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友梅——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导师简介
|
热
|
|
刘友梅——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导师简介 |
[
作者:同济大学 转贴自:http://daoshi.kaoyantj.com/2006/06/11/BF836B4A47327DC9.html 点击数:108 更新时间:2007/1/9 文章录入:夏晶晶
] |
[注:本站登载的某些文章并不代表本站支持或反对其观点或肯定其真实性]
 刘友梅,男,1938年2月16日生,江西省上饶市人。196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运输起重系电力机车专业。先后任株洲电力机车厂技术员、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高速牵引动力研究所所长、中国铁道学会牵引动力委员会委员、电力机车及电传动学组组长、国家变流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现任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0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1年被授予“全国铁路优秀知识分子”,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荣获首届“詹天佑成就奖”,1997年荣获湖南首届光召奖,1998年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1999年11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作为中国电力机车事业的奠基者之一,1964年至1976年,他主持了我国第一代电力机车SS1型的三次重大技术改造并实现最终定型;1978年主持第二代电力机车SS3型的研制,实现了电力机车技术上的更新换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作为中国电力机车系列化、型谱化的组织实施者,1985年至1993年,他主持第三代电力机车SS4型、SS5型、SS6型、SS6B型的研制开发,其中SS4型机车双机重联在大秦线成功牵引万吨列车,使我国跨入国际铁路万吨重载牵引国家行列,成为目前我国铁路干线重载牵引的主型机车,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作为中国电力机车“高速”、“交流传动”技术零突破的奠基人之一,1994年至1996年,他主持“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SS8型电力机车的研制,填补了快速客运电力机车国内空白。 1998年,在郑州—武昌铁路正线高速综合试验中创造了240km/h的“中国铁路第一速”,为铁路提速提供了优良的牵引动力,使我国成为“国际铁路高速俱乐部”的成员,获铁道部科技进步特等奖;主持“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我国第四代电力机车AC4000的研制,成功地实现了我国铁路机车交流传动技术“零”的突破, 标志我国铁路机车研制进入高新科技领域。 此外,还主持了我国首次出口机车TM1的研制.作为电力牵引学术带头人和青年科技人才的培育者,先后主编了《韶山3型电力机车》、《韶山3型4000系电力机车》、《韶山4B型电力机车》,并发表学术论文17篇;积极提携青年英才,在主持各项研发工作中,有意识培养青年科技人员,积极为其成长创造条件,众多年青科技人员在他的指导培养下,成为电力机车研制开发领域的技术带头人。 |
|
[注:标题搜索比内容搜索快]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