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晨光科技 >> 文章 >> 新闻、背景、评论等 >> 高新技术 >> 正文  
  开发太空天梯的设想         
开发太空天梯的设想
[ 作者:佚名    转贴自:http://www.spacechina.com/zxyzx_htzs_Details.shtml?recno=63551    点击数:158    更新时间:2009/12/5    文章录入:admin ]
[注:本站登载的某些文章并不代表本站支持或反对其观点或肯定其真实性]
开发太空天梯的设想

(2009/11/17)
    人们虽然已经能够乘火箭或航天飞机,来往于“天上”和“人间”。但是,天梯这个美妙的幻想,至今还在拨动着人们的心弦。
  传说,高峻巍峨的昆仑山的顶峰上,有一株大树,叫做建木。这株树不知有几千丈高,紫褐色的树干笔直地插向蓝天;树干上不长枝杈,只在树顶上伸出无数枝条,向四周展开形成一把大伞;枝条上长着万年常青的绿叶,开着千载不谢的花,结着永不枯落的金果。谁要是能沿着这颗大树攀登到顶,就能进入天庭,得道成仙。这就是我国古代“昆仑天梯”的神话。
  我们的祖先没有今天这样发达的科学技术,只好把登天的愿望寄托在神话幻想中。今天,人们虽然已经能够乘火箭或航天飞机,来往于“天上”和“人间”。但是,天梯这个美妙的幻想,至今还在拨动着人们的心弦。
  我们都知道,即使真有那么一条到达大气层外几百千米的“天梯”,人爬到梯顶,一旦离开梯子,由于地球有引力,还是要落回“人间”,上不了“天”。

    那么,有没有办法呢?有!根据计算,如果在赤道上架设一座高达36000千米的天梯,那么,人只要爬到梯顶,这时你离开梯子也不会掉下来,而是停留在梯顶附近,和天梯一起绕着地球旋转,实际上就成了地球静止轨道上的人体卫星。
  这个想法倒是很妙,可就是不实际。让我们先打个比喻,在地面上建造梯子,跟建造高塔一样,它们的形状总要上面小、下面大,才能站得稳。高度越高,底面积要越大。当今世界最高的塔是加拿大多伦多的国际电视塔,高553米。这座塔的底部的直径大约为高度的1/10,占地面积约2000多平方米。我们不妨设计得大胆一些、先进一些,按塔底直径是塔高的1%计算;即使这样,我们要建造的这座天梯,它的底部直径也将达到360千米,占地10万平方千米,才能支承住天梯的重量,而不被压弯。也就是说,它的底面积相当于一个江苏省,这是不可想象的。
  有可能进一步缩小底部的直径吗?
  有的科学家注意到:让一根1米长、1毫米粗的细铁丝直立在地上,铁丝本身的重量就会把它压弯。如果用这根铁丝来吊挂东西,它却能吊起一辆摩托车。这说明,细长物体承受拉力的本领比承受压力的本领大得多。于是,这些科学家想出了一个主意,从静止卫星上挂一个36000千米长的梯子下来,直达地面,因为它受的是拉力,直径可以大大减小。这真是当代一个最大胆的设想!

不过,叫静止卫星拖一条这么长的“尾巴”,它就会被梯子从轨道上拉下来,必须有一个向上的力量来使天梯保持平衡。这就要从静止卫星向上再造一个天梯,它能产生向上的力。这座向上的梯子该有多长呢?科学家计算,它的长度必需有10.8万千米,也就是上下天梯的总长度要14.4万千米才行!静止卫星带着这样上下两条“长尾巴”,绕地球飞行,就不会掉下来。
  但是问题仍旧没有解决。就算有了这么长的天梯,一级一级往上爬,哪年哪月才能到顶?科学家们又提出,把天梯做成管道式的,里面通电梯。管道用电磁材料或线圈做成,利用电磁力推动电梯上升。
  那么,这座电梯需要的电力从哪儿来呢?
  有太阳能电站呀!将来,电梯需要的电力可由卫星太阳能发电站供给。因为电梯越往上,受地心引力的作用越小,所以越往上越省电。电梯下降就更省力了!因为有地球引力作用,不需要耗费电力。
  这个主意真是太奇妙了。人们不但可以乘电梯到达地球静止轨道,还可以沿着向上的天梯继续上升。那时候由于惯性离心作用超过了重力,电梯不需要动力,自己就会加速上升,直奔梯顶,来到距地面14.4万千米的地方。这时人或物体所获得的速度远远足以克服地球引力。从这里飞往月球或行星就省力多了。
  上天梯加下天梯,总长度达到14.4万千米。建造这么长的天梯,这个工程该有多么浩大!科学家们初步设想,先在地球静止轨道上建造一个大型空间站,然后从空间站出发,同时向上向下铺设天梯。
  当未来的某一天,你乘坐电梯,沿着管道式天梯直奔天庭时,昆仑天梯的神话就变成了科学的现实。

(来源:中国公众科技网 作者: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朱毅麟)

 

天梯:太空运输的新捷径

(2009/06/05)
  近年来,科学家提出的有关天梯的设想,以其诱人的前景和较现实的可行性,吸引了整个航天界。因为,天梯一旦建成,它就像高速公路一样可以24小时运转,将航天器和旅游者带到太空去。由于天梯的运输费用将比火箭小两个量级,从而,人类将进入真正的“太空时代”。
  从幻想到现实
  这种大胆的设想首先是俄罗斯著名的航天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在1895年提出来的,他被巴黎的艾菲尔铁塔所激动,提出建造一个塔通向太空。他设想在一个纺锤形的缆绳的终端放置一个太空城堡,这个城堡在地球静止轨道上围绕地球旋转。
  1978年,著名太空科幻小说作家阿瑟·克拉克写出了科幻小说《天堂之泉》。他设想在地球赤道上空的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上向下伸展出一个梯子,由于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在天空中相对地面没有移动,所以人类可以乘坐电梯到达近地宇宙空间去观光旅游。当时有人问克拉克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实现天梯的梦想,他说:“在大家停止嘲笑后的50年。”
  25年后,嘲笑克拉克的人已经不多了。美国国家宇航局几年前就已将克拉克的天梯构想纳入“先进概念研究项目”中,并已经投入几百万美元对其进行研究。 1999年,美国宇航局马歇尔中心的先进计划办公室发表了《天梯:一种新世纪地球-空间的先进基础设施》,标志天梯将从幻想走向现实。
  2004年6月30日,“第三届国际天梯会议”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参加会议的专家来自各个领域,从材料科学、桥梁建造、航天技术到法律、商业和财经方面的专家应有尽有。在大会上,专家们对天梯这一宏伟构想进行了探讨。当前在天梯研究方面最著名的西弗吉尼州费尔蒙特科学研究所的布拉德·爱德华兹博士在论文中写道:“天梯可以使人类历史实现跳跃性的发展。” 爱德华兹认为自己构想中的初版天梯可能在15年内就可以问世,比布什规划的2020年重返月球的时间表提前一年。他估计成本大约为70亿~100亿美元,相比人类其他太空壮举的费用,这个数字并不太大。
  爱德华兹的登天梯
  从理论上讲,天梯并不神奇。在地球赤道的太平洋洋面上建造一个平台,用飞船放下一条长达10万千米的缆绳,并把它锚定在平台上。随着地球一起旋转,由于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刚好抵消了地球的吸引力,于是,天梯就从地球到太空竖直起来了,这就像你在头顶上甩动一根一头拴着小球的绳子一样。然后,用一个由激光提供能量的爬升器在缆绳上上下移动,就可运送飞船、建筑材料甚至乘客。
  爱德华兹博士在过去数年里一直都在潜心研究 “天梯计划”。他介绍说,第一步,把一个携带天梯半成品的飞船发射到地球静止轨道的卫星上,使其和地球同步飞行;第二步,把这个半成品的天梯从飞船上放下来,落到位于赤道海面的一个平台上,这个平台类似一般的海上发射卫星的平台;第三步,把半成品的天梯锚定在平台上;第四步,用一个由激光束提供能量的爬升器在这个天梯的半成品上上下移动,并把更多碳纳米合成纤维缆绳拧在天梯半成品上,进一步完成天梯。整个制造过程大约要用两年半的时间。另外,根据专家设想,天梯也可由电磁能驱动。电磁能驱动技术目前已在日本和欧洲的高速列车上得到应用。建成后这个爬升器就可以沿着天梯把物资和成吨重的卫星甚至人,缓缓运送到离地面约36000千米的地球静止轨道上,时间大约需要7天半左右,回来也大约需要这么长的时间。
  俄罗斯的空投天梯
  天梯不仅设想奇特,而且市场前景广阔。所以,对天梯产生兴趣的不只美国的科学家,美国在航天领域的老对手俄罗斯和欧盟,同样希望率先研制出经济实用的天梯,占领航天领域的这一新的桥头堡。欧洲空间局已经委托俄罗斯萨马拉航天大学,建造一种可以把物品从国际空间站送回地球的空投天梯。
  俄罗斯萨马拉城科学家的论证工作,现在已经进入收尾阶段,并引起了政治人物和政府官员的浓厚兴趣。这种天梯的主要原理其实并不复杂:天梯实际上是一种长30千米的绳索,由质轻但承重性能很好的聚合材料制造而成,每条绳索自身质量只有6千克。使用时,绳索一端捆着货物舱从空间站向地球投放。当货物舱抵达地球稠密大气层时,绳索受大气剧烈摩擦而燃烧并与货物舱分离,然后货物舱借助自身携带的降落伞的帮助,在地球表面实现软着陆。
  俄罗斯科研人员的天梯概念与美国科研人员的天梯概念根本思路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俄罗斯的天梯首先考虑的是如何从空间站上往地球运送物资,而美国科研人员提出的天梯的重点是从地面向太空运送物资。俄罗斯萨马拉城的科学家计划在2004年10月完成初步研制工作,第一次试验安排在今年年底,将利用俄光子卫星对这种天梯进行试验。专家认为,如果能够利用这种天梯,则可以经常性地从国际空间站向地球空投一些有效货物,这不但节省了时间,而且也节省费用。在美国航天飞机恢复飞行前,目前国际空间站上的部分实验数据和设备等只能依靠俄联盟号载人飞船带回地面,而每次货物返回都要间隔半年时间。
  资金不足是瓶颈
  对爱德华兹来说,建造天梯最大的技术挑战,就是找到制造缆绳的材料。它必须异常坚硬又要异常轻巧,还要能抵抗任何腐蚀。为了这个曾被称为“无法得到”的材料,科学家们足足等待了几十年。 1991年,日本科学家发明了碳纳米管,这种材料比钢轻6倍,而韧度要比钢高出几百倍。但这种材料的生产成本太高。美国休斯敦赖斯大学的史密斯和他的同事们正在研究一种专利——碳纳米钢索材料,据说,他们可以将碳纳米钢索的生产成本降到每克1美元以下。
  海面平台的位置选择也非常关键,要尽可能避开飞机航班和轮船航线,也不能位于飓风骇浪经常发生的地方,因此必须精心选择。当然,天梯要抵御的灾难也不少,闪电和风云雨雪的冲击,穿越电离层的考验,小行星、彗星、流星的奔袭,原子氧和高层大气中的硫酸对缆绳的侵蚀。最大的威胁当然是来自卫星以及太空垃圾对天梯的撞击。
  建造天梯,技术上的困难固然很多,但最大的瓶颈是资金不足,筹集不到足够的资金,天梯就可能永远停留在科研人员的大脑里。在各界人士的帮助下,2002年,爱德华兹博士在西雅图开办了高梯系统公司,主动挑起了制造天梯的重担。公司将投入约1300万美元进行相关问题的研究,研究重点是石墨纳米管对太空环境的适应性,尤其是对太空垃圾的承受力。但这些投入离研制天梯所需资金相差甚远。好在有越来越多公司及私人投资者对该项目发生了兴趣,有的已慷慨解囊,高梯系统公司已筹集到了几千万美元的资金。让爱德华兹信心倍增的是,美国宇航局已拨款50万美元,国会赞助250万美元对高梯系统公司的行为进行了道义上的支持。
  目前航天飞机运送每千克物品需要2万美元的成本,而天梯一旦建成,可将运送每千克物品的成本降到10美元。可以相信,由于天梯的出现,天地往返运输费用将会大大降低,太空探索也变得简单很多,从而,能够把人类对太空的探索,跨越式地向前推进。

  • 上一篇文章: FAST望远镜

  • 下一篇文章: 俄罗斯军用卫星
  •    
    [注:标题搜索比内容搜索快]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temp[149]

  • 2017 年 12 月 21 日委员会决定…[132]

  • 修订第 2019/1616 号实施决定 …[180]

  • SAE001[113]

  • Proe/Creo曲面渐消+倒角教学[78]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外媒:正在唤醒中国的习近平[357]

  • 中国反伪科学运动背后的CIA黑手…[545]

  • [转载]袁隆平真言:中国最大的…[715]

  • 台专家:当年我们造IDF时 大陆…[604]

  • 旅日华人:中国严重误判日本民…[608]

  •  
     相 关 文 章
  • 使银河系GPS成为可能的天然时钟…[153]

  • 银河系中心磁场强度是银河系其…[153]

  • 天文学家初揭类星射电源身世之…[151]

  • 2029 科学家恐惧又兴奋[140]

  • 哈勃新发现:冥王星上三个月亮…[141]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 晨光科技        站长:璀璨星辰        页面执行时间:367.19毫秒
    Powered by:MyPower Ver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