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高转换效率的染料光电池
编辑 Tzu-Ming Lu 报导
科学家设计出一种新架构的染料光电池,在内光电转换效率(in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每吸收一个光子并将其转换成光电流的比例)上有很大的进展。
在能源需求不断成长,石油又即将在本世纪内消耗殆尽的处境下,人类一直在寻找可以取代石化燃料的能量来源;而从源源不绝的太阳光中获取所需的能量,一直是主要的研究方向。然而目前以半导体作为捕捉光子的材料,最大的瓶颈在于利用太阳能发电所需的成本太高,无法大规模地发展其应用:为了制造纯度够高的固态太阳能光电板,每一平方公尺需要投入5GJ的能量。
被提出的替代方案包括各种光电化学电池(photoelectrochemical cell),虽然成本较低,但一直没有如固态太阳能电池般高的转换效率,因而也无法取而代之。在二月刊载于Nature上的论文中,McFarland和Tang设计出一种新架构,使得内光电转换效率可达到10%。
McFarland等人提出的架构为一多层结构:染料(汞红,merbromin,即红药水的成份)-金(10-50nm)-二氧化钛(200nm)-钛。在可见光照射下,汞红吸收了光子后,电子被激发至比金-二氧化钛界面所形成的萧基能障(Schottky barrier,~0.9V)还高的能阶;若这个被激发电子没有以放光或是热振动的方式放出能量,也没有在穿过金层时和其它电子碰撞失去能量,就能顺利跨过萧基能障到达TiO2层,之后被半导体的内电场加速而到达收集电流的金属层。而之所以能有高达10%的被激发电子可以转成光电流,关键在于被激发电子在金层中的平均自由径约是20~50nm,而金层亦只有10~50nm厚,因此许多电子可顺利穿过金层到达半导体层,而不发生碰撞失去能量。
尽管内光电转换效率达10%,但由于光子被汞红吸收的比例低,整体的转换效率仍低于1%。McFarland等人相信如能增加汞红分子的密度,降低反射光比例,再减低金层厚度以使电子能更顺利地到达半导体层,整体转换效率可望达到与固态光电电池不相上下的程度。到时候,可能车子不用添加石油,而是涂满红药水上路了。
原始论文:
A photovoltaic device structure based internal electron emission. McFarland, Tang. Nature VOL 421, 616-618, Feb 6 2003.
参考论文:
1) Photoelectrochemical cells. Grätzel. Nature VOL414, 338-344, Nov 15 2001.
2) Solar cells to dye for. Grätzel. Nature VOL 421, 586-587, Feb 6 2003.
参考来源:
本文版权声明与转载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