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站登载的某些文章并不代表本站支持或反对其观点或肯定其真实性]
同济 男,1961年生,博士,教授,博士导师。现任北京工业大学校长助理,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大代表。在哈尔滨建筑大学获博士学位,在大连理工大学做博士后研究,美国康乃尔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先后参加或主持国家攀登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市自然科学基金等20余项科研项目,在结构可靠性评定与优化设计、预应力钢结构等研究方向取得突出研究成果,199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89年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994年获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996年获钱令希力学基金会优秀青年教师二等奖,在核心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60余篇,被EI、ISTP、PA检索收录17篇,出版专著一本、译著一本。共指导硕士、博士生共15名。被评为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入选北京市跨世纪优秀人才工程,现兼任中国钢结构协会理事、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理事、中国钢协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理事、中国钢协预应力结构协会理事。 详细资料 共济网 汉族,1961年生于内蒙古,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校长助理,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籍贯:山东省莱西县。198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校“211工程”办公室主任,兼任中国钢结构协会理事、中国钢协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理事、中国钢协房屋建筑钢结构分会理事、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理事、预应力结构协会理事。
共济 一、主要学历与工作经历 同济西苑 1994年12月毕业于哈尔滨建筑大学(现为哈尔滨工业大学)结构力学专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导师为王光远院士。 同济西苑 1994年12月至1996年12月在大连理工大学土木水利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副教授,导师为赵国藩院士。 专 1996年12月至目前在北京工业大学工作,教授,博士导师。 8#信箱 2001年12月至2002年5月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重点大学系主任出国研修项目”的资助,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土木工程系做高级访问学者,合作教授是系主任John F. Abel教授。研修期间参观了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霍普金斯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
471弄 考 二、主要研究方向简介 同济 1、预应力钢结构及组合结构分析与设计理论 共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我国钢结构得到迅速发展,所占比重日益增大,超高层和新体系不断出现,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预应力钢结构是土建行业中的新技术与新体系,在传统的钢结构中引入预应力,以进一步改善原有体系的受力、刚度和整体性并大大降低钢的耗量,要设计轻质高效的结构体系必然要采用大量承受轴拉的钢索,因此零刚度的柔索与预应力张拉在这些结构体系中就存在着不可分割的依存关系。预应力技术是创造和设计以钢索为主承重结构现代体系的重要手段,正是由于预应力的作用,现代新结构体系才能得以创立和存在。预应力钢结构与同类传统结构相比可以改善结构的静动力性能,扩大结构的适用领域,推广高强材料的应用范围,预应力平面结构可节约钢材10%---20%,预应力空间体系则可达到来40%---50%,可以看出预应力钢结构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发展前景是十分可观的。 专 目前,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北京奥运场馆结构选型与优化设计,本人正在从事预应力钢结构可靠度分析、多次预应力钢结构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钢结构住宅工业化对策、超高层钢结构性能设计、组合结构分析理论研究。 200092 2、工程结构可靠性与优化设计理论 kaoyantj 结构优化设计就是在满足各种设计要求下,在众多的设计方案中优选出使某项指标最佳的一个设计方案,可以显著地提高经济效益;而结构可靠性包括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全面地考虑了结构在全寿命期内的荷载、抗力及人为差错等因素的不确定性,对于结构能否满足安全可靠、耐久适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确保质量的要求,起着决定性的保证作用。因此,工程结构可靠性与优化设计理论兼顾了安全和效益两个方面,近期投资与长远利益在结构可靠度上得到最佳协调,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广泛的工程应用前景,也是结构工程学科发展的前沿课题,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以及社会等领域受到广泛的高度重视。 1号 目前本人结合教育部项目、北京市教委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正在从事基于结构功能的可靠性分析、结构动态可靠性分析、结构可靠性评定、结构可靠性优化设计理论及实用方法方面的研究工作。 课 三、主要获奖情况 8#信箱 1、1998年“工程结构可靠度理论及其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辅导 2、1989年论文“Optimum Structural Design of A Drilling Derrick ”获黑龙江省自然科学技术优秀论文二等奖。 共济网 3、1989年“3200米钻机前开口井架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项目获石油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kaoyangj 4、1994年“塔型井架结构可靠性研究与评定”项目获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 655423 17 5、1994年获哈尔滨建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优秀奖。 6、1996年获钱令希力学基金会优秀青年教师二等奖。 7、1998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 8、1998年入选北京市跨世纪优秀人才工程。 9、1998年论文“现役结构的模糊动态可靠度评定”获北京市优秀科技论文三等奖。 10、1998年“钢筋混凝土结构可靠度分析”项目获辽宁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11、2002年“工程结构可靠性优化设计实用方法研究”项目获北京工业大学科技进步二等奖。 四、已完成和正在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1、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重点科研项目“3200 米钻机前开口井架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1988年完成。 2、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重点科研项目“塔型井架结构可靠性评定”,1993年完成。 3、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复杂加载历史对混凝土疲劳断裂性能的影响,1995年完成。 4、辽宁省自然基金项目:在役结构可靠性评定,1996年完成。 5、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项目“修井机井架结构可靠性研究”,1996年完成。 6、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工程结构可靠性优化设计实用方法研究,2000年完成。 7、北京市科委项目:结构可靠性维修理论研究,2000年完成。 8、国家攀登计划项目:工程结构可靠度理论及其应用,2000年完成。 9、北京市教委项目:基于功能可靠性的结构设计方法,在研项目,项目负责人。 10、教育部项目:施工期结构动态可靠性分析理论,在研项目,项目负责人。 11、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预应力钢结构可靠性分析理论,项目批准号:8012004,在研项目,项目负责人。 12、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多次预应力钢结构可靠性优化设计理论与应用,项目批准号:50278005,在研项目,项目负责人。 五、代表性论著 本人已出版专著2本,译著1本,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被EI、ISTP、PA数据库检索收录17篇。代表性著作目录如下: 1、张爱林等著,可靠性与优化及其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7月。 2、张爱林等译,(美)Bores,A.P.著,工程弹性力学,科学出版社,1995年1月。 3、张爱林著,结构全寿命可靠性理论,科学出版社,即将出版。 代表性论文10篇,目录如下: 1、张爱林等,井架结构优化设计——空间刚架模型,石油学报,1987,15(1)。(PA检索收录) 2、张爱林等,The dynamic analysis and the fuzzy earthquake response of offshore structures,Computer Modelling in Ocean Engineering, A.A. Balkema Publishers,September,1988。(ISTP检索收录) 3、张爱林等,杆系钻机底座结构优化设计,石油学报,1990,18(2)。(PA检索收录) 4、张爱林等,王惠德,离岸结构模糊动力分析,石油学报,1994,15(4)。(EI检索收录)5、张爱林,链条抽油机机架的结构优化设计 ,计算力学学报, 1994.2。 6、张爱林等,空间钢架结构双重非线性分析,石油学报,1996,17(1)。(PA检索收录) 7、张爱林等,多种情况下的结构可靠度,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6, 36(6)。(EI检索收录) 8、张爱林等,结构可靠度分配的近似方法,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6, 36(6)。(EI检索收录) 9、张爱林等,Optimum Design Method of Reliability Maintenance for Truss Structures,Proc.of 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tructural Safety and Reliability,Kyoto,Japan,November 24-28,1997。(ISTP检索收录) 10、张爱林等,现役石油井架结构的模糊动态可靠性评定,工业建筑,1998,(6)。(EI检索收录) 11、张爱林,预应力钢结构可靠性分析,工业建筑,2002,(4)。 |
|