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晨光科技 >> 文章 >> 行业研究 >> 综合 >> 正文  
  数控机床行业分析报告         
数控机床行业分析报告
[ 作者:佚名    转贴自:网上    点击数:131    更新时间:2009/11/6    文章录入:admin ]
[注:本站登载的某些文章并不代表本站支持或反对其观点或肯定其真实性]

数控机床行业分析报告

北京龙信百年商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中国社会经济调查研究中心上海东博展览有限公司二OO七年七月

目录

第一章、 数控机床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4

第一节、数控机床定义..............................................................................................................4

第二节、数控机床的技术特点..................................................................................................4

第三节、数控机床发展条件......................................................................................................4

第四节、国外数控机床发展现状..............................................................................................5

第五节、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7

第六节、中国的数控机床行业................................................................................................10

第七节、中国数控机床市场分析............................................................................................19

第八节、数控机床进出口........................................................................................................28

第九节、相关产业分析............................................................................................................29

第二章、 数控机床市场应用情况和需求................................................................................32

第一节、汽车行业对数控机床市场的影响............................................................................32

第二节、造船行业对数控机床市场的影响............................................................................33

第三节、一般机械行业对数控机床市场的影响....................................................................40

第四节、航空航天行业对数控机床市场的影响....................................................................43

第五节、信息产业对数控机床市场的影响............................................................................45

第三章、 数控机床器件主要产品分析....................................................................................49

(一) 数控车床....................................................................................................................49

(二) 数控磨床....................................................................................................................49

(三) 数控钻床....................................................................................................................52

(四) 数控铣床....................................................................................................................53

(五) 数控剪板机................................................................................................................54

(六) 其他数控金属成形机................................................................................................55

(七) 其他数控机床............................................................................................................55

第四章、 数控机床产业相关政策规定....................................................................................55

第一节、数控机床产业相关政策............................................................................................55

第二节、部分地区性优惠措施................................................................................................57

第三节、2006年数控机床新政...............................................................................................57

第五章、 数控机床产业的发展预测........................................................................................58

第一节、数控机床产业发展趋势............................................................................................58

第二节、数控机床产业的SWOT分析...................................................................................61

第三节、大型数控机床“十一五”发展方向......................................................................66

第六章、 数控机床产业投资价值分析....................................................................................70

第一节、风险分析....................................................................................................................70

第二节、投资机会及建议........................................................................................................70

2


摘要:

目前占据世界数控机床贸易主要份额,代表着世界数控机床发展水平是日、

德、美三国。总体上说,日本数控机床的国际竞争力是最强的。

2005年我国机床企业进一步加快了重组整合的步伐,使机床行业的产业集中度提高。行业销售收入前10名企业的产品销售收入之和已占到全行业销售收入的46%左右。大连机床、沈阳机床已进入世界机床生产15强。大连机床、沈阳机床两家生产线数控金切机床已占全国数控金切机床产量的24%。

中高档、大重型机床需求增多。未来五年,汽车及零部件、国防军工、航空航天、船舶及电力设备五大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仍有望保持较高增长,也是拉动机床行业增长的驱动力。从机床型号来看,用于船舶、国防军工的大型、重型机床的需求将增多,从产品档次上看,对国产中高档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的需求将大幅增长,对低档、普通机床的需求将趋于平稳。

国产数控机床的市场占有率较低,2005年国产数控机床的占有率仅为30.4%,也就是说70%的数控机床仍需要进口,近三年国产机床的产值数控化率分别为33%、32.8%和36.3%,数控化率提高不明显。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关税的降低和许可证制度的逐步取消,以及对外开放的持续深入,我国大型数控机床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发展壮大,做好“装备中国”的工作,是一个重大的课题。预计未来5年,我国数控机床将获得高速发展,年均增长速度将30%以上。根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的调查,航天航空、国防军工制造业需要大型、高速、精密、多轴、高效数控机床;汽车、摩托车、家电制造业需求高效、高可靠性、高自动化的数控机床和成套柔性生产线;电站设备、造船、冶金石化设备、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业需求高精度、重型为特征的数控机床;IT业、生物工程等高技术产业需求纳米级亚微米级精密加工数控机床;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等传统制造行业的产业升级,特别是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需要大量数控机床进行装备。

3


第一章、数控机床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第一节、数控机床定义

数控机床是数字控制机床的简称,是一种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机床。该控制系统能够逻辑地处理具有控制编码或其他符号指令规定的程序,并将其译码,从而使机床动作并加工零件。

第二节、数控机床的技术特点

数控机床具有以下三大突出的特点:利用二进制数学方式输入,加工过程可任意编程,主轴及进给速度可按加工

工艺需要变化,且能实现多座标联动,易加工杂曲面。对於加工对象具有“易变、多变、善变”的特点,换批调整方便,可实现杂件多品种中小批柔性生产,适应社会对产品多样化的需求。但价格较昂贵,需要正确分析其使用的经济合理性;

利用硬件和软件相组合,能实现信息反馈、补偿、自动加减速等功能,可进一步提高机床的加工精度、效率、自动化程度;

是以电子控制为主的机电一体化机床,充分发挥了微电子、计算机技术特有的优点,易於实现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可较易地组成各种先进制造系统,如FMS、FTL、FA,甚至将来的CIMS,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业的生产率、劳动生产率。

第三节、数控机床发展条件

任何事物都有其特点与发展条件,人们掌握後才能加速其发展。数控机床的发展条件主要包括:

它是机、电、液、气、光多学科各种高科技的综合性组合,特别是以电子、

计算机等现代先进技术为基石,必须具有巩固的技术基础,互相配套,缺一不可。

4


如不齐备,则数控机床难以顺利发展;

数控机床是由主机、各种元部件(功能部件)和数控系统三大部分组成,还需先进的自动化刀具配合,才能实现加工,各个环节在技术上、质量上必须切实过关,确保工作可靠、稳定,才能保数控机床工作的精度、效率和自动化,否则,难以在生产实际中使用;

它是社会需求、科技水平和人员素质三者的结合,缺一不成。如果人员素质差、科技水平达不到,则难以满足社会需求。人是一切活动的主体,需要各种精通业务的专家、人才和熟练技术工人,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否则,数控机床难以顺利发展。

第四节、国外数控机床发展现状

(a)世界机床业发生结构性变化

2003年至2006年间,日本、中国、韩国和台湾地区的机床产量增长了11.2%,从占世界总量的36.7%上升到48.5%。目前,世界机床行业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其中两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机床的制造和消费正在从西方转向东方。

(b)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日、德、美三国

(一)美国

美国的特点是,政府重视机床工业,美国国防部等部门不断提出机床的发展方向、科研任务和提供充足的经费,且网罗世界人才,特别讲究“效率”和“创新”,注重基础科研。因而在机床技术上不断创新,如1952年研制出世界第一台数控机床、1958年创制出加工中心、70年代初研制成FMS、1987年首创开放式数控系统等。

由於美国首先结合汽车、轴承生产需求,充分发展了大量大批生产自动化所需的自动线,而且电子、计算机技术在世界上领先,因此其数控机床的主机设计、制造及数控系统基础扎实,且一贯重视科研和创新,故其高性能数控机床技术在世界也一直领先。

当今美国不仅生产宇航等使用的高性能数控机床,也为中小企业生产廉价实用的数控机床(如Haas、Fadal公司等)。其存在的教训是,偏重於基础科研,忽视应用技术,且在上世纪80代政府一度放松了引导,致使数控机床产量增加缓慢,於1982年被後进的日本超过,并大量进口。从90年代起,纠正过去偏向,数控机床技术上转向实用,产量又逐渐上升。

(二)德国

德国政府一贯重视机床工业的重要战略地位,在多方面大力扶植。特别讲究

“实际”与“实效”,坚持“以人为本”,师徒相传,不断提高人员素质。在发展大量大批生产自动化的基础上,於1956年研制出第一台数控机床後,一直坚持实事求是,讲求科学精神,不断稳步前进。

德国特别注重科学试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基础科研与应用技术科研并重。企业与大学科研部门紧密合作,对用户产品、加工工艺、机床布局结构、数控机床的共性和特性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在质量上精益求精。德国的数控机床质量及性能良好、先进实用、货真价实,出口遍及世界。尤其是大型、重型、精密数控机床。

德国特别重视数控机床主机及配套件之先进实用,其机、电、液、气、光、刀具、测量、数控系统、各种功能部件,在质量、性能上居世界前列。如西门子公司之数控系统和Heidenhain公司之精密光栅,均为世界闻名,竞相采用。

(三)日本

日本政府对机床工业之发展异常重视,通过规划、法规(如“机振法”、“机电法”、“机信法”等)引导发展。在重视人才及机床元部件配套上学习德国,在质量管理及数控机床技术上学习美国,甚至青出於蓝而胜於蓝。

日本也和美、德两国相似,充分发展大量大批生产自动化,继而全力发展中小批柔性生产自动化的数控机床。自1958年研制出第一台数控机床後,1978年产量(7,342台)超过美国(5,688台),至今产量、出口量一直居世界首位。战略上先仿後创,先生产量大而广的中档数控机床,大量出口,占去世界广大市场。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进一步加强科研,向高性能数控机床发展。在策略上,首先通过学习美国全面质量管理(TQC),变为职工自觉群体活动,保产品质量。进而加速发展电子、计算机技术,进入世界前列,为发展机电一体化的数控机床开道。日本在发展数控机床的过程中,狠抓关键,突出发展数控系统。

日本FANUC公司战略正确,仿创结合,针对性地发展市场所需各种低中高档数控系统,在技术上领先,在产量上居世界第一。销售额在世界市场上占50%,在国内约占70%,对加速日本和世界数控机床的发展起了重大促进作用。

第五节、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

为了满足市场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为了达到现代制造技术对数控技术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当前,世界数控技术及其装备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高速、高效、高精度、高可靠性

要提高加工效率,首先必须提高切削和进给速度,同时,还要缩短加工时间;要确保加工质量,必须提高机床部件运动轨迹的精度,而可靠性则是上述目标的基本保证。为此,必须要有高性能的数控装置作保证。

●高速、高效

机床向高速化方向发展,可充分发挥现代刀具材料的性能,不但可大幅度提高加工效率、降低加工成本,而且还可提高零件的表面加工质量和精度。超高速加工技术对制造业实现高效、优质、低成本生产有广泛的适用性。

新一代数控机床(含加工中心)只有通过高速化大幅度缩短切削工时才可能进一步提高其生产率。超高速加工特别是超高速铣削与新一代高速数控机床特别是高速加工中心的开发应用紧密相关。90年代以来,欧、美、日各国争相开发应用新一代高速数控机床,加快机床高速化发展步伐。高速主轴单元(电主轴,转速15000-100000r/min)、高速且高加/减速度的进给运动部件(快移速度60~120m/min,切削进给速度高达60m/min)、高性能数控和伺服系统以及数控工具系统都出现了新的突破,达到了新的技术水平。随着超高速切削机理、超硬耐磨长寿命刀具材料和磨料磨具,大功率高速电主轴、高加/减速度直线电机驱动进给部件以及高性能控制系统(含监控系统)和防护装置等一系列技术领域中关键技术的解决,应不失时机地开发应用新一代高速数控机床。

依靠快速、准确的数字量传递技术对高性能的机床执行部件进行高精密度、高响应速度的实时处理,由于采用了新型刀具,车削和铣削的切削速度已达到5000米~8000米/分以上;主轴转数在30000转/分(有的高达10万转/分)以上;

工作台的移动速度:(进给速度),在分辨率为1微米时,在100米/分(有的到


200米/分)以上,在分辨率为0.1微米时,在24米/分以上;自动换刀速度在1秒以内;小线段插补进给速度达到12米/分。根据高效率、大批量生产需求和电子驱动技术的飞速发展,高速直线电机的推广应用,开发出一批高速、高效的高速响应的数控机床以满足汽车、农机等行业的需求。还由于新产品更新换代周期加快,模具、航空、军事等工业的加工零件不但复杂而且品种增多。

●高精度

从精密加工发展到超精密加工(特高精度加工),是世界各工业强国致力发展的方向。其精度从微米级到亚微米级,乃至纳米级(<10nm),其应用范围日趋广泛。超精密加工主要包括超精密切削(车、铣)、超精密磨削、超精密研磨抛光以及超精密特种加工(三束加工及微细电火花加工、微细电解加工和各种复合加工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超精密加工技术不断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材料及新零件的出现,更高精度要求的提出等都需要超精密加工工艺,发展新型超精密加工机床,完善现代超精密加工技术,以适应现代科技的发展。

当前,机械加工高精度的要求如下:普通的加工精度提高了一倍,达到5微米;精密加工精度提高了两个数量级,超精密加工精度进入纳米级(0.001微米),主轴回转精度要求达到0.01~0.05微米,加工圆度为0.1微米,加工表面粗糙度Ra=0.003微米等。

精密化是为了适应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了提高普通机电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可靠性,减少其装配时的工作量从而提高装配效率的需要。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对机电产品性能与质量要求的提高,机床用户对机床加工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用户的需要,近10多年来,普通级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已由±10μm提高到±5μm,精密级加工中心的加工精度则从±3~5μm,提高到±1~1.5μm。

●高可靠性

是指数控系统的可靠性要高于被控设备的可靠性在一个数量级以上,但也不是可靠性越高越好,仍然是适度可靠,因为是商品,受性能价格比的约束。对于每天工作两班的无人工厂而言,如果要求在16小时内连续正常工作,无故障率P(t)=99%以上的话,则数控机床的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MTBF就必须大于3000小时。MTBF大于3000小时,对于由不同数量的数控机床构成的无人化工厂差别就大多了,我们只对一台数控机床而言,如主机与数控系统的失效率之比为10:1的话(数控的可靠比主机高一个数量级)。此时数控系统的MTBF就要大于33333.3小时,而其中的数控装置、主轴及驱动等的MTBF就必须大于10万小时。

当前国外数控装置的MTBF值已达6000小时以上,驱动装置达30000小时以上。

⑵模块化、智能化、柔性化和集成化

●模块化、专门化与个性化

机床结构模块化,数控功能专门化,机床性能价格比显著提高并加快优化。为了适应数控机床多品种、小批量的特点,机床结构模块化,数控功能专门化,机床性能价格比显著提高并加快优化。个性化是近几年来特别明显的发展趋势。

●智能化

智能化的内容包括在数控系统中的各个方面:

——为追求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方面的智能化,如自适应控制,工艺参数自动生成;

——为提高驱动性能及使用连接方便方面的智能化,如前馈控制、电机参数的自适应运算、自动识别负载自动选定模型、自整定等;

——简化编程、简化操作方面的智能化,如智能化的自动编程,智能化的人机界面等;

——智能诊断、智能监控方面的内容,方便系统的诊断及维修等。

●柔性化和集成化

数控机床向柔性自动化系统发展的趋势是:从点(数控单机、加工中心和数控复合加工机床)、线(FMC、FMS、FTL、FML)向面(工段车间独立制造岛、FA)、体(CIMS、分布式网络集成制造系统)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向注重应用性和经济性方向发展。柔性自动化技术是制造业适应动态市场需求及产品迅速更新的主要手段,是各国制造业发展的主流趋势,是先进制造领域的基础技术。其重点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实用化为前提,以易于联网和集成为目标;注重加强单元技术的开拓、完善;CNC单机向高精度、高速度和高柔性方向发展;数控机床及其构成柔性制造系统能方便地与CAD、CAM、CAPP、MTS联结,向信息集成方向发展;

9


网络系统向开放、集成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⑶开放性

为适应数控进线、联网、普及型个性化、多品种、小批量、柔性化及数控迅速发展的要求,最重要的发展趋势是体系结构的开放性,设计生产开放式的数控系统,例如美国、欧共体及日本发展开放式数控的计划等。

⑷出现新一代数控加工工艺与装备

——为适应制造自动化的发展,向FMC、FMS和CIMS提供基础设备,要求数字控制制造系统不仅能完成通常的加工功能,而且还要具备自动测量、自动上下料、自动换刀、自动更换主轴头(有时带坐标变换)、自动误差补偿、自动诊断、进线和联网等功能,广泛地应用机器人、物流系统;

——FMC,FMSWeb-based制造及无图纸制造技术;

——围绕数控技术、制造过程技术在快速成型、并联机构机床、机器人化机床、多功能机床等整机方面和高速电主轴、直线电机、软件补偿精度等单元技术方面先后有所突破。并联杆系结构的新型数控机床实用化。这种虚拟轴数控机床用软件的复杂性代替传统机床机构的复杂性,开拓了数控机床发展的新领域;

——以计算机辅助管理和工程数据库、因特网等为主体的制造信息支持技术和智能化决策系统。对机械加工中海量信息进行存储和实时处理。应用数字化网络技术,使机械加工整个系统趋于资源合理支配并高效地应用。

——由于采用了神经网络控制技术、模糊控制技术、数字化网络技术,机械加工向虚拟制造的方向发展。

第六节、中国的数控机床行业

一、我国的数控机床发展概况

我国机床工具行业正经历着历史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从1999年开始的恢复性增长算起,工业总产值已连续7年呈两位数增长。2006年1~10月份,机床工业总产值1218亿元,增长26.2%;销售收入1180亿元,增长25.6%;进口41亿美元,增长18.06%;出口8.84亿美元,增长27.04%。全行业利润6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7%。

我国数控机床产业也正经历着一个历史上最好的变革时期。2006年,我国生产数控机床达到86,980台,高精度机床和大型机床分别增长了192%和147.18%,而1992年数控机床只有4,200多台。10多年间,我国数控机床增长了20倍,在数控机床的品种看,普及型数控机床所占比例从1992年的10%增长到2006年的38.2%。这个结构的变化说明了我国机床工具行业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

中国机床工具需求结构以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为代表,机电、装备工业对机床工业提出了高质量、大范围和不断更新的要求。国防工业的需求逐步扩大和提高。国防工业,包括航空、航天、兵器等提出的需求占据了相当的比例。民营企业的需求增幅较大,层次和结构差别较明显。

二、数控机床在制造业中的地位

制造业现已成为我国最大的产业和国民经济主要的组成部分,成为就业的重要市场和出口的主力军。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近40%;工业生产值占全国工业生产总值约77%;上缴税金占国家税收总额的30%和财政收入的27%;全部从业人员约占全国工业从业人员90%,约占全国全部从业人员总数l1%;出口创汇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90%。目前,我国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已居世界第4位。但总体规模仅相当于美国1/5年口日本的1/4强。

机床工具行业是为制造业提供装备的产业,中国制造业的崛起,必然给机床工具行业带来巨大商机,给行业带来新的发展空间。

数控机床是综合应用计算机、自动控制、自动检测及精密机械等高新技术的产物,是技术密集度及自动化程度很高的典型机电一体化加工设备。它与普通机床相比,其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不仅零件加工精度高,产品质量稳定,且自动化程度极高,可减轻工人的体力劳动强度,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数控机床可完成普通机床难以完成或根本不能加工的复杂曲面的零件加工,因而数控机床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地位愈来愈显得重要。

三、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

(一)概况

虽然我国的机床行业尤其是数控机床在近年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


1.技术水平方面

由于我国机床制造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在产品设计水平、质量、精度、性能等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落后了5-10年,较高技术水平的产品大部分要依靠引进技术或合资生产;在高、精、尖技术方面的差距则达到了10-15年。同时我国在应用技术及技术集成方面的能力也还比较低,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的研究制定相对滞后,国产的数控机床还没有形成品牌效应,以上这些因素都严重地影响了国产数控机床市场占有率的进一步提高。

2.产业化生产方面

目前我国国产数控机床的市场占有率还很低(数量50%、价值量30%左右),形成一定规模的生产企业不多;功能部件的专业化生产及社会化配套能力不高,大量功能部件依靠进口使得我国生产数控机床的成本增高,特别是数控系统--品种和功能少,可靠性不高,一直是我国数控机床生产中的薄弱环节,严重影响了我国数控机床的市场信誉。同时,我国的数控机床产业目前还缺少完善的技术培训、服务网络等支撑体系,市场营销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也不高。这些都极大的影响了我国数控机床产业化的发展。

3.人才方面

由于数控系统是一种专门化程度极高的计算机应用科学,它涉及到许多经验的积累。在人才问题上,我国不但人员数量不足,而且现有人员的软件开发能力也不够强。这是因为一般纯粹设计软件的人并不能很好地做系统,数控系统的开发必须和机床的应用相结合,需要的是能将软件设计和加工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多年来,我国也培养了不少这样的人才,但僵硬的机制以及激励制度的不完善造成了人才的大量外流,这就更加拉大了我们与国外在开发能力上的差距。

(二)世界著名机床厂商在我国的投资情况

1、2000年,世界最大的专业机床制造商马扎克(MAZAK)在宁夏银川投资建了名为“宁夏小巨人机床公司”的机床公司,生产数控车床、立式加工中心和车铣复合中心。机床质量不错,目前效益良好,年产600台,目前正在建2期工程,建成后可以年产1,200台。

2、2003年,德国著名的机床制造商德马吉在上海投资建厂,目前年组装生产数控车床和立式加工中心120台左右。

3、2002年,日本著名的机床生产商大隈公司和北京第一机床厂合资建厂,年生产能力为1,000台,生产数控车床、立式加工中心、卧式加工中心。

4、韩国大宇在山东青岛投资建厂。

5、台湾省的著名机床制造商友嘉在浙江萧山投资建厂,年生产能力800台。

(三)部分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数控机床厂家

近几年我国机床行业发展迅猛,特别是高档和高质量的机床发展的步伐加快,未来几年我国数控机床的发展空间极其广阔,国际机床巨头纷纷看好中国机床市场。许多国外机床公司纷纷表示在技术合作的同时,要实施在中国投资的长远规划,这表明国际机床巨头进军中国机床大市场的势头在不断高涨。

1、大宇综合机械株式会社

大宇综合机械株式会社成立于1937年,起初名为朝鲜机械制作所,此后一直是领导韩国机械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他们通过不断的技术、质量改革,提高产品竞争力,牢固了世界级的重工业企业的地位。大宇综合机械正在不懈地致力于扩大海外当地投资及与先进企业的技术合作与业务合作等强化国际合作关系的活动,在重型建筑设备、工业车辆、机床、自动化系统、柴油引擎、国防产业领域等所有经营领域中,提供世界最高水平的产品和服务。

大宇综合机械株式会社作为全球领先的机床设备供应商,大宇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制造业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并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承诺,始终致力于为中国用户提供质高价优的产品。大宇自90年代进入中国以来,数控机床销量不断上升,近年来出口中国的机床数量和价值均以每年80%以上的速度增长,增长迅速。大宇与中国的汽车集团及其供应商一向有良好的合作关系。而目前大宇在中国的销售量仅占其全球销售量的8%,大宇还将进一步加大在中国的投资。2003年,大宇公司在中国本地设立机床生产厂,实现机床生产本地化,并形成年产6,000台的生产能力,为中国用户提供更多、更好、性价比更优的机床产品,成为国内机床行业的生力军。

2、意大利菲迪亚集团(FIDIA)

意大利菲迪亚集团(FIDIA)是世界著名的数字控制及高速铣床研究制造企业。公司总部设在意大利都灵市,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FIDIA公司专门从事设计和制造用于模具行业的高技术产品。多年以来,FIDIA一直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模具制造商,汽车制造厂,飞机制造厂等提供高速铣削加工设备,FIDIA生产的系列产品一直是模具加工领域的知名品牌,高技术的典型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参考标准。

意大利菲迪亚集团在数字控制技术、仿形技术及高速铣床技术等方面始终处于行业的领导者地位。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机床制造企业,其普通机床及数控机床产销量均居国内首位。意大利菲迪亚集团与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于2002年7月份举行了第一个合资项目,沈阳菲迪亚数控有限公司的成立签约仪式。2003年1月15日,两公司共同投资528万美元兴办的合资企业--沈阳菲迪亚高速机床有限公司于举行了成立签约仪式。合资公司成立后,将以沈阳为基地,共同开发国内航空、航天、汽车和模具市场。双方的合作,不仅有利于沈阳机床工业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也将对意大利菲迪亚集团进一步开拓中国市场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德国德马吉公司(DMG)

德国德马吉公司(DMG)是世界第二、欧洲最大的机床设备制造企业。其机床产品以精度高、技术全面、刚性强、性能佳而闻名,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航空航天、医疗器械、模具、轻工机械等领域,多年来雄踞欧洲机床行业榜首。

德马吉公司1985年开始进入中国,目前已在北京、上海、西安、广州等地设立了代表处及展示中心。德马吉公司于2002年11月在中国上海成立德马吉(上海)机床有限公司,该公司是德马吉公司在欧洲以外的第一次投资的独资企业,已于2003年1月正式竣工投产。该公司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生产车间和办公楼约10,000平方米,生产在机床行业中最新型的数控铣床和数控车床。上海生产基地是德马吉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第11个机床生产基地,同时也是亚洲第一个生产基地,将生产全新的CTX310车床和DMC64V立式加工中心两种产品,适合于中国市场中的中小型私人企业。

4、日本大隈株式会社(OKUMA)

日本大隈株式会社是日本及世界上最大的数控机床制造厂之一,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生产各种数控车床、车削中心、立式、卧式、龙门式(五面体)加工中心、数控磨床等,年产量超过5,000余台,其中50%左右供出口,其产品以刚性好、切削效率高、精度高、寿命长、操作方便而著称于世,深得世界各地用户好评。从1904年开始生产车床,1966年开始生产数控车床,在日本OKUMA几乎是车床的代名词,年产各种数控车床3,000~3,500台,日本的市场占有率多年居第一位。产品以卧式为主,也生产立式、两轴、双刀架、双主轴、车削中心或铣削中心,最大车削直径为660MM,最大工件长度为4,000MM。该公司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设有大隈机床(上海)有限公司,提供及时有效的售前售后服务。

2002年5月25日,北京第一机床厂控股的子公司----北一数控机床有限责任公司与日本大隈株式会社合资成立的北一大隈(北京)机床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北一大隈(北京)机床有限责任公司奠基仪式已于2002年10月在北京市顺义区林河工业开发区举行。该公司总投资预计3.3亿人民币。合资公司通过引进世界先进的五面加工机、卧式加工中心柔性生产线(FMS)及立卧加工中心构成全柔性的加工系统,形成立式、卧式加工中心及车床的装配流水线和立体仓库物流中心,生产大隈公司8个量产的先进加工中心、数控车床和一个最先进的复合加工机,形成年产1,000台左右数控机床的能力,年销售收入达到8亿元人民币。

5、瑞士米克朗公司

有着近百年历史的瑞士米克朗公司是世界著名的精密机床制造商,它于1908年成立于瑞士比尔。多年来,米克朗公司始终保持着在制造五轴联动加工中心方面的领先地位,并投入了大量的力量用于发展铣削技术,不断推出新型的高速高性能加工中心。2000年,米克朗公司并入阿奇-夏米尔集团,成为该集团旗下除电火花加工之外的第二大技术支柱。

米克朗的机床和产品畅销世界各地,与世界许多著名企业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由于米克朗机床的高精度和优良的精度保持性及良好的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自进入中国以来,已为中国的航空、航天、造船、机械、电子、模具等领域提供了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精良的加工设备,用户遍及全国各地;米克朗已先后在北京、上海、成都和西安设立了代表处,设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的米克朗中国培训及应用中心,可为广大中国用户提供更完善的技术服务。

6、日本山崎马扎克(MAZAK)株式会社

日本山崎马扎克(MAZAK)公司于1998年6月在日本本土创建了世界第一座新时代机床生产工厂,智能化工厂,而成为行业界的先驱。2000年5月,又在中国宁夏银川合资建成了一座同样先进的智能化工厂“小巨人机床”,即世界第二座智能化机床工厂。2002年11月20日,山崎马扎克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北


京技术服务中心在京举行开业典礼。日本山崎马扎克株式会社为向中国用户提供最优的技术解决方案和及时的服务,继成立山崎马扎克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后,又成立了北京技术服务中心,该中心作为在中国进一步扩大服务支持网络的一环,为中国华北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的客户及时提供生产设备,销售服务及技术解决方案;同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等进行信息交换和技术交流。据悉,山崎马扎克株式会社是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位的机床制造厂商,与我国许多机床厂有着很好的合作关系。

四、“缺大少精”的中国数控机床产业

目前占据世界数控机床贸易主要份额,代表着世界数控机床发展水平是日、德、美三国。总体上说,日本数控机床的国际竞争力是最强的。我国数控机床产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力,但"缺大少精"是目前我国数控机床产业存在的最大问题,国产大型数控机床和高精度的数控机床还不能满足需求。

未来10年中国工业正处于生产方式的转型时期,机械制造业对数控机床的潜在需求正在加速转化为现实需求,中国数控机床还要继续这种快速发展的趋势。由于制造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对大型加工设备的需求会有特别的需求,所以大型数控机床会有特别的需求和增长。

在中国加入WTO以来,关税的降低和许可证制度的逐步取消,以及对外开放的持续深入,我国大型数控机床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发展壮大,做好"装备中国"的工作,是一个重大的课题。

五、中国发展数控机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於1958年研制出第一台数控机床,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两大阶段。在1958~1979年间为第一阶段,从1979年至今为第二阶段。第一阶段中对数控机床特点、发展条件缺乏认识,在人员素质差、基础薄弱、配套件不过关的情况下,一哄而上又一哄而下,曾三起三落、终因表现欠佳,无法用於生产而停顿。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盲目性大,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在第二阶段从日、德、美、西班牙先後引进数控系统技术,从日、美、德、意、英、法、瑞士、匈、奥、韩国、台湾省共11国(地区)引进数控机床先进技术和合作、合资生产,解决了可靠性、稳定性问题,数控机床开始正式生产和使用,并逐步向前发展。

在20余年间,数控机床的设计和制造技术有较大提高,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培训一批设计、制造、使用和维护的人才;通过合作生产先进数控机床,使设计、制造、使用水平大大提高,缩小了与世界先进技术的差距;通过利用国外先进元部件、数控系统配套,开始能自行设计及制造高速、高性能、五面或五轴联动加工的数控机床,供应国内市场的需求,但对关键技术的试验、消化、掌握及创新却较差。

至今许多重要功能部件、自动化刀具、数控系统依靠国外技术支撑,不能独立发展,基本上处於从仿制走向自行开发阶段,与日本数控机床的水平差距很大。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缺乏象日本“机电法”、“机信法”那样的指引;严重缺乏各方面专家人才和熟练技术工人;缺少深入系统的科研工作;元部件和数控系统不配套;企业和专业间缺乏合作,基本上孤军作战,虽然厂多人众,但形成不了合力。

六、普及型数控机床是我国企业当前发展的重点

⑴以低价位普及型数控机床引导市场的发展。目前国内电火花机床市场相当大的一块是个体和中、小私营企业,他们过去曾是我们HWEDM、手动EDM的主要用户。经过一段时间艰苦创业,现在手中有了资本,希望买到具有一定性能价格比的低价位数控机床。当前具有较高性能价格比的NCEDM以32规格为例,LWEDM以25规格为例,其工艺水平明显高于HWEDM,售价都为≤20万元/台,是数控机床值得注意的发展方面。

⑵中档普及型数控机床应是当前发展的重点。中档数控机床国内已生产多年,但市场占有率还是较低。一台机床的水平不单单是体现在数控化的问题,还应提高整体水平,特别是工艺水平的提高。目前我们有的数控机床的工艺水平与手动机床相比提高不多,没有上一个档次,影响了数控机床的市场占有率。苏州沙迪克三光机电有限公司开发的DK7632LWEDM,注意工艺水平的提高,打开了国内数控电火花机床市场。

⑶克服低水平重复生产,发展改进型HWEDM。HWEDM是我国的发明创造,目前产量已达10,000台/年,是电火花数控机床的主力产品。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低水平重复生产现象比较严重,一些低价倾销的不全格产品充斥市场。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在提高产品质量、产品改进、创新上下工夫。江南电子仪器厂的DK77100等,代表了HWEDM的发展方向。

七、国际竞争环境对中国数控机床发展的影响

当今世界,工业发达国家对机床工业高度重视,竞相发展机电一体化、高精、高效、高自动化先进机床,以加速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欧、美、亚在国际市场上相互展开激烈竞争,已形成一条无形战线,特别是随微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数控机床在20世纪80年代以後加速发展,各方用户提出更多需求,早已成为四大国际机床展上各国机床制造商竞相展示先进技术、争夺用户、扩大市场的焦点。中国加入WTO后,正式参与世界市场激烈竞争,今後如何加强机床工业实力、加速数控机床产业发展,实是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

加入WTO为中国机床出口创立良好的国际环境。总体上看中国机床出口近90%销往北美、港澳,其余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仅占出口量的10%。加入WTO现在看来可以享受所有缔约国的最惠国待遇;可以不受歧视地形成多元化、多边的外贸格局;不受非经济因素造成的贸易环境的变化;突破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技术封锁;一旦出现贸易纠纷,还可利用关贸总协定多边争端解决机制,维护我经贸利益。

促进产品水品和质量的提高。中国机床工业的难点之一星与之配套的数控系统、伺服系统、检测系统、液压、电气等功能部件、元件拖着后腿。敞开国门,企业可以在国际范围内择优配套,进行国际大配套,促进产品水平和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外资和新技术的引进。中国巨大市场和廉价的劳动力与国外先进的数控技术,成熟的经营管理相结合进行合、合作奠定了基础。恰当的利用外来技术和资金,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中国在入世后,必将普遍采用国际通用的经贸措施和法律保护标准,可增加外商对中国经济制度的信心,有利于外资和新技术的引进。

有利于提高国际竞争能力。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经营决策和竞争能力中国对外贸易的透明度将会明显提高,企业可以直接参与对外出口业务,可以正确快速地掌握市场信息,有利经营决策,增强竞争能力。

有利于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世界贸易组织是以市场经济为前提,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也是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要使中国的经济运作符合国际惯例,意味着政府需要转变职能,有利于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

第七节、中国数控机床市场分析

(a)2005年机床行业的重组整和

2005年,我国机床企业进一步加快了重组整合的步伐,使机床行业的产业集中度提高。据统计,2005年大连机床集团公司、沈阳机床集团公司等机床行业销售收入前10名企业的产品销售收入之和已占到全行业销售收入的46%左右。大连机床、沈阳机床已进入世界机床生产15强。大连机床、沈阳机床两家生产的数控金切机床已占全国数控金切机床产量的24%,即四分之一左右。2005年我国机床企业的重组整合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旗舰扩张

2005年9月17日,我国机床行业旗舰之一的沈阳机床集团收购西安交通大学产业集团总公司持有的交大昆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即原昆明机床厂)股权签字仪式在西安举行。持股比例高达29%的沈阳机床实际成为交大昆机科技股份公司的第一大股东。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沈阳机床相继完成了并购德国希斯公司、重组云南CY集团、控股交大昆机的战略布局,其向外扩张,把企业做大、做强的雄心已初步显现。据悉,到2007年,沈阳机床的经济规模将突破100亿元,跻身于世界机床五强。沈阳机床集团不是盲目地寻求企业规模的扩大,而是在产品互补、市场互补、技术互补的前提下实施的战略同盟,根本目的是通过资源整合与共享,提升民族机床制造水平。

据了解,沈阳机床控股交大昆机就是要把德国希斯公司世界一流的重、大型镗铣设备制造技术转移到昆明机床,对昆明机床的产品系列进行重组,重点发展卧式加工中心和大型、重型铣镗设备,使之成为国内领先的大中型数控铣镗床制造基地。

沈阳机床重组云南CY集团后,也使CY集团驶入了发展快车道。这个生产、经营曾经极度困难的企业,经过重组后面貌焕然一新。2005年CY集团共生产各类机床7,600台,实现工业总产值3.1亿元,销售收入完成2.8亿元,出口创汇1,019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538%、616%、500%和263%。沈阳机床控股交大昆机后,2005年交大昆机的产品数控化率已超过57%,成为我国数控机床的重要生产基地。

(二)民企兼并国企

据统计,2005年,我国民营机床企业和三资机床企业合计企业个数已超过全行业总数的58%,占据了半壁江山,已成为我国机床行业的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民企兼并国企,2005年的一个典型案例是,浙江杰克控股集团重组国营江西吉安机床厂,成立江西杰克机床有限公司。浙江杰克控股集团是一家多元化经营的民营企业,目前总资产有5亿多元,产品涉及缝纫机、零配件、机床等多个领域。杰克集团非常看好我国的机床工业,尤其是数控机床产业,决心加大对机床业的投入。在决心做大、做强机床产业的目标下,杰克集团采取了不盲目建厂房、铺新摊子、买设备的老路,而是通过兼并重组经营困难的老国有企业,充分利用其土地、厂房、设备、人员的优势,通过整合和引进新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把老企业搞活。

浙江杰克集团重组江西吉安机床后,一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投资上千万元的技术改造项目顺利完成;新开发成功曲轴磨床产品3个、内圆磨床产品2个等。

兼并重组江西吉安机床厂只是杰克集团发展目标的一部分。2008年他们将争取机床产业在国内A股上市,融资10亿元,致力于开发复合加工机床、数控精密外圆磨床等新产品,研发高技术的机床电主轴及直线电机等。

(三)区域整和

秦川机床重组陕西机床是机床产业区域整合的经典案例。

秦川机床集团和陕西机床厂都地处陕西省宝鸡市。秦川机床是我国数控金切机床的排头兵企业,生产经营等各项指标一直名列机床行业前茅。而陕西机床厂由于种种原因生产经营一直困难。秦川机床主导产品之一的齿轮磨床系列产品占据了80%以上的国内市场,但作为齿轮加工生产线的末端设备,销售主要以单台为主。

随着用户,尤其是汽车行业用户提出整条生产线供货和要求生产线专业化、自动化、柔性化,使得秦川机床缺少外圆磨床产品这一缺憾凸显。于是秦川机床董事长龙兴元决定,并购陕西机床厂,取得外圆磨床制造业务,延伸了秦川机床的产业链,增强了秦川机床成线配套供货的能力。

秦川机床与陕西机床重组组建的陕西秦川格兰德机床有限公司2005年产销各类机床同比增长20%以上。

秦川机床与陕西机床厂的重组,盘活了原陕机的闲置生产能力,生产出了市场急需的产品,实现了双赢。这种区域的整合,为机床行业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北京机电院高技术股份公司控股了同在北京市的北京第二机床厂,这种区域的整合,有进一步加快的趋势。全国建设20个数控机床产业化基地、10个数控功能部件产业化基地是合适的,也是可行的。在这些基地的建设中,企业采取自愿的兼并重组、资源整合等方式是完全必要的。这样既提高了生产的集中度,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又充分利用了现有的资源,实现了优势互补。在把中国由机床生产大国变为机床生产强国的过程中,多种形式的兼并重组是措施之一。

(b)数控机床的总体需求

(一)从市场需求的构成看

从市场需求的构成看,近两年主要需求来自以下三个方面:

(1)以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为代表的机电、装备工业对机床工业提出了高质量、大范围和不断更新的要求,2006年我国汽车市场继续保持强劲增长,轿车成为拉动汽车销售的主要动力。2006年汽车销量达704.16万辆,比上年增加120多万辆,其中轿车销量超过380万辆,比上年净增100多万辆。新车型不断下线,新的合资企业也不断涌现,汽车等工业不断改组重组,设备不断更新、扩展。因此,汽车工业对机床行业提出了广泛而大量的需求。

(2)国防工业的需求逐步扩大和提高,国防工业,包括航空、航天、兵器等提出的需求占据了相当的比例,据对29家机床厂的粗略统计,军工方面的需求占总合同款的37%,大部件是专用、特殊和难以进口或进口额相当昂贵的产品,也有相当一部分是采购普通数控机床用于设备更新,中国的军工企业由于20多年来未进行较大范围、较大规模和较高水平的改造,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此次改造将“方兴未艾”,据9个相关企业的调查,在新购机床设备中,国产设备的数量占71.3%,价值量占47%;

(3)民营企业的需求增幅较大,层次和结构差别较显,在新一轮民营企业的发展中,大量采用国产设备,特别是国产数控.精密机床,但也有相当数量的民营企业仍大量采用普通机床,在浙江、广东和山东三省的民营企业效益调查中,其投资129亿元用于设备投入,其中机床工具及模具占117亿元,国产设备数量占69%,价值占52%。

我国未来数控机床市场巨大,预计2010年数控机床消费将超过60亿美元,

台数将超过10万台。

(二)机床工具产品市场需求的特点和重点

1、以轿车为代表需求特性

首先是由数控机床组成的柔性生产线及成套设备将成为重点之一。这些生产线的特点:一是高速。主轴转速一般为8000-12000r/min,进给速度高,一般为60-80m/min,换刀快,一般为1-2秒;二是可靠性高。MTBF一般为800-900小时;三是成套性好。这些柔性线不但要求配备好的夹具、刀具,还要配备好的工艺软件和控制软件;四是要求精度高,产品加工的一致性好。2007年对进入汽车等领域的机床产品要更加体现柔性加工,以保证汽车产品的多样化;工艺成套,以保证汽车产品的规模化

2、以重点大装备为代表的需求特性

以航空、航天、发电、船舶、冶金、重型机器为代表的高精尖、大型专用设备成为第二方面需求的重点。这些设备往往单价较高,要求特殊,难度较大。但从全国需求总量来看,具有很大的优势,占机床市场的1/3以上。特别是在数控龙门铣、数控落地镗、大型五面加工设备需求量较大,而我国的生产能力又不能适应这一突然增长的需求。

3、以模具兵器等产品加工为代表的需求特性以模具兵器等产品加工为代表的多坐标、高精度、复杂形面的加工设备是第三个需求重点。这些设备主要是四坐标联动以上的加工中心、车削中心、仿形铣、成型磨等,这些设备的特点是软件功能特殊,配套技术复杂,往往影响整机的水平。另外为提高各种模具为母体的冲压件的质量和规模效益,各种数控压力机比去年将略有增长。

4、以民营企业群为代表需求特性

据统计,2007年民营企业和家庭组合式工艺成套企业大约需要简易数控机床和其他数控设备大于3万台以上,这些设备的特点是低价位,功能要求专用,易操作,但这些企业设备更新速度较快,是一个持续发展,潜力巨大的市场。

(c)大型数控机床主要用户概况

“十一五”期间我国投资集中在航空、船舶、冶金和铁路等六大领域和一个特殊需求的行业。

一、航空航天产业

航空民用客机的转包生产和生产进一步扩大。除与美国波音飞机公司转包生产继续扩大外,与欧洲空中客车公司的转包生产将大幅度增加。空中客车宣布将大幅度增加在中国的采购额,到2010年增至1.2亿美元。合作生产的支线客机和自行开发的民用直升机将进入批生产。与国外合作生产的和自行开发的军用飞机、军用直升机将进入能力建设,2006~2007年将达到生产纲领航空工业目前重点急需的是高速五轴加工中心,以及高速五轴龙门移动式或横梁移动式加工中心,大扭矩中速五轴加工中心,需求数量之多近上百台。

航空工业飞机制造企业机翼、机身、尾翼的整体框架、梁、壁板等零件加工,需要很多各种规格的高速立式加工中心和五轴高速立式加工中心,工作台长度2000~4000mm、宽度800~2000mm、主轴转速6000~30000r/rain;龙门移动式或高架式高速加工中心、五轴龙门移动式或高架式高速加工中心,工作台宽度1000~2000ITIITI、长度2000~8000ram、主轴转速6000~30000r/rain以及五坐标专用蜂窝数控高速铣床、五坐标长衍缘条铣床;其工模具制造还需要精密卧式加工中心和数控坐标磨床。

发动机制造中有各种结构复杂的整体机匣、叶片、叶盘等等,零件材料大多为钛合金和高强度耐热合金,对机床的总体要求是功率大、刚性好。目前在技术改造中,原则上精加工都采用国外设备,粗加工和半精加工采用国内制造设备。所需设备有1000~2000ITIITI数控立式车床、大功率高刚性数控车床、立卧转换镗铣加工中心、工作台1000ITIITI左右精密卧式加工中心以及卧式或立式坐标镗铣中心、五轴卧式加工中心、6坐标镗铣中心、叶片高速加工中心、榫齿磨床、叶片安装板成型磨床、高精度齿轮加工机床、数控螺纹磨床等等。机载设备制造需要各种规格的数控机床,如精密数控车床和车削中心、立卧转换镗铣中心、四轴或五轴立式加工中心、高精度数控万能磨床、高精度电加工机床等等。


航天产业2005年发射神州六号飞船。“十一五”发射绕月飞行卫星和数十个之多的各种太空卫星。另外,“十一五”头两年,其军工产品的能力建设将达到生产纲领。未来肮天产业将采购一大批高性能数控机床。肮天工业需要的数控机床大多为精密、中小型的。如加工直径7~l0mm精密纵切自动车床、盘料数控自动车床、精密数控车床和车削中心、7轴控制双主轴车削中心、立卧转换4~5轴铣削中心、小规格五轴立式加工中心、高精度电加工机床、高精度数控万能磨床、数控坐标磨床、数控光学成形磨床等等。加工舱体等大型零件也需个别大型数控机床,如五轴双柱立式车铣中心,工作台尺寸>3000mm、大型外圆磨床,加工直径l000×6000mm、镗杆直径160mm左右落地镗铣床和龙门加工中心等。精密数控车床和车削中心进口较多的有美国哈挺公司瑞士碧玛泰公司;小型五轴立式加工中心进口较多为瑞士威力铭马科黛尔公司、瑞士米克朗、德国哈默公司;纵切自动机进口较多的是瑞士TORNOS公司;进口的还有瑞士阿奇夏米尔公司生产的电加工机床、瑞士STUDER公司和瑞士KELLEBERGER公司生产的高精度万能磨床、瑞士HUASER公司和美国MOORE公司生产的数控坐标磨床等。

二、造船产业

“十一五”期间造船工业将加速发展,我国正朝着一流造船强国目标奋斗。我国船舶出口量占造船量70%,2004年达到800万t,占世界市场l5%,2005年将达到1,000万t,占世界市场l8%。目前,除上海的外高桥正在兴建现代化程度最高、规模最大、技术设施最先进的大型船舶总装厂外,南北两大船舶工业集团也在计划新建和扩建特大型造船企业。建成之后,中国的造船能力将增加一倍。船舶工业急需设备是柴油机机体制造的重型和超重型龙门铣镗床和重型数控落地镗铣床。船舶工业船用柴油机制造、螺旋推进器制造、船用机械和仪表制造需要各种各样的数控机床。船用柴油机机体等零件制造需要重型和超重型龙门铣镗床,工作台尺寸为7000mm×27000mm4000mm~4500×10000~14000mm左右、镗杆直径160~250mm各种规格的数控落地镗铣床,X轴行程从6000mm到l5000mm、大型数控卧式镗铣中心,工作台尺寸为l000mm×l250mm~l400mm×l600mm、工作台尺寸>1000mm×1000mm的六轴五联动数控镗铣床、2500mm10000mm数控立式车床、大型数控成型砂轮磨齿机、曲轴镗铣床、大型曲轴车铣中心、大型曲轴磨床等等。螺旋推进器制造需要大型五轴车铣中心,加工直径10000mm左右、六轴五联动数控落地镗铣床、六轴五联动数控镗铣中心、l0000mm大型数控立式车床等等。船用机械和仪表需要各种数控机床如五轴立卧转换加工中心、五轴车铣中心、工作台500mm×500mm1000mm×1000mm卧式加工中心、镗杆直径200mm数控落地镗铣床、加工直径6300mm数控立式车床、各种规格的数控车床和车削中心等等。

三、汽车产业

汽车产业对装备技术的基本要求,可以归纳为:高效柔性、精密可靠、环保成套。对机床的需求量约占机床总消费的40%左右,可以说,汽车产业的兴衰对机床工具行业发展影响巨大。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我国逐步将成为全球汽车零部件制造和采购中心,零部件制造产业为在国内外市场激烈竞争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必需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经过整合调整,“十一五”开始,汽车产业将进入较快发展,预计“十一五”末,汽车产量将达到800~1000万辆,其中轿车产量近50%。特别是新一代节能、环保发动机的投产,将增添一大批高效数控机床。

汽车行业发动机的缸体、缸盖、曲轴、凸轮轴和连杆五大件生产以及变速箱生产,需要大量的高效、高性能、专用数控机床。目前汽车行业采用的发动机加工设备基本上依赖于进口。如:缸体缸盖加工用的高速卧式加工中心组成的柔性生产线和变速箱体加工卧式加工中心组成的柔性生产线,对高速卧式加工中心基本要求:主轴转速≥12000r/min、快速行程≥40m/min、换刀时间(T—T)在1.5s左右,而且要求加工中心布局适合于联线。合资企业缸体缸盖加工大多采用进口的高速卧式加工中心组成的柔性生产线,已进口和即将进口的有德国GROB公司、HECKER公司、HECKERT公司;日本牧野铣床公司、马扎克公司、丰田公司等等。大连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沈阳机床(集团)有限公司的高速卧式加工中心生产线在国际招标中中标,进入国产汽车企业缸体缸盖生产现场。曲轴加工设备中曲轴车车拉机床、数控曲轴内铣或外铣床、数控曲轴磨床、曲轴抛光机基本上都采用进口设备,如德国BOEHRINGER公司曲轴车车拉机床、曲轴外铣床;美国LANDIS公司、德国NAXOS公司、意大利SAIMP公司数控曲轴磨床等。凸轮轴加工设备中凸轮轴数控车床也都采用德国BOEHRINGER公司、日本OKUMA公司的数控车床等;凸轮轴磨床采用美国LANDIS公司、德国JUNKER公司和SCHAUDT等。

连杆加工大多为专用设备,双端面磨床则较多采用美国GARGNER公司的产品。近几年上海机床厂有限公司、北京二机床厂有限公司等单位引进吸收国外技术,开发了数控曲轴磨床、数控凸轮轴磨床、数控双端面磨床等产品可以参与招标竞争,争夺国内市场。汽车零配件生产需要大量的数控车床、立式加工中心、卧式加工中心,数控高效磨床和数控齿轮加工机床,我国生产的数控机床基本上可以满足汽车零配件加工的需要,仅少数品种还需要进口,如齿轮淬硬后加工的倒置式立式车床和立式车磨复合加工机床、数控组合磨床、球道保持器专用铣床以及个别齿轮加工机床,如拉齿机、铣齿机等等。

三、国防工业

目前,国防军工产业正在加速生产能力建设,对数控机床需求很大。兵器企业产品涉及面广,品种、规格多,对设备的需求范围较广,需求以各种优质的数控机床为主,国产数控机床是首选设备。大件加工需要重型龙门铣镗床,工作台尺寸约在4000mmX12000mm左右、镗杆直径q5160mm对置式落地镗铣床、镗杆可移动式工作台尺寸1200mmX1400mm镗铣中心等等。中小件加工需要各种数控机床,有立式加工中心、五轴立式加工中心、卧式加工中心、车削中心和其他各类数控机床等。

四、一般机械产业

机械工业今后几年将保持15%左右较快的增长速度。

以下重点分析一些主要产业:

冶金设备产业。我国冶金工业,特别是大型冶金企业将加速发展,重点要解决连铸连轧成套设备的生产与供应。制造连铸连轧成套设备需要大型龙门铣床、大型数控卧车和立车等设备。

发电设备产业。电力供需矛盾尚较突出,2005年电力的缺口依然明显,供应仍然偏紧。电力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目前,中国人均用电量为1000kW·h,还达不到世界的平均水平。1999年世界人均用电量是2540kW·h,是我国的1倍。“十一五”头几年电力工业必将加快发展。到目前为止,经国家审批的电力在建项目已达到14000万kW,超过了“十五”计划原规定的10000万kW指标。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东方电气集团公司等等电站设备公司的订货合同都已安排到2007年。为完成任务,各公司目前只能采取国内外转包生产的方式,提高自己的产能,今后必将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增添大重型设备和专用铣床,如重型数控龙门铣床、大型数控落地镗铣床、大型数控立式车床、叶根槽专用铣床以及叶片数控加工设备等。

工程机械。工程机械受宏观调控的影响较大,但是总体来说,“十一五”期间我国铁路、交通公路建设、城镇建设的速度不会减速。因而,工程机械的需求量必然回升,步入较快发展期。工程机械需要的数控机床范围很广,以中大型机床为主,如工作台宽度20000mm以上的五面加工数控龙门铣床、数控车床等等。

模具产业。近几年模具工业发展迅速,市场广阔,产销两旺。2004年模具产值约530多亿元,同比增长17.8%,目前全世界模具产值约有600~650亿美元。我国大部分模具制造企业自产自用,作为商品的约占1/3。我国模具生产已接近国际水平,但总体来看,远不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等高档模具有很大一部分依赖进口。2004年进口18.72亿美元,同比增长32.4%,这里还不包括随设备和生产线带进的模具。模具市场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南,大约占全国销售额的3/4,特别是最近,苏州地区正在规划筹建亚洲最大的模具制造基地。目前,轿车覆盖件模具大部分都是进口,一汽、东风、天汽只能生产部分覆盖件模具。家电产品需要模具量很大,大部分由国内生产。建筑、建材的塑料门窗、塑料排水管、塑料装饰制品的模具发展前景很好。电子信息产品中的引线框架、电路塑封、插接件、机壳和许多元器件制造都需要精密塑料模具和精密级进模具。航空航天工业也需要高精度模具,如红外接收器的非球面反射镜,形状误差小于0.1~0.3um。2005年,模具市场达600亿元规模,其中冲压模具占40%以上,塑料模具占40%。预计今后几年,模具产值会以每年50亿元左右幅度增加。按模具工业协会历年统计资料显示,模具行业固定资产的投入与模具产值增长的比例为1:1,由此可以推测,未来几年我国模具行业平均每年会有5O1"L元左右固定资产投入。固定资产投入中,模具加工设备的投入占到80%,也就是说,模具行业每年约有40亿元的模具加工设备的需要。汽车覆盖件模具加工需要大量高速龙门铣床和三坐标测量机等关键设备,还需要先进的CAD/CAE/CAM等软件和相关设备。大中型塑料模具加工需要高速加工机床、数控镗铣床、加工中心、电加工机床、深孔钻床、磨床、试模机、测量设备和扫描机等关键设备以及CAD/CAE/CAM软件。中小型精密模具加工需要高精度加工中心、坐标磨床、光学曲线磨床、精密成形磨床、精密平面磨床和精密测量设备、精密电加工机床等。

五.信息产业

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为机床工具行业提供新的发展空间。电子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举足轻重,对全国工业增长的直接贡献率达到14%以上,拉动全国工业增长2个多百分点,其出口占全国外贸出口近30%,对全国出口贡献率达到1/3以上。最近,国家将对IT产业及其装备提供3001"L元的资金。据了解,IT产业的装备99.5%依赖进口,2004年我国进口IT产业的装备100亿元,希望机床工具行业有条件的企业能进入IT产业装备,提供IT产业加工设备。日本、韩国、台湾省机床行业在这个领域中已开始有所作为,有的已能成批生产用于IT产业的加工设备,成为机床行业新的增长点。电子信息产业中引线框架、插接件、机壳等小型零件以及模具对小型精密模具加工设备,如精密车床和亚微米加工设备、纵切自动机、盘型棒料自动车床、排刀式数控车床、小型五轴立式加工中心、高速加工中心、高速铣削中心、精密细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精密电火花成型机、高速精密冲床和其他专用设备的需求将会加大。除上述产业以外,铁路建设每年都有1,000多亿元资金投入,特别是铁路的第六次大面积准高速提速,内燃机车、客车车厢将全部更新,它的发展必将需要可观的各种各样的数控机床。

总之,机床行业的主要用户的快速发展将成为拉动机床工具行业,特别是数控机床发展的强大动力。

第八节、数控机床进出口

(一)概况

2006年,我国数控机床的进口量达到41,315台,进口额为53.01亿美元,出口量为62,798台,出口额为2.89亿美元。多年来,我国机床大量依靠进口,像汽车、航空航天、船舶、兵器、核工业等行业急需的精密加工数控机床、多轴联动数控机床等多数不能自己生产,这不但拖了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后腿,而且也成为我国经济安全运行的隐患。

(二)国内外技术存在的差距

目前,国内数控机床企业在产品设计水平、质量、精度、性能等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落后了5-10年;在高、精、尖技术方面的差距则达到了10-15年。同时,我国在应用技术及技术集成方面的能力也还比较低,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的研究制定相对滞后,国产的数控机床还没有形成品牌效应。我国进口的数控系统基本为德国西门子(SIMENS)和日本法那克(FANUC)两家公司所垄断,这两家公司在世界市场的占有率超过80%。在国内尚无自主知识产权高端数控系统替代的前提下,西门子和发那科拥有绝对的垄断优势。

国产数控车床中70%是由单板机控制的单轴经济型数控车床,电加工机床中80%以上是经济型的,这两类数控机床占了我国数控机床产量的一半以上。另外,虽然国内的数控机床在精度上与国外数控机床接近,但在产品的可靠性和生产规模方面仍落后于国外先进水平。国外数控系统平均无故障时间在10000小时以上,国内自主开发的数控系统仅3000~5000小时;整机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国外产品达800小时以上,国内最好的产品只有300小时。虽然国内目前可以生产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数控大重型机床等高档机床、加工中心,但数量不足千台,且制造成本较高。而德国、日本等机床制造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加工中心的年产量均在万台以上,是我国的20-30倍。

(三)进口替代空间巨大

到“十一五”末期,国产数控机床占国内需求市场的比重从现在的30%上升至50%以上,国产数控机床采用自己的功能部件达到60%以上,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控系统占数控机床总产量的75%以上。预计未来五年,机床行业有望保持15%的稳定增长率,其中,由于国产机床的数控化比率和国内市场份额的提高,数控机床的增长率将在30%左右;中档数控机床的进口替效应将逐年显现;我国的中高档数控机床在技术上与国外同类产品接近,价格优势明显,机床出口的比重也将逐年提升。

第九节、相关产业分析

一、数控系统

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国内市场对数控机床和数控系统的要求迅速增长,成为工业发达国家竞相争夺的目标。面对强手如林的国际竞争对手,国内数控机床和数控系统无论是性能、质量,还是价格都难以与发达国家产品相抗衡,面临着进口冲击的强大压力。

在“十一五”期间行业发展要坚持四个基本原则,即:市场竞争和政策引导相结合原则、引进技术和自主创新相结合原则、系统产业化和深化改革相结合原则、重点突破和全面提升相结合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形成行业合理分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具体细则包括以下3个方面:

调整数控系统的产品结构,提升经济型数控系统,巩固已有市场。当前经济型数控系统技术上已基本成熟,加上成本的优势,已经占市场主流地位,可按市场规律继续发展,形成市场上的绝对优势;推进普及型数控系统产业化,扩大市场占有率。发展普及型数控系统,当前首要的任务是培育市场、引导消费,确保数控系统可靠性指标过硬。为此要开展大量的生产验证,学习广州数控成功的经验,在生产验证中不断进行质量改进,不断提高可靠性增长,逐步形成自己的品牌;跟踪国外先进技术,加速研发自主创新高档数控系统。目前高档数控系统的发展,建议采用技术跟踪、引进消化吸收,实现自主开发的发展思路,在消化国外高档系统的基础上,结合“十五”攻关成果,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档数控系统。

形成主机厂、系统厂、用户厂战略联盟。数控系统生产厂要与主机厂结合,不断开发应用软件,全面地提高系统应用与水平,与重点机床生产企业密切配合,争取主机厂和用户厂的信任和支持,使普及型数控系统的生产形成批量、形成效益。使系统开发、生产制造、系统配套、生产管理、用户服务全面进入产业化良性循环。

国产系统市场上的突破主要依靠主机厂。如何加强主机厂、系统厂、用户厂三者间的有机结合,如何在开发、生产、验证、使用各个环节加强信息沟通,各司其职、团结协作,主机厂是中心环节。三者有机的战略联盟形成长效机制,国产数控系统的应用才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市场拉动力、企业内动力、政策推动力,三力合一是促进国产系统发展的重要条件。由于市场需求旺盛,当前国产数控机床产量快速增长,整机在系统配置上,经济型几乎是国产系统包打天下,国外产品很难进入,普及型、高级型系统国外品牌占有绝对优势,国产系统很难扩大市场份额。只有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通过企业的积极努力,才能真正形成自己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数控系统产业。

二、数控加工软件

数控加工仿真软件是一个应用虚拟现实技术于数控加工操作技能培训的仿真软件。该软件具备对机床操作全过程和加工运行全环境仿真的功能,同时还具备适用于数控加工这类强调操作过程的考试功能,使原来需要在数控设备上才能完成的教育功能,可以在这个虚拟制造环境中实现。

三、功能部件生产

当前的市场竞争已进入品牌竞争时代,创国产知名品牌,提高企业知名度是

功能部件生产企业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南京工艺装备制造有限公司为打造

“艺工”品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全面提升产品性能、质量,以“人才强企,科技兴企,品质保企”为企业发展方针。汉汇机床有限公司为进一步提高“汉江”品牌的知名度,加大研发投入,以走“专、精、强”道路,开展精心创品牌活动。总之,加快功能部件产业发展步伐,用高性能高品质功能部件满足国产数控

机床配套需求,已成为各功能部件生产企业共同的奋斗目标。

四、基础材料制备

1.金属材料

包括钢铁材料、有色金属材料两类。钢铁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它兼有生铁和熟铁的特点,强度高、韧性和塑性都比较好。有色金属中应用最广的是铝,铝作为一种新材料是20世纪仅次于钢的重要金属材料,具有较轻、不易被腐蚀等特点,在很多方面取代了铜和钢。金属钛和稀土金属的应用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2.非金属材料

包括陶瓷、水泥、玻璃、耐火材料等,它们虽然是传统材料,但近年又出现了不少新型的、特殊的非金属材料。

3.有机高分子材料

人工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是材料科学技术的一个重大突破。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为三大高分子材料。


第二章、数控机床市场应用情况和需求

第一节、汽车行业对数控机床市场的影响

一、2005-2006年国内汽车市场概述

2005年,我国汽车市场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年生产汽车570.7万辆,销售国产汽车575.82万辆,分别比上年增长12.55%和13.54%。加上全年进口汽车16万辆左右的销量,我国汽车市场以近592万辆的总规模超过日本本土的580万辆,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2006年,我国的汽车产量刚刚接近700万辆,而汽车产能在2005年时已经超过800万辆。

2005年汽车行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1,895.64亿元,同比增长10.65%,增长额为1,144.78亿元,增幅比2004年低6.23%。

2006年1-12月我国汽车制造业的产品销售收入达到14,107.8亿元,同比增长30.74%。

二、数控机床在汽车中的应用和需求

汽车产业对装备技术的基本要求,可以归纳为:高效柔性、精密可靠、环保成套。对机床的需求量约占机床总消费的40%左右,可以说,汽车产业的兴衰对机床工具行业发展影响巨大。

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2005年汽车工业进入调整和整合期,汽车产量增长不会太大,达到570.7万辆。但是,汽车零部件产业将会进一步加速发展,市场规模约为5,000亿元。我国逐步将成为全球汽车零部件制造和采购中心,零部件制造产业为在国内外市场激烈竞争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必需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经过整合调整,“十一五”开始,汽车产业将进入较快发展,预计“十一五”末,汽车产量将达到8000~1000万辆,其中轿车产量近50%。特别是新一代节能、环保发动机的投产,将增添一大批高效数控机床。

汽车行业发动机的缸体、缸盖、曲轴、凸轮轴和连杆五大件生产以及变速箱生产,需要大量的高效、高性能、专用数控机床。目前汽车行业采用的发动机加工设备基本上依赖于进口。如:缸体缸盖加工用的高速卧式加工中心组成的柔性生产线和变速箱体加工卧式加工中心组成的柔性生产线,对高速卧式加工中心基本要求;主轴转速≥12000r/min、快速行程≥40m/min、换刀时间(T-T)在1.5秒左右,而且要求加工中心布局适合于联线。合资企业缸体缸盖加工大多采用进口的高速卧式加工中心组成的柔性生产线,已进口和即将进口的有德国GROB公司、HECKERT公司、HELLER公司;日本牧野铣床公司、马扎克公司、丰田公司等等。大连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沈阳机床(集团)有限公司的高速卧式加工中心生产线在国际招标中中标,进入国产汽车企业缸体缸盖生产现场。

曲轴加工设备中曲轴车车拉机床、数控曲轴内铣或外铣床、数控曲轴磨床、曲轴抛光机基本上都采用进口设备,如德国BOEHRINGER公司曲轴车车拉机床、曲轴外铣床;美国LANDIS公司、德国NAXOS公司、意大利SAIMP公司数控曲轴磨床等。凸轮轴加工设备中凸轮轴数控车床也都采用德国BOEHRINGER公司、日本OKUMA公司的数控车床等;凸轮轴磨床采用美国LANDIS公司、德国JUNKER公司和SCHAUDT等。连杆加工大多为专用设备,双端面磨床则较多采用美国GARGNER公司的产品。近几年上海机床厂有限公司、北京二机床厂有限公司等单位引进吸收国外技术,开发了数控曲轴磨床、数控凸轮轴磨床、数控双端面磨床等产品可以参与招标竞争,争夺国内市场。

汽车零配件生产需要大量的数控车床、立式加工中心、卧式加工中心,数控高效磨床和数控齿轮加工机床,我国生产的数控机床基本上可以满足汽车零配件加工的需要,仅少数品种还需要进口,如齿轮淬硬后加工的倒置式立式车床和立式车磨复合加工机床、数控组合磨床、球道保持器专用铣床以及个别齿轮加工机床,如拉齿机、铣齿机等等。

三、汽车产业环境对数控机床市场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迅速,产销量持续增长,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对汽车零部件的需求,而汽车零部件所需的各种数控机床也越来越不能满足汽车市场的需求,因此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必然带动数控机床产业的发展,而数控机床的供应情况也对汽车产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第二节、造船行业对数控机床市场的影响

(一)2005-2006年国内船舶行业市场概述

一、2005年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造船产量大幅增长,新船订单首超日本

全国造船完工量1,21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2%;新承接船舶订单1,69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7%;手持船舶订单3,96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8%。

按英国克拉克松研究公司对世界造船总量的统计数据,以载重吨计,我国造船完工量、承接新船订单和手持船舶订单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7%、23%、18%。我国承接新船订单首次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

中日韩造船三大指标世界市场份额

船舶出口增长显著,出口创汇再创新高

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478亿元,同比增长47%。全年完工出口船舶75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4%,占造船完工总量的62%。

船舶产品(含浮动结构体)出口金额达到46.6亿美元,同比增长48%。船舶产品出口到112个国家和地区,新加坡、德国、香港位列前三,分别占出口总金额的12.9%、12.8%、11.7%。

工业总产值超千亿,造修配实现全面增长

全国规模以上806家船舶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千亿,达到1,256亿元,同比增长38%;完成工业增加值272亿元,同比增长37%。从行业分类看,船舶制造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89亿元,同比增长38%;船舶配套设备制造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91亿元,同比增长43%;船舶修理及拆船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71亿元,同比增长34%。

经济效益明显提高,造船利润贡献突出

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198亿元,同比增长42%;实现利润总额47.5亿元,同比增加24.8亿元。

从行业分类看,船舶制造企业实现利润23.4亿元,同比增加14.8亿元,占利润总额的51%,对全行业利润增长的贡献率为59%;船舶配套设备制造企业实现利润9.1亿元,同比增加4.4亿元;船舶修理及拆船企业实现利润14.3亿元,同比增加5.6亿元。

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骨干企业地位凸显

据统计,国内前5家造船企业产业集中度达到59%,是自2000年的30%提高到2004年的52%后进一步提高。上海、辽宁、江苏地区造船完工量仍保持全国前三位,合计占全国总量的75%。

中船工业集团和中船重工集团主力军地位稳固,两大集团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船舶订单、手持船舶订单分别占全国总量的66%、71%、68%。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造船完工量双双突破200万载重吨,分别以233万载重吨和217万载重吨占到全国总量的19%和18%。

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船舶制造进步最为明显

船舶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均实现较大幅度增长,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22点,同比增长21点,与全国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的差距由上年64点缩小到52点。

船舶制造业、船舶配套业和船舶修理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分别为125点、124点和140点,分别同比增长25%、18%和8%。船舶制造业进步最为显著,综合指数首次超过船舶配套业,其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05,839元/人.年,是船舶配套业和船舶修理业的1.6和1.7倍。

品牌船型进入主流市场,海洋工程成为新亮点

通过加大科技创新和市场开拓,我国承接新船订单中,散货船、油船和集装箱船三大主流船型的市场份额均为世界第二,分别为42%、25%和19%。一批品牌船型成功进入国际造船主流市场。自主开发的17万吨级绿色环保好望角型散货船新接订单18艘,占该船型世界市场份额的45%;30万吨级超大型油船(VLCC)新接订单7艘,占该船型世界市场份额的20%。

海洋工程市场取得突破,成为新的亮点。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击败强劲对手,中标了美国康菲石油公司的30万吨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轮(FPSO)项目;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获得5座大型自升式钻井平台的总包建造合同。

造船生产不断提速,大批船舶提前交付

骨干造船企业积极推进建立现代造船模式,生产节奏明显加快,生产效率不断提高,主要产品造船周期和效率指标已经接近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批船舶提前交付。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建造5688TEU集装箱船总建造周期171天,4250TEU集装箱船总建造周期157天;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的4250TEU集装箱船自首制船交付起,平均22天交工一艘;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造船生产效率达到17.89工时/修正总吨,据统计,船舶两大集团公司提前交付的船舶占完工总量的90%以上。

知名船东订单增加,国内船舶比例提高

据统计,中船工业集团和中船重工集团新接船舶订单中,国际知名船东的订单约占总量的80%。丹麦A.P.莫勒集团和日本邮船公司分别首次在中国订造了30万吨超大型油船和17.7万吨好望角型散货船。

国内船舶完工量和新船订单大幅度增加。据统计,国内造船完工量46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6%,占完工总量的38%,达到“十五”期间年度最高水平;承接新船订单45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85%,占新船总量的27%。除中远、中海、长航等大型航运企业集团积极在国内订造新船外,其他地方所属航运企业也增加了国内订造量。

重点配套能力有所提高,研制生产取得突破

2005年船用低速柴油机的产量达到127台/142万千瓦,同比分别增长21%和34%;中速柴油机的产量达到471台,同比增长70%。

船用大型低速柴油机曲轴实现了完全自主生产,已获得65根订单;自主设计制造的超大型锚绞机实现了为30万吨VLCC和8530TEU集装箱船的配套。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人民币升值对船舶工业影响严重

2005年7月汇率制度改革,人民币升值2%,对造船业带来较大冲击。由于船舶产品具有生产周期长,以美元计价为主的远期合同,并采取分期付款结算方式等特点,又因受外汇管理制度等方面限制,所以,船舶工业对汇率变动非常敏感,所受影响较其他行业更为严重,直接体现为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的减少。又由于手持船舶订单大部分陆续在未来2-3年内交付,人民币升值造成的负面影响,将在2006年和2007年集中显现。

经济运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2005年,船舶工业经济运行质量虽有明显改善,但与全国工业总体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船舶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比全国工业低52点;全员劳动生产率与全国工业相差约2万元/人.年。

此外,船用配套业发展严重滞后,不能适应国内造船快速增长需要的局面没有得到明显改善。

二、2006年三季度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造船三大指标市场份额稳步上升

全国新承接船舶订单2,92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54%;截至9月底,手持船舶订单6,12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65%;造船完工量833万载重吨,同比下降7%。按我国和英国克拉克松研究公司的统计数据,我国造船完工量、承接新船订单和手持船舶订单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5.7%、30.0%和22.1%。其中,承接新船订单位居世界第二。

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

全国规模以上890家船舶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23亿元,同比增长

36%;完成工业增加值289亿元,同比增长41%。其中,船舶制造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82亿元,同比增长41%;船舶配套设备制造企业48亿元,同比增长36%;船舶修理及拆船企业58亿元,同比增长45%。

主营业务收入同步攀升


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51亿元,同比增长38%。其中,船舶制造企业636亿元,同比增长40%;船舶配套企业162亿元,同比增长37%;船舶修理及拆船企业149亿元,同比增长32%。

利润总额成倍增长

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53.1亿元,同比增加31.1亿元,是2005年同期利润总额的2.4倍(第三季度实现利润总额22亿元,是去年同期利润总额的2.8倍)。其中,船舶制造企业实现利润28.2亿元,同比增加21亿元,是去年同期的3.9倍;船舶配套企业8.9亿元,同比增加2.8亿元;船舶修理及拆船企业15.8亿元,同比增加7.1亿元。

船舶出口增长强劲

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554亿元,同比增长63%。出口船舶完工量69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7%,占造船完工总量的82.9%。据海关统计,船舶产品(含浮动结构体)出口金额54亿美元,同比增长71.7%,超过去年全年出口金额。船舶产品出口到123个国家和地区。

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船舶产品结构调整明显

1~9月,造船三大指标的产品结构出现了油轮比例增加,散货船比例下降的明显变化。据统计,完工船舶中,油船占总量35%,比2005年同期提高了3个百分点;散货船占总量42%,比2005年同期下降了10个百分点。新承接船舶中,油船占总量52%,比2005年同期提高了26个百分点;散货船占总量27%,比2005年同期下降了19个百分点。手持船舶订单中,油轮占总量48%,比2005年同期提高10个百分点;散货船占总量30%,比2005年同期下降了8个百分点。

主要配套产品产销两旺

1~9月,船舶配套设备制造完成工业总产值176亿元,同比增长36.6%;承接船舶配套合同120亿元,同比增长18.5%。完工船用低速柴油机99台/123.5万千瓦,同比增长3%和21%,甲板机械的完工量与2005年同期相比也有较大增长。

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


1~9月,船舶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50,同比提高35点,前三季度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分别为137、147和150,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其中,全员劳动生产率119,674元/人年,同比提高27,071元/人年,拉动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提高16点。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全国工业平均水平。

船舶工业企业加强管理,节能降耗,降本增效,使企业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等指标的增幅均低于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据统计,1~9月,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7.9%。而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34.4%;营业费用同比增长13.5%;管理费用同比增长22.56%;分别比主营业务收入增长低3.5、24.4和15.34个百分点。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国家对壮大船舶工业实力作出了战略部署。按照这一战略部署,中国造船人也已绘就了"十一五"的发展蓝图。预计到2010年,我国造船能力达到2,100万载重吨,造船产量占世界市场份额的25%以上,初步形成中、日、韩三足鼎立的世界造船竞争格局。

未来几年,世界经济总体趋势仍然乐观,中国经济继续保持较高增速,带动全球海运量继续增长,国内、国际船舶市场需求持续旺盛。据预测,"十一五"期间,中国新船需求量为3,100万载重吨,年均需求量约为620万载重吨。紧紧抓住本世纪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把中国建成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强国,是中国造船界的共同目标。以中国船舶工业"国家队"两大船舶集团为例: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CSSC)提出,到2010年,年造船产量要确保900万载重吨,力争1,000万载重吨,进入世界造船集团"三强"行列;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CSIC)提出,到2010年,年造船能力要达到1,000万载重吨。

(二)数控机床在造船中的应用和需求

“十一五”期间造船工业将加速发展,我国正朝着一流造船强国目标奋斗。我国船舶出口量占造船量70%,2004年达到800万吨,占世界市场15%,2005年达到1,000万吨,占世界市场18%。目前,除上海的外高桥正在兴建现代化程度最高、规模最大、技术设施最先进的大型船舶总装厂外,南北两大船舶工业集团也在计划新建和扩建特大型造船企业。建成之后,中国的造船能力将增加一倍。船舶工业急需设备是柴油机体制造的重型和超重型龙门铣镗床和重型数控落地镗铣床。


船舶工业船用柴油机制造、螺旋推进器制造、船用机械和仪表制造需要各种各样的数控机床。船用柴油机机体等零件制造需要重型和超重型龙门铣镗床,工作台尺寸为7000×27000mm和4000~4500×10000~14000mm左右、镗杆直径Φ160~250mm各种规格的数控落地镗铣床X轴行程从6000mm15000mm、大型数控卧式镗铣中心,工作台尺寸为1000×1250mm~1400×1600mm、工作台尺寸>1000×1000mm的六轴五联动数控镗铣床、Φ2500~Φ10000mm数控立式车床、大型数控成型砂轮磨齿机、曲轴镗铣床、大型曲轴车铣中心、大型曲轴磨床等等。螺旋推进器制造需要大型五轴车铣中心,加工直径Φ10000左右、六轴五联动数控落地镗铣床、六轴五联动数控镗铣中心、Φ10000mm大型数控立式车床等等。船用机械和仪表需要各种数控机床如五轴立卧转换加工中心、五轴车铣中心、工作台500×500~1000×1000mm卧式加工中心、镗杆直径Φ200mm数控落地镗铣床、加工直径Φ6300mm数控立式车床、各种规格的数控车床和车削中心等等。

(三)船舶产业环境对数控机床市场的影响

船舶产业总体运行较好,工业总产值、利润总额增长较快,再加上上海的外高桥正在兴建现代化程度最高、规模最大、技术设施最先进的大型船舶总装厂外,南北两大船舶工业集团也在计划新建和扩建特大型造船企业,到时我国造船能力将增加一倍。由此可看出,船舶工业急需的柴油机体制造的重型和超重型龙门铣镗床和重型数控落地镗铣床的需求量将逐年增大,可以说船舶工业的快速发展刺激了数控机床的发展,数控机床的发展也促进了船舶工业的稳步发展。

第三节、一般机械行业对数控机床市场的影响

一、2005-2006年国内一般机械市场概述

(一)生产增速加快,产销衔接良好。2006年前11个月,机械工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万亿元,同比增长29.4%,增幅提高8.2个百分点;完成工业增加值1.26万亿元,增长21.3%,提高7个百分点;累计产销率97.29%。

主要产品产量保持增长。在统计的95种主要产品中,四分之三的产品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汽车666万辆,同比增长26.1%,其中轿车356万辆,增长40.3%;发电设备10,923万千瓦,增长30.8%;金属切削机床51万台,增长13.9%,数控机床7.7万台,增长30.8%;炼油、石化专用设备34万吨,增长59.9%。


(二)经济效益大幅提高。2006年前10个月,主营业务收入4.27万亿元,同比增长30.2%,增幅提高9.2个百分点;利润总额2300亿元,增长41.7%,较上年同期提高39.6个百分点(上年同期增长率为2.1%)。10月末,产成品库存3,417亿元,增长17.1%;应收帐款8390亿元,增长22.1%。

(三)出口增速高于进口,贸易逆差逐步缩小。2006年前10个月,机械工业实现进出口总额2,317亿美元,同比增长28.4%。其中,出口1,158亿美元,增长36.8%;进口1,159亿美元,增长21%;累计贸易逆差仅为1.3亿美元,比2005年同期减少110亿美元,进出口基本平衡。

二、数控机床在一般机械中的应用和需求

机械工业今后几年将保持15%左右较快的增长速度。以下重点分析一些主要产业:冶金设备产业。我国冶金工业,特别是大型冶金企业将加速发展,重点要解决连铸连轧成套设备的生产与供应。制造连铸连轧成套设备需要大型龙门铣床、大型数控卧车和立车等设备。

发电设备产业。电力供需矛盾尚较突出,2005年电力的缺口依然明显,供应仍然偏紧。电力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目前,中国人均用电量为1,000多千瓦时,还达不到世界的平均水平。1999年世界人均用电量是2,540千瓦时,是我国的1倍。“十一五”头几年电力工业必将加快发展。到目前为止,经国家审批的电力在建项目已达到14,000万千瓦,超过了“十五”计划原规定的10,000万千瓦指标。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东方电气集团公司等等电站设备公司的订货合同都已安排到2007年。为完成任务,各公司目前只能采取国内外转包生产的方式,提高自己的产能,今后必将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增添大重型设备和专用铣床,如重型数控龙门铣床、大型数控落地镗铣床、大型数控立式车床、叶根槽专用铣床以及叶片数控加工设备等。

工程机械。工程机械受宏观调控的影响较大,但是总体来说,“十一五”期间我国铁路、交通公路建设、城镇建设的速度不会减速。因而,工程机械的需求量必然回升,步入较快发展期。工程机械需要的数控机床范围很广,以中大型机床为主,如工作台宽度2000mm以上的五面加工数控龙门铣床、数控车床等等。模具产业。近几年模具工业发展迅速,市场广阔,产销两旺。2004年模具产值约530多亿元,同比增长17.8%,目前全世界模具产值约有600~650亿美元。我国大部分模具制造企业自产自用,作为商品的约占1/3。我国模具生产已接近国际水平,但总体来看,远不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等高档模具有很大一部分依赖进口。2004年进口18.72亿美元,同比增长32.4%,这里还不包括随设备和生产线带进的模具。模具市场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南,大约占全国销售额的3/4,特别是最近,苏州地区正在规划筹建亚洲最大的模具制造基地。

目前,轿车覆盖件模具大部分都是进口,一汽、东风、天汽只能生产部分覆盖件模具。家电产品需要模具量很大,大部分由国内生产。建筑、建材的塑料门窗、塑料排水管、塑料装饰制品的模具发展前景很好。

电子信息产品中的引线框架、电路塑封、插接件、机壳和许多元器件制造都需要精密塑料模具和精密级进模具。航空航天工业也需要高精度模具,如红外接收器的非球面反射镜,形状误差小于0.1~0.3μm。

2005年,模具市场达600亿元规模,其中冲压模具占40%以上,塑料模具占40%。预计今后几年,模具产值会以每年50亿元左右幅度增加。按模具工业协会历年统计资料显示,模具行业固定资产的投入与模具产值增长的比例为1:1,由此可以推测,未来几年我国模具行业平均每年会有50亿元左右固定资产投入。固定资产投入中,模具加工设备的投入占到80%,也就是说,模具行业每年约有40亿元的模具加工设备的需要。

汽车覆盖件模具加工需要大量高速龙门铣床和三坐标测量机等关键设备,还需要先进的CAD/CAE/CAM等软件和相关设备。大中型塑料模具加工需要高速加工机床、数控镗铣床、加工中心、电加工机床、深孔钻床、磨床、试模机、测量设备和扫描机等关键设备以及CAD/CAE/CAM软件。中小型精密模具加工需要高精度加工中心、坐标磨床、光学曲线磨床、精密成形磨床、精密平面磨床和精密测量设备、精密电加工机床等。

三、一般机械产业环境对数控机床市场的影响

一般机械产业的下属子行业“十一五”期间都将扩大规模,它们所需的数控机床也会相应地扩大规模,才能使一般机械产业持续发展,数控机床如在供应方面不足的话,一般机械产业的发展也会受到影响。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第四节、航空航天行业对数控机床市场的影响

一、2005-2006年国内航空航天市场概述

航空航天设备包括飞机制造、航空航天制造、飞机修理等,国内航空制造业务包括:军机、支线客机制造、及航空零部件制造、转包业务。2006年1-10月,我国飞机制造和修理行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同比增长14.16%、14.29%;航天器制造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增长28.53%、162.63%。

由于行业进入壁垒高,飞机和航天器制造业的毛利率相对其他机械产品较高,1-10月两行业毛利率分别达到21.71%、30.01%,分别比上年同期增加3.05和1.6个百分点。

中国国防战略已现重大变革。中国现在已是世界最大制造业基地、第三大出口基地,但飞速发展的同时也迎来了中国威胁论、贸易摩擦和亚太军事格局的新变化。

同时,台海局势、能源安全等因素促发了中国国防从消极防御向积极防御转变,令中国国防战略出现重大变革。统计数据显示,近五年军费占财政支出、GDP的比例维持在8%和2%以下,但中国每年军费支出的绝对水平附近,军费支出年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

中国航空制造业亟待加强。虽然中国是世界上少数能够制造所有主要类型军用飞机(战斗机、轰炸机、运输机和直升机等)的国家之一,但中国在飞机研制能力的诸多方面仍存在较大缺陷,比如至今尚不具备研制大型轰炸机、喷气客机的能力,中国航空制造业的总体水平落后世界一流国家至少20年。

未来5年中国航空航天事业面临重要发展机遇。根据国防科工委制定的十一五规划,在未来5年中,军工全行业的总收入年均增长15%,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提高30点以上,而航空航天则是整个军工产业的最高领域。国家在《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了16个重大专项,有3个涉及了航空航天产业,分别是大型飞机、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这些目标的实现,除了要求我国政府继续加大对航空航天的投入,同时还要鼓励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资体系,保证航空航天事业持续、稳定发展。

二、数控机床在航空航天中的应用和需求

航空民用客机的转包生产和生产进一步扩大。除与美国波音飞机公司转包生产继续扩大外,与欧洲空中客车公司的转包生产将大幅度增加。空中客车宣布将大幅度增加在中国的采购额,到2010年增至1.2亿美元。合作生产的支线客机和自行开发的民用直升机将进入批生产。与国外合作生产的和自行开发的军用飞机、军用直升机将进入能力建设,2006~2007年将达到生产纲领。航空工业目前重点急需的是高速五轴加工中心,以及高速五轴龙门移动式或横梁移动式加工中心,大扭矩中速五轴加工中心,需求数量之多上百台。

航空工业飞机制造企业机翼、机身、尾翼的整体框架、梁、壁板等零件加工,需要很多各种规格的高速立式加工中心和五轴高速立式加工中心,工作台长度从2000~4000mm、宽度从800~2000mm、主轴转速从6000~30000r/min;龙门移动式或高架式高速加工中心、五轴龙门移动式或高架式高速加工中心,工作台宽度从1000~2000mm、长度从2000~8000mm、主轴转速6000~30000r/min以及五坐标专用蜂窝数控高速铣床、五坐标长衍缘条铣床;其工模具制造还需要精密卧式加工中心和数控坐标磨床。发动机制造中有各种结构复杂的整体机匣、叶片、叶盘等等,零件材料大多为钛合金和高强度耐热合金,对机床的总体要求是功率大、刚性好。目前在技术改造中,原则上精加工都采用国外设备,粗加工和半精加工采用国内制造设备。所需设备有Φ1000~2000mm数控立式车床、大功率高刚性数控车床、立卧转换镗铣加工中心、工作台1,000mm左右精密卧式加工中心以及卧式或立式坐标镗铣中心、五轴卧式加工中心、6坐标镗铣中心、叶片高速加工中心、榫齿磨床、叶片安装板成型磨床、高精度齿轮加工机床、数控螺纹磨床等等。机载设备制造需要各种规格的数控机床,如精密数控车床和车削中心、立卧转换镗铣中心、四轴或五轴立式加工中心、高精度数控万能磨床、高精度电加工机床等等。

航天产业2005年发射神州六号飞船。“十一五”将发射绕月飞行卫星和数十个之多的各种太空卫星。另外,“十一五”头两年,其军工产品的能力建设将达到生产纲领。未来航空产业将采购一大批高性能数控机床。航天工业需要的数控机床大多为精密、中小型的。如加工直径Φ7~Φ10mm精密纵切自动车床、盘料数控自动车床、精密数控车床和车削中心、7轴控制双主轴车削中心、立卧转换4~5轴铣削中心、小规格五轴立式加工中心、高精度电加工机床、高精度数控万能磨床、数控坐标磨床、数控光学成形磨床等等。加工舱体等大型零件也需个别大型数控机床,如五轴双柱立式车铣中心,工作台尺寸>Φ3000mm、大型外圆磨床,加工直径Φ1000×6000mm、镗杆直径Φ160mm左右落地镗铣床和龙门加工中心等。精密数控车床和车削中心进口较多的有美国哈挺公司、瑞士碧玛泰公司;小型五轴立式加工中心进口较多为瑞士威力铭-马科黛尔公司、瑞士米克朗、德国哈默公司;纵切自动机进口较多的是瑞士TORNOS公司;进口的还有瑞士阿奇夏米尔公司生产的电加工机床、瑞士STUDER公司和瑞士KELLEBERGER公司生产的高精度万能磨床、瑞士HUASER公司和美国MOORE公司生产的数控坐标磨床等。

三、航空航天行业环境对数控机床市场的影响

航空航天行业的发展对数控机床的各项产品提出了不同程度的要求,数控机床的各项产品的发展促进了航空航天行业的发展,航空航天行业的环境对数控机床行业也起着一定的带动作用。

第五节、信息产业对数控机床市场的影响

一、2005-2006年国内信息产业市场概述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我国信息产业实现由大到强转变重要的一年,2006年信息产业十件大事。

1.信息产业“十一五”开局良好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全行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实现了“十一五”良好开局。2006年信息产业实现增加值1.52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7.5%。通信业务总量完成1.5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4.6%,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8.3亿户,互联网上网人数已达1.32亿,电子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4.75万亿元,增长24%。产品出口3,420亿美元,增长30%,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36%。

2.我国制定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指出,到2020年,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目标是: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基本普及,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产业结构全面优化,国家信息安全保障水平大幅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取得明显成效,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初步确立,国家信息化发展的制度环境和政策体系基本完善,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显著提高,为迈向信息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3.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编制完成

2006年信息产业部对行业发展的规划指导力度加大,组织完成了信息产业

“十一五”行业规划、专项规划、职能规划和区域规划的编制工作,发布了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中长期规划纲要,制定了《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十一五”专项规划》。到2010年,信息产业增加值将完成2.26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10%,其中电子信息产业1.6万亿元。

4.信息产业加快推进自主创新

8月29日至30日信息产业部与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联合举办的全国信息产业科技创新会议在北京召开。王旭东部长在会上提出了“十一五”信息产业科技创新的思路、目标和五项主要任务,部署了推进科技创新的七项重点工作。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信息产业自主创新的指导意见》;研究制定了《支持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发展的若干政策》;研究讨论了信息技术重大科技专项实施工作以及《信息产业技术创新型企业认定管理办法》、《我国信息产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重要产品目录》等。

5.系列行业标准出台产生深远影响

1月20日,信息产业部颁布3G三大国际标准之一的“中国标准”TD-SCDMA为我国通信行业标准。此后,在北京、上海、保定、青岛、厦门五地展开了TD-SCDMA规模网络技术应用实验,在11月份,开始向专业用户/友好用户放号,实现了TD-SCDMA初步的规模商用。

3月31日,《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显示器标准》(以下简称“数字电视高清标准”)出台。其中明确规定,等离子电视、液晶电视、液晶背投电视、显像管背投电视等要想被认定为高清数字电视,必须满足清晰度达到720线以上。

8月底,争论长达五年之久的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终于出台:清华大学

DMB-T和上海交大ADTB-T相融合的标准被确定为国家强制性标准。

10月,国家广电总局正式颁布了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俗称手机电视)行业标准,确定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手机电视技术标准STiMi。不过电信运营商对此反应冷淡,存在内容制作、终端支持没有到位,消费者习惯培养不够等问题。这些标准的推出,有助于我国信息产业提高核心竞争力。

6.加入WTO五周年,电信业开放到位

2006年是我国加入WTO五周年,信息产业部副部长蒋耀平表示,信息产业严格履行了加入WTO承诺。电信业属于服务贸易,加入WTO五年来,我国严格按照承诺的业务范围、地域范围、开放时间和股权比例,对外全面开放到位;在基础电信领域,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均已在海外上市,募集海外资金近300亿美元。五年来,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累积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超过1,000亿美元。从2006年1月1日起我国又调整降低了143个税目的最惠国税率,调整后我国关税总水平为9.9%。

7.信息产业部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4月17日,信息产业部召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思路和任务,并提出实施五项重点工程。一是农村通信“村村通工程”,二是信息服务业“助农”工程,三是邮政“惠农”工程,四是农村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工程,五是农村信息化教育培训工程。信息产业部还下发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强调信息产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明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工作重点及政策措施,动员和指导全行业积极投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电子信息制造企业和电信运营商也纷纷推出新产品和新业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8.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出台

由信息产业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制定的《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2月28日正式颁布,2007年3月1日施行。《管理办法》将从电子信息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进口等环节抓起,规范投放我国市场的电子信息产品使用有毒有害

物质或元素,控制电子信息产品污染的源头。

9.巨头相继重组影响产业格局

4月,法国阿尔卡特和美国朗讯科技公司达成合并协议,阿尔卡特将以价值

134亿美元的股票收购朗讯。6月,芬兰诺基亚与德国西门子联合宣布诺基亚网络事业部和西门子与运营商相关的业务部门合并,1:1组建新公司。这些重组令世界通信业格局发生变化。

2006年家电渠道大事不断,首先美国家电连锁巨头百思买宣布进军中国市场并斥资1.8亿美元收购了五星电器;7月,国美突然宣布以52.68亿元港币“股票+现金”的形式并购永乐,国美与永乐合并成一个全新的国美电器。

此外,飞利浦将其移动电话业务转让给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海信收购科龙,长虹收购美菱,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等等,对我国信息产业的格局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10.ITU电信展移师香港

2006年12月4日,ITU世界电信展首次离开国际电信联盟所在地———瑞士,在中国香港举办。中国通信军团全线出击,参展的中国企业总数超过了150家,不仅打破了世界电信展历届中国企业参加世界电信展的纪录,同时也将向世界发出一个强烈的信号,中国正在向通信强国大步迈进。2006年ITU世界电信展创造了一系列新纪录:总展览面积达6.6万平方米,600多家企业报名参展,参会代表总数超过6万人。

二、数控机床在信息产业中的应用和需求

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为机床工具行业提供新的发展空间。电子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举足轻重,对全国工业增长的直接贡献率达到14%以上,拉动全国工业增长2个多百分点,其出口占全国外贸出口近30%,对全国出口贡献率达到1/3以上。最近,国家将对IT产业及其装备提供300亿元的资金。据了解,IT产业的装备99.5%依赖进口,2004年我国进口IT产业的装备100亿元,希望机床工具行业有条件的企业能进入IT产业装备,提供IT产业加工设备。日本、韩国、台湾机床行业在这个领域中已开始有所作为,有的已能成批生产用于IT产业的加工设备,成为机床行业新的增长点。

电子信息产业中引线框架、插接件、机壳等小型零件以及模具对小型精密模具加工设备,如精密车床和亚微米加工设备、纵切自动机、盘型棒料自动车床、排刀式数控车床、小型五轴立式加工中心、高速加工中心、高速铣削中心、精密细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精密电火花成型机、高速精密冲床和其他专用设备的需求将会加大。

三、信息产业环境对数控机床市场的影响

信息产业所需的数控机床数量的不断增加,带动了数控机床的发展,而数控机床的稳步发展也促进了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

第三章、数控机床器件主要产品分析

(一)数控车床

数控车床是切削加工的主要技术装备。它能完成的切削加工最多。因此,在机械制造工业中,数控车床是一种应用得较广泛的金属切削机床。

数控车床与其他类型的车床相比有下列特点:

1、通用性强,生产率高,加工精度高且稳定,操作者劳动强度低。

2、适合于复杂零件的加工。

3、换批调整方便,适合于多种中小批柔性自动化生产。

4、便于实现信息流自动化,在数控车床基础上,可实现CIMS(计算机集成

制造系统)。

(二)数控磨床

1、磨床行业的市场情况和产品开发情况磨床是金切行业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工业的发展,对机械零件的加工精度及表面粗糙度的要求日益提高,磨削加工显得更加重要。尤其在汽车、电力、船舶、冶金、军工、航空航天等行业,国产数控磨床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十一五”期间,经过调整和整合期后的磨床行业,将会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期。十五期间主要开发的产品有:数控外圆磨床(含端面外圆磨)、数控凸轮轴磨床、数控曲轴磨床、数控轧辊磨床、数控齿轮磨床、数控双端磨床、数控平面磨床、数控无心磨床及大量的各类专用磨床。“十五”期间,各个磨床生产厂家都在努力开发新产品,其中包括有大量的专机。从市场的结构来看,进口磨床的数额依然居高不下,不得不承认的这是同我们的产品底气不足有很大的关系。

2003年和2004年两年的磨床市场交易量(内销、进口、出口量的总和)为64,756台,其中内销量占63.63%、进口量为23.44%、出口量为12.92%;市场交易额为108.06亿元,其中内销额占34.34%、进口额占63.80%、出口额占1.86%。从而可知,进口量占磨床市场交易量的23.44%,而进口额占磨床市场交易额的63.6%,可见进口磨床的技术档次或附加值远远高出内销磨床。目前汽车制造厂曲轴线上的磨床主要依赖进口,而国产磨床基本供汽车零配件厂使用。

2、企业技改、合资、合作和并购情况

上海机床厂有限公司曾利用世界银行贷款进行改造,引进了不少进口设备。近年来,又根据需求更新了一些重要设备。在“十一五”期间,为提高企业“大型、数控、专用、精密磨床的生产能级”,加大技术改造力度,还将不断地加大技改力度。与上海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合作成立了“高校合作工作室”;还与交通大学、东华大学也建立了“产、学、研”机制;在美国与佐治亚理工学院合作设立“上海机床厂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美国分中心”;与SIEMENS公司合作建立“数控应用实验室”;与法国NUM公司合作,实现系统的二次开发。

杭州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在“十五”期间,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完成数控平磨生产技改项目投资1,200万元,新增7,128m2生产车间,完成“年增30台数控强力成型磨技改项目”投资470万元,新增进口加工中心及高精度外圆磨床等设备,“扩大大型数控龙门磨庆生产项目”尚在实施中,项目投资2,700万元。

在合作生产方面,目前正与有意合资合作的国外企业接触洽谈。在产学研合作开发新产品项目方面,与浙江大学、北京航天数控研究所、湖南大学都有合作开发项目。其中与湖南大学合作研究平面磨床床高速(250m/s)磨削机理及产业化。研制MKS7130、HZ-074/1高速磨削试验台。

无锡开源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在“十五”期间,“数控磨床结构调整技术改造项目”(国债项目)投资7,500万元,现正在实施中,重点是增添关键加工设备,提高柔性生产能力,实施CAD、CAPP、CAM三期改造,以提高产品设计能力和质量水平,此项目2005年底完成。

“提高精密磨床技术水平改造项目”(国债项目)目前正在做项目的前期工作。技术引进及合资合作方面:从德国GMN公司引进的高速高刚度大功率电主轴设计与制造技术,经消化吸收,已形成产品系列,并被用于主机配套;与东南大学合作完成的课题“箱体类零件PC平台数控程序的计算机辅助编制(CAPP)”已投入使用;与同济大学合作开发的数控机床远程服务系统、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合作进行的机床全性能测试系统的开发也正在实施。与日本光洋机械株式会社合资成立无锡光洋机床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无心磨床。目前正与外商洽谈筹建合资公司,生产磨床产品。

磨床是机床中的精密产品,要生产出精密产品,加大技改力度、攻克关键技术项目是非常必要的。从所收集到的资料来看,大部分企业都有技改的预算,有的已开始实施,但由于各企业的基础、实际情况不同,所以在这方面各企业进展的不平衡。

三、企业改革改制情况

磨床分会现有会员单位61家,其中国企21家,国内合资5家,民企31家,事业单位4家。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上海机床厂有限公司、杭州机床有限公司、无锡开源机床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秦川格兰德机床有限公司、济南四机床数控机床有限公司、江西企业,已基本取得改革改制的成功。但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企业改革改制工作仍在不断深化中。根据各个企业的实际情况,企业改革改制工作各有特色。

上海机床厂有限公司2004年起,被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作为具有行业竞争力的企业纳入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性质也由国有独资企业转变为多元投资的企业。

杭州机床集团有限公司由原杭州机床厂和杭州无线电专用设备一厂整体联合改制组建,于2001年注册成立,杭州机床集团工会持股占79.69%,自然人股东占20.31%。国有资产全部退出,为民营企业。

无锡开源机床集团有限公司于2004年进一步转制,国有股全部退出,现为民营企业。在公司注册资本中,七位自然人持股30.8%,企业持股会持69.2%(企业经理层及骨干300多人组成)。当年又完成内部所有员工身份的置换,由国有企业员工转变成为合同制工人。

陕西秦川格兰德机床有限公司是由秦川机械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与陕西机床厂改制、合资组建成一个新的国内合资企业。

济南四机床数控机床有限公司也已入制为一家民营企业。

江西杰克机床有限公司前身为江西吉安机床厂,2004年底由浙江杰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收购并转制,由国有企业变为民营企业。北京第二机床厂有限公司经搬迁、重组,由国有独资企业转为国内合资企业。武汉机床厂、石家庄轴承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沙市第二机床厂、西安第三机床厂等国有独资企业正在改制中。其中,武汉机床厂的改制已取得明显的进展。其他企业的改制结合各企业的实际情况正在进行。

磨床分会中,还有四家事业单位,基本上都是与高校有关联的校办单位。其中有济南第六机床厂,隶属于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郑州第二机床厂隶属于河南工业大学。这些事业单位的改制工作正在进行中。

四、围绕“十一五”规划目标,需要做的几项工作

大力扶植开发高端精品,除精度等级须提高外尤其是磨床的效率、稳定性、可靠性庆作为重点;全面提高技术、生产销售层面人员的综合能力,培养出一大批高级研发主管、销售工程师队伍。技术的提高,单靠开发是不够的,还须有懂技术、工艺的销售工程师,搞加工、装配、调试的技术工人;应尽快在小行业中建立研发基地,解决共性的基础课题。

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合作,对方看中的往往是我们廉价的人力资源,真正要获得产品开发能力明显提高,必须建设一批国家级的工程技术中心,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机床企业与重点行业的主要厂家合作,对国产化零件的加工工艺进行研究并开发与之相适应的磨床。随着竞争的加剧,汽车工业的国产化步伐将加快,谁能先进入,对加工艺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应发挥行业的团队作用,自主开发行业内的共性核心技术。可借鉴台湾机床发展的方式,有分有合,以期共同发展。

(三)数控钻床

钻床是孔加工机床。主要用于加工外形复杂,没有对称回转轴线工件上的孔,如箱体,支架,杠杆等零件上的单孔或孔系。钻床是用钻头在工件上加工孔的机床。通常用于加工尺寸较小,精度要求不太高的孔。在钻床上加工时,工件一般固定不动,刀具作旋转主运动,同时沿轴向进给运动。钻床可完成钻孔,扩孔,铰孔及攻螺纹等工作。钻床的主要参数是最大钻孔直径。钻床的主要类型有台式钻床,立式钻床摇臂钻床,深孔钻床等。

立式钻床立式钻床是一种将主轴箱和工作台安置在立柱上,主轴垂直布置的钻床。立式钻床的自动化程度一般均较低,故常用于单件、小批生产中加工中小型工件。在大批大量生产中通常为组合钻床所代替。

摇臂钻床摇臂钻床是一种摇臂可绕立柱回转和升降,主轴箱又可在摇臂上作水平移动的钻床。由此主轴很容易地被调整到所需的加工位置上,这就为在单件、小批生产中,加工大而重的工件上的孔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深孔钻床是专门用来加工深孔(5~10的孔)的专门化机床。主要用于枪筒炮筒等的深孔加工。目前已发展出三种深孔钻系统,它们是喷吸钻(双管系统)、单管钻和枪钻系统。

(四)数控铣床

定义:数控铣床是在一般铣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两都的加工工艺基本相同,结构也有些相似,但数控铣床是靠程序控制的自动加工机床,所以其结构也与普通铣床有很大区别.

如图所示,数控铣床一般由数控系统、主传动系统、进给伺服系统、冷却润

滑系统等几大部分组成:

1、主轴箱

包括主轴箱体和主轴传动系统,用于装夹刀具并带动刀具旋转,主轴转速

范围和输出扭矩对加工有直接的影响。

2、进给伺服系统

由进给电机和进给执行机构组成,按照程序设定的进给速度实现刀具和工件

之间的相对运动,包括直线进给运动和旋转运动。

3、控制系统

数控铣床运动控制的中心,执行数控加工程序控制机床进行加工。

4、辅助装置

如液压、气动、润滑、冷却系统和排屑、防护等装置。

5、机床基础件

通常是指底座、立柱、横梁等,它是整个机床的基础和框架。

(五)数控剪板机

数控液压摆式剪板机是液压传动,摆式结构,数控控制,能够满足钢板送料

和剪切的加工要求,工作平稳可靠。

QC12K系列数控液压摆式剪板机机床主体由机架,刀架、压料装置、防护、前送料、前托料、直角挡尺、后档料装置、刀片间隙无级调节装置、液压系统、电器系统组成。机架由工作台、左右立柱、油箱等件组成。整体框架结构,布局合理。

QC12K系列数控液压摆式剪板机机架、刀架、均采用钢板焊接结构,焊后退......


(六)其他数控金属成形机

数控金属成形机床类(锻压设备):数控高速精密板材冲压设备、激光切割复合机、数控强力旋压机等,主要满足汽车、摩托车、电子信息产业、家电等行业板金批量高效生产需求及汽车轮毂及军工行业各种薄壁、高强度、高精度回转型零件加工需求。

(七)其他数控机床

其他数控机床市场规模较小,在此不细说。

第四章、数控机床产业相关政策规定

第一节、数控机床产业相关政策

纵观世界上机床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大都对本国数控机床行业采取过保护和扶持措施。日本、意大利的机床工业原来远远落后于西欧和北美的一些国家,在上世纪60年代初和中国机床工业处在大致相当的水平。但短短20余年之后,日本机床工业总产值自1982年超过美国之后,一直居于世界第一位;意大利也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机床产值超过英国和法国。究其原因,政府的法规和政策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早在1956年,日本政府就选择以金属切削机床为代表的19类机械产品作为机械工业振兴的对象,颁布了第一个机械工业振兴法—《机械工业振兴临时法》。之后,日本政府又对该法进行了3次修改。至1978年,日本政府共颁布了4个机械工业振兴法,同时制定了一系列与之配套的措施。

意大利政府在1965年颁布了以贷款和分期付款的方式刺激购买新机床的法案之后,又通过了刺激设备投资和采用中高档技术装备的法案。这种通过贷款和分期付款方式鼓励企业购置本国的数控机床、为制造厂提供研究开发资金及出口信贷、对进口机床提高关税等一系列措施,为意大利机床工业的振兴解决了市场、资金等问题,从而使其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中期得以高速发展。

美国的机床工业由于决策失误,曾一度失去了竞争力。但当其意识到机床工业的战略地位后,立即采取紧急措施进行国家干预。1986年,美国颁布了总统国内行动计划,与11个国家及中国台湾省签订了限制向美出口数控机床的所谓

“自动约束限制协议(VRA)”,此外还制定了促进本国数控机床发展的计划。在政府挽救性措施的保护下,美国机床工业形势才得以逐渐好转。另外,西班牙、法国、印度等国在不同阶段,也都采取过保护和扶持本国数控机床产业的措施。而这些措施都是出于国家战略利益的考虑,而非遵循自由贸易原则。目前,中国数控机床的发展面临比较好的政策环境,但一些具体的领域需要具体的政策支持。以五轴联动数控系统来说,在政府采购中需要出台一些限制性的政策,比如只要买高档机床就规定20%以上的数控系统必须用国产的。进一步来说,如果这20%的数控系统使用效果不错,那么政府采购就可以把20%的国产规定上升到30%甚至50%。这样一来,就能促使国产数控系统的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政府要从税收政策上给生产和采用国产数控系统的企业以优惠。如:凡是生产、销售国产数控系统的企业就给予增值税的优惠,而采用国产数控系统的机床生产厂也应给予增值税优惠。

中国已拥有一批优势企业

据介绍,目前国内用户所使用的五轴联动机床基本上还是从国外进口,而事实上国内企业早就开发出了五轴联动机床。2001年,北京机电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就开发出了第一台五轴联动叶片加工中心,价格只有国外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这台加工中心使用效果令企业满意,东方集团于是提出订购更大的、加工长度达1.3米的五轴联动叶片加工中心。到目前为止,北京机电院已向东方集团交付了11台五轴叶片加工中心。

在数控机床的核心———数控系统方面,国内企业也早已开发成功。2003年,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研制五轴联动数控系统,并与桂林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生产出了配备华中数控系统的五坐标联动龙门铣床,被南昌飞机制造公司采购。据了解,这是中国军工企业首次购买和使用全国产化五坐标联动高档数控设备。谈及此事,徐克农不无感慨地对记者说,这首先要感谢桂林机床厂的尹向东厂长,由于他深受没有国产系统之害,所以顶着很大的压力在用户中推广国产数控系统。在他们的高档机床产品中,配套了不少华中数控的系统。

第二节、部分地区性优惠措施

对机床生产工业基地提供资金与税收优惠。具体包括如下内容:1)未来五年将营造20个数控机床产业化基地和为之配套的10个基础功能零部件产业基地,基地企业将享受国家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2)数控机床产业化基地企业所开发生产的新产品和高档数控机床产品实行增值税返还政策;3)对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中已经实行了消费型增值税的企业,还会因此获得双重税收优惠。

第三节、2006年数控机床新政

机床新政支持力度大、方位全,大力发展机床工业势在必行装备工业的发展关系到一国整体工业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在世界上的位置,机床作为“工业母机”,在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意见》明确提出要在机床领域实现重点突破:发展大型、精密、高速数控装备和数控系统及功能部件,改变大型、高精度数控机床大部分依赖进口的现状,满足机械、航空航天等工业发展的需要。国家支持在每个领域都制定支持装备工业国产化的细则和规划,要涌现一大批自主创新的产业,对每项政策都要细化推进。在一系列的政策中,以下几条比较突出:

《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规定:实施促进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细则,建立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协调机制,对企业采购国产高技术装备提供政策支持:国产设备采购首台(套)制度。

《纲要》规定“对国内企业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高新技术装备和产品,实行国家首购政策”,《意见》也有相关规定。重大装备禁限目录。数控机床将出现在首批目录当中。具体目录将以关键单机为主,对于关键零部件,基本采取不限制的政策。

第五章、数控机床产业的发展预测

第一节、数控机床产业发展趋势

为了满足市场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为了达到现代制造技术对数控技术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当前,世界数控技术及其装备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速、高效、高精度、高可靠性

要提高加工效率,首先必须提高切削和进给速度,同时,还要缩短加工时间;要确保加工质量,必须提高机床部件运动轨迹的精度,而可靠性则是上述目标的基本保证。为此,必须要有高性能的数控装置作保证。

●高速、高效

机床向高速化方向发展,可充分发挥现代刀具材料的性能,不但可大幅度提高加工效率、降低加工成本,而且还可提高零件的表面加工质量和精度。超高速加工技术对制造业实现高效、优质、低成本生产有广泛的适用性。

新一代数控机床(含加工中心)只有通过高速化大幅度缩短切削工时才可能进一步提高其生产率。超高速加工特别是超高速铣削与新一代高速数控机床特别是高速加工中心的开发应用紧密相关。90年代以来,欧、美、日各国争相开发应用新一代高速数控机床,加快机床高速化发展步伐。高速主轴单元(电主轴,转速15000-100000r/min)、高速且高加/减速度的进给运动部件(快移速度60~120m/min,切削进给速度高达60m/min)、高性能数控和伺服系统以及数控工具系统都出现了新的突破,达到了新的技术水平。随着超高速切削机理、超硬耐磨长寿命刀具材料和磨料磨具,大功率高速电主轴、高加/减速度直线电机驱动进给部件以及高性能控制系统(含监控系统)和防护装置等一系列技术领域中关键技术的解决,应不失时机地开发应用新一代高速数控机床。

依靠快速、准确的数字量传递技术对高性能的机床执行部件进行高精密度、高响应速度的实时处理,由于采用了新型刀具,车削和铣削的切削速度已达到5000米~8000米/分以上;主轴转数在30000转/分(有的高达10万转/分)以上;

工作台的移动速度:(进给速度),在分辨率为1微米时,在100米/分(有的到200米/分)以上,在分辨率为0.1微米时,在24米/分以上;自动换刀速度在1秒以内;小线段插补进给速度达到12米/分。根据高效率、大批量生产需求和电子驱动技术的飞速发展,高速直线电机的推广应用,开发出一批高速、高效的高速响应的数控机床以满足汽车、农机等行业的需求。还由于新产品更新换代周期加快,模具、航空、军事等工业的加工零件不但复杂而且品种增多。

●高精度

从精密加工发展到超精密加工(特高精度加工),是世界各工业强国致力发展的方向。其精度从微米级到亚微米级,乃至纳米级(<10nm),其应用范围日趋广泛。超精密加工主要包括超精密切削(车、铣)、超精密磨削、超精密研磨抛光以及超精密特种加工(三束加工及微细电火花加工、微细电解加工和各种复合加工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超精密加工技术不断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材料及新零件的出现,更高精度要求的提出等都需要超精密加工工艺,发展新型超精密加工机床,完善现代超精密加工技术,以适应现代科技的发展。

当前,机械加工高精度的要求如下:普通的加工精度提高了一倍,达到5微米;精密加工精度提高了两个数量级,超精密加工精度进入纳米级(0.001微米),主轴回转精度要求达到0.01~0.05微米,加工圆度为0.1微米,加工表面粗糙度Ra=0.003微米等。

精密化是为了适应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了提高普通机电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可靠性,减少其装配时的工作量从而提高装配效率的需要。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对机电产品性能与质量要求的提高,机床用户对机床加工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用户的需要,近10多年来,普通级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已由±10μm提高到±5μm,精密级加工中心的加工精度则从±3~5μm,提高到±1~1.5μm。

●高可靠性是指数控系统的可靠性要高于被控设备的可靠性在一个数量级以上,但也不

是可靠性越高越好,仍然是适度可靠,因为是商品,受性能价格比的约束。对于每天工作两班的无人工厂而言,如果要求在16小时内连续正常工作,无故障率P(t)=99%以上的话,则数控机床的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MTBF就必须大于3000小时。MTBF大于3000小时,对于由不同数量的数控机床构成的无人化工厂差别就大多了,我们只对一台数控机床而言,如主机与数控系统的失效率之比为10:1的话(数控的可靠比主机高一个数量级)。此时数控系统的MTBF就要大于33333.3小时,而其中的数控装置、主轴及驱动等的MTBF就必须大于10万小时。当前国外数控装置的MTBF值已达6000小时以上,驱动装置达30000小时以上。

二、模块化、智能化、柔性化和集成化

●模块化、专门化与个性化

机床结构模块化,数控功能专门化,机床性能价格比显著提高并加快优化。为了适应数控机床多品种、小批量的特点,机床结构模块化,数控功能专门化,机床性能价格比显著提高并加快优化。个性化是近几年来特别明显的发展趋势。

●智能化

智能化的内容包括在数控系统中的各个方面:

——为追求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方面的智能化,如自适应控制,工艺参数自

动生成;

——为提高驱动性能及使用连接方便方面的智能化,如前馈控制、电机参数的自适应运算、自动识别负载自动选定模型、自整定等;

——简化编程、简化操作方面的智能化,如智能化的自动编程,智能化的人

机界面等;

——智能诊断、智能监控方面的内容,方便系统的诊断及维修等。

●柔性化和集成化

数控机床向柔性自动化系统发展的趋势是:从点(数控单机、加工中心和数控复合加工机床)、线(FMC、FMS、FTL、FML)向面(工段车间独立制造岛、FA)、体(CIMS、分布式网络集成制造系统)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向注重应用性和经济性方向发展。柔性自动化技术是制造业适应动态市场需求及产品迅速更新的主要手段,是各国制造业发展的主流趋势,是先进制造领域的基础技术。其重点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实用化为前提,以易于联网和集成为目标;注重加强单元技术的开拓、完善;CNC单机向高精度、高速度和高柔性方向发展;数控机床及其构成柔性制造系统能方便地与CAD、CAM、CAPP、MTS联结,向信息集成方向发展;网络系统向开放、集成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三、开放性

为适应数控进线、联网、普及型个性化、多品种、小批量、柔性化及数控迅速发展的要求,最重要的发展趋势是体系结构的开放性,设计生产开放式的数控系统,例如美国、欧共体及日本发展开放式数控的计划等。

四、出现新一代数控加工工艺与装备

——为适应制造自动化的发展,向FMC、FMS和CIMS提供基础设备,要求数字控制制造系统不仅能完成通常的加工功能,而且还要具备自动测量、自动上下料、自动换刀、自动更换主轴头(有时带坐标变换)、自动误差补偿、自动诊断、进线和联网等功能,广泛地应用机器人、物流系统;

——FMC,FMSWeb-based制造及无图纸制造技术;

——围绕数控技术、制造过程技术在快速成型、并联机构机床、机器人化机床、多功能机床等整机方面和高速电主轴、直线电机、软件补偿精度等单元技术方面先后有所突破。并联杆系结构的新型数控机床实用化。这种虚拟轴数控机床用软件的复杂性代替传统机床机构的复杂性,开拓了数控机床发展的新领域;

——以计算机辅助管理和工程数据库、因特网等为主体的制造信息支持技术和智能化决策系统。对机械加工中海量信息进行存储和实时处理。应用数字化网络技术,使机械加工整个系统趋于资源合理支配并高效地应用。

——由于采用了神经网络控制技术、模糊控制技术、数字化网络技术,机械

加工向虚拟制造的方向发展。

第二节、数控机床产业的SWOT分析

一、数控机床产业的竞争优势

数控机床产业的竞争优势:国内数控机床产业市场需求量大,市场发展快速,本土企业优势凸显,价格及成本优势给企业带来了有利的发展机会。

二、数控机床产业的竞争劣势

数控机床产业的竞争劣势:国产高档数控机床在品种、水平和数量上远远满足不了国内需求,高档数控机床目前仍然大量进口,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成为我国数控机床产业发展瓶颈。

三、挑战与机遇并存

挑战:

根据WTO原则,对中国来讲有利于外商数控机床的进口,进口数控机床的数量将会进一步增加,国产数控机床的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将会更加困难。

由于中国在进出口贸易中将执行非歧视原则,即在各缔约进口国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这样进口的数控机床在国内销售、购买、运输、分配与国内数控机床产品一视同仁地执行统一的法令和法规,不对进口数控机床实行差别的国内税收。对国外进口数控机床只能以关税作为唯一的保护手段,但基于自由贸易原则,关税保护也要求递减,而且减后的税率一般要约束,不得随意提高,如要提高,也要给最初谈判国和重大利益国家以相应补偿。特别是根据禁止采用数量限制的原则,不得设立或维持配额、进口许可证等方法限制或禁止其它缔约国的产品输入,这样一来,低关税、非配额管理均有利于国外厂商数控机床的进口。

此外,有的国家政府以贷款方式援助该国企业出口,这些贷款多是指定购买该国的数控机床,国内的三资企业在采购设备大多数不通过招标,而选用外资所在范围的设备,诸多因素都能使国外数控机床大量进入中国。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产数控机床和数控系统的发展形势会更加严峻。不受WTO原则的约束时,中国为了保护自己的数控产业的成长,基本上不依靠关税杠杆的调节作用限制进口(关税税率很低,数控机床的税率为9.7%,数控装置的税率只有5%),也没有进口许可证.进口定价、行政审批、进口计划等进口管理手段的直接干预,但执行对已有满足需要的国产数控机床及数控装置的国外机床实行进口限制,在80年代有效地控制了中国国有企业进口国外数控产品的幅度。但自从1990年开始,由于国内三资企业的进口设备比例急骤增加,外商投资企业投资和自用的进口数控机床,按国家现行外商投资法律、法规可以免进口关税和增值税,因此,近几年数控机床的进口额大幅上升,目前中国已是世界数控机床第二进口大国。

中国数控机床进口在开始入世谈判的这十几年中急剧增加,这样高的进口增长率和严重的贸易逆差,使中国数控机床产业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冲击,处于正在发展中的中国数控机床产业的存亡,正承受着巨大的冲击,在这种形势下,仅靠行业自身的振作与努力是难以走出困境的,必须得到国家强有力的支持与保护,才能冲出困境,求取生存。

机遇:

《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下称《若干意见》)的发布和实施,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实现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若干意见》把发展数控装备和数控系统及功能部件作为振兴装备制造业重大突破的16个关键领域之一,对我国机床工具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数控机床是装备制造业的工作母机,是实现制造技术和装备现代化的基石,是保证高技术产业发展和国防军工现代化的战略装备。纵观振兴装备制造业的

16个关键领域,每个领域的振兴都需要大批先进的数控机床来装备。如发展大型火力发电和核电机组、制造大型化工设备、开发大型海洋运输船舶、研制大型薄板冷热连轧成套设备、发展高速列车、新型地铁和轨道交通车辆等,都需要大批高速、精密、高效和专用数控机床来加工制造。同时,数控机床作为国防军工的战略装备,是各种武器装备最重要的制造手段,是国防军工装备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一直把高性能数控机床作为战略物资而严加控制,限制我国进口高性能数控机床。

目前,由于我国数控机床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已经制约了整个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国防军工的产业安全。国内外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经验表明,发展装备制造业,数控机床是基础。因此,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我国数控机床产业,具有基础性、前瞻性、全局性的战略意义。

机床工业的快速发展初步奠定振兴的基础

“十五”期间,我国机床工业连续几年快速发展,到2005年我国机床产值从“九五”末期列世界第八位,跃居到世界第三位。其中,2005年数控金切机床产量达到6万台,是2000年1.4万台的4.3倍。以“高速、精密、智能、复合”为方向,科技创新和产品开发取得了显著进步,开发了多轴联动加工中心、复合加工机床、高速精密数控机床等多项新产品,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数控机床品种达到了1,500多种。机床行业通过国内企业联合重组,而且相继并购了九家海外机床工具企业,形成了一批实力较强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如沈阳机床(集团)公司和大连机床集团公司机床年销售额已进入世界机床企业前十五名。“十五”期间,我国机床工业的快速发展为振兴装备制造业初步奠定了发展的基础。

但从总体来看,我国机床工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仍然十分明显:一是国产高档数控机床在品种、水平和数量上远远满足不了国内发展需求,高档数控机床目前仍然大量进口;二是数控机床功能部件和数控系统发展滞后,成为我国数控机床产业发展瓶颈;三是机床制造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不高,制造能力、综合管理和服务能力等方面不能满足市场快节奏发展的要求。

我国已成为机床生产大国,但还不是机床制造强国。2002年~2005年,我国已经连续四年成为世界最大的机床进口国,尽管近几年国产机床市场销售量不断提高,到2005年进口机床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仍高达60%。

从四个方面加快振兴步伐

根据国务院领导关于“制定数控机床发展规划和政策,提高制造业水平”的批示精神,结合落实国务院8号文件精神,加快振兴数控机床产业,在国家发改委工业司的具体领导下,机床协会组织专家,对国内外机床行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提出了《数控机床发展专项规划》(讨论稿),确定了振兴目标、指导方针、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意见。专项规划几经论证和修改,国家发改委正征求有关部门意见。《数控机床发展专项规划》(讨论稿)提出了振兴数控机床产业的重点工作,并重点突出了以下四方面工作。

1.实施示范工程,加快发展高档数控机床。机床行业要与国防军工、汽车、船舶、冶金、矿山、石化等重要装备制造业用户密切结合,充分运用依托工程,大力鼓励开发和使用国产首台(套)高档数控机床,促进国产高档数控机床发展。针对一些重大数控装备项目,可通过制造厂与用户合作研制、技贸结合联合引进消化创新等方式,集中力量加快国产高档数控机床的开发和应用。国家发改委和国防科工委在大连和上海召开的两次“国产数控机床应用座谈会”上,提出实施“军工行业国产高档数控机床应用示范工程”,并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以实施示范工程为突破口,促进国产高档数控机床批量进入国防军工等重要制造领域,改变军工行业高档数控机床大批进口的局面,通过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档数控机床,满足国防军工和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需求。

2.加强技术攻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十一五”期间,机床行业要集中力量,加强数控机床高速、精密、柔性、复合、环保等共性和关键技术的攻关。掌握当代数控关键技术,提高自主开发能力,以创新求发展;要重视技术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消化创新,掌握数控机床开发的核心技术,搞好行业标准和专利工作,为数控机床产业发展夯实基础。要加速以机床重点骨干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发挥企业技术开发中心的作用,全行业建立和完善数控技术工程研究、关键技术自主开发、重大数控新产品研制的能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主机附件配套协调发展、国内外技术合作等多种形式的技术发展条件。

3.突破瓶颈,推进功能部件及数控系统产业化。

加快功能部件生产企业的结构调整,重点扶持和培育一批基础较好、产品有较高市场占有率的功能部件骨干企业,以提高功能部件的技术水平和产业化能力为重点,按市场需求和经济规模组织生产,提高产业化水平和企业经济效益。要加强技术创新,开发中高档通用和专用数控系统、伺服装置和高档功能部件。到

“十一五”末期,形成功能部件配套产业和自主知识产权数控系统产业,主要功能部件自给率达60%,采用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数控系统的机床占数控机床总产量的75%。

4.集中力量,搞好重点骨干企业技术改造。

目前,作为装备制造业的基础行业———机床行业的技术装备比较落后,全行业装备数控化率(按设备台数计)平均值不足5%。要积极支持和鼓励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实现用数控机床制造数控机床,提高制造水平和制造能力。要进一步推广以信息化为基础的现代设计制造技术和现代经营管理技术,提高设计和管理水平;要有计划地增加先进的技术试验和制造工艺研究手段,搞好开发研究设施建设。同时,要建设相适应的人才培训基地,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到“十一五”末期,数控机床产业的振兴目标是:国产数控机床年产量达到10万台以上,国产数控机床国内市场占有率(按销售额计)从“十五”末期30%,提高到50%以上;高档数控机床主要品种基本立足于国内。

当前,我国数控机床产业遇到难得的发展机遇,机床行业要在中央政策和方针指导下,以市场为导向,紧紧抓住战略发展机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数控机床产业发展,满足振兴装备制造业十六个重点领域和国民经济及国防建设对数控机床的大量需求。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要努力发挥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作用,协助政府和企业贯彻和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推动《数控机床发展专项规划》的实施,为实现用中国数控机床来装备中国的目标而贡献力量。

第三节、大型数控机床“十一五”发展方向

一、加入WTO对数控机床产业的影响

关贸总协定认为是战后国际贸易制度和贸易秩序的基本法典,被缔约国视为发展本国经济的唯一捷径,中国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谈判也进行了6年,经过这三年的运作,中国的经济已逐步融入国际大循环,并从国内市场格局和企业生存环境的呈现出重大变化,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有利影响:为中国机床出口创立良好的国际环境总体上看中国机床出口近90%销往北美、港澳,其余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仅占出口量的10%。加入WTO现在看来可以享受所有缔约国的最惠国待遇;可以不受歧视地形成多元化、多边的外贸格局;不受非经济因素造成的贸易环境的变化;突破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技术封锁;一旦出现贸易纠纷,还可利用关贸总协定多边争端解决机制,维护我经贸利益。

有利影响:促进产品水品和质量的提高中国机床工业的难点之一星与之配套的数控系统、伺服系统、检测系统、液压、电气等功能部件、元件拖着后腿。敞开国门,企业可以在国际范围内择优配套,进行国际大配套,促进产品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有利影响:有利于外资和新技术的引进中国巨大市场和廉价的劳动力与国外先进的数控技术,成熟的经营管理相结合进行合、合作奠定了基础。恰当的利用外来技术和资金,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中国在入世后,必将普遍采用国际通用的经贸措施和法律保护标准,可增加外商对中国经济制度的信心,有利于外资和新技术的引进。

有利影响:有利于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经营决策和竞争能力中国对外贸易的透明度将会明显提高,企业可以直接参与对外出口业务,可以正确快速地掌握市场信息,有利经营决策,增强竞争能力。

有利影响:有利于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

世界贸易组织是以市场经济为前提,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也是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要使中国的经济运作符合国际惯例,意味着政府需要转变职能,有利于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

对中国数控机床发展的不利影响

根据WTO原则,对中国来讲有利于外商数控机床的进口,进口数控机床的数量将会进一步增加,国产数控机床的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将会更加困难。由于中国在进出口贸易中将执行非歧视原则,即在各缔约进口国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这样进口的数控机床在国内销售、购买、运输、分配与国内数控机床产品一视同仁地执行统一的法令和法规,不对进口数控机床实行差别的国内税收。对国外进口数控机床只能以关税作为唯一的保护手段,但基于自由贸易原则,关税保护也要求递减,而且减后的税率一般要约束,不得随意提高,如要提高,也要给最初谈判国和重大利益国家以相应补偿。特别是根据禁止采用数量限制的原则,不得设立或维持配额、进口许可证等方法限制或禁止其它缔约国的产品输入,这样一来,低关税、非配额管理均有利于国外厂商数控机床的进口。

此外,有的国家政府以贷款方式援助该国企业出口,这些贷款多是指定购买该国的数控机床,国内的三资企业在采购设备大多数不通过招标,而选用外资所在范围的设备,诸多因素都能使国外数控机床大量进入中国。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产数控机床和数控系统的发展形势会更加严峻。不受WTO原则的约束时,中国为了保护自己的数控产业的成长,基本上不依靠关税杠杆的调节作用限制进口(关税税率很低,数控机床的税率为9.7%,数控装置的税率只有5%),也没有进口许可证.进口定价、行政审批、进口计划等进口管理手段的直接干预,但执行对已有满足需要的国产数控机床及数控装置的国外机床实行进口限制,在80年代有效地控制了中国国有企业进口国外数控产品的幅度。但自从1990年开始,由于国内三资企业的进口设备比例急骤增加,外商投资企业投资和自用的进口数控机床,按国家现行外商投资法律、法规可以免进口关税和增值税,因此,近几年数控机床的进口额大幅上升,目前中国已是世界数控机床第二进口大国。

中国数控机床进口在开始入世谈判的这十几年中急剧增加,2002年进口数控机床的数量比1991年增长了10多倍,由1209台增长至25097台,用汇额增长了10多倍,由1.3亿美元增加至18亿美元,2002年进口数控机床的价值是国产数控机床的5.2倍,这样高的进口增长率和严重的贸易逆差,使中国数控机床产业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冲击,处于正在发展中的中国数控机床产业的存亡,正承受着巨大的冲击,在这种形势下,仅靠行业自身的振作与努力是难以走出困境的,必须得到国家强有力的支持与保护,才能冲出困境,求取生存。

二、“十一五”数控机床发展的重点

根据国际数控机床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我国"十一五"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十一五"我国数控机床产业的重点是:发展大型、精密、高速数控装备和数控系统及功能部件,改变大型、高精度数控机床大部分依赖进口的现状,满足机械、航空航天等工业发展需求。

"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数控产品开发的重大项目有:

--重点发展关键功能部件和数控系统,为数控机床产品升级奠定基础。主要发展项目包括中高档数控系统、高速主轴及其伺服单元、高性能刀库机械手、高速滚珠丝杠和直线导轨副、直线电机、全功能数控刀架和数控转台、高速防护装置等。

--高精度数字化测量仪器和数控刀具。

--满足国家重点工程需要,实施高级型数控机床示范工程。重点发展的高级型数控机床范围有:

--高速、精密数控车床,车削中心类及四轴以上联动的复合加工机床。主要满足航天、航空、仪器、仪表、电子信息和生物工程等产业的需要。

--高速、高精度数控铣镗床及高速、高精度立卧式加工中心。主要满足汽车发动机缸体缸盖及航天航空、高新技术等行业大型复杂结构支架、壳体、箱体、轻金属材料零件和精密零件加工需求。

--重型、超重型数控机床类:数控落地铣镗床、重型数控龙门镗铣床和龙门加工中心、重型数控卧式车床及立式车床,数控重型滚齿机等,该类产品满足能源、航天航空、军工、舰船主机制造、重型机械制造、大型模具加工、汽轮机缸体等行业零件加工需求。

--数控磨床类:数控超精密磨床、高速高精度曲轴磨床和凸轮轴磨床、各类高精高速专用磨床等,满足精密超精密加工需求。

--数控电加工机床类:大型精密数控电火花成形机床、数控低速走丝电火花切割机床、精密小孔电加工机床等,主要满足大型和精密模具加工、精密零件加工、锥孔或异型孔加工及航天、航空等行业的特殊需求。

--数控金属成形机床类(锻压设备):数控高速精密板材冲压设备、激光切割复合机、数控强力旋压机等,主要满足汽车、摩托车、电子信息产业、家电等行业板金批量高效生产需求及汽车轮毂及军工行业各种薄壁、高强度、高精度回转型零件加工需求。

--数控专用机床及生产线:柔性加工自动生产线(FMS/FMC)及各种专用数控机床,该类生产线是针对汽车、家电等行业加工缸体、缸盖、变速箱箱体等及多品种变批量壳体、箱体类零件加工需求。

三、数控重型机床“十一五”发展方向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市场需求的扩大,重型机床不断提高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提供关键设备的能力,研制开发出一批为造船、发电设备、航空航天、国防军工、交通运输等部门重大工程所需要的重大装备,使我国成为国际上少数几个超

重型机床供应国之一。我国重型立式车床已挡住了进口,但龙门式镗铣床、落地式铣镗床、重型加工中心等,与国际先进技术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差距在高速度、可靠性、高精度、复合柔性和多功能上。因此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型机床数控系统和满足用户需要的镗铣床、重型加工中心,成为"十一五"重型机床的发展方向。

我国重型机床技术水平要想尽快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必须做好基础性工作。首先要重视新产品开发和试制,其关键技术和关键部件经科学试验要达到设计标准,这样整机的可靠性才有保障。其次,产品设计的模块化管理是提高产品开发速度的好办法,因为生产周期短,交货加快是重型机床在产品市场上竞争的重要环节,应引起厂家的重视。第三,技术引进与合作是提高企业技术水平的一条捷径,但既要有一支过硬的新技术消化吸收的团队,又要有技术操作和装配熟练的技术能手,才能发挥其生命力和潜能。


第六章、数控机床产业投资价值分析

第一节、风险分析

机床功能部件特别发展缓慢,已是制约国产数控机床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国内虽渴望应用,但都得依赖进口,且成本很高,国内大多数机床厂家难以承受,因而对于性价比高的国产电主轴的需求有着庞大的市场空间,因而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第二节、投资机会及建议

一、我国是世界第一机床消费大国

由于机床下游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连续几年快速增长,国内机电产品市场需求年均增长30%,带动了机床市场需求30%以上的增长。从2002年开始,我国就成为世界第一机床消费大国。

从机床结构看,2001年以来,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快速增长,增长态势呈现出明显的倒U形,年均增长21.23%(算术平均);而同期数控机床产量高速增长,年增长速度基本保持稳定,没有出现比较大的振幅,年算术平均增长率更是高达

34.60%,明显快于普通金属切削机床的增长速度。

由于数控机床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普通金属切削机床,数控机床在金属加工机床总量中的比重逐年上升,我国机床的数控化率逐年提高。2001年,机床数控化率为9.12%,2004年上升为14%,2005年为15.6%的水平,2006年为17.3%。另外,我国机床出口增长较快。2001年我国出口金属加工机床4.55万台,金额2.90亿美元;2004年出口6.19万台,价值5.40亿美元。2006年,出口分别达到7.34万台和11.29亿美元,同比增长13.4%、49.3%。过去5年我国机床

出口数量和金额年均增速分别达到9.74%、24.74%。

但值得注意的是,高档数控机床仍大量进口。从2001年开始,我国就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机床进口国。最近5年,我国用于机床进口的外汇高速增长,进口用汇是出口收汇的近10倍。

二、未来五年数控机床将快速发展

预计未来5年,虽然某些行业由于产能过剩、受到宏观调控的影响而继续保持着较低的行业景气度外,部分装备制造业将有望保持较高的增长率,特别是那些国家产业政策鼓励振兴和发展的装备子行业。作为装备制造业的母机,普通加工机床将获得年均15%-20%左右的稳定增长。

但是,数控机床将获得高速发展。航天航空、国防军工制造业需要大型、高速、精密、多轴、高效数控机床;汽车、摩托车、家电制造业需求高效、高可靠性、高自动化的数控机床和成套柔性生产线;电站设备、造船、冶金石化设备、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业需求高精度、重型为特征的数控机床;IT业、生物工程等高技术产业需求纳米级亚微米级超精密加工数控机床;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等传统制造行业的产业升级,特别是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需要大量数控机床进行装备。预计未来5年我国数控机床的年均增速在30%以上。

(一)投资建议

为了培育和呵护国产数控机床市场,建议国家政策性投资项目或享受其他政策性优惠的项目,应优先采用国产数控机床,国内企业技术改造采购国产数控机床的投资可部分抵扣所得税。

(二)信贷建议

建立数控机床推广使用信贷制度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建议建立国产数控机床推广使用信贷,鼓励企业购买国产数控机床及数控系统.并给予贴息,同时对数控机床生产厂使用自产数控机床。

71


附参考资料:部分图表

图 数控机床产业运营模式图

宽领域 多层次 系列化 模块化

图 2005-2006年数控机床产业前20大厂商排名及出货量

序号 企业名称

1 大连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2 沈阳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3 秦川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4 济南一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5 宝鸡机床厂

6 浙江凯达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7 北京京城北一数控机床有限责任公司

8 北京第一机床厂

9 杭州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10 上海机床厂有限公司

11 无锡机床股份有限公司

12 武汉重型机床有限公司

13 杭州友佳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14 成都宁江机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5 重庆机床厂

16 宁夏小巨人机床有限责任公司

17 汉川机床有限责任公司

18 南通纵横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19 交大昆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 自贡长征机床有限责任公司

72


图 2006年-2010年全球数控机床产量及预测

2006年-2010年全球数控机床产量及预测:万台


2010


80.3


2009


68.6


2008


59.2


2007


51.6


2006


46.1


图 数控机床应用详解图

数控机床应用详解图


8.90%


19.70%


23.60%


汽车

船舶

一般机械

航空航天

信息


11.60%


15.40%


20.80% 其他


图 数控机床2006-2010年各细分市场应用及规模变化趋势

数控机床2006-2010年各细分市场应用及规模变化趋势(年均增长率)

信息 9.70%


航空航天


12.30%


一般机械


15%


舶船 18.70%

汽车 22.40%

0.0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73


图 2002-2006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对比图


800

700


2002-2006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对比图


产量 销量

719.17704.16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324.8


444.37

337


439.08


507.05507.11


570.7575.82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图 2005-2006年客车、货车和轿车产销量对比图


400

350


2005-2006年客车、货车和轿车产销量对比图

客车 货车 轿车

340.81


300

250


278.74 276.77


348.8

221.11 223.66


200

150

100

50

0


180.74

116.34


177.69

116.24


142.24


146.71


2005年销量 2005年产量 2006年销量 2006年产量

图 2005-2006年中国十大主要汽车厂商汽车销量比重图

2005-2006年中国十大主要汽车厂商汽车销量比重图


84.00%

83.50%

83.00%

82.50%

82.00%

81.50%

81.00%

80.50%

80.00%


81.30%


83.60%


2005 2006

74


图 2005年主要机床市场消费额及增长情况

2005年主要机床市场消费额及增长情况 机床 数控机床

100


100

80


60.3


60

40 15.3 18.6

20

0

消费额(亿美元) 同比增长(%)

图 2005年主要机床生产国家产值及增长情况

2005年主要机床生产国家产值及增长情况

产值(亿美元) 同比增长(%)


150


132


107


100

50


21.3


19.5


51

17.6


34

15.1


0

日本德国 意大利 中国台湾

图 2000年以来数控机床生产变化图

2000年以来数控机床生产变化图(台)


100000

80000

60000

40000

20000

0


12351


17521


24803


36813


66909

51861


66909


86980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图 2000年以来全国机床产量数控化率情况

图 2006年各类数控机床的产值占比

2006年各类数控机床的产值占比

42.30%

57.70%

专用数控机床 通用数控机床

图 2000年以来机床产值数控化率增长情况

2000年以来机床产值数控化率增长情况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00%


17.40%


22.70% 28.60%


29.60%


32.70%


35.50%


36.30%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76


图 各类金切机床新产品品种数控化率

各类金切机床新产品品种数控化率


磨床

铣床

齿轮加工机床

钻镗床


51.50%


67.20%

72.10%


92.30%


车床 83.60%

0.0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图 各大类数控机床新产品所占比重的变化

各大类数控机床新产品所占比重的变化

专用数控(%) 通用数控(%)


60 47.452.6 51.948.1

40


58.5


41.5


20

0

2004 2005 2006

图 2005-2006年数控机床产量正增长企业生产情况分布图

2005-2006年数控机床产量正增长企业生产情况分布


18.10% 15.20%

19.80%

21.30%

8.30%

25.60%


11.50% 西

东北

中南

华东

西南

华北


77


图 2005-2006年各种类型企业产量构成

2005-2006年各种类型企业产量构成


21.20%

38.50%


40.30%

民营

三资

国有


图 不同规模企业产量与企业结构图

不同规模企业产量与企业结构图

大型

中型

14.90% 小型


32.80%


52.30%


图 2005-2006年数控机床地区生产分布图

2005-2006年数控机床地区生产分布图


7.80%


15.50%


21.30% 东北

华东

华北

西北


11.10%


18.70%


25.60% 西南

中南


78


图 2005-2006年数控机床地区生产占比图

2005-2006年数控机床地区生产占比图


14.50%

7.90%

10.40%

17.50%


东北

23.10% 华东

华北

西北

26.60% 西南

中南


图 数控机床大区生产情况图

数控机床大区生产情况图


45.80%


31.20%

中部

西部

东部

23.00%


图 2001-2006年我国数控机床出口量情况

2001~2006年我国数控机床出口量情况(台)


80000

60000

40000

20000

0


2509 777113033


18297


43915


62798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79


图 2001-2006年我国数控机床出口金额情况

2001~2006年我国数控机床出口金额情况:亿美


3

2

1 0.440.670.39


0.95


2.08


2.89


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图 数控机床行业整体实力前20名企业

序号 企业名称

1 沈阳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2 大连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3 济南一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4 浙江凯达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5 宝鸡机床厂

6 秦川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7 北京京城北一数控机床有限责任公司

8 上海机床厂有限公司

9 杭州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10 无锡机床股份有限公司

11 杭州友佳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12 北京第一机床厂

13 武汉重型机床有限公司

14 成都宁江机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5 重庆机床厂

16 交大昆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7 汉川机床有限责任公司

18 宁夏小巨人机床有限责任公司

19 自贡长征机床有限责任公司

20 南通纵横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80


图 数控机床行业整体潜力前20名企业

序号 企业名称

1 沈阳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2 大连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3 济南一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4 浙江凯达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5 秦川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6 宝鸡机床厂

7 北京京城北一数控机床有限责任公司

8 杭州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9 上海机床厂有限公司

10 无锡机床股份有限公司

11 北京第一机床厂

12 杭州友佳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13 武汉重型机床有限公司

14 成都宁江机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5 重庆机床厂

16 宁夏小巨人机床有限责任公司

17 交大昆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8 汉川机床有限责任公司

19 自贡长征机床有限责任公司

20 南通纵横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81


图 数控机床行业赢利能力前20名企业

序号 企业名称

1 大连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2 沈阳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3 秦川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4 浙江凯达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5 济南一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6 宝鸡机床厂

7 北京京城北一数控机床有限责任公司

8 杭州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9 上海机床厂有限公司

10 北京第一机床厂

11 无锡机床股份有限公司

12 武汉重型机床有限公司

13 杭州友佳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14 成都宁江机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5 重庆机床厂

16 宁夏小巨人机床有限责任公司

17 汉川机床有限责任公司

18 交大昆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9 南通纵横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20 自贡长征机床有限责任公司

82


图 数控机床行业经营能力前20名企业

序号 企业名称

1 大连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2 沈阳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3 济南一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4 秦川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5 浙江凯达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6 宝鸡机床厂

7 北京京城北一数控机床有限责任公司

8 上海机床厂有限公司

9 杭州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10 北京第一机床厂

11 无锡机床股份有限公司

12 武汉重型机床有限公司

13 杭州友佳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14 成都宁江机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5 重庆机床厂

16 汉川机床有限责任公司

17 宁夏小巨人机床有限责任公司

18 交大昆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9 南通纵横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20 自贡长征机床有限责任公司

83


图 数控机床行业综合能力前20名企业

序号 企业名称

1 大连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2 沈阳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3 秦川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4 济南一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5 宝鸡机床厂

6 浙江凯达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7 北京京城北一数控机床有限责任公司

8 北京第一机床厂

9 杭州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10 上海机床厂有限公司

11 无锡机床股份有限公司

12 武汉重型机床有限公司

13 杭州友佳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14 成都宁江机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5 重庆机床厂

16 宁夏小巨人机床有限责任公司

17 汉川机床有限责任公司

18 南通纵横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19 交大昆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 自贡长征机床有限责任公司

图 2005-2006年汽车行业新增固定资产地区占比图

2005-2006年汽车行业新增固定资产地区占比图


24.70%


21.20%


28.70%


18.20% 西

东北

中南

华东

西南


11.10%


10.50%

14.30% 华北


84


图 2005-2006年电力设备制造业新增固定资产地区占比图

2005-2006年电力设备制造业新增固定资产地区占比图


26.30%


22.20%


29.80%

11.20%


西北

18.60% 东北

中南

华东

西南


7.20%


14.50% 华北


表 1999-2006年中国数控机床产量、进出口及消费量

产量(台) 进口(台) 出口(台)

1999 8536 12772 2032

2000 12351 15027 2258

2001 17521 17679 2509

2002 24803 18840 7771

2003 36813 24472 13033

2004 51861 30104 18297

2005 66909 35736 43915

2006 86980 41315 62798

表 1993-2006年世界机床产销变化

机床产值 机床出口额 机床进口额 机床消费额

1993 290.59 152.10 126.49 264.99

1994 281.99 166.51 154.08 269.57

1995 366.71 213.96 190.50 343.25

1996 286.73 237.05 207.08 356.76

1997 367.79 213.16 182.75 337.09

1998 368.85 218.60 198.52 347.31

1999 358.25 208.68 191.99 341.55

2000 370.80 215.13 199.40 355.07

2002 321.6 203.4 195.3 361.22

2004 452.9 222.2 211.7 368.9

2005 537.9 235.8 220.4 375.5

2006 623.1 256.7 229.5 382.1

85


表 2000-2006年日本主要类别数控机床产量

产量(台)

2000 90,916

2001 74,572

2002 55,807

2003 65,673

2004 78,757

2005 82,256

2006 85,755

表 2005-2006年德国机床生产情况

2005年产值 2006年产值

金属切削切机床 10092 11101

金属成型机床 5524 6076

零附件 2084 2292

安装、维护和修理费用 695 765

表 世界机床消费前十名

序号 国家名称

1. 中国

2. 日本

3. 德国

4. 美国

5. 意大利

6. 韩国

7. 中国台湾

8. 法国

9. 加拿大

10. 西班牙

86


表 世界机床产值前十名

序号 国家名称

1. 日本

2. 德国

3. 意大利

4. 中国

5. 中国台湾

6. 美国

7. 瑞士

8. 韩国

9. 西班牙

10. 英国

表 1990-2006年全国数控机床产量

产量(台)

1990 6423

1995 8798

2000 12351

2001 17521

2002 24803

2003 36813

2004 51861

2005 66909

2006 86980

表 主要机床生产企业2000~2005年数控机床产量情况

产量(千元)

2000 2002 2004 2005

大连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3145 289561 547070 696130

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17836 272349 299997 335612

87


表 1996-2006年数控车床产量占比情况

产量占比

1996 23%

1998 26%

2000 29%

2002 32%

2004 35%

2005 38%

2006 41%

表 2001-2006年机床数控化率

数控化率

2001 9.12%

2002 10.69%

2003 12.27%

2004 14.00%

2005 15.60%

2006 17.30%

表 2005-2006年各种机床产量数控化情况

2005年 2006年

机床 15.6% 17.3%

数控机床 20% 22.2%

表 1996-2006年数控金切机床产值完成情况

产值(亿美元)

1996 1.8

1998 2.7

2001 4.3

2002 7.1

2003 10.2

2004 13.3

2005 16.5

2006 19.7

88


表 2000-2006年数控机床产值占比情况

数控金切机床 数控锻压机械

2000 65.4% 34.6%

2001 69.3% 30.7%

2002 75.6% 24.4%

2003 82.5% 17.5%

2004 88.7% 11.3%

2005 92.1% 7.9%

2006 96.8% 3.2%

表 2000年以来金切机床产值数控化率情况

产值数控化率

2000 41.8%

2001 44.4%

2002 43.6%

2003 47.3%

2004 45.2%

2005 48.9%

2006 50.5%

表 2006年开发的数控金切机床新产品

同比增加

金属加工机床 17%

金切机床 11.2%

成形机床 24.3%

表 各类金切机床新产品品种数控化率

数控化率

车床 83.6%

钻镗床 72.1%

齿轮加工机床 92.3%

铣床 67.2%

磨床 51.5%

89


表 各大类数控机床新产品所占比重的变化

所占比重

数控车床 36%

加工中心 42%

其他 22%

表 2005-2006年数控机床企业产量前20名企业

序号 企业名称

1 沈阳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2 大连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3 济南一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4 浙江凯达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5 宝鸡机床厂

6 秦川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7 上海机床厂有限公司

8 北京京城北一数控机床有限责任公司

9 杭州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10 杭州友佳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11 无锡机床股份有限公司

12 北京第一机床厂

13 武汉重型机床有限公司

14 重庆机床厂

15 成都宁江机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6 交大昆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7 汉川机床有限责任公司

18 宁夏小巨人机床有限责任公司

19 自贡长征机床有限责任公司

20 南通纵横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90


表 2005年数控机床企业产量前20名企业

序号 企业名称

1 沈阳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2 大连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3 济南一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4 浙江凯达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5 宝鸡机床厂

6 秦川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7 上海机床厂有限公司

8 北京京城北一数控机床有限责任公司

9 杭州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10 杭州友佳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11 无锡机床股份有限公司

12 北京第一机床厂

13 武汉重型机床有限公司

14 重庆机床厂

15 成都宁江机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6 交大昆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7 汉川机床有限责任公司

18 宁夏小巨人机床有限责任公司

19 自贡长征机床有限责任公司

20 南通纵横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91


表 2005-2006年金属切削机床销售收入前20名企业

企业名称 2005年销售收入 2006年销售收入

大连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6811760 7492936

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5793600 6372960

秦川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950252 10452777

三菱电机大连机器有限公司 931245 1024370

宝鸡机床厂 820410 902451

南京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801250 881375

齐重数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764213 840634

齐齐哈尔二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716635 788298

上海机床厂有限公司(本部) 667892 734681

济南一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583276 641603

北京京城北一数控机床有限责任公司 567419 624160

青海华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551825 607007

杭州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506914 557605

杭州友佳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464623 511085

无锡机床股份有限公司 432225 475448

杭州力武机电有限公司 415633 457196

北京第一机床厂 407412 448153

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392568 431825

重庆机床厂 371628 408791

成都宁江机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15913 347504

92


表 2005-2006年金属切削机床销售收入增幅前20名企业

序号 企业名称

1 大连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 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 秦川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4 三菱电机大连机器有限公司

5 宝鸡机床厂

6 南京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7 齐重数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8 齐齐哈尔二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9 上海机床厂有限公司(本部)

10 济南一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11 北京京城北一数控机床有限责任公司

12 青海华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13 杭州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14 杭州友佳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15 无锡机床股份有限公司

16 杭州力武机电有限公司

17 北京第一机床厂

18 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19 重庆机床厂

20 成都宁江机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表 2005-2006年不同类型企业生产情况

所占比例

民营 40.30%

三资 38.50%

国有 21.20%

表 不同规模企业产量与企业结构

所占比例

大型 52.30%

中型 32.80%

小型 14.90%

93


表 2005-2006年数控机床地区产量

产量(台)

2005年 2006年

东北 14251 18527

华东 17128 22267

华北 12511 16265

西北 7426 9655

西南 5218 6784

中南 10375 13482

表 2002-2006年数控金切机床进口量情况

进口量(台)

2002 18276

2003 23320

2004 30104

2005 30746

2006 31822

表 2001-2006年数控金切机床进口金额情况

进口金额(亿美元)

2001 11.04

2002 18.12

2003 25.23

2004 34.31

2005 43.56

2006 57.45

表 2005-2006年我国金属加工机床进口主要来源国分布

国别 进口数量(台) 进口金额(百万美元)

日本 30459 2168.7

中国台湾 67865 1334.2

德国 5615 942.3

韩国 5696 531.2

意大利 14766 490.1

瑞士 1717 273.5

美国 1876 222.6

小计 127994 5962.6

进口总额 140613 6431.3

94


表 2005-2006年数控车床进口来源地情况

国别 进口数量(台)进口金额(百万美元)

日本 3370.7 212.5

中国台湾 4084.6 165.4

德国 1137.2 71.2

韩国 181.4 36.0

意大利 62.6 27.2

瑞士 261.4 21.3

美国 56.2 8.0

表 2005-2006年我国加工中心进口来源地情况

加工中心 中国

日本 德国 美国 韩国 瑞士 意大利

数量(台) 1657 1131 62 245 242 43 7

占比(%) 48.1 32.8 1.8 7.1 7 1.2 0.2

平均单价

() 60,518 94,085 200,495 55,700 93,411 213,657447,431

数量(台) 51 436 70 28 82 7 8

占比(%) 7.3 62 10 4 11.7 1 1.1

平均单价

() 150,447315,711654,423314,306226,046802,905482,569

数量(台) 75 44 7 0 0 0 3

占比(%) 54.3 31.9 5 0 0 0 2.2


平均单价

() 190,583442,121


2,217,5

22 0 0 0


1,174,9

79


数量(台) 89 130 36 2 14 15 4

占比(%) 30.2 44 12.2 0.8 4.7 5.1 1.4

平均单价

() 60,554 92,424 409,601125,135144,244182,932305,450

表 2001~2006年我国数控机床进出口比较

进口:台 出口:台

2001 17679 2509

2002 18840 7771

2003 24472 13033

2004 30104 18297

2005 35736 43915

2006 41315 62798

95


表 2000~2006年数控机床出口数量比较

出口数量(台)

2000 2258

2001 2509

2002 7771

2003 13033

2004 18297

2005 43915

2006 62798

表 2000~2006年数控机床出口金额比较

出口金额(亿美元)

2000 0.31

2001 0.44

2002 0.67

2003 0.39

2004 0.95

2005 2.08

2006 2.89

表 2002~2006年我国数控机床出口情况

出口量(台)出口金额(亿美元)

2002 14820 0.67

2003 16467 0.39

2004 18297 0.95

2005 43915 2.08

2006 62798 2.89

表 2005年机床工具主要产品进口税率明细表

进口税率

数控机床 9.7%

数控剪切机床 7.0%

96


表 数控机床行业整体实力前20名企业

序号 企业名称

1 沈阳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2 大连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3 济南一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4 浙江凯达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5 宝鸡机床厂

6 秦川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7 北京京城北一数控机床有限责任公司

8 上海机床厂有限公司

9 杭州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10 无锡机床股份有限公司

11 杭州友佳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12 北京第一机床厂

13 武汉重型机床有限公司

14 成都宁江机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5 重庆机床厂

16 交大昆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7 汉川机床有限责任公司

18 宁夏小巨人机床有限责任公司

19 自贡长征机床有限责任公司

20 南通纵横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97


表 数控机床行业整体潜力前20名企业

序号 企业名称

1 沈阳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2 大连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3 济南一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4 浙江凯达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5 秦川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6 宝鸡机床厂

7 北京京城北一数控机床有限责任公司

8 杭州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9 上海机床厂有限公司

10 无锡机床股份有限公司

11 北京第一机床厂

12 杭州友佳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13 武汉重型机床有限公司

14 成都宁江机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5 重庆机床厂

16 宁夏小巨人机床有限责任公司

17 交大昆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8 汉川机床有限责任公司

19 自贡长征机床有限责任公司

20 南通纵横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98


表 数控机床行业赢利能力前20名企业

序号 企业名称

1 大连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2 沈阳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3 秦川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4 浙江凯达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5 济南一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6 宝鸡机床厂

7 北京京城北一数控机床有限责任公司

8 杭州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9 上海机床厂有限公司

10 北京第一机床厂

11 无锡机床股份有限公司

12 武汉重型机床有限公司

13 杭州友佳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14 成都宁江机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5 重庆机床厂

16 宁夏小巨人机床有限责任公司

17 汉川机床有限责任公司

18 交大昆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9 南通纵横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20 自贡长征机床有限责任公司

99


表 数控机床行业经营能力前20名企业

序号 企业名称

1 大连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2 沈阳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3 济南一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4 秦川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5 浙江凯达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6 宝鸡机床厂

7 北京京城北一数控机床有限责任公司

8 上海机床厂有限公司

9 杭州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10 北京第一机床厂

11 无锡机床股份有限公司

12 武汉重型机床有限公司

13 杭州友佳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14 成都宁江机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5 重庆机床厂

16 汉川机床有限责任公司

17 宁夏小巨人机床有限责任公司

18 交大昆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9 南通纵横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20 自贡长征机床有限责任公司

100


表 数控机床行业综合能力前20名企业

序号 企业名称

1 大连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2 沈阳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3 秦川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4 济南一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5 宝鸡机床厂

6 浙江凯达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7 北京京城北一数控机床有限责任公司

8 北京第一机床厂

9 杭州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10 上海机床厂有限公司

11 无锡机床股份有限公司

12 武汉重型机床有限公司

13 杭州友佳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14 成都宁江机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5 重庆机床厂

16 宁夏小巨人机床有限责任公司

17 汉川机床有限责任公司

18 南通纵横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19 交大昆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 自贡长征机床有限责任公司

表 2006年船舶行业主要地区基本情况

产量(万载重吨)

华东 362.1

中南 207.7

东北 272.1

西北 113.3

西南 78.9

华北 76.6

表 2006年电力设备制造业主要地区基本情况

发电量(亿千瓦时)

华东 6292.4

中南 7596.2

东北 3174.5

西北 3996.5

西南 1729

华北 5555.4

101


表 金属切削机床消费额预测值

预测值(亿美元)

2007 94.4

2008 103.9

2009 114.3

2010 125.7

表 数控机床消费额预测值

预测值(亿美元)

2007 73.0

2008 80.3

2009 88.4

2010 97.2

  • 上一篇文章: 电磁炉、电饭煲的地区采购差异性

  • 下一篇文章: 中国航空业可借鉴的蓝本
  •    
    [注:标题搜索比内容搜索快]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轨道钢承重计算公式及应用[109]

  • 【选型】如何为变频器选取阻值…[82]

  • AIS2023参展厂商名录[343]

  • AGV综合选型[170]

  • APIE 2023第4届亚太国际智能装…[138]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外媒:正在唤醒中国的习近平[305]

  • 中国反伪科学运动背后的CIA黑手…[494]

  • [转载]袁隆平真言:中国最大的…[667]

  • 台专家:当年我们造IDF时 大陆…[572]

  • 旅日华人:中国严重误判日本民…[577]

  •  
     相 关 文 章
  • 山东华云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豪克…[161]

  • 华东数控(002248):技术引进提…[121]

  • 高响应高精度微进给伺服刀架及…[111]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 晨光科技        站长:璀璨星辰        页面执行时间:230.47毫秒
    Powered by:MyPower Ver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