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晨光科技 >> 文章 >> 新闻、背景、评论等 >> 建筑 >> [专题]能源类 >> 正文  
  建筑节能:两头热中间冷         
建筑节能:两头热中间冷
[ 作者:佚名    转贴自:http://news.qq.com/a/20091202/001572.htm    点击数:146    更新时间:2009/12/6    文章录入:谢川 ]
[注:本站登载的某些文章并不代表本站支持或反对其观点或肯定其真实性]

建筑节能:两头热中间冷

2009年10月13日16:43能源杂志巢新蕊

接到“第四届绿色财富(中国)论坛”的邀请函时,远洋地产有限公司副总裁周彤正想着要为公司尝试的绿色节能建筑说些什么。

根据权威机构统计,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远洋地产在北京出售的总建筑面积排名北京第一,公司已成为北京最大开发商之一。

但周彤在多年的地产开发和老社区环境改造中发现,我国的建筑节能政策配套系统还没有建立起来,有些貌似高端的节能技术与百姓的日常生活较难结合。而在节能建筑的奖惩措施上,依然是“罚的多,奖的少”。

无独有偶。“搞建筑的不懂能源,搞能源的不懂建筑”,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院长陈勇、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戴彦德也在近日感到,建筑节能在中国推行起来仍然任重道远。

而在各种报告中,建筑节能又可能成为中国节能减排战略的重要突破领域。

成本之虞

建筑运行能耗占到中国总能耗的25%左右。根据2007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建筑运行能耗比中国的水泥和钢铁行业的能耗总和还要多。如果将与建筑相关的能耗,比如建筑材料的生产和运输等计算进来,中国的建筑能耗占国家总能耗的30%到40%。

2009年9月7日由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和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联合发布的《由灰转绿:节能建筑如何帮助中国保持快速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到“十二五”末,也就是2015年,如果全国所有现有建筑中的5%和新增建筑中的60%能够比同一气候条件地区的非节能建筑减少50%的能耗,这样做每年节约的能源相当于关闭全美照明系统一个月所节约的能源。

目前我国北京等部分城市现行强制节能标准规定新建建筑比上世纪80年代的建筑要节能65%,其他很多地方是50%。按中国现行规定,实现上述目标并非遥不可及。然而,国内某些开发商对达到这个目标缺乏很强的执行动力。

“成本可能是他们考虑的因素之一”。NRDC中国项目可持续建筑资深专家莫争春博士对《能源》杂志记者表示,有些节能措施根本不增加成本。此外,如何衡量与核实某幢建筑物究竟节能多少还缺乏统一的可操作的评判标准。

NRDC是当今美国很具成效的非营利环境保护组织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开展清洁能源和绿色建筑项目的国际环保组织。

由中美两国政府合作开展、NRDC参与实施的中国科技部节能示范办公楼项目于2004年完成。根据实测,其运行能耗比普通办公建筑减少了70%,而成本只比当时的普通办公楼建筑增加8%。NRDC认为,这是中国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筑。随着绿色建筑的推广以及节能技术和产品的成熟,据推算,目前在中国开发节能建筑的平均成本通常只比普通建筑高出4到5个百分点。

那为什么远洋地产有限公司副总裁周彤依然感到相关部门在节能建筑上“罚的多,奖的少”呢?

“很多房地产商对节能建筑的理解可能还不到位。远洋地产本身做得不错,它在环保部支持下开展‘老社区 新绿色’环保公益行动。但现在确实有些开发商将建筑节能作为一个卖点,做100幢楼,拿出几幢做这个,其他的也都以‘节能’的名义顺带卖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相关人士告诉《能源》杂志记者。

“一些开发商为了强调自己开发的是节能建筑,以吸引市场眼球,会忽视一些常规实用的设计方法与施工技术,而刻意采用有卖点的先进节能产品和技术,结果不仅增加很多额外成本,也导致市场上一提到绿色节能建筑,就让人联想到一些高端国际绿色节能产品和技术的堆砌。”莫争春博士称。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一些空调采暖设计人员不仔细考虑每个建筑的实际能耗需求,往往是根据个人经验选择设备,加上一定的保险系数进行规划,结果往往是空调采暖的功率远超过该建筑真正需要的功率。

按专家推算,如果建筑设计和施工各方能按建筑的实际需求来设计和安装水、电、暖和空调设备,无需任何高端技术和产品,该建筑就能够做到比普通建筑节能40%以上。

“在开发商的项目团队中,必须有一批真正懂绿色和节能的设计施工人员,或者应该联系绿色建筑咨询公司或节能服务公司做能力培训。如果开发商只找设计做得很漂亮的设计师,安上一些吸引眼球的高端绿色产品,往往增加了很多成本,也不能真正达到节能目的。”莫争春博士称。

最低底线

也许不仅是国内的房地产商陷入了困惑。

《能源》杂志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目前不少地方政府和部门也都在推广一些节能技术,或者由几项技术综合打包的节能方案。如果这些技术和方案能够结合设计、施工等来推广,节能效率或许会提高很多。

北京市规划委负责建筑工程节能的陈晶对此深有同感。她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举行的低碳经济研讨会上将自己的工作分为两种,一种是雪中送炭型,即针对北京市不适合采用高新节能技术的老旧住房,做外墙保温等基础节能工作;一种是引导型,针对市场上日新月异的节能技术和产品,通过节能示范和试点来推广。

做第二种工作时,陈晶也遇到了困惑。“两头热、中间冷”,陈晶称。“两头热”是指纵观国内,几乎发达国家有的节能政策我国都有了。保定、唐山、天津等地的节能政策已经出台很多,有些政策甚至相互重复;同时,从事节能技术或产品的厂家也不断增多。“但是目前这些政策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执行,并且相互之间需要综合考虑,形成合力。”莫争春博士称。

陈晶提到的“中间冷”的问题,是指房地产开发商的主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政府与相关部门制定的标准和法规只能规定建筑规划、设计、施工单位应怎样满足节能的最低要求,并没有权利推动开发商更进一步。

在惩罚机制上,按照国务院2008年签署的节能条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在建筑设计及施工过程中如果违背相关节能条例,将受到相关惩罚。例如,违规开发商最高可被罚合同额的2%,建设单位最高可被罚款50万人民币。但很少看到哪个建设单位或开发商因违反此节能条例而被重罚。

在奖励机制上,美国在实行一项“能源之星”计划。在节能上比强制节能规定做得更好的产品,政府会给予“能源之星”标识以精神奖励,并有相关税收和费用减免方面的物质奖励。专家认为,国内开发商需要的也是类似激励,但各级政府这样做的还不多。

同时,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节能政策与法规的衔接上,也需要进一步理顺关系。

此前提到的国务院节能条例中已明确提出采暖收费要鼓励分户计量,我国某些城市的新建建筑也已经可以做到分户计量。但按近日北方某些城市下发的今年冬季热采暖收费规定,用户还是要将冬季取暖费提前一次交清。“用户还没用暖就要交钱,很明显这个收费仍将按照住宅面积来计算。”莫争春博士称。

而据陈晶介绍,北京市规划委市政管委一直在考虑将集中供暖按面积计量改为用热计量,但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仍需全国协调配套政策。

另外,建筑市场上还存在一个“利益分散”的问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荣芳对《能源》杂志记者称,即使节能建筑的投资收益是正的,但因开发商和使用者往往不是同一人,造成投资节能的人拿不到节能的收益,导致开发商不愿去投资节能建筑,节能效果仍不会形成正循环。

标准之殇

在建筑节能领域,权威的建筑节能标准是一切节能工作的基石。

中国的第一个建筑能效标识与评估标准是由NRDC协助上海市编制的既有住宅建筑能效评估标准,该标准在2007年正式成为上海市的地方标准。2008年建设部颁发了建筑能效评估的全国性导则。现在重庆、武汉等几个城市正在进行试点。

我国早已出台绿色建筑标准。该标准综合考虑建筑消耗的能源、资源、材料等情况,进行打分,然后将各部分得分综合起来,如果达到一定分数,该建筑就可以拿到一星、二星或三星的绿色建筑标识。

该标准已经出台两年了,但目前只有十项左右的建筑拿到了该绿色建筑的标识。专家认为,这部分源于政府的支持宣传力度不够。

中国每年新建建筑面积约20亿平方米,占全世界每年新建面积的一半。制定标准的政府与部门同时还要承担绿色建筑标识的认证工作。莫争春博士认为,以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现有的人员配置和对绿色建筑的了解,很难支撑起全部新建建筑绿色建筑标识认证的工作。

NRDC在上海推广建筑能效标识时,曾建议以市场为基础,在社会上培育承担绿色建筑认证任务的第三方,同时由政府和相关部门承担资格考核与监督的职责。但由于种种原因,该建议未能落实。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种权利收放上的考量并不限于地方政府。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能效标识管理中心人士向《能源》杂志记者介绍,目前国家节能标准和标识工作分散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几个部门。家电等行业的能效标识已渐具规范,但建筑领域的能效标识推广还待推进。

资金之困

中国城镇居民人均耗电量是农村居民人均耗电量的三倍以上。

当市场依靠自身力量发展困难时,必须要靠政策来引导。但有些地方政府不重视节能,很大程度上与单纯重视GDP密切相关。尽管节能减排已被列入地方官员政绩考核的指标之一,但具体实施尚有差距。另外,官员轮换等客观因素也往往使节能政策的有效性和连续性受到影响。而在国内所有城市中,记者看到的相关调查显示,北京、上海等经济较发达城市的节能步伐迈得更大一些。

这就涉及到了资金需求与经济实力问题。我国在建筑节能上除国家财政给予一定支持外,其它节能融资途径并不发达。

CDM(清洁能源发展机制)在其他行业都有应用,但唯独在建筑节能上还基本空白。莫争春博士称,这是因为CDM主要是衡量采用单项减碳技术后达成的减排量。而建筑节能往往需要综合多种节能技术、并辅以节能设计理念,“往往很难厘清和量化每一项节能技术对该建筑减碳的贡献。另外CDM所要求的额外性原则对建筑节能进行CDM资格认证也比较困难。此外,进行CDM认证的费用较大,而最后获得的CDM资金对于建筑成本来讲又相对较少。建筑节能很少采用CDM融资也就不奇怪了。”

国内已出现采用能源合同管理模式的能源服务(在国外简称ESCO)公司。但这类公司找项目容易,却常在融资时碰到困难。银行通常会问:“你怎么证明能达到节能目标?”或者“谁能给你担保?”

很多银行称公司以前没有此类业务,不可能为了这类贷款申请而改变公司固有的流程。

对于一些小的节能改造项目,ESCO公司还能利用自有资金完成,但很难接手一些大的项目。

在美国加州,州政府规定电力公司必须拿出一部分电费收入来帮助终端用户进行建筑节能改造,从而通过降低峰值来避免对新电厂的投资。电力公司通常会将这笔资金交予ESCO公司去对终端用户提供节能改造的服务。

另外,国外对建筑节能项目的评估已建立起了较完备的体系,第三方建筑能效评估结果可以让银行清楚衡量每一笔节能贷款所承担的风险。

  • 上一篇文章: 马尔代夫在珊瑚礁上填海建人工岛

  • 下一篇文章: 上海世博会新加坡馆
  •    
    [注:标题搜索比内容搜索快]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TEMP[126]

  • SAE001[93]

  • 高光谱成像基本原理[68]

  • 蒸汽火车解剖图[79]

  • 星球大战死星解剖图集 star wa…[86]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外媒:正在唤醒中国的习近平[340]

  • 中国反伪科学运动背后的CIA黑手…[517]

  • [转载]袁隆平真言:中国最大的…[698]

  • 台专家:当年我们造IDF时 大陆…[591]

  • 旅日华人:中国严重误判日本民…[596]

  •  
     相 关 文 章
  • 新闻分析:风电产业是否存在产…[146]

  • 清洁煤技术产业化尚缺政策护航…[139]

  • 中国半导体照明产业市场潜力大…[124]

  • 国特高压 世界新高度[161]

  • 新能源汽车路在何方?[133]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 晨光科技        站长:璀璨星辰        页面执行时间:335.94毫秒
    Powered by:MyPower Ver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