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尾楼”变身“孵化器”
南山数字文化产业基地打造高科技文化产业集群
来源: 深圳商报 发布时间:2007-5-9
走进南山数字文化产业基地,工人们正忙着进行最后的室内装修工程,美丽的外墙浮雕、光洁的主楼大厅以及新潮的太阳能玻璃幕墙,一派焕然一新的景象,让人很难想像这里曾是烂尾楼里的“钉子户”——拥有“双塔”大楼的南山软件园大厦,已连续十多年难显“王者之相”。经过各级人大代表和南山区政府的不懈努力,南山数字文化产业基地今年终于成型,它将作为第三届文博会分会场之一,为深圳文化产业发展献礼。
基地诞生:
知名烂尾楼得以盘活
南山数字文化产业基地的诞生颇有些渊源。该基地所在的南山软件园大厦原名麒麟名居,早在1992年就开始动工,因资金问题拖延了十多年仍未竣工。作为深圳市最知名的烂尾楼之一,南山软件园大厦成为很多人的一块心病,市、区人大代表多次提交议案,要求尽快盘活。2001年南山区政府在此设立软件园,吸引了近90家软件企业入驻,但残缺不全的公共配套设施阻碍了软件园继续发展。2003年南山区委区政府决定斥资3.1亿,整体收购南山软件园大厦,并将其中一座塔楼和裙楼作为数字文化产业基地。
数字文化产业基地以“打造数字内容为特征的创意文化产业,推动和扶持动漫游戏产业企业发展,促进产业链完善”为主要定位,2006年已被列入《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该基地位于深南大道旁,共计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其中塔楼1.7万平方米,将作为入驻企业的主要办公场地,裙楼共计1.3万平方米,集中建设产业基地的配套服务设施。今年投入使用后,南山数字文化产业基地将成为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文化企业孵化器。
建筑设计:
太阳能幕墙尽展创意
作为新兴的创意产业园区,南山数字文化产业基地在建设上也颇费心机,其建筑设计本身就是一项创意作品。该基地在全市文化产业园区中率先引入循环经济策略,创新性地采用深圳企业自主研发的光伏幕墙技术,通过特殊的集成式玻璃幕墙吸收太阳能,为基地设施提供绿色电源。据南山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主任王鸣博士介绍,该光伏幕墙系统是全国第一个采用自主知识产权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幕墙,同时也是全国目前最大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并网发电系统,从材料到安装都综合考虑了建筑美学、结构安全、性能优化、能源稳定等诸多因素,在国际建筑施工安装上都是最新的尝试。
这一新型的玻璃幕墙由600块非晶硅光伏幕墙组件进行串并联组成,所产生的电能,可供南山数字文化产业基地裙楼所有节能照明用电。
南山数字文化产业基地建成后,入户大堂内墙上将安装一个数据显示屏,准确显示光伏幕墙每天的发电量,还能记录下从安装日开始累计发电量,以及包括减少标准煤燃烧吨数、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排放量吨数等在内的节能数据,这样市民们不仅能在基地外看到这一节能设置,还能在基地内切身感受循环经济的重要性。目前南山数字文化产业基地已被列入深圳市循环经济试点。
配套设置:
数字化特色进行服务
虽然与其他产业基地相比建筑面积偏小,但南山数字文化产业基地在园区配套设置上却极为完善。裙楼当中的所有功能设置都紧紧围绕数字文化企业的特点。
基地内最有特点的规划要算数码影院。这个影院能够为基地内数字企业提供试片、观摩、教育等数字播放服务,是市内其他文化产业基地所不具备的独特设施,基地内影视制作企业无需再自行建设影片放映室。除了企业服务功能外,数码影院还计划承担科普电影放映工作,面向市民特别是在校小学生开放。目前国内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科普数字影视片,但基本无法进入商业院线,因此南山数字文化产业基地准备借助南山区科学协会的力量,与国内科学协会系统实现联动,交换科普影片片源,建立一个公益性的科普影片基地,让市民有机会看到国内外优秀的科普片,也为国内的科普录制企业提供一个平台。此外,优秀艺术电影、民间社团电影也可能在此寻找到放映机会。
招商完成:
创意企业以此为跳板
南山数字文化产业基地开工建设后,吸引不少数字创意企业前来入驻。到目前为止,产业基地的招商工作已经完成,入驻企业主要以动漫游戏、影视制作类为主。其中,香港金都娱乐机构有限公司将在此设立一个大型的高清数字影音后期制作基地,并以此为跳板进军全国数字市场。
此外,西贝文化传播公司和金孔雀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也将成为基地的客户。西贝文化传播公司与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和深圳海天出版社联合打造的千集系列动画片《Q城宝贝》已经在深圳电视台播出,并在全国各地电视台陆续播出,同名品牌系列丛书也已完成开发。落户南山数字文化产业基地后,西贝文化传播公司将由二维动画制作为主转入三维动画生产,依靠南山区卓越的高科技优势,打造高品质的三维动画影视作品。深圳金孔雀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将与最高人民检察院合作,进入基地后将重点开展反腐题材影视作品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