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晨光科技 >> 文章 >> 行业研究 >> 天体物理 >> [专题]地磁场 >> 正文  
  论大、小麦哲伦星云的形成和演化         
论大、小麦哲伦星云的形成和演化
[ 作者:王锡玉    转贴自:http://www.sea3000.net/wangxiyu/120hao.php    点击数:70    更新时间:2009/12/3    文章录入:admin ]
[注:本站登载的某些文章并不代表本站支持或反对其观点或肯定其真实性]

银河星系,相对于我们的地—月天体系统而言,它是外延四级层次结构的天体系统。即地球系——太阳系——铜河(天狼)星系——银河星系。

地球带领月球以 365.24(地球)天围绕太阳运行一周;太阳又率领太阳系行星以25827(地球)年围绕天狼星运行一周;天狼星又带领太阳系及其姊妹星系以 2.5 亿(地球)年围绕银河星系核运行一周;银核又率领铜河(天狼)星系及其姐妹星系围绕着一个更大的天体质量中心在运行。根据目前世界科技发展的水平,人类的视野虽然已经达到直径 300 亿光年的范围,但是,预计到 21 世纪末,人类宇观视野也还难以超出金河星系。金河系的名称是作者命名的,它是银河系的外延层级宇宙。现代天文观测已达到300亿光年直径的视野范围,这尚不足于超越金河系的有限宇宙范围。

银河星系相对于河外星系而言,它是金河星系层次轨道上的一颗子星系。因此,银河星系中所发生的一切天体物理变化,都需要从金河星系的变化中寻找根据。而我们地球上,太阳系和铜河(天狼)星系所发生的一切物理变化,也必然要远远追溯到金河星系物理变化的影响。

有人会问:在宇宙发展史的近期,金河星系中的演变,能够直接影响到银河星系——-铜河星系——太阳系——地球系的物理因素是什么呢?我的肯定回答是;大、小麦哲伦星云的衰变和演化,将直接影响到银河星系今后的发展。同时,它也必然是银河系近期最为严重的灾害性天象。不论是发展也好,或者灾害性天象也罢,它们都会在我们的地球上留下深刻的印记。

大、小麦哲伦星云的现状

麦哲伦星云,是 1518—1520 年由葡萄牙大航海探险家麦哲伦于南美洲的南端海域首先发现的。大麦云在剑鱼座,距地球约 17 万光年;小麦云在杜鹃座,距地球约20 万光年。由于这两个星云是距银河星系最近的宇宙天体,所以,它们在天穹上的铺盖面积很大。如果以 21 厘米氢谱线观测,大麦云的角大小约为 21×19°,小麦云的角大小约为 7×4°。就是用肉眼观测,大麦云也相当于 190 个月球圆面,小麦云也有 50 个月面大小。这真可以称得起晶莹夺目,蔚为壮观了。但可惜的是,由于它们距南天极只有 20°左右,所以,人们在地球北纬 20°以北的广大地区都无法观赏。在中国,只有站在南沙群岛上才得以一窥尊容。

银河星系和大、小麦云位置示意图:[图1]

图1. 银河星系和大、小麦云位置示意图

大、小麦云的氢谱线射电图:[图2]

图2. 大、小麦云氢谱线射电图

大、小麦云虽然在天穹上表现很大,但是,它们要与银河星系相比却小得多了。依据天文观测:大麦云的直径约为银河星系盘的 1/4,小麦云约为 1/10。它们的质量,分别相当于 25 亿颗和 15 亿颗太阳的质量。从远处观测,大、小麦云似乎紧挨着银河星系。现代天文学把它们称作是银河系的“伴星系”,或者连同银河系一起被称作是“三重星系”。

依据现代天文观测:在大、小麦云中发现了众多的造父变星、疏散星团、球状星团、蓝超团星、巨星和气体星云等等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天体。仅仅在 NGC 星云星团表中,就列举了大麦云中的 301个星团、星云。1912 年美国哈佛天文台女天文学家勒维特(Henrietta  Leavitt)对小麦云中的 25 颗造父变星进行观测,她发现:变星的光变周期越长,其亮度就越大。直到今天,利用造父变星的周光关系测定宇宙天体的距离仍被天文界视为比较可靠。目前,在大、小麦云中已经发现了 1000 多颗造父变星。观测还发现:在大麦云中有两个突出的天体,一个是剑鱼座 S 星,它的光度居群星之首,约为太阳的 100 万倍;另一个是蜘蛛状星云,它是天穹上光度最大亮星云。

此外,还有许多蓝色的球状星团。60 年代,在大麦云中还发现了一颗超巨星 HDE 268757,[注:此为德雷伯补编星表的编号] 它的直径约为太阳的 2000 多倍。在大麦云中还有一个偶现的强 X 射线源 AO5 38—66,它的光学对应体是一颗亮度 V=13.0—14.9 的变星。而且,据光度测量定出:这两颗偏心率很大的近密双星之间的物质交换产生了强大的 X 射线爆发,[注意! 此处极为重要] 爆发时的 X 射线光度高达8×1038 尔格。这个数学概念的能量到底有多大?我简直说不上来,我只知道一个太阳耀斑放出的能量1033 尔格就相当于 100 亿颗百万吨级氢弹的威力。这比已知银河星系中任何 X 射线源的光度都要高。在观测中,还发现在大麦云里的另一个强 X 射线源LMCX -1,它的光学对应体是一颗 14 星等的 O 型热巨星,距地球为 20 秒差距,它被一个 X 射线电离星云包裹着。该天体的光谱显示:其中心发射出的电离氦和氖离子,辉光覆盖面达 24 角秒,这相当于直径 20 光年大小的圆面。1987 年 3 月初,多伦多的天文学家伊思.谢尔顿在拉斯.坎帕纳斯天文台发现并用肉眼观测到了在大麦云中的一颗超新星爆发。3 月中旬,其亮度相当于 1 亿颗太阳的亮度,爆发气壳的膨胀速度高达 16000 公里/秒,这是 300 年来人们观测到的最亮的一颗超新星爆发,已被正式命名为 SN1987A。

观测中还发现:大、小麦云是被一个共同的大氢气冕罩包裹着,二者之间存在着中性氢纤维状结构,这就是天文学上所称的“物质桥”。大量弥漫的物质桥把大、小麦云之间连接起来,又把大麦云同银河星系连接起来。[注意! 此处极为重要] 总之,估计约含有 5 亿颗太阳质量的巨大氢气物质桥,从麦云经过的星际空间,一直伸展到南银极天区,横跨了半个天球。这在天文学上被称之为“麦哲伦气流”。1983 年澳大利亚的几位天文工作者还发现:在大、小麦云之间有强烈的潮汐作用,致使大麦云的平面翘曲,小麦云也受到严重扰动。同时,他们还发现,小麦云实际上是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为太阳质量的 9 亿倍,被称为小麦云遗迹(SMCR);另一部分为太阳质量的 12 倍,被称为真正的小麦云(M—MC),其二者相距 3 万光年,并继续以 30 公里/秒的速度相互分离。

另据射电观测:从大、小麦云的氢谱线轮廓看出,其气体云中存在着不规则的旋转运动,[重要!] 各部分旋转云中,最大的旋转速度为 20 公里/秒。通过氢谱线观测,还发现大麦云正以 270 公里/秒,小麦云正以 168 公里/秒的退行速度在远离地球而去。1979 年 3 月 5 日“先锋—金星” 轨道飞行器上的γ脉冲检测仪,还收到了来自大麦云的超强辐射粒子流。

以上,就是我力所能及搜集到的一些有关大、小麦云的重要资料。当然,这比之专门从事天文研究部门手中的资料,确实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我觉得这已经够丰富了。它足以从宇观广角镜头中使全人类获得宇宙全息精细图象。非常感谢全世界的天文学家夜以继日的辛勤劳动。因为,大、小麦云宇观大尺度的物理状态,会使人们更容易理解地球上宏观小尺度的物理状态和变化。

不是总有人用惊疑的眼光问我吗:“你有实验室吗?你有先进的观测实验设备吗?” 对此,我从来都是作肯定的回答:“世界上所有实验室我都有,现在地球上还没有的实验室我也有。” 这些朋友们并不清楚,我这个人是什么都没有,然而又是什么都有。 因为,自然科学是公有的,世界上所有的物理实验数据都可以为我所用,也可以为他所用,这对全世界所有的科学家来说都是共同的、平等的。而我所不同的仅仅在于:我是把整个宇宙,包括宇观宇宙、宏观宇宙和微观宇宙,都作为一个完整的太极全息实验室来使用的。我所写的那一首诗:“亘始一图箩宇宙,旋转玄机核中求,碧波开怀任击水,淘涤千古数风流。” 就是抒发我在这座宇宙大实验室中从事工作时的心境。

银河星系和大、小麦云的天体物理性质

人们要客观准确地阐述清楚一个宇宙天体的形成和演化,必须首先确认该天体的物理性质。

现代天文学把大、小麦云的天体属性归为“不规则星系”或“棒状星系”,这是不合适的。而把大、小麦云称作是银河星系的“伴星系”,或连同银河系一起被称作是“三重星系”,就更是不合适了。

这是因为,大、小麦云同银河星系是两种完全不同质的宇宙天体。银河星系是处于发展兴盛期的活性天体,它是闭合场的凝聚态;而大、小麦云则是处于裂变衰亡期的陨灭天体,它是开放的分解态。此外,现代天文学所定义的 10万 光年直径的银河星系,那也不是真正银河星系的大小,那不过是银河系的中心星系盘(简称银盘)。如果按照宇宙统一场素(数)理论推算,真正银河星系的外闭壳,其直径最小要有 30万光年。如果按照修改后的宇宙空间范围计算,那么,大、小麦云距离银河星系也只有 25 光年,微不足道,简直可以说是掠面星云了。

银河星系和大小麦云宇宙时空示意图:[图3]

图3. 银河星系和大、小麦云宇宙时空示意图

由于银河星系同大、小麦云是不同质的天体,所以,其二者的关系式上就决不是对等的。因为,按照宇宙统一场论的基本观点,宇宙是统一的,统一的宇宙是平衡的。然而,“统一” 决不单单是自然数或自然物体的叠加和堆砌,而是要统一于场素(数)的交变之中的。

[注意! ] 两种不同质的天体,它们是不可混同的。但是,在宇宙统一场素(数)的交变之中,两种不同质的天体(物质)又是可以统一的。这就是辩证唯物的、矛盾对立的宇宙统一观。通俗一点说,就是离开“统一”不能讲“场”;而离开“场”又不能讲“统一”。

银河星系是一个完整闭合态的统一场。 大、小麦云虽然是开放态的,但它毕竟也是一个处于裂变中的场。宇宙中任何物场同物场之间都是存在物质交换的。正是通过场—场的物质交换,才可以保持有限宇宙或无限宇宙场的统一。因此,仅仅是从场—场之间物质交换这个意义上说,不论是闭合态场或开放态场,统统都是对外开放的。因为,不开放,就不存在对流;不对流,也就不存在物质交换。社会科学领域是如此,自然科学领域亦是如此。

但是,在场—场的物质交换过程中,基本开放态的场同基本闭合态的场之间的关系式上却是大不一样的。开放态的场是物质输出大于输入(经济学上叫作顺差);闭合态的场则是物质输入大于输出(经济学上叫逆差)。最终,是由闭合态的场兼并了开放态的场,两个场于是就统一到一个场之中了。处于改革中的破产企业被兼并是如此,处于天体演化中的陨灭天体被兼并亦是如此,这本来是没有什么奥秘的。

银河星系同大、小麦云的关系,就是天体演化中活性天体同陨灭性天体之间的兼并关系。银河星系除了吸收金河星系整体核磁—电磁交变场中的正常辐射粒子流以外,目前它最主要的就是吸收来自大、小麦云中的衰变脉冲天体核和爆发衰变的辐射粒子流。因此,精细观测大、小麦云的物理变化和综合研究大、小麦云同银河星系内诸天体之间的关系,这就成了当代天文学和当代天体物理学最重要的一个大课题。

大、小麦云的形成和来源

大、小麦云本来是一体的。它们都是由同一颗金河星系类星体(金彗星)爆发裂变而形成的。

金河星系类星体,原来是由一颗活性星系爆发之后肢解出来的一个分立衰变残体。在它的体内,有一个脉冲中子星主核和若干分立的脉冲中子星副核,在开放的统一核磁—电磁交变场的松散结构的支撑下,围绕着金河星系核在轨道上运行。[有关金彗星的机理,请参看《宇宙元素周易经络图》一书《彗星》一文的 “我的彗星理论” 一节。]

这颗金彗星就如同一颗太阳系彗星一样,有一个明亮的彗头拖着长长的彗尾周期性地在特定的轨道上运行。这颗庞大的陨灭天体虽然在外部形态上暂时保持着“同一性”,(“同一性”的含义是指彗头外晕罩还受彗头整体磁场控制而呈规则的椭圆状)然而,彗头内部的脉冲中子星分立源之间、分立源同主核之间却始终处于共振激发的状态之中。一颗金彗星同一颗太阳系彗星在天体性质和物理结构上没有丝毫区别,但是,它们之间在质能量上却是无可比拟的。一颗太阳系彗星最多容纳一颗脉冲中子星主核和几颗脉冲电子星核;而一颗金彗星则可包容几十亿、上百亿颗恒星陨灭天体衰变剥离的天体核。

尽管一颗正常的金河彗星,(这里不妨暂且把它称作麦哲伦金彗星)还可以维持一个独立的场结构,但它已经是全面开放的了。其外部受金河风宇宙粒子流的剥离,大量的彗头物质散落到运行轨道上。而其内部则由几十亿颗脉冲中子星的脉冲共振造成了强大的激发核荷和激发电荷,这就为麦哲伦金彗星的爆发裂变创造了必要条件。

金河星系另外一颗巨大的自由反脉冲中子星,在麦哲伦金彗星激发核荷的吸引下,[注意! 激发核荷是通过两个超密质点的 X 射线和 γ 射线密集粒子流的相互交换而实现核磁共振的,本文前面已提供实例。] 于是,它就同麦哲伦金彗星发生了猛烈碰撞,这就是初始的金河星系超新星爆发。外来轰击的巨大自由反脉冲中子星打进了麦哲伦金彗星的主脉冲中子星核,从而导致麦哲伦金彗星的主核摆脱彗头强大电磁场的羁绊,而逃逸变成了衰变的金河自由脉冲中子星。

伴随着一场大爆发而脱离了主核的“麦哲伦金彗星” 此时也就蜕变成为一个金河星系超新星爆发遗迹了,这就是今天人们所观测到的大、小麦哲伦星云。根据宇宙统一场素(数)的衰变理论,结合目前已观测到的大、小麦云的现状,也就完全可以预知其今后将如何演化和归宿了。

大、小麦云的演化和归宿 

由于金彗星爆发使质核剥离逃逸,原来彗星的整体磁场也就随之崩溃了。裂变后的磁场,就形成了许多既有关联,又各自独立的分立磁场。由于在众多的分立磁场中,没有一个大的主核能够重新形成统一的核磁—电磁交变总场,所以,裂变的彗星残体就只能以星云的形态存在并完成自己的演化过程了。

彗星和星云同是陨灭性类天体,星云又是由彗星演化而来的。但是,彗星和星云是存在本质差别的。

其差别在于:

a. 一颗彗星经过一次大爆发之后,它可以裂变成为若干颗小彗星。而裂变后的小彗星仍然具有大彗星的物理特性。它有自己相对独立的核磁—电磁交变的统一场;具有自己稳定的运行轨道;还有以主核为主导的自转和公转的脉冲周期。

b. 一颗彗星经过一次大爆发之后,主核剥离逃逸,其分立核在大爆发的无序磁场中,不能重新“组阁”和摆脱无序磁场的羁绊。因此,其众多的分立核,不论它们是几颗或是几十亿颗,也就无法挣脱由原始大彗星爆发所形成的连续核磁-电磁共振反应的无序磁场的羁绊了。所以,众多的分立源只以形成“军阀混战”的局面。在混乱无序的相互碰撞之中,逐渐释放各自的能量。这就是星云的物理特性。

星云,由于是众多无序分立的脉冲中子星的共振触发,其动能和动量相互抵消,所以,它也就失去了彗星所具有那种前进的驱动力和统一场的凝聚力,而只能是沿着原来的金彗星轨道飘移和扩散。当飘移扩散的星云接近一颗凝聚中兴的活性星系时,其残核、残体就要一次又一次地、一个份量又一个份量地被活性天体系统所剥离吸收。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大、小麦云是在如何演化的吧。

1.目前,我们银河星系的运行轨道,已经接近了“麦哲伦金彗星” 原来的的运行轨道。金彗星爆发遗迹——麦哲伦星云正飘移到了银河星系的南天极区,这就形成了银河星系灾害性的天象。

2.大、小麦云原来是呈一体的一个大星云,其中蜘蛛状星云就是金彗星初始大爆发的中心。后来,由于大星云内部电磁暴的同性分离作用,致使星云分割成了两大部分。目前,小麦云也已经发生了磁暴分离,小麦云的子云也正在脱离其母云。[注意! 这种自然分割云体的机理,将为人工制导地球上的云雨提供科学根据。]

3.小麦云同其子云之间有一条物质桥;大麦云同小麦云之间也有一条物质桥;我们的银河星系同大麦云之间还有一条物质桥。这是什么物理现象呢?前面已经提到,场—场之间是进行物质交换的。闭合态场同开放态场之间的物质交换,闭合场是呈逆差的。开放态场同开放态场之间的物质交换,强场是呈逆差的。物质桥就是天体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映象。越是大尺度的宇宙时空间,人们直观得就越清楚。然而,太阳系彗星爆发后,其爆发遗迹——太阳系星云同地球之间的物质桥,人们却难以观测到。观测不到的东西,并不等于客观上不存在。有的就是察觉到了,由于没有一个“宇宙物质成因”的完整理论概念,也很难知其所以然。比如:1846 年 1 月 13 日太阳系比拉彗星爆发裂变,当时分裂的两颗彗星后来也不见了。比拉彗星陨灭后所形成的比拉星云,当时和后来的天文观测中都没有被发现。可是,当 1872 年 11 月 27 日地球接近原比拉彗星轨道时,天上的“流星雨”就象节日放焰火一样,从 19 时起直至第二天凌晨 1 时。流星雨的辐射点就在仙女座γ星附近。这不就是太阳系比拉星云同地球之间的物质桥在进行物质交换吗?当然,两个人之间物质交换,如气功师对病人发功那样的物质交换,人们就更难以用肉眼看到了。可是,用适当波长的现代高能粒子测试仪照样是可以测试的。

银河星系就是通过这条物质桥,从大、小麦云中吸收大量的脉冲天体核和物质粒子使自己壮大和成长的。

4.根据宇宙统一场素(数)的衰变和转换理论,目前,大、小麦云中的天体物理状况是:

a. 不可能存在完整闭合态场的活性天体。

b. 大量存在的是具有永久性开放火山口的衰变活性天体。这也就是天文学上所称的造父变星。由于多数变星是被浓厚的大气层包裹着,所以,在天文观测中不易被发现。而现代天文观测在大、小麦云中发现的极少一部分变星,那只是处于发展晚期的蓝色高温亮星或暴露于厚云层之外的个别变星体而已。

c. 存在着大量的白矮星,即仍具有天体活性的恒星剥离的二级核。由于这种天体较暗,所以在观测中更难以被发现。

d. 存在着极大量的羁绊脉冲中子星。由于星云中存在诸多的分立源超强磁场,因此,受核磁—电磁耦合作用力的影响,脉冲中子星也就很难摆脱电磁场中物质粒子的包裹束缚,于是就形成了众多的受乱流磁场摄动摆布的云中飘移飞碟(即金河星系中的 UFO)。对于这种厚云层中的巨星,现有的天文观测手段是很难发现的。就是γ射电能穿越进去,信号也会在核磁—电磁耦合作用下被淹没掉。其中,只有一小部分摆脱了超强电磁场羁绊的自由脉冲中子星中处于薄纱云层中的巨星、超巨星才有可能被观测到。此外,金河星云中的超强雷电暴所发出的强光源或爆发耀斑,以及爆发辐射的 X 射线、γ射线密集粒子流,则容易为现代射电天文观测所获取。

e. 星云中存在着大量的天体壳层陨石。一块较大的金河星云陨石,完全可能同地球的质量相媲美。

f. 星云中存在着大量的有机和无机、活性和陨灭性的物质尘粒、分子、原子、核子、质核子,和以辐射形式表现出来的各种宇宙射线粒子。

g. 星云中还存在着极大量的水分子和冰结晶体。

以上,就是大、小麦云目前的天体演化物理状况。

麦哲伦星云的演化,同其它一切宇宙天体层次结构中的星云演化一样,都是要经过该宇宙时间空间的一定的衰变过程的。

星云既是陨灭性类天体,它的演化就是衰亡,或转化成为它种物理形态的物质。

星云的演化有三个阶段:初始阶段;续发阶段;衰竭阶段。

A. 初始阶段——即爆发星云的初生期。它可以由两颗或两颗以上的羁绊脉冲中子星(核)相互碰撞爆发在云层中生成;也可以由两颗或两颗以上的正、负自由脉冲中子星之间在晴空无云的条件下骤然碰撞爆发而生成;也还可以由单云层自身内部的磁场扰动发展起来。

B. 续发阶段——这是星云发展的高峰期。由于初始爆发造成了星云中的无序磁场(气象学上称作“乱流”)改变了云中诸多脉冲中子源的有序排列,致使正、负磁极的脉冲中子星之间连续发生碰撞爆发;连续爆发进一步造成了更强大的无序磁场,这就引起了超强脉冲中子源的连锁核反应。这时,星云中雷鸣闪电,此起彼落,乌云翻滚,狂风大作,云体迅速膨胀。这种星云发展演变的物理过程,是地球上每个有理智的人所非常熟悉的。

C. 衰竭阶段——是在续发阶段星云的膨胀速度达到了一个极限值之后,星云就进入到衰竭阶段。此时,星云继续膨胀蔓延,然而,其膨胀速度却逐渐减慢下来。由于云中的羁绊脉冲中子星(核)在相互碰撞爆发中逐渐衰变或加速剥离逃逸,致使云中激变的无序磁场逐渐趋于平静。此时,爆发星云中所携带的大量裂变物质粒子和离子还原的化合水分子,由于失去了磁场控制,就降落到处于闭合凝聚态的物场表面上来,而为活性天体所吸收。随着大量物质粒子的沉降和被吸收,云层逐渐由厚变薄,最后全然消失。至此,也就结束了星云的一生。这种星云的衰竭消亡过程,也是人们日常通过对地球大气层的雷暴云也能感知到的。

但是,地球大气层中的一个雷暴云从发生、发展到消亡只有几个小时,一个大的台风云也超不过 20 多天的时间。然而,一个金河星系的爆发星云,从发生、发展到消亡则是几千万、乃至几亿年以上的事情。在它们之间,只有宇宙时间空间和天体质量能量上的不同,而决无本质上的任何差异。

根据大、小麦云目前的物理状态,它们还正处在星云续发阶段的中期,云貌随着内部脉冲中子星的碰撞续爆仍会继续膨胀。大、小麦云持续时间的长短,是同它自身爆发程度成反比的。其内部爆发的越猛烈,其衰亡的时间就越短,否则,它还会在金河星系宇宙空间继续飘移很长的时间。

大、小麦云的衰变演化对银河星系中诸天体的影响

地球上每当发生一次台风或大的雷电暴,其对地球表面局部区域所带来的影响是人所共知的。强风——暴雨——龙卷——冰雹——雷击;继而是房倒屋塌——洪水泛滥——人畜伤亡——禾苗损失。与此同时,还有人们暂时还不清楚的其它一些更为严重的影响。

然而,大、小麦云的衰变演化,它对银河星系和银河星系中各个层级结构中的诸天体,包括对我们太阳系、地球系和地球的影响,至今还是鲜为人知的。

根据宇宙统一场素(数)的衰变和转换理论,结合目前大、小麦云的物理状态,以及该星云同银河星系之间物质交换关系的现状来看,大、小麦云的总质量最终有很大一部分要为我们的银河星系所吸收。

对于这种超高质量能量的吸收过程,必然要引起银河星系中一系列的天体物理变化。其中包括银核的物理变化;银河次级星系的物理变化;银河巨星、超巨星的物理变化;天狼星及其伴星(白矮星)的物理变化;太阳系和太阳的物理变化;地球系和地球的一系列物理变化。这诸多的物理变化,也会象地球大气层发生台风、雷电暴一样,也必然要影响到地球生物圈和整个人类的物理变化。

至于,具体到底会发生什么样的物理变化?这就不是本篇内容所能包括的了。

(1988年9月16日)

────────────────────────────────────

※ 本文曾载于 1989 年作者自费出版的《地球的现在和未来》一书第 27—48 页。

  • 上一篇文章: 彗星是“肮脏冰冻团块”组成的吗?!——兼论类星体、巨星和超新星爆发及其它

  • 下一篇文章: 太阳系在宇宙空间的准确位置及其运行轨道
  •    
    [注:标题搜索比内容搜索快]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星球大战:完全载具图解 STAR …[72]

  • 浅谈液压同步 转发自亿美博杨世…[52]

  • 浅谈聚氨酯滚轮与地面的摩擦系…[86]

  • 轨道钢承重计算公式及应用[245]

  • 详谈麦克纳姆轮[92]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外媒:正在唤醒中国的习近平[319]

  • 中国反伪科学运动背后的CIA黑手…[503]

  • [转载]袁隆平真言:中国最大的…[682]

  • 台专家:当年我们造IDF时 大陆…[578]

  • 旅日华人:中国严重误判日本民…[583]

  •  
     相 关 文 章
  • 彗星是“肮脏冰冻团块”组成的…[93]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 晨光科技        站长:璀璨星辰        页面执行时间:304.69毫秒
    Powered by:MyPower Ver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