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晨光科技 >> 文章 >> 专家 >> 其他 >> 正文  
  许根俊——浙江理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硕导简介         
许根俊——浙江理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硕导简介
[ 作者:浙江理工大学    转贴自:http://daoshi.kaoyantj.com/2006/05/22/20B1AF2D6324BAFE.html    点击数:69    更新时间:2007/2/5    文章录入:夏晶晶 ]
[注:本站登载的某些文章并不代表本站支持或反对其观点或肯定其真实性]
许根俊 , 男, 1935 年 11 月生。生物化学家。 1991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 院士 ) 。 1985 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第九、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kaoyangj
社会兼职:  65976 455
1992 年当选为九三学社第六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1996 年 8 月,增选为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员会委员、常委会委员、副主任委员; 1997 年 7 月,在九三学社上海市第十二届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市委副主任委员; 1997 年 11 月,在九三学社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1998 年 1 月,当选为全国政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75 年至今,任《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编委; 1975 年至 1988 年,任《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编委; 1988 年至今,任《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编委; 1989 年至今,任《生物化学》杂志编委。  655423 17
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 20 世纪 50 年代参加了催产素和胰岛素的人工合成的研究。在 60 年代,他进行了酶的动力学、酶的侧链基团的化学修饰与其生物活力的关系、酶的作用动力学、蛋白质脲变性和复性的动力学过程的研究。 70 年代对菠萝蛋白酶在医学上的应用、烟草花叶病素的人工合成和猪心蛋白激酶的研究,用天然肽于蛋白质的人工合成来研究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和用碳酸酐酶于处理核潜艇二氧化碳废气的研究。 80 年代起,展开对果糖 -1 , 6- 二磷酸酯酶、醛缩酶、蛇肌甘油醛脱氢酶、果糖 -6- 磷酸 -2- 激酶和马铃薯焦磷酸:果糖 -6- 磷酸 -1- 磷酸转移酶的研究。在国外他对兔肝果糖 1 , 6- 二磷酸酯酶、胸腺素 β-4 和烯醇化酶的解离聚合进行了研究。近年,他除了继续果糖 -1 , 6- 二磷酸酯酶的研究外,还进行蛋白质伸展和重折叠,蛋白质的结构域等方面的研究。 
同济西苑

在胰岛素的人工合成的研究中,解决了用钠 - 氨法还原胰岛素的硫硫键、除去它的苄基保护基和还原胰岛素的重氧化并恢复其生物活力的问题。胰岛素的还原重氧化已经有许多人采用过许多种还原的条件,进行过研究,都失败了。有的人还认为胰岛素还原重氧化的结果表明,胰岛素是不能进行还原重氧化的。当时多肽合成正处于发展初期,可以用于蛋白质合成的保护基和脱除保护基的方法不是很多,而钠 - 氨是惟一能用于除去所有保护基的系统,特别是对于巯基的保护基。这一问题的解决,对最后确定人工合成胰岛素的路线和解决人工合成胰岛素的最后一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蛋白质的化学修饰与其生物活力的关系的工作中,邹提出了一种计算蛋白质必需基团的公式,当时在邹提出这种方法时,曾经用他的方法计算了文献上发表的蛋白质化学修饰的数据,发现大多数报导的结果与用他的方法计算的结果是一致的,但是, Liener 关于胰蛋白酶硫硫键化学修饰的结果与他的计算的结果不一致。许根俊为此进行了大量的工作,由于在胰岛素的研究中,他对蛋白质的硫硫键的性质有了充分的了解,他分析了 Liener 工作的条件,认为不一致的原因是由于在 Liener 采用的条件下,发生了硫硫键的交换。胰蛋白酶共有六个硫硫键,它的必需硫硫键是两个,由于发生了硫硫键的交换,所以 Liener 观察胰蛋白酶有三个必需硫硫键。许根俊首先从实验上证明了邹氏公式的正确性。邹的这个方法由于简便实用,后来这一计算方法被编入国内外许多生化教科书中。  共济
对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的动力学和构像变化与活力的关系以及蛋白激酶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指出对于包含两个酶中间物的系统,如果存在典型的非竞争性抑制,那么它的米氏常数就等于它的解离常数。由于米氏常数是酶的一个重要的常数,但是,它的物理意义并不是很确定的,而平衡常数则反映酶和底物的亲和力,况且,大多数的酶都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底物,这一结果可以帮助对于一些酶的米氏常数的物理意义的分析、理解和运用。他在对蛋白质脲变性和复性的动力学过程的研究中,较早的观察到酶在变性的过程中活力的丧失先于整体构像变化的过程,和在复性的过程中活力的恢复过程也快于整体构像恢复过程。在对蛋白激酶的研究中,他首先观察到蛋白激酶具有两个 cAMP 结合部位,这些当时处于有发展前途的研究,都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中断了。  6554 8814
首先提出了用天然肽于蛋白质的人工合成来研究其结构功能的设想,并以胰岛素为对象,提出实现这一设想的具体方案,领导了这一工作。他本人解决了实现这一设想的关键问题,从而实现了这一设想,为胰岛素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在此基础上,生化所对胰岛素的结构和功能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获得了一批成果。  655423 17
在蛇肌果糖 -1 , 6- 二磷酸酯酶的研究中,对该酶的动力学、作用机制、别构调节机理和构象的动态变化与活力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发现了该酶在逆反应中存在有磷酰化的中间物,从而阐明了该酶催化的乒乓机理,通过对它的低底物动力学研究,提出了一个能解释目前动力学矛盾结果的动力学机制。他发现了别构部位和催化部位信息传递的分子基础,提出了在天然状态下,该酶的活性部位是不完善的观点。他发现了 AMP 的双层调节作用,在碱性 pH 的激活作用,和中性 pH 的抑制作用,以及克隆了在蛇肌果糖 -1 , 6- 二磷酸酶的基因,得到了在蛇肌果糖 -1 , 6- 二磷酸酯酶的结晶,并测定了在蛇肌果糖 -1 , 6- 二磷酸酯酶的晶体结构,并在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点突变,研究它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催化机制和调节机制。这是国内对一个具有亚基结果的蛋白质进行最为系统完整的研究,从提纯、动力学、作用机制到晶体结构,并在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它的作用机制和调节机制。  655423 17
对围绕着果糖 -6- 磷酸和果糖 -1 , 6- 二磷酸之间反应的有关的酶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这一反应受到许多酶的催化和调节,它们之间的变化构成一个循环,称为底物循环,与动物在饥饿状态下维持血液和脑部的葡萄糖浓度有关,也和 Ⅱ 型糖尿病的治疗有关,在糖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果糖 -2 , 6- 二磷酸是对这个循环的重要调节剂,它的合成和分解是由果糖 -6- 磷酸 -2- 激酶 / 果糖 -2 , 6- 二磷酸酯酶控制的。  200092
对鼠肝和鸡肝的果糖 -6- 磷酸 -2- 激酶 / 果糖 -2 , 6- 二磷酸酯酶和马铃薯焦磷酸:果糖 -6- 磷酸 -1- 磷酸转移酶的动力学、作用机制、调节机理和酶与底物结合的必需基团进行了研究。对前者,他发现了该酶在催化过程中有一个非必需的活化基团在起作用,确定了精氨酸是底物结合的必需基团,镁离子有调节作用,以及它们催化过程中都是双底物双产物序列机制。 
还开展了对蛋白质的结构层次和蛋白质的折叠方面的研究。他研究了结构域的划分、分离结构域单独存在时和存在于蛋白质中结构和功能的比较。认为分离结构域整合到蛋白质分子中,通过结构域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构上有一个调整过程。他还发现蛋白质的非正常折叠主要是折叠过程中,中间物的疏水面暴露引起聚积的复反应所致。  共济网
在国外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确定了兔肝果糖 -1 , 6- 二磷酸酯酶的催化部位和别构部位,并在其一级结构阐明以前确定了它们在其一级结构中的位置。证明了胸腺素 β-4 是一个广泛存在的多肽,证明了该肽是由巨噬细胞而不是由胸腺细胞合成的,纠正了当时认为该肽是胸腺细胞合成的错误观点。通过对烯醇化酶的解离和聚合的研究,他发现了烯醇化酶的反常的解离行为,和 Weber 教授一起提出了寡聚体蛋白和解离的亚基有不同的稳定态的多种构象状态,此后这一观点为在多种寡聚体蛋白上用稀释解离和加压解离聚合等实验所证实,为蛋白质的解离聚合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方向。  辅导
个人简历:  同济西苑
1935 年 11 月 23 日 出生于安徽省歙县。 1946 年 9 月至 1948 年 9 月在安徽省歙县中学学习; 1948 年 9 月至 1950 年 9 月在安徽省旌德县中学学习; 1950 年 9 月至 1953 年 9 月在安徽省休宁中学学习。 1957 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化学系; 1957 年至今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工作,曾任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 1985 年 3 月晋升为研究员; 1991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93 年任生物学部常委, 1995 年至 2000 年任生物学部副主任; 1993 年任中国科技大学 ( 合肥 ) 兼职教授; 1995 年任安徽大学名誉教授和河南师范大学名誉教授。 1997 年当选为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副理事长。  659 76674
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曾获自然科学一等奖两次,全国科技大会重大成果奖一次,中科院技术科学一等奖一次,中科院科技进步奖二次,何粱何利奖。 
近年来主要论著  : 

•  Wang J, Ding M, Li YH, Chen QX, Zhao FK, Xu GJ *, A monovalent Anion Affected Multi-functional Cellulase EGX from the Mollusca, Ampullarium crossean , Protein Expression Purification.2003 Sep;31(1):108-14 (*Corresponding author) 
65976 455

•  Yuan Q, An J, Liu DG, Sun L, Ge YZ, Huang YL, Zhao FK, Xu GJ* , Proteomic analysis of differential protein expression in a human hepatoma revertant cell line by using an improved 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 procedure combined with m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time of flight-mass spectrometry, Electrophoresis. 25(7-8):1160-8,2004. (*Corresponding author)  共济网
•  Chen QX, Zhang Z, Huang H, Zhao FK, Xu GJ * ,Unfolding and Inactivation of Ampullarium crossean β -Glucosidase during Denaturation by Guanidine Hydrochloride, Int J Biochem Cell Biol. 35(8):1227-33,2003 . (*Corresponding author)  同济
•  Shan YF, Li SF, Xu GJ * An Novel Auto-cleavage Assay for Studying Mutational Effects on the Active Site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3C -like, Protease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12;324(2):579-83,2004 . (*Corresponding author) 
123站台

•  Xu Q, Xie Z, Ding J, Lin SX, Xu G * . Monoclonal antibodies assisting refolding of fiefly luciferase, Protein Sci. 13(7):1851-8,2004.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gjxu@sibs.ac.cn 
  • 上一篇文章: 郑旭明——浙江理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硕导简介

  • 下一篇文章: 杨斌——浙江理工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硕导简介
  •    
    [注:标题搜索比内容搜索快]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temp[149]

  • 2017 年 12 月 21 日委员会决定…[133]

  • 修订第 2019/1616 号实施决定 …[180]

  • SAE001[113]

  • Proe/Creo曲面渐消+倒角教学[78]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外媒:正在唤醒中国的习近平[357]

  • 中国反伪科学运动背后的CIA黑手…[545]

  • [转载]袁隆平真言:中国最大的…[715]

  • 台专家:当年我们造IDF时 大陆…[604]

  • 旅日华人:中国严重误判日本民…[608]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 晨光科技        站长:璀璨星辰        页面执行时间:1,078.13毫秒
    Powered by:MyPower Ver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