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晨光科技 >> 文章 >> 信仰修炼 >> 释家 >> 正文  
  胡海牙的天元丹法函授教材         
胡海牙的天元丹法函授教材
[ 作者:佚名    转贴自:http://hi.baidu.com/axblog/blog/item/776499d434cda    点击数:90    更新时间:2009/12/15    文章录入:admin ]
[注:本站登载的某些文章并不代表本站支持或反对其观点或肯定其真实性]

第三章仙学基本要领与基础理论

一、 修炼基础
1.丹道原理
《老子道德经》曰:“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此即后世丹经所谓先天一气之说。
《易经.系辞》曰:‘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媾精,万物化生。“后世丹经所言阴阳的道理不能外此。
“易”曰:“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盖氤氲者,天气下交于地,地气上交于天,温和酝酿,欲雨未雨,将雷未雷,所谓“万里阴沉春气合’者是也,若雷雨既施 ,早非氤氲矣。
露乃地面之水因热化气,腾散于空中,至夜遇冷,遂附于最易散热之物体,而凝结成露。丹道亦同此理,可以神悟,难以言传。
以世俗严,男子偏于阳,女子偏于阴。以丹道言,男子外阳面内阴,女子内阴面外阳。总而言之,不管他们谁是阴谁是阳,都嫌其偏枯而不完全,此乃人类有身以来最大的缺憾,亦即生死流传唯一的动机。但后天阴阳虽分为二,而先天一气却是整个的,其本性实不欲分离。修道者贵在利用后天之阴阳,以返还先天一气,换言之,即是从偏枯不自然之变态上,逆行造化以求回复中和自然之本性而已。
《书经》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允执厥中。”此十六个字将修行的道理已包括尽了。
《庄子.在宥篇》引广成子教黄帝之言曰:“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慎汝内,闭汝外,多知为败。我为汝遂于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阳之原也。为汝入于窈冥之门矣,至彼至阴之原也。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汝身。物将自壮。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吾形未尝衰。” 圆顿按:这段文章,把长生不死的道理,和盘托出,玄妙无伦。凡后世丹经所言,炼已筑基,周天火候之说,无不在此。黄帝为道家之祖,而广成子又是黄帝之师,其言如此显露,如此切实。奈何后世学道者,不于此寻一个出路,反去东摸西撞,七扯八拉,真所谓盲人骑瞎马,愈来愈错,越弄越糟。
2.三元丹法
三元丹法,即天元、地元、人元三品丹的合称。
天元,一般指清静派的内丹功夫,如北宋邱处机所著的《大丹直指》,即是讲的天元丹法。
地元,指镍丹烧炼,如《黄帝九鼎神丹经诀》
人元,指阴阳双修的内丹功夫,如南宋张紫阳著《金丹四百字》
人元丹法,须觅得知音伴侣之合作,法财侣地四项条件具备,而债本人又真能遵守奉行,否则亦无所成。(当代之人,不具备双修条件,仙师绝不经传。好奇者,应慎之又慎,勿轻信略知一、二者。)
3. 天元丹法
天元丹法大概有关身心性命。命即呼吸之气,性即灵学神。修炼此种功夫,天始要静坐,使脊骨正直,然后再调匀呼吸之息,同时须停止杂念,而入于虚无。于是呼吸渐渐轻缓,最后且至于停止呼吸,在一定期间可以达到某种状态。空中有灵质者名曰先炁者,其微细更甚于电子,凡宇宙万类由此而生。所以名为先天者,因天地亦由此气而成形也。
修道者若能常常收摄先天炁,非但能保持不老,并且可以返老还童。达到某一个时期,其元神亦能变为实体,而现双身之我相。此第二我之化身,或显或隐,皆有已意。又能于几秒种内行数千里路程,无论何人,皆能见之。并能与之接触,公认其与某修士本人无异,即使本人之朋友或亲属遇之,亦不能分别谁是凡体、谁是化身。彼时此异人之生命可由自己做主,而不受造物主所支支配矣。
天元功成以后,即预备继续做一种因苦艰难之事业,如进行所谓地元丹法。
及至能出阳神,则天元、人元功夫已可谓圆满,然后由以下所说二法中仍择一法,更求进步,以达到肉身化化气之目的。
一者即是由地元而上接天元,以完成其最高之造诣,将肉体与灵性和宇宙本性合而为一。地元、天元两种功夫所需要之时间,大约十二年足矣。
另一法即是当人元功夫完毕之后,渐渐使其肉身化气,同时炼神还虚,此种功夫,进步甚慢,大约须经过六百年至八百年之久,方能达到肉体、灵性与道合一之目的。

4. 上药三品
上药者,上等之妙药也。三品即三种。上药三品,谓上等之妙药,只有三种,即神与气精。为什么称为上等妙药?因为人身的生存在世,所以能够康强清健,有聪明智慧者,完全靠这三种东西的营养维持,流行不息。今姑再将这三种东西,略为分析:精者,人身的液体,而含有膏粘性的物质在内,如稀薄的浆糊。气是由膏粘性的液体,为火性熏蒸熔化而成者。此气盖尚未为吾人目光所能够看见者,如口中呼吸的汽水,以及沸水的蒸汽之类。神则即由此蒸汽类的东西,再化而为目光所不能看见之物。然虽不能看见,而东西则依旧如故,不过因其微妙而隐于虚空,并非没有。但此三件东西,常在循环施化,流行于周身。或精化气而气化神,或神化气而气人精。只要有此三物运行于周身,则人便可以不死。而人之康强活沷,亦惟靠此三物充足于周身。若此三物减少,则衰才病死,亦随之而来。则此三物者,岂不可以称为上等之妙药乎?丹普通之称谓药者,盖可以饵而致用,故足以却病延年。今神与气精,乃人身所本有,得之于天然,非外服之物可比。多者不可使之少,少者不可使之多,衰者不可使之健,健者不可使之衰。亦惟有听其自然,而衰老病死任造化之支配,未闻有人能使将精气神者,可当药物服食也。宁非空谈科?曰:此常人之思想。仙家妙用,所以能将此三者为上药者,正因其有法可以当药物服食而免衰老病死之患耳。
5. 小药与大药
“小药”者,在阳关未闭之前,行小周天功夫,静极生动,活子时来,即谓之小药。大药则由采小药筑基之功已毕,阳关已闭,此时再于“天人合发”、“静极生动”时采取“先天一炁”,即为“大药”。从此之后,便是在周天功夫。照丹经上之向例,再过十个月之后,即能脱胎,再可行三年哺乳之功矣。
6. 内丹与外丹
外丹即为外药,内丹即为内药。丹则状其明,药则喻其功效;丹则言其已成,药则言其始生。内者即上药三品“精气神”,因其在于身人,及其团结之时,即为内丹。外者即先天一炁,由虚无中来,始为外药。断为外丹,又名还丹。然先天炁虽自虚无中来,若非身中之精气神调和团结,天阖自然,则虚无中之气,亦未由至之。所谓内真外应,“寂然不动”、则“感而遂通”,“内药还同外药,内通外亦须通”,均是此理。
  7. 阳丹与阴丹
  夫阳丹可以上升,阴丹可以轻举,阳丹即大还之丹,阴丹即内修返本之理。黄帝问道于广成子,广成子曰:“无劳尔形,无摇尔精,少思寡欲,可得长生。”夫道之最要,以精为根,以气为蒂,含真之道,御养之术,诀之在口。但能“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泯灭成虑,久久习熟,由晦而明,必得道矣。
  8. 产药与成丹
  凝神入坤脐而生药,即是凝神入气穴;心肾相交,水火既济,等活子时来,即是生药。盖药者即是先天一炁从虚无中来。移神入于鼎而成丹,即是得药之后,由河车上升于泥丸。于鼎者,泥丸之异名也,其不曰移药而曰移神者,因得药之后,神与药合在一处,不可分别,神之所至,即药之所至,即神之所至也。又凝入坤脐,即以后天招摄先天,故曰在先天。移入于鼎,则以先天运化扣,故曰在后天。
  9. 黍米丹说
  丹经虽有黍米之说,非谓形状像一粒黍米,及是极小极小之意。譬如说黍米之丹,居然能点铁成金,就是说以极小之药力,居然能收极大功效,此言外丹也。若丹丹黍米之说,却是一个譬喻,非谓身中真有一物如黍米大小。张紫阳《金丹四百字》云:“乌肝与兔髓,擒来归一处,一粒复一粒,从微而至著。”此言日积月累,由隐而显。
  《金丹四百字》又云:“混沌包虚空,虚空包三界,及寻其根源,一粒如黍大。”此言“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之意。岂可执着“黍米”二字而必欲较量大小之形状乎?
10. 大小周天
  小大周天之名,唐以前无之。崔公作《入药镜》,伯阳著《参同契》,皆无此名词。元明以后,始见于书耳。既有此名词,各家就借题发挥。予谓人身本一小天地,气血周流,一昼一夜,即是一周天。丹法取象天地,要在以我身之小天地,混融而入于乾坤之大天地,然后可以"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而得超凡入圣之机用。兹若分而言之,小大周天之名,可用三种解释:
其一、小周天乃炁行周天,大周天乃神行周天。然所谓炁行、神行者,皆在定中行之,特工夫深浅不同耳。何言之?当炼精化炁之时,以我虚寂,感召外来真阳,入我身中。当真阳来时,浑身上下,俱感酥软,由酥软而转为麻木,由麻木而入混沌,不识不知,如活死人一般。斯时我身与虚等,心与空等,天地之虚空,即我之虚空。我之小天地,融化而入于乾坤之大天地。以尽虚空、遍法界之真阳,养我一身,彻内彻外,透顶透底。吕祖所谓:"白云朝上阙,甘露洒须弥"者,正炁行周天之境象也。
葛仙翁曰:"离火激海,坎水升虚。玉液灌溉,洞房流苏。天机直露,万籁难如。"《参同契》曰:"修之不辍休,庶气云雨行,淫淫若春泽,液液象解冰,以头流达足,究竟复上升,往来洞无极,怫怫被容中。"三丰翁《道情歌》曰:"待他一点自归伏,身中化作四时春。一片白云一阵香,一番雨过一番新。终日绵绵如醉汉,悠悠只守洞中春。遍体阴精都剥尽,化作纯阳一块金。此时气绝如小死,打成一片是全真。"龙眉子《金丹印证诗》曰:"朝朝金鼎起飞烟,气足河车运上天。甘露遍空滋万汇,灵泉一派泛长川。"斯皆炁行周天之法验也。
当炼炁化神之际,神息俱定于虚空之中。先天真阳,入我色身,周流一匝后,因主人公定在外面,色身已如空屋,随即出色身而来至虚空中,抱我主人翁,因神定而气随定。神炁同定,久则炁尽化神,唯一威光,煊赫虚空,是即胎圆之证也。入此大圆寂照之门,以性空本体,圆融六大。六大法性,与我真性,平等无二,自他不隔,物我一如。于是能入水火、透金石,起种种不思议神用,皆神行周天之法验也。
是则约炁行、神行,而有小大周天之别。小周天者,炼精化炁之三昧也。大周天者,炼炁化神之三昧也。此一说也。
其二、约小还、大还而分小周、大周,是同一炁行,而复有小大周天之别也。何言之?当小还之时,身内犹是后天坎离,工夫一到虚极静笃,外感先天纯阳真炁,入我色身,补足我破体后之损耗,是以我纯阴,感彼纯阳。纯阳真炁到时,浑身俱感酥软、麻木、跳动。能周身酥麻一次,即得真阳薰蒸一次,即行一次小周天。如是渐采渐集,气足止火,复成童体。斯时离宫填满,身内已成乾象,纯乎先天。再以我乾阳,感彼虚空中乾阳,身内先天与身外先天,里应外合,彼此凝集,是合内外两重真阴阳而成大还。工夫到此,定力已达二三小时以上,能寂定一次,感召身外乾阳,与身中乾阳会合,即为行一次大周天,直到大丹告成。
此小大周天,约小还、大还而得名。小周天者,从后天反先天所用也。大周天者,从先天反出先天之先天时所用也。同一寂定,同一炁行,工夫深浅不同,色身效验,亦有区别。小周天仅能易发,大周天能易齿、易血,乃至易骨、易髓、易瞳,崭然一新。斯即《大易》"革故鼎新"之效也。小周天,乃安乐延年之法,大周天乃超凡入圣之功。此乃浅深不同之点也。
其三、约小大天地而分小周、大周。人身乃一小天地,身外乾坤乃一大天地。修士工夫到恍惚杳冥,虚无混沌,定久阳生,阳炁冲开百脉,元和内运,上至顶而下至踵,一炁周流,始卒若环。此就人身之小天地而言,故云小周天。倘恍惚杳冥,虚而又虚,浑身酥软、麻木、跳跃,即浑身八万四千毛孔,俱受外面乾阳真炁钻入。斯时虚极静笃,妙合太虚,色身已成真空,一任太虚中乾阳真炁,浸淫融洽,彻内彻外,透顶透底,通行无碍。此就合乎太虚之大天地而言,谓之大周天。
是故由前之说,学者先行小周天,然后行大周天。由后之说,学者先行大周天,次行小周天。小周天之后,再行大周天,即了事矣。
以上三说,皆属言理。实际工夫一到大定,外则乾坤会合,内则坎离交媾,小大周天,同时进行。所谓:"内药还同外药,内通外亦须通"也。崔公《入药镜》但云:"先天炁,后天气,得之者,常似醉。"不标大小(周天)之名,实则小大周天,均已包括在内,最为简当。学者宜注意焉。
诀曰:心息妙合,抱德炀和,真炁薰蒸,养性延命,重立胞胎,再造乾坤,玄宗修证,唯斯为胜。

11. 小还与大还
《参同契》曰:"金来归性初,乃得称还丹。"然近代丹家,复有小还丹与大还丹之称。《海山奇遇记》载,华阳隐士李奇,得小还丹,年数百岁,容貌不衰。吕祖游句容遇之,教其炼金液大还丹。翁大喜受教。吕祖云:"重安炉,再立鼎,跨虎乘龙离凡境。"此正指大还言也。
究竟大还小还之分别点何在,自来著家立说,亦纷纷不一,兹依师传,而剖示其义,曰:人自破体以来,后天坎离用事,学者由心息相依,直到凡息断绝,身心大定,内外虚寂,感彼先天一炁,自虚无中来,而行采取之功。是以我之纯阴,感彼之纯阳,由后天返到先天。工夫做一次,先天真阳来一次,由外面而还到我身。故《契》云:"金来归性初,乃得称还丹。"工夫愈进,真阳愈集,直至炁足止火,结成还丹,是谓小还。小还者,初还也,以阴而感阳也,《易经·泰卦》所谓"小往与大来"是也。此部工夫,丹书谓之取坎填离。
及乎真炁充足,离宫填满,复成乾体,丹书谓之还童。还童之后,内系纯乾,学者再入三昧正定,以我乾阳,感彼先天乾阳真炁,合内外二重先天而产生大药,谓之大丹,是云大还。即七日过大周天一部工夫也。大还者,重乾之象。吕祖得大还丹诗曰:"修修修得到乾乾,方是人间一醉仙。"可以证焉。《易》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乾乾之象,大还之秘旨也。反复者,由后天反出先天,再由先天反出先天之先天。必到重乾之地,而后六龙之变化全,斯可以统天而御天矣。
是故丹法,初以后天感应先天,所得之药,谓之小药,所结之丹,谓之小丹,所行之周天,谓之小周天也。复以我先天纯阳,感彼先天纯阳,合内外两重先天,所得之药,谓之大药,所结之丹,谓之大丹,所行之周天,谓之大周天也。《易》之小畜与大畜,道之小还与大还,其义一也。虽有大小之分,工夫进行,原不外心息相依。一到真空大定,内外和融,小周天在定中进行,大周天亦在定中进行。小还丹在定中结,大还丹亦在定中结。特定力有深浅,故所得亦不同耳。
复次,小还丹结成后,须用养丹火候,使之丹足而行大周天,得大药而了大还。大丹结成以后,须用养胎火候,历时十月,使之胎足而脱胎,谓之出神。向上更有温养功夫,谓之乳哺。至是,神仙之大功已告成矣。

12. 火候与止火
  欲明白止火之理,先须认识“火”在人身的何形状。自己的心神注重在身上某一部分,这就是“火”。
  世间所传初步下手功夫,有守印堂者,有守绛宫者,有守脐下一寸三分者。有守顶门者,有守夹脊者,有守两肾中间者,有守海底者。凡是心神专注之处,都是火力所到之处。(各种守窍之法,虽不怎么高明,若用之得当,亦颇具功效。)心神何故称之为“火”?因中国医书以五脏配五行,心藏神,在五行属火。无论人身上何处,若自己用心神在该处紧紧守定,勿使移动,亦不放松,日日如此,经过相当时间,必觉该部位发热发烧,或觉酸麻,或觉膨胀,甚至有跳跃之状态,此皆神火集中之力所表现。
  世人做功夫到如此地步,每每衷窃喜,以为道在是矣,更加死守不放,拼命用功。长久下去,遂成不治怪症,此皆不善用“火”这弊也。譬如煮饭,火太小则不熟,火太大则饭变焦。饭不熟尚可添火,饭变焦则无可救药,此时纵想止火,已嫌太迟。故初做功夫者,宁可不及,切勿太过。
  所谓“止火”,乃停止武火而不用,仅用文火微微照顾。照顾者,乃照顾鼻中出入之息,不是照顾下丹田。若照顾下丹田,周身精气神都聚会在这个小地方,渐集渐多,不能容纳,必至冲关而出。(若火太过,水沸而溢,亦是如此)。
  上乘功夫,直截了当,简易圆融,本不分段落。昔人为初学方便说说,勉强分作三段:
  第一段虽名为炼精,但不可著于精上,若执著后天有形之精,当作一件宝贝,拼命的死炼,用火愈多,则浊精愈不能化。遗精尚是小事,就怕关在里面舍不得放他出去,又无法使之化气上升,浊精与邪火混作一团,搅扰得身心极不安静,其害更甚于遗精。
  第二段虽名为炼气,亦不可著于气上。若执著后天呼吸之气,在身中搬运升降,功夫愈勤,则粗气愈不能化,泄气尚是小事,若关在里面不放他出去,又不能神气合一,心息两忘,不入大定,粗气没有出路,凝结在身中某一部位,成为痞块,或生无名肿毒,其害百倍于泄气。
  第三段虽名为炼神,其实不是止火,神即是火,火即是神,炼即是止,止即是炼。学者能懂得炼神功夫,就不必再问止火的方法,炼神与止火,其名为二,其实则一。
  炼精化气者,以元神炼元精也。炼气化神者,是元神炼元气也。炼神还虚者,以元神自炼也。若问如何谓之自炼,即是以不神之神主,作不炼之炼,到此地步,非但武火要完全停止,即文火亦无所用之。只有浑然一个元神,不见一点火性,如此岂非止火乎?若不肯止火,则炼神功夫即无下手处。、
  张三丰真人《玄机直讲》上说:“一刻之中,亦有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之功夫在内,不独十月然也。”若以三丰之语可信,则仆今日所说亦未尝不可信。盖上乘功夫,本不分段落,一刻之中如此做法,一日一月一年,亦是如此做法,所以称为直截了当,简易圆融也。
  伍冲虚、柳华阳之书,硬要明明白白的划分段落,所谓“百日筑基”,“七日过关”、“十月怀胎”、“三年哺乳”、“九年面壁”,按之实际,皆不相符合。既然与事实不符,何必定要说出一个死板板的数目?想是当时遇到一般学道的人,生性愚笨,苦苦追究成功的期限,所以传道者不能不方便说法,以安慰大众迫不及待的心理。后学若执为定论,则反被古人所误矣。
13. 玄关一窍
  《乐育堂语录》黄元吉先生:“吾示玄关一窍,是修道人之根本,学者之先务。不比中下二乘说窍,有行可指,有名可立”。又云:“玄关一窍,是先天混元一炁之玄关,了无声臭可扪,色相可见。此最上上乘炼虚之天机,从古仙子,鲜有下手之时即悟如此际者”。
  圆顿夫子云:“所谓玄关一窍者,既不是印堂眉间,亦不是心之下肾之上,更不是脐下一寸三分,执著这个肉体在里面搜寻,不过是些脑髓、筋骨、血脉、五脏、六腑、秽污渣之物,固然不对。撇开这个肉体,在外面搜寻,又等于捕风捉影,水月镜花,结果毫无效验。著相著空,皆非道器。学者当于内外相感、天人合发处求之。此是实言,不是喻言。

二、 修炼秘要
  1. 论性与命
  天地之间,充满了物质,何尝有一处是虚空的?不过因为人类的眼睛看不见许多微细的物质,假名之为虚空耳。
  冰一变为水,水再变为气,气再散则为虚空,因为冰水之质仍在也,若认为真是虚空之物,岂非大错。
  佛家重炼性,一灵独耀,回脱根尘,此之谓性长生。仙家重炼气,遍体纯阳,金光透露,此之为气长生。究竟到了无上根源,性就是气,气就是性,同者其实,异者其名耳。
  依真理而论,法界与色本无分别,法界即在色身之中,色身亦不出法界之外。既不可以大小认,又不可以精粗论。勉强设一譬喻,就如拿木桶装一桶水放在大海里,桶中之水与海中之水,其水性质虽是相同,而水之能力则彼此大异。海水有无量无边之作用,而桶水则丝毫不起作用,何以故?为桶所限耳。将桶打破则桶中之水即等于海中之水矣。桶水譬如色身,海水譬如法界,木桶则如障碍物。但不可误会色身是障碍,而起厌恶色身之见解。须知打破障碍之后色身即是法界,离色身而觅法界,即与真理不合。
性与命本是一物,不可分为两橛。就其“灵机”而言,便谓之“性”。就其“生机”而言,则谓之“命”。所谓一体二用也。吾人之身体,譬如一盏灯,灯中之“油”就是“命”,灯中之“光”即是性。假使有灯而无油,此灯必不能发光,可知离命即不足以见性。若徒知保存灯中之油而不善于发挥其光明的应用,仍常常处于黑暗的境界,则亦何贵有此灯乎?由此可知“性命”二者,乃互相为可分离也。
  虽然,人究竟名为人,不可以叫做性,也不可叫做命。灯究竟名为灯,不可以叫做油,亦不可叫做光。其理固相等耳。或问:初学之人性与命孰重?答曰:命重。譬如暗室中本有一盏灯,灯中油量充足奈何室中之人不得其法,不能点灯发光,虽有灯而依然不免黑暗之苦。忽来一个教伊点灯之法,一举手间顿满室生辉,从上踏进光明之路。设若室中本有灯,或虽有灯无油或虽有油而油不足,纵能了解用灯之法亦不能大放光明。由是可知,性无命则不立,离命则不足以见性。有命而性自在其中矣。故曰:“命为重也”。
  “添油宜及早,接命莫教迟”。
  修道的人,能得形神两全最上。如其不能,先做性功以全神,等有机会再做命功以全形,亦无不可。
  先修玉液以明性,后修金炼是立命,其秘要只是内守虚无耳,仙家以炼气为炼羽翼,神定气足则羽翼已成。
  2. 论初步存神
  修炼之术,先有为而后无为
  仙家初步功,贵在返老还童。若身中精气亏损,肌体不充,必渐用功修炼培补,使其固复原状。陪补道路有三:(一)饮食滋养从口入。(二)空气呼吸从鼻入。(三)元气阖辟从毛也入。
  修道者,先守静以制动,复存神以安心,再虚心以炼神,互相为用,则脏腑气血之循环可以缓和而得养,免致外强中干急促失调浮躁不宁之敝,自可长生。
  摄魂还魄,虽有作用,惟贵在和平而不可偏激。偏则不平。苟魂魄能和则气可化津,津亦可化气。周身津气润泽流通,自无不平之患矣。修炼之术,先有为而后为无,和平之极,归于静定,魂魄自然安定矣。
  人口中之津液譬如山中之泉水,水性本就下而泉水能至山顶者,何也?地下水气循土脉透石隙而上蒸也。水气何以上蒸?则以地中含蓄之热力使然。吾人静坐功夫已久,口中自然发生一种甘津,清凉爽淡异乎常地,此亦因身中团聚之热力蒸动下焦之水气,循经络之路而上升,至口中逐化为津。此津由炼气而生,与常津不同,吞入腹中大有补益。
  人能常以不动之神,藏于脐肾之间,以立命基,则长生不难致矣。
  若夫存神,则无所想,不过将神光凝聚于一点,不使散漏之谓也。存神,不限于身中一处,亦不限在体内,有时亦存神于身体。丹道步步皆以存神为用。
  能闲闲,方能保得住元气,能保元气,方能养得住元神。
  元神,当其寂然不动的时候,不可以说它是无,当其感而逐通的时候,又不可以说它是有,只好说是无中妙有。
  神气合一,魂魄相拘,则丹结矣。

3. 论呼吸与胎息
  普通之人,徒知以口食谷,不知以鼻食气,虽终日呼吸不断,然此等呼吸,大都出多入少。粗而短,不能细而长;急而浅,不能缓而深。乃修炼家之大忌也。
  婴儿在胎,仅有胎息,鼻不呼吸,乃至初出胎时,大哭一声,而外界之空气乘隙自鼻而入,于是后天呼吸逐操吾人生命之权。其始也,吸入之气长,呼出之气短,而身体日壮。其继也,呼吸长短平均,身体之发育及此而止。到中年之后,呼出之气渐长,吸入之气渐短,而身体日衰。临终时,仅有呼出之机,而无吸入之机,鼻息一停,命根逐断。
  呼吸者气也,气既归根,神亦恬淡,皆不离乎虚无作用,然亦非枯坐顽空也。张三丰真人云:“调息须以后天呼吸,寻真人呼吸处。须经他自调,方能调得起先天呼吸,我惟致虚守静而已,真息一动玄关即不远矣,照此进功筑基可翘足而至。”
  调呼吸之最紧要口诀,既不可滞于有象,又不可浮泛无根。能合虚无,则不著相,能入丹田,则非无根。不色不空,勿忘勿助,是真口诀。
  胎息者何?息息归根之谓。根者何?脐内空处是也,脐内空处,即“黄庭”也。
  专心食气,何养太合,则可长生。
  何谓胎息?即呼吸之息,氤氲布满于身中,一开一阖,遍身毛窍,与之相应,而鼻中反不觉气之出入,直到呼吸全止,开阖俱停,则入定出神之期不远矣。
  4. 论真空炼形法
  “凝神调息,调息凝神”八个字须一片做去,分层次而不断乃可,凝神者,收已清之心而入其内也。心未清时眼勿乱闭,先要自劝自勉,劝得回来,清凉恬淡,始行收入气穴曰凝神。然后如坐高山而视众山众水,如燃天灯而照九幽九昧,所谓凝神于虚者此也。调息不难,心神一静随息自然,我只守其自然而已。
  炼形之法总有六门:其一曰玉液炼形,其曰金液炼形,其三曰太阴炼形,其四曰太阳炼形,其五曰内观炼形。若此者,总非虚无大道,终不能与太虚同炼。惟此六诀乃曰真空炼形,虽曰有作,其实无为,虽曰炼形,其实凝神,是修外而兼内也。
  真空炼形云:夫人未生之先,一呼一吸气通于天。天人一气,联属流通,相吞相吐,如扯锯焉。天与之,我能取之,得其气,气盛而生也;天复取之,失其气,气绝而死也。故圣人观天之道,执天之行,每天曦驭未升阳谷之时凝神静坐,虚以待之,内舍意念,外舍万缘,顿忘天地,粉碎形骸(道家常有粉碎虚空,粉碎形骸等语,不过忘物忘形之意耳,不可拘泥粉碎二字)。自然太虚中有一点如露如电之阳,勃勃然入于玄门,透长谷而上泥丸,化为甘霖而降于五内。我即鼓动巽风以应之,使其驱逐三关九窍之邪,扫荡五脏六脏六腑之垢,焚身炼质煅滓消尘,抽尽秽浊之体,累积长久化而成仙。
  “蒸融关脉变筋骨,处处光明无不通”,先蒸发而后方能融化,常常融化不要让他坚硬,而后方能慢慢地变换,这个工夫就叫金丹换骨。处处光明,即是《孙不二女丹经》中所说:“元神来往处,万窍发光明”的意思。
  果能常常凝神敛息,酝酿熏蒸,不久即可由造化窟中,采取先天一气。孔子云“先天而天弗违”,天且弗违,而况人乎?况于鬼神乎?!
  5. 论杂念
  杂念不可起,念起则火燥;真意不可散,意散则火寒。
  即吾人之念头,刹那之间,杂念无端而至,忽起忽灭,莫能定止。念起为生。念灭为死,一日之内。万死万生,轮回即在目前,何须待证于身后。然欲扫空此念,谈何容易。惟有用法使念头归一耳。其法如何,即固守总持门也。
  吾人肉体有生有死,不能算是真我,只可以叫做假我。除掉有形质的肉体,尚剩下那个无形质的念头,然而也不是真我。因为那个念头也忽起忽灭,不能由自己做主的。再除掉忽起忽灭的念头,另外寻出一个无生无死万劫常存的实体,这个方是真我,又名为真人。
  虽说初下手要除妄念,然不是专在念头上做工夫。若一切不依,一切不想。其弊必至毫无效果,令人失望灰心,是宜熟思而明辩也。
  修道者须谢绝万缘,坚持一念,使此心寂寂如死,而后可以不死,使此气绵绵不停,而后可以长停。
  凡静坐遇到杂念纷扰时,最好先不要去管他,只要身体不动,经他杂念急起急落、思前想后,等到静止不动半个多钟头之后,杂念自然就慢慢的平息下去了。有时在做静功的过程中,猛然一觉,杂念全消,这也是静坐时常有的现象,用不着刻意的去制止。
  做工夫的时候,杂念纷扰,已经令人厌烦,再加上去杂念这个念头,又是一个“杂念”。譬如两个人在打架吵嘴,已经在那里难分难解,旁边又添上一个强劝和之人,三个人闹成一团如何能弄得好?劝和原是美意,总要等他们两个人火气渐平,用巧权方便之手段,一劝自然息争。劳神费力,强迫劝和,手段未免太拙。
  如何才算得真静?答:第一步,身体不动;第二步,念头不动;第三步,把自己身体忘记,不知道有“我”。
  致虚者,非枯坐顽空也,乃动中之静也。非一切不依也,乃心依于息,自依于心,浑然而定,寂然而照也。吾人元神历劫不变,变者识神也。周真空炼形之功将识神渐渐炼去,则元神渐渐显出,譬如磨镜,尘垢既销,光明斯现,乃知一切神通皆吾人本性中所固有者,非从外来。

6. 论冲关
  洗濯之作用,不外乎静定,凡丹道小静之后必有小动,大静之后必有大动。其静定之力愈深则震动之效愈大,充其震动之量,直可冲开顶门而了,然非大静之后不能至此。  
  “冲关”者,言自已真气满足一时发动,因下窍闭紧不能外泄,遂冲入“尾闾关”,透过“夹脊关”,直上“玉枕关”。乃是气足自冲,身中实实在在有一股热气,力量颇大,并非用意思空想空运。古诗云:“夹脊河车透顶门,修行径路此为尊;华池玉液频吞咽,紫府元君直上奔;常使气冲关节透,自然精满谷神存;一朝认得长生路,须感当初指教人。”此种作用,无古今之异,亦无男女之殊,乃成仙了道,返本还原的一个公式,除此而外,别无他途。
  修炼家最忌精气下泄,故凡下窍皆要收敛紧密,一身精气渐聚渐满,既不能下泻必上冲于脑部。斯时耳闻风声、目睹光掣、脑后震动、脐下潮涌,异景甚多。
  有句云:“万马奔腾攻两耳,流星闪电灼双眉。若还到此休生惧,牢把心神莫动移。”即言闭地门开天阙时之现象。
先天一气,积蓄既入,势力雄厚,应机发动之现象耳,其气之来也,周身关窍齐开、耳闻风声、眼中闪光、脑后震动、鼻中抽掣,种种景象,宜预知之。此气发生,丹家名曰活子时。
  凡后升之时,身中自觉热气蒸腾,及至前降之时,则热气已渐归冷静。此以热气盛为进阳火,热气平为退阴退阴符。修炼至此,泥丸风生,绛宫月明,丹田火炙,夹脊如车轮,四肢如山石,毛窍如浴之方起,骨脉如睡之正酣,精神如夫妇之欢合,魂魄如子母之留恋。
  元精非交感之精,无气非呼吸之气,元神非思虑之神。
  精关非不可闭,然亦不必急急求闭,即以世俗而论,富厚之家重在保守,贫穷之人要能赚钱,徒知保守,而不善于赚钱,虽一钱不用,仍旧是个贫人,又何济于事。……所以理财家、以开源为第一义,节流为第二义,能开源义能节流,更好.能开源不能节流,亦无妨,不能开源,仅能节流,虽可获益,颇嫌微末,既不能开源,又不能节流,只有坐以待死耳。此中有消息盈虚,大堪研究。

  7. 睡功三昧
王阳明诗曰:“扫石焚香任意眠,醒来时有客谈玄。松风不用蒲葵扇,坐对青崖百丈泉。”又曰:“古洞幽深绝世人,石床风细不生尘。日长一觉羲皇睡,又见峰头上月轮。”李道纯《满江红》词曰:“好睡家风,别有个睡眠三昧。但睡里心诚,睡中澄意,睡法即能知旨趣,便于睡里调神气。这睡功消息,睡安禅,少人为。”晋时陶渊明“北窗高卧,自谓羲皇上人”,孔子亦云:“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
  夫行住坐卧四威仪,惟睡眠最为安适。当工作劳顿、精力疲乏之际,偃卧一榻,栩然睡去,一觉醒来,神怡气畅,百骸舒适。盖得益于睡中静养之功者多矣。人生百岁,日作夜息,全赖睡眠调剂生活,恢复精神。何况玄宗学者因心息相依而睡着,睡中心息依然合一乎!
  凡初做心息相依,若能勿忘勿助,绵绵若存,片刻之久,即能睡去。一觉醒来,百骸调理,气血融和,精神舒适,其妙难以形容也。
  若功夫稍进,自然由睡着而转为入定。睡从定中产生,定从睡中产生。初学有睡无定,久修有定无睡。是故初修之人,能睡着即是效验,能自然速睡尤妙。此睡眠三昧之境界,号称相似定,与常人昏睡情形,迥不相同。
  禅客坐禅,惟恐其睡;玄宗心息相依,惟恐其不睡。妙哉!此睡眠三昧,乃初学入手之通途,大定真空之前导也。
  五代时陈希夷老祖,高卧华山,尝一睡数月不起,后竟于睡中得道。希夷睡诀,共三十二字,名蛰龙法。盖即心息相依之工夫,不过在睡中修之。
  《华严经》十种卧中,所谓“禅定卧”与“三昧卧”是也。《离世间品》云:“菩萨摩诃,有十种卧。何谓十?所谓寂静卧,身心澹泊故;禅定卧,如修理行故;三昧卧,身心柔软故;梵天卧,不恼自他故;善业卧,于后不悔故;正信卧,不可倾动故;正道卧,善友开觉故;妙愿卧,善巧回向故;一切事毕卧,所作成办故;舍诸功用卧,一切习惯故。是谓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得如来大法卧,悉能开悟一切众生。”
  按睡中身心不动,如入禅定,谓之“禅定卧”。若禅定之中,天地真阳入我体躯,如甘露遍空,醍醐灌顶,周身酥软美快,和畅如春,酣融如醉,谓之“三昧卧”。《经》所谓“身心柔软”,盖指此景言也。
孔圣“曲肱而枕,乐在其中”,亦即是”三昧卧“之境界也。《神仙拾遗传》载:夏侯囗登山渡水,每闭目美睡,同行者闻其鼻鼾之声,而步不蹉跌,时号“睡仙”。此盖与希夷老祖同修睡眠三昧者。孔子云:“德不孤,必有邻”,不其然乎。
儒仙邵康节《林下吟》云:“老来躯体素温存,安乐窝中别有春。万事去心闲偃仰,四肢由我任舒伸。”又诗云:“夜入安乐窝,晨兴饮太和。穷神知道泰,素养得天多。”是邵子深得睡眠三昧也。白玉蟾仙师诗曰:“自从踏着涅槃门,一枕清风几万年。”是白祖所作成办,得“一切事毕卧”之妙境也。涅槃寂静之门,正是“如来无上大法卧”。到此大休息,舍诸功用矣。
王阳明诗曰:“人间白日醒犹睡,老子山中睡自醒。睡醒二非还二是,溪云漠漠水泠泠。”
  附: 吕祖《大觉歌》
  酣酣睡,酣酣睡,尘世之中人人醉。
醉里不知天地宽,昏昏睡睡中不遂。
黄金累国腰下系,犹说当前不如意。
战名争利何日既,劳苦终身难自计。
我在深山整日寐,哪管人间争战会。
不强求,不越位,白云高臣饶滋味。
阊门内外有消息,天南地北无穷戏。
只要识得出处义,且去且去,归到终南还自睡。
  吕祖题词
高卧终南万虑空,睡仙长卧白云中。
梦魂暗入阴阳窍,呼吸潜施造化功。
真诀谁知藏混沌,道人先要学痴聋。
华山处士留眠法,今与倡明醒众公。
  陈抟赠金励君睡诗
常人无所量,惟睡乃为重。举世皆为息,魂离神不动。
觉来无所知,贪求心愈浓。堪笑尘中人,不知梦是梦。
至人本无梦,其梦本游仙。真人本无睡,睡则浮云烟。
炉里近为药,壶中别有天。欲知睡梦里,人间第一玄。
  陈希夷老祖睡诀,一名《蛰龙法》
龙归元海,阳潜于阴。人曰蛰龙,我却蛰心。
默藏其用,息之深深。白云高卧,世无知音。
  张三丰《蛰龙吟》
睡神仙,睡神仙,石根高卧忘其年。三光沉沦性儿圆。气气归玄窍,息息任天然,莫散乱,须安恬,温养得汞性儿圆,等待他铅花儿现。无走失,有防闲,真火候,运中间。行七返,不艰难,炼九还,何嗟叹,静观龙虎战场战,暗把阴阳颠倒颠。人言我是朦胧汉,我却眠兮眠未眠。学就了真卧禅,养就了真胎元,卧龙一起便升天。此蛰法,是谁传?曲肱而枕自尼山,乐在其中无人谙。五龙飞跃出深潭。天将此法传图南,图南一脉谁能继,邋遢道人张丰仙。
  张三丰《渔父词》
蛰法无声且有声,声声说与内心听,神默默,炁冥冥,蛰龙虽睡睡还醒。
  张三丰《蛰龙法跋》
或言:希夷先生别有睡诀传世,世所传者皆伪书也。《随》之象辞曰:"君子以向晦入宴息。"夫不曰"向晦宴息",而曰"入宴息"者,其妙处正在"入"字,入即睡法也。以神入气穴,坐卧皆有睡功,又何必高枕石头眠哉!读三十二字,盖使人豁然大悟。吕翁表而出之,其慈悲之心,即纠谬之心也。张全一跋,时寓终南山。

三、 修炼法要
  1. 修道程序
  修道程序,亦望指示大纲。
答:谭子《化书》有云:"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虚实相通,是谓大同。"此其大纲程序也。故白真人云:"忘形养气气化神,是云大道透三关"。元明以来,通云"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但不如谭真人所说为圆融耳。
  2. 仙家顿法
  道家中黄直透,完全是一种功夫,即是一窍通时窍窍通,得其环中以应无穷之意,所谓“仙家顿法”是也。功夫到虚极静笃时,精自然化气,气自然化神,神自然还虚,始终如此做法,不必再区分小周天和大周天、小还丹与大还丹许多名目。至于通三关运河车种种种作用,乃是仙家的“渐法”,一步一步的走去,由小而大,由浅入深,结果是一样的。譬如一个先生教学生的书,“渐法”是先教浅近的,后教深奥的,一步一步的教去。“顿法”是起首即将深奥的教他,若深奥的能够明白,则浅近的可以不教自会。不过由浅入深,先易后难。由深入浅,先难后易,及其结果,则是相同。学仙的“透中黄”与“通三关”,其道理亦复如是。
  再者“透中黄”是性功的效验,“通三关”是命功的效验。学仙的人,本来有先了性而后了命,亦有先了命而后了性,亦有性命同时并了。原不必十分拘泥,只要认清根本源头,则“顿”亦可以,“渐”亦可以。若是堕落旁门邪道,则性也不对,命亦不对。古仙诗“夹脊双关透顶门,修行径路此为尊”云云,乃是对一切旁门邪道,不懂真性命者而言,并非对“守中黄”与“中黄直透”之功夫而言。且“中黄直透”之后,其夹脊双关亦未尝不通,所谓先了性而后了命也。然而这种法方法,与佛家的念咒观想,似乎难以比较而论,盖仙佛两家立足点有不同也。
  3. 先天玄窍
  “孤坐独修,致虚守静”这个这个法子,比较容易实行。自己要做就做,不必征求对方的同意,也不必定要废弃人事,见效虽迟,流弊较少。
  此派最紧要的,就是“玄关一窍”,既不是《参同》《悟真》之法,亦不是冲虚华阳之法,乃是陈希夷、邵康节他们流传下来的。
  清净功夫,做得好,能出阳神;做不好,只可出阴神,即能投胎夺舍,不必另做专门做反胎夺舍的功夫。古人虽有专从闭息、鉴形、存想等法下手者,其法亦未就胜过清净工夫。
  圆顿子于民国五年,住址在北平西四牌楼大拐捧胡同跨鹤吕祖观中。有一道士,年已五十几岁,当彼三十岁时,即患阳萎症,阅二十余年不愈,常戚戚于心。顿慰之日: “君是出家人,对此可不必注意。” 彼日:“不管出家在家,衰弱病态,总不相宜。”彼在吕祖观做静功一年之后,有一日笑而告我日:“二十余年之‘痼疾’今己愈矣。可惜我是道士,若是俗家人,尚可望生子矣。”
  由此观之,年长而身弱者,清净工夫亦足以补其亏损,不必定要做栽接之术。世间修炼同志,常认为年老之人,非用栽接不可者,未免固执偏见,不识清净工夫中有先天一著之玄妙也。愚意非不赞成栽接之术,但默察世间好道之徒,大半为经济所困, 生活问题,尚难解决,岂有余力,实行此术?若固执偏见,竟谓非由此途不能成仙了道,请问除却极少数几个富贵人而外,一般财力微薄的人都该死吗?出世法那有这样不公平呢?
  4. 学仙紧要
  学道者最紧要的问题,是必须弄明白他的根源,根源已明,方法亦容易解决。《三车秘旨》中收心法,讲得甚明白:其吃紧处在钻杳冥,能钻得杳冥,即可以有把握。守上玄关,大约是指眉心一窍,此法好处在能免除昏沉,然勉强死守,即有虚火上升、头脑刺胀或昏晕等毛病。此全在学道者神而明之,届时斟酌,善于运用可耳,优劣则不能评定也。
  5. 开玄关
  “玄关”者,玄妙之机关也。“橐籥"为风箱之抽机,喻人身之呼吸。人能呼吸调和,由外呼吸变为内呼吸,则玄关不开而自开。
  6. 初学守窍
  禀者:窃观女丹书云“女命有三”,当系指“海底”、“中宫”、“乳房”而言。究竟女子修炼下手时,应当守何部为宜。
  圆顿答曰:“守中最宜。”这“中”字,是“神气合一”之中,不是中宫之中;是内外感应之中,不是执着一身之中。至于海底、中宫、乳房,非不可守,但执着一处死守之,则不合大道。
  7. 玄关发动一景
  有一次读书时,忽视腹内暖气四散上炎,心中恍惚,不知如何是好,惟觉周身愉快,不知何故?
  圆顿答: 此乃身中玄关,触要发动之景,不必一定要在打坐时,随时皆可显露也。
  8.调身调息
  问:静坐调息为法,在于不急不滞,勿忘勿助,不知用如何方法始能到此境界?
  答:只要你身体端坐不动,自然就能达到此境界,不必用什么方法。
  问:静坐之姿势,趺坐乎?抑如常坐时任两腿垂直乎?
  答:随自己的意思,要盘腿就盘,要垂腿就垂,不必拘泥。惟盘坐之时间,不能过久,太久则酸痛而麻木,是其缺耳。
  问:调息时之呼吸,如平常之听其自然乎?抑系深呼深吸,直至下丹田乎?
  答:听其自然,就是调息最好方法,不可用深呼吸。若常行深呼吸,非但息不能调,恐怕要弄出毛病。
  问:就“调”字看来,必有调之方法,不知如何调法,而其息乃调?
  答:端身坐,不动不摆,听其自然,不加勉强,这就是调息之法。除此而外,另觅调息之法,未免画蛇添足。
  9. 调药与河车逆转
  问:静坐至虚极静笃之时,下身阳物勃然而举,心中毫无欲念,是名为阳生,此时急当以神驭气,留恋元精,此说然否?
  答:此说不错。
  问:非在静坐之时,如睡眠、工作、行走时,亦有阳生之景象否?若有之,能作调药之功夫乎?
  答:非静坐时,虽亦有阳生之景,但不便用调药之法。
  问:睡眠时,阳举而不自觉,元气因化淫精而泄去,有何法以救济之?
  答:此即普通之遗精病,宜常用河车逆转之法,以闭固精窍。
  10. 天元要诀
  凝神入坤脐而生药,即是凝神入气穴,心肾相交,水火既济,等到活子时来即是生药,盖药者即是先天一气从虚无中来。移神入鼎而成丹,即是得药之后,由河车运药上升于泥丸。于鼎者,泥丸之异名也,其不曰移药而曰移神者,因得药之后,神与药合在一处,不可分别,神之所至,即药之所至,药之所至,即神之所至也。又凝入坤脐,即以后天招摄先天,故曰在先天。移入成,即以先天运化后天,故曰在后天。 

  11. 活子时
  心不动而阳微举,谓之“话子时”。“活”之云者,无心而自然动之谓也。心不动谓之静,静属阳,阴极则阳生,谓之活子。阳生之时,其举甚微默,似动而非动,但觉欣欣然有生意。当此之时,宜绵绵密密,心息相依于虚空之中,色身上之变化则听之而已。左呼右吸,不可执也。若小便高举,乃后识神用事,或谓粗暴之气冲动,不可谓之活子时也。“午时”与子时相对,乃是阳极生阴,当渐入于混沌。如何景象,只可意会,难以笔言。
  正子时,是一个代名词,不是说每天半之子时,更不是说每月之上下弦,乃是说人身上阳气发动,并无淫欲这念,而生殖器自然翘举之时。
  12. 丹熟温养
  丹熟者,谓已经结丹也。此时注意文火温养,不可用武火烹炼。若仍旧像以前一样猛烹急炼,则已结之丹,不能安于其位,不免有飞走散之虞,非徒前功尽弃,尚要弄了大病。  
  有问:冲虚真人云:“丹熟过关服食,而入神室之中,乃行大周天温养火候。”是否正确?  
  甚确。
  13. 长生口诀
  学长生者,贵在明白原理,口诀乃其次也。我教人初步功夫,口诀很简单,只有八个字,“神气合一,动静自然”。果能做到如此地步,延长寿命,定有把握。若要明白原理,则《灵源大道歌白话注解》、《黄庭经讲义》不可不看。
  14. 老年人多睡为妙
  老年人,重在培补亏损,应该多睡为妙,一睡一觉,一静一动,循环互根,主为合法。若长坐不睡,及是后来事,非前半段功夫所适宜,纵能勉强振作,亦未秘能得益,固明明白白景象,不合于先天之妙用也。道家与禅家功夫不同,即在于此。
15. 防偏之法
  《玄谈集》中极力主张谓凡诸好道者,在做功夫时,若遇色身上有何种变化,或有不舒适之感觉发生,可急“心息相”在外面虚空之中,久之色身方面只有和平舒适,而决无太过不及之敝及其它一切不良之影响。仆亦认为此法甚为妥善,盖即古人真空炼形法之遗意,其原理是利用虚空中的真阳,来调剂人身偏枯不和之敝。老子所谓“外其身而存”,即是此意也。祈注意及之。
  16. 小周天任督感应
后学前肄业苏州工业专门时,曾入某杜学静坐法,得闻初步上守玄关,二步下守丹田,三步小周天功夫。 自己勤行无间, 觉得心膈间有凉风, 丹田内有暖气, 气由三叉路而至尾间、夹脊、玉枕,三关皆开,唯至任脉,则无感觉。不识此种景况对否?祈示。
  圆顿答:背后三关,皆有感觉者,因为脊骨乃神经之总系也。一到前面任脉部位,便无感觉者,因为任脉部位,非神经枢纽,故感觉迟钝。必俟真到大周天功夫,方有感觉,行小周天时?无感觉者甚多,不足怪也。
  17. 功境例解
一、 “丹田甚暖,心中宁静。”此种景象甚好,乃坎离已交,水火既济之效验。
二、 “全身如酥如雾”此象亦佳,乃身心安静,筋脉融和
之效验。
三、 “有时身忽如无,恐惧不敢坐。”此种景象,凡习静坐
工夫者,常常遇到,不必惊疑,不过顷刻之间,即又回复原状。
四、 “闭目则昏沉,开眼则清亮。”此乃身中阴浊之气尚重,故闭目不免昏沉。若工夫圆满,则身中纯是一片清阳之气,闭目自不觉其昏沉矣。
五、 “守窍在脐肾之中。”修炼下手处甚多,本无一定不移之方位,此守窍法亦可用,即丹经所云: “前对脐轮后对肾,中间有个真全鼎”是也。
六、 “胎息不见。”胎息之成功有二种:一由于自然者,二由于勉强者。何谓自然成功?即是大周天入定以后,自然能到此地步。何谓勉强成功?即是专从后天呼吸下手,工夫由浅而深,亦可渐渐做到“胎息”地步,今阁下所以不见“胎息”者,一由于尚未到大周天入定之程度,二由于下手未曾专做“胎息”之工夫
也。
七、 “每数十日尚有遗漏一次。”此种现象,若在普通人不能算病,乃精满自溢耳,在修炼家总以长年不漏为妙。来函所云“提气上行”之法,亦不妨试做,看其有效验否?若有效验,即可一直做下去,若无效验,可以作罢,若非徒无益,反生他患,则须立刻停止。阁下与仆相隔太远,其中详细情形,一言难尽,
不能断定此法是否相宜也。
八、 “自尾闾第二节内骨间起,似一黍珠,直冲顶上,少停即降入丹田。”此种景象,若不是因于幻想所造成,乃是由于静坐时无思无虑自然发动者,可以说工夫大有进步,然不是大药冲关之象,请勿误会。
  18. 生死流转之要
  一世俗言,男子偏于阳,女子偏于阴,以丹道言,男子外阳而内阴,女子外阴而内阳。总而言之,不管他们谁是阴,谁是阳,都嫌偏枯而不完全,此乃人类有始以来最大的缺憾,亦即生死流转唯一的动机。
  担后天阴阳,虽分为二,而先天一气,却是整个的,其本性实不欲分离。修道者,贵在利用后天之阴阳,以返还先天之气。换言之,即是偏枯不自然之变态,逆行造化,以求回复中和自然之本性而已。

  • 上一篇文章: 华严数字体系--说说“不可说”

  • 下一篇文章: 中华隐仙派秘传功法---法力正宗功
  •    
    [注:标题搜索比内容搜索快]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轨道钢承重计算公式及应用[109]

  • 【选型】如何为变频器选取阻值…[82]

  • AIS2023参展厂商名录[343]

  • AGV综合选型[170]

  • APIE 2023第4届亚太国际智能装…[138]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外媒:正在唤醒中国的习近平[305]

  • 中国反伪科学运动背后的CIA黑手…[494]

  • [转载]袁隆平真言:中国最大的…[667]

  • 台专家:当年我们造IDF时 大陆…[572]

  • 旅日华人:中国严重误判日本民…[577]

  •  
     相 关 文 章
  • 道教传统内丹修炼筑基法---田诚…[176]

  • 中国真正丹道理法及工程次第阐…[130]

  • 内丹修炼的程序[124]

  • 道家内丹学揭秘[99]

  • ●《真诰》[129]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 晨光科技        站长:璀璨星辰        页面执行时间:554.69毫秒
    Powered by:MyPower Ver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