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产品)用途介绍:
针对难处理金矿资源的回收,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开发成功“含砷难浸金矿常温常压强化碱浸预处理提金新工艺”。采用物理与化学综合分离的方法,利用边磨边浸工艺及其主体设备—塔式磨浸机,对含砷难浸金矿进行超细磨,然后在常温常压下,利用国际首创的强化预处理搅拌槽进行强化碱浸预处理,从而脱砷脱硫或使金与硫化物充分解离,再进行氰化,达到经济提金的目的。继焙烧、压热氧化、细菌氧化方法外的第四种含砷难处理金矿的提金新方法
产品性能:
在常温常压下,本项目技术达到了压热氧化法在高温高压下的提金效果,在传统CIP炭浆法提金工艺的基础上,仅增加开发出的两种专利设备——TW型塔式磨浸机和QHY型强化碱浸预处理脱砷搅拌槽,即可以高效提取含砷难浸金矿中的金。
能在常温常压下处理含砷含硫难浸金矿,砷转化率95%,金浸出率从传统提金工艺的一般0~20%提高到93%~98%,工艺流程同炭浆法基本一致。50吨/日规模的炭浆厂,采用本法的技改投资250~300万元,如新建厂,预处理-氰化整个提金工艺的设备投资350~400万元,且生产成本低。同焙烧,压热氧化,细菌氧化方法比,投资节省70%,处理成本节约40%,预处理成本200~400元/吨。
具备工艺投资小,成本低,操作简单,管理方便等优点。预处理完成后不需洗涤,流程短,易于实施,金回收率高,环境友好。
项目技术全部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新颖,指标先进,为难处理精矿预处理及其回收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合作方式:可直接购买产品或转让生产。可提供5~100吨/日难处理金精矿生产能力的成套工艺和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