的不健全的理性来佐证这个终极实体的存在与否呢?信仰和理性是两个不同层面的概念,何必要非要放在一起考虑呢?人类总是以今天的成果否定嘲笑昨天的无知,对上帝的理解竟然都处在不断的发展中,充满了人们的偏见和幼稚。可怜的上帝啊!

上帝在我心中,无须外人的证明来确定其存在。

为什么不能把一切复归本原呢?为什么不从最原始的感觉、经验、情感上体验上帝的存在呢?《圣经》(旧约)是希伯莱民族在其与周围各民族的长期争斗中,由先知们将某些私人的宗教情感记载下来,将对耶和华的忠诚和对希伯莱民族的忠诚统一起来,供希伯莱民族在历次困境中能团结一心,度过难关。《圣经》是整个西方民族的精神食粮,上帝就在每个人的心中,自己切实感受到了上帝的存在,才会对基督教产生坚强的信仰。《圣经》和传教士只是心中上帝信念的催化剂,目的只是在于激发人们心中宗教情感。

“对我来说,上帝比任何思想、事物或人更具有实在性。我明确感受到他的存在。我觉得他就在明媚的阳光中,在蒙蒙细雨中,在做祈祷和赞美礼拜时,我对他说话,仿佛对一个朋友说话,我们的讲话无比欢乐。他一次一次地回答我,他的话往往清晰易懂,以至于我的耳朵仿佛携带着他的声音;一般来说,他的话都会在我的心田留下深刻印象。”

“上帝像自然界的空气一样环绕在我的周围。他和我的距离,比我的呼吸还要近。事实上,我就生活在、活动在、存在于上帝之中。
有时,我仿佛站在他面前,与他交谈。祈祷必有回应,有时这些回应以直接的压倒一切的方式,启示着他的存在和权力。
我感觉到一种存在、强大而有力,却舒适怡人,它在我的头上盘旋。有时,它仿佛用有力的双臂拥抱我。”
对于这些个人的情感体验,有人会问,到底真实性会有多大呢?即使是真的,也有人利用现代的心理学成果来进行分析,说这些只不过是人的心理反映而已。其实,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人很难理解真正持信仰的人的切身感受。宗教情感论的反对者批驳说:将宗教的本质规定为信仰个体的个人经验,这不具有普遍性,宗教情感只是一种难以把握的神秘性感觉。
可是这种观点的出发点是概念的理论推演。宗教信仰首先是一种私人性的心理经验,其次在某个特定的民族历史环境中,被先贤们解释阐释,总结成一系列的理论体系,宗教仪式,宗教节日活动。在宗教经典的阅读和宗教仪式的进行中,个人的神秘性的宗教情感被激发了出来,人开始和上帝沟通,人的宗教信仰更加坚定、牢固。也就是说,私人性的宗教情感被客观化、普遍化为宗教经典理论和宗教仪式。宗教情感被客体化了,从而跨越了狭隘的私人性,具备了公共性。而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的伦理道德、文化艺术、政治理念都借助这个载体得以灌输入信仰主体的信念中。因此,对宗教情感论的批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解其攻讦。人类的宗教情感之所以能够在特定的情境下被激发出来,并引起人们的共鸣,在于人类天赋的信仰本能,这是普遍的潜在地存在于每个人中的。当在某种特定的人生经历或生存背景的变迁下,人对自己的命运和社会、宇宙产生了反思,在顿刻感受到一个终极实体的呼唤。每个人的具体生活经历虽然不一样,但对命运和生命的思索是一样的,都要面临死亡的来到,都会不由自主地感受、揣测那个超越现实的彼岸的世界,感受到终极存在对个人命运的左右,对社会历史进程的控制。对这个终极实体所行成的一系列复杂的个体性的感觉和情感,通过客观化后,再试图激发起其他信仰主体的宗教情怀。
宗教信仰从一种私人性的个体经验、心理感受,实体化成一个特定民族的共同的具有一系列理论经典、宗教仪式、规章制度等存在形式,无论是对信仰主体,还是对整个社会民族来说,都是有相当重大的意义的。对个人来说,当他面对自己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而困惑时,当他对死亡和未来产生不确定的恐惧时,如果他皈依了神,便会相信神与他同在,感到来自神的爱悯和力量,他不会陷入无助的绝望,而丧失生存的勇气。对于社会来说,宗教信仰是凝聚社会成员、增强社会向心力和团结力的强大精神武器,使人建立起有助于社会稳定的道德观念。没有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宗教信仰可以长久屹立于大地上,只是各个民族对神的界定不同罢了。
对于宗教信仰,应持宽容的态度,不能以自己的宗教信仰否认别人的宗教信仰,也不能以自己的不信仰否认别人的宗教信仰。宗教信仰会伴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为社会的整合发挥巨大的作用。

  • 上一篇文章: 从理性到谦卑

  • 下一篇文章: 口袋祷告66
  •    
    [注:标题搜索比内容搜索快]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轨道钢承重计算公式及应用[109]

  • 【选型】如何为变频器选取阻值…[82]

  • AIS2023参展厂商名录[343]

  • AGV综合选型[170]

  • APIE 2023第4届亚太国际智能装…[138]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外媒:正在唤醒中国的习近平[305]

  • 中国反伪科学运动背后的CIA黑手…[494]

  • [转载]袁隆平真言:中国最大的…[667]

  • 台专家:当年我们造IDF时 大陆…[572]

  • 旅日华人:中国严重误判日本民…[577]

  •  
     相 关 文 章
  • 破译“圣经”下卷 谁可能是上…[203]

  • 破译“圣经” 上卷 上帝可能是…[143]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 晨光科技        站长:璀璨星辰        页面执行时间:281.25毫秒
    Powered by:MyPower Ver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